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家教育資訊
-
2 # 芳姐聊親子
基礎教育,我認為會隨著我國的飛速發展而做相應調整。比方說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及高階人才選拔培養教育。
1.學前教育肯定不會僅僅只是現在的教育教學,應該會加上德商及動手創造及安全教育。包括常識、科學探索等;
2.義務教育包含小學,初中,高中的同時,應該會根據孩子們的實際情況,鼓勵孩子們創造創新。比方說:有的孩子喜歡研究物理,應該會給予更多的空間及資源供孩子們去探索。而不是僅僅考試,綜合分值來考取高校。也許孩子們不一定必須到校準點上下學,但一定會有學分考核。特別是經歷本次疫情後,明顯可以看出,只有科教興國安邦。當然,藝術等也會有,但一定是精而不是泛。
3.老師教學方面。應該不會是像現在一樣傳統模式,老師講,學生在下面聽。應該會是全國優質資源共享,各地方老師以輔導員身份協助。這種取決於網際網路高速發展帶來的便捷,讓全國各地所有學生共同享受優質資源,突破教學城市與城市,縣鎮鄉村的實際瓶頸。當然,前提是網路建設普及,訊號,網路降費等;
少年強則國強!但是孩子的成長教育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的參與。每個孩子都有可塑之才的一面。一方面是發現的眼睛,另一方面是給予機會及幫助。然而孩子的成長影響最大的不是起點的高低,而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差異。所以,父母教育及不斷學習成長應該也要修學分。因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離不開父母科學教育及言傳身教的榜樣。個人拙見,也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
3 # 使用者山高林密
未來基礎教育非常讓人擔憂。一方面,教育法規和媒體聚焦教師和教師職業,讓老師跪著教書,讓老師在沒有職業尊嚴情況下工作。無論是信心,責任心都有折扣。另一方面,校鬧讓老師和學校膽怯,沒人敢管學生,課堂紀律無法保證,課堂效果當不好。再一方面,義務教育法不讓學生復讀,這種推進方式讓農村許多孩子早早成為後進生,讓初、高後中課堂紀律變差。更嚴重的是他讓學校和社會增加許多不安定因素。
-
4 # 慧學堂張小華
隨著資訊化時代的到來,未來的教育會是個什麼樣子的?這是所有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應該深度思考的,特別是基礎教育關乎我們的下一代,關乎我們的未來。我想從四個方面去分享:
1、未來的學校教育的職能轉變。現今的教育和學校主要是以傳授知識為只要職能,以考試成績為目標;隨著資訊化、網路化的程序加速,未來的學校會以探索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為主要模式,老師不一定是主角,很可能變成一個協助者,學校的主題應該是學生,學生髮起研究的問題,老師組織、協助、引發其他同學一起探究,一起分享,一起做成成果。
2、未來的學習場景會發生變化。傳統的課堂是以線下為主,未來一定會是以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教學場景。線上課堂自由開放,學生可以自主學習和探究知識。學校課堂就會變成學生的分享、總結、交友、聚會、活動場所。
3、未來教學模式會發生變化。傳統教學是先教、再學、後考,學生接收知識是被動式的;而未來一定會顛覆傳統模式,應該是“翻轉課堂”模式,學生先透過一個問題或者一個難題,再去找資料學習,然後再由老師啟發式點撥式教學。
4、未來對學生的考核模式發生變化。現行基礎教育以分數為導向,未來的教育以素質為導向,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技能等將成為重要的考核指標,也許學生學科成績不好,但某一兩項特別突出,將成為大學錄取的依據,讓學生在興趣的領域發揮無限潛能。
總之,未來已來。未來的基礎教育一定會是以網路貫穿的教育時代,一定是以學生個性為基礎的教育時代,一定是以知識獲取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教育時代。
-
5 # 上善苦水
