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喜205409161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非常重要" ,這是"不爭的事實,這是"不辯"的解釋,這是你與我共有的"認為"。我覺得"父母曰常生活中應該給孩子的模範作用"恰恰是言行不一,囗是心非,惡習常見,"修行不正"等等的"父母形態"。而不同的家庭教育體現孩子不同的舉止行為,不同的父母"特徵","翻版"孩子的"家常慣犯"。並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父母與孩子的"相互作用"更是"確切",孩子與父母的"互相應變"更為複雜,更加棘手。比如我是"老眼光"看不慣"新款式",你是新時代的"傑作",反感"忘年交"的"知己知彼"。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達成共識,"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非常重要","父母曰常生活中"的"言行一致","行為規範","作息守時","孝敬愛心","和睦相處","禮貌禮儀","尊敬長輩"等等做人的"模範作用",對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做人基礎"相繼續寫",極其重要。因此,人們常常會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父母是孩子的"翻盤"。

  • 2 # 萌萌兒郎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因為父母的行為會很大程度影響到孩子。因此,父母需要警惕自己會誤導孩子,給孩子做一些不良的示範。

    一、過度打扮易誤導孩子追趕時髦。父母的過度打扮容易給孩子造成時髦外表的不良示範,會使孩子誤認為時髦的裝扮很重要,助長孩子趕時髦、穿名牌的消費心理,分散孩子的學習精力。父母應該告訴孩子穿著大方、整潔,比時髦服飾和名牌衣服更受人尊重,讓孩子養成節儉、乾淨的穿著習慣。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健康習慣,鼓勵孩子參加散步、打球等體育鍛煉,讓孩子明白他們正處在生長髮育階段,身強體壯比穿著時髦扮更重要。在讚美孩子漂亮、聰明、善良和“會過日子”的同時,還應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指導孩子從洗襪子、內褲等小衣服開始,養成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的好習慣,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為孩子離家讀書做好準備。

    二、吵嘴打架易誤導孩子傾向暴力。夫妻在一起生活,勺子碰鍋是常事,如果經常用爭吵的方式解決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不同意見,甚至拳腳相向大打出手,就容易誤導孩子產生“吵嘴打架也可以解決問題”的錯誤認知,使孩子模仿父母用拳頭解決與小朋友玩耍時發生的糾紛,助長孩子的暴力傾向。因此,夫妻因家庭瑣事發生歧見時,應該心平氣和的溝通協商解決,決不能在孩子面前大聲爭吵或動手動腳。要告訴孩子無論大人還是小朋友,發生不愉快是正常現象,應該禮貌對待,不要過分計較,用暴力方式解決問題,不但會激化矛盾,且傷害的不光是對方,往往也會使自己落個鼻青臉腫的結果。

    三、迷戀網路易誤導孩子產生網癮。手機和電腦是時下成人必備的資訊工具,有些父母一有空閒時間,要麼使用手機玩微信、打遊戲,要麼上網聊天,這會吸引孩子對手機和網路世界產生興趣,許多孩子的網癮很大程度上是受父母的啟蒙。但由於手機和電腦螢幕都有輻射,螢幕照射時間過長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導致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下降。孩子在吃飯時玩手機還會分散孩子的食慾,影響體重增加等,但有些父母一邊告訴孩子不要在吃飯時玩手機,一邊卻自己在使用智慧手機發微信。俗語說,言教不如身教,有小孩子的家庭應制訂手機電腦家庭使用規則,並要求所有家庭成員遵守,才能較好的預防孩子產生網癮。

    四、說三道四易誤導孩子輕視德育。背後議論別人不僅是缺乏自信的表現,也是道德缺陷。但很多家長特別是女同志總愛對別人的長相或行為說三道四,有些父母說閒話不注意避諱孩子,讓孩子覺得背後說別人壞話也是可以的,孩子慢慢的也會學習這種行為,久而久之便成了小小“長舌婦”。有這種不良行為的孩子會由背後議論他人發展為編造小朋友的“故事”,挑撥小朋友之間的關係,繼而說假話哄騙父母或老師,嚴重危害孩子的德育,不利於孩子的思想和道德品質修養。因此,作為人父人母要給孩子做好樣子,即便是有的人或事需要討論,也要避開孩子,以免使孩子受到不利影響。更要注重教育孩子學會尊重人,讓其知道對他人說三道四是不良道德行為。

