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草的沉思
-
2 # 國史春秋
前世諸葛亮三分天下,後世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花十年之功助朱元璋統一天下,朱元璋也稱劉伯溫為“吾之子房”,然而君臣之間卻鮮有如劉邦與張良及劉備與諸葛亮一樣的佳話。
劉伯溫(1311~1375),少時聰慧,有神童之美譽。12歲中秀才,14歲入府學讀書,17歲師從鄭復初學習程朱理學,23歲中進土,26歲初入仕途。然而,劉伯溫仕途頗為坎坷,在為元朝為宦的二十四年裡,幾度沉浮,消磨了大半輩子的光陰,建樹平平。
1360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根據地,劉伯溫受邀再度出山,加入朱元璋陣營,並獻時務十八策,制定先北上滅陳友諒、南下平張士誠的大政方針。1368年,朱元璋南京稱帝,建立大明王朝,劉伯溫功不可沒,朱元璋特授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那麼朱元璋要殺劉伯溫,劉伯溫巧用一個字保住命是怎麼回事呢?故事從頭說起。
劉伯溫有諸葛亮之才,自然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未卜先知,精通奇門遁甲、撒豆成兵之術。因此每遇大災大汗之年,劉伯溫就奏請朱元璋處理久積冤案、建立法制,勸誡朱元璋寬鬆刑法,以免濫殺無辜。朱元璋一一應允,劉伯溫築臺求雨,少許時日,便天降甘霖,屢試不爽。朱元璋龍顏大悅,雖對劉伯溫沒有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但也是相當倚重。
朱元璋稱帝后一次北巡,留太子朱標監國,委派李善長與劉伯溫協助處理政務。恰好中書省都事李彬多次縱容手下徇私枉法,被舉報,劉伯溫奏請太子將其入獄,經查實李彬所犯罪狀完全屬實。於是劉伯溫派人飛馬請示朱元璋,由於李彬的李善長親信,劉伯溫怕朱元璋袒護李彬,於是特別說明近日天氣乾旱,可懲惡祭天,以求降下甘霖。朱元璋馬上首肯,劉伯溫處死李彬,祭天求雨。可是直到朱元璋北巡歸來後,滴雨未下。
劉伯溫求雨未果,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派趁勢向彈劾劉伯溫,說他殺人祭雨是對上天的不敬,因此觸怒天威。劉伯溫不慌不忙又向朱元璋上了一道奏疏,闡述了乾旱的原因:
士卒亡故者,他們的妻子全部遷往他營居住,共有數萬人,致使陰氣鬱結。工匠死後,腐屍骨骸暴露在外,將投降的吳軍將吏都編入軍戶,便足以協調陰陽之氣。看到劉伯溫如此胸有成竹的口氣,朱元璋準了,坐等雨下。於是劉伯溫手持寶劍,在築臺上神神道道的比劃了起來,轉眼十幾天過去了,依舊滴雨未下。這下朱元璋怒不可遏,起了殺劉伯溫之心,回到後宮也是悶悶不樂。馬皇后最瞭解朱元璋的脾氣,馬上就看出了不祥之兆,因此詢問朱元璋因何不悅。朱元璋也沒有隱瞞,說出了事情的原委。馬皇后自然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解朱元璋,不能隨意處事功臣。朱元璋聽了只是微微點了點頭,也沒有表明不追究劉伯溫的態度。
馬皇后放心不下,怕朱元璋對劉伯溫下手,想給劉伯溫寫封書信,但是又不會寫字。最後靈機一動,找來一個小籃子,裡面放了一枚大棗和一個水蜜桃,然後交由一名可靠的下人給劉伯溫送去。劉伯溫開啟籃子,馬上就明白了馬皇后的深意,於是準備收拾行囊告老還鄉。
劉伯溫正在發愁以何理由向朱元璋辭行,如何才能虎口脫險,這時老家傳來了妻子過世的訊息。這下劉伯溫有了主意,馬上給朱元璋寫一封辭呈,說事情緊急,只能不辭而別。以朱元璋的個性,當然不會輕易放走劉伯溫,於是傳詔讓劉伯溫來朝堂面聖,並當面治罪,伺機將劉伯溫拿下。
劉伯溫不敢抗命,一路走,一路思考應對之策。要不說劉伯溫絕頂聰明呢,不一會兒就想到了一個方法。這下劉伯溫心裡有了底兒,故意放慢了腳步,悠閒自在如閒庭信步,看雲捲雲舒。朱元璋在朝堂上從早上等到中午也沒見到劉伯溫的人影兒,於是火冒三丈,向下面大喝一聲:“去給咱家把劉伯溫抓來!”