未來的基礎教育應該是這樣的。從國家教育發展的規劃和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未來的基礎教育將有較大的變化。
具體的變化應該體現在學習的內容的最佳化和教與學的處理方式等多個方面。比如:
語文最佳化的內容應該體現在對傳統文化的再認識和補充。漢文的美是透過古文詩詞等方式體現的,它的美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在語文類的教學中,這類的內容會多一些。
突出中華文化,不僅是文化的自信,更是人文修養的必由之路。
數學教學內容,可能會更加直觀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種體驗中,教學方法,更注重於左腦的開發。透過抽象與發散的反覆訓練,使左右腦得到均衡發展。主要教學手段是透過影片製作,體現出它的直觀性和表演性。使學生能快速的產生興趣,並做出準確的判斷推演。
物理化學,隨著國家教育經費的不斷加大,學校的教學設施不斷完善。他們的教學更多的選擇是在實驗室中進行。實驗內容和專案將大幅增加,考核內容也將從單一的知識性內容轉為增加動手能力的考核內容。
今後學生們的動手實驗課會更多
今後學校內,學生喜歡的集體活動也會更多
未來的學校教體育會受到更多的重視。也許會有一天,體育成為一個對教學效果考核的硬指標。在體育的帶動下,身體素質衡量標準更加趨於完善。學生的身體素質將得到極大的提高。
政治教育的內容,將來可能會更多的體現在傳統思想教育與現代政治的有效結合,政治思想與學生的各種心理結合的緊密程度也會有較大的提高。今後一段時期,對中國傳統的文化思想也會有更多正能量的解釋和說明。比如老子、孔子的思想概述會有新的理解。
學生從小愛製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將來可能在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上,也會有更多的舉措。在引導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的引導上,會有更加規範的制度和具體的措施。
在教學手段上,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將成為普遍的方式,教學資源共享成為常態。透過線上教學和線下指導,可能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
那時我們會看到更多的孩子在操場上、出現在舞蹈的訓練房中、各種實驗臺的動手中,還有出現了各種勞動的社會體驗中。
教師也在愉快地運用各種網路技術,輕鬆制定出教學計劃,快速地制定出教學方案並與學生們的父母進行知識的共享。使孩子的督導深入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在學校中也許會有一個新的機構誕生-學生社會實踐聯絡處。他們大多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專業過硬的教學工作者組成。這一更趨合理的分工,在解決班主任與家長們的溝通問題的同時,也為父母們開闢了一個教育渠道;透過家庭背景,孩子的心理變化的分析制定出的方案,對學生的行為矯正有了更加科學的依據。當然,更為解決學生們的社會實踐,提供一個制度性的保障。
當然以上的措施和變化都取決於國家教育政策的實施,尤其是高考政策的變化。這些政策變化必將深刻影響基礎教育學校的生態。
首先,高考制度的改革,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其考試內容將包含不同學習時段的知識,這些考試的知識不僅僅是高中的知識,還將包括初中甚至小學的部分內容。這一變化將引導學校加強基礎教育,促使學生必須掌握最基礎的知識。
二是,將改革“一考定終身”的弊端。今後高考將加大高中學生的綜合評價權重,打破了過去的單以分數錄取學生的弊端,這一改革將使學校的教學行為和考核體系發生很大的變化。
第三,考試還將加大對語言能力的考核水平,將知識考點貫穿到各個學科中。改變因文理分科帶來的偏科、知識面狹窄的問題,鼓勵學生增加各學科知識的寬度、廣度。所以,通識教育將是今後學校的主要教學內容。
總之,國家的教育政策,將基礎教育完全推行全面素質教育。學校從幼升小便要開始注重培養興趣、特長的教育,這些國家教育的政策將左右著學校的變化。你說呢?