    五、批評抱怨易誤導孩子缺少自尊。有些父母常常批評抱怨工作上的不如意、身材上的不滿意、生活上的不開心等問題,這會影響孩子的自信,產生自尊問題。假如父親常常抱怨工作不理想、有自卑情緒。這會給孩子特別是男孩傳達“爸爸沒本事,我也會很笨”的錯誤資訊,削弱那些學習吃力、學習成績較差孩子的自尊,導致不思進取破罐子破摔;如果母親經常抱怨自己的身材太胖(大多數女性生孩子後都會發胖),穿衣難看,不好意思出門等,就會給孩子特別是女孩傳達“自尊來自牛仔褲是否合身或體重有多輕”的錯誤資訊。這可能會使孩子討厭鏡子裡過胖或太瘦的自己,導致自尊下降,促使孩子反覆節食減肥、暴飲暴食或厭食,對健康造成傷害。因此,對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如意要在枕邊,到愛人那裡去獲得安慰,不要守著孩子批評抱怨。

    六、攀比說教易誤導孩子產生叛逆。有些家長凡事總愛與人攀比,工作不如朋友理想、收入不如鄰居多、孩子學習不如同學好等等,動不動就教育孩子說“你看鄰居家小孩如何如何”、“你某某同學如何如何”、“你怎麼就不如人家孩子上進”等等。大人小孩都有自尊心,要不怎麼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呢,對於孩子來說,此類攀比說教不僅不會調動他的積極性,反而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孩子有良好表現時就及時表揚,當孩子犯錯時應該幫助孩子分析錯在哪裡、為什麼會犯這種錯誤、錯誤的危害是什麼、如何糾正和防止犯錯誤等。實踐證明,父母的分析教育法比攀比說教讓孩子更容易接受,那“種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對絕大多數孩子起反作用。

    七、吸菸酗酒易誤導孩子不良嗜好。有些父母由於社交應酬多香菸不離手,工作壓力大常常借酒消愁,這會給孩子傳達吸菸可以交朋友,喝酒是可以緩解壓力的錯誤資訊。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吸菸很男人有魅力,模仿大人偷吸香菸,嘗試飲酒緩解學習壓力,逐漸對菸酒產生好感甚至成癮。正確的做法:一是應該尋找更積極的解壓方式,比如鍛鍊身體、冥想打坐、與家人聊天等,遠離菸酒。二是儘量不在家裡守著孩子吸菸,或到陽臺、衛生間通風處解決煙癮,這樣既可減少二手菸對孩子的危害,也可避免誤導孩子。三是應酬時飲酒適量但不酗酒,以免給孩子造成不好印象,影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八、不盡孝道易誤導孩子缺乏愛心。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贍養孝敬老人是子女的法定義務。但時下確有部分年輕人“娶了媳婦忘了娘”,只顧自己的小日子,疏於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對老人缺乏起碼的孝順。殊不知自己在做,孩子也在看,讓孩子接收到的是子女對長輩可以不管不問的錯誤資訊,當這種資訊轉化為孩子的認知後,就會影響孩子的愛心積累,形成以我為中心的不良品行。正確的做法:一是父母要成為孩子眼中的愛心使者,透過孝敬老人、關愛他人,引導孩子的愛心成長。二是要多帶孩子看望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守著孩子盡孝道,用身教告訴孩子如何孝敬老人。三是多讓孩子參加一些獻愛心活動,對孩子的愛心舉動及時表揚鼓勵,激勵孩子積累愛心。

