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有範兒

    大主題是一致的,但又有不同。

    因材施教針對的是學生個體,就是老師要針對學生個人情況指定培養方案,最後達到全面發展培養特長。

    全面發展培養特長是針對全體學生而言的,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個體是它追求的最終目標。

  • 2 # 始終爬行的蝸牛

    當然是一致的。因材施教是教育理念,又是教育策略。根據不同孩子的個性和具體情況進行教育,是基於人發展的教育。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下提出來的,是培養健全的人。孔老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理念,與核心素養不謀而合

  • 3 # 哎亞i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人有千面,物有千種,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因材施教就是要發現孩子的特長,根據這些特長加以培養,使其成為某一方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因材施教和全面發展、培養特長是教育界中永恆的話題,三者在教學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三者並不矛盾,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互為前提,相互促進,在各學段中堅持三者的有機結合,並應有所側重,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如果在教學中僅採用因材施教,只強調個性的發展而忽視全面發展;或者為了順應素質教育的時代潮流,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而忽視個體的差異,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整體發展,影響教學質量,然而培養特長,是根據以上兩個教育觀點而進行的,因此,在教育中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三者的實施範圍,不可偏馳。

  • 4 # 孤獨王子666

    因材施教全面發展是中國現行班級授課制的一個補充。中國現行的班級授課制最早由誇美紐斯提出,後來經過蘇聯教育家凱洛夫完善了這一理論。它的最大的優勢就是在於教學的高效性,但是它也有它的薄弱的地方,那就是不能夠做到針對所有的學生。班級授課制在教學的過程中,始終是針對中等學生或者說是大多數學生來進行教學的。帶來的結果就是,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導致兩極分化現象嚴重。班級授課制要求我們的教師很有必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個性化的輔導,來彌補其中的不足。因材施教的目的不是導致兩極分化,而恰恰是要縮小兩極分化實現教育物件的共同進步。

    因材施教全面發展是中國素質教育的要求。中國的素質教育提出,我們的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而不是所謂的精英教育,只抓幾個尖子生,只抓升學率。讓我們的教育物件全面發展是符合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全面發展不是要求每一個學生各個方面齊頭並進,而是又有各自的特長。事實上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才能,有的擅長讀書,有的擅長畫畫,有的擅長體育等等等等,現在的多元智慧理論提出要針對孩子的不同方面的才能進行有所側重的培養。

    因材施教恰恰是為了補齊短板縮小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全體教育物件的均衡發展。不過這種均衡的發展並不是指每一個學生的各個方面的才能都齊頭並進的發展。素質教育要求我們的教育要面向每一個學生,面向學生的各個方面。

  • 5 # 書墨飄香伴你我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因材施教”這一思想

    眾所周知,這一教育思想是我們現在所有老師的祖師爺——孔老夫子提出來的。孔聖人這個實踐案例見於《論語·先進》:

    有一次,孔子講完課,回到自己的書房,學生公西華給他端上一杯水。這時,子路匆匆走進來,大聲向老師討教:“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麼?”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條斯理地說:“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子路剛出去,另一個學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問:“先生,我要是聽到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做麼?”孔子馬上回答:“對,應該立刻實行。”冉有走後,公西華奇怪地問:“先生,一樣的問題你的回答怎麼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意見,三思而行。”

    後來我們就把這種因人而異的教育方法稱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意思是指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好的成長。

    二、今天的“全面發展,培養特長”教育理論

    今天我們所提講的“全面發展,培養特長”,從理念上講,與“因材施教”可以說是一致的。

    也是說在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教師根據個性區別和個性擅長方面,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最大化的挖掘出每個學生的潛能。

    所以我們可以說“全面發展,培養特長”教育理論是“因材施教”這一思想與時俱進的產物,我們的學校教育也始終遵循“因材施教”,如果我們的教育真的拋棄了這一思想,那麼我們的教育可能就成了外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個階段談的戀愛最可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