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閱讀後遺症

    《紅樓夢》中通透磊落的探春,最大的心病恐怕就是趙姨娘。

    這位生母對她而言更像是一個不定時炸彈,動輒因為風吹草動跳出來興風作浪,以一己之力將局面攪和的亂七八糟。

    每每抱著貪便宜的心態、卻縷縷幹出損人又不利己的荒唐事。

    母女二人價值觀體系不同,世界觀格局不同,人生觀的高下也不同,從興趣愛好到處事風格到辦事原則都不同,總會爆發激烈衝突。

    探春協理府中事物之時,比刻意刁難她的吳大娘更讓她難堪傷心的,大約是趙姨娘。

    因為賞兄弟二十兩銀子的事情,趙姨娘來當堂大鬧,倚仗著自己生母的身份、句句話轄制探春,彼時一旁的和事佬李宮裁自然盡心竭力勸架,但她話一開口偏偏就戳中了探春最忌諱甚至最痛恨的一根刺。

    探春當即不顧長幼之序、當眾斥責李宮裁“這大嫂子也糊塗了”。

    那麼,李紈究竟說了什麼,讓探春炸毛說糊塗呢?

    李紈順著趙姨娘的話頭幫她順毛,勸她消氣,說“他滿心裡要拉扯,口裡怎麼說的出來”。

    一句探春有心拉扯趙姨娘,為何能引發探春勃然大怒?

    這僅僅是嫡出庶出的面子問題嗎?是勢利的對生母的嫌棄嗎?

    都不是。

    這句話違背了探春最看重的本質性的原則。

    第一點,避嫌原則。

    探春並不愛搬弄權術,也並不好大喜功。但既然接下協管大觀園的任務,她勢必要大刀闊斧好好做出一番樣子。

    一是因為她心中對賈府諸般行事風格早有不滿。

    二是因為她自有一番事業心和抱負要施展,不肯渾渾噩噩和稀泥。

    領下這份工作之後,探春自動預設了三個“標靶”,這其中兩個是顯性的、另一則個隱性的。

    顯性的是王熙鳳房裡和賈寶玉房裡人,聰明人早早料到探春會拿他們屋裡人的要求開刀、以彰顯她“硬骨頭照樣砍”的決心。

    而隱形的則是探春的自己人。

    在這樣的關頭,訓練有素的探春屋裡的侍女們比如侍書等,必然不會來給探春添亂。

    能自己人都管理不好,如何讓別人信服?

    這也是探春素日能掌控的局面。

    比如查抄大觀園的關頭,眾多小姐裡只有探春敢說“我的人若偷了東西我頭一個就是窩主”。這份硬剛的態度背後,是探春自己手下人員清晰的瞭解、到位的掌握。

    否則,怎麼能有底氣打包票她那裡的人一個犯事的都沒有?