話音剛落,劉伯溫匆匆忙忙邁入朝堂,幾步上前,雙膝跪倒。朱元璋厲聲質問:“劉愛卿因何推諉磨延時辰?你的眼裡還有沒有咱家這個皇帝!”劉伯溫趕忙向上叩頭:“臣罪該萬死!容臣講明原由!”
朱元璋一臉慍色說道:“那你說給咱家聽聽,休要巧言令色!”劉伯溫連連說:“是!是!是!臣賤內去世一事想必皇上已經知曉,陛下容臣回鄉處理善後,只是臣雖離京,還有許多政務放心不下,請陛下萬不可輕視退守甘肅一帶的王保保勢力,老臣思來想去,想為陛下再寫一封奏疏,只是因一字苦思冥想不知如何書寫,因此耽誤了時間,望陛下恕臣愚鈍,萬望怪罪!”
朱元璋聽了鼻子差點被氣歪了,但還是強忍著怒火說:“噢!都說你劉伯溫博古通今,滿腹經綸,怎麼還有不會寫的字!咱家倒是好奇了,究竟你是不會寫那一個字呀?”劉伯溫回答說:“區區赦字耳!”
這下朱元璋真坐不住了,心說好你個劉伯溫,竟然拿咱家尋開心,有你好果子吃的。想到這裡,朱元璋操起紙筆,刷刷點點幾筆寫了一個個“赦”字,然後命人拿給劉伯溫。劉伯溫接過字來,一邊磕頭,一邊說:“謝陛下赦免臣之罪過,如此老臣也能安心回鄉了!”
此刻朱元璋才明白劉伯溫是故意下套,但君無戲言,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又不好與劉伯溫爭辯,朱元璋轉念一想,也罷!不如做個順水人情。於是當場下詔:“劉愛卿為國操勞多年,朕深感欣慰,無以為報,如今尊夫人故世,朕與卿同哀。今特許劉伯溫回鄉,並厚葬尊夫人,一切開銷由朝廷承擔!”
劉伯溫化險為夷,千恩萬謝,當日回鄉,打算從此隱居,不問世事。不過冬天剛到,又被朱元璋以商量國事為由,召入了南京。洪武三年,劉伯溫再次請辭,朱元璋準其回鄉。洪武八年,劉伯溫去世。
-
3 # 遺產君
劉伯溫因輔佐朱元璋完成霸業而馳名天下,朱元璋曾多次稱劉伯溫是他身邊的張良,在文學史上,劉伯溫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也被後人必做諸葛亮,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等等的說法。
劉伯溫出生於青田縣南田鄉(今浙江文成縣),他是明朝的開國元勳之一,以神機妙算、博古通今、運籌帷幄著稱於世,通經史、曉天文,一生不求名利,為人低調行事,正因為他的聰明才智而成為了朱元璋的心頭大患。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皇帝在自己的政權和百姓都比較穩定,沒有什麼動亂的時候都會想辦法除掉之前培養起來的人,特別是有能力的人,這就叫“卸磨殺驢”,為了政權以後能夠長遠的發展下去,這樣做還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因為這些人有本事把自己推到這個皇位上,自然也是有本事讓自己的子孫從這上面下來的,這種濫殺功臣最出名的就屬朱元璋了。
朱元璋向來疑心病都很重,“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是每個帝王的一貫思維,只不過在朱元璋那兒更加的變本加厲,更刻薄寡情,本來朱元璋第一個要收拾的是獨攬大權的丞相李善長,因為李善長嫉妒劉伯溫,朱元璋就選擇劉伯溫開刀。於是朱元璋把劉伯溫叫到身邊,就問劉伯溫大明王朝有多少年的江山社稷,這句話明顯有問題,因為劉伯溫不管怎麼回答都是死罪,說多少都不行。
這時候聰明的劉伯溫只說了一句:萬子萬孫。
朱元璋一聽這話,心裡還挺高興,心想我大明王朝萬世萬代,這話中聽,今天就放你一馬。
其實劉伯溫真正的意思是大明王朝到萬曆的兒子孫子做完皇帝也就完了,所以叫萬子萬孫。
後來胡惟庸等人又向朱元璋進讒言誣陷劉伯溫,使得朱元璋再次動了殺心,對他是越來越忌憚,因為劉伯溫平時做事是滴水不漏,更使朱元璋懷疑他心裡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想法,加上他的才學終究讓朱元璋渾身不自在。於是朱元璋向太監傳旨,要設計個事件除掉劉伯溫,這件事被馬皇后無意間聽到了,她很反感朱元璋這種濫殺功臣的做法,劉伯溫功高蓋世,她想要保住這個功臣,她沒有寫出書信,而是賞賜給劉伯溫一個禮物。
其實這個東西還是以前劉伯溫送給朱元璋的一塊美玉,當時還未雕琢,,朱元璋找工匠雕刻成一件精緻的工藝品,下方是一片蓮葉,蓮葉上方託著一個蟠桃,很是精緻,朱元璋將其送給了馬皇后,馬皇后叫太監把這件工藝品交給了劉伯溫。
