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藤樹先生
-
2 # 小小嬴政
藤野先生名叫藤野嚴九郎,1896年22歲的藤野嚴九郎畢業於日本愛知醫學校,畢業後留校擔任解剖學教師助手,1901年受聘於仙台醫學校擔任講師。
這裡有必要插一句,藤野先生非常的節儉,並不是一個沒有錢就忍著不花,有了錢就胡亂花的人,而是具有一種勤儉的品德,這說明藤野先生的人生態度十分嚴肅,就在魯迅前往日本留學前兩個月,藤野先生晉升為教授。
即使身為教授了,藤野嚴九郎還是繼續保持著原有的生活作風,並不去坐人力車,繼續過著簡單樸素的日子,這是難能可貴的,是不是有點“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意思呢?
魯迅來校留學,受到了藤野先生的關懷,給魯迅留下了深刻的影響。魯迅結束學業回國後,一直對藤野先生念念不忘,而且多方打聽尋找,一直沒有音信,於是寫下了《藤野先生》這篇名作。
在日文版魯迅文集出版時,魯迅多次叮囑一定要把《藤野先生》納入其中,想能與老師相逢,直到彌留之際還在想念著藤野先生。可見魯迅先生對藤野先生有著很深的感情,一直沒有忘懷自己的恩師。那麼這位藤野先生到底去了哪裡呢?
原來事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907年日本政府,在仙台建立了繼東京帝國大學和京都帝國大學之後的第三所帝國大學——日本東北帝國大學也就是現在的日本東北大學。日本政府不惜花費重金,要把這所大學打造成世界一流大學,所以對教師的學歷要求很高——必須具有帝國大學的畢業文憑。
藤野先生是愛知醫學校畢業的所以就被勸退了。當時日本國內的軍國主義思想甚囂塵上,藤野先生很不習慣這樣的反華思想,於是就離開了大城市回到家鄉開了一家診所。1939年藤野先生的母校愛知醫學校升格成日本最後一所帝國大學——名古屋帝國大學,藤野先生算是有了帝國大學的文憑,但是此時他已經進入晚年了。
1945年日本投降前,藤野先生與世長辭了。藤野先生最終看到了《藤野先生》,在接受媒體採訪看到了魯迅先生去世的照片時,再也難以壓抑內心的激動,即以《謹憶周樹人君》迴應他的愛徒。
這就是魯迅和藤野先生的深厚師生情。魯迅一生把很多名人都罵的狗血淋頭為什麼對藤野先生尊敬有加,愛戴終生呢?其實這和當時的國情有關,中國一直是日本的老師,日本把中國的很多制度都複製去了,所以日本對中國很是尊崇。
但是到了近代,“老師”被西方列強打敗,日本覺得老師沒有希望了於是改換門庭, 脫亞入歐。於是開始明治維新,迅速成為東洋強國。這時候日本開始看不起中國了。特別是在甲午海戰之後,日本大獲全勝,中國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割地賠款,日本就更加看不起中國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魯迅到日本留學肯定是受到了很多日本人的白眼和嘲諷,這讓魯迅很受傷。可是藤野先生不一樣,不但不歧視魯迅這樣的中國留學生,還對他非常關心。很多細節對魯迅都是刻骨銘心的記憶。
後來藤野先生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魯迅的那篇散文時說,真沒有想到魯迅能把當年很多小事的瑣碎細節都回憶的清清楚楚。可見這些事情對魯迅感情上造成的衝擊有多大。
正是藤野先生這種平等待人、寬厚待人的品格打動了魯迅,才讓魯迅永遠記住他、懷念他。這不僅是對魯迅的態度更是對中國的態度。
-
3 # 伏兮文化
你這提問有點那個啥!和絕大多數人一樣,歷經半生對世界與人生逐漸麻木,是正常的,因為:
一.人生失意十八九,能與人言難一二。別說普通凡人如閏土,即使王侯將相,不也行將入木之時,念念不忘諸多事,強如康熙“真的好想再借五百年”
,霸如嬴政,孜孜以求長生不老藥!
二.小時候目之所見,心之所想,皆是朝日魚希望;漸漸長大,滿目無奈,一腔可惜,明白凡事難上強求
所以,閏土一邊長大,一邊麻木,跟你我絕大多數人是一樣一樣的,不是嗎?
-
4 # 歲月是一條河流
1926年,魯迅在廈門大學任國文系教授期間,發表了他的回憶性散文《藤野先生》。魯迅在文中以飽含深情的筆端回憶了他在日本仙台醫學專門學校求學時遇到的藤野嚴九郎老師。
魯迅在仙台留學期間,日語基礎並不過硬。藤野先生對來自“弱國”的魯迅卻多有照顧。藤野先生誨人不倦、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給魯迅留下深刻印象。那麼,在魯迅離開仙台後,藤野先生的際遇又如何呢?
1902年春,21歲的魯迅在江南陸師學堂兼附設礦務鐵路學堂總辦俞明震的帶領下,作為“官費南洋留學生”留學日本。
魯迅抵日後,即進入弘文學院普通科江南班學習日語。在學習了兩年日語後,魯迅於1904年9月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在這裡,魯迅結識了他日後深切懷念和深為敬仰的藤野嚴九郎老師。
藤野嚴九郎於1874年生於日本福井縣的醫生世家,只比魯迅年長7歲。藤野嚴九郎在9歲時父親早逝,這一點倒和魯迅有些相似。魯迅在少年時代父親因病離世,家道中落。
藤野嚴九郎由兄長撫育長大,在小學時期,藤野對漢文化產生濃厚興趣,曾師從藩校教師學習漢學。
1892年,藤野年滿18歲時,入讀愛知醫學校。在經過四年的勤奮攻讀後,藤野於1896年以優異成績順利畢業,並被其恩師解剖學教師奈良坂聘為助手。
在為奈良坂作了半年的助手後,藤野取得執業醫生的資格,並進入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院繼續深造一年。
1901年10月,藤野嚴九郎受聘為仙台醫學醫門學校的解剖學老師。
1904年,魯迅進入仙台醫專,與恩師藤野先生結下一段師生緣。這時的藤野嚴九郎剛剛升任為教授。
在仙台,藤野嚴九郎出於對漢文化的崇敬,對魯迅的學習多有關照,致使傲慢的日本學生認為,魯迅在考試中取得中等成績是因為藤野先生洩題的緣故。
因為魯迅來自“弱國”,他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低分兒”。日本學生的歧視嚴重挫傷了魯迅敏感的自尊心。
而在課堂觀看日俄戰爭的幻燈片時,為俄人充當密探的華人被俘虜後遭槍決,而圍觀的同胞們卻是神情麻木的看客。
幻燈片的播放,不斷引起日本學生高呼“萬歲”的興奮。
這深深刺痛了魯迅的愛國之心,這也刺激魯迅最終走上了棄醫從文的道路。
1906年春,魯迅棄醫從文,離開仙台,回到東京。
對於魯迅的離去,藤野先生是非常婉惜和不捨的,神情“悲哀”而“悽然”,最後將魯迅叫到其家中,特意贈送魯迅照片作為留念。
1912年,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併入新成立的東北帝國大學(現東北大學),成為其醫學部。藤野嚴九郎作為仙台醫專的教師隨之歸隸東北帝國大學。
3年後,醫學部升格為醫科大學,藤野嚴九郎因學歷較低,被降職為臨時師講。一個月後連講師的職務也被解聘了。
此後,藤野曾在三井公司的慈善醫院工作過。1919後,藤野就回到家鄉開起了診所,為鄉民服務,深受鄉民愛戴。
1945年,深受長子病逝打擊的藤野在福井因腦溢血離世,終年72歲。
在魯迅逝世後,藤野嚴九郎曾寫下《謹憶周樹人君》一文。在文中,藤野深情地回憶了魯迅在仙台的點點滴滴。
為紀念魯迅與藤野嚴九郎的這段師生情緣,1961年,藤野嚴九郎紀念碑在日本福井落成,由許廣平親筆題寫碑名;
1983年,魯迅和藤野嚴九郎的故鄉紹興市和蘆原町互結友好城市。
現在,在日本福井還設有藤野嚴九郎紀念館。而在東北大學,也設有魯迅紀念展示室,其中就陳列有當年藤野先生為魯迅訂正過的學習筆記。
-
5 # 春風解語
藤野先生這個名字出現在魯迅寫的文章裡,在他的筆下這是一位盡職盡責的老師,治學嚴謹,恪盡一位師長的本分。
初讀《藤野先生》的時候,並沒有為這樣一個老師感動過,心中也只是覺得不過是一位普通人而已,對工作認真了一點而已,再回頭時,一切理解都不同了,藤野先生那種對教學認真負責地態度,是值得大家學習的。
1906年,魯迅因在課間觀了一部“日俄戰爭教育片”,決定棄醫從文,因此離開了仙台醫學專門學校,與藤野先生分別。
臨別之時,魯迅去看望了藤野先生,先生給送給他魯迅一張照片,並在後面寫下“惜別”兩個字。
藤野嚴九郎,一生行醫,反對日本的侵略戰爭藤野嚴九郎生於日本福井縣,世代為醫,藤野嚴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醫生。