    九、親暱舉動易誤導孩子嘗試早戀。時下年輕父母情感行為越來越放得開,日常生活中的親暱舉動更是家長便飯。夫妻間的這種親暱行為本無可厚非,但模仿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孩子眼裡,爸爸媽媽的所作所為都是正確的,雖然並不知道大人親暱動作的真正的含義,但也會學著大人的樣子去嘗試,隨著身體和性心理的發育,就會產生嘗試戀愛和性行為的衝動,早戀也就很容易發生。因此,夫妻應避免在孩子面前有過度親暱的示愛行為,更不能讓孩子聽到夫妻性生活的聲音或撞見性生活場面,否則,孩子起初會認為爸爸在欺負媽媽,但慢慢的會出於好奇窺視父母的愛愛活動。

    十、處事吝嗇易誤導孩子自私自利。自私是獨生子女的重要特徵,現在的年輕父母也多為獨生子女,為人處世吝嗇不大方的也大有人在。加上他們的孩子又多為雙獨生子女的後代,從出生就被父母和四位老人共同包圍,孩子的優越感自然會很強。孩子接受關懷、接受保護,接受給予,時間長了,就習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方式,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為人處事不大方,就會使本來就自私的孩子更加自私自利。如果不重視培養孩子的愛心,當孩子步入社會需要負起某種責任時就很難有擔當,無論對社會、家庭還是他自己都不是好事。因此,一要在為人處世上儘可能的做到大方得體,給孩子作出樣子。二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愛心,引導孩子做好事、善事並加以鼓勵。三要教育孩子有好東西與家庭成員共同分享;引導孩子等大人到齊後一起吃飯;鼓勵孩子幫大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當孩子有關注社會問題的意識後,要教育孩子多做幫扶工作,積極參加些社會捐助和志願活動,培養孩子的社會愛心。

  • 3 # 玩具屋的童童阿姨

    那麼,生活中父母應該如何給孩子做好示範呢?

    1,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缺點。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融洽的家庭環境,是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基礎,也是孩子培養情緒管理能力最好途徑。

    別當著孩子的面吵架,這一世作為家人就是緣分,不要把最不好看的嘴臉,都留給了最親近的人。

    很多夫妻,都喜歡當著孩子的面,數落對方的不是。也許你是無心之言,發發牢騷,殊不知這樣會讓孩子覺得無所適從,不知該向著誰。

    2.家長要自律,管得住自己,放得下手機,給孩子做好表率,讓孩子也能夠做到學習自律、生活自主、性格自強。

    3.家長懂得感恩,文明禮讓,孝敬父母,尊老愛幼。

    父母的處事行為,代表了他們對待事物的態度,這種態度影響著孩子。父母在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時,表現出驚恐不安,措手不及,這樣對孩子的影響不好。如果家長處驚不變、沉穩堅定,會使孩子遇事沉著冷靜。因為父母在處理發生在周圍身邊的人與事的關係和問題時,孩子對家長所持的態度很容易引起共鳴。

  • 4 # 託教女王

    最好的教育是體驗,最好的愛是培伴,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初的學習、模仿物件。

    同學小林上學的時候是個特立獨行的女孩,經常把頭髮染成五顏六色,通宵玩遊戲,玩極限運動,怎麼瀟灑怎麼來。

    但她結婚有孩子後像變了一個人,每天用規律的生活來替換從前的率性。

    了陪孩子學習,她還參加了心理諮詢師資格考試,每天和孩子一起學習、進步。她成為孩子的好榜樣,還為自己更新了知識庫。

    了更好的教育孩子,當代家長不像從前那樣只根據經驗教育,而是對教育方法、教育技巧、孩子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學習都有著迫切的需求。

    透過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讓家庭教育的方式更加合理,讓孩子的成長少走一些彎路。這就是言傳身教正確的開啟方式吧。

    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並以身作則

    看過《爸爸去哪兒》的都知道,嗯哼是個很“難搞”的小朋友,有時候面對任務,他沒有安全感,對未知的事情感到害怕,當別的小朋友都去做的時候,電視機前的你可能已經責備他膽小愛哭了。

    但杜江是這樣做的,他沒有生氣,而是告訴嗯哼這個任務不存在風險,不會遇到可怕的東西,要勇於嘗試,你可以做到,即使做不到也要試一試,爸爸永遠支援你。

    但現實中很多家長是怎麼做的呢?