劉伯溫一看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了,暗叫不好,蓮葉託桃也就是蓮葉脫逃,馬皇后暗示他躲避一下,劉伯溫思慮再三,不想逃避,劉伯溫認為,你越是躲避,朱元璋越認為你有鬼,況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躲過了初一,你躲不過十五,終究是逃不過朱元璋的手心的,該來的終究是要來的,他要積極應對。第二天上早朝的時候,劉伯溫故意晚到了,朱元璋非常生氣,正想找機會除掉他,就大聲呵斥他為何遲到,劉伯溫不慌不忙是說“陛下,臣有一個字不會寫,故而姍姍來遲”。朱元璋問是何字。
劉伯溫說是個赦免的“赦”字。
朱元璋一聽說這個字我會寫。
於是朱元璋就在劉伯溫的手上寫了一個“赦”字,劉伯溫高興的跪下謝恩,感謝朱元璋饒他一死。朱元璋當著眾大臣的面也不好反悔,這樣劉伯溫透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又逃過一劫。
洪武三年,劉伯溫告老還鄉,洪武八年正月,劉伯溫感染風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帶御醫探望,劉伯溫服了御醫開的藥後,病情越來越嚴重,不久就死了,劉伯溫的去世是否是朱元璋的授意,也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謎團。 -
4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劉伯溫因輔佐朱元璋完成霸業而馳名天下,朱元璋曾多次稱劉伯溫是他身邊的張良,在文學史上,劉伯溫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也被後人比作諸葛亮,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等等的說法。
劉伯溫出生於青田縣南田鄉(今浙江文成縣),他是明朝的開國元勳之一,以神機妙算、博古通今、運籌帷幄著稱於世,通經史、曉天文,一生不求名利,為人低調行事,正因為他的聰明才智而成為了朱元璋的心頭大患。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皇帝在自己的政權和百姓都比較穩定,沒有什麼動亂的時候都會想辦法除掉之前培養起來的人,特別是有能力的人,這就叫“卸磨殺驢”,為了政權以後能夠長遠的發展下去,這樣做還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因為這些人有本事把自己推到這個皇位上,自然也是有本事讓自己的子孫從這上面下來的,這種濫殺功臣最出名的就屬朱元璋了。
朱元璋是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同時,也是位疑心很重的魔王,一統天下,國泰民安後,他便對功臣們做出了“卸磨殺驢”之舉。
對於神機妙算,才能出眾的劉伯溫,朱元璋當然更是堤防有加。據悉,有一次,朱元璋為了考驗劉伯溫,把他請進宮來,以拉家長的方式開始聊天,聊著聊著,他開始亮劍:“大明的江山社稷可以維持多少年?”
可以說這是個“死命題”,常人不管怎麼回答都是死罪。而聰明的劉伯溫只是略加思忖,便回答了4個字:萬子萬孫。
然而,朱元璋哪裡會料到,劉伯溫的“萬子萬孫”的4字真正寓意是:大明王朝到萬曆的兒子孫子就會亡國了。
劉伯溫在政治上的敵人是李善長和胡惟庸等人,特別是胡惟庸手握實權後,不同向朱元璋進讒言誣陷劉伯溫。對此,原來就一直對劉伯溫堤防有加的朱元璋認為留著劉伯溫終究是禍害,於是向太監傳旨,要設計個事件除掉劉伯溫。
結果馬皇后無意間聽到了這個訊息,賢德的馬皇后一直反對朱元璋濫殺功臣,為了保住功臣劉伯溫,她馬上以“賞賜”的方式給劉伯溫一件禮物——工藝品。
工藝品由美玉打造,下方是一片蓮葉,蓮葉上方託著一個蟠桃,是朱元璋將送給馬皇后的“得意之物”,馬皇后卻馬上叫太監把這件工藝品交給了劉伯溫。
劉伯溫一看就傻了,臉上冷汗如雨,原來蓮葉託桃也就是蓮葉脫逃,馬皇后暗示他馬上“出逃。
劉伯溫於是準備收拾行囊告老還鄉,但令他犯愁的是,不知道以什麼理由向朱元璋辭行?