    然而探春的“自己人”裡,偏偏有一位她不能控制的,趙姨娘。

    趙姨娘在探春上任開創新風氣的第一天,馬不停蹄跑來拖她的後腿,跑來以徇私的心態來打臉她的“為公”姿態。

    倘若當天來的不是趙姨娘,而是任何一位張三五四王麻子姨娘,探春的態度都可以不這麼強硬,她都更有可能以更周全的方式在推行自己“鐵血”原則的同時、也顧及對方臉面。

    但唯獨趙姨娘不行。

    所以,這邊探春唯恐不能撇清“做事徇私而不徇理”的嫌疑,那邊李宮裁扔來一句“誰不知道你想偷偷摸摸為趙姨娘多謀求一點好處”,戳中了探春的死穴。

    當然,親疏並不是探春唯一計較的事情,這還關乎她的另外一條原則。

    第二點,公平和效率原則。

    探春上任之後乾的事情乍看都在“得罪人”,每位小少爺上學的銀子原本可以拿兩份、被她裁了一份。

    斷人財路這樣的事情,有多落人口舌、可想而知。

    此後探春拉著李紈和薛寶釵為大觀園“創收”,乍看有籠絡人心的效果,實則不然。

    對於基層的婆子們來說,能拿到承包權力的,是一小部分有專業花卉技能的人,大多數人只能眼紅。

    對於賈母等大boss們來說,家族臉面的重要性遠遠高於實際利益,這樣一件有實惠但顯得小家子氣的事情,賈母等人未必會大動干戈駁回、但恐怕也很難真心讚賞。

    但實幹家探春依舊著手將花草樹木都承包出去,在她眼中構建一套公平高效的運轉體系遠比“得不得罪人”更重要。

    她原本就不甚在乎是否能落得“姑娘好能幹”的虛名。

    她是紅樓夢裡唯一一位直接忤逆長輩的姑娘,得罪邢夫人、打王善保家的毫不手軟毫不懼怕。

    請注意,林黛玉性格清高得罪人,但她和長輩們沒有家族事務管理上的利益衝突,她只是疏遠、並無忤逆。

    而探春是真正的唯一,只有她敢。

    她不在乎邢夫人怎麼看她,她只在乎對不對。

    葬禮這二十兩銀子,李宮裁原本準備依著吳大娘所說隨便混過去,但探春不。

    二十兩銀子重要嗎?

    當然不重要。

    但探春偏偏要“找麻煩”,去查舊例、去問清楚情況:此前的姨太太們死了兄弟分別賞多少、是家裡的還是外面的。

    這是對公平規則的重視。

    在探春眼中,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公平的規則,才有可能為賈府構建一個長久的光明的未來。

    查抄大觀園時,她那番泣血之語,本質上就是這樣的觀點。

    從觀點認知到具體事物的執行,探春非常知行合一。

    所以,關於這二十兩的多多少少是是非非,李宮裁的勸說對探春來說特別刺耳。

    她勢必要第一時間當眾闢謠,且話術相當激烈。

    說完“這大嫂子也糊塗了”之後,探春接下來的用詞更是每一句都叫趙姨娘分外難堪。

    “我拉扯誰?誰家姑娘們拉扯奴才了?他們的好歹,你們該知道,與我什麼相干”。

    這段話的重點也非常明確:定親疏、尊卑、內外的分別。

    她首先定義了雙方的身份:她是小姐,趙姨娘是奴才,然後又強調了親疏之分“他們你們我”,幾個代詞,手起刀落,劃出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作為母親,聽完這段話正常的反應是寒心吧?在你眼中我只是奴才,只是“有什麼相干”的他們。

    可是,趙姨娘的關注點呢?錢。

    她還在死死糾纏那二十兩。

    “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給了二三十兩銀子,難道太太就不依你?”

    母女一場,在她眼中不比二十兩銀子重要。

    這就是趙姨娘”奴才慣了“的人生觀。

    話已至此,衝突無可避免。

    坦白說李宮裁這一句好心的勸架,偏偏不巧將事情推向了最糟糕的方向。她當然不是故意,只是勸架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她沒掌握好。

    抱著好意來,卻點燃了一顆炸雷。

    這樣偶然的一句失言,其實也是探春和李紈兩個人格局的本質差別:李宮裁只求自保、只愛和稀泥,而探春有真正的戰略眼光、願意以自己的損失為代價、替整個家族謀求真正有用的事情。

    可惜,她的家族,從未給過她真正的機會。

  • 2 # 飛露灑我裳

    第五十五回,趙姨娘與探春在大觀園的議事廳裡發生爭執,李紈於一旁苦苦相勸。在爭論的過程中,趙姨娘一直以親情為底色,探春則以大道理迴應,李紈先以和稀泥的方式替探春說大實話,以親情為底色相迴應,卻沒想局面越鬧越僵,她也沒了主意。

    李紈想勸出個皆大歡喜的局面,卻不曾想趙姨娘、探春母女的矛盾越鬧越大。

    李紈和探春剛接手管家大權,趙姨娘的弟弟趙國基死了。她們倆以前沒有管過家,不知道那些個條條框框細則。而管家娘子們,藐視李紈老實,探春年輕,故意一言不發,等著她們出錯。

