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肖穎50
-
2 # 獨蛇
人工智慧最基本原理是複製人的行為,從而替代人類去工作。即使是那些自我學習智慧機器人,也需要參考大量人類思維和行為資料,才可以完成自我經驗積累。也就是說,智慧機器人再發達也只能勝任可以重複、及可複製性的工作,而缺乏人類最有優勢的”創造力”能力,特別是那些製造人工智慧機器人的行業或者研究行業,這些行業會保留很久,直到機器人已經有完全取代人類的能力那個時代,人類已經不在存在,自然也沒有必要保留任何一個人類工作機會。
-
3 # Morning丁先生
我認為,首先“行業”是社會化生產分工後的一個概念,隨著社會化生產的變化,產業升級的調整,而隨著變化。比如,隨著移動互聯出現的,主播行業,自媒體行業,電商行業。因此,行業不僅存在取代或不被取代的問題。還有,隨著人工智慧等科技發展,社會分工變化,有些行業會自動消失,當然新的行業又會產生。
針對當下的社會分工情況。首先,科研行業不會取代。科研無止境,宇宙還有很多的未知,人類上千年建立起的文明還十分的脆弱。即使,當前的人工智慧,航天技術等高科技發展,還受到能源,材料的制約。我們的能源的挖掘和利用,對物質材料的研究和控制還十分的乏力。比如,現在人類科技主流還停留在分子層面,對原子層面還不能掌控,量子層面還僅僅理論研究。因此,人類的文明發展空間是無限的。
既然,科研不會取代,那麼,教育行業,知識工作者也不會取代。人類生命有有限,面對無限的科學研究空間,智慧教書育人,一代代傳承。
文化行業不會取代,在可預見的未來,科技是機械的物質的,所謂的人工智慧,其本質在於規模和速度,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可替代人類。人在有限的生命裡,除了物質的需要,還有精神,美的追求。因此,文化藝術行業不會取代。
領袖不會被取代。真理並非掌握在大多數人手中。我們需要選擇,選擇真理。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一些英雄,一些領袖來帶領人類前行。
-
4 # 天馬行空80476
即使網際網路多麼發達,人工智慧化發展壯大,教師,醫生是永遠會存在的兩個行業。
簡單說一下,教育方面,人工智慧可以替代教師給學生上課,傳授知識。但作為活生生的人的成長,單靠人工機器人無法滿足各種各樣的需要。必須由教師來全程參與學生的在校經歷。
醫療方面,未來的所有診斷儀器可以人工智慧化。但,開藥治病,必須由醫生來完成。因每個病人的情況不一樣,體質差異性,既往病史,用藥注意事項,治療方案有別,療程不同等等,機器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儘管人工智慧化,程式設計還是靠人操作,並且是程式化輸入資訊,所以,我暫時只想到這兩個職業不會完全被人工智慧化取代。
-
5 # 張茂峰
我認為人工智慧首先第一步淘汰重複率高簡單的勞動力工作,現在的水平已經做到這一步
再次就是人工智慧來的應用場景會增多,隨著科技的深度的發展,生活的智慧場景增多,人類思維和演算法的學習,每一個動作,每一步思維也會被人工智慧所代替
-
6 # 互聯心聲
網際網路時代、人工智慧等,現在只是個開始,下半場更為猛烈的時代就要到來了,那就是“物聯網時代”。
物聯網時代來臨即將掀起一股發展巨浪!那麼能與物聯網連線的公司企業都會長久不衰的,反之如果不進行有效的轉型的企業,那麼會很快與時代脫節,也會逐漸衰退的。
現在說大體什麼行業會經久不衰?只要與網際網路、物聯網有效連線,有效隨著時代而變化轉型的企業、行業,就會長久適應現代市場,才能保持長久不衰。
-
7 # 知聞科技
需要有一定的自我思考行為的行業不會被取代,但那又誰知道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呢?任何人都不會想到盡然有一天出門什麼都不用帶,一部手機就搞定所有了。
-
8 # 工業網際網路
未來簡單易學、易複製的工作大量的會被科技取代。也許再有十幾年,一些中等技術端的行業也會存在衝擊,畢竟人工智慧真的離我們很近了。那麼未來我們能做什麼是科技無法取代的呢?也許就是以服務為依託的行業,這是科技所不能給予的“情感關懷”,因為科技只能遵照自己的程式。
在未來,各行各業拼的,可能產品就是第二位了,畢竟你有再好的產品,無法做到好的服務與之配合,註定不能長久。就像有一個《金子與大蒜》的故事,一位商人帶著大蒜來到富有的黃金之城,用一袋子他們沒見過的普通大蒜換取了兩袋黃金,當另一個商人聽說後,就為黃金之城帶去了他們沒見過的大蔥,本以為也會一本萬利,誰想到,當地人覺得用金子不能表達他們的感謝之情,於是拿來了他們覺得比金子還要珍貴的大蒜換取了大蔥。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服務於客戶,瞭解客戶真實所需,真正的以客戶著想才能取得真正的價值。就像雖然現在有了網路,讓朋友之間聯絡更緊密快捷了,但是永遠也替代不了兒時寫信、寄信和等待收信時的快樂和溫情。
工作、生活、學習中很多事可以被科技替代,但是人心和人類的情感不可能被替代,也許這才是我們未來該重視的發展方向。
-
9 # A一安然
人類肢體文藝文化技術技藝傳承工作,是人類的思想技能的本源,也是人類區別於其它動物的標誌,不會消失。如果這些都被網際網路機械人代替了,人就沒有生存的意義了。不就跟行屍走獸一樣了嗎?
