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零卡米酒

    一、對《山海經》的定性:究竟是歷史還是神話?是地理著作還是巫術大全?

    1、司馬遷:奇書,無法定性

    第一次提到《山海經》是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列傳》中,他說書中“所有怪物,餘不敢言”,而《史記》也沒有對《山海經》進行歸類和定性,只是把它看做作是一部奇書。

    2、二十四史:數術?地理?

    首先給該書定性的是《漢書》在漢書的《藝文志》裡面把《山海經》歸入數術一類。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漢代以前中國地理學還處於萌芽階段,沒有成一門專門學問,《水經》還沒有問世,而《史記·河渠書》、《漢書·地理志》都只是史書的一部分。

    到唐初修《隋書》,專門做了一篇《經籍志》,學科分類就更加精細科學。而且當時《水經注》等地理著作都已問世,地理水利已經開始成為一門專業,《隋志》在史部目錄中專列地理類,舉《山海經》二十三卷郭璞注為本類之首,下列《水經》等地理水利著作目錄一百三十九部,一千四百三十二卷,蔚然大觀,成為史部下一重要門類。此後《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繼承《隋志》的分類法,都把《山海經》列為史部地理類,未見學者提出疑問。然而時間到了元明時期,修訂《宋史》的時候,《山海經》被歸類在“五行類”這個目錄之下,等於對《山海經》的看法又恢復到《漢書》的看法。

    3、四庫全書:神話小說引起爭議

    清朝紀曉嵐編撰《四庫全書總目》,卻把《山海經》列入子部小說家類。紀曉嵐認為:“究其本旨,實非黃老之言,然道里山川,率難考據,案以耳目,所及百不一真,諸家並以為地理書之冠,亦為未允,核實定名,實則小說之最古者爾。”

    但是反對的聲音依然存在,後來的學者餘嘉錫著《四庫提要辨證》,他指出,受歷史條件限制,對“敘序山水,多參以神怪”,無法科學解釋,而對“道里山川,率難考據”,則徹底反對,因為明顯後世很多山川地理著作都有參考和引用山海經的痕跡。

    4、魯迅先生:巫書,神話但不是小說

    魯迅先生提出新說,他認為《山海經》“所載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與巫術合,蓋古之巫書也。”後來學者袁行霈加以發揮論道:“《山經》是戰國初、中期巫祝之流根據遠古以來的傳說,記錄的一部巫覡之書,是他們行施巫術的參考。《海經》是秦漢間的方士書。《漢書·藝文志》將《山海經》與五行、蓍龜、雜佔等書一起列入數術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它與度測地勢建立城郭的形法書畢竟不同。《山海經》固然詳述山川、異域,但多采傳聞之辭,很難考實;而且並非以講述地理為目的,不可視為實用的地理著作。《山海經》與小說雖有因緣,對後世志怪小說影響很大,但它本身究竟不能算是小說作品。”

    5、現代研究:夏朝和上古歷史

    當代有很多學者把《山海經》與《尚書·禹貢》相對比,《禹貢》是以大禹導水治山、規劃九州為基本線索,體現了夏代自然地理的分野,後人把它理解為夏代的行政區劃。而《山海經》則以山為綱,水為其目。四海之內”和四海之外、域外所聞多語,實際上透露了很多上古和夏朝的歷史事件和內容,只是因為口口相傳,內容發生了奇妙的變異。

    二、《山海經》的流傳,是否蘊含著破解上古奧義的密碼

    1、《山海經》流傳脈絡

    《山海經》由《山經》《海外經》《海內經》《大荒經》四部分組成,成書時間學術界沒有統一的認識,普遍認為是由多人創作而成的古籍。其真正作者以及成書時間,學界一直有爭議。此前我們就討論過,如此鉅作,絕非一人所作,也非一時所作(傳送門:千古奇書《山海經》何時,是誰所做?竟不是一人一時之作)。

    考慮到當時的書寫、記錄等條件較為惡劣,文字也尚未統一,紙張自然也是還沒有發明並且推廣開來的,且全文記事風格也不盡相同。《山海經》很可能是由多名作者,透過詢問,遊歷以及親身經歷等方式得到書中內容,再透過口耳相傳等古老的方式把內容傳遞給其他的寫作者,代代相傳,透過長時間的修改,完善,最後由後人經過系統的編校而成。

