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HBG品牌增長研究院

    說起畢業後的職場生活時還是忍不住記起四年平凡又有些波瀾的大學時光。自出生在如今旅遊勝地榜單全國TOP10的廈門鼓浪嶼那一刻起,好像骨子裡所帶著的浪漫(也可以說散漫吧)氣息就一直伴隨我直到大學,因為即便這樣一個可以逃離家鄉最好的機會我也還是留在了省內的大學,讀著當年一腔熱血要改變社會的新聞學,也不止一次單純幻想自己能為懲惡揚善做些什麼。可惜,大概我在這條路上的堅持與對現實的認知太過有限,在日復一日負面新聞沖刷的現狀下深感自己或已無法改變,甚至還可能冒著被改變的風險,於此,新聞理想被懦弱地放棄了。儘管如此,卻因為接觸了傳媒專業的攝影課程,有了後來大學兩三年時間裡拍攝人像的愉悅體驗,雖然至今也許這已經和我的日常工作不再有直接關聯,但多年過去,這些曾經努力研究國內外相關書籍、起早貪黑在攝影工作室中做體力攝助、為了特別的角度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爬樹”的體驗都讓回憶顯得不那麼黯淡,相反總是閃光的時刻更多。而因為拍攝過程結識的美好姑娘們有些已經發展成人生相伴的好友,其實,也再沒有比這更加珍貴的收穫。無論現在未來,也都會因為過去這些特別的體驗,印證自己的確在不斷在跟隨自己內心聲音中達成所有想要的一切。

    進入廣告圈全憑偶然,或者說,也關乎命運,這期間大概有小故事兩則可溯:大四即將畢業時看到了一支廣告,來自臺灣大眾銀行的《夢騎士》,一群早已過花甲之年的老伯為了年輕時的夢想踏上了環島的摩托之旅,即使是透過螢幕也能感受到背後的熱血繼而迸發熱淚。後來獲得intern的機會後才知道,原來曾經打動自己的《夢騎士》正式來自這家當時已經開始工作的4A巨擘;曾經在臨畢業前半年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做了所謂了線上職業測試,其實也無非希望透過加強印證的方式來確認自己今後可能的方向,出乎意料的結果竟是:廣告客戶經理。

    這與當時一門心思想著可能之後會是一個自由攝影師的心願完全背道。而時隔四年,從廈門到上海,如今當一邊俯瞰延安高架的夜色一邊發著簽名檔為客戶經理的郵件時察覺:所謂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有時好像很遠,遠到讓你覺得還是放棄來得容易;但有時卻又以驚喜的久別重逢與你相見,所以大概從那時起,我更相信不期而遇不僅適用於愛情,職場亦然。

    相信很多人對廣告人的印象在於:長期加班、日夜顛倒、特立獨行。這些標籤當然時至今日也許仍通用,也因此才有許多圍城內的人嚮往並最終翻越了柵欄到了甲方。四年並不算一段很長的時間,但作為曾經從傳統廣告公司跳槽至甲方再到數位互動廣告公司的人來說,我也許還算有一些關於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OT(Overtime加班)的觀點或建議可以分享給對於“廣告狗”職業有所觀望的學弟學妹們。

    a. 十二小時工作量,可能大於一半是鬆散的:

    除了確實有開不完的會(後文我們再聊聊開會這件事)和做不完的稿之外,大多時候加班不外乎兩種:Leader還在我怎麼能走,以及,反正我習慣了晚下班正好再處理些郵件。

    第一種念頭特別容易產生在Junior時期,看到大家都正襟危坐總覺得自己下班就像逃難,甚至是不人道的。這種心態也曾出現在我的職業初期,但後面我開始摸索並懂得一個道理:加班和工作能力及態度之間並無直接關聯。當然,當團隊確實需要支援時那又是另一回事。否則你的留下除了身在曹營心在漢,以及不斷刷朋友圈以圖削減自己的愧疚感並沒有任何意義。在屬於你的工作時間內完滿完成你所需要完成的工作,結束這一天難道不應該帶著滿足與輕鬆嗎?如果是遇到有加班癖好綁架的Leader,那隻能說你運氣稍微差了些。但據我觀察廣告人一定是最擁躉:Work Hard,play harder的一群人。很難想象極度缺乏生活體驗的人如何做出令人拍案的創意。

