-
1 # 剋勀
-
2 # 常山雲龍
海瑞和禰衡並稱豬界雙響炮,一噴成名天下知,可以算是最早的網紅了,一個豬立在前,一個豬不落後,都是逮著大頭懟,那些四五層的存在對他們來說就是小蝦米。
風騷的走位,極限的操作,名氣越大,秀到爆炸,海瑞,禰衡二人絕對是王者段位。
-
3 # 萱草忘憂1314
謝謝邀請。海瑞是明朝的官員,其廣為流傳的事蹟,主要在嘉靖年間。因上書文辭犀利,抱著必死之心毫不留情的批評嘉靖,且其為官清廉,不畏強權,律己極嚴,備受後人尊崇。但終其一生,並未在政治上有大的建樹。在其時乃至後世,海瑞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政治文化符號存在。或許海瑞的建樹不多,是因為其終身未被重用。但其政治幼稚,又或許是導致這一悲劇的原因!心懷家國,為官清廉,固然是好。但不懂政治,無法立足於官場,無法居廟堂之高,又怎能兼濟天下呢?清官不懂政治,僅能造福一方。清官通曉政治,才能治國安邦!
-
4 # 明清史浠湖老人
海瑞是中國歷史上典型的清官,與宋代的包拯、清代于成龍齊名。海瑞以舉人起家,先後擔任過福建南平縣教諭、浙江淳安縣知縣、江西興國知縣、戶部主事、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十府等職。他比較典型的事蹟是不奉承上級左副都御史鄢懋卿、抬著棺材勸諫嘉靖、嚴打南京的豪紳富戶、主張恢復剝皮實草以懲貪等。這些事蹟有些值得歌頌,例如不奉承鄢懋卿、諍諫嘉靖。有些卻頗有爭議,例如嚴打南京豪紳富戶、恢復剝皮實草以懲貪。毫無疑問,在中國古代社會的官僚群體中,像海瑞這樣清正廉潔、不結黨援的人是少數。因此,海瑞的存在讓黑暗腐朽的皇權專制主義社會有一絲絲的光明,讓老百姓看到一絲絲希望,也維護了王朝的統治秩序秩序,但是海瑞作為一名清官、忠臣,既不為皇帝所喜,也被大多數官員同僚所厭惡。因為皇帝認為他沽名釣譽、賣直,同僚厭惡他不通官場潛規則,行事如同酷吏。
-
5 # 40年家國ABC
一:命好,被皇上樹立起的政治標籤,二:抬得太高不能輕意推倒。因為推倒海瑞就是否定皇上自己標榜的一切道德準則。陰錯陽差,海瑞在夾縫中得以求生。
-
6 # 694朱元璋59539110
定個性:海瑞是一個只能貼在大門上的偶像,僅此而已。
大明中後期,官場貪汙腐敗非常嚴重,海瑞的出現,簡直就是淤泥裡出了一朵蓮花,很奇葩。一生崇拜朱元璋,從未貪汙受賄,也不許別人貪。讀書不行,四十好幾也就混個進士。為人也不行,結了婚也不和老婆睡,逼死自己唯一的親生女兒,幾乎沒有朋友。做官也不行,上司下屬天天盼著他滾蛋。如果不是胡宗憲、徐階等人刻意提拔,估計一輩子就是個不入流的縣教育局長。能混到正二品,簡直是祖墳噴了火,大火。被人提拔也是被人拿去當槍使,沒辦法,這杆槍好使啊。
總結:海瑞是一個不上道的人,不懂為官之道,50歲以後,運氣超好,僅此而已!
