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被埋藏的歷史

    越王勾踐滅掉吳國之後,在徐州與齊、晉、宋、魯等中原國家的諸侯與使臣會晤。

    為了爭取這些國家的支援,他把泗水以東百里土地給了魯,以前吳國侵佔的宋地還給了宋,齊國當時舊貴族與田氏鬥爭激烈,且幾年前剛剛被吳國打敗,對越國稱霸沒什麼意見;晉國徒有虛名,晉定公毫無實權與威嚴,知韓趙魏四家卿族明爭暗鬥,知伯剛剛成為執政2年,也無意與銳氣正盛的越國爭雄;最後連周元王也派使者來參與會盟,賜給了勾踐‘方伯“的名號。徐州會盟,確立了越國的霸主地位。

    勾踐稱霸之後,殺文種,逐范蠡,其他舊臣也都漸漸告老還鄉。

    越王勾踐還做了這幾件事:

    1.遷都琅琊,逐鹿中原

    2.聯合魯、宋二國出兵幫助衛出公回國,但只送到了城外就撤軍了,衛國大夫與出公有仇,出公不敢回都城,死在了越國

    3.魯哀公來到越國請求勾踐出兵除去三桓,結果最終越國沒有出兵,魯哀公死在了回曲阜的路上

    4.因為秦國沒有參與會盟而西渡黃河伐秦,後來因為天氣寒冷而與秦議和

    勾踐死,傳位太子鹿郢,鹿郢傳位不壽,不壽的兒子朱勾殺掉了不壽自立為王,他是勾踐後最有作為的越國君主,在位期間滅滕、滅郯,繼續保持與晉國的友好關係,在前430年聯合晉宋伐齊,齊人被迫割讓土地與人口。同時與楚國在淮河流域不斷髮生戰爭。

    越王翳時期,前404-403年,參與了三晉伐齊,從東南方向與三晉雙面夾攻齊國,齊國只好透過魯國向越國求和。

    到了三晉稱侯,七雄並立,越國國力日漸衰微,收到北方齊國威脅越來越大,不得不於前378年遷都到南方的吳,內亂不斷,退出了歷史舞臺。具體滅亡時間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前306,一種是前333,

    但根據史料,越國殘餘勢力有可能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時還存在。

  • 2 # 強哥說歷史

    越亡於楚國,公元前312年,在秦國、韓國、魏國與楚國、齊國對峙的時候,楚國派遣大批軍隊包圍秦兵於曲沃和商於。越王在這個時候派使者以“乘舟”(君王乘坐用以指揮作戰的大船)、戰船三百艘、箭五萬支,送給魏國以支援魏國。這些水戰所需的軍用物資運輸到魏都大梁,一定要從長江經邗溝,再經淮水和鴻溝,此時越王原要伐齊國,經齊王使人遊說越王,越不攻齊而攻楚,被楚打敗。

  • 3 # 小鼠報道

    越國自勾踐三代後開始沒落,後來分崩離析,直到秦漢時期才歸入王朝,徹底消失。

    越國自越王勾踐成為春秋霸主之位起,經歷了強盛和衰敗,最終歸入了漢朝統治徹底消失,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隱患。

