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難點主要在哪裡?是在長時間和長距離飛行上面嗎?
23
回覆列表
  • 1 # 取個名太費勁了

    這麼說吧,如果把登月比做是從村東頭走到村西頭,那麼登入火星就是從哈爾濱走到北京,完全是兩個量級的,尤其是登入,還要考慮返回問題,就目前的科技,個人認為還達不到,以現在的科技,去也是浪費人力物力,等到發現新的動力吧。

  • 2 # 科普大世界

    首先必須說一句,相對現代的人類科學技術,登月就已經很困難了。雖然美國人近50年前就登上了月球。但美國人是以舉國之力耗費了十年的時間才完成了登月,並且因為耗資巨大,美國人五次登月之後再也不提登月的事了。而登陸火星則是比登月難幾個數量級的事情,下面就試分析一下!

    首先一點就是火星距離地球比月球距離地球要遠得多,目前人類的登陸火星計劃都是需要趕在火星和地球接近的時候,但是即便如此,人類到火星的距離也遠遠大於月球到地球的距離,我們可以這樣打個比方,如果說登陸月球就像我們去附近一里地之外的小學去上學,那麼登陸火星就好像我們到四五百里地之外的城市去上大學,依靠步行我們能很輕鬆地走一里路,但是依靠步行走四五百里路就很困難了。

    再就是技術方面,美國人為了登月造出了專門用的土星5號火箭,以及阿波羅登月艙和返回艙等等,就說土星5號火箭,這種級別的超重型火箭目前還只有美國人成功研製出來了,這種火箭可以把登月艙和返回艙從地球直接送到月球軌道上,人類要登陸火星,至少需要這種級別的火箭,而且和登月不同的是,登陸火星一個這樣的火箭還不行,需要數個這樣的火箭把所需要的足夠大的火星飛船、登陸艙和返回艙發射到地球軌道上組合,再把宇航員食物和生活必需品也送到裡面,並且再帶上足夠的燃料,包括前往火星、登陸火星和從火星返回所需要的燃料等。

    這些東西都備齊了,然後再用大型火箭推動這個巨大的飛船前往火星,這個過程中可能還需要利用地球或者月球的彈弓效應以求節省燃料,然後經過半年或者一年的航行,才能到達火星。

    在前去的過程中,飛船還需要時刻觀察前面的路,以免遇到小行星、小石塊兒等星際物質,如果不慎有一次撞擊,飛船就有可能被報銷掉。

    在這個過程中,飛船從地球出發、到達登陸、返回的每一個時間節點都要執行得十分準確才行,錯過任何一個時間節點,都會導致全盤失敗,導致上面的宇航員沒有辦法回到地球。

    毫無疑問,登陸火星是一個技術複雜且耗資巨大的事情,但是人類也需要有這樣的詩與遠方,所以現在的一些航天大國如美國、中國、俄羅斯、歐洲等都有這樣的計劃或者設想,但以目前的技術能做到的國家可能只有美國,不過中國也將很快就有這樣的技術,如果我們的長征9號研發成功的話,那麼距離實現這一夢想也就不是很遠了,雖然美國人近些年一直說要在2030年左右登陸火星,但我更相信第一個登陸火星的將會是我們中國人。

  • 3 # 天宇的文史情懷

    如果人類想登陸火星,首先得能熟練登月,然後在月球建立航天基地,從月球起飛飛往火星,這樣成功機會會大很多。

    其次要載人登陸火星還要有幾批勇敢的志願者,也就是說登陸火星後這些宇航員就不會回來了,直接在火星建基地。這樣對宇航員要求非常高,至少得十批以上宇航員登陸火星。才能積攢足夠的經驗。

