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靈書香
-
2 # 結綠
芍藥妖未必無格,芙蕖淨未必少情,花木本身沒有格調之爭,也沒有感情之說。詩人要賦予牡丹格、情的主觀感情,詩人要借牡丹言志!
劉禹錫的《賞牡丹》是首託物詠懷詩,沒有具體細節描寫牡丹花,透過運用擬人對比,抑彼楊此的藝術手法,透過“花開動京城”人們傾城而出觀賞牡丹的熱鬧景象烘托牡丹的“花王”地位,肯定了牡丹的“真國色”的花界地位。
賞牡丹 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無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詩人讚譽了芍藥豔麗,荷花明淨的一面,也點出了芍藥豔麗格調不高,荷花明淨少熱情,暗示牡丹具有妖、淨、格、情四種資質,不負“真國色”。全詩蘊含了詩人的豐富的審美思想,理想的人格精神,沒有什麼不好得地方,是寫牡丹詩中的代表作。此牡丹也有“晴天一鶴排雲上”的豪邁,劉禹錫的沖天豪氣豁達!
花木本身無所謂格調高下和感情的多寡,正如張九齡說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自古人們賞花賞的是自己的心,詩人帶著自己主觀感情賞花,賞也是自己當時的一份心情,情由花木託言。
唐朝司空圖在其《紅茶花》中又用牡丹來烘托紅茶花,而且用猛力“牡丹枉用三春力,開得方知不是花”,牡丹花在詩人眼裡竟不算花了。劉禹錫並沒有貶低芍藥、荷花,抑彼為揚此。如孟浩然寫洞庭湖“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杜甫說“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兩者異曲同工寫出的力量氣魄已達頂點,已無可加,孟浩然接“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杜甫接“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都歸落到渺小,自身,由大歸小。
再比如蘇東坡剛“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忽又“縱使相逢應不識,鬢如霜”,兩首詩相差幾天,一下“鬢微霜”一下又“鬢如霜”,其實只是詩人根據不同詩作的不同需要而已。
這大概就是“文章有定法”,這些也是作文的一種技巧,手法。
紅茶花 司空圖
景物詩人見就誇,豈憐高韻說紅茶。
牡丹枉用三春力,開得方知不是花。
劉禹錫豁達,晚年結束長期的貶謫生活回到京城,很多同期詩人已離開人世,劉禹錫和白樂天一唱一和,賞花談人生。
據說唐朝到武則天后“牡丹始盛而芍藥之豔衰”,京城達官富貴紛紛竟種牡丹,人們對牡丹的喜愛也是空前的。而劉禹錫對牡丹的讚美也是篇篇別具一格!下面附兩三供欣賞:
牡丹 劉禹錫
錦幃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招腰爭舞鬱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燻。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
這首詩借物比人,又以人擬物,互作對比的同時也在表明牡丹花的風姿綽約、搖曳多姿、馥郁香味,以花寫人,寄託詩人對心上佳人的讚頌。
思黯南墅賞牡丹 唐 劉禹錫
偶然相遇人間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劉禹錫這首七絕借用典故讚美牡丹花開傾國傾城,簡單翻譯過來就是此花只應天上有。此時詩人應該仕途順暢,生活閒適愜意。
渾侍中宅牡丹 唐 劉禹錫
徑尺千餘朵,人間有此花。
今朝見顏色,更不向諸家。
劉禹錫的這首五絕對牡丹的讚美用白話文簡單說就是這家的牡丹花是人間花王,看完這家不需要去別家看了,看完牡丹不用看其他花了,也就是“黃山歸來不看嶽,五嶽歸來不看山”的意思。
-
3 # 吾道非
先來說下此詩的好與不好吧,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凡事具有兩面性,詩也一樣。這首《賞牡丹》在庭前芍藥(暗指宦官權貴)和池上芙蕖(暗指高冷美麗不近人情的人)看來定是一首令人厭惡的詩。而在清風雅潔愛詩之人看來絕對是一首千古吟唱,流芳百世的佳作。
此句出至唐代劉禹錫的《賞牡丹》,全詩為: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譯文:
庭前芍藥妖無格:庭前芍藥妖嬈多姿缺乏格調。
池上芙蕖淨少情:池上荷花清雅潔淨卻沒有情韻。(作者認為荷花長在水面讓人難以親近,所以“少情”)
開篇兩句用了烘托、擬人手法,描寫了芍藥、荷花美好一面和它們的不足之處,更加凸顯出牡丹姿色和品格。
唯有牡丹真國色: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香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在盛開的季節無數人觀賞,驚動整個京城(京城指唐朝長安)。
劉禹錫作《賞牡丹》時是在“永貞革新”失敗被貶。作者當時心情肯定是不好的,對自己“懲酷吏,免欠賦,禁額外加徵”的政治見解無法實施的沮喪。所以此詩也應有借花喻人,抒發情感。
最後來說說芍藥和牡丹,古時沒有牡丹一說統稱芍藥。唐朝時牡丹盛行,現在也是洛陽的市花。芍藥也稱離花,無骨花,所以詩中做“妖無格”一說。為什麼芍藥沒牡丹高貴呢,個人觀點述說一下不喜勿噴哈!
首先芍藥和牡丹的名字上來看,芍藥更像是一種藥材名沒有牡丹這個名字雍容華貴。
回覆列表
賞牡丹
唐代: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