-
7 # 博約古今
海瑞,是一個十分“古怪”的模範官僚,他是一個能夠一直堅持自己內心正義之人。不過,他內心的信條和個性,既使他被人尊重,也使他被人遺棄。怎麼說呢,就是大家敬佩你,尊敬你,但是,我是不會按照你的標準做事的。
海瑞,他註定為後人所銘記,註定載入史冊,也註定帶有爭議。他實在是太“蠢”了,即使政府發放的俸祿不夠維持生活,也毫無怨言,以致死後,即使官居二品,也只留下了十餘兩白銀,竟不夠下葬所需。他實在太蠢了,措辭極端嚴厲,“蓋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罵得嘉靖差點把他殺了。但是正是這種“蠢”,才使得他踐行了內心的準則,使他名垂青史。
其實,海瑞的性格也註定導致了他起到的做用僅僅只是招牌式的,“門面”上的作用。可能我們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因為我們自己對他的印象也僅僅只是他的品德的高尚,對他的具體所做的實事沒有印象。
一個政府樹立這麼一個榜樣,就是告訴那些底層的民眾,我明朝還是非常注重官員自身廉潔的,你們就不要造反了,消停點。而且這種話是從萬曆口中親口說出來的,“雖當局任事,恐非所長,而用以鎮雅俗,勵頹風,未為無補”。
我想海瑞聽到這話是,心裡定是萬分的難過吧,他自己所堅持的明明就是道德與法理所規定的,為什麼連這個帝國的統治者也這麼說他呢?海瑞的這種處事之道,可能只有朱元璋能夠完全的支援他吧!而中後期已經腐敗不堪的明朝,是容不下他這麼一個純粹的人的。
海瑞,是底層民眾心中理想的官員,他做官是惻隱,是義憤,是真正的想為國家盡忠,為百姓辦事,也就是說,他排除了一切的利己主義思想。這也就註定他為底層民眾所愛戴,為上層人物所恐懼。恐怕海瑞去世的時候,很多官員都鬆了口氣呢。
-
8 # 愚氏
海瑞和社會格格不入!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書呆子!處理胡宗憲兒子事件是有政治智慧的!生活有些偏激,餓死了自己的孩子那就缺人情了!
-
9 # 蔣醫師健康直通車
海瑞如果說起來在當時的明朝就是一朵奇葩,他正直清廉固執迂腐於一體結合,攤開在歷史長河上來說他的作為可謂螢火或者說沒有作用。但他的官場作風為人卻一定能被歷史記載傳揚,當時的明官場腐敗,海瑞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他去到哪裡認官哪裡的公務員就要捱苦日子,不能從火耗踢腳上撈錢了,自然那個地方的老百姓同時得到舒適安逸的生活。但這也緊緊作用在海瑞任上的地區才回出現,而對於一個明帝國的整體可以說毫無作用。相比較明朝出現的明星級人物王陽明張居正三楊等人,海瑞除了清廉在政治上的能力也只能說平庸,但是這樣的一位清正之人註定會被歷史歌頌,他也畢將成為每個時代官員如何做一個父母官的楷模。
-
10 # 說錢幣
首先可以肯定的說,海瑞算個好人。
因為我們站在歷史長河的下游,所以我們今天看待古代歷史人物難為會帶有一些主觀情緒。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對於古人只看對錯,不看得失。
以下皆為我個人愚見,如有冒犯,還請見諒!海瑞一世清貧,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從未站上權力的頂峰。做過教諭、知縣,深得民心;後來歷任右僉都御史、吏部右侍郎,右都御史等職位。官位都不是很高。
在我看來海瑞在當年是非常突兀的一個存在。叫人可憐。
作為現代人的我看來海瑞有兩個致命弱點:驢脾氣、理想派。
和他同時期的張居正和他正是完全相反的例子。
海瑞這種人即使放到現代也是非常可怕的一種人,這種可怕毫無褒義。
他的處世標準非常嚴格,他不單單約束他自己,他更去約束別人。
試想一個人,他過著苦行僧的生活,偏偏他還要求全世界都像他一樣苦修,那是何等可!!!