    第二種覺得我習慣晚下班的心態,則為自己在理應的工作時間拖沓進度逃避問題處理營造了貌似合理的氛圍:因為廣告人總是要加班,那相比迅速解決事務我有更自由的時間衝杯咖啡,刷刷微博朋友圈,吃兩個小時的brunch,或者在公司附近散個步順便支援一下上新的限量款。如果這些對你而言都正中下懷的話,那隻能說你的OT大多數是在“還債”。

    雞湯職場文裡有一句倒可以引以為鑑,任何工作上的表現都可以用:”You Deserve it表達-你值得擁有/你活該受著。”所以那些衝咖啡時間可以回好的郵件,那些吃Brunch可以完成的Brief大概也可以用“你活該受著”來應對。拋棄低效率懶散的工作方式吧,雖然廣告人以自由為名可以擁有其他行業所渴望的工作自由度,但並不代表可以以此為由降低對自己專業要求。

    b. 十分鐘VS.一個小時會議:

    通常AE們在安排會議時間時總以一小時為起點(內部例會除外),上不封頂。遇到異地Concall(電話會議)則需要安排接入號碼,聯絡雙方時間,確保電話不會中途故障。不順如人意的是我們通常無法準時開始計劃中的會議,破除萬難開始後,中間也大概有3次岔題和發散思維的機會。十分鐘後大家情不自禁拿起手機,你意外地發現和你在同一會議室中的同事居然在會議時釋出了週末活動的朋友圈,你手快點了個贊,很快又收到其他同事點讚的通知。就這樣,會議就在交錯空間中進行並晃神地結束。想必你也不止一次質疑,是否會議本身的內容或需要的時間根本不需要這麼久,甚至十分鐘就可以提綱挈領大家迅速回位戰鬥,如果是,也許該找個你們都不那麼忙的時間來探討一次:這有些讓人苦惱的“刷圈時間”是否有機會被最佳化。

    c. 填滿你的腦袋,學習比經驗更重要:

    憑良心說,廣告人一年到頭還是有一小陣子(對於某些公司某些職位而言)甚至是一陣子不那麼忙,在工作時間內可以稍微騰出一些屬於自己的時間。工作前兩年應對這些“Empty Time”我的應對方式也和大家不甚相似:刷微博熱點直到自己與新鮮事無縫銜接、開啟淘寶算算這個月購物車還可以新增的額度、開啟各色行業網站把最新案例通讀一遍...我知道,大多數情況你選擇前兩者。我曾經認真計算過在相對“不忙”的工作時段裡大約可以用每天5小時甚至更少時間處理完畢並總結當天工包含預測次日工作,剩餘三小時的提升經驗值時間就顯得尤為難得:那麼除了看看最新的廣告案例,你還能做什麼?以下就簡單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印象筆記是我嘗試過各種GTD工具沒有獲得太多進展後選擇的歸宿,每天只需花十分鐘在真正開始工作前列出當天所需完成的事項再對照輕重緩急逐一解決,對我這種用筆記本經常丟三落四的人來說實在要高效許多。除此之外,你還可以根據個人需要新增屬於你的各類相關筆記本。就我自己而言,目前最常用的除了工作記事本之外,還有Social/Marketing筆記本,英文筆記本都在日常的學習範圍內。當出現這些難得的“不忙”時段時就可以充分利用這兩個筆記本進行相關知識的整合與補充。內容的來源可以來自主流的專業平臺、問答網站(此處不再列舉),甚至TED演說以及網友們分享的雲盤學習資料等等。只要是你所需,所想學的內容都可以在這些不太繁忙的間隙裡成為你繼續忙碌的動力,而這些補充的新知識也將在今後你進行滿檔工作時給予你觸類旁通的靈感與似曾相識的經驗,其間受益終究不會是他人。說完了關於OT(或者說管理時間)的心得外,關於“做自己”的生活態度想必大家早已不再陌生,隨著獨立自主越來越被開發成是被尊重的優點。無論是職業初期選擇了廣告業,從沿海文藝之都漂流到魔幻的國際大都市,還是那些獨自出國旅行做自己最好的旅伴的時刻,我都深切體驗著由心出發的自在與滿足本身與金錢、地位並無任何關係。以致上個月SK-II相親角廣告霸屏朋友圈時我也不幸有感而鳴。獨立並沒有錯,相反能夠堅持做自己的態度才是不斷促動成為Better Me的動力。雖然這期間可能犧牲了長輩的既定期許,犧牲了可以安穩生活的一切可能,也犧牲了別人眼中的常規幸福。但贏得自己本身,就已經足夠獲得最長久的尊重。

    做自己可能不一定會成功,但前路漫長,做別人也不會過得比較好。

  • 2 # 話說名字一定要夠長

    累!尤其當你很長時間沒有業績的時候。所以想進入這行的朋友得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面對最壞的打算。

    給大夥兒一個小小的建議:儘可能拓展各個行業的知識儲備!