  • 4 # 磊17847690

    這倆難度不是一個級別 我從物理學的角度說一點最關鍵的 就是返回 先說月球 第一 月球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很小 第二 月球沒有空氣 也就是說沒有風阻 返回艙只需客服一個阻力 就是重力 返回艙很小 只容納幾個人的小屋子 綜合這兩點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宇宙速度理論 只需計算出一個足夠的初速度 然後給返回艙一個初速度即可 就像彈弓一樣只需一彈 後續不需要給任何動力 返回艙就會一直向上飛 與月球軌道上的飛船完成對接 然後返回地球 火星就大不一樣了 火星重力和地球差不多 而且有大氣層有風 所以在火星上基本可以認為和在地球上環境一樣 有風阻 只給一個初速度顯然不行 必須給予持續動力 也就是說必須是火箭 持續噴火 而不是月球那樣只給一個初速度 這難度就顯而易見了

  • 5 # 地震博士

    人類想登陸火星,比登陸月球有太多的難點。

    首先,火星距離地球的距離,在火星發生衝日的時候也達到了1億千米(只有大沖日的時候這個距離才是6000萬千米),相對於地球與月球距離389802千米,大約是256倍,因而其難度是大大提高了。宇宙飛船飛行的時間,如果是登月,只有

    389802千米/11.2千米/秒=34803.75秒=9.66小時,這個時間對人類的挑戰還不是很大,但是對於登陸火星需要:9.66小時*256=2474.93小時=103天,如此長時間的宇宙飛行,背後需要的各方面的支撐,目前對人類來說,挑戰還是太大了。宇宙飛船能源的供給,通訊的保障,後勤保障難度都太大了。甚至,登月相對於登火星可能連熱身都算不上。

    其次,火星具有高輻射、低重力。據火星探測器及其他探測結果顯示火星的輻射量達到8拉茲,大約是地球上平均每年輻射量0.62拉茲的12.90倍,因而對宇航員的健康有極大的威脅,比如容易罹患急性放射病、癌症,容易基因破壞,甚至死亡。火星表面的重力只有地球表面的2.5分之一,雖然比月球的要大一些,但是如果長時間待在這種低重力環境下,可能造成視力喪失。

    最後,由於相對於登陸月球,登陸火星,耗費時間相對更長,從而對宇航員的身體和心理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如長期處於能見度較低的火星及其周邊的昏暗環境對宇航員身體和心理造成負面影響。再比如長期遠離地球,缺乏與地球社會進行有效聯絡,而又缺乏太空人生活在封閉空間裡能力,而造成的身體和心理的影響。

    總之,人類登陸火星難度比登陸月球要大得多。主要難度有飛行距離太遠、火星環境極其惡劣及宇航員身心承受能力的有限等。

  • 6 # 雲南花臘魯蜂業

    首先是飛行動力問題。載人火星飛船的重量必然大於45噸的“阿波羅”載人登月飛船,所以首先需要有比“土星5號”火箭推力還大的運載火箭。另外,來往火星至少要520天,還需要為火星飛船長途航行提供可靠動力。

    其次是人身保護和空氣、飲食供應問題。航天員在來往火星的過程中,會受到太陽風暴和宇宙輻射的影響,同時還需保證航天員氧氣、飲水和食品供應。

    第三是人體適應新環境問題。航天員長期處於微重力和低重力狀態,會出現肌肉鬆弛或骨質變輕等太空綜合症。

    第四是著陸火星和實時聯絡問題。由於距離遙遠,無線電訊號單程傳輸需要20分鐘左右,因此航天員無法獲得地球控制中心的及時幫助。

  • 7 # 手機使用者12287516545

    登陸火星?說難也難!就象是兩百年前,駕小木船橫渡瓊海登上海南鳥,這是登月;若是駕小木船橫渡太平洋去美國,就是登火星!

    說不難也不難,現代科技和電子資訊發展了,未來會更發達,就等於將小木船換成小汽艇,只要認真規劃充分準備,就能橫渡太平洋!

    未來五十年內,人類將能夠建立月球基地,百年內地月飛行常態化;未來兩百年內登上火星!兩百年與地球發展史相比,只是一瞬間。只是,我們看不到了!