    2、《山海經》全書內容指引無限可能

    《山海經》的內容非常豐富,包含了歷史、地理、交通、民俗、神話傳說、巫蠱祭祀、動物植物等各個方面,可以說是一本上古的“百科全書”,在上古到先秦乃至漢代這一時期的各類文學、歷史遺蹟其它作品和文化遺產很難有能夠相提並論的,它內容的豐富,甚至無法準確定義它到底是一部什麼書?(傳送門:《山海經》究竟是歷史還是神話?是地理著作還是巫術大全?)

    山海經無限豐富的內容,其實就是開啟了無限多的“門”,留下了無限多的“鑰匙”,為破解山海經的秘密留下了無盡的可能性。

    3、《山海經》記載許多真相值得深究

    《山海經》中所述的各類動植物、礦產資源,和我們目前對現實世界的認知還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同,有一部分可以找到對應,但更多的甚至是聞所未聞。例如其中對很多“人面獸身”或者“獸麵人身”的奇特物種的描述,已經超過了今天我們對地球上生物物種的認知,因而也有很多人把這些“怪獸”當做無稽之談。

    但是,這些“怪獸”身上卻給我們留下兩類線索:一是很多怪獸當你剝離那些“奇妙”的描述,把它迴歸現實世界加以比照,會在現實中發現“類似”或者“就是它”這樣的物種;二是這些奇妙怪獸的身上,是否也蘊藏了什麼未知的上古事件或者未知的上古地理標誌?(傳送門:透過迷霧,看《山海經》儲存了多少現實資料?深深啟發後世)

    4、《山海經》特殊寫作手法留下無數密碼等待破譯

    《山海經》從寫法上來看,主要是記敘或者說明的文體,而且平鋪直敘,除了個別段落甚少有什麼細緻描寫和修辭。由於《山海經》內容特別多,就顯得內容雜亂,除了大致有個地理順序山脈走向的線索以外,總體顯得邏輯性不強。特別是還有部分地方根本就不用空間作為描寫的順序,例如《大荒經》中寫道:“有司幽之國。帝俊生晏龍,晏龍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

    甚至還存在“有禺中之國。有列襄之國。有靈山……”這樣的看上去上下文之間沒有正常邏輯關係的段落,讓人覺得山海經的作者十分“隨意”。

    那麼,這看似荒唐背後,作者又埋藏著什麼線索?後人屈原在《天問》中連續問出了一百多個相關的問題,奇怪的寫法真是留下了無數密碼麼?

    三、透過迷霧,看《山海經》儲存了多少現實資料?深深啟發後世

    1、《山海經》儲存著中國上古山水方面的資料。

    《山海經》中所記山川並非都是虛構。據考知,酈道元的《水經注》引用《山海經》資料就有八十多條,並經酈道元下功夫考察。清代學者畢沅在其所注的《山海經》序裡也說,書中山水,多數都能考知。譚其驤著文對黃河下游古道做出考實,並能把它描繪在地圖上。

    2、《山海經》儲存了古代礦藏和動植物等物產資料。

    據統計《山海經》中記載有226處金、銀、銅、鐵、錫和玉石等礦藏,現大都可以證實,還記載了260多種動物和130多種植物以及物產等,對研究生態史、資源史、經濟史提供了資料。

    3、《山海經》儲存了古代部族活動和夏商周三族早期歷史的傳說

    我們古代的一些已經融入中華文化血液中的傳說,如炎黃之爭、蚩尤之亂、顓頊、祝融、三苗、共工、犬戎、少昊、大昊、頭、肅慎、堯、舜、帝嚳、帝俊等傳說,關於帝俊的傳說,更是獨一無二,僅在《山海經》中有記載。另外王亥僕牛、有易殺王亥的故事、后稷播百穀等等的故事等也能夠最早追溯到《山海經》。

    4、《山海經》儲存了各類古人的歷史和思維

    《山海經》記錄了很多古代醫藥、原始宗教、原始思維等資料,勾畫了一個巫術盛行、巫醫不分的歷史圖景。同時《山海經》是中國古籍中儲存神話最多的作品,一百多個故事堪稱中國古代神話的整合。如:夸父逐日、精衛填海、西王母的故事等等。而且這些故事結合古人的思維,又隱射了上古時代的歷史傳奇、地理資料,形成了全書渾然一體的感覺。

  • 2 # 伏兮文化

    地理加什麼傳說書!