  • 3 # 鬼老劉

    現在各行各業都累,不累的就不叫工作。除了那些極少數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沒有幾個人能覺得工作不累的,那些年薪多少萬的,一樣頂著很大的壓力。

    如果你對廣告傳媒有很深的興趣,你就快樂地加入吧,只有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我們才不會覺得累,即便是累我們也覺得值得。找工作不要先考慮累不累,要先看自己是否有興趣,否則再輕鬆的工作你也打不起精神來,興趣決定了你對工作的看法。

    我個人認為,中國目前的廣告業缺乏創新精神,所有的廣告內容看起來都是千篇一律,我們能記住某些品牌並不是廣告內容吸引了我們,而是狂轟濫炸的資訊在腦海裡留下的印象。不過,中國的公益廣告還是蠻不錯的,會引起人們的共鳴。

    如果你確實喜歡廣告傳媒,而且具有獨特的視野和思維,那麼就請加入吧!

    不要想著工作累不累,也不要認為工作是你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其實工作是你走向成功的墊腳石!

    加油吧,朋友!

  • 4 # 趣聞千悟

    廣告傳媒的工作肯定累,再說沒有不累的工作,普通工人是體力累,傳媒工作是我們的大腦和心很累!

    廣告傳媒的工作,有的是經常要往外跑,做廣告,做宣傳的。有的是用電腦策劃設計廣告圖的,廣告傳媒的方式很多。一定要找一個有實力的公司或企業,產品的質量也相當重要,一定要是貨真價實的。這樣你在廣告傳媒的道路上就會越走越寬,收穫也會越來越多!

    做廣告傳媒工作,一定要腦袋靈活有技巧,不管是廣告文字圖,還是廣告影片,要實際要有個性,能吸住大眾的眼球去看的。現在到處都是發廣告文字圖的,連四分之三的人都沒有去看,拿到手裡就隨手一扔。我也是這樣,很多不看就扔掉。

    不過夏天在菜市場有人發給我一張廣告文字圖,我就沒有扔,是防盜門的。那張廣告圖非常的有意思,防盜門畫的非常的精緻,介紹了它的功能和質量,最有意思的是下面的一段話。

    就是這段很有意思的話,讓我深深的記住了這個廣告,所以說做廣告一定要創新有個效能吸引人去看,當別人一看你的廣告就記住了,才是最重要的。他以後真缺這個產品的時候,他最先聯絡的肯定就是你。這就叫做放長線釣大魚。

  • 5 # 盛天枠

    現在正處於廣告傳媒行業內,對於這個問題,我想累與不累一定是相對的。如果想做好這個行業,身體的累是必然的,廣告傳媒也好,線下服務也好,或是政府的各個部門,無論身處哪一個行業,你一定會聽到各式各樣的回覆。對於題主這個提問,我想說最重要的一定是清楚自己想要得到什麼。

    說實話,傳媒的日常工作一定是很累的。銷售端除了業績的壓力,你還需要隨時面對甲方的各類要求,如果後期人員對接有問題,還要隨時做好擦屁股的準備,保證客情關係。如若是做內容後端,其實也是一樣,24小時線上,面對來自於銷售,甲方,領導各個方面的質疑。每天8小時工作時間也許要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與各方溝通周旋。如果正處於自己創業的階段,那麼恭喜你,上述的問題你都有參與,會有很多時刻說了太多話以至於只想自己靜靜。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做這件事呢?