-
10 # 機器人W
是不容易被取代的,基本上屬於 個性化的,
比如 心理諮詢師, 個性化教師,
劇作家雖然AI可以寫文章,但是目前大架構的故事情節 還是遠遠達不到的,
綜合管理類的,越是簡單絨衣複製的工作 酒越容易被AI取代。
-
11 # 風吹落葉處
經久不衰只要看一句老話就可以。
人活一世,衣食住行。
這四大行業基本上都會經久不衰,不會隨著科技的發展被淘汰,而只會融入更多的科技紅利。
就以“食”為例吧。
無論是源頭的飼養種植培育,中間的生產加工運輸,終端的料理製作販售。
這些橫跨幾十大類的行業都會幾千年來經久不衰是有道理的。
所以無論網際網路從無到有,人工智慧從初級到頂級,都是隻會融入進這些領域,而不會被取代。
就像計算器取代了算盤了一樣,取代的只是計算用的工具衍生出的行業,而還是會服務於一切需要計算領域一樣。
只要找準大方向,未來的機會和前景時無可限量的。
這幾年大家看的科幻電影可能多了,總是擔心某些新技術出現就像電影場景一樣代替人了,其實反過來想。
人類的社會不就是一直在尋找更便捷更容易的方法工具來代替自己的勞動麼?
如果真的能全部代替了,人類哪還需要工作呢?天天吃飽了睡睡足了玩就好了。
況且,電影裡的技術無論是智慧AI還是機器人或者天網之類的,真要走到百姓生活中,我們這代人退休前是看不到了。
踏實下心來,好好學習,端正生活態度,努力堅持好一份理想和認真做好每一份工作。
就夠了。
-
12 # 未來以來一起開啟
是時候該坐下來,問問自己的初心了!
創建於 2019年03月23日
一、到底為什麼我們要建設公共網路?
作為發起人,我先談談我自己的初心!
2010年前後,我研究市場的過程中發現:時間成本導致資訊不對稱,資訊不對稱導致敵對關係,敵對關係在時間上發酵,會撕碎社會信任的紐帶,導致災難性的結果。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債務危機在前,地緣衝突居中,大規模戰爭會緊隨其後——歷史規律。
在網際網路出現之前,這個問題無法解決。社會認為:資訊自古以來就是不對稱的,未來也不可能對稱。
如果一直沿著這個認知發展下去,七年戰爭、一戰、二戰、中東戰爭的災難故事會再次重演!
而智慧化已經給武器插上了翅膀,如果災難再次上演,災難的強度會出現指數上升。
我們看二戰很恐怖(一場戰役死傷上百萬人),但二戰的主要殺傷武器只是各類普通槍械,但現在呢?
如果大國之間擦槍走火,這種恐怖程度會超出我們現在的認知。我個人認為:導致人類毀滅都不是危言聳聽。
[當然,很多人認為我是杞人憂天,這是他們的事情和自由]。
我認為解決資訊不對稱的方法:透過分股到戶把大家吸引到一個網路平臺之上。
在這個公共的網路平臺之上,所有問題與矛盾的解決都會變得十分簡單。
如果別人做這件事,我會成為像麥克斯韋爾(靠理論推導,搞出幾個公式,開闢一塊新空間)一樣的人。
也就是說,我寫書、出書的時候(從準備到出版,中間歷時5年),我並沒有打算自己做,所以我把所有當時我所想、所知都毫無保留的寫了出來。
如果我自己做(後來的事情),並且做成了這件事,我會超過我兒時的偶像——麥克斯韋爾(他到死都沒有幾個人看懂他的理論)。
因此,這件事情儘管在途中,但對我而言已經十分知足了。
二、股權共享的公共網路為什麼能夠解決問題?