在中日戰爭爆發之後,他離開學校自己開了一個診所,但是他的兒子卻被徵召去了中國,從事軍醫,後來死在了戰場之上。
藤野嚴九郎曾經跟酒井藩校教師野坂先生學習過漢學,這也是他對中國友好的一個原因。
1892年4月,從福井學校中途退學,進入愛知醫學校,1896年10月畢業,留校作解剖學教師奈良坂的助手。1901年10月,藤野應聘到仙台醫專任解剖學講師,其時藤野剛剛滿27歲。
就在這裡藤野先生遇到了來自中國的魯迅,魯迅當時的日語並不好,所以學習起來也非常吃力,藤野嚴九郎當時為何要那麼不遺餘力的幫助他呢?就是怕他聽不懂,後來據藤野先生回憶說,正因為魯迅是中國留學生才會幫助他多一些,畢竟日文不是母語,理解起來還不是那麼容易。
1904年7月6日,即大約魯迅到仙台前兩個月,藤野由講師升為教授,藤野先生比魯迅大不了多少,但是他卻對來自中國的學生關懷有加,他是謹守了一個老師的本分。
藤野先生一生嚴謹,最後善始善終魯迅曾經找過自己的恩師藤野先生,可是在那個亂哄哄的時代,尋找一個人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後來有人拿著魯迅的照片去尋找藤野嚴九郎,他一眼認出就是周君,他自述並沒有特別照顧過魯迅,他對每一個留學生都是如此。
雖然藤野先生覺得是自己的本分,可是他嚴謹的治學態度卻受到了一個學生的尊敬。
魯迅當時的成績並不優秀,但是藤野先生卻每次都把他的筆記認真的批覆一遍。雖然如此,藤野先生對成績這一塊還實事求是,絕對不給魯迅放水,不及格就是不及格。
藤野生活樸素,當時教授上課,來回都坐人力車,而藤野則是步行,他住在空堀町,離仙台醫專有步行三五分鐘的距離。後來魯迅要離開仙台,找尋救國之路,去了藤野先生的家中,藤野嚴九郎就把一張照片贈送於他。
1911年,東北帝國大學成立,1912年仙台醫專併入,成為東北帝大醫學部,所有校舍、教職員、學生原班未動。1915年決定成立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藤野因學歷不夠,被迫於6月底提出“請求免職”,7月1日降為臨時講師,8月9日被解除講師職務。
藤野因生活關係,認為可以搞一搞耳鼻喉的工作,到東京三井公司的慈善醫院就業。1919年回故鄉自立診所,1945年8月11日在福井逝世,享年72歲。
藤野先生是一位嚴謹的老師,同時他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人。
-
6 # 民國年間那些事
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就是他在日本仙台醫學專科學校留學時的解剖學老師藤野嚴九郎,藤野先生對待魯迅非常好,魯迅回國後非常想念他,曾經寫過一篇散文《藤野先生》。建國後這篇散文被選入中學教科書,藤野先生隨即成為幾代華人熟悉的名字。 藤野嚴九郎
魯迅先生1904到仙台醫專讀書,在這裡讀了大概一年左右的時間。當時魯迅是仙台的第一位中國留學生,他的解剖學老師藤野嚴九郎對他非常照顧,魯迅在《藤野先生》中也提及這些往事。當年學習這篇課文時,印象中的藤野先生年齡很大了,其實他生於1874年,當時剛滿30歲,比他的學生魯迅大7歲。
在日本留學時的魯迅
魯迅在仙台醫專讀書期間,成績不是特別突出,其他幾門功課還行,唯獨解剖學不及格,所以藤野先生對他很是關照,經常為其修改筆記和講義,這在魯迅文章中也有涉及。
後來魯迅回國成為一名著名作家,他的散文《藤野先生》也傳到日本,傳到藤野先生那裡。但當時藤野先生因為學歷的原因,被學校辭退,後來回鄉開診所,所以也就沒有回覆魯迅。直到魯迅去世後,他此與人談起此事:“如果當時與周君聯絡,周君會多麼高興啊!”
2004年,魯迅長孫周令飛(左)與藤野嚴九郎之孫藤野幸彌在仙台魯迅像前合影
因為魯迅的緣故,藤野先生在日本成為中日友好的名人。他於1945年8月11日在日本福井去世,享年71歲。
-
7 # 史之策
雖然如今魯迅先生的文章已經退出中學課本,但是他曾經深深的影響了80後90後兩代人。他當年棄醫從文時曾說道:學醫救不了華人!現在來看確實如此,而他學醫上面對他影響最大的一位則是——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藤野先生是出自魯迅《藤野先生》一文,從文章當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他是魯迅在日本學習期間的老師。整篇文章主要是描述他和藤野先生之間的一些小事情,藤野先生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並沒有交代得很清楚。
藤野先生出生在醫學世家,到他這裡已經是第6代醫生了,可謂是根正苗紅。可惜9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後來一直跟隨大哥二哥生活。
小學就讀於福井中學,他上學的時候正是甲午戰爭爆發的時候,因此日本掀起了一股學習漢文化的熱潮。而藤野先生則是在這個時間段裡面,瞭解到了中國的文學,這也和後來與魯迅保持較好關係埋下伏筆。
由於家庭是醫學世家,在大哥和二哥的建議下,他退學重新讀了一所醫科類院校。從此按部就班的學習,等到魯迅來日本求學的時候,藤野先生已經升級為了教授。
有關於藤野先生和魯迅之間的故事,我會放到後面去講解,這一部分先跳過。
後來自從魯迅離開仙台之後,日本成立了東北帝國大學。魯迅之前就讀的仙台醫專,也就是藤野先生教書的學校,被併入帝國大學成為醫學部。而原來仙台醫專所有教師人員都沒有改動,但是藤野先生自認為學歷不夠,所以主動提出了辭職的請求。
辭去教書先生的工作之後,藤野先生只好靠其他維持生計。不過和大多數日本人一樣,結婚生子平淡的過完一生。
魯迅認為藤野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當中對於他的描述來看,藤野先生是一個治學非常嚴謹,愛好探索,而且沒有任何國界之分的老師。從下面幾點就可以看出來:
藤野曾經對魯迅說:他對於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來,藤野先生完全沒有任何國界之分。他認為只要是自己的學生,自己都應該傾盡全力的把知識交給他。往小的說是為中國,往大了說就是希望醫學能夠傳到中國。
而魯迅學醫的時候,藤野先生經常把魯迅叫過來,查閱他的筆記,並且會在旁邊給他做各種批註。皆是因為藤野先生擔心魯迅人生地不熟,上課的時候聽不懂,最後落下課程。可惜魯迅語言不通,學起來還是很費勁。最後在年終考核的時候,在100多人裡面排名中等。不過在下半學期的學習當中,也從排名的中下游,一直到名列前茅。
但這引起了很多人的懷疑,因為在日本人的眼光當中,華人是劣等人,能考及格就不錯了。肯定是從藤野先生那裡偷了題,這讓魯迅非常懊惱。
他曾經去找藤野先生解釋,但是藤野先生表示非常信任他。所以在藤野先生的眼中,只要你認真學習,就是一個好學生。
除此之外還關心他的個人思想,比如說藤野先生曾經非常擔心魯迅可能會因為敬畏鬼神,而無法上解剖課。不過根據後來的情況來看,藤野先生完全是多心了。
之前在第一部分也說過,藤野先生在小時候接觸過漢文學。因此在魯迅留學的時候,藤野先生會經常請教他一些有關於中國文學的東西。比如說他就非常好奇裹腳是一種什麼樣的習俗,當時他和魯迅的關係已經非常好了,所以魯迅也非常樂意為他解釋這件事情。
閒餘的時候兩人除了在辦公室見面之外,魯迅還曾經前往藤野先生的家中做客,可見兩人的關係也非常好了。
魯迅之所以決定棄醫從文,上面考高分被懷疑作弊是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是當時組織學生看一段關於日本與俄國的戰爭時事影片,裡面有一部分是日本人槍斃華人的環節。
隨著槍聲響起之後,現場響起一片掌聲,魯迅聽起來自然是刺耳無比。後來又回想起那些閒看槍斃犯人的華人,刀落之後仍然是一片歡呼之聲。幾件事情加起來之後,讓魯迅深刻的認識到——學醫救不了華人。
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魯迅準備向藤野先生提出辭行。但是又想起這一年來的時間裡面,藤野先生對自己的百般照顧。就連他抄的狗屁不通的講義,藤野先生光給他訂正就有三大厚本。