    有人說沒辦法,迫於生計。

    有人說西裝革履,還算體面。

    也有人說是誤入此行,情非得已。

    但我想,在做傳媒之前,一定是有一些點吸引你的。金錢也好,夢想也罷,這裡一定是有你一直或曾經渴望熱愛的東西。

    整日的奔波,通宵的加班,徹夜的公關,沒有人無緣無故如此付出。

    我個人覺得傳媒行業是讓人快速成長的行業,如果以後創業,也是一個很好的資源積累方式。每天面對的不是企業老闆就是政府負責人,總有一些東西會讓我們更加強大。

    也許題主正在職業生涯邊上猶豫徘徊,或是已經在做卻心生顧慮,但是真的不需要想太多的,探索你的好奇,堅守自己的熱愛,無論累或不累,這一路的經歷與成長都會讓你覺得,傳媒值得,人間值得。

    2019年必定是大展宏圖的一年,勿忘初心,與諸君共勉!

  • 6 # 全面經紀人

    看你是做什麼工作的。廣告傳媒行業的工作通常分為創意、策劃、執行、包裝宣傳、運營這幾個方面,前三個是前期的,是一個產品從生產到落地出生的階段;後兩個是後期的,主要是“廣告”了,也就是賣貨,告訴別人你有這些產品。包裝宣傳的形式可以是平面的插圖、文案,也可以是立體的影片、TVC廣告。至於運營,主要是自媒體號的運營啦。跟粉絲互動,寫宣傳稿啊,分享轉發啊,什麼亂七八糟的。至於說累不累,當然是累啊,畢竟你要苦盡心思,要迎合受眾和自己老闆以及產品顧客的口味,一言不合就要重修,一言不合就要撤回,改了改,修了修,最終透過的版本跟你前期設想的南轅北轍。不過,當看到粉絲量、點贊量等硬性指標蹭蹭蹭地往上漲,自己還是蠻有成就感的。

  • 7 # 半截香菸1027

    累是肯定會累的,但是最後,還是要取決於你對待這份工作的態度。有人熱愛這份工作,最後堅持了下來,最後達到的發展都是很不錯的。還有人,沒有堅持下來,中間只做了一段時間就半途而廢,這樣的人反而得不到一個很好的發展前景。其實不光是廣告傳媒工作累,就算是其他的工作也是比較累的。但是和其他工作相比,廣告傳媒工作有它本身的優勢。

    既然是廣告傳媒,那麼接觸的東西,接觸的事物就要比常人多的多。當別人還在理解某一個事物的時候,你因為走到了他們的前面,所以率先就瞭解了他們,這就是你的優勢所在。另外,廣告傳媒也會接觸到很多的資源,而這些資源都是你以後成功的資本。所以說工作哪有不累的,最主要的還是看,我們去如何利用這份工作。

    有些人朝九晚五上著班,而有的人在上班的同時也在尋求自己的發展。即使中間的過程很累,天天熬夜到凌晨,工作到很晚,但是他們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學習,如果這樣的人到最後還不成功,那麼還有天理嗎?

  • 8 # 華聞中新

    首先,廣告傳媒行業需要創意,忌諱抄襲,既要有新意又要能符合甲方客戶的需求,又要符合大眾的品味,所以這個創意的過程非常不容易。

    起其次,做過廣告傳媒行業的都知道,往往你需要不斷改正,直到滿足客戶需求才可以。這就需要你要有耐心。

    雖然廣告傳媒行業很累,但是這個行業的收入和付出是成正比的,所有,付出也是值得的。

  • 9 # 使用者2431775889955619

    累是必須的啊,當然累了,不過個人感覺還是累並且快樂的從事著,因為這種勞累和在工地搬磚是不一樣的,在工地搬磚是體力上的透支,而廣告傳媒設計行業是腦力上的勞動,而腦力勞動往往會更累一點,有時候做一個作品的時候,需要在電腦錢目不轉睛的看好幾個小時,甚者一天,如果說是影片後期的話會更慢,畫面需要一幀一幀的調去剪!有很多人看到這個行業都會認為,天天在電腦前坐著,空調開著,那會有什麼勞累的,導致於這個行業裡面人非常多,也非常雜,有時候來一個客戶,一個個的眼睛都發綠光,可真是狼多肉少的時代!

    不過做這個行業最幸福的時候,就是當自己的作品渲染出來,交到客戶手中,客戶對自己豎大拇指的時候(當然,這種情況基本上是百分之一)那個時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時候!

