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歷史可以假設,假設鍛鍊思維。空城計假若失效,諸葛亮會有什麼樣的後手?
14
回覆列表
  • 1 # 駟遊

    司馬懿不會那麼傻,肯定不會攻城,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如果真的打進來,兩人相視一笑,走三缺一挖坑,挑紅四,升級,來幾把,撤軍…………

  • 2 # 麥田509

    現在的看法是司馬懿看破了空城計。他留賊自用。司馬懿在曹魏受猜忌,如果殺了曹魏最大的敵人諸葛亮,他也就沒存在的價值了。這估且是一種說法。問題是歷史上根本就沒有什麼空城計。就算有,就算司馬懿看不破,西城只有幾千兵馬,司馬懿率十五萬大軍,再傻的人這仗也會打,城門大開,他司馬懿不能派個將領,先帶幾千人衝進去啊。我估計你這樣一衝,諸葛亮就會從城頭上跳下來,結束了啊。

  • 3 # 文城觀點

    《三國演義》所描寫的“空城計”,是古典小說中非常精彩的一個奇妙故事,傳播很廣,其實,有一種分析,或許能作為理解當時“空城計”玄妙的很好的解釋。

    有人認為,“空城計”深藏玄機,這一計策之所以能實施,是因為魏、蜀兩軍的統帥,心意是相通的,他們默契地共演了一出妙劇。

    諸葛亮在劉備死後,迅速解除了危機,恢復與東吳的聯盟,並平定南中,開始實施北伐曹魏的計劃。蜀漢建興六年(228 年)春,諸葛亮率蜀軍第一次北伐,他令趙雲等作疑兵,擺出由斜谷(今陝西眉縣南)攻取城池的態勢,以吸引魏軍,自己則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肅西和縣祁山堡)方向進攻,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聞風而動,相繼叛魏降蜀。此次北伐,開始階段進展順利:收城掠地,招降姜維,一時關中大震。然而,蜀軍的氣勢未能保留,諸葛亮沒有遵守劉備臨終時囑咐,誤以為馬謖是“匡世奇才”,重用這位“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參謀,他沒有實戰經驗,又在關鍵時候被派去鎮守街亭這一戰略要地。馬謖死背兵書,紙上談兵,扎兵於沒有水源的禿頂山上,滿以為蜀兵可以“置之死地而後勇”,結果被魏軍斷了水源,蜀軍大亂,被魏將張郃所敗,丟失了街亭這個戰略要地,蜀軍的戰場形勢逆轉,由攻而退,陷入了十分危急的處境,隨時都有被魏兵堵截歸路、全軍覆滅的危險。

    諸葛亮面對這一危機,頓足長嘆:“大勢去矣,這全是我的過錯造成的!”為避免更大損失,他急忙整頓人馬,迅速實施撤退的策略。 為防魏軍乘勢追擊,急令關興、張苞兩員小將:“各帶三千人馬,在武功山小路兩側佈置疑兵。如果魏軍來到,敵眾我寡,切不可戰,只大聲擊鼓吶喊,用疑兵計嚇退敵軍。然後,急奔陽平關,撤回國內!”又命令張冀:“引領部分蜀兵,快速修理劍閣通道,為大軍準備退路。”然後傳令:大軍悄悄收拾行裝,分別從各自駐地快速撤回國內。