他由於良心上過不去,所以臨走的時候給藤野先生撒了一個謊。他不想學醫,真正熱愛的是生物學。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讓藤野先生不至於失望,因為生物學也會用到醫學的很多東西。不過就算這樣,藤野先生還是非常惋惜:因為他自己非常清楚,為醫學而教導的解剖學,對於生物學的幫助不大。
可惜魯迅離開仙台之後,很多年都沒有照過相,因此也就沒有寄照片的事兒了。再加上後來分別太久,兩人之間的共同話語又更少了,所以也沒有回信的事情,基本上聯絡就中斷了。
而藤野先生後來回了老家開了一個耳鼻喉科的診所,算是靠著這個生活維持。而他也有一個兒子,本來是培養成了醫生。但是侵華戰爭的時候,兒子被應徵入伍死在了中國。
當聽到魯迅去世的訊息,藤野先生有一點驚訝。隨後他把照片舉到了空中,像是在對魯迅隔空紀念。把照片放下,提筆寫下:謹憶周樹人君。大致內容如下:
我忘記了這是多少年前的事情,只記得是我的工作剛轉到仙台醫學院的時候。沒過幾年我剛升任教授,就迎來了第一批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周君是我教的第一個中國留學生,所以我是格外的上心。不過也正是因為他留學生的身份,可以不參加學校的考試。
當時整個班級有100多名新生,還有30多名留級生,周君一直是排在中游。他的身材並不高,臉色也不是特別好,但是看上去非常機靈。
由於他本身是留學生,所以日語能力並不好,學起來有點吃勁。儘管上課非常認真的記筆記,但是總有錯誤的地方。所以我把他的筆記要了過來,在旁邊給他訂正。
如果當時可以記錄的話,可以看到他成績在明顯的上升。不過儘管這樣,他還不是一個優秀的學生。我記得他來過我家一次,但是忘記當時的場景了。如果妻子還在世的話,可能會幫我回憶起來一點。
前幾年的時候,我的長子藤野達在學習漢文學的時候,從他老師那裡借了一本書。上面的內容是有關於周君回憶我的事情。
半年之後我碰到了管先生,從他口裡得知,周君回國之後變成了非常優秀的文學家。看來他當年是騙了我,說是要回去考生物學。不過他的成績並不好,就算學生物學可能也沒有什麼建樹吧。讓我們再回到原來的故事,我大概記得周君只讀了一年左右。他在文中曾經提到,我贈送給他過一張照片。不過我卻忘記了以什麼樣的形式給他的,也可能是我妻子送給他的吧。
不過他能把我的照片掛在牆上,這一點讓我非常的意外,我沒想到我對他的影響竟然這麼大。我認為給他修改筆記只不過是分內的事情,但是因為這件事情,他卻尊稱我為唯一的恩師。
雖然周君來的時候,日清戰爭已經結束很久了,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看不起華人。想必當時他在學校裡肯定受了不少的白眼,當時他肯定很孤獨吧。可惜這裡是仙台,如果是東京的話,他的同胞可能多了一點。
在他的很多文章當中,他都把我稱作是恩師。如果我可以早點看到這本書,可能我也會想方設法的和他聯絡吧。聽說直到周君臨死之前,他都在嘗試和我聯絡。如果我當時能夠迴應,他肯定會非常開心吧。
可惜現在已經於事無補了,如果我對漢文學有點了解,可能我們倆早就聯絡上了吧。前段時間從報紙上得知周君去世的訊息,把我的記憶突然拉回到了仙台的日子,因此才寫下了這篇文章。
不知道周君有沒有孩子,他的家人生活情況如何?深切弔唁把我這些微不足道的親切當作莫大恩情加以感激的周君之靈,同時祈禱周君家人健康安泰。在魯迅去世9年之後,藤野先生也是撒手人寰。不過後來在機緣巧合之下,藤野先生的孫子藤野幸彌和魯迅的孫子周令飛結識,兩人常常來信,也算是對兩人關係的一種延續吧。
-
8 # 葛大小姐
1874年出生於日本福井縣的藤野嚴九郎是家裡的第六代醫生,小學時候曾經學過漢語,27歲的時候受聘到仙台醫科專門校任解剖學講師,1904年魯迅成為藤野嚴九郎的學生,1906年魯迅離開了仙台,兩人有兩年的師生之誼,藤野先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中國學生的友好之情對魯迅產生了很深的影響,讓在異國他鄉備受欺凌的魯迅感受到了一絲安慰。
藤野嚴九郎贈送給魯迅的照片
當魯迅要離開仙台的時候,藤野先生贈送魯迅一張照片,背面寫著“惜別藤野謹呈周君”,據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恆三郎說過:“周君是個好學生……但不是當醫生的人。看來是為研究生物學才學生理學和解剖學的。”從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對這個學生的瞭解和關心,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異國學生會成為一代文豪。
魯迅是1909年從日本回到中國,開始還和藤野先生有過聯絡,後來,國家處於一片混亂之中,魯迅先生輾轉各地,兩人便失去了聯絡。
魯迅回國3年後的1912年,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併入了東北帝國大學醫學專門部,仙台醫專原來有16名教職工,只有4名教授被編入,後來2名教授降職為副教授也編入了東北帝國大學醫學專門部,包括藤野先生在內的其他10人因為學歷不夠,而被解除講師職務。
當不成老師的藤野先生曾經到慈善醫院幹過一段耳鼻喉工作,後來幫助二哥明二郎給人看病,他的夫人患結核病去世後,藤野先生與文子再婚,並在老家開設了耳鼻喉科診所,從一個骨科大夫轉變成耳鼻喉科大夫,學究氣十足的藤野先生很長一段時間並不適應,曾發生過把前來治肚疼的病人怒斥走的故事,後來,在大家的勸解下,他逐漸轉變成了一個傳統的日本鄉村醫生,在家鄉行醫三十年,一直到最後一刻。
藤野先生任教時在研究室拍攝的照片
《藤野先生》這篇散文是魯迅於1926年10月12日在廈門大學圖書館完成的,主要是回憶在日本的留學經歷,最重要的是和藤野先生之間的情誼。
一直到1935年,《魯迅選集》被翻譯成日本並在日本出版,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藤野先生的兒子藤野恆彌從老師那裡看到了《魯迅選集》,覺得其中的藤野先生應該就是自己的父親,就把這本書拿給父親看,藤野先生看到這本書後才知道,自己的學生周樹人,如今已經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大文豪了,他感到非常開心,但是此時的日本已經加進了侵略中國的步伐,藤野先生試圖聯絡魯迅,也沒有結果。
然而就在一年後的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病逝。
當年的某一天,出生於福井的新聞記者坪田利雄得到了一份刊登魯迅先生去世的雜誌,他了解魯迅和藤野之間的友誼,便帶著這份雜誌拜訪了藤野先生,藤野知道自己最優秀的學生去世的訊息後非常傷心,這次談話被做成了訪談錄以“謹憶周樹人先生”為題登載在《文學嚮導》,傳播非常廣,大家可以從網上搜索到,藤野先生深情的回憶了和魯迅相處的那些歲月。
很快,中日戰爭爆發,藤野先生反對戰爭,希望戰爭早日停止,他的大兒子藤野恆彌從父親以前任教的東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畢業後被徵召入伍,成為一名軍醫,結果1945年1月1日在廣島陸軍醫院病死,長子的去世對藤野先生打擊很大。
1945年的8月11日,藤野先生出診後在去好友家的路上昏倒,當天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一歲,四天之後,日本戰敗投降。
新中國成立後,魯迅在中國和日本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藤野先生作為魯迅的恩師也被很多人熟知。
1960年,仙台建立了“魯迅之碑”,受該碑的啟示,1964年福井縣足羽山上建立了“惜別”碑,碑名就出自藤野先生贈魯迅照片上的簽名。
周海嬰夫婦和兒子周令飛出席揭幕儀式
1980年在藤野先生的出生地蘆原下番建立了魯迅先生兒子周海嬰書寫的“藤野嚴九郎碑”,因為兩人的關係,蘆原町與魯迅的故鄉紹興市結成了友好城市。藤野先生的故居也被改造成了藤野嚴九郎紀念館,他也成了曾經解僱他的東北帝國大學引以自豪的人物,該校設立了“東北大學藤野先生獎”。
-
9 # 歷來現實
還記得魯迅先生筆下的藤野先生嗎?
那位讓魯迅棄醫從文的老師,也是一個生活簡樸、治學嚴謹、待人誠懇、熱情,對學生嚴格要求,沒有民族偏見的學者,所以才會深深地影響著魯迅。
那位魯迅終生難忘的日本人,一位震撼魯迅先生靈魂的教師,在當時的社會生活環境下,他後來的結局又過得怎麼樣呢?