    越國衰敗內部緣由

    越王勾踐滅吳國後,會盟諸侯後,一直保有霸主權柄,只是子孫不孝,讓越國霸業走上了歧途。

    勾踐之後兩代都繼續這勾踐的政策,不見衰敗,但是第三代越王更迭出了問題。

    越王次子朱勾弒君篡位,謀殺親父,奪得了越王之位,雖然他開創了越國最強盛的時代,但是也開啟了越國內亂的序幕。

    自此時起,越國曆經三代弒君之禍,國力開始削弱,越國貴族也都互有殺伐,這造成了越國朝政不穩,時局動亂,為後來之事埋下了伏筆。

    外部因素

    除了越國內部的政治混亂外,外部的因素也是一個讓越國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

    在越國忙於內部的爭鬥的時候,整個天下正處於變革之中。

    春秋結束,戰國興起,戰國七雄並立,各國努力招賢納士發展自身。

    在越國削弱的同時,它周邊的楚國和齊國開始強盛起來,鉗制越國的發展,讓越國無法參與中原的發展潮流。

    結果

    因為越國內部爭鬥,消耗了大量的國力,造成了它的外強中乾。

    在越王無疆統治時期,本欲效法先祖征伐中原,可惜聽信齊國使臣讒言,竟然掉頭攻楚國。

    不想楚國早有對付越國之意,已經提前準備了數年,對於越國動向瞭若指掌。

    越國軍隊陷入了楚國陷阱之中,大敗而逃,而越王無疆也被殺死。

    大概是未想到會是這樣的結局,無疆沒有提前指定繼承人,導致他的子嗣紛紛自立,整個越國分崩離析,分裂成了小國,苟延殘喘在楚國治下,越國也就不復存在了。

    但是畢竟還有傳承,直到秦朝統一,越國歸入建制,越國王室成為郡長,雖掌握地方,但名頭已經丟失。

    只是秦國統治短暫,所以後有反覆,直到漢武帝時期,吳越之地才徹底成為漢朝的國土,越國徹底消失在歷史中。

  • 4 # 暗夜思考

    越國的衰敗是在越王勾踐稱霸一百多年後,越國王室內部因爭權而分崩離析的!最終趨於消亡!

    越國的崛起

    越國是春秋時期最後一個稱霸的諸侯。在春秋末期,允常當政的越國與吳國之間攻伐不斷。當然,在這一場吳越兩國的戰爭中,最終由吳國獲得了勝利。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勾踐繼位成為新的越王。勾踐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將越王勾踐圍困於會籍山上,勾踐被迫與吳國求和!

    之後,勾踐臥薪嚐膽、休養生息,等待時機。

    公元前482年,趁著吳王夫差北上爭霸會盟之際,勾踐出兵伐吳!最終大獲全勝,一舉滅掉了吳國!

    這,才有了“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典故。

    之後,越國北上稱霸,成為春秋末期最後崛起的一個霸主。

    越國的分崩

    時間來到越國稱霸的一百多年後,也就是戰國中期。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越王室內部為了爭奪王位有發生過“越人三弒其君”的事件!

    公元前306年,當時的越王無彊發兵北上攻打齊國!

    然而,越王無彊卻誤信了齊國使者的“攻楚”之計,轉頭向西進攻楚國!

    此戰,在越王無彊西進攻楚之時,齊國出兵攻越,越國大敗,越王無彊戰死!

    然而,由於無韁生前並沒有明確指定王位繼承人,所以越國內部各王子爭權奪利,各自在自己的地盤上建立新的越國!越國到此分崩離析!

  • 5 # 浮沉的歷史

    前473年,越王勾踐經過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最終消滅了宿敵吳國。越國的霸業也隨著滅吳達到了巔峰時期,史載“當是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越國的疆域北面與齊魯等國接壤,西面與楚國相接,越國不僅是雄霸東南的一個大國,在當時的這個時代越國都是舉足輕重的。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強大的越國,又關其滅吳之後的歷史記載卻出現了一個巨大上空缺,在司馬遷的《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除了世系的更替,並無多少其他的內容。直到最後一個越王無彊在伐楚失敗後,越國徹底的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那麼問題來了,越國究竟因何而亡?

    儘管在《史記》中越國的歷史出現了空缺,但是我們還可以從其他歷史殘留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細節,那就是越國在王權爭奪上,發生了數次宮廷政變。而隨著宮廷政變的頻繁發生,越國的國力也變得越來越弱。

    越國在一個時期發生了最為嚴重的內亂,即越王翳時期,這次內亂是越國走向衰弱的起因。公元前375年,越國的太子諸咎發動政變處死了越王翳,但隨後諸咎又被越國大臣所殺害。先後兩代越王的被害,整個越國進入了一個大動盪的時期,越國的國力也因此而大大衰弱。

    此時,越國人也大批的返回到了江南故地,並且把國都從北方的琅琊搬到了長江以南的吳地。因此,越國對於北方國土的控制能力大大削弱。在處於戰國爭霸時期中越國陷入政治困局,無疑為越國最後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越國滅亡

