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話畫裡外
-
2 # 河青文化
賞石賞畫,都是看的其中韻味,好的寓意自然是讓人心情舒暢。
如果讓賞石和書畫結合起來,可以從畫的內容入手,將兩者放置在同一個物件之中。比如說這樣的畫:
石(時)來運轉之獨甲一方,石諧音時,而畫中的蠍子則全身長有堅硬的甲殼,在人們的印象之中,它是一種毒性很強的動物。所以其“毒”亦可諧音“獨”,再取蠍子身上的“甲”,綜合起來,寓意等到時來運轉,便可獨甲一方。
類似的方法其實還有很多,許多書畫名家也畫過以石頭為物件的畫作,也正是這些作品,給人們帶來了一種美的享受,以及祝願。
-
3 # 狂喜淡墨a
玩石,實際是玩性情,石頭雖然是無生命的東西,然而卻有一種令人想入非非的引力,那就是一個人的想象力,一般雕刻石頭匠人,都與一種敏銳的的觀察,從石頭表面弄出豐富的含義。
物象,經過想象,才是真正的藝術。意境美,或深遠,石頭的千形百怪,給人這種朦朧的感觸。
因此書畫藝術家們都喜歡與石頭結緣。最典型的米芾嗜好石頭,曾經瘋癲拜石頭為兄弟。
就是因為玩賞石頭,才有了別出心裁的藝術想象力。具有瘋癲份上的大性情。故米芾刷筆意氣濃厚。
對於藝術文化,書畫創作,如何完美結合,只有自己透過與石結緣,而意念之力,很難說出,只可意會了。
所謂結合,實際就還默契於自我養性情。透過奇石。
創意形式,板橋一生喜竹石,可以觀一二。
-
4 # 使用者4211906027728
一是品石,以相取意,就是看石的形狀與詩文可有匹配性,以可以石創意的配詩作賦。比如象形石:象文房四寶,有似影的物象形態。玲瓏石、廋石,有的有萬山疊翠,群林竟秀的品相的意境等。再就是工藝座臺:可參與上面賞石的景緻詩意化、明確化的刻書為題的工藝在底坐上,就象是給上面賞石的題跋。賞石與空間環境的結合:戶內的如文房條幅和賞石的陳設搭配。小擺件的賞石與文案的搭配。戶外那就是景觀石了,它是以借景來體現詩情畫意的。賞石藝術與書畫藝術的結合、創意其實是不拘一格的。比如一個環狀中間鏤空的,可在其上置放蘭、竹等不就是書畫中的″四君子″了。在於發現&表現,應物象意地結合的。
-
5 # 宏時7
賞石藝術與書畫藝術同為藝術表現但又各不相同,賞石為形象藝術,發現自然藝術的獨立性,物質,賞玩,立體質感空間專一性藝術,書畫藝術為多為虛幻表面形象藝術!精神與人為藝術,是想象人為藝術!
它們的完美結合是用賞石為形勢題材而創作藝術!就是最好的藝術完美結合,既立體又物質更接近自然想象統一美!
-
6 # 彭世軍狂草書法
本人認為,不存在什麼純粹的賞石藝術!
但是一定存在純粹的書畫藝術!
書畫 藝術與賞石 藝術之間,是皮與毛的關係。
古人云:皮之不存 毛將焉附。
藝術一定是世界通行的!中國的書畫藝術,隨著中國經濟崛起,而走向世界,也一定是必然的!
所以,你若有一定的藝術素養,賞玩石頭,一定不會存在任何問題!而且肯定會玩出自家的意境。
反之,若是缺乏藝術素養,去玩石頭,也就是人云亦云,知道個價格貴賤而已。無甚驚喜處!