魯迅那年學成歸來,從日本仙台回到中國,開始時還和藤野先生有過密切的聯絡,後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混亂的戰爭時局之中,魯迅先生輾轉各地,兩人便開始慢慢失去了聯絡。
魯迅回國後不久,魯迅當時入學的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開始併入了東北帝國大學醫學專門部,使其二合一,相當於專升本。然而當初在其任職的藤野先生,包括其他在內的10位老師因為學歷不夠,而被解聘其講師職務。
藤野先生開始了失業的生活,失業的藤野先生曾經到慈善醫院去工作過一些時間,後來又去幫助他的二哥明二郎的醫院去幫人看過病。他的夫人患病去世後,藤野先生又再婚了,並在老家開設了耳鼻喉科診所,從一個骨科大夫轉變成耳鼻喉科大夫,學氣派十足的藤野先生很長一段時間並不適應,曾發生過把前來治肚疼的病人怒斥走的事情。後來,在大家的勸解下,他逐漸轉變成了一個傳統的日本鄉村醫生,在家鄉行醫三十年,一直到最後一刻,也沒有放棄自己崗位。
在後來歲月中,其實藤野先生和魯迅兩人也互相找過對方,但是都沒有結果,連最後一面也沒有見過,魯迅將自己在求學路上的事情寫成書後,曾經拜託日本的朋友試圖聯絡藤野先生,但是沒有成功。
這期間,魯迅也為藤野先生寫了一封信,告訴藤野先生,中國需要一個健康的靈魂比需要一人健壯的體魂更甚,所以他棄醫從文,然而也並沒有音訊。藤野先生的兒子藤野恆彌從老師那裡看到了魯迅寫的文章,覺得其中的藤野先生應該就是自己的父親,就把這本書拿給父親看,藤野先生看到這本書後萬分激動,才知道自己的學生魯迅,如今已經棄醫從文,改寫文章了,並獲得了這麼大的成就,他感到非常開心,但是此時的日本已經加進了侵略中國的步伐,藤野先生多次想要去聯絡魯迅,未果。
然而沒過多久,魯迅先生就病逝。魯迅病逝的訊息都是藤野先生從新聞記者坪田利雄知道的,藤野知道自己最優秀的學生去世的訊息後,非常傷心和難過,這次談話被做成了訪談錄,以“謹憶周樹人先生”為題登載在《文學嚮導》,記錄了藤野先生和魯迅在日本仙台求學之路相處的那些點點滴滴。
不久之後,中國和日本的戰爭全面爆發,藤野先生特別反對這場戰爭,希望這場戰爭早日停止。然後他的大兒子藤野恆彌從他父親以前任教的東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畢業後,也被徵召入伍,成為了一名軍醫,結果1945年在廣島陸軍醫院病死。
對於自己大兒子的去世,藤野嚴九郎感到非常的傷心,可能是因此健康受損,1945年的一天,藤野先生在出診的路上昏倒在地,結果就在當天就去世了,那年他七十一歲。幾天後,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死於自己心愛的醫學之路上,這應該也是藤野先生最好的歸宿了吧。
-
10 # 小鎮月明
在魯迅筆下,有很多虛構的名人,但是也有很多真的存在的人物,比如閏土,比如和他有過一段師生之誼的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個日本人,叫藤野嚴九郎,家裡世代行醫,到了他這裡,已經是第六代傳人了。他在醫學院裡面做過學生,後來又給解剖教授做過助手,在京都的大學裡學習一年的解剖以後,回到仙台任教。起初他只是一個講師,後來被提拔為教授。而魯迅則在他成為教授後的第二年去了那裡,倆人由此結緣。
和那時候激進的侵略分子不同,藤野是平凡樸實的百姓,沒有歧視他國之人的習慣。魯迅在做他的學生的時候,受到了嚴格的要求,從他紀念老師的文中我們能夠清楚地感受到,這位解剖老師是有多麼嚴謹。在他的嚴格要求下,魯迅在這方面的學習還挺不錯,但是這段經歷最能給他留下印象的,不是學到的知識,而是老師嚴格教學、做人的原則。回國後,他把老師的照片就掛在書桌對面,以此來敦促自己,要做一個勤奮的人。
魯迅後來也曾想辦法聯絡過藤野,但是藤野其實早已不在原來學校任教。在他離校後不久,學校就被合併了,但是老師因為學歷不夠,先被降為講師,不久乾脆遭到了辭退。後來為了維持家計,他不得已回去做了醫生。魯迅一直在找他,可是藤野早已不在學校,後來又退休去了鄉下,他原本就不喜歡文學,所以對於中國新出現的這位巨匠,根本沒有注意到,於是倆人再也沒有機會見面。
直到魯迅病逝以後,他的文章被翻譯成日文,在日本流傳,這才漸漸地被人傳開,後來由藤野的侄兒把這個訊息告訴他。起初侄兒只是抱著疑惑,卻問那書中寫得是不是他,藤野這才知道,原來自己只教了一年的那個學生,居然一直在中國掛念他。後來日本有媒體採訪他,他專門為此說了很多話。
原來,魯迅去那裡學醫的時候,當地只有他一箇中國學生,那時候他的日語也不好,所以聽課比較吃力,在奮力做筆記後,下課也要繼續學習,這是藤野對他不多的印象之一。不過藤野也同時提到,對他的印象初次之位很少了,因為他的成績應該不是很好,所以才記不太清。對於魯迅為何如此掛念他,他也提出了一個看法。當時在學校裡,也有一分同學仇視華人,所以魯迅在這裡是寂寞的,而自己給他批改的幾次作業,可能讓他感覺到了鼓舞。其實當時藤野對魯迅確實很友好,因為他從小就接受過漢語的教育,對華人有好感。並且不無遺憾地說:如果早知道他這麼想念我,我如果能夠和他聯絡上,他就會高興點。
可惜倆人終究是沒能見面,魯迅死後藤野才知道了這段不尋常的情誼,只能在感慨以後,對魯迅的後人送上真摯的祝福。藤野72歲的時候去世,死在了日本投降的那一年,這段特殊的友誼就此結束了。
-
11 # 一往文學
魯迅1904年初入仙台醫科專業學醫,後才從事文藝創作。在後來的文章中,他多次提到過自己在日本學醫時的情形,也提到過他的一位老師——"八字須、戴著眼鏡"的藤野先生。從他的文字可以看出來,魯迅對他這一位日本老師心裡是相當尊敬和懷念的,當時的日本人對華人民抱有狹隘的民族偏見,但藤野先生對來自弱國的魯迅毫不歧視,倍加愛護,並以自己的高尚品質給魯迅以極大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位藤野先生以及他後來的結局。
藤野先生其人概況藤野先生全名藤野嚴九郎,1874年7月11日出生於日本,畢業於愛知醫學校(現)。日本的醫生、教師。藤野因和其學生的交往而聞名。其家族世代為醫,藤野嚴九郎是藤野家的第六代醫生。藤野在讀小學時,跟酒井藩校教師野坂先生學過漢學。1892年4月,從福井學校中途退學,進入愛知醫學校(現)。1896年10月畢業,並留校作解剖學教師奈良坂的助手。1897年5月,得到醫生開業證明書,同年7月開始,在東京帝國大學(現)醫學院學習解剖學一年。1901年10月,藤野應聘到仙台醫科專門校任解剖學講師,其時藤野剛剛滿27歲。1911年,東北帝國大學(現)成立,1912年仙台醫科專門校併入,成立為東北帝國大學醫學部。1915年決定成立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藤野因學歷不夠,被迫於6月底提出"請求免職",7月1日降為臨時講師,8月9日被解除講師職務。藤野先生失業後一度任職於三井公司的慈善醫院耳鼻喉科,1919年回故鄉開設私人診所。1945年8月11日(日本宣佈投降的4天前)在福井逝世。 戰爭結束後,中日兩國重修舊好,藤野嚴九郎被認為對中日友好做了貢獻。1961年,藤野的家鄉福井市為他建立了紀念碑;1983年,魯迅故鄉紹興市和藤野先生故鄉蘆原市結為友好城市;1984年,藤野先生故居被改造成藤野嚴九郎紀念館,他生前任教的東北帝國大學設立了"東北大學藤野先生獎"。
失業之後的生活1912年(明治四十五年),藤野先生任職的仙台醫學専門學校被併入東北帝國大學醫學専門部。1915年(大正四年),在文部省第10號令的指導下,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開設,東北帝國大學醫學専門部在同年停止招生,並且於1918年正式關停。在當時教育改革的環境下,仙台醫學専門學校被廢止和併入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是有時代背景的因素在裡面的,然而,因為專科學制被廢止,改制成為了大學學制,因此,學校的管理層認為原先仙台醫専的教職員並不是全都符合在新成立的醫科大學任職的條件。因此,原先仙台醫専共計16名教職工中,僅有4名教授正式被編入醫科大學,2名教授被降職為副教授後編入。包括藤野先生在內的另外10名教職工則失去了工作。
1916年(大正五年),藤野先生離職後前往東京的三井慈善病院耳鼻咽喉科擔任實習醫生,但於同年12月離職,回到家鄉坂井郡。藤野先生回到下番後,他的二哥明次郎已成家開業,他先幫二哥做事。後來藤野先生的原配夫人不幸去世,不久又和文子小姐結了婚。文子夫人的孃家在三國鎮從事海運業,有這樣的家庭援助,在1918年(大正七年),藤野先生在坂井郡的三國町開設了自己的耳鼻喉科診所,為自己的鄉親們提供醫療服務。彼時,藤野先生還不能完全適應自己的新身份,做事也都帶有學究氣息,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漸長以及在同窗好友土田誠的勸解下,藤野先生逐漸卸下了自己身上教授的包袱,將自身越來越融入到日本傳統鄉村醫生角色中去了。此後近三十年,藤野先生都在當地紮根,並且行醫直到最後一刻。這有一段描述他當時行醫時的話:
夏天的時候,藤野會在浴衣外搭配短羽織,穿著草帽草鞋,披著農民勞作時的蓑衣。冬天則戴著一頂包裹住臉頰的絨線帽,身穿粗羊毛披風和木屐出門為病人就診。無論春夏秋冬,藤野先生都會戴著一副金絲眼鏡,並且在鼻樑處扎有膠布。 喜歡抽"朝日"牌香菸,喜歡下圍棋……藤野不向那些貧困的病人收取診療費,作為一個正直的人,大部分患者送來的禮物也被他退還。藤野與魯迅濃厚的師生情誼魯迅在日本求學期間,藤野先生一直很關照他。他辛勤治學、誨人不倦的精神及其嚴謹踏實的作風,還有他對華人民的誠摯友誼對魯迅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魯迅回國、藤野先生離職之後,他們一直沒有聯絡,也沒有訊息。直到1935年6月,佐藤春夫和増田渉翻譯了《魯迅選集》,在日本產生了很大的反響。正巧,藤野先生的長男藤野恆彌從他的國語教師那裡聽聞了《魯迅選集》這本書,這才知道了自己當年的學生周樹人君,如今已經成為現代中國首屈一指的大文豪,藤野先生感到非常的欣慰。