    一,全書分為分山經與海經,其內所記錄名山大川,海外蓬萊,多數難以與現在地圖對照。應該是記錄遠古口口相傳的更遠古地理,經過幾千上萬年地理變化也不小完成不能對號入座吧!

    二,書中遍佈奇聞怪錄,更多靈異動物,讓人很難與它的書名對應!更像是外正內魅的隱喻之作!可能作者用來喻世名言,也可能是為了推廣更多人讀而夾雜神話了吧。

    三,近年研究《山海經》的人越來越多,並有不少名導大作,借書裡事物延伸寫劇本拍片。其中《捉妖記》和《饕餮》都是借鑑很深的電影……

  • 3 # 甲午子

    《山海經》幾乎包涵了遠古時代所有的神話傳說,因此有中國神話寶庫之稱。此外,它包羅永珍,幾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宗教、哲學、歷史學、天文學、地理學、動物學、生物學、醫藥衛生學等均有提及,因此又稱得上生活日用百科全書。

    《山海經》的作者是誰、書成於何時至今都還沒有定論。過去有人認為是遠古的大禹和伯益所為,但現當代學者從它的內容推斷其成書歷時久遠、內容繁多,絕非一一人所能完成。更多學者認為《山海經》大約是從戰國初年一直持續到漢初經多人創作而成的,這些人大多是蜀地楚人,西漢時才由專人收集整合在一起。

    今天我們能看到的《山海經》一共有18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約31000字。記載了100多邦國,550座山,300條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

    其中《山經》雖然只有五卷卻佔據了全書2/3以上的篇幅,以至於大家都認為山海經是一本地理書,這種理解是不全面的。《山經》主要敘述了山川的形貌特徵、神力,祭祀時的典禮儀式、程式和所用之物;

    《南山經》東起浙江舟山群島,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廣東南海,包括今浙、贛、閩、粵、湘5省。

    《西山經》東起山、陝間黃河,南起陝、甘秦嶺山脈,北抵寧夏鹽池西北,西北達新疆阿爾金山。

    《北山經》西起今內蒙、寧夏騰格裡沙漠賀蘭山,東抵河北太行山東麓,北至內蒙陰山以北。

    《東山經》包括今山東及蘇皖北境。

    《中山經》西達四川盆地西北邊緣。

    《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都屬於山海經中海的部分。主要敘述了海外各國的奇人、奇物,也加進一些古老的神話傳說,如“夸父逐日”、“刑天斷首”等經典故事;“海內經”則記載了海里神奇事物,如昆龍景象、建木形態、巴蛇等稀奇古怪之物。大荒經”的主要內容是有關黃帝和帝俊兩位古神帝的一些傳說。海經部分包括海內東經、海內西經、海內南經、海內北經、海外南經、海外西經、海外北經、海外東經。《山海經》的每一章節在組編時是按地區而非時間順序進行的。大部分從南部開始,然後向西,再向北,向東,最後深入大陸的中部。《山海經》是目前為止儲存神話資料最多的和最原始的書籍,古代大部分的經典神話資料這裡都有記載,如“女媧補天”、“姥娥奔月”、“共工怒觸不周山”、“后羿射日”,不僅展示了遠古祖先們浪漫神奇的想象力,而且也揭示了他們征服自然的決心與毅力。當然,《山海經》絕對不僅僅是一部神話總集,它還有許多對人類有益的幫助,算是一本古老的工具書。

    對於《山海經》的功能,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和認識。明代學者胡應麟就曾提,《山海經》是一本古今語怪之書,因為《山海經》記載的多是古老的神話傳說、奇聞異事,在現實生活中根本都尋不出任何的蹤跡,所以他便以一已之見將其定位為古今語怪之書。後人大多遵循了他的觀點,把《山海經》視為神話大全。

