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媽育兒

    按理說教育的責任在父母不應在爺爺奶奶,還有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爺爺奶奶的無論從能力到精力很難完成這個任務。所以能有一個家長在孩子身邊最好,如果不能也要盡力時常回來看孩子或其他方式保持和孩子溝通互動。再做不到那就得接受因為父母缺失造成的後果。

  • 2 # 虎爸和仨娃

    我是一名從事家庭教育的工作者,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分享的是每個人的角色定位是不同的,爺爺奶奶永遠代替不了父母的角色,必定會造成孩子的童年有缺失。

    爸爸媽媽能做的就是在僅有的時間裡多和孩子交流互動,讓孩子感知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加入外地復工了,爺爺奶奶能做的就是告知爸爸媽媽經常回家看孩子或者透過網路的方式多和孩子交流溝通!

  • 3 # 其正色

    工廠復工後,大量的農民工開始走出家門,走上了打工之路。那麼作為農村孩子,父母走後,就成了留守兒童,孩子的教育和學習誰來負責呢?這自然就落到了孩子的爺爺、奶奶身上。爺爺和奶奶成了孩子的監護人,負責監管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但是爺爺奶奶對孩子學習和生活的監管存在好多問題,值得各位農村孩子家長的重視。

    一、爺爺奶奶根本管不住孩子,孩子很容易學壞,因為孩子從小就是爺爺奶奶嬌慣長大的,根本就不害怕爺爺奶奶,孩子要什麼就買給什麼。不管爺爺奶奶怎麼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爺爺奶奶除了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其他的基本管不了。有時候孩子跟不學好的孩子一起玩,期間不長可能就會沾染上各種不良習慣甚至惡習。

    二、爺爺奶奶沒有文化,無法輔導孩子的學習,農村孩子的爺爺和奶奶大部分沒有文化,不識字。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問題,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做,學習上根本無法輔助和幫助孩子學習。只有到學校才能向老師求教,時間一長,孩子在學習上就會失去興趣和信心,養成不動腦筋,在學校照抄別人的作業,到家不寫學業,爺爺奶奶一問作業,孩子就說作業已寫完或老師沒有佈置作業,甚至編謊話說作業忘在學校裡。爺爺奶奶拿孩子沒辦法,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幹氣無奈何。

    三、孩子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爺爺奶奶無法真正對孩子實施教育管理,農村孩子由於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教育,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容易產生消極和自卑心理,甚至對自己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回到學校和家裡沒有心理安全感,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和了解只能透過電話進行,只能透過給孩子和家裡匯款的方式表達對家和孩子的愛。由於孩子缺少足夠的父愛和母愛,當孩子心裡有什麼委屈時,不會把自己的想法輕易告訴爺爺、奶奶,也不會告訴老師,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心理問題,影響了孩子的學習和健康成長。

  • 4 #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A

    這是一個有些沉重的話題!

    在中國取得世界工廠稱號的背景下,是幾乎所有的底層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一個月的工資能抵得上在老家刨地一年的收入,可能還沒那麼辛苦。外出務工人員,絕大部分都憑藉自己的勞動,改善了家庭經濟狀況,給老人和孩子提供了更好的物質保障。

    但與此同時,付出的家庭成本也是非常非常巨大的!!受限於收入、消費、房價、戶口、學位、融入當地困難等原因,絕大部分離家務工人員沒能把孩子帶在身邊,放在老家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撫養。孩子越小,越需要父母陪伴,尤其是媽媽從孩子降生到3歲前的陪伴對孩子的心理發育至關重要。迫於各種不得已的原因,有的孩子剛滿月,媽媽就外出打工了。沒有媽媽的乳汁、沒有媽媽柔軟的乳房、沒有媽媽溫暖的懷抱、沒有媽媽的氣味、沒有媽媽的聲音,嬰兒會覺得整個世界崩塌了。這個時候,家裡老人只能勉為其難,硬著頭皮上,代行媽媽之責。但老人在心理(再親也不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激素(媽媽從排卵,到受孕、懷孕、生產,哺乳這個過程,身體激素也相應變化的,老人只是旁觀者,照顧者)、體力、精力等方面都不可能達到媽媽那樣的水平。有的老人帶孫輩帶的非常好,孩子身體、心理都發展的很好,但是嬰兒期媽媽缺失留下的空虛還是在那裡,只是自己意識不到而已。更多的情況是,老人辛辛苦苦,可能能照顧好孩子的身體,孩子心理方面的需要很難關照到,孩子身體長大了,心理上有創傷,心理發育不健全、不健康。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羅思高(Scott Douglas Rozelle),在中國做了約40年的科研,課題圍繞如何縮小城市跟農村教育的鴻溝。(一個外華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可謂當代白求恩。)他覺得真正的留守兒童問題,就是0到3歲期間,父母把孩子給奶奶帶,自己出去工作。羅思高教授提倡讓媽媽留在農村,同時讓她們學習如何教她的孩子。