因為是多年前的舊事了,所以記憶不是很清楚。但我可以確定我從愛知醫學專門學校轉職到仙台醫學專門學校是明治三十四年末的事。在那之後兩年或三年,周樹人君作為第一個從中國來的留學生進入了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習。因為是留學生,不需要參加入學考試,周樹人君和一百人左右的新入校生以及三十多人的留級生一起聽課。 周君身材不高,臉園園的,看上去人很聰明。記得那時周君的身體就不太好,臉色不是健康的血色。當時我主講人體解剖學,周君上課時雖然非常認真地記筆記,可是從他入學時還不能充分地聽、說日語的情況來看,學習上大概很吃力。 於是我講完課後就留下來,看看周君的筆記,把周君漏記、記錯的地方添改過來。如果是在東京,周君大概會有很多留學生同胞,可是在仙台,因為只有周君一個華人,想必他一定很寂寞。可是周君並沒有讓人感到他寂寞,只記得他上課時非常努力。如果留下來當時的記錄的話,就會知道周君的成績,可惜現在什麼記錄也沒留下來。在我的記憶中周君不是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那時我在仙台的空崛街買了房子,周君雖然也到我家裡來玩過,但已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了。如果過世的妻子還在世的話,或許還可以回憶起一些事情。前年,我的長子藤野恆彌在福井中學時,主講漢文的管先生對他說"這本書上寫了你父親的事,你拿去看看。如果真是那麼回事,給我們也講一講那些事情"。於是長子恆彌借回了周君寫的書讓我看,這些作品似乎都是佐藤翻譯的。這以後大概過了半年,管先生來和我會面,也談到了書中所講的那些事情。從管先生那裡,我知道周君回國之後成了優秀的文學家。管先生去年去世了。聽說在姬路師範當老師的前田先生也說過周君的一些事情。讓我再回到前面的話題。周君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總共只學習了一年,以後就看不到他了,現在回憶起來好象當初周君學醫就不是他內心的真正目標。周君臨別時來我家道別,不過我忘記這次最後會面的具體時間了。據說周君直到去世一直把我的照片掛在寓所的牆上,我真感到很高興。可是我已經記不清是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形式把這張照片贈送給周君的了。如果是畢業生的話,我會和他們一起拍紀念照,可是一次也沒和周君一起照過像。周君是怎樣得到我這張照片的呢?說不定是妻子贈送給他的。周君文中寫了我照片的事情,被他一寫,我現在也很想看看自己當時的樣子。我雖然被周君尊為唯一的恩師,但我所作的只不過是給他添改了一些筆記。因此被周君尊為唯一的恩師,我自己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周君來日本的時候正好是日清戰爭以後。儘管日清戰爭已過去多年,不幸的是那時社會上還有日本人把華人罵為"梳辮子和尚",說華人壞話的風氣。所以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也有這麼一夥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他當成異己。少年時代我向福井藩校畢業的野坂先生學習過漢文,所以我很尊敬中國的先賢,同時也感到要愛惜來自這個國家的人們。這大概就是我讓周君感到特別親切、特別感激的緣故吧。周君在小說裡、或是對他的朋友,都把我稱為恩師,如果我能早些讀到他的這些作品就好了。聽說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訊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聯絡上的話,周君會該有多麼歡喜啊。 可是現在什麼也無濟於事了,真是遺憾。我退休後居住在偏僻的農村裡,對外面的世界不甚瞭解,尤其對文學是個完全不懂的門外漢。前些天從報紙上得知周君去世的訊息,讓我回憶起上面所說的那些事情。不知周君的家人現在如何生活?周君有沒有孩子? 深切弔唁把我這些微不足道的親切當作莫大恩情加以感激的周君之靈,同時祈禱周君家人健康安泰。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藤野先生對此戰爭是持反對態度的。他的長男恆彌於翌年加入了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進學,他於畢業後進入軍隊,成為了一名軍醫。但於1945年在前線染病不治,結果先於其父,死於昭和二十年的元旦。在戰爭期間,藤野先生過得也十分貧困,但是始終保持著救世扶人的心,盡力救助當地的老百姓。他本身是一個樂觀的人,但是長子的死對他打擊卻不小,使他的精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創傷。終於,在同年8月,倒在了前往自己診所的路上,救治不果,於翌日清晨離世,享年71歲。四天之後,日本戰敗投降。
以上便是藤野先生後來的經歷和結局。作為一名醫生,藤野先生始終心繫病人,救死扶傷,行醫為仁,受到了人民的敬仰和愛戴;作為一名老師,他對學生一視同仁,不歧視,不拋棄,對於魯迅這樣一個外華人給予關心和照顧,使學生對他的恩情銘記於心,也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好老師。藤野先生真可謂是一個德才兼備之人。
-
12 # 朝文社
在魯迅一生各種“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文字裡,《藤野先生》卻是充滿記憶溫情的一篇。1926年10月,已是廈門大學國文系教授的魯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寫下了這段求學日本的青春時光,看似平淡的敘述裡,滿是對恩師藤野先生的深情懷念。那些藤野先生認真為青年魯迅“改講義”的橋段,那張寫有藤野先生“惜別”二字的照片。深深的師生情誼,也曾叫多少在語文課堂上讀到此段的中國孩子們,唏噓感慨不已。
而寫下這段文字,也並不止是魯迅先生一時心血來潮,相反更凝結了他半生的思念。當他的日文版文集要在日本出版時,他還多次囑咐出版社,一定要把《藤野先生》收錄進去,只願恩師能夠看到。他還多次委託山本初枝和增田涉等日本友人,打聽藤野先生的下落。直到1936年夏天,病入膏肓的魯迅,依然唸叨著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大概已經不在世了吧”。未能再見藤野先生一面,終於成了一代文豪魯迅,臨終前的遺憾。
但是,那時魯迅不知道的是,他掛念一生的恩師藤野先生,當時其實依然健在。
之所以,魯迅多年尋不到藤野先生,是因為這位可敬的老師,人生也遭遇了重要變化。在魯迅離開日本七年後,即1916年時,曾是魯迅母校仙台醫學專科學校教師的藤野嚴九郎先生,卻早已離開講臺,回到家鄉下番做了一名醫生,後來還開設了自己的醫院。
為什麼不再做教師?在他後來《謹憶周樹人(魯迅)君》一文可以看到端倪:當時的日本學校,狂熱思想膨脹,惡罵華人更是成風。對於從小深受中國文化影響,且為人正直的藤野先生來說,這樣的歪風,他當然忍不了。軍國主義思想瀰漫的日本,已經容不下藤野先生這樣的好老師。
而在魯迅去世一年後,隨著魯迅作品在日本的流傳,藤野先生也終於知道了愛徒的下落,他驚訝地得悉,當年自己曾悉心栽培的中國學生周樹人,已成立中國家喻戶曉的文豪魯迅先生。他更沒想到,自己為這位學生所做的點點滴滴,竟能令他銘記終生。當聞知此事的日本記者,給藤野先生展示了魯迅先生去世時的照片時,百感交集的藤野先生,也當場揮毫潑墨,寫下“謹憶周樹人君”幾個大字。一段中日師生的友誼佳話,就此定格。雖然在當時,這段師生情誼,也被許多日本媒體報道,但對照一下那個時代就知道:那個日本瘋狂發起侵華戰爭,戰火燃遍中華國土的苦難歲月裡,整個日本舉國上下,都沉浸在侵略擴張的妄想中,又有幾個人關心這樁“中日美談”?藤野先生本人,更對這場戰爭深惡痛絕,甚至發出過一聲怒喝:“中國是給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和先生的國家發生戰爭,是非常愚蠢的事情,這樣的戰爭必需馬上停止”。
可那時候,這番清醒的話,在日本又有誰聽呢?藤野先生的長子,也死於這場戰火之中。而藤野先生本人,也在1945年8月11日,即日本宣佈投降的前夜,含恨與世長辭。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順利程序,生前知名度有限的藤野先生,在日本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他與魯迅先生的友誼,也被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津津樂道。中日建交後,日本掀起了研究藤野先生的熱鬧,魯迅的名作《藤野先生》,也在日本持續走紅。1990年7月,日本蘆原町(藤野先生故鄉)立起了一座“藤野嚴九郎和魯迅先生的像”,半生思念與友誼,就此縮影。
這一段讓人唏噓的歷史,是20世紀中日關係的生動見證。藤野先生的那聲怒喝“中國是給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和先生的國家發生戰爭,是非常愚蠢的事情”。對於今天的日本,依然有著振聾發聵的意義。而拋開歷史的恩怨,更值得後人記取的,卻是一位作為老師的藤野先生。
那篇曾影響了多少中國孩子的《藤野先生》,讀者們銘記的,是一位對青年魯迅關照有加的藤野先生。但如此“關照”,在藤野先生看來是什麼呢?他是這樣說的:“周君對我所做的一點點照顧特別感激在心,為此還把我做為恩師寫在文章裡,向朋友談”。在藤野先生眼裡,這些只是“一點點照顧”,是作為教師的應盡職責。這樣一位好教師,又如何不叫魯迅先生,用半生來思念。
只有這樣的教師,當得起這般超越時間的師生情,只有這樣的師生情,才造就了堪稱棟樑的魯迅。這個簡單且永不過時的道理,對於近日多少師生家長,相信,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資料:《藤野嚴九郎簡譜》、邵建新《藤野先生傳到日本後》、團結報《藤野先生在日本的前前後後》、張保寧《〈藤野先生〉與日本的藤野嚴九郎研究》
-
1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1904年8月,魯迅從東京到了仙台,在仙台醫專學習西醫。
當時藤野先生在該校任教,負責教授解剖學。
藤野先生本名藤野嚴九郎,生於1874年,是日本福井人。家中世代行醫,受家人的影響,他從小立志學醫,先後在愛之醫學校和東京帝國大學學醫。畢業後,應聘進了仙台醫專擔任解剖學講師一職。
魯迅到仙台醫專時,藤野先生才由講師升教授兩月餘,正好擔任他的老師。
或許就像魯迅自己寫的:“大概是物以稀為貴吧。”由於他是整個學校唯一一箇中國留學生,因此受到了先前在東京不曾得到的優待,學校不僅減免了他的學費,老師們還對他的食宿操心不少。
(藤野先生舊照)魯迅在仙台醫專學習了1年,時間並不算長,遇到的老師自然也不算少,可是唯有藤野先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直到去世前還念念不忘。那麼,藤野先生為何讓魯迅念念不忘呢?