    越國最後的一個王——越王無疆時期,既是越國一個的輝煌時候,也是越國作為一個國家存在的最後時期。此時的越國國都已經重新回到了會稽,越王無疆也希望重新恢復越國昔日的輝煌,決定了向外發動戰爭。而人如其名,無疆的開疆拓土的夢想根本無力實現,越國在攻打楚國的戰爭失敗後,無疆死於軍中。

    無疆一死,越國的政局再次動盪了起來,再加上楚國軍隊的大舉入侵,越國分崩離析。史載“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受到嚴重打擊的越國社會,重新回到了部落制的時代,越人最終失去了一個統一越國。

  • 6 # 華豎

    在春秋戰國時期,東南有三個國家,分別是吳、越、楚,這三個國家先後強盛,相互攻伐,極具性格,楚國一直想成為霸主,吳越也曾你攻我打相互爭霸,最終都消逝於爭霸的路上,吳國被越所滅,越國因楚而亡,楚被秦所統一,最終走向了大一統之路。

    楚國,又稱作荊、荊楚,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湖北全部、湖南、重慶、廣東、安徽、江蘇、河南、江西部分地方。相傳楚國祖先楚出自帝顓頊高陽氏。傳到了周朝時,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師,其曾孫熊繹,當成王時,封為楚子(意為楚地的子爵),楚從此建國。

    楚國受周朝的冊封,吞併了周邊的一些小國,實力不斷壯大,但有時不想受周朝的節制,又不向周朝進貢,曾先後兩次僭越稱王,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引得周昭王時曾親征伐楚,但不幸的是周昭王溺水而亡,這也導致了周王朝由盛轉衰。

    當然,楚國在整個周王朝的八百多年的歷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在春秋時期一度稱霸,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越國曆史悠久,處東南揚州之地,始祖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無餘,是大禹的直系後裔。越國一直以來比較強大,473年,越王勾踐消滅吳國,出兵向北渡過淮河,在徐州與齊、晉諸侯會合,向周王室進獻貢品,成了春秋最後一位霸主。勢力範圍一度北達齊魯,東瀕東海,西達今皖淮、贛鄱,在春秋時期也成為霸主之一。

    吳國位於今蘇皖兩省長江以南部分以及環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吳國的核心。國都前期位於梅里(今無錫梅村),後期位於吳(今江蘇蘇州),是春秋中後期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在吳王闔閭、夫差時達到鼎盛,也是曾經的霸主之一。

    三個國家地處南方,其實一直以來都不太受周王朝和中原各國的重視,多以蠻夷之地鄙視之,為了顯示自己的強大,這三個國家也就都想加入到中原的事務中來,楚國與秦晉交戰,遠攻近交,實現了自己的目的。同樣,吳越也是透過進入中原來展示自己的存在,歷史上出現了著名的吳越爭霸,闔閭、勾踐、夫差等不斷演繹著權力的更替,越王勾踐透過臥薪嚐膽,趁吳王北上會盟之際,越國則抄了吳國的後路,最終在前473年(夫差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國打敗吳國,夫差自殺吳國滅亡。

    歷史何其相似,越國要北上伐齊以彰顯其國威,後來在齊使說服越國轉而伐楚,但楚國早有準備,對越國早就有了多年的偵查,戰爭一起,楚國知已知彼,大敗越軍,殺死了越王無疆。

    最大的問題出現了,無疆一死,他的兒子們各自爭權繼位,紛紛建國,越國由此四分五裂,形成了百越,這些小國或者是小的諸候向楚稱臣納貢又延續了數百年。到了秦朝之時,219年秦始皇派屠睢率領五十多萬大軍分五路南下攻擊閩浙與嶺南,出兵當年就攻下閩浙等地,越國也再次重歸於統一的政權之下,只不過再也沒有了越國,而是強大而統一的秦國。

  • 7 # 日暈三更雨

    越國滅亡可用六字概括:越內亂,亡於楚

    吳國和越國是一衣帶水的鄰居,相互依存,有相互攻伐。

    吳王闔閭與越王勾踐

    勾踐的父親允常與夫差父親闔閭的恩怨由來已久,互相攻伐,允常去世,勾踐繼位。前496年,也就是勾踐繼位第一年,吳王闔閭發兵討伐越國,但在檇李(今浙江嘉興一帶)慘敗於勾踐,而且自己也中箭重傷