他所堅持的正義過於剛烈,一般人很難做到像他那樣可以不畏強權去堅持。
明朝當時的政治上吏治腐敗,貪慾橫行,賄賂成風,經濟財政拮据的現象,海瑞主張恢復祖制來改變這種現象。這裡的祖宗成法,主要指的明太祖時期的法規。海瑞對祖宗成法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執行。
在張居正那裡呢?張居正把祖制當做發動變法的盾牌,減少外界壓力。把對於那時世界有用的拿出來,而不是全盤接收。
海瑞夢想創立一個君主賢明、臣子廉潔、百姓安樂、天下太平的世界;他卻忘記了一件重要的事。當你一個人赤手空拳不能改變世界的時候應該叫更多的人並武裝自己才能在推翻舊惡勢力。
海瑞可憐就可憐在一輩子活在夢中。
海瑞的一生可以說毫無作為,因為在他死後甚至是生前,明朝貪腐並沒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當然這不是他的問題,是社會環境的問題。
也可以說他震古爍今,他的精神流傳到今天,供世人景仰。
題外話:我們景仰海瑞,只要有選擇,大多數人絕不會做海瑞。
-
11 # 治平看世界
我看了很多回答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複製貼上“清官”,沒有一個歷史學者要的真實表述;百度能找的內容直接貼上也有。
歷史講述不能被政治所引偏,更不能個人亂編。
其實海瑞的性格我個人觀點是非常不被人提倡的,有點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只是他沒有瘋掉。因為他為這官職沒有孔乙己那麼年老,但卻耗費了一個正常人的一個完整青春與青年人該有的衝勁與美麗嚮往;為了仕途生活死讀八股文、死讀被朱元璋修改後的孟子書、飽讀儒學的禮儀。
而現代歷史與舊歷史文學表述也是有出入的,現代史書說海瑞深受百姓愛戴。但是事實古書歷史上海瑞最受愛戴的一次只是,要求官員把佔百姓田地歸還百姓;才引起眾多百姓愛戴,但是不久就被免職。
所以海瑞真正在仕途的發揮作用的基本上為零,但是由於他偏執狂的性格。他真的拿多少工資按標準流程做事,不創新、不改革。
由於他的另類各朝各代表揚他、誇大他的政績不奇怪。但是他真的是一不貪的官,也是不變通、創新的官。
所以起到的作用就是告訴天下官員,政治需要一位同“海瑞”一樣固執的官,按規範作業的官。不要思考滿腦聖賢。
-
12 # 哈密瓜談歷史
關於海瑞,我個人認為:文不能治國,武不能上馬領軍,一介清廉道學先生爾!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賢,號剛峰,廣東瓊山(今屬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
說起海瑞的政績,不過是些抓地痞無賴、懲治惡霸,安靖地方事蹟。
他本人清廉無比,不貪汙不貪圖享樂。在其當官的地方,他不貪汙腐敗,也不許同僚們貪汙腐敗。導致同僚上官們怨聲載道,排擠他,憎恨他。但是,由於海瑞盛名在外,不好明目張膽的迫害他。於是出現一幕千古奇景,同僚們紛紛慷慨解囊,幫海瑞跑官要官,一步步把他送到了皇帝面前。時人稱其為“海青天”。
海瑞一生幹過的最轟動的事情是,在嘉靖四十五年上《治安疏》(原文及翻譯見
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97da36ac78e7.aspx
),歷數嘉靖帝無父子、君臣、夫妻之情,德才比不過漢文帝等人居然還妄想長生不老,並稱“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號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把嘉靖皇帝罵了個狗血噴頭,氣得七竅生煙。如果不是手下人說,海瑞上書完就在待死,海瑞是為了成就忠臣之名給皇帝你抹黑,您千萬不要上當啊!海瑞早就被嘉靖給咔嚓了!(見明《明史·海瑞傳》史)
據說,海瑞有個女兒,在四五歲時,從一個男子手上接過一個餅吃了。海瑞知道後認為她不守婦道,不許她再吃飯,把她活活餓死了。
以上,是筆者知道的海瑞,學識所限,還請見諒,不喜勿噴!