魯迅在《藤野先生》中給出了答案。
一、訂正講義。魯迅選擇學醫,緣於父親當年重病。
為此,他飽受了不少白眼,嚐盡了人間冷暖。然而,就算這樣,也沒能留住他父親。在他接觸了西醫後,認為正是中醫延誤了父親的病情,所以他到了日本後,選擇了學醫。
魯迅上了一週時間的課,便被藤野先生叫到了研究室。
藤野先生叫他來的原因:一是擔心語言的問題,導致魯迅無法抄錄講義;另一個原因,就是幫助魯迅查漏補缺。
所以,當魯迅拿回講義後,看到藤野先生不僅把他記錯的地方訂正過來,還把講義替他作了完善。
自那以後,每週藤野先生都會把魯迅的講義收去檢查一遍。一方面,幫助魯迅修訂錯誤,另一方面,考查他的掌握程度,如此一直堅持到教完所有的課程。
魯迅自然是“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
“吃了一驚”是因為藤野先生對學術的認真的緣故。“不安和感激”是為自己“不太用功”的緣故。
(魯迅舊照)二、解剖實習。解剖實習了一週後,魯迅又被藤野先生叫了去。
原來藤野先生聽說華人是信鬼神之說的,因此一直擔心魯迅不肯解剖屍體。透過觀察,藤野先生髮現他並沒有對解剖屍體產生排斥的態度,因此非常欣慰,為此特意叫了他來,誇讚和鼓勵他。
由於得到藤野先生的指點,魯迅在學校的考試,雖沒有名列前茅,但也及了格。不曾想,這卻讓本就歧視清國留學生的日本學生們,認為是藤野先生故意漏題給魯迅,才使得魯迅得以及格。
藤野先生為了公正,幫助魯迅找學校斡旋,消除流言。
如果說這件事傷害了魯迅,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讓魯迅再也沒有辦法繼續學習下去了。
原來,到第二學年,新增了黴菌學。
由於仙台醫專沒有像樣的實驗室,通常是以電影的形式來顯示細菌。
日本為了宣傳軍國主義,在影片中大多是日本和俄國的戰爭,通常也是日本大勝的結局。然而在影片中,往往有華人充當俄華人的間諜,被日本人抓捕槍殺。而且,影片中又通常圍著一群中國看客。
每當這種鏡頭出現,日本學生無不連呼萬歲,可是電影中的場景卻使得魯迅羞憤不已,又怒其不爭。於是明白,中國落後的根源是華人思想的問題,學醫能救人,卻不能救人的思想。所以他經過思考,決定用文學改變華人的“劣根性”。
當魯迅向藤野先生告別時,藤野先生心裡是悲哀的。一方面,他為魯迅不能在醫學上堅持下去感到惋惜;另一方面,他同時又同情和尊重魯迅的愛國心理。
(魯迅畫像)自此,魯迅和藤野先生再也沒能見過面。那麼,藤野先生後來的結局又如何呢?
1911年,日本拿出與中國簽定的《馬關條約》時所獲得的鉅額戰爭賠款的部分錢款,在仙台建立了東北帝國大學。
仙台醫專被合併後,成為東北帝國大學的醫學部,到1915年,醫學部又分解出來,獨立成為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
學校升級後,藤野先生由於學歷不夠,不得不主動提出辭呈,離開了任教多年的學校。
藤野先生先在三井慈善病院耳鼻喉科做義務醫生,後來回到故鄉下蕃,做了一名鄉村醫生。
在行醫期間,藤野先生的夫人病逝。在朋友的介紹下,他又和文子小姐結為伴侶,並在下蕃開設了耳鼻喉醫院。
藤野先生一直在醫學上非常勤奮努力,因此他不僅治耳鼻喉方面的病症,還為所有的患者治病。由於在他醫學上的嚴謹認真,再加上他醫術高明,因此他備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
魯迅歸國後,對藤野先生念念不忘。
1935年,《魯迅選集》日譯本在日本即將面世。
出版之前,日本出版社徵求他的意見時,他再三叮囑,務必把《藤野先生》收入書中,希冀能透過文章,得到藤野先生的訊息。
然而,由於藤野先生已經離校,誰也不清楚他的去向,所以,魯迅只能把藤野先生當初分別時送給他的照片釘在牆上,以解懷念之情。
1936年,魯迅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當時翻譯《魯迅選集》的譯者增田涉專程到上海去探望他。
魯迅又向他打聽藤野先生的下落,可惜依然沒能得到想要的結果。魯迅悲傷良久後,才緩緩說道:“藤野先生大概已經不在世了吧。”
魯迅去世後,藤野先生的次子藤野龍彌正在福井中學讀書。有一次,藤野龍彌的老師菅先生問他,是不是仙台醫專藤野先生的兒子?
(魯迅和藤野先生)這才算找到了藤野先生。
訊息傳出後,增田涉等人找到藤野先生,並將《魯迅選集》帶給他。
藤野先生這才知道當年的學生,已經成了一名偉大的文學家。他在書中看到魯迅的照片時,仔細辨認了一番,連連感嘆:“這就是周君呀,真是有出息了!”