    此時,諸葛亮的中軍營地,在易攻難守西城縣內,身邊人馬都已分派出去,城中已沒有能戰的兵力了。諸葛亮正要下令撤退,忽然哨兵來報:“司馬懿親率十五萬大軍,已向西城撲來,大軍很快兵臨城下!”這時,諸葛亮身邊只剩下一些文官,連一員武將也沒有,僅有的兩千老幼病弱,根本無法應戰。眾官員聽到這訊息,一個個嚇得面無血色,一聲都不敢吭。大家明白,中軍營地,正陷入絕境:戰無力戰——都是老弱病殘,只有一些文官,沒有武將;逃無法逃——此地路徑狹窄,惟一大道已為司馬懿佔領。再加上輜重行李多,馬匹車輛少,逃不出幾里,就會被魏軍的鐵騎追殺殆盡。諸葛亮也心急如焚,忙登城觀望。果然,西北方向塵埃滾滾,隱約已有大軍奔來。諸葛亮沉思片刻,急中生智,立即傳下將令:把城內所有旗幟全都放倒,藏匿起來!城內士兵,各自隱藏在駐地房舍、圍牆內,不許走動呼喊,違令者立斬不赦!大開東南西北四城門,每一門前,派二十名老少軍兵打扮成百姓,灑水掃街,不許神色慌張,不能舉措不當。如果魏軍衝到城前,不能退入城內,要鎮靜自如,一如既往。眾人不解其意。諸葛亮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我自有退兵之法,你們不必驚慌。”說罷,他身披鶴圖長衫,頭戴綢布便帽,令兩個小童抱著一張琴、一隻香爐,隨他登上城樓。諸葛亮悠閒端坐於城樓之上,焚香擺琴,閉目靜養,然後緩緩睜開眼,虛視前方,安然自得地彈起琴來。

    魏軍先頭部隊兵臨城下,見此情形,都不敢貿然前進,急報主帥司馬懿。馬司懿不敢相信,以為部下看錯了,他急令三軍暫停行動,自己飛馬跑到城下,向城樓觀望。只見西城樓上,諸葛亮丞相笑容可掬,輕鬆端坐琴前,伴著裊裊上升的香菸,旁若無人,安然自得,正沉浸在自己所彈奏的琴音中。他左邊的童子,手捧一把寶劍;右邊的童子,則拿著一把塵尾。城門口處,有二十餘老少百姓正低頭灑掃街道,有條不紊,不驚不慌,絲毫沒有兵臨城下的感覺。

    司馬懿觀望了許久,細細品聽諸葛亮的琴聲,他感覺到:彈琴人動作悠閒,表情自然,琴聲優雅,沒有絲毫破綻。身邊的長子司馬師興奮地說:“我們即刻衝殺進去,活捉諸葛亮!他分明是故弄玄虛,肯定是空城!”眾將也要求攻進城去。司馬懿凝神諦聽,忽然神色一變,露出緊張模樣,忙下令:“後隊改作前鋒,前鋒變為後隊,立即撤退!”眾人不解:並無異常情況。司馬懿怒道:“立即撤退。違令者斬!”眾將仍疑惑不解,但只好遵令撤退。離西城稍遠,估計已脫離危險,司馬懿才心有餘悸地解釋:“諸葛亮和我多年交戰,他一生謹慎,從不冒險!如今城門大開,故意顯示空城,引我軍進城抓他。這定有埋伏,是個騙局!我軍若貿然輕進,必中其計。”司馬師問:“父親一直凝神靜聽,並無異常動靜,您為何突然改變神色,下令撤軍呢?” 司馬懿冷笑:“當統帥的,必須善於觀察天地之間的執行變化,瞭解人間世上的各種知識!我聽諸葛亮琴音,初時恬淡平和,卻突然高揚激昂,露出殺氣!顯然是要動手出兵了!再不走,如果被圍住,四面捱打,必敗無疑!”司馬師及眾將雖覺得有理,但仍不十分信服。大軍撤臨武功山,突然從山後傳來殺聲,震天動地,顯然是蜀軍伏兵襲來,眾將大驚。司馬懿道:“剛才若不及時撤退,必中其計!”話音未落,只見旁邊大道上一軍殺來,旗上大字:“右護衛使虎翼將軍張苞”。這是當年當陽橋頭單槍匹馬嚇退曹軍的西蜀將名張飛的兒子,魏兵一見,心驚膽戰,棄甲拋戈而逃。逃不多遠,山谷中又喊殺聲起,鼓角喧天、塵埃滾滾。一杆大旗上寫著:“左護衛使龍驤將軍關興”。魏兵一見是關雲長之子,更是魂飛魄散!哪敢接戰?!山地中喊聲殺聲鼓聲激盪迴響,似乎是千軍萬馬,魏軍匆忙丟棄輜重,倉皇而逃。 張苞、關興並不追趕,只收拾魏軍丟棄的輜重物資,迅速撤回。