1、消滅了貨幣的時間成本和風險,使投資變成一種淨權力
如,在現在的市場,即使是大佬要做電動汽車,至少也要先準備100億以上(幾年的乾糧儲備),普通人根本就不用想。
而公共網路建成後,中國人要做電動汽車,整體計劃投入1000億,每人準備10塊錢就夠了。
原因:A、成本是一天天發生的。1000億分攤至1095天,每天不到1億。再分攤到14億人頭上,每天投資額不到0.1元(公共網路資金自由流動,每週看專案進展,每週投,就像遊戲一樣)。B、10塊錢已經可以應付100天的投資打款要求。這100天中,每個家庭顯然又都可以賺到10塊錢。
C、該專案的創新者每天都在創造固定資產,未來每天都在生產電動汽車,而這家公司生產的電動汽車根本不需要宣傳。因此,這種投資是無風險的。
反過來看,1000億投資額是不是可以把全球最好的工程師提前吸引過來?1000億資金是不是可以讓這家公司做全產業鏈?
全球最好的工程師做全產業鏈,且先自動完成營銷與推廣,產品始終供不應求,成本是不是達到最低。
任何一點有貓膩是不是都會有一堆想加入的技術工程師給予明確指出來。
這是不是很神奇?正面看,每人只有10塊錢壓力;反面看,全球技術工程師看到的是1000億穩定的投資,搶機會。
農業是不是這個道理?
其他領域是不是也是同樣的道理?
因此,公共網路是一個全新的結構。投資可以穩定獲得高額回報。
關鍵點:效率。大家可以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同步完成一件事。
2、貨幣的時間成本被消滅之後,信任發生,貨幣會變得不再唯一重要
如,1000萬獨立商戶獲得3.2億金股補貼,金股每天產3.2億AIC提貨權,每年產1168億AIC提貨權。
他們用這個資金投資電動汽車,創新者同樣會行動,其他企業同樣會接受AIC支付。
原因:A、獨立商戶可以滿足所有企業員工的一站式生活所需,企業能夠支付出去,自然接受支付。
B、創新者每天創造的資產和技術價值遠超他們獲得AIC投資,新生固定資產和技術能夠給AIC提供充分擔保。
C、因為獨立商戶能夠獨立解決問題,所以其他股東才會錦上添花。如果必須要依靠誰,那麼,誰一定是靠不住的。
同理,對於我們現在的股東也是如此!
3、能夠讓每個人自己發現正反面的結構
公共網路是一種全新的客觀結構。這種全新的客觀結構:
0.1元[正面]X14億人X365天X3年=1000億投資[反面]
中國人建成公共網路,中國人的認知改變了,效率飛躍,世界也會跟隨改變。
因此,我說所有矛盾(含國與國之間)源自時間成本,時間成本導致資訊不對稱。
什麼是資訊不對稱?我如果挨家拜訪各位股東,1天見1位股東,我有生之年也就能見1萬多人,思維就直接止步了。
因此,我如果按照線下的邏輯去思考問題,我根本就不沒有辦法往下去想,我就會認為這事根本行不通。
因為我們生活線上下,習慣的選擇線下的思維方式,所以很多事情我們就會看不到的反面,這是我理解的資訊不對稱。
三、為什麼要暫時關閉登記合約頻道?
1、大家需要好好理解與消化一下正反面結構
——0.1元[正面]X14億人X365天X3年=1000億投資[反面]=每個技術工程師看到機遇,競爭為投資人(人民)服務的機遇。
只有在統一的、公共的、股權共享的網路內才成立。
這個網路不以賺RMB為目的,它思考的起點才會是讓供求各方自己自由選擇對接。只有有了起點,才會設定自動對接的功能模組,只有設定自動對接的功能模組,供求之間自動對接才能逐漸實現,只有供求逐漸完成對接,增量價值才會快速創造出來。因此,思考問題的起點決定功能模組,功能模組決定平臺屬性。平臺的屬性決定平臺的未來。
你真正理解了這個結構,你很好宣傳。
公共網路是解決問題的工具,開創這個工具的鑰匙是時間銀行投票通道——創造全新的、加速創新的結構。
為啥公共網路值錢,它可以讓所有領域的創新變得簡單。只有創新發生,財富才會長久與穩定。
如果時間銀行所有輪次行長招募完成,公共網路達到幾千萬股東。
幾千萬股東講正反面結構,是不是直接影響所有人?
其他人都是有邏輯的,我們把結構給別人清晰呈現,他們會自然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痛點。
2、我們可能都有些著急,忘記了沿途的風景,高速奔跑讓我們都很疲憊
——這並不是我們想要的。
——這也不是我們未來想要的。
——這也不是其他人未來想要的。
為什麼我們會著急?