    其實在胡應麟觀點誕生之前,《山海經》一直被視為了解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地形情況的資料。從《山海經》的佈局安排中,不難看出其是以方位來安排文章結構的,而且《山海經》從內容上看,它不僅描述了亞洲、美洲和歐洲等各大洲的山脈、河流、陸地的特點及其形狀、礦物、奇花異草、飛離走獸等,還介紹了各地的風土民情及其信仰崇拜等。毫不誇張地說,《山海經》是一本古代的百科全書。

    到現在為止,胡應麟對《山海經》功能的總結還在民間佔據一席之地,但更多的專家學者更傾向於它在地理、人文方面的工具性。當然,這本書的成書時間距今已有幾幹年,裡邊大量的資料都已經過時,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失去了原本具有的工具性。人們至今仍可以從書中看到遙遠時代的地理面貌、風土人情,以及祖先信仰與崇拜物件的變化。

  • 4 # 雲龍256013933

    《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山海經》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

    經4篇。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

    《山海經》還儲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在中國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除了儲存著豐富的神話資料之外,《山海經》中的內容還涉及到多種學術領域,例如:哲學、美學、宗教、歷史、地理、天文、氣象、醫藥、動物、植物、礦物、民俗學、民族學、地質學、海洋學、心理學、人類學……等等,可謂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山海經》作為一部地富海涵、包羅永珍的奇書,卻因其對於地理環境的撰寫與當時的實際地理不符,曾被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列傳》中直言“山海經難可信耳“。

    儘管後來的研究證明了這本書的神話學、民俗學、古代地理等方面的價值,無數文人學者對《山海經》的研究成果也層出不窮,但相比於絕大多數的古籍,《山海經》依舊是其中最為神秘莫。

    我們知道,人類文明在新石器時代之後,進入青銅時代之前,有過一段“玉器”時代的文明過渡階段。玉製工具比起石器工具來說就是一次生產力革命。包括生產工具和武器等等。直到後來金屬的發現和加工,人類進入青銅時代,玉器成為了禮器,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當認識到這一點,結合玉在《山海經》一書中至高無上的崇高地位,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山海經》成書時,是一個玉器為主的遙遠時代。

    但是書中也多次提到“金”,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的金不是黃金,要知道古人所說的“金”其實是銅!這裡的“金”翻譯過來只能翻譯成金屬,如果翻譯成黃金那是要鬧笑話的。

    書中多次提到“金”,說明當時金屬已經被人們發現和熟悉,人類已經開始步入青銅器時代。

    所以基本可以肯定,《山海經》一書成書時,玉器仍是主體,但金屬的出現正在來勢迅猛的取代玉器的地位。

    對於《山海經》的作者是誰、書成於何時至今都還沒有定論。過去有人認為是遠古的大禹和伯益所為,但現當代學者從它的內容推斷其成書歷時久遠、內容繁多,絕非一一人所能完成。更多學者認為《山海經》大約是從戰國初年一直持續到漢初經多人創作而成的,這些人大多是蜀地楚人,西漢時才由專人收集整合在一起。

    今天人們能看到的《山海經》的最早版本是由西漢末期著名的經學家劉向、劉歆父《山海經》全書共18卷,由5卷“山經”、8卷“海經”、4卷“大荒經”、1卷“海內經”四部分組成,約3.1萬餘字,記載了100多個國家、500多座山、300多條水道及各國的山水地理、風土物產、神話傳說等,內容涉及極為廣泛。書中雖大量使用虛構和誇張手法,但對於研究各地的風俗、地理仍然有著很高的參考價值。

    “山經”中雖然只有五卷,卻佔據了全書2/3以上的篇幅,主要敘述了山川的形貌特徵、神力,祭祀時的典禮儀式、程式和所用之物;“海經”主要敘述了海外各國的奇人、奇物,也加進一些古老的神話傳說,如“夸父逐日”、“刑天斷首”等經典故事;“海內經”則記載了海里神奇事物,如昆龍景象、建木形態、巴蛇等稀奇古怪之物“大荒經”的主要內容是有關黃帝和帝俊兩位古神帝的一些傳說。