  • 8 # 十項全能斜槓青年

    火星探索的成本是極其昂貴的

    NASA 2016財年的具體預算顯示,關於火星的探索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歸屬於“行星科研(Planetary Science)”,預算額為13.6億美元,不足全年預算的10%。

    與此同時,NASA還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了“探索系統開發(Explor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中,這其中就包括了未來可能擔負火星登入任務的SLS火箭,以及“獵戶座”太空艙。

    SLS火箭(右一二)驚人的尺寸,一旦研製成功就將成為史上最大航天器

    根據Wikipedia的公開資料,仍在研製中的SLS火箭雖然屆時將擁有LEO(近地軌道)70-130噸的驚人投送能力,但僅僅在2011-2015年就已經花掉了77.5億美元的NASA預算。按照目前的預算規劃,SLS火箭實際發射頻率僅為每年一次,同時每次發射將再花費10億美元。

    商業太空崛起

    7月初,美國副總統Mike Pence曾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他當時表示:“特朗普和他發誓要恢復美國在太空的領導地位。”同時,他還專門表示:“透過和我們商業航天夥伴的合作,我們將讓太空旅行更安全、更便宜,同時也將更觸手可及。美國商業公司目前掌握著最前沿的航天技術,這是個事實。 ”

    雖然整段話中並未專門指出物件,但的確像是對SpaceX、Blue Origin這一類公司在喊話示好。

    畢竟,相比於“無底洞”SLS火箭,目前已經數次承擔NASA發射任務的SpaceX已經擁有了成熟的Falcon 9火箭,同時還將每次發射的成本壓縮到了6200萬美元。如果按照其LEO投送能力22噸計算,同樣的預算Falcon 9火箭能運輸至少2.7倍於SLS火箭的載荷。

    SpaceX執行長埃隆·馬斯克本月宣稱,或在今年9月的國際宇航大會(IAC)上公佈SpaceX火星計劃的相關情況。目前,SpaceX已經將2018年設為無人飛船登陸火星的最後期限,而載人飛船登陸火星的目標是2025年。

    這個時間點明顯早於NASA。

    一直以來,NASA與SpaceX都被認為是同一陣營的夥伴——NASA作為甲方將近地軌道任務外包,SpaceX作為乙方,手握官方訂單,出色執行任務。SpaceX創立15年來,為航天業創造了許多驚人的奇蹟。儘管也會有事故發生(如火箭爆炸事件),但SpaceX最後漂亮地走出困境,而且在這一過程中NASA也給予了相當多的扶持和肯定。而現在,在人類登陸火星事業上,已經有不少人認為,SpaceX會搶在官方機構的前面。

    但也有人認為,無論誰先到達紅色星球,都必須等待至少20年,本世紀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才是一個可靠的時間點。

  • 9 # 太空伊卡洛斯

    論登陸火星有多難,恐怕要比登月難十倍還不止。我們先從時間上說,阿波羅登月是在7月16日升空,24日返回,前後8天,如果是登陸火星,去一趟在200多天,再花同樣的時間飛回來,目前在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上停留的最長時間於此相當。

    空間飛行半年以上的時間對人類而言是個巨大的挑戰,因為你從來沒有飛行這麼長的時間,在這麼長的時間內宇航員需要消耗食物、水分、產生垃圾,這些後勤補給可是一個龐大的輜重。不像去月球就幾天時間,吃的東西不用太多,可以說少吃一些也可以頂過去。

    去火星就不一樣了,一旦宇航員生病,那情況就更糟,因此第二個制約因素就是食物。第三個難點在於出發質量,水、食物、燃料構成了出發質量的大部分,運載火箭肯定要換個大的,至少要一次性將100噸的載荷送入軌道,現役的火箭均不行。第四個難點在於登陸,目前在火星上降落的最大質量為1噸,由於降落後還要起飛,整個系統的質量不低。登月的著陸艙降落比較難,但起飛容易,登陸火星則相反,降落相對容易,有大氣可以減阻,但起飛卻很困難,目前人類還沒有在火星表面發射火箭的記錄。

    第五個難點在於輻射,空間飛行有輻射,到了火星表面,也有,長時間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中,如果遇到銀河宇宙射線、太陽耀斑爆發,那麼就不好玩了。