    李紈聽說襲人的母親去世,王夫人賞了四十兩銀子,便提議依此例。但是探春突然想到,家中以前有老例,吩咐人把舊賬本拿來。

    翻開舊賬本,探春發現,家生子姨娘與外頭來的姨娘享受的待遇不一樣。於是命人按家生子的舊規,只給二十兩。

    趙姨娘知道始末之後,認為自己受委屈了,連襲人都不如。而且明明已經到手的四十兩銀子,因親女兒“作梗”,白白少了一半。心中十分不忿,上議事廳來找探春鬧。

    趙姨娘說探春踩她,探春忙站起來說,我並不敢。李紈也站起來相勸。

    李紈一向謹慎,除了自己分內的事,餘者問事不知,說事不管。以她的本性,一定是不願意摻和這種事的。

    可是現在這事找上她了,她不管不行。她是探春的大嫂,又和她攜手管家,她不能做個看熱鬧的,得有所表現,否則就太不像樣。於是她竭力想促成一個人人都滿意的局面。

    探春拿賬本翻給趙姨娘看,證明賞二十兩銀子是老例,誰都得遵守,不是什麼爭大爭小的事。後來又說:

    “太太滿心裡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務,還沒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來作踐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為難,不叫我管,那才正經沒臉,連姨娘也沒臉。”

    探春希望趙姨娘能明白,把事情處理的公正有理,人人心服口服,才是有臉。為二十兩銀子,爭一時之高低,是淺見。

    可是趙姨娘體會不了登高望遠的境界,她認為拿到手上的才是真實的,那些都是虛的、沒用的,又責怪探春不拉扯趙家。

    探春大概和鴛鴦一樣,反感那些家裡有姑娘做姨娘,便作威作福,等著享受特殊關照。她回答趙姨娘說,出力得用的,主子自會疼,好人不需要拉扯。說的盡是大道理。

    李紈既能理解探春境界裡的“高”,也能趙姨娘與生俱來的“低”。她知道趙姨娘很難接受探春這種公事公辦、冷刻生硬的態度,想中和中和,便說道:

    “姨娘別生氣。也怨不得姑娘,他滿心裡要拉扯的心,口裡怎麼說的出來。”

    李紈說的未必不是探春心裡想的,畢竟趙姨娘是她的親孃,趙姨娘的孃家人與她血肉相連,不會沒半點惻隱之心。只是礙於禮教,她同他們主僕有別,這份親暱與關切只能放在心裡,不能說出來。

    李紈本想說句暖話,寬一寬趙姨娘的心,卻沒留意這話太過於明顯了,致使探春不得不再擺出大道理來消除影響。探春說:

    “這大嫂子也糊塗了。我拉扯誰?誰家姑娘們拉扯奴才了?他們的好歹,自然你們該知道,與我什麼相干。”

    見探春說的無情,趙姨娘氣的問道:

    “誰叫你拉扯別人去了?你不當家我也不來問你。你如今現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給了二三十兩銀子,難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們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無處使。姑娘放心,這也使不著你的銀子。明兒等出了閣,我還想你額外照看趙家呢。如今沒長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揀高枝兒飛去了!”

    探春原本想借重申主僕之份,當眾與趙家撇清關係,沒想到反而招來趙姨娘說趙國基是她的舅舅,氣的臉白氣噎。一面哭一面說:

    “誰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檢點,那裡又跑出一個舅舅來?我倒素習按理尊敬,越發敬出這些親戚來了。既這麼說,環兒出去為什麼趙國基又站起來,又跟他上學?為什麼不拿出舅舅的款來?何苦來,誰不知道我是姨娘養的,必要過兩三個月尋出由頭來,徹底翻騰一陣,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道誰給誰沒臉?幸虧我還明白,但凡糊塗不知理的,早急了。”

    李紈想給趙姨娘一個甜棗,冀望趙姨娘受到安撫了,事情就可以完美解決。沒想到的是,一句大實話,引發了趙姨娘與探春之間久已存在的不可調諧的矛盾。

    趙姨娘是家生子奴才出身,她一生最傲人的資本,便是生育了探春和賈環。這對姐弟幾乎是她存在的意義,因此她從不諱言和他們的關係。

    可是探春是主子出身,在賈母和王夫人身邊長大,接受正統的貴族小姐教育,當著眾人的面,只會認王夫人的兄弟作舅舅,覺得這才是正理和體統。

    趙姨娘渴求的普通親情的暱厚,探春給不了。探春期望的深明大義、規矩準繩,趙姨娘也給不了。她們各自堅持,站在原地互不相讓,望不到達成共識的那一天。

    李紈見事態越發緊迫,急的只管勸,而趙姨娘心中不平,只管還嘮叨,直到平兒來,這出承載著趙姨娘、探春母女內心深處刻骨陳痛的鬧劇才收場。

    李紈低估了趙姨娘和探春沉積已久的矛盾,想以一句“她滿心裡要拉扯,口裡說不出”來解決紛端。卻不慎擴大了矛盾點,致使她們母女把沉埋於心的積怨都翻騰出來了,一發不可收拾。李紈當時處於一個非常為難的境地,不說話是錯的,而不管說什麼又都不會正確。攤上這種事,換作誰也不會處理的更好了。最好的辦法,就是像寶釵那樣,等事情過去了再來。