    《山海經》的每一章節在組編時是按地區而非時間順序進行的。大部分從南部開始,然後向西,再向北,向東,最後深入大陸的中部。《山海經》是目前為止儲存神話資料最多的和最原始的書籍,古代大部分的經典神話資料這裡都有記載,如“女媧補天”、“姥娥奔月”、“共工怒觸不周山”、“后羿射日”,不僅展示了遠古祖先們浪漫神奇的想象力,而且也揭示了他們征服自然的決心與毅力。當然,《山海經》絕對不僅僅是一部神話總集,它還有許多對人類有益的幫助,算是一本古老的工具書。

    至於書中出現的很多後來才有的事物,則很明顯是後人在編纂和整理時留下的痕跡。舉個例子,比如書中提到“郡縣”的概念,這明顯是秦朝以後的人編纂時不小心留下的,因為“郡縣”這個概念是秦朝統一之後才出現的。也正是這些類似於BUG的存在,才會干擾到我們對於事物真相的一正確判斷,所以才會有人認為《山海經》一書是戰國時代的產物。

    隨著現代科學的不斷進步和研究發現,山海經中有許多東西在遠古時期或者現在都有存在,只是由於大陸板塊的運動,導致現在的世界地理與當時並不一樣。

    《山海經》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地理文獻,書中,每次結束一段都會描述從,第一座山到最後一座山共有多少公里。記錄了所有的山脈走向,只是看中國地區,很難發現山海經所記載的東西,但是如果放眼世界,一切就都可以解釋了。

    《山海經》中曾記載,西南隅,有人如炭,在中國的西南部,一般是四川貴州等地,這裡並沒有黑人出現,但是如果從世界的角度來看,西南方正好是非洲地區,那裡確實是有很多黑人。

    《山海經》海外西經第三國中提到,有一種身材矮小的俾格米人,按照當今的世界地理,俾格米人正好生活在現在的非洲剛果地區,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山海經》的作者曾經到達過非洲的剛果。

  • 5 # 李罕誦經文

    提到《山海經》的話,人們想到的就是各種的神話故事,各種奇珍異獸,反正《山海經》給人的感覺就是光怪陸離,荒誕不經。

    《山海經》的成書年代大概是在戰國中期到漢代中期。在古代學者眼中,《山海經》是戰國時期喜歡奇聞異事的書生收錄的雜談,到那時現代學者更加傾向於這部書並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成書時間也不會很短。

    《山海經》全書其實只有22個篇章,全文總共有32650個字,目前僅存18篇,整部典籍一共分為《臧山經》、《海外經》、《海內經》、《大荒經》四個部分,分別記錄了山川、河流、民俗以及古代醫術等諸多內容。這本書並不是在描述一故事,而是在講述另一個世界。

    看《山海經》的時候,可能很多人有這樣的感覺,這本書更像一本字典在跟你解釋,而沒有試圖讓你去相信。不管你是不是相信其中的傳說故事,它就是那樣的一本書。

    很多人在看《山海經》的時候,都試圖說服自己相信。就像是秦始皇和漢武帝。《山海經》的每一個篇幅解釋的就是一個名詞,加上二十幾文字描述。

    中國古代神話基本上都是源自《山海經》的,其中比較註明的就是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羿射九日、黃帝大戰蚩尤、共工怒觸不周山從而引發大洪水、鯀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殺死鯀以及最後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

    除了這些,《山海經》中也記錄了一些奇怪的事情,這些事情至今還存在很大的爭議。該書按照地區不按時間把這些事物一一記錄。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然後向西,在向北,最後到達大陸(九州)中部。

    九州四周被東海、西海、南海和北海包圍。中國古代也一直將《山海經》當做歷史看待,這本書也是很多史學家作為參考的書籍。

    《山海經》的內容是文言文形式,當今的人看白話文版本的書籍,很容易就能看懂,但是因為文言文內容的書籍有很多字句不能用當今的意思去理解,所以看《山海經》的時候,才會覺得越來越難懂。所以說,如果有人想看《山海經》又擔心自己讀不懂的話,可以看白話版的或者是古文和白話文對照的版本。