-
6 # 哦卡祖瑪咖
一是“不設圍牆”。學校領導者要推倒心牆,開門辦學,主動擁抱時代,傾聽世界,瞭解別人在想什麼,幹什麼。未來的學校教育需要順應時代,以更先進的理念,更靈活的姿態,更個性的文化,為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到位的支援、更貼心的服務,而不要劃線、列框、預設禁區。善於借力第三方智庫進行開放式創新,做強戰略主線,補足致命短板,為學校發展架設“智慧立交橋”。
二是“智慧為先”。要有三種智慧:1.“理論智慧”,即站在時代前沿,及時瞭解最新的理論動態,重構中國人自己的教育學、管理學理論;2.“實踐智慧”,做技術的主導、理念的主導、實踐的主導,不要做技術的奴隸、理論的奴隸、實踐的奴隸。3.“技術智慧”,指聰明、理性地利用資訊時代的一切技術手段,有效發揮科學技術的正向價值,服務人的全面發展,建設“智慧校園”,提高管理效能。不是為了技術而技術。
三是“個性為要”。未來學校需要確立教育戰略,鑄就辦學個性,領導者需要綜合考察時代潮流、地域文化、行業趨勢、發展節點與領導個性等,明確三個“什麼”,即分析環境,明確學校“可做”什麼;分析資源,明確學校“能做”什麼;分析願景,明確學校“想做”什麼——弄清楚了“可做”、“能做”和“想做”什麼。
四是“講求品味”。“品味”與設施無關,與規模無關,與修飾無關,與誇耀無關。它看不見,摸不著,不顯現於學校的硬體設施之上,也不炫耀於學校領導的報告之中,而是閃爍在廣大師生的言行舉止間,活躍在“人”的每一個細節之中,流淌在每一個“細節”的要素之中。它是“人”的生命能量的自然綻放
-
7 # 塵世中一小書蟲
後學淺見,姑妄聽之。
科學技術非常重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基礎的自然科學教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應該繼續保持。
但同時,首先要引導學子“正心誠意”,培養學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方法論。這些年,我們看到有些現象頗為驚歎。
比如北京大學中文系錢理群教授提到的“精緻利己主義者”。錢教授的原話是:
“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道,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汙吏危害更大。”
精緻利己主義者,是指經過靜心打扮甚至偽裝的“利己主義者”。其實核心就是:精緻+利己主意者。精緻的意思與粗糙相對,指的是對生活有著自己的追求,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質財富,而是有著自己的生活品味。利己主義者,即持只顧自己利益而不顧別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思想的人。高智商是精緻利己主義者的最大特徵。
其次要推廣通識教育,涵蓋人文社科方面方方面面的通識教育(包括:中外文史哲、傳統文化、中西醫的哲學基礎理論、健康養生、親子教育、宗教信仰、美學、心理學、邏輯學、社會學、民俗學、倫理學、法學等等)。
但還有一部分回答內容,讓人啼笑皆非,一派胡言。這些奇葩言論,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純粹是不懂裝懂,自己就沒有弄明白搞清楚,就在那裡瞎說。
比如最近疫情期間,又在胡扯中醫、西醫之優劣。真要爭鳴,完全可以先去認真瞭解一下什麼是中醫,什麼是西醫。不要人云亦云,信口胡說,甚至人身攻擊。有這功夫,真不如去看看國醫大師鄧鐵濤先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先生、終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等這些值得我們尊敬的,大慈大悲、大醫精誠的專家教授他們的訪談錄,聽聽他們怎麼說。
對待傳統文化,有些人,根本就不懂什麼是傳統文化,根本就沒讀過典籍,就在那裡信口雌黃。真不如去聽聽看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在網上免費播放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在對傳統文化的概念整理清楚後,再去找找相關靠譜出版社出版的傳統文化書籍看看,再回頭看看,自己以前的爭論,到底有沒有意思。
關於中外名著,各花入各眼。不必強求。喜歡就好,不讀拉倒。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有和別人胡扯的時候,不如自己多讀幾頁自己喜歡的文字。
爭論國學的問題,真不如先看看中華書局出版的根據章太炎先生的演講稿,曹聚仁先生整理的《國學概要》和曹伯韓先生著的《國學常識》等。
關於社會學的話題,可以先看看費孝通老先生的《鄉土中國》、復旦大學教授吳思先生的《潛規則》、《血酬定律》、吳鉤的《隱權力》、於陽的《江湖中國》等等,比在網上打嘴仗有意義。
對待家長裡短日常生活中事涉法律法規的事情,不能義氣用事,以暴制暴。畢竟我們生活在法制國家、法治社會。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來保障我們的合法權益,來解決日常的,用溝通解決不了的問題。
以上淺見,博君一笑!
-
8 # 山之光
全民免費教育,取消應式教育。
做好啟蒙開發,興趣培養,英才施教!
多體驗實操教學,尊重孩子的先天優勢,發現孩子的創新能力!
可以很普通,一定讓孩子沒有壓力的快樂!