    西城中的諸葛亮,見司馬懿帶兵疾弛而去,輕輕長吁一口氣,放鬆地笑道:諸葛亮笑道:“兵法雲,知已知彼,方可百戰不殆。司馬懿知我一生謹慎,從不弄險,所以見今天情景,以為我在用計,想騙他入城。所以反慌忙撤退。而我知司馬懿瞭解我的這一貫作風,所以便借用這種心理,乘機算計了他!只有知已知彼,方敢如此!若換上司馬昭或曹操統兵,我絕不會如此的!不過,司馬懿也確是知我之人。如果不是沒有它法,我也絕不會用此險計!實在是萬不得已!” 眾人傾心嘆佩服,但又後怕不已。

    從歷史小說關於空城計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魏蜀兩軍的統帥,由於彼此都有關注對方,更由於彼此都是智謀大師,確實是兩心相知。司馬懿確信,諸葛亮一生謹慎,絕不會冒巨大的風險使用空城計,如果不是逼不得已,諸葛亮確實也不會敢冒此風險,是戰爭的實際形勢使他採取此計策;諸葛亮也瞭解司馬懿深知司馬懿會考慮到他從來謹慎的個性,推測他是在使用計策,不敢貿然攻城,可是蜀軍遇到戰爭急轉直下的形勢,似乎司馬懿還不敢相信。這也應了一句兵法古語:兵形象水。水在流動中是時時在變化的,無法準確的預測。傑出的軍事統帥,其英明之處在於根據形勢的變化及時採取應對的措施。在這一點上,諸葛亮的聰明機智恰好成為馬謖死背兵書的鮮明對比。

    還有一種猜測,說明魏蜀兩軍的統帥是在更高的層次上彼此心知肚明,雖然不一定是事實,但卻不無道理:兩帥是默契地演了一出兩國元首和雙方眾將均沒有覺察的絕妙好戲。諸葛亮在馬謖兵敗街亭後,已無兵力守住易守難攻的西城,只好演了一出空城計,但他清楚地知道,即使司馬懿知道是空城計,也絕對不會攻進城的,諸葛亮知道司馬懿會明白其中的道理。面對諸葛亮端坐於城樓之上,悠閒彈琴,琴聲優雅,司馬懿感覺到琴聲沒有異樣,心裡已經明白,不是像通常所解析的,城內外有伏兵,而是心中會意,根本就不能攻進去。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攻進城內,諸葛亮必然被擄,蜀軍再也沒有司馬懿的對手了,強大的魏軍面對這扶不起來的屬國新主傻阿斗,魏主很清楚地知道,僅由曹氏家族的嫡系來統領軍隊,就可以對付沒有諸葛亮的蜀軍。事實明擺著:沒有諸葛亮,司馬懿不僅沒有用了,而且很可能有危險,勢必成為魏主和曹氏集團眼中的危險人物,很可能被免去兵權,還有可能被殺害。高人對弈,深明玄機,諸葛亮知曉,司馬懿明白,於是,在雙方眾將還是雲裡霧裡的時候,魏蜀兩軍統帥,共演了一出空城計。

    所以,有當時魏國的矛盾鬥爭局勢作為背景,司馬懿是個大謀略家,他不太可能真的攻進城去,即便他明知諸葛亮擺的是“空城計”,他也不會進攻,因為他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強行攻城,將司馬懿和諸葛亮將兩敗俱傷,諸葛亮先敗,而司馬懿回去也將失去兵權,有可能被曹氏的實力派給滅了。所以,強攻進城是不可能的。

    以上只是講故事,假設趣彈,供喜歡古典小說故事的朋友們當茶餘飯後的樂談話題。

  • 4 # 谷水思源

    哈哈,有意思的問題。結果肯定是孔明先掛,沒有對手的司馬懿肯定接著掛,也就沒有了晉,更沒有唐宋,改寫了中國歷史。

  • 5 # 歷史戲語

    司馬懿看不看穿諸葛亮的“空城計”,都沒有必要強攻了,街亭一戰,司馬懿士氣高漲,拿下這座空城,易如反掌而已。為何司馬懿不攻,當然有他的道理。

    當時諸葛亮守城之兵不足萬人,還分了一半去運糧,城中可守得兵不足3000人,如何對陣司馬懿的十多萬人馬。再者諸葛亮能戰的將領不足以和張郃等等名將是一個級別,諸葛亮不會讓這幾千人送死,面對司馬懿的大軍,如何退敵?