絕頂聰明的劉伯溫很快想到了一個法子。第二天上早朝時,劉伯溫故意放慢腳步,慢悠悠來到朝堂。這時,朱元璋早已等得不奈煩了,正想找機會除掉他,於是命他遲到的事直接問責。
朱元璋厲聲質問:“劉愛卿因何推諉磨延時辰?你的眼裡還有沒有國紀國法!”劉伯溫趕忙向上叩頭:“陛下,臣罪該萬死,臣有一個字不會寫,故而姍姍來遲”。
朱元璋聽了鼻子差點被氣歪了,但還是強忍著怒火說:“都說你劉伯溫博古通今,滿腹經綸,怎麼還有不會寫的字!”劉伯溫回答說:“區區赦字耳!”
這下朱元璋真坐不住了,心說好你個劉伯溫,竟然拿咱家尋開心,有你好果子吃的。想到這裡,朱元璋操起紙筆,刷刷點點幾筆寫了一個個“赦”字,然後命人拿給劉伯溫。劉伯溫接過字來,一邊磕頭,一邊說:“謝陛下赦免臣之罪過,如此老臣也能安心回鄉了!”
此刻朱元璋才明白劉伯溫是故意下套,但君無戲言,當著滿朝文武的面也不好反悔,這樣劉伯溫透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又逃過一劫。
劉伯溫化險為夷,千恩萬謝,當日回鄉,打算從此隱居,不問世事。不過冬天剛到,又被朱元璋以商量國事為由,召入了南京。洪武三年,劉伯溫再次請辭,朱元璋準其回鄉。洪武八年正月,劉伯溫感染風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帶御醫探望,劉伯溫服了御醫開的藥後,病情越來越嚴重,很快就死了,劉伯溫的死究竟跟朱元璋有沒有關係,千百年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謎團。
-
5 # 秉燭讀春秋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意思是說:明太祖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其所建立的功勳不在三國諸葛亮之下。
不過劉伯溫可沒諸葛亮的命好,他所輔佐的朱元璋是一個冷酷無情的皇帝。
諸葛亮輔佐的劉備和劉禪都是仁厚之君,無論是先主劉備還是後主劉禪,都不敢加害諸葛亮。
劉伯溫算來算去,沒算到自己晚年會被老朱算計。
原來劉伯溫竭盡全力幫助老朱建立了明朝,然而到了晚年,朱皇帝卻對他產生了疑心,生怕他奪了自己的江山,於是千方百計要謀害他。
如果不是老劉聰明機智,我估計他早死n回了。
當然這其中也有馬皇后從中調和與周旋,每每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挽救劉伯溫。
比如有一次朱元璋要藉機殺劉伯溫,馬皇后聽到訊息後,急忙派人用籃子盛著一顆棗,一隻梨和一個桃送給了劉伯溫。
老劉接到東西后一看,馬上明白了皇后的意思。
馬皇后用“棗、桃、離”暗示劉伯溫“早逃離”。劉伯溫知道情況緊急,沒來得及收拾東西就逃回了老家浙江青田。
劉伯溫一次次化險為夷,令朱皇帝惱怒不已。
有一天,老朱正在琢磨如何再次加害老劉。
就在這時,新銳宰相胡惟庸狀告劉伯溫在老家置辦田產,還說他憑藉堪輿之術佔有龍興之地,欲為子孫打下基礎圖謀不軌,老朱一聽來了精神,心說這回劉伯溫必死無疑。
胡惟庸為什麼要誣陷劉伯溫呢?
原來老丞相李善長退休後,朱元璋曾問計劉伯溫:“胡惟庸可否接替丞相之職?”