-
13 # 青橘小姐說影視
海瑞是一個正直的人,做一方縣令造福地區百姓尚可,但實在難以進內閣擔當處理軍國大事的重任,內閣及朝廷中樞,要解決的事情十分複雜,牽涉的利益關係也極其複雜,不是海瑞依靠其情節清正的品格就能決絕的。
-
14 # 麻瓜學英語
如果用一句話來回答,那就是---海瑞明朝最著名的清官,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清官裡影響力也能排進前三。
具體的作為和歷史作用在下面的文章裡體現。
一 中國官場的堂吉訶德
世界堅守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羅曼羅蘭
海瑞就是這樣“認清生活真相依然選擇熱愛生活”的英雄,幾乎人人貪腐的明朝,他堅守本色,立志做一名清官。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並未選擇成為那種“獨善其身”☞要求自己不管現實社會的“獨清官”,而主動承擔遠遠超過個人義務的責任,試圖以自己為榜樣影響時代風氣,挽救時局。這也是他遠超一般清官的影響力的來源!
他是中國官場的堂吉訶德。
二 海瑞其人其事
海瑞(1514—1587)字汝賢,自號剛峰,瓊山(海口)人,明代第一清官,官場刺頭,罵人高手,嘉靖同志的噩夢!
《明朝那些事》作者稱其為“奇怪的人”;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作者稱其為“偏執症患者”;
《萬曆十五年》作者稱其“古怪的模範官僚”;
評價各異,但有一點是一致的,他們都同意海瑞是個奇怪的人,這其實不奇怪,我們看看他那最獨特的人生精彩經歷就知道緣故了。
三 奇特之人海瑞獨特的升官秘籍-不斷得罪上司
是的,你沒有看錯,古代歷史以這種方式升官的絕對沒有第二人。
我們略舉他的經典戰役:
第一戰小試牛刀-得罪縣級領導,海瑞四十一歲才得到個官,最初作為區區一個縣“教諭”(不入流的官員),有領導來視察,同事二人按官場規矩下跪,偏偏他以太祖規定舉人可以不跪為理由直挺挺站著,惹得領導拂袖而去,三人兩跪一站,兩低一高,像筆架一樣,上司賜名“海筆架”。海瑞本來就勤勞工作,加上這次事件帶來的名聲,居然得到某位高階領導的賞識,得到升遷。
第二戰功力大成-得罪省部級領導,話說海瑞升遷到淳安當知縣的時候,當時東南第一號人物是胡宗憲,胡總督兒子仗著老子權勢四處遊玩,各地官員攝於胡總督權勢自然小心作陪,胡公子因此順便從地方政府搞很多灰色收入。
這天胡公子路過淳安,海瑞可不吃這一套,胡公子眼看受了怠慢,居然公然毆打招待人員。海瑞反擊更加剛猛,居然直接把這位胡公子暴打一頓,捆起來,並且錢財充公,還機智的特意給胡宗憲寫封信堵他的嘴,我們看看《明朝那些事》中的原文:
胡大人,我記得你以前出外巡視的時候曾經說過,各州縣都要節約,過路官員不準鋪張浪費,但今天我縣接待一個過往人員的時候,他認為招待過於簡單,竟然毒打了服務員,還敢自稱是您的兒子。我一直聽說您對兒女的教育很嚴格,怎麼會有這樣的兒子呢?這個人一定是假冒的,敗壞您的名聲,如此惡劣,令人髮指,為示懲戒,他的全部財產已被我沒收,充入國庫,並把此人送到你那裡去,讓你發落。
胡總督本身也是能臣,識大局,居然也不計較。
最後以至於,海瑞任期內,京城或者地方大員以後都繞著淳安走。得罪這麼多上司,海瑞居然繼續升官。
海瑞雕像第三戰登峰造極-罵皇帝,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針對當時的政治黑暗,海瑞提前備好棺材表明死志,直接上書皇帝即《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矛頭直接對準嘉靖,內容有多勁爆,只需要列兩句話就夠了:
第一句,攻擊嘉靖名字,“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也”
第二句,直接人身攻擊,“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天下人不爽你很久了)
任何一條都是抄家滅門的大罪,嘉靖自然也不是善男信女,氣的發抖,特意交代“趣執之,無使得遁”(趕快把他抓住,別讓他跑了)。所幸宦官黃錦在側,出言規勸海瑞才得以倖免只是進了監獄。
大明王朝1566中對應場景回顧海瑞的官場生涯,不能不注意到奇怪之處,一方面他不停得罪同僚上司,一方面又不斷升遷,核心原因在於---
他太乾淨了!!!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雖然海瑞不停得罪人,但都站著大義道德一端,官場無法透過通常手段打擊他,因而明升暗降,不停升官讓他調往別處。像踢皮球一樣被四處趕。
在《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更是被塑造成一位理想主義者,高層政治鬥爭的棋子,需要時拉出來充當門面,佔領道德法理高地,高層實際上私下行打擊政敵之實,而海瑞自己彷彿渾然不覺,不明白一般,真的是這樣嗎?