  • 3 # 星火情殤

    王熙鳳因為生病,王夫人因此安排了探春和李紈暫時一起管理賈府的財政收支,王夫人安排李紈和探春兩個人,顯然不太放心她們二人,有讓她們兩個人互相監督的意思。

    探春是一個十分精明的人,對於王夫人的安排心知肚明,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不是傻子,任何人都絕不可能徇私舞弊,而探春十四五歲的年紀,就被王夫人指派管理賈府財政,賈府裡下人們心裡自然不會服氣,都想看探春和李紈兩個人出醜,所以賈府裡管事的下人吳新登的媳婦就給了探春一個下馬威,我們看下紅樓夢原文:

    只見吳新登的媳婦進來回說:“趙姨娘的兄弟趙國基昨兒死了。昨兒回過太太,太太說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來。”說畢,便垂手傍侍,再不言語。彼時來回話的不少,都打聽他二人辦事如何。若辦得妥當,大家則安個畏懼之心;若少有嫌隙不當之處,不但不畏服,一出二門,還要編出許多笑話來取笑。

    吳新登的媳婦就是一個刁奴,欺負李紈老實,藐視探春年輕,藉此事設個套,只要探春李紈處理不當,立刻就會給王熙鳳王夫人打小報告,讓探春李紈出醜,李紈顯然沒有看出其中的貓膩,但是探春卻已經嗅出了這裡面的陰謀,因此探春問李紈如何處理這件事,看下紅樓夢原文:

    探春便問李紈。李紈想了一想,便道:“前兒襲人的媽死了,聽見說賞銀四十兩。這也賞他四十兩罷了。”吳新登家聽了,忙答應個“是”,接了對牌就走。

    這段文字說明李紈根本就不知道已經落入了吳新登媳婦設計的圈套裡,但是探春卻把吳新登媳婦叫了回來,問清楚了家裡出身的姨娘和外面出身的姨娘,都是怎麼處理的,吳新登媳婦心裡非常清楚,家裡出身的姨娘家裡死了親屬給二十兩銀子,外頭出身的姨娘家裡死了親屬給四十兩銀子,而襲人則是外頭出身的姨娘,趙姨娘卻是家生子出身的姨娘,但是吳新登媳婦卻謊稱說忘記了,要去查賬,探春立刻笑著將吳新登媳婦訓斥了一頓,看下紅樓夢原文:

    探春笑道:“你辦事辦老了的還記不得,倒來難我們。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現查去?若有這個道理,鳳姐姐還不算利害,也就算是寬厚了。還不快找了來我瞧。再遲一日,不說你們粗心,反像我們沒主意了。”吳新登家的滿面通紅,忙轉身出來。眾媳婦們都伸舌頭。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探春的精明和強悍,賈府裡這些管事的下人媳婦婆子們各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如果沒有能力和手段,根本就無法震懾這些人,更不要說掌管賈府的財政大權了,恐怕沒幾天就被這些下人們設套下絆子,坑的灰頭土臉的自動辭職了。

    探春處理了自己母親趙姨娘家裡的事情,必然要秉公處理,因為不僅僅像吳新登家的這些媳婦婆子們想看笑話,而且整個賈府所有人都在盯著探春,看著探春會不會徇私舞弊,有沒有管家能力,趙姨娘知道了探春才給二十兩銀子,自然就不情願了,於是就來找探春討要,和探春發生了爭執,探春要是給了趙姨娘四十兩銀子,就會落人口實徇私舞弊,不給四十兩銀子,趙姨娘當然不肯善罷甘休,探春只好給趙姨娘講道理講祖宗家法,讓趙姨娘無話可說,可是趙姨娘卻依然不肯善罷甘休,又開始打起感情牌,和探春論起了母女情深,看下紅樓夢原文:

    趙姨娘沒了別話答對,便說道:“太太疼你,你越發該拉扯拉扯我們。你只顧討太太的疼,就把我們忘了。”探春道:“我怎麼忘了?叫我怎麼拉扯?這也問你們各人。那一個主子不疼出力得用的人;那一個好人用人拉扯的!”李紈在傍,只管勸說:“姨娘別生氣,也怨不得姑娘。他滿心裡要拉扯,口裡怎麼說的出來。”探春忙道:“這大嫂子也糊塗了。我拉扯誰?誰家姑娘們拉扯奴才了?他們的好歹你們該知道,與我什麼相干!”