    再哭就不要你了,丟人”

    你怎麼不學學人家”

    笨死了”……

    為人父母,最高層次就是時常給孩子溫暖,支援、鼓勵孩子去發揮,而父母就是他堅強的後盾。

    家長們,你的言行舉止影響著孩子的一生,請問問自己:

    除了為孩子花錢,你願意為孩子花時間嗎?

    你會陪伴孩子同步成長嗎?

    你有在更高層面上思考教育、思考孩子的人生嗎?

    你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真的足夠耐心、足夠堅持了嗎?

    父母是一面鏡子,言傳身教是不可分割的兩部分!只要我們願意陪伴孩子共同成長,有足夠的愛心,耐心堅持,用自己的思維行為引響孩子,孩子為中心,以愛為底色,教育為結果負責!以生命影響生命!@豌豆秀 @CIBN綜合 @抖音小助手 @中國教育線上 @咸陽呂哥

  • 5 # 我眼中的孩子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幾個維度之一,並且佔據著首要的一環。

    筆者的經驗有以下幾點供想要成為一個好的示範父母參考。

    一、學會拜託掉完美父母的標籤,大人總想要時刻給孩子最好的樣子,可我更希望你是那個讓孩子看到你是一個逐步在改進的父母,越來越優秀的父母,這樣的你對於孩子而言其實是一種示範告訴著她沒人能夠完美,但我們卻可以儘自己努力朝好的方向前進,對自己有要求,永遠不停滯不前。

    二、學會愛你身邊的人,珍愛自己的伴侶,孝順自己的父母,溫暖的家庭對於孩子而言會是安全感最大的體現,她會從小感知到小事情的幸福,能夠感知到愛的好處,學會愛身邊的人,變得大氣溫暖。

    三、學會適度抽離孩子,不要凡事以孩子為主,更不以自己的判斷來定奪孩子的需要,給予孩子獨立性,有商有量,讓他知道父母也有其自己精彩的生活,並且知道擁有一個獨立的人格在任何時刻都會很精彩。

  • 6 # 德誠科教

    無論社會如何發展,教育下一代都是人們生活中的重點課題,而如何教育好孩子也就成了大多數父母心中的重點大事。剛出生的孩子要成長需要模仿,而最初的模仿物件當然是自己的父母親。父母作為孩子最早的啟蒙終身的教育者,對孩子的教育影響也最深遠。父母若想成功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必須以身垂範,做孩子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於孩子來講,這一點尤其重要。那麼,父母親應該怎麼做好的榜樣呢?下面介紹幾個父母應該做好榜樣的方面:

    1、父母要以身作則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等強硬的命令來規範孩子的言行。可是這種空洞的說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還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其實,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都會看在眼裡對父母產生崇敬,並以父母為榜樣模仿效法。在日常生活中,謹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不良的言行,首先要杜絕在自己身上發生。這樣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本身就是對孩子最有效的教育。

    2、父母親必須做到語言文明、語氣和藹

    在家裡,父母的語言要和藹可親,詞語優雅,語氣輕鬆。尤其對孩子不能居高臨下,盛氣凌人。更不能大聲呵斥,汙言穢語。孩子並沒有辨識能力的時候,很多壞的習慣都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要明白,再壞的孩子,也是你親自創造出來的。對別人都很客氣,對自己的親人為什麼不友好呢?