我不覺得,我們看海瑞的一系列與上司的衝突,都處處充滿機智(不跪上司時援引太祖法律;打擊胡公子時提前給胡宗憲寫信先發制人;上書嘉靖時提前備好棺材表名死志),利用法律道德佔據上風,不落人口實。
畢竟笨蛋是當不了清官的,更不要說海瑞這種最頂級的清官。並非海瑞不懂,只是不願同流合汙罷了!
這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難道海瑞不明白,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嗎?
難道海瑞不明白,僅靠自己一己之力無法“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於將傾”嗎?
難道海瑞不明白,不僅在官場同僚眼中,甚至百姓都會覺得他的堅持有些可笑嗎?
海瑞是明白的,他有足夠的智力和政治智慧明白,但是他選擇信仰。我們多數人都會認同“張居正雖然貪腐,但是能臣,海瑞是清官,卻無大用”,這確實是事實,但是這不構成我們貶低海瑞的理由。
四 反思
傳統社會,長久以來上至皇帝百官,下至黎民百姓,心裡都明白社會的運作有賴於長期形成的“潛規則”,而明面上的法律和儒家信仰更多時候只是口號罷了,誰按照國家標準行事,誰就不容於社會,這種荒誕的事實長久被預設接受,無人想過改變。
甚至制度上的荒誕,成為了潛規則的合理性依據。
制度上,比如明朝官員的俸祿不合理的低,根本違背了現實,但是所有人都不敢去在制度上公開修改,反而以此為各種“漏規”的創立製造藉口,最終每位官員在法律上都是“貪官”;
道德上,儒家規定的道德標準如此之高,以至於無人能執行,依然是無人敢修改,心底都明白所有操行都是有所折扣的,最終每位官員在道德上又都是“虧欠”的;
在法律道德上每位明朝官員都帶著原罪生存,長久的在一種撕裂狀態下,既然本質上大家都無法滿足要求法律道德要求,就只能稍稍出格,在這種情況下,貪腐就不可避免!
但如果人人都向人性慾望和現實投降,即使每位官員都如張居正這邊能幹,國家依然會因此崩塌,而且此時官員能力越強,國家崩潰越快;
實際中當然不會人人都如海瑞般堅守道德標準,因此海瑞是明朝官場標準的“稀有動物”,海瑞是被官員鼓勵的,在不被過多影響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官員們還是由衷歡迎海瑞的存在,海瑞的存在像燈塔一般照亮人性。那些討厭海瑞的人,也不得不承認海瑞的存在證明的人意志力和堅守的極限。泱泱大明,數萬官員,至少有一個人能堅持紙面上的標準,一人耳!
這個意義上,傳統的帝國體制下,張居正是難得的,海瑞也難得!不能從一時一事來評價海瑞的作用,他更多是道德上的表率。
回覆列表
海瑞是一個好人。卻也是一個無用之人!
海瑞清廉,在他眼裡非黑即白,耿直,直言不諱!這樣不符合王陽明心學!難以有什麼實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