    探春最敏感的就是自己的出身問題,趙姨娘是一個丫環出身,身份卑微,只是個生兒育女的工具,對子女沒有擁有和撫養的權利。

    探春因為是趙姨娘所出,地位雖然是千金小姐,可是卻是庶出,而且自己母親還是一個家生子的奴才,說的不好聽些,探春身上有一半是奴才的血統,在賈府裡同樣的公子小姐面前,探春是被其他的公子小姐看不起的,賈環這個名字就帶有明顯的貶低意思,環字說明賈環是庶出,他的生身母親是一個丫環,這些都是紅樓夢裡腐朽的糟粕,紅樓夢這本書對嫡傳和庶出在地位高低貴賤上分的極為分明,對於庶出帶有非常鮮明的偏執厭惡,所以才塑造了對自己的出身極為敏感的探春這樣一個角色,用探春的自卑,對生身母親趙姨娘的厭惡,來渲染和發洩對庶出的憎惡感情。

    李紈在探春和趙姨娘勸架過程中,將探春和趙姨娘的身份看為了等同,並沒有像王熙鳳那樣,呵斥趙姨娘是奴才的身份,賈環是主子,趙姨娘身為奴才是沒有資格教育主子賈環的,在紅樓夢一書裡,王熙鳳對趙姨娘的呵斥,是紅樓夢作者認同的,是被探春接受的,如果此時李紈對趙姨娘也是聲色俱厲的呵斥身為奴才,不許和主子爭執,那麼趙姨娘立刻會灰溜溜的走掉了,可是李紈因為太老實的原因,不但沒有幫探春呵斥趙姨娘,反而將探春的地位拉到了和趙姨娘奴才的等同地位,令敏感的探春極為憤怒,最後只得拉下面子,自己出言呵斥趙姨娘,別忘了自己身為奴才的地位,不但做賤自己,還捎帶著做賤自己的兒女,趙姨娘在探春面前毫無懼意,依然是胡攪蠻纏,直到王熙鳳打發平兒來處理這件事,趙姨娘才消停下來,可見趙姨娘對王熙鳳極為懼怕。

    透過趙姨娘和探春母女之間的爭吵,李紈的勸架,徹底的說明了在紅樓夢一書裡,封建等級制度的殘酷性,完全是滅絕人性的。

    即使親生母女之間,也要分出貴賤高低來,在等級制度下,母女要先論地位高低,而後才能論親情,探春和趙姨娘之間的衝突,對探春而言就是恥辱,是一個奴才對主子的犯上行為,而不是一個母親和女兒的爭執,李紈的勸架,等與火上澆油,李紈沒有站在主子的立場上幫助探春,反而幫助趙姨娘說話,對探春來說就是一個侮辱,所以探春對李紈的勸架非常不滿,認為李紈對自己庶出身份看不起,如果此時王熙鳳在場,必然要呵斥趙姨娘身為一個奴才膽敢和主子爭執,將賈環和探春的主子身份和趙姨娘奴才身份完全區分開,這才是對賈環和探春主子身份的認可,也說明了王熙鳳要比李紈精明得太多,王熙鳳和探春才是一路上的人。

    總之,李紈的勸架,暴露出了李紈內心對探春庶出身份的看不起,因為李紈明知道趙姨娘是奴才的身份,是不能和主子小姐相提並論的,但李紈偏偏將探春和趙姨娘母女事實公開擺到桌面上,就是對探春庶出身份赤裸裸的羞辱,李紈犯了封建等級制度的忌諱,所以探春對李紈的勸架感到極為敏感和不快,也反映了紅樓夢這本書,對嫡出和庶出地位的看重,這是紅樓夢一書裡需要辨別和痛斥的糟粕內容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服裝批發城會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