    諸葛亮的謹慎,司馬懿是知道的,而司馬懿的顧慮,諸葛亮也瞭解。所以對方都是什麼棋子,大概都知道。只不過誰更冒險,大膽一點,就能止住對方。

    諸葛亮擺空城計之時,是司馬懿在街亭勝了,又面臨最難的一次,按照司馬懿的性格,這一次司馬懿會猶豫不前,因為他怕諸葛亮報街亭之仇,所以司馬懿認為諸葛亮給自己下套了。

    司馬懿自己雖然佔據街亭,曹魏對他可是防備著的,小勝可以解曹魏的疑心,接連取勝,司馬懿就可能危險了,諸葛亮空城計如果被強攻,蜀國就危險了,本來曹魏最大的敵人是蜀,司馬懿打敗了蜀國,回去肯給是加官進爵,然以後就該司馬懿著急了,因為曹家,夏侯家決定會收拾這個對魏國貢獻很大的人,他們不希望被司馬懿壓制。曹丕雖然很信任司馬懿,但為了魏國,還有什麼不能做的。

    司馬懿知道,打完了蜀國,自己也該靠邊了,如果還有蜀國,曹丕就可能還要用到他,所以,給諸葛亮機會,也是給自己機會。

  • 6 # 小穎說

    如若司馬懿真的攻城,諸葛亮必死。諸葛亮一死,曹魏西部邊陲,頓時減輕很大壓力,就用不著司馬懿家了,必然會遭到曹氏貴族的打壓,那時別說兵權就連性命都難保。 兔死狗烹的道理誰都知道,只要諸葛亮存在一天,司馬懿的兵權必然在手,所以他斷然不會下攻城的命令。

  • 7 # 李合書友會

    兩敗俱傷呀!結果很明顯的啦,就算是諸葛亮有回天乏術也救不了他自己的。而司馬懿賣個人情給諸葛亮,把自己隱藏起來,這個韜略可以說前無古人呀!司馬懿明明知道衝進去就能贏了,但是回去等他就是從此不再被錄用。要麼像山羊公一樣,要麼就得歸根落葉。再也沒有出山的機會了。

    諸葛存司馬藏,後來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的兵權被搶了。好就好在經過多年的經營,大多將士都聽從他的韜晦安排。軍權是大了,也是要管理人的,人不聽話給你再大的軍權有用嗎?明顯沒有,不然歷史上就沒有那麼多的失敗將軍了。劉備就是最好的例子嘛,前幾年韜晦養得很好,關羽,張飛接連出事就不談定了。完完全全暴露了,等他就只有失敗了。

    空城計可以說的我最愛研究的一個計謀之一了。作者能在這裡面用空城計,很多讀者以為是司馬懿不敢冒險,其實不是。曹操早就看穿司馬懿了,認為他是隻會隱身的老狐狸。必須隨時提防他,三馬食曹,這些故事怕就是曹操弄出來的。告訴他的族人此人必防的意思。

    所以說司馬懿要是進攻了,一定能勝;但是在軍隊裡他就敗了,敗得一塌糊塗。剛剛掌上的軍權又落空了。司馬懿弄死曹真的時候暴露了他的野心,那時他已經在告訴魏軍,成敗在於司馬家族。