  • 10 # 震長

    雖然,美國在四十多年前就登上了月球,但耗資巨大,而且傾全國之力,現在要想登陸火星,這是比登月要難幾個數量級的冒險行為。

    最大難點就是距離,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距離地球38萬公里,而火星距離地球最近時約5500萬公里,最遠時則超過了4億公里,由此看出,火星比月球距離地球要遠得多,而且登陸火星的發射視窗四年才有一次。

    第二大就是超大推力火箭。美國為了登月造出了土星5號火箭,還有阿波羅登飛船。尤其土星5號火箭,這種超大推力火箭時成功登月的基礎保障。目前還只有美國成功研製出這種超大推力火箭,這種火箭可以把登月艙和返回艙從地球直接送到月球軌道上,人類要登陸火星,至少需要這種級別的火箭,而且和登月不同的是,登陸火星一個這樣的火箭還不行,需要數個這樣的火箭把所需要的足夠大的火星飛船、登陸艙和返回艙發射到地球軌道上組合,再把宇航員食物和生活必需品也送到裡面,並且再帶上足夠的燃料,包括前往火星、登陸火星和從火星返回所需要的燃料等。

    難點三就是未知,當上述都備齊了,然後經過半年或者一年的航行才能到達火星。在前去的過程中,飛船還需要時刻觀察前面的路,以免遇到小行星、小石塊兒等星際物質,如果不慎有一次撞擊,飛船就有可能被報銷掉。在這個過程中,飛船從地球出發、到達登陸、返回的每一個時間節點都要執行得十分準確才行,錯過任何一個時間節點,都會導致全盤失敗,導致上面的宇航員沒有辦法回到地球。

    毫無疑問,人類登陸火星是一個技術超級複雜且耗資巨大又充滿冒險迄今最偉大的工程。

  • 11 # 築夢文化

    我的答案與所有人完全相反。不僅不難還更加簡單。許多人的大腦都太僵化了。只要腦洞稍微大一些,你會發現根本沒那麼難,甚至簡單的多的多。原因如下。

    1.我們其實應該比較的是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和第一次登陸火星的比較。 簡單說,人類登陸第一科星球和第二科星球哪個難。很顯然是第一個,第一個是從無到有,第二個是發揚光大。美國人第一次上月球那是形勢所逼,不得不為。太空計劃蘇聯一直領先,壓著美國一頭。那是冷戰,也就算戰爭,美國萬般無奈之下憋了10年,傾盡全國之力,才實現登月。

    試問等登入火星之時,還需要美國傾盡全國之力嗎?今天的世界無論從經濟總量,科技儲備,製造工藝,計算機技術,都不是一個級別的。僅僅登陸火星,目前就可以用計算機把整個登入火星的全部過程99.99%的模擬幾百遍然後列出一張清單,把所有細節,注意事項一一羅列,之後大家按照模擬結果一切照做即可,就能保證成功率接近100%。這都是建立在超級計算機的基礎只上。

    但這對於第一次登月來說簡直不可想象。如果第一次登月難度係數是100,登入火星難度係數頂多只有10。因為已經胸有成竹,演練幾百遍了。這裡舉一個例子。我們駕校有個女學員,在駕校專用的模擬器上模擬學習考試1到4。從來沒摸過車,然後直接考試科1到科4,100分都過了。雖然是個個案,但絕對有參考價值。

    其次,即使是登入火星,也只能是從今天開始籌備,10年後才出發(參照登月的10年準備期)以目前多次火星車登入的成功經驗。實際上火星車就是一個人工智慧機器人。換句話說我們人類已經成功登入火星完成90%了。我們看到了,摸到了。拍照了錄影片了,也採集到樣品了。發射一個人類到火星所能做的工作。火星車不僅做完了。還比人類做的好幾十倍,火星車可以連續工作好幾年,人類還不行。那麼登入人類過去其實僅僅是個象徵意義,也就是留下一個腳印而已。其他的毫無意義。短短的幾天所能做的工作,目前的機器人都能做到。既然如此。

    那就簡單了。找個侏儒,(極小人類)裝入比現在火星車稍大的新火星車裡面,內部裝入最基本的生命保障系統。能活1年就夠了。以現在人類技術還不是特別困難,活的好很難,但活一個來回問題不大。到地方後,只拍照,尿尿,留腳印 插棋子。然後回來即可。難度一點也不比登月更能。 科考意義不大,就是象徵意義。