    有時候客戶單子時間緊的時候,熬夜算是家常便飯了,經常事,所以很多從事廣告傳媒後期專業的同學,早早的就開始脫髮了,於是很多人便戲稱,為了這個作品,我掉了多少根頭髮。。。由此可見,任何行業都是不容易的,如果不想付出過多的體力勞動,那就要付出腦力勞動啦,畢竟這個社會還是不養閒人的嘛!

  • 10 # 放大晉

    美好一天很榮幸能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認為當然累了,不過個人感覺還是累並且快樂的從事著,因為這種勞累和在工地搬磚是不一樣的,在工地搬磚是體力上的透支,而廣告傳媒設計行業是腦力上的勞動,而腦力勞動往往會更累一點,有時候做一個作品的時候,需要在電腦錢目不轉睛的看好幾個小時,甚者一天,如果說是影片後期的話會更慢,畫面需要一幀一幀的調去剪!有很多人看到這個行業都會認為,天天在電腦前坐著,空調開著,那會有什麼勞累的,導致於這個行業裡面人非常多,也非常雜,有時候來一個客戶,一個個的眼睛都發綠光,可真是狼多肉少的時代!

    不過做這個行業最幸福的時候,就是當自己的作品渲染出來,交到客戶手中,客戶對自己豎大拇指的時候(當然,這種情況基本上是百分之一)那個時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時候!

    有時候客戶單子時間緊的時候,熬夜算是家常便飯了,經常事,所以很多從事廣告傳媒後期專業的同學,早早的就開始脫髮了,於是很多人便戲稱,為了這個作品,我掉了多少根頭髮。。。由此可見,任何行業都是不容易的,如果不想付出過多的體力勞動,那就要付出腦力勞動啦,畢竟這個社會還是不養閒人的嘛!

    既然是廣告傳媒,那麼接觸的東西,接觸的事物就要比常人多的多。當別人還在理解某一個事物的時候,你因為走到了他們的前面,所以率先就瞭解了他們,這就是你的優勢所在。另外,廣告傳媒也會接觸到很多的資源,而這些資源都是你以後成功的資本。所以說工作哪有不累的,最主要的還是看,我們去如何利用這份工作。

    有些人朝九晚五上著班,而有的人在上班的同時也在尋求自己的發展。即使中間的過程很累,天天熬夜到凌晨,工作到很晚,但是他們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學習,如果這樣的人到最後還不成功,那麼還有天理嗎?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1 # 沙雕研究院院長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現在正處於廣告傳媒行業內,對於這個問題,我想累與不累一定是相對的。如果想做好這個行業,身體的累是必然的,廣告傳媒也好,線下服務也好,或是政府的各個部門,無論身處哪一個行業,你一定會聽到各式各樣的回覆。對於題主這個提問,我想說最重要的一定是清楚自己想要得到什麼。

    說實話,傳媒的日常工作一定是很累的。銷售端除了業績的壓力,你還需要隨時面對甲方的各類要求,如果後期人員對接有問題,還要隨時做好擦屁股的準備,保證客情關係。如若是做內容後端,其實也是一樣,24小時線上,面對來自於銷售,甲方,領導各個方面的質疑。每天8小時工作時間也許要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與各方溝通周旋。如果正處於自己創業的階段,那麼恭喜你,上述的問題你都有參與,會有很多時刻說了太多話以至於只想自己靜靜。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做這件事呢?

    有人說沒辦法,迫於生計。

    有人說西裝革履,還算體面。

    也有人說是誤入此行,情非得已。

    但我想,在做傳媒之前,一定是有一些點吸引你的。金錢也好,夢想也罷,這裡一定是有你一直或曾經渴望熱愛的東西。

    整日的奔波,通宵的加班,徹夜的公關,沒有人無緣無故如此付出。

    我個人覺得傳媒行業是讓人快速成長的行業,如果以後創業,也是一個很好的資源積累方式。每天面對的不是企業老闆就是政府負責人,總有一些東西會讓我們更加強大。

    也許題主正在職業生涯邊上猶豫徘徊,或是已經在做卻心生顧慮,但是真的不需要想太多的,探索你的好奇,堅守自己的熱愛,無論累或不累,這一路的經歷與成長都會讓你覺得,傳媒值得,人間值得。

    2019年必定是大展宏圖的一年,勿忘初心,與諸君共勉!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面屏時代,為何蘋果卻推出了iPhone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