  • 8 # 卿烈鋒1

    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馬謖失街亭,司馬懿大軍直坻西城,西城是一座空城,當時關興,張苞,馬岱,姜維,都外出底御魏兵,這就是諸葛亮用了空城計,是兩手打算,他叫兩個童兒,一個棒著古琴,一個棒著劍,跟他走上城樓,孔明坐在城樓前,心平息氣,安安靜靜地彈起琴來,司馬懿仔細聽了,琴聲絲毫不亂,因為司馬懿知道諸葛亮一生謹慎,他IL子司馬照說要殺進城去,司馬懿說,不行他好向看見西城城門有空軍的影子。據瞭解羅貫中在世的時候,就制定了空城計的實施計劃,為保障空城計的完美進行,以安排空軍兩個師的兵力,空降誰時應戰,司馬懿自己知道,自己是陸軍打不贏空軍,所以司馬懿不敢功城。

  • 9 # 狼的影子319

    羅貫中會大喊一聲“咔”,然後大罵司馬懿:你TMD怎麼不按劇本來呢?不想幹了是不是?隨隨便便改變歷史程序,這個責任你負得起嗎?領盒飯去,

  • 10 # wenwen影視

    司馬早已看破諸葛亮的空城計,當時若司馬懿強行攻城,諸葛亮必敗無疑,司馬將天下無敵;再無對手!但曹魏都很忌憚司馬懿,曹操臨死前告訴曹丕,司馬可用,但永遠得防著!曹丕臨死前告訴曹睿,要利用曹休、曹真與司馬懿相互制衡!到了曹睿時代,更加忌憚司馬懿,曹睿用司馬,是曹魏無人能夠抵擋諸葛亮,不得已才用。司馬也看破了這一點,才沒有強行攻諸葛亮的空城計,若諸葛亮死了,在曹魏等待司馬的,將是明升暗降,削減兵權,找機會滅掉司馬家族。

  • 11 # 王學孝746

    假如司馬懿不中諸葛亮的空城計,結果就是城破、諸葛死、蜀國亡。大敵已去,飛鳥盡良弓藏,兔死狗烹,司馬懿被曹氏罷黜或者是賜死,曹魏一統天下,歷史可能會完全不一樣。

  • 12 # 星下靜思

    羅貫中先生為了捧神諸葛亮,又用了移花接木之神筆,把空城計嫁接到了諸葛亮身上,真是天衣無縫,看過的我們都信了!今天,悟空又來問,如果司馬懿不中計,會是什麼後果呢?在假的事實上再作假設,權當是思維訓練了。馬謖兵敗失街亭,讓諸葛亮心慌,派出了關興、張苞作疑兵,馬岱、姜維斷後,自己帶兵五千到西城搬運糧草去了。孰料,司馬懿算計老到,率十五萬大軍直奔西城而來,諸葛亮於是上演空城計。

    司馬懿兵臨城下,城上諸葛亮裝模作樣焚香撫琴。司馬昭質疑地對他老爸說,諸葛亮沒有軍隊在裝樣吧?司馬懿說,對,先圍了他!大旗一招,十五萬兵馬裡三層外三層,把個彈丸小城圍了個水洩不通。

    諸葛亮一看形勢不妙,琴是彈不下去了,逃也無路可逃了。司馬昭率軍一擁而入,短暫的激戰後,不曾走掉一個兵,諸葛亮卒。司馬懿於是大軍入城,將計就計,守城官兵穿蜀軍衣服用蜀軍的旗幟,派兵假傳號令,召回了關興、張苞、姜維、馬岱,於城中一網打盡,蜀國北伐完敗。

    魏主曹睿得知後,封賞司馬懿,並令乘勝追擊,直驅滅蜀。司馬懿派出郝邵守陳倉,仍由曹休拒東吳,而後準備率軍伐蜀。東吳此時也沒閒著,吳將周魴設計騙過曹休,被陸遜大敗於石亭,司馬懿火速分兵救援,穩住局勢,東吳亦收兵自保。

    此時楊儀任蜀漢丞相,趙雲己病亡,大將僅剩魏延。然楊儀與魏延素來不和,楊儀主張加強防禦,魏延主張進攻伐魏,將相不和,劉禪亦是乾瞪眼。於是,魏延率軍前出陳倉,與郝昭相遇,在郝昭有力抵抗下,魏延敗歸。此時司馬懿藉機率重兵而來,攻打蜀國。