劉伯溫直言不諱道:“胡惟庸氣量狹窄,沒有容人之量,丞相好比是駕車的馬,我害怕胡惟庸將馬車弄翻”。
雖然劉伯溫極力反對,但沒過多久,胡惟庸還是做了丞相。
我估計老朱在某一時刻透露了劉伯溫曾反對他任丞相之事,由此引起了胡惟庸的記恨。
朱元璋心中暗想:“這次絕不能讓劉伯溫再逃出生天”。
“來人,把劉伯溫從他的老家浙江青田捉來”。
三天後,錦衣衛把劉伯溫帶到了朱皇帝面前。
此時朱元璋陰陽怪氣地問:“軍師在老家都幹了些什麼呢?”
劉伯溫掃了一眼站在朱元璋旁邊的胡惟庸,心中頓時明白了。
只見他微微皺了一下眉頭說道:“微臣在老家正琢磨一個字”。
老朱覺得很奇怪:“沒事你琢磨字幹什麼?你這麼大學問,難道還有不認識的字?”
劉伯溫微微一笑,說:“這個字不僅我想不起來了,恐怕皇上也未必能寫出來”。
朱元璋一聽很不服氣,於是問:“哪一個字你想不起來了?
“赦免”的“赦”字,劉伯溫說完又道:“有請皇上示範寫一個‘赦’字”。
朱元璋聽罷冷笑一聲,這有何難?“來人,筆墨伺候”。
還別說,老朱這些年跟著劉伯溫學了不少知識,這其中就包括寫字。
太監奉上的筆墨紙硯。
只見老硃筆走龍蛇,沙沙點點寫下了斗大的一個“赦”字。
太監馬上把這張紙遞給了劉伯溫,朱元璋望著劉伯溫,意思是說“怎麼樣,我寫得不錯吧?”
只見劉伯溫雙手接過字來,急忙跪下磕頭道:“謝陛下赦免臣之罪過,老臣這就安心回鄉!”
此時朱元璋恍然大悟,原來老劉在這給自己挖了坑下了套,但君無戲言,字隨言行,當著滿朝文武的面也不好打反把,朱元璋只好認肚子疼。
以上就是劉伯溫巧用一字保命再逃一劫的傳說。
回覆列表
劉伯溫是明朝的開國功臣,和徐達齊名。徐達是病死的,劉伯溫也是病死的。可以說,二人都是善終。
因為朱元璋殺了一些功臣,所以,有好事者便編造故事,說徐達和劉伯溫也是朱元璋間接殺死的。
說徐達是背上得了疽,忌吃蒸鵝。而朱元璋偏編派人給徐達送去一隻蒸鵝。徐達食蒸鵝而死。而據現代醫生分析,蒸鵝對背疽無直接毒害作用。則此說不攻自破。
說劉伯溫患病,朱元璋派胡惟庸帶御醫給劉伯溫看病送藥,劉伯溫食所送藥後,病情加重,不治而亡。懷疑是朱元璋故意送有毒的藥給劉伯溫,致其死亡。
劉伯溫和徐達是朱元璋打天下的左膀右臂。他和這兩個人從無過節,他沒有一點殺這兩個人的理由。再有,傳說都是二人得重病的時候,朱元璋才去送物去殺他們,這也是不合情理的。朱元璋要殺此二人,易如反掌,理由也是一抓一大把。同樣落殺害之名,為什麼不直接了當,而一送鵝,一送藥呢?
所以,關於朱元璋間接殺劉伯溫的傳說是沒有多少道理的。我寧可相信劉伯溫就是得病善終的。
劉伯溫是個智商高於普通人的普通人,不是神仙。所以,關於劉伯溫的許多傳說,諸如能掐會算,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等等的神話,我是一個也不信的。這裡所說的劉伯溫巧用一個字,使朱元璋沒有殺他,又是一個高階神話。
劉伯溫之死是緣於病。他之所以年紀不太大就患病,與他精神上恐懼有關。他恐懼誰?就是朱元璋。雖然當時朱元璋還沒有大開殺戒,但是,以劉伯溫智商之高,他不會看不出朱元璋的為人。所以,為了避禍,他才早早地便辭官回鄉。就是這樣,他也沒躲開被奪俸的懲罰。所以,劉伯溫的精神上是一直忐忑不安的。這是他過早致病去世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他有一個字能使要殺他的朱元璋停止殺他,他也用不著老早回鄉避難,也不至於俸祿被削去而無可奈何了。
關於劉伯溫的神話,可以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