    3、父母要言而守信

    諾不輕信,故人不負我,諾不輕許,故我不負人。父母一旦答應了孩子的事一定要兌現,兌現有困難的事不要輕易許諾。如果父母經常言出不行,說話不算話,就會降低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孩子對父母的崇信、敬仰與愛戴,就會由於你的失信次數而遞減。再者,如果作為父母經常說話不算話,孩子也會下意識地效仿,對自己說出的話不負責任,便會成為他的一種不良習慣。

    4、家境優雅 寬鬆整潔

    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上,就註定生活在一個特定的家庭環境中。孩子無法選擇環境,但是父母可以創造,不必奢華,只需優雅。天真無瑕的孩子,生活在什麼環境中,就會被造就成什麼樣的人。養尊處優的家境,往往培養出坐享其成的紈袴子弟;優雅樸素的生活,必將造就出勤奮開拓的創新人才。可見,家庭環境的榜樣示範作用,對孩子成長起著決定性的影響。

    5、家境優雅 寬鬆整潔

    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上,就註定生活在一個特定的家庭環境中。孩子無法選擇環境,但是父母可以創造,不必奢華,只需優雅。天真無瑕的孩子,生活在什麼環境中,就會被造就成什麼樣的人。養尊處優的家境,往往培養出坐享其成的紈袴子弟;優雅樸素的生活,必將造就出勤奮開拓的創新人才。可見,家庭環境的榜樣示範作用,對孩子成長起著決定性的影響。

    6、父母要處理好友好的人際關係

    寬容的父母不可能培養出自私的小人;民主的父母不可能培養出專橫的狂徒;平等的父母不可能培養出極端的孩子;在家庭和睦、鄰里的友好的人際關係中和歡快、恬靜氛圍裡,孩子自然也形成善良、友好、樂觀的個性品質。孩子長大自然也會樂觀向上,誠信待人,孝順父母,感恩社會。

  • 7 # 烽哥vlog

    烽哥認為其實孩子很容易滿足和快樂,父母日常生活中首先要給孩子多一些陪伴,也許就是對孩子的最好教育。

    但是很多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又很容易進入理解的誤區,認為只要在家裡,自己忙自己的事情,或者看手機,孩子自己玩玩具等就叫陪伴了。

    烽哥認為陪伴應該是重在細節。例如一起吃飯、一起聊天,一起玩遊戲,一起讀讀書等等生活中每一個平常的瞬間。這些細節,哪怕再忙也要注重。而且作為父母,還要明白“培養”就是“陪伴”與“養育”。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所以父母在陪伴中要注重自己的教育方式,只有把自己優秀的一面多展示給孩子,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其次烽哥認為父母在生活中適時的“儀式感”,能給孩子帶來的正面教育。

    “爸爸,父親節到了,我要送禮物給你,你猜猜是什麼禮物?”一大早小傢伙就嚷嚷著,起床比往常早得多。生怕爸爸在他沒起床前就去忙了。聽到小傢伙的話及收到小傢伙準備的父親節禮物,烽哥很是欣慰,雖然字寫得歪歪扭扭,但這凝聚了小傢伙對父親的愛。幼兒園的教育真的很棒,也許也是烽哥家庭平時生活適時的儀式感的影響,小傢伙也懂得了關愛他人,孝敬父母。

    烽哥認為在生活中還是要有一定的“儀式感”的,比如父親節,母親節,父母結婚紀念日,家人的生日這些重要節日,都會記得清清楚楚。因為這是對家人關愛的一種細膩的表現,能溫暖家人。而生活中的這種適時“儀式感”能給孩子帶來正面的教育——懂得尊重他人,關愛他人,孝敬父母。父母在生活中適時的重視這種“儀式”,父母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關愛的優點,無形中在孩子面前表現的淋漓盡致,孩子內心是會感化並且深受影響的,這就是潛移默化愛的教育。

    最後烽哥認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言傳身教。比如遇到問題要善於和孩子擺事實,講道理,不要動不動就打罵孩子,“棍頭下出好孩子”的教育方式不適合。父母平時的生活習慣要保持良好。比如手機問題,是父母最頭疼的問題。但是話說回來,作為父母,自身有沒成為“低頭族”?比如吃飯不看手機,睡覺不看手機等等這些細節都可以很好的影響孩子,比我們天天說教有用得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6歲孩子晚上不睡覺看電視,如何培養孩子睡眠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