    吳越恩怨,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的興衰故事

    夫差繼位,為了報仇,夫差日夜操練軍隊。

    公元前493年,勾踐不聽范蠡的勸告,準備先發制人討打吳國,吳王夫差動用精銳,在夫椒大敗越軍,勾踐被迫退守會稽,而夫差包圍了會稽。勾踐終於聽從范蠡的勸告求和,於是派大夫種求和,同時賄賂吳國太宰嚭(pī),讓嚭替自己向夫差進言不殺自己。伍子胥不肯,執意讓夫差滅亡越國,夫差不聽,撤回了吳國。

    一,越國敗北,勾踐勵精圖治,臥薪嚐膽,任用賢能

    勾踐回國,在范蠡的建議下,政務交給了大夫種,范蠡和大夫柘稽去吳國當兩年人質,自己親身耕作,夫人親手織布,吃飯從未有葷,不穿華麗的衣服,對賢人彬彬有禮,能委曲求全,體恤百姓。這才有了後來家喻戶曉的故事“臥薪嚐膽”。

    這裡可以看出,勾踐吸取了第一次失敗的教訓,聽從了范蠡的建議。

    二,夫差不識賢能,盲目自大

    過了兩年,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先伐越、再攻齊的諫言,討伐齊國,夫差在艾陵大敗齊軍,俘虜了齊國的高、國氏回吳,但吳國也損失了許多精銳。伍子胥說:“你不要太高興”夫差漸起殺心。

    勾踐以借糧為由,揣測夫差對越國的態度,伍子胥不借,而夫差不聽。伍子胥說:“吳王不聽我的勸諫,吳國兩三年沒畢竟成為廢墟”。太宰嚭藉此誹謗子胥。夫差開始不信,派伍子胥出使齊國,聽說伍子胥把兒子委託給鮑氏,大怒。待伍子胥回國,將伍子胥賜死。伍子胥死前,說:“一定要把我的眼珠掛在吳國都城東門上,以便親眼看到越軍進入都城”。伍子胥死後,夫差重用嚭,讓嚭執掌國政。吳國漸危。

    吳王夫差北上會盟諸侯,勾踐趁機進攻吳國,吳國只剩下老弱殘兵,不敵,夫差當時正和諸侯們簽訂盟約,礙於面子,夫差並沒有聲張,並秘密派人去越國求和,勾踐認為此時自己也無法滅亡吳國,就同意了求和。

    又過了四年,越國再攻吳。吳亡,夫差自殺。

    內亂不斷,國家破滅

    在滅掉了吳國後,越國一方面透過將吳國吞併其他國家的土地送還來積累德行與威望,另一方面還加緊了入主中原的步伐。在這一切的努力之下,越國一舉成為了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個霸主。

    在勾踐三十二年的時候,其因為重病去世,鹿郢繼承了越王的位置。在那之後,越國一共經歷了不壽、翁、翳、之侯以及無疆幾位君王,使得當時的越國自勾踐以來一直強盛。

    可是在後來因為越國頻繁出現“弒君”現象,使得朝廷內勾心鬥角、結黨營私之風四起,國力開始由盛轉衰。

    越國伐楚戰事不利,導致了越國兵敗如山倒、越王無疆被殺;因為無疆在生前沒有立儲君,導致了他的長、次多子各以“越國正統”自居,並在越國的故土上紛紛建國。

    公元前735年10月,越國滅亡。

  • 8 # 鄧海春

    很多讀者朋友在小時候可能都學過一個成語叫做:臥薪嚐膽。講的是身為越國國君的越王勾踐,在被吳王夫差擊敗後,忍辱負重,一面在表面上對夫差言聽計從,麻痺吳王;一面在暗地裡訓練精兵,等待時機反擊吳國以圖復仇。為了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亡國之恥,勾踐擯棄安逸的誘惑,每天晚上睡在薪草,還在屋子裡掛了一個苦膽,經常品嚐,提醒自己。

    後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越王在范蠡和文種的輔佐下,趁著吳國北上攻齊的時候,在後方偷襲了吳國,攻入了吳國的首都,殺死了吳國太子。逼得吳王重金求和。幾年後,實力更強的越國,再度攻吳,吳軍大敗。最後在圍攻吳國都城姑蘇三年後,攻破了姑蘇城,滅亡了吳國。滅吳之後,越國威震諸侯,成功地成為了諸侯中的霸主。