  • 6 # 喜歡書和慢生活的人

    《山海經》是中國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它涵蓋了宗教、地理、天文、醫藥、歷史等等領域。

    很多人把他當神話故事,當然這也是可以的。但研究這本書的人也有很多,幾乎所涉及的學科領域都會把《山海經》拿來研究。因為它所包含的內容已經有很多在現實中有所發現了。如水系、礦物都有相關的記載,而現代發現了很多記載的真實性。

    對於歷史的貢獻《山海經》也是重大的,其中記載的關於古代的神話傳說都與《史記》中的記載有相互印證的作用。由於其成書年代有爭議,所以我們無法考證真實性。但其記載的是帝禹及以前,夏朝、商朝、周朝時期的歷史,所以對夏、商、周的斷代都有很高的價值。

    其中的神話傳說更是每個華人所熟知的,如“夸父逐日”、“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都出自這本古籍。可見其對中國曆代文學的影響。後世根據《山海經》所衍生出的作品不計其數。

    對於地理學來說,《山海經》可不只是本傳說故事,對研究古代水紋山川的走勢都提供了最古老的範本。對後來的《水經注》的產生有重要的影響。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由於其成書年代太早,現代閱讀《山海經》帶給我們最大的困難就是很多的名稱都不知道,但這也帶給我們很大的想像空間。網路上根據《山海經》所編寫的作品很多。

    如果你喜歡神話故事,喜歡古代文學那麼還是要讀一下《山海經》它也可以當作古典神話小說來閱讀。

  • 7 # 西遊夢紅樓

    《山海經》是本奇書。你可以看作是本遊記,也可以看作是本地理雜誌,也可以看作是中國神話故事,也可以看作是本野史著作,甚至連著作時間、著作人都有爭議,惟一不被爭議的是此書研究價值,涵蓋地理、歷史、醫藥、文化、發明、風俗、山珍怪禽、礦物分佈等等內容,遇到難題,翻查《山海經》!

    《山海經》記載內容簡要

    《山海經》是神話,也是遠古地理,還記載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鳥獸,說明那時遠古人們已經出國遊玩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奇蹟。如果神話一點,那時大陸是不是還是塊整體呢,被海洋包圍得象個雞蛋?

    《山海經》的內容看似荒誕不經,所以地位很尷尬,不被正史認同,也不為諸子所傳,好處就是讓《山海經》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原始記載,鮮少改動,從而提供了最珍貴的研究遠古的資料資訊。

    一、《山海經》按照方位走向

    從南開始,然後向西,再向北,最後到達九州大陸中部,周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圍,如果按此說法,那時大陸還真是個完整的陸地,獨立在四海之中。

    (《大荒經》和《海內經》方位是東南西北,疑是後人改動而成)

    其記載中的事物具有真實性,雖有誇張的成分,但肯定來自認知,並不是隨口吹牛,瞎編亂造,所以司馬遷才認為不敢言,持中肯的意見。

    “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二、《山海經》內容簡要。

    1、《山海經》最早是圖文並茂的著作,名叫《山海圖經》,魏晉以後失傳。

    2、《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約31000字。記載了100多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

    3、《山海經》詳細分類。

    《山經》五卷,主講山川地理,祭祀典禮相關,以及山神相關。

    《海經》分海內、海外各4卷。

    海外篇:主講海外國度的異人、異物,中穿插古老神話人物,如刑天、夸父。海內篇:主講海內奇異物事,如建木形態、巴蛇、雷神等。

    《大荒經》4卷,《海內經》一卷,主講帝俊、皇帝相關的神話。

    《山海經》包羅永珍,既有對事物的寫實,又有豐富的神話想象,很多時候在讀《山海經》,你會覺得是在看一本實用而又虛幻的書,這種矛盾讓人愛不釋手。求知是支援人勤奮的動力之一,在求知中釋疑,在明悟後生疑,不斷的求證,不斷的成長,這才是看書的真諦。

    比較有趣的地方很多。

    比如西王母,豹尾,虎齒,善嘯,蓬髮戴勝,這不可思議的事嗎?