-
9 # 想知道太容易了人沒有做不到的事兒
1,一個好的學校的環境2,不管窮富孩子都要上學3,提升老師的素質和學歷4,培養孩子從小愛國情懷的教育,全面抓好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
10 # 遇見汝南
我認為未來的基礎教育應該是優質、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林崇德曾指出,未來基礎教育的頂層理念是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未來基礎教育發展的趨勢。
我所說的優質一方面是指對學生的培養,一方面是智慧校園的建設。我重點來說一下對學生的培養。我們國家很早就提出素質教育,但很長一個階段時期乃至今天,我們大部分人所經歷基礎教育仍然是應試教育、惟高考論,中小學教育的指揮棒仍然在高考成績上。
核心素養體系概念是在教育部2014年印發的《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首次提出。
十八大以後,國家正式頒佈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教育部指出研究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我們未來的基礎教育重點是面向未來國家戰略,要深度思考:我們今天培養的學生到二十年後就是國家的中流砥柱,到那時我們國家發展到何種程度,需要怎樣的創新人才才能滿足國家在國際上競爭力的需要,如何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如何讓每一位公民都能夠接受最優質化教育來滿足他未來工作生活所需就顯得特別重要。
優質的教育就是為了培養優秀人才。理清了這一點,我們基礎教育的課程設定就要隨之變革,課程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與經驗,並根據時代的發展需要及時調整、更新。精選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探索精神,注重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保證每個學生達到共同基礎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學生不同的發展需求,結合學科特點,遵循學習科學的基本原理,分層設計可選擇的課程內容,既引導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又能為初中、高中、高校分流奠定基礎,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為國家面向未來人才戰略需要服務。
第二就是公平。目前我們國家正在加速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縣驗收工作,工作目標就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縮小學校、城鄉、區域間教育發展水平的差距,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我國在此基礎上又提出,各地要加強省級統籌,將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納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這些歸根到底就是體現學校之間、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無差距辦學,無論從軟體還是硬體,就是體現公平二字,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就目前來說,還需很長的路要走,有曙光在前,我們定會一步步走向公平教育,讓更多的農村孩子享受優質教育。
第三有質量的教育。一是說師資隊伍建設,二是培養的效果。師資隊伍建設已經迫在眉睫,尤其是農村教育願意從事教師職業的少之有少,問題主要是待遇低,國家也正多方面進行改革,增加鄉村教師的三項工作補貼等,希望未來基礎教育能夠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於教育事業,改變這一現狀。基礎教育是一個國家的基石,國家未來的競爭力,其實拼的就是人才,只有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國家才能更加繁榮昌盛,主導發展的方向,只有更多的人研究基礎教育,提升公民素養,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才能真正做好未來基礎教育。
-
11 # 於潘珂우판커
我覺得未來基礎教育至少是這樣的:基礎,教育
基礎:
1.基礎知識減少重複學習,會一次和會十次結果是一樣的。
2.通識課應該貫穿九年,它可以不用單獨45分鐘的一堂課,每週放假前20分鐘班主任帶領學習並鼓勵孩子週六日去實踐。(科學,物理,化學,音樂等等)
3.愛國教育應該貫穿九年,可以課堂學習,有條件可以去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4.體育課應該重視,它能讓孩子更有活力,更自信。
教育:
1.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推卸責任是不可取的。
2.教師應該有更自主的教學權利和責任。
回覆列表
基礎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基石,對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各級各類人才具有極其重要的基礎地位和作用。未來的基礎教育發展方向並不是我們個人所能把握和左右。不過,從國際、國家所出臺的檔案中,可以明晰未來基礎教育發展的方向。
1)2015年11月第38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發布《教育2030行動框架》,提出透過終身學習增加或擴大教育機會,保證全納與公平、教育質量和學習成果。第一專案標是,到2030年,確保所有青少年完成免費、公平及優質的小學和中學教育,並獲得有效的學習成果。
2)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檔案旨在充分發揮基礎教育的基礎性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教育強國夢。
3)在《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關於未來基礎教育的描述: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有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在當前教育邁向普及化的社會背景下,教育質量與學習質量已經成為教育公平的一種內涵與要求。未來的基礎教育需要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具個性,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進步。
在現代化程序中,未來基礎教育更要以育人為根本,構建綜合育人體系,透過文化育人、實踐育人、課程育人變革育人方式,建立富有成效的學生髮展指導制度和機制,讓每一所學校真正培養出優秀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