當藤野先生得知魯迅去世的訊息後,他無比悲痛地寫下了《謹憶周樹人君》的文章,以表達他對魯迅的思念之情。
1937年,九一八事變掀開了日本全面侵略中國的帷幕。
當時藤野先生依然在鄉村行醫,他曾就日本侵略中國事件對朋友說:“中國是給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和先生的國家發生戰爭,是十分愚蠢的事情。這樣的戰爭必須趕快停止。”
然而,當時的日本國內,民眾深受軍國主義的影響,藤野先生的聲音實在是微不足道。隨著日本侵略戰爭的全面展開,他的長子藤野恆彌也和眾多日本年輕人一樣,報名參軍,上了戰場,不久便戰死在異國他鄉。
1945年,71歲的藤野先生在行醫治病的途中,突感不適,至夜病情惡化,不治身亡。
(參考史料:《謹記周樹人君》《藤野先生》)
-
14 # 夏大輝
眾所周知,魯迅是中國現當代文壇上的大文豪,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寫過許許多多優秀的作品,給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豐富的遺產。魯迅是"棄醫從文"的代表,1904年初,他入仙台醫科專業學醫,後才從事文藝創作。不過在後來的文章中,他也多次提到過自己在日本學醫時的情形,也提到過他的一位老師——"八字須、戴著眼鏡"的藤野先生。從他的文字可以看出來,魯迅對他這一位日本老師心裡是相當尊敬和懷念的,當時的日本人對華人民抱有狹隘的民族偏見,但藤野先生對來自弱國的魯迅毫不歧視,倍加愛護,並以自己的高尚品質給魯迅以極大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位藤野先生以及他後來的結局。
藤野先生其人概況
藤野先生全名藤野嚴九郎,1874年7月11日出生於日本,畢業於愛知醫學校(現)。日本的醫生、教師。藤野因和其學生的交往而聞名。其家族世代為醫,藤野嚴九郎是藤野家的第六代醫生。藤野在讀小學時,跟酒井藩校教師野坂先生學過漢學。1892年4月,從福井學校中途退學,進入愛知醫學校(現)。1896年10月畢業,並留校作解剖學教師奈良坂的助手。1897年5月,得到醫生開業證明書,同年7月開始,在東京帝國大學(現)醫學院學習解剖學一年。1901年10月,藤野應聘到仙台醫科專門校任解剖學講師,其時藤野剛剛滿27歲。1911年,東北帝國大學(現)成立,1912年仙台醫科專門校併入,成立為東北帝國大學醫學部。1915年決定成立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藤野因學歷不夠,被迫於6月底提出"請求免職",7月1日降為臨時講師,8月9日被解除講師職務。
藤野先生失業後一度任職於三井公司的慈善醫院耳鼻喉科,1919年回故鄉開設私人診所。1945年8月11日(日本宣佈投降的4天前)在福井逝世。 戰爭結束後,中日兩國重修舊好,藤野嚴九郎被認為對中日友好做了貢獻。1961年,藤野的家鄉福井市為他建立了紀念碑;1983年,魯迅故鄉紹興市和藤野先生故鄉蘆原市結為友好城市;1984年,藤野先生故居被改造成藤野嚴九郎紀念館,他生前任教的東北帝國大學設立了"東北大學藤野先生獎"。
失業之後的生活
1912年(明治四十五年),藤野先生任職的仙台醫學専門學校被併入東北帝國大學醫學専門部。1915年(大正四年),在文部省第10號令的指導下,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開設,東北帝國大學醫學専門部在同年停止招生,並且於1918年正式關停。在當時教育改革的環境下,仙台醫學専門學校被廢止和併入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是有時代背景的因素在裡面的,然而,因為專科學制被廢止,改制成為了大學學制,因此,學校的管理層認為原先仙台醫専的教職員並不是全都符合在新成立的醫科大學任職的條件。因此,原先仙台醫専共計16名教職工中,僅有4名教授正式被編入醫科大學,2名教授被降職為副教授後編入。包括藤野先生在內的另外10名教職工則失去了工作。
1916年(大正五年),藤野先生離職後前往東京的三井慈善病院耳鼻咽喉科擔任實習醫生,但於同年12月離職,回到家鄉坂井郡。藤野先生回到下番後,他的二哥明次郎已成家開業,他先幫二哥做事。後來藤野先生的原配夫人不幸去世,不久又和文子小姐結了婚。文子夫人的孃家在三國鎮從事海運業,有這樣的家庭援助,在1918年(大正七年),藤野先生在坂井郡的三國町開設了自己的耳鼻喉科診所,為自己的鄉親們提供醫療服務。彼時,藤野先生還不能完全適應自己的新身份,做事也都帶有學究氣息,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漸長以及在同窗好友土田的勸解下,藤野先生逐漸卸下了自己身上教授的包袱,將自身越來越融入到日本傳統鄉村醫生角色中去了。此後近三十年,藤野先生都在當地紮根,並且行醫直到最後一刻。這有一段描述他當時行醫時的話:
夏天的時候,藤野會在浴衣外搭配短羽織,穿著草帽草鞋,披著農民勞作時的蓑衣。冬天則戴著一頂包裹住臉頰的絨線帽,身穿粗羊毛披風和木屐出門為病人就診。無論春夏秋冬,藤野先生都會戴著一副金絲眼鏡,並且在鼻樑處扎有膠布。 喜歡抽"朝日"牌香菸,喜歡下圍棋……藤野不向那些貧困的病人收取診療費,作為一個正直的人,大部分患者送來的禮物也被他退還。
藤野與魯迅濃厚的師生情誼
魯迅在日本求學期間,藤野先生一直很關照他。他辛勤治學、誨人不倦的精神及其嚴謹踏實的作風,還有他對華人民的誠摯友誼對魯迅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魯迅回國、藤野先生離職之後,他們一直沒有聯絡,也沒有訊息。直到1935年6月,佐藤春夫和増田渉翻譯了《魯迅選集》,在日本產生了很大的反響。正巧,藤野先生的長男藤野恆彌從他的國語教師那裡聽聞了《魯迅選集》這本書,這才知道了自己當年的學生周樹人君,如今已經成為現代中國首屈一指的大文豪,藤野先生感到非常的欣慰。
因為是多年前的舊事了,所以記憶不是很清楚。但我可以確定我從愛知醫學專門學校轉職到仙台醫學專門學校是明治三十四年末的事。在那之後兩年或三年,周樹人君作為第一個從中國來的留學生進入了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習。因為是留學生,不需要參加入學考試,周樹人君和一百人左右的新入校生以及三十多人的留級生一起聽課。 周君身材不高,臉園園的,看上去人很聰明。記得那時周君的身體就不太好,臉色不是健康的血色。當時我主講人體解剖學,周君上課時雖然非常認真地記筆記,可是從他入學時還不能充分地聽、說日語的情況來看,學習上大概很吃力。 於是我講完課後就留下來,看看周君的筆記,把周君漏記、記錯的地方添改過來。如果是在東京,周君大概會有很多留學生同胞,可是在仙台,因為只有周君一個華人,想必他一定很寂寞。可是周君並沒有讓人感到他寂寞,只記得他上課時非常努力。如果留下來當時的記錄的話,就會知道周君的成績,可惜現在什麼記錄也沒留下來。在我的記憶中周君不是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那時我在仙台的空崛街買了房子,周君雖然也到我家裡來玩過,但已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了。如果過世的妻子還在世的話,或許還可以回憶起一些事情。前年,我的長子藤野恆彌在福井中學時,主講漢文的管先生對他說"這本書上寫了你父親的事,你拿去看看。如果真是那麼回事,給我們也講一講那些事情"。於是長子恆彌借回了周君寫的書讓我看,這些作品似乎都是佐藤翻譯的。這以後大概過了半年,管先生來和我會面,也談到了書中所講的那些事情。從管先生那裡,我知道周君回國之後成了優秀的文學家。管先生去年去世了。聽說在姬路師範當老師的前田先生也說過周君的一些事情。讓我再回到前面的話題。周君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總共只學習了一年,以後就看不到他了,現在回憶起來好象當初周君學醫就不是他內心的真正目標。周君臨別時來我家道別,不過我忘記這次最後會面的具體時間了。
據說周君直到去世一直把我的照片掛在寓所的牆上,我真感到很高興。可是我已經記不清是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形式把這張照片贈送給周君的了。如果是畢業生的話,我會和他們一起拍紀念照,可是一次也沒和周君一起照過像。周君是怎樣得到我這張照片的呢?說不定是妻子贈送給他的。周君文中寫了我照片的事情,被他一寫,我現在也很想看看自己當時的樣子。我雖然被周君尊為唯一的恩師,但我所作的只不過是給他添改了一些筆記。因此被周君尊為唯一的恩師,我自己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周君來日本的時候正好是日清戰爭以後。儘管日清戰爭已過去多年,不幸的是那時社會上還有日本人把華人罵為"梳辮子和尚",說華人壞話的風氣。所以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也有這麼一夥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他當成異己。少年時代我向福井藩校畢業的野坂先生學習過漢文,所以我很尊敬中國的先賢,同時也感到要愛惜來自這個國家的人們。這大概就是我讓周君感到特別親切、特別感激的緣故吧。周君在小說裡、或是對他的朋友,都把我稱為恩師,如果我能早些讀到他的這些作品就好了。聽說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訊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聯絡上的話,周君會該有多麼歡喜啊。 可是現在什麼也無濟於事了,真是遺憾。我退休後居住在偏僻的農村裡,對外面的世界不甚瞭解,尤其對文學是個完全不懂的門外漢。前些天從報紙上得知周君去世的訊息,讓我回憶起上面所說的那些事情。不知周君的家人現在如何生活?周君有沒有孩子? 深切弔唁把我這些微不足道的親切當作莫大恩情加以感激的周君之靈,同時祈禱周君家人健康安泰。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藤野先生對此戰爭是持反對態度的。他的長男恆彌於翌年加入了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進學,他於畢業後進入軍隊,成為了一名軍醫。但於1945年在前線染病不治,結果先於其父,死於昭和二十年的元旦。在戰爭期間,藤野先生過得也十分貧困,但是始終保持著救世扶人的心,盡力救助當地的老百姓。他本身是一個樂觀的人,但是長子的死對他打擊卻不小,使他的精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創傷。終於,在同年8月,倒在了前往自己診所的路上,救治不果,於翌日清晨離世,享年71歲。四天之後,日本戰敗投降。
以上便是藤野先生後來的經歷和結局。作為一名醫生,藤野先生始終心繫病人,救死扶傷,行醫為仁,受到了人民的敬仰和愛戴;作為一名老師,他對學生一視同仁,不歧視,不拋棄,對於魯迅這樣一個外華人給予關心和照顧,使學生對他的恩情銘記於心,也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好老師。藤野先生真可謂是一個德才兼備之人。
-
15 # 兮兮說事兒
先發個感慨:藤野先生後來的結局,真的讓人唏噓。有時候,歷史就是這樣愛開玩笑,喜歡給人留遺憾。
說起《藤野先生》,應該是魯迅最廣為人知的回憶性文章。
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仙台醫專的老師,根據《藤野先生》的記述,正是因為在仙台發生了“幻燈片”事件,魯迅才最終決定棄醫從文,走向了了改造華人靈魂和思想的道路。
在魯迅的這篇文章裡,藤野先生完全是一位好老師的形象,他不但不歧視華人,相反,還給予魯迅很多無微不至的關懷,比如不斷幫助魯迅修改講義等。
那麼,有很多八卦的人,在學完這篇文章之後,就會產生一個疑問:藤野先生後來的命運是什麼樣的呢?他的結局又是什麼呢?