    我們心中的西王母可能是這樣的。

    在古埃及畫像、雕塑和現代是這樣的。

    西王母的形象跟古埃及文明聯絡起來,那麼人面、豹尾,虎齒,善嘯,蓬髮戴勝是不是很相似呢,西王母難道跑到古埃及玩過一趟呢?還是本身就是古埃及的王?

    周穆王為什麼要花兩年時間走11萬里去拜見西王母呢?

    這是個很難解釋的現象,就當遠古大陸是一塊,還沒有分離出去,周穆王坐著馬車跑到埃及出了趟國!

    《古本竹書紀年》中記載:“穆王十七年西征,至崑崙丘,見西王母。其年來見,賓於昭宮”。

    現在讀來艱澀難懂,是因為知識儲備不夠!

    讀《三海經》,雖然說老少皆宜,但涉及到大量生僻字以及形、音意字的運用,很容易造成很多誤解和錯誤,所以除了翻查字典和參考學家著作外,還得小心求證,不然就會稀裡糊塗的犯很多常識性錯誤。

    第一、要有紮實的文字基礎。否則容易望文生義,自以為是,一字之差,謬之千里。

    第二、要掌握一些歷史知識。不能人云亦云,把別人的理解作為證據,帶有個人傾象去讀《山海經》,否則很容易被帶溝裡去,可以作為參考。

    第三、要有目的性、選擇性地進行閱讀。由於《山海經》是個龐大的知識庫,如果你把它只是用作打發閒餘時間的娛樂,很難讀下去。

    1、《山海經》是以流水帳式的方式敘寫。一篇文章涉及太多的知識點,有怪獸,有礦物,又有神藥,還有傳說,摻雜在常理事物之中,如果沒有目的性,很難讓自己有所收穫。

    2、選擇性這時顯得非常重要。比如你要了解神話故事的某個人物,先用網路搜出在《山海經》中所有出處,再去細讀涉及的篇章。

    這時知識點明確,你的目的性讓主次有別,自然在瞭解了你需要的人物後,對當篇其他知識點也有了個粗略瞭解,有個初步的印象。其他礦物、藥草、風俗等知識點類似。

    3、要習慣隨手畫知識樹。《山海經》往往以一個點出發,向一個方向延伸,所以我們要習慣把出點當成樹枝頭,沿途所見當成枝葉,不斷完善下去,最後形成一條知識脈搏。這種知識樹有助於我們加強記憶,也可以當成一種備忘,最後成為我們知識的儲存。

    4、要明確《山海經》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古時學者認為是夏禹、伯益的著作,或者是其族人彙編而成。如今我們越讀的多,發現其涉及的地理知識不僅僅只是在華夏大地,甚至在海外也相應的得到了實地驗證,以當時的道路交通來說,光靠幻想是達不到如此詳實的描寫,那麼最大可能就是靠當時巫師口傳、記載,最後彙編成書。魯迅認同這一點。

    《山海經》的意義和價值

    《山海經》我認為首先它是本地理學說,其中記載的地理方位、地理特徵符合大陸的特徵,是最早的地理百科全書,雖然有神話的色彩影響,但對於當今對古時地理研究無可取代。

    《山海經》由於儲存了大量的神話故事,很多我們熟知的民間傳說都能從裡面找到記載或者影子,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我們文化起始的有力根據,也是文明傳承的最早記錄,對了解當時的文化特點和精神取向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山海經》又是瞭解古時生活習俗、宗教信仰的文獻,如今已經消失的某些精神文明,在書中可以找到支撐和證據,從某種角度來說,它又以歷史記載提供了研究方向的有力證據。

    《山海經》很明顯的又是一本極其浪漫的文學作品,裡面的神話色彩濃厚,把上古的故事串聯了起來,讓我們找到了自身的起源和發展的過程。同時又涉及到當時的科技發展,風俗習慣的變化,這無疑豐富了文學的想象空間,並且成為後世的創作靈感和素材,深深影響著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方向。

    在我心中,《山海經》就是本百科全書,只要你去研究,你就必有收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豆腐可以做出多少種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