-
7 # 蘭竹944
賞石與賞畫古文人早已聯絡在一齊。你看文人畫中讚譽高節的畫都離不開石。
讚頌氣節的松竹石,人有勁松的生命頑強,有虛心直節的謙虛精神,有堅貞不屈的石頭精神,宋朝上供皇帝祝壽的花石綱,就是奇石書畫,因宋徼宗喜歡的就是書畫與奇石。
在花鳥畫中,可以說多半有石出現,有盤石,太湖石等,可以說無石少雅。
現在的書房,客廳字畫中堂的桌孑上,有很多奇石擺放,也該字畫憑添了雅趣。富貴牡丹畫中,好多都有石頭唔社寓意富貴實在,石頭巳經和繪畫密不可分,慈禧畫的牡丹畫中就有太湖配牡丹。
王維的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再被畫家搬上畫面,如杜牧的遠上寒山石徑斜,霜葉紅於二月花等詩也都離不開石,石不能言最可人,難怪世人愛石深,若把愛情比石頭,海枯石爛永不分。
-
8 # 紅梅工筆佛畫
中國書畫藝術與賞石藝術,都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相同道的追求。
賞石藝術,是以自然天成並可採集的有觀賞價值的石頭——觀賞石作為審美物件(及其美之再造)的一種獨特的藝術,順理成章地成為我國傳統藝術中的一朵奇葩,而且賞石藝術與中國書畫藝術,也順理成章的緊密的連在一起。
一歷史同源
中國書畫歷史就不贅述了,賞石藝術的歷史與其同樣悠久,從新舊石器時代,把石之堅者打磨成石器,作實用生產工具,到源自石頭崇拜的各種玉製禮器,昭示著中國人與石之間的血肉關係。
從夏商、西周,到春秋戰國,直至秦漢時期,青銅器在社會生活中一統江湖。 無論青銅器生產技術如何精進,應用場景如何廣闊,青銅器包括後面才出現的鐵器,都始終沒能把一塊石頭給遮蔽。
在相當長時期裡,孔子儒學獨領風騷。儒學注重人與自然互動,思想“天人合一”,提出“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玉者,石之美者”,進而倡導“君子比德於玉”。
人石相比,為中華文化塗上了別樣的經世藝術審美底色。從此以後,古老的中國歷史中,在市井生活的日常、在王公貴戚的廟堂之高、在煌煌典籍的大雅之堂,無不顯露出中國人情感性格與自然之景交融的新時尚。
自然界比比皆是的頑石,由此在中華文化中被人為賦予靈性,而獲得永生的靈魂。石頭的主人由超然世外,物我兩忘的遁世思想,進而發展到“以物觀物”、“格物致知”的理學哲思,一切都順理成章。
“觀賞石”是當代概念,直到1990年7月,才在地礦部和國家旅遊局共同組織的“首屆全國觀賞石觀摩研討會”上正式確定下來,把奇石、水石、供石、雅石、文石等叫法,統一為“觀賞石”稱謂來使用。
2015年正式實施的觀賞石鑑評國家標準中,明確定義觀賞石為自然形成且可採集的,並具有觀賞價值、收藏價值、經濟價值和科學價值的石質藝術品。此外,可涵蓋奇峰異石等自然景觀石及工藝石等。
孔傳在《雲林石譜》序中,把其先人孔子首創的“仁者樂山”說解釋為:“‘仁者樂山’,好石乃樂山之意,蓋所謂靜而壽者,有得於此”。大概魏晉時期,受山水詩文繪畫的意境影響日深,移山縮水、藝術化處理園林的空間,開始成為上層社會園林營造的自我選擇。而移山縮水的藝術選擇,自然把天然屬性最強的奇石更高頻率地推到了人們面前。
二藝術同源
國務院以國發〔2014〕59號檔案形式印發“國務院關於公佈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的通知”。其中,“賞石藝術”作為傳統美術類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所以中國賞石和中國畫,應該是藝術同源。
中國賞石文化的核心 ,自然是傳統體驗的道家思想,就是道,中華文化哲學底色的那個“道”。中國的觀賞石,之所以稱之為藝術,就是先天性所佔起點高,佔據了道這一制高點。