    一番惡戰,司馬懿先取陽平關,又與魏延對峙在劍閣。此時的司馬懿,深知勝負已定,卻不急於滅蜀,開始與魏延打起了拉鋸戰。在魏主曹睿病重時,司馬懿派出兒子司馬師,率軍偷渡陰平取江油,合圍斬殺魏延,合兵取成都,蜀國劉禪自知不敵,投降。司馬懿率兵獨佔蜀國地盤。

    此時曹睿病重時,司馬懿讓司馬師守成都,自已率重兵歸朝接受託孤之重。司馬懿這次沒給曹爽機會,直接藉口滅門。後又派司馬昭率兵南下,司馬師東出荊襄,兩面夾擊,平定東吳,天下皆歸司馬氏。

    一派胡言亂語,望友不喜勿噴!

  • 13 # petetr100967281

    首先要更正一點,司馬懿並不是中了空城計,是基於曹氏集團對自己的不信任而有意為之。假如司馬懿進城,諸葛亮並沒有後手,只有束手就擒,。這一演變就會導致蜀漢政權的加速衰落,但是兔死狗烹,沒有了諸葛亮,曹魏沒了大患,司馬家一樣會像以前一樣不被重用,司馬的處境也不好過,所以我認為這是改變歷史走向的事。

  • 14 # 泊圖泊途

    無需贅言,“空城計”是家喻戶曉的典故,老一點的讀者還知道京劇有個選段叫空城計。說的就是馬謖被破格提拔在與魏軍交戰後失利,諸葛亮弄個空城嚇退進攻的司馬懿的故事。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馬謖於街亭不聽王平的建議,在山上駐軍。王平被張郃擋住,無法和馬謖成為掎角之勢。司馬懿斷蜀軍水源又縱火燒山,蜀軍大亂,以至於馬謖大敗。諸葛亮斬了馬謖,為了保證大軍後撤,選擇弄幾個老弱病殘故意在司馬懿大軍前虛賬聲勢地賣弄,諸葛亮閒庭信步地在城頭上彈琴,旁邊還弄兩個小童,頗有仙風道骨的架勢。司馬懿思量再三,懷疑有詐,直接率領大軍跑了。

    (《三國》中諸葛亮退仲達)

    後來五丈原諸葛亮病逝後,準備個假人對付司馬懿,司馬懿聽說諸葛亮已死,動員了所有的決心追擊蜀軍,看到諸葛亮的假人突然出現,還以為諸葛亮未死,嚇得心驚膽戰,倉皇而走。從他對諸葛亮的害怕程度來看,司馬懿第一次並非識破了空城計,而是完全中了這個計策。

    (《三國》中司馬懿辨聽諸葛亮的琴聲)

    假如司馬懿沒有中“空城計”,那諸葛亮怕是在劫難逃,諸葛亮再妖也終歸是個凡人,上方谷的風雨也沒再聽諸葛亮的差遣。他被擒是在所難免。在諸葛亮精心設計下,蜀漢大軍雖然安全撤離,但是諸葛亮被抓勢必使蜀漢人事混亂,諸葛亮還未交代清楚他死後的人事安排。人事混亂帶來的是人心動搖,百姓離散,劉禪失去主心骨,也會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屆時,魏國再去進攻蜀漢,那蜀國或許會更早滅亡。

    (《三國》中被困於上方谷的司馬懿)

    像題主說的所謂後手肯定是沒有了,諸葛亮一生不涉險,他採取今日的手段已經是最後的智力,再也掏不出別的謀略,被抓後難道會勸司馬懿歸順蜀漢或者使用反間計嗎?顯然是不現實的。唯有深牢大獄或者深宮大院在等待著他。歷史的確可以假設,但這不是歷史,是小說。

    小說是小說,歷史是歷史。在《三國志》中,無論是《馬謖傳》、《諸葛亮傳》還是《張郃傳》,寫的都是張郃直接對戰馬謖,裡面並沒提到司馬懿親自參與和馬謖的戰爭,張郃斷了馬謖的水源,在小說中則換成了司馬懿的功勞。而“空城計”這種出彩的橋段很遺憾並沒有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建建造師實務能押到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