    那麼,滅掉吳國後,成就霸主之位的越國後來怎麼樣了呢?他最後又是怎麼滅亡的呢?或許很多讀者朋友都有這樣的疑問,那麼我們就從越王勾踐成就霸主之位後來瞭解越國的興亡盛衰。

    越王勾踐死後,越國的霸業並沒有立刻崩潰。在越王勾踐的曾孫朱勾統治時期(前446—前410),越國的國力最為強盛,墨子曾評價這個時候的越國道:“今天下好戰之國,齊、晉、楚、越。……今以並國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

    也就是說在朱勾統治時期,越國和齊、晉、楚這三個國家並稱,是諸侯中絕對的強者。在朱勾統治時期,越國屢次戰勝楚國的水師,兼併了滕國、郯國,奪取莒國的土地並使莒國附庸。

    但是,在朱勾死後,越國從越王翳到越王無顓即位(前411——前363),這期間越國時常爆發宮廷內亂,越國也在長年的內亂中走向了衰落。越國自身在發生著內亂的同時,中原的諸侯們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三家分晉到田氏代齊,中原的這些新興勢力,也對越國的霸權構成威脅,最終,越國不得不收縮自己的勢力範圍。

    越國在越王無顓的治理下國力逐漸恢復,到無顓去世,他的弟弟無疆即位。無疆在位期間積極對外擴張,首先出兵齊國,使得齊國非常緊張,最後齊國臣子雍門子狄自刎,越國才退軍。但在齊威王派人遊說之後,放棄攻齊,轉而攻楚。結果,楚威王大破越軍,還殺死了越王無疆。此戰之後,越國元氣大傷,也不再以“王”自稱。

    越國領土在戰後不但失去了錢塘江以北的領土,還被一分為二,包括會稽故地和江北琅琊之地。在楚懷王時期(前355—前296),楚國與越國的戰爭中,雖然楚國勝多輸少,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損失慘重下,為平民怨,派了一個叫邵滑的人在越國作亂,並趁機奪取了越國的勾章地區。

    到了楚考烈王時期,大名鼎鼎的“戰國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被封於吳地,和處於南方的越國對峙,最終,楚國攻破了越國在北方的領土琅琊,使得越國從此降服於楚國。到了秦滅六國時,秦將王翦在滅楚之後繼續南下,最終滅亡了越國,設立了會稽郡,越國自此完全滅亡。

  • 9 # 楊布斯

    雖然夫差的婦人之仁讓勾踐得到了東山再起的機會,但勾踐在吳宮受盡恥辱才重回故國,滿懷著對夫差的憤恨。所以勾踐擊敗吳國以後,在公元前473年滅了吳國。由此吳越地區歸屬越國,越國也逐漸成為了強國,所以越王勾踐此刻便乘勢會盟諸侯,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但由於當時已經進入春秋後期,稱霸這種憑威望統領諸侯的模式已經過時,很快就進入戰國的群雄征戰兼併的新模式。而越國本身國力弱於後來的戰國七雄,勾踐稱霸有一定的偶然因素,當時晉國、齊國面臨大夫專權(後來出現三家分晉、田氏代其),楚國被吳國打敗後需要恢復,勾踐正好趁此機會,經過努力一舉成為了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個霸主。

    在那之後,越國一共經歷了不壽、翁、翳等幾位君王,國力保持著強盛。可是後來頻繁出現“弒君”現象,加上勾心鬥角、結黨營私之風四起,國力開始由盛轉衰,逐漸失去了往日的榮耀。在戰國群雄兼併的情況下,越國這種內憂外患的國家最容易受到攻打。公元前306年,越王無疆在聽信齊國的讒言之後前去攻打了楚國,楚威王率眾迎戰,實力強大的楚國大敗越國,在陣前斬殺了越王無疆。楚國吞也並大部分原越國土地,越國殘餘勢力退居會稽,成為楚國的附庸。但整個戰國時期,越國在名義上一直存在。越人的悍勇,即便在秦漢之爭中也有亮相,以至於名義上的越地能延續到漢武帝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班能發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