道之所至,神之所寄。無論觀賞石本身大小、塊狀如何,無論是單石還是組合石,賞石者與其關聯,都能躬身觀照自我,縱覽天下風雲。
道家尚自由,當無法隨心所欲置身於大自然的高山流水之中的時候,文人墨客士大夫們開始借鑑中國傳統山水畫“豎畫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迥”之道,來移山縮地,做山水園林氣勢恢宏的景觀置景。
接著,進一步發展到直接移石進屋,或擺在屋角,或擱上案頭,文玩清供,小中見大。如此一來。賞石者只須坐在椅上,躺在臥榻,“臥遊”一番,瞬息間精騖八極,遍歷山水幽深;心遊萬仞,逍遙體會道與神合。
無論是中國書法中字的線條對空間的分割布白,還是中國畫、中國賞石作品本身,都講究空間的變化和空間所見,要麼實體、要麼虛空,各自為證,這也是賞石對道家思想道的一種詮釋。
歷史上傳統賞石文化中的人這個主體,無不是深諳“道”理玄妙的藝術高手。他們要麼是畫壇巨擘,要麼是書法大家。
倪雲林、黃公望,畫作淡雅、輕柔,墨色線條,一派輕鬆。畫面不嬌媚、不做作。背後浸透的是傳統的畫之“道”。於賞石而言,明代林有麟的名著《素園石譜》說:“石,尤近於禪”亦是同理,以散淡取勝,明道見理。
三與書畫結緣
中國古代文人賞石開宗立派人物的大書法家、畫家和書畫理論家米襄陽, 開創了中國社會沿用至今的“瘦、皺、漏、透、醜”傳統賞石審美意趣。
因痴迷賞石,遇石稱兄且膜拜,在時人看來乃舉止顛狂,因而人稱“米顛”。當時貌似癲狂的賞石文化之態,千年後,已然是中國傳統賞石文化毋庸置疑的一座巔峰。
宋朝是文人賞石文化的黃金時代。上至帝王趙佶,下到大臣學士文人,像米芾、蘇軾、司馬光、歐陽修、王安石、陸游以及廣大貴族士紳等,無不以賞石為風雅。
杜綰《雲林石譜》推出後,對文人賞石文化的傳播影響深遠。吳道子、閻立本等著名畫家都描繪過奇石珍木的畫面場景,如閻立本《職貢圖》突出表現了八蠻進寶場景中的奇石貢品;而《簪花仕女圖》 《高逸圖》等畫作,均寫實刻畫了古人與奇石相伴清談的場景。
宋代除了董源、巨然、范寬等筆下的山水畫鴻篇鉅製外,以奇石為背景的歷史名作更是燦若星辰。據傳南唐後主李煜遞藏的“靈璧研山”是宋代“石癲”米芾的傳家寶,在痛失此研山後,米芾留下了書法、詩文俱佳的《研山銘》千古絕唱:
“五色水,浮崑崙。潭在面,出黑雲。掛龍怪、爍電痕。下震霆,澤後坤。極變化,闔道門!”“揚州八怪”之一的鄭燮,發展了米芾與東坡的醜石觀,繼承了蘇軾畫醜石的傳統,突出醜石之雄和秀,於醜中見美,可謂將道家“厲與西施,道通為一”的審美觀發展到極致。
他在《板橋題畫•石》中雲:“米元章論石,曰瘦、曰皺、曰漏、曰透,可謂盡石之妙矣。東坡曰:‘石文而醜’,一‘醜’字,則石之千態萬狀,皆從此出。彼元章但知好之為好,而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也。”石之美醜中關乎人性之優劣。不僅如此,他還心懷天下勞勞百姓,認為“凡吾畫蘭、畫竹、畫石,用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安享人也。”
畫石亦強調其“骨氣”,稱美石為“石大人”,常將奇石與蘭竹或松菊梅畫在一起。佈局上有意將書法題識與畫面形象穿插結合,氣質清癯而骨力內含,畫如其人,既文雅又偕俗。
-
9 # 非誠勿擾198132
朋友們好!
賞石藝術和書畫藝術不能一概而論,它們都是以一種文化,一種藝術的形式存在並傳承!但石質上它們是有區別的。
賞石藝術是大自然的饋贈,不可複製,人們只能選擇接受的方式去欣賞。
而書畫藝術其實就是一種行為藝術,從開始學習到最後有所造詣都是在不斷的提高的過程中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書畫藝術是人為的一種文化,它是有要求的。
而人們在欣賞奇石和書畫的同時既要有追求書畫細膩,層次,明暗,色彩和寓意的同時更要有對書畫工作者深厚功力的造詣的尊重和評判!