    比如現在聯合國宣佈哪個國家只要本國第一個在某星球插上棋子,這個星球的所有領土和資源都屬於這個國家。並且其他所有國家都同意。結果會怎樣?美國分分鐘給你插上棋子。當然這是個開玩笑的假設。

    最後總結一句話。各位看看有沒有毛病。

    人類第一次登入月球的難度遠遠大於人類第一次登入火星 (何時登入火星未知,也行是100年後)

  • 12 # 潘彩蛋

    相信大家都有想過,某一天可以飛上火星,體驗外星球的生活。最近就有幾位美國的科學家真的完成了這個幻想。他們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又會遇到什麼問題呢?

    原來他們選取了位於美國夏威夷火山國家公園內的莫納羅亞火山模擬了火星的基本環境。火山海拔4169米,土地沙化嚴重,方圓十幾公里沒有一處水源,大氣十分稀薄,與火星環境十分相似。

    緊接著科學家們利用模組化元件模擬失重環境,用一天組裝好了基本的營地,然後就開始了為期一年的生活。期間完全切斷了與外界的補給聯絡,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給自足,試圖透過模擬火星生活來為以後登入火星提供與支援。

    電力僅僅是依靠著並不大的太陽能電池板;水分和食物完全是由種植的作物產生,他們建立了一個封閉式的自體迴圈系統以保證整個基地的正常運作。期間的運作都由人工智慧完成。在這裡,每一滴水,每一份食物都會受到嚴格管控,例如洗澡水和每一餐的食物配量,甚至單位都精確到了克。為了確保不會被浪費,他們可以說是費盡了心思。

    而外出活動和模擬作業,科學家們還會穿上厚重笨拙的太空服,模擬在火星地表時的情況,可讓人想不到的是,他們有時還會穿著太空服,優哉遊哉的打高爾夫,真是讓人忍不住想要吐槽幾句!

  • 13 # 量子科學論

    關於人類登陸火星,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出在返回的問題,人類目前完全有能力將著陸艙送入火星軌道,並且實現安全著陸。其實登不登火星不重要,要是回不來,估計沒人想來個星際間的單程旅行!為什麼說返回問題暫時無法解決呢?我們先看下人類怎樣去火星。

    引力雖然是四大基本力中最弱的。如果有足夠的物質聚集在一起,引力將呈現壓倒性的優勢,中子星和黑洞就是典型的粒子。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看看宇宙中所有的星體,哪個不是大致呈圓形的,這就是引力的傑作!

    我們生活在太陽系中一個重力較小的星球。

    如果星球質量越大,密度越高,我們越難脫離引力的束縛。就像月球只有地球質量的1.2%,但卻有地球半徑的27%,這樣的星球比地球更容易逃逸。為了逃離地球的引力,你需要達到離40000公里/小時的逃逸速度。另一方面,要逃離月球,你只需要達到8600公里/小時的速度。這就是為什麼,從地球到月球,我們需要一個這樣的火箭:

    但是要從月球返回地球,只需要這樣的火箭:

    (需要知道的是,能量是速度的平方,這意味著如果你需要5倍的速度,你實際上需要25倍的能量!)

    以下是支援人類目前只滿足單程火星任務的最大論據之一。

    從地球到火星需要的火箭動力和到月球差不多。然而,要從火星返回地球需要18000公里/小時的逃逸速度,這意味著比我們在月球上需要的速度大的多;至少還不得這樣的火箭和發射場:

    沒錯,我們需要在火星上建造一個主要的發射場才能返回地球。我不是說我們人類以後不能實現,但是目前來看,大家想想我們怎麼去火星建造發射場呢?派機器人去?或者再地球上建好,直接發射到火星?我們怎麼攜帶這麼大的基礎建設材料和燃料去火星呢?

    這個問題將需要很長的時間來解決!

    所以,就目前來說人類可以去火星,但前提是不想再回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三複習物理化學是做練習冊好還是做卷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