藤野先生年輕時曾上私塾,對中國文化心有好感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先從藤野先生的生平開始講起。
藤野先生,原名藤野嚴九郎,他於1874年出生在敦賀縣(現在的福井縣蘆原町下番)。藤原先生的祖上從江戶時代開始,就以行醫為生。
藤野先生所生的年代,日本開啟了明治維新運動,全國上下都開始向西方學習,以求透過西方的科學技術稱霸亞洲。不過,在藤野先生年輕的時候,維新的變革還沒有徹底傳入很多偏僻的地區。
因此,藤野先生小的時候,仍舊上的是日本私塾,學習漢學、練字和算盤等。後來藤野先生對以魯迅為代表的中國學生產生好感,恐怕就與這個經歷有關。
小學畢業後,藤野先生進入了名古屋的愛知縣立醫學校。畢業後,藤野先生留在了學校的解剖室。在這期間,藤野先生還去了東京帝國大學(現在東京大學)醫學部進修。
從東京帝國大學進修結束後,藤野先生就職於仙台醫專。1904年9月,魯迅從東京弘文學院來到了仙台,1906年3月退學離開,也就是說,魯迅在仙台只有一年半的事件,但就是這一年半,他與藤野先生之間的交往,影響了他的一生。
藤野先生後來竟被學校辭退,自己開設了診所魯迅離開之後,藤野先生的遭遇又如何呢?
就在魯迅離開一年之後,1907年,東北帝國大學(現在的東北大學)與仙台醫專合併,由於藤野先生的學術履歷不光鮮,因此竟然與很多教員一起被學校辭退。
走投無路的藤野先生決定,自己開設診所行醫。由於藤野先生性格和善,在行醫的十年裡,藤野先生得到了很多村民的認可。
感覺日本人萍田忠衛在《鄉土的藤野先生》一文所寫,藤野先生喜歡抽“朝日”香菸,喜歡下圍棋。雖然不擅長交際,但是他不收窮人的診費,也不欺騙病人。
就是這樣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藤野先生,恐怕做夢都不會想到,他將因為一位學生而載入史冊。此時的藤野先生,在他的記憶中,周樹人的形象早已模糊,也逐漸的遺忘。
但是,對於魯迅來說,他一直沒有忘記藤野先生。
魯迅對藤野先生始終惦念:多次派人尋找1934年,此時早已名滿天下的魯迅,得知日本巖波書店要出版日文版《魯迅選集》。日文譯者給魯迅寫信,詢問他對所選篇目的意見。魯迅回信說:“我看要放進去的,一篇也沒有了。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請譯出補進去。”
由此可見,魯迅一直對藤野先生念念不忘。就在同一年,魯迅還在給友人的信中說,三四年前,他還託人去仙台打聽過藤野先生,但無功而返。魯迅說:“他已不在那裡了。是否在世,也不得而知。倘若健在,已七十左右了。”
1936年夏天,魯迅重病彌留之際,還曾問他的日本友人,是否有藤野先生的下落。日本朋友說,還沒有找他。魯迅悲傷的說,也許藤野先生已經不在世了吧。
後來,直到魯迅去世,他都沒有打聽到藤野先生的下落,帶著遺憾而終。
有時候,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那麼怪,彷彿老天故意要給人留遺憾。如果魯迅再多活幾年,也許他就能與藤野先生有聯絡了。
與藤野先生失之交臂:魯迅去世前,藤野先生已經知道了魯迅其實,早在1935年,藤野先生的長子藤野恆彌,就在福井初級中學的國語和漢語教師管好春那裡,看到了日譯本《魯迅選集》。管好春對藤野恆彌說,這個寫《藤野先生》的魯迅,就是當年的留學生周樹人,他寫的很有可能就是你的父親。
由此,藤野先生才知道,他當年的學生已經成為了大作家。後來,管好春還親自去拜訪了藤野先生,做了一次訪談。如果管好春能將這個訪談發表出來,魯迅一定可以與藤野先生取得聯絡。
可惜的是,管好春並沒有發表,就這樣,魯迅與藤野先生“擦肩而過”。
1937年,日本《文學嚮導》發表了藤野先生回憶魯迅的文字。藤野先生說:“他大概曾到我家來辭別時,最後的會面是什麼時候,卻忘記了,一直到死還把我的照片掛在房裡,真是讓人欣慰的事,上面這樣的情形,這照片照得什麼樣子,並在什麼時候送給他的,也記不起了。”
“聽說周君直到去世還想知道我的訊息,如果我能早一些時候與周君聯絡上,周君該有多麼高興啊!”
藤野先生最後的結局:兒子死於戰爭,自己因身體衰竭而死然而,歷史又與藤野先生開了一個玩笑。藤野先生一輩子都對中國心懷好感,但是中日戰爭爆發後,他的大兒子竟然被徵召到中國,成為軍醫參加作戰。結果,自1945年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身染重病,死於廣島陸軍醫院。
1945年8月10日黃昏,藤野先生像往常一樣去自己的診所。診所的房東看他臉色不好,就勸他在診所裡住下來。但是藤野先生卻沒有這樣做,他要去好友土田家。就在途中,藤野先生一陣眩暈,栽倒在地上。從此,再也沒有醒來。
轉天8月11日上午十點,雖然經過醫生的搶救和治療,但還是沒能挽回藤野先生的生命。最終,藤野先生因身體衰竭去世,享年71歲。
應該說,藤野先生算是善終了。如果沒有魯迅,他將是普普通通的一個日本人,反過來說,如果沒有藤野先生,可能魯迅也未必有後來那麼大的成就。
藤野先生與魯迅後來的命運,都讓人唏噓。
-
16 # 漁樵之人W
1915年,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併入東京帝國大學,由於藤野先生的學歷不夠,被迫離職。藤野先生離開仙台,到東京行醫,後來感到不如意,又回老家單獨開個診所,從此就在自己的診所裡工作,一直到生命的結束。
1936年,魯迅先生逝世,訊息傳到藤野先生那裡,藤野先生很沉痛,可見師生感情是非常好的。藤野先生原本是不怎麼出名的,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使藤野先生聞名世界。
藤野先生有兩個兒子,都是軍醫,大兒子,因為戰爭,死在中國,這件事,使藤野先生很悲痛。
魯迅先生和藤野先生分別100多年了,現在,他們的孫輩還有來往!
回覆列表
對於魯迅先生來說,一生中對其影響最大的事情中,在仙台醫科學校,因為在這學校學習期間,魯迅意識到:學習醫學救不了華人。因為華人需要思想解放,於是魯迅有了文學救國的想法,並且,將這個想法付諸實踐,直到魯迅先生去世為止。而在仙台醫科學校對他影響最大的人裡,莫過於藤野先生。甚至多年後,魯迅還專門撰寫了《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來回憶在學校和藤野先生相處的這段歲月。至少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到本世紀初年,這篇文章曾是中學語文課本的重要課文(不知道當下還在不?),以至於《藤野先生》成為若干代中學生的共同記憶。
只是,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其結局如何?
藤野先生,既藤野嚴九郎,於日本明治七年(西曆1874年)出生。似乎學醫的家庭,往往有一代學醫,數代子承父業的習慣。藤野先生是藤野家第六代從事醫生的人。出生於世代從醫家庭的藤野先生,在良好的家庭環境薰陶下,有著較好的品格。因此,藤野先生對魯迅這位“清國留學生”,也做到了一視同仁。
魯迅前往仙台醫科學校學醫是在明治三十七年(西曆1904年),在這一年,魯迅和藤野先生有所交集。也是在這一年,日俄戰爭爆發。魯迅有感於日俄戰爭時期,華人的麻木,最終選擇在明治三十九年放棄學醫,由此,和藤野先生分開。
日本大正四年(西曆1915年)仙台醫科學校和其他大學合併,藤野先生由於學歷不足以支援其在這所大學教書,於是選擇辭職。此時藤野先生已經年過不惑。這時候失業,屬於中年下崗的範疇。不過,作為醫學從業者,具備這樣無以倫比的優勢:那就是可以自己開診所。因此,藤野先生在不當教師以後,改行做了專門的診所醫生。
日本昭和十一年(西曆1936年)。在日本做醫生的藤野先生得知昔日的學生魯迅於這一年去世的訊息後,藤野先生深為惋惜。雖然魯迅沒能在醫學上有所造詣,但是自己的學生能成為中國影響力深厚的作家,這也算是藤野先生的一種榮耀。於是,藤野先生在百感交集之下,寫有懷念魯迅先生的文章——既《謹憶周樹人君》。
昭和十二年,中日全面戰爭爆發,對於這場戰爭,藤野先生持反對態度。但作為一個小醫生,藤野先生的態度改變不了什麼。而隨著戰爭的深入,日本的民生也大打折扣,這讓藤野先生的生活,也變得十分窘迫。
終於在昭和二十年(西曆1945年)的八月十一日左右,藤野先生在貧病交加中去世。藤野先生去世的四天後,中日全面戰爭結束。
雖然藤野先生和魯迅先生離開我們已經幾十年了,但是,藤野先生的孫子藤野幸彌和魯迅先生的孫子周令飛,有著一定的互動。這算是一件值得讓大家感到欣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