賞石藝術就不一樣了,人們只能被動接受它的形態,色彩,畫面和好多的“好像”,不能像鑑賞一副好的書畫作品那樣去細緻入微要求苛刻。
兩者都是一門藝術一種文化但也不能,在欣賞的同時求同存異,既要會欣賞自然的粗獷,朦朧和抽象也要懂得去鑑賞一副極美的書畫作品!
-
10 # 視天下i
賞石藝術和書畫藝術一脈相連,兩者有共同之處,只是呈現的方式不同罷了。書畫是人類創作的藝術作品,奇石是大自然賦予的天然藝術,兩者都是供人類欣賞與享受的藝術品。
自古以來,不少書畫家亦是奇石鑑賞家,不少奇石鑑賞家對書畫也獨有情鍾。如大書法家米芾,對奇石如痴如醉,留下了米芾拜石的經典傳說。
賞石藝術和書畫藝術形影不離,我們走進奇石館或奇石博物館,會看到展櫃上擺的是一方方精美的奇石,而牆壁上掛的是一幅幅優秀的書畫作品,兩者得到了完美的結合,使藝術氛圍更加濃厚。賞石藝術和書畫藝術有很多種結合方式,如可以以奇石所表達的主題賦詩或繪畫,然後懸掛在奇石的後方,起到相互映襯和烘托的作用。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石友關於賞石藝術和書畫藝術結合頗具匠心的創意,他把命名為“盛世龍騰”、“竹”等奇石製作成了中堂畫,把奇石的照片鑲嵌在畫中,兩邊按照奇石所表達的主題撰寫對聯,形成了頗具藝術特色的書畫與奇石完美結合的藝術作品。如為奇石“龍騰盛世”寫的對聯是:龍騰盛世千秋瑞,夢圓神州萬代榮。對聯對仗工整,字意氣勢磅礴,很好的顯示了奇石的主題。
這位石友關於賞石藝術和書畫藝術結合的創意新穎別緻,具有觀賞性和藝術性,不失為賞石文化的一種創新。
-
11 # 騰飛沖天
賞石藝術與書畫藝術的完美結合,體現在海洋玉髓上。對書畫藝術有素修的人,才是海洋玉髓的知音。海洋玉髓的畫面感,有時讓書畫藝術工作者,都自嘆不如!以下為天然海洋玉髓,圖案關得讓人歎為觀止!
-
12 # 沙漠護理
天然文字奇石,中國漢文字,大自然的傑作,如人工書寫的一樣,清晰地出現在了石頭上,這就是賞石藝術和書畫藝術的完美結合。
-
13 # 翊墨軒
藝術作品的和諧之美,即是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而事實上,無論書畫藝術,還是賞石藝術,他們的內容與表現形式,本質上都是基於陰陽和諧的美學原理以及對立統一的辯證法則。或者說,因為書法藝術、繪畫藝術和賞石藝術三者之間具有本質的統一性、共同的規律性以及相同的美學特徵,所以這三門藝術能夠相互影響、彼此呼應、乃至跨界融合。隨著賞石藝術被歸到傳統美術門類(第四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編號VII-122),書法藝術、繪畫藝術和賞石藝術跨界融合的條件已趨成熟。
瑰麗神奇琻玉畫
一件作品就是一個整體。整體佈局,在書法上叫章法或布白;在繪畫上叫構圖或置陣佈勢,賞石上叫圖位或比例,主要是指書畫作品的明暗、疏密、呼應,以及賞石作品之圖與形的對立統一關係。對立而不統一,就不和諧、不美。雕塑大師羅丹說過:“一件真正完美的藝術品,沒有任何一部份是比整體更加重要的。”但這種整體的均衡、和諧,絕不是四平八穩。凡是藝術,都是一種“有規則的自由活動。”這也是書法藝術、繪畫藝術和賞石藝術的總體欣賞觀。
人文書法與繪畫藝術作品