從運維方的角度,我們希望快速和餐飲企業簽約,快速把定金支付給餐飲連鎖。這個希望會讓我們給自己加壓力。我們的技術團隊希望更快的將產品研發完成,我們的客服,我們的志願者。這些壓力都是源自人民幣定金。
從股東的角度,會很急迫的想拿到播種機獎勵,這種急迫,會自我加壓,持續壓力之下,我們會把手段當做目的。
如果我們不去做修整,時間累積,我們會真的把手段當做目的。
忘記初心是很危險的。
3、沉澱的定金已經足夠搭建雲庫房基礎網路
因為這個資金是採購,再分銷後,還可以繼續採購。是可以反覆使用的。
建設雲錢包也好,建設雲庫房也好,我們用的資金越少,我們覆蓋的人群與網路越大,我們為已經派發出去的金股注入的價值越高。
我們為金股注入的價值越高,獨立商戶獲得補貼的價值也越高。
明白了這個邏輯,我們何須著急呢?
4、未來定金管理,我們需要引入能夠自證的新流程
遇到問題,我們無需迴避。
我們的模式大多數人都覺得好,但還會有少數股東對資金沉澱提出質疑。
在大家推廣的時候,也會遇到這個問題。
如果是先簽約,後登記,直接打定金給連鎖企業。
這個資金就不會沉澱,我們就在流程上完成了自證。
這種自證會讓大家在分享的過程中,更容易贏得外界的信任。
也會讓公共網路未來的建設更加順暢。
-
13 # 5Gnas
系統整合行業。所有的計算機應用技術都必須在整合系統中才具有價值。比如手機,不管是曾經的諾基亞還是現在的摺疊屏手機,以及未來的可穿戴智慧裝置,都僅僅只是在自己“模組化”功能領域不斷髮展。
絕對理論一:
絕對不會出現一個模組化功能可以替代所有構件整合配合實現的情景出現。
絕對理論二:
就算絕對一理論不成立,出現了單一裝置可以替代整個整合元素的情況,那麼這種單一性裝置一定不具備普及性!不具備普及性,就代表系統功能獨立化設計,功能結合整合的思想必然是最終智慧化實現依託的方法。
綜上所述,未來,系統整合行業是必然不會消亡,反而會被越來越需要。
-
14 # 一個創業者自白
首先解決的肯定是人員密集型行業,靠人力堆積起來的行業面臨巨大風險,如果本身對人員數量需求不大,那被取代的意義也不是很大,所以業務專精的行業不容易被取代!
-
15 # 湃湃雲
雖然現代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但是人性自古以來非常穩定。孔老夫子告訴我們,食色性也。從哲學的角度來講:食慾、性慾、求生欲是人這個物種的基本問題。
所以從人性出發,只要人在,人性穩定,底層基本需求不會變。所以有關飲食,服務、醫療這些行業肯定不會被取代,也不會消失。從事這些行業一定時間內不會被取代。
所有的技術,都是圍繞著人性、人類需求產生的。不管是18世紀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還是19世紀末電力的發明和應用,乃至當今電腦和網際網路技術,以及接下來的人工智慧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都是表層的變革,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人性,沒有改變人類的底層需求。
科技的進步肯定會帶來社會分工的調整,一些低能、落後的技術被淘汰,結合相應技術的職業和崗位也會被取代,比如標準化的、需要計算的、體力型的崗位。但一些非標準化、需要創意、需要整合系統資源的職業和崗位也會隨之出現。
總結,底層需求不變,只是滿足形式、方法發生變化。不管哪個時代總有被淘汰的人,但只要學習,跟上時代的腳步,人就是引領和主宰。最後的邏輯也會是:人瞭解人,人滿足人。
-
16 # 王煜全
根本上來說這是個偽命題。
太多的人對人工智慧並不是很瞭解,在媒體的宣傳中完全迷失了方向,覺得機器人要代替甚至戰勝人類,稍微瞭解行業發展的內在邏輯,就會覺得這種想象有多麼可笑!
未來要考慮的不是什麼行業被取代,而是什麼行業會興起。
最簡單的例子,快遞和外賣行業,30年前的中國,是沒有這些的,只有郵政,大家也就是等著郵遞員送信。如今你看滿大街的快遞和外賣,不僅僅解決了巨大的就業壓力,也給每個人帶來了便利。這些源自於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的發展。
行業會更替,這是非常自然的邏輯,沒必要害怕。30年前還有話務員呢,現在沒有了,當年話務員是個行當,如今誰還願意做那種枯燥的電話轉接員呢?人工智慧客服已經上崗了。
未來那些能夠與機器緊密合作的人才有機會,那些利用人工智慧有效提高效率的行業都不會被取代,還會更興旺更有機會做大。
回覆列表
經久不衰的行業,只有能源科技。為什麼?能源科技的坍塌,將導致所有的人與科技產生一系列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這是不爭的事實!最後的一個人與科技體系,將上演–美國科幻動漫–汽車人–爭搶能量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