賞石藝術與書畫藝術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織、相互補充,給人以情感愉悅和美的享受。從內容上看,書畫是表達人的思想感情的藝術,而賞石藝術則是以“人賦妙意”的藝術創造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在藝術的表現形式上,書畫藝術和賞石藝術之間也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和可以交流借鑑的地方。首先,繪畫藝術的表現形式主要體現在造型、色彩、筆觸、肌理、空間、構圖、意境等方面的和諧統一;賞石藝術表現形式主要體現在造形、空間、肌理、色彩、材質、紋理與及神韻等方面的和諧體統一。其中,在造形、空間、肌理、色彩、意境或神韻這些方面,賞石藝術和繪畫藝術都是基本相似或可以互鑑的。其次,繪畫藝術具有“詩、書、畫、印”一體和金石寫意的“變形、簡化、畫筆化”合一等多元表達方式;而賞石藝術也具有傳統的“皺、廋、漏、透”和當代的“字、畫、圖、石”等綜合表現形式。第三,賞石藝術的文字石作品的第一鑑賞要素,便是文字圖案的書法效果,這是非常典型的天然文字藝術與人文書法藝術的互鑑。此外,論書法藝術的“金石氣”,天然文字比人文書法更為顯著,換句話說,天然文字更具有“金石風格”書法原形的特徵。
琻玉文字石作品
自古以來,美石被譽為“無言的詩,立體的畫”,而中國畫的意境創造則是以“詩畫交融”為理想境界。憑藉天然合璧的雙生琻墨石作品,闡明書法、繪畫、賞石這三門藝術之間的共通性 ,無疑是非常恰當的。因為雙生琻墨石陰陽契合圖形的生成方式,與書法運筆的陰陽技巧、繪畫構圖的虛實手法,都具有和諧統一的共同特徵。也就是說,雙生琻墨石作品的圖紋生成法則與書畫藝術的陰陽虛實法則是基本相似或共通的。事實上,中國書畫的藝術形式及精神內涵大多以黑白相間為載體,在對立統一規律的變化中實現形式美和內蘊美的創造,這與雙生琻墨石作品的藝術形式及精神內涵如出一轍。
和諧文化印記、東方美學傳奇
和諧,是中國人文精神的核心。陰陽和諧的雙生琻墨石,具體地表象和諧文化的基本精神、完美地詮釋自然和諧與社會和諧的文化思想、深刻地揭示“和諧萬事興”的中華吉祥文化內涵,把“外師造化”的天地和諧大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和諧大美琻墨石
雙生琻墨石簡稱雙生石,是一種具有陰陽和合、雙玉成珏結構特徵的琻品墨彩玉石。它蘊含中國最古老、最基本的陰陽哲學元素,呈現陰陽和諧的天然藝術圖案,給人以無盡的想象力、無窮的品鑑意蘊、無限的遐想與創作空間。
陰陽和合,雙玉成珏
雙生琻墨石的和諧紋理、美滿姿彩,是“天地和合,生之大經”的歷史見證。雙生琻墨石作品綜合反映了圖紋觀賞石“質、色、形、紋、韻”五大美學效果,給人以深刻的藝術感染力和多元化的美學體驗,引發高層次的賞石藝術審美感受。
回覆列表
你知道宋徽宗的祥龍石圖嗎?卷首畫有一塊立狀太湖石,石頂端生有異草幾株。太湖石宛如一條上下翻滾的蛟龍,其形貌佔據了奇石必備的五個審美條件:瘦、漏、皺、透、醜。細看石上,有楷書“祥龍”二字。宋徽宗將此類奇石異草的出現,視為大宋國運之祥兆,贊之“挺然為瑞”,竭盡全力繪之。
圖左有宋徽宗為祥龍石而作的瘦金體題詩:“祥龍石者,立於環碧池之南,芳洲橋之西,相對則勝瀛也。其勢勝湧,若虯龍出為瑞應之狀,奇容巧態,莫能具絕妙而言之也。廼親繪縑素,聊以四韻紀之。彼美蜿蜒勢若龍,挺然為瑞獨稱雄。雲凝好色來相借,水潤清輝更不同。常帶瞑煙疑振鬣,每乘宵雨恐凌空。故憑彩筆親模寫,融結功深未易窮。”
署款“御製御畫並書”,押署“天下一人”,鈐朱文印“御書”、“宣和殿寶”。
右側奇石雄渾挺立,左側瘦金體精緻秀雅,一實一虛,一放一收,在畫面中形成張弛有度的畫面節奏。同時又能兼顧詩書畫石四種藝術形式,這是宋徽宗超高的藝術修養結晶,也反映著宋代美學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