    我非常認可他“讓媽媽留在農村”的觀點,因為0-3歲,有媽媽陪伴,孩子的心理、智力都可以獲得正常的發展;如果媽媽不在身邊,孩子會陷在分離焦慮的痛苦中,影響TA發展出探索世界的慾望和能力,心理和智力發展都會受到影響。入學後,問題會浮出水面,越來越突出。媽媽外出這3年順利的話,能攢幾萬塊錢,但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餘生無法彌補的。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美國經濟學家、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James Heckman的研究發現,對孩子0到3歲的投資,回報率是最高的。在0-3歲,你投資1塊錢,有18塊錢會回來;3到4歲投資1塊,是7塊錢的回報;小學是3塊錢;大學裡投資1塊錢是1塊錢的報酬;成人是負的。

    這個研究結論既符合心理發育規律,也佐證了我們民間的一句俗語“三歲一看,到老一半”。

    藉此機會,我強烈呼籲年輕的父母、正在打算生孩子的父母,如果必須外出務工,儘量考慮丈夫出去掙錢,媽媽留在老家把孩子帶到3歲再考慮是否要外出務工。這3年媽媽務工能掙到的錢再多也是一個確數,而這3年媽媽投資在孩子身上,投資回報無可限量。當然到孩子3歲後,媽媽能把孩子一直帶在身邊是最好的,哪裡有媽媽,哪裡就是家!

  • 5 # 薄荷微涼雨

    你好,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每年因外出打工而背井離鄉的父母很多,同時留守兒童也就產生了,其中的心酸我想為人父母肯定都能想象到,如果說長期分開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是留守兒童的第一硬傷,那麼孩子的教育問題便是第二道硬傷。

    首先,不得不說現在的教育變得多元化,線下作業,線上作業都有很多,舉個最最常見的例子連每天的作業都是透過校訊通發給家長,老師佈置的什麼作業?作業格式有什麼要求老師都可以透過校訊通傳達給家長,來監督孩子完成。而許多老人根本不太會操作這些軟體,有的老人甚至連手機都是老人機,這樣給孩子的教育就會造成很多不利因素,有的老人甚至不知道作業是什麼?不知道孩子完成作業沒?

    其次,對於教育而言,現在的好多科目及課程都發生了改變,好多新型題目老人未必會做,輔導起孩子來就非常困難,久而久之孩子成績就會收到影響,

    第三,孩子的性格,沒有父母在跟前,孩子們的性格可能受到影響,孩子有可能因為老人的嬌慣變得任性,也可能因為爸媽不在身邊而變得內向膽小,這些現象都有可能發生。

    總之,個人認為,每個家庭都不容易,如果可以,最好把孩子帶身邊親子教育,或者留父母中的一個在家帶孩子,另一個出去打工,儘量陪伴孩子,當然各家有各家的不容易,這只是我個人意見,望能採納

  • 6 # late袁

    作為一個20年前的留守兒童,也許生活環境變了,但孩子們的心理程度應該一樣。小時候父母在外地工作,爺爺奶奶去世的很早,我媽都沒見過我爺爺奶奶。我2歲被送到外婆家,在外婆家待到了8歲。

    在這裡我要說關於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外婆家我們有六個兄弟姐妹,還有一個小舅舅在讀初中!大家一起玩其實挺開心的,夏天去山裡採藥,幫著家裡做事掙零食吃。這也是我們六個兄妹之間關係很好!可能有些事不告訴爸媽,但一定會告訴我們。留守兒童有兄弟姐妹在一起不會孤單。但現在都是單親家庭,孩子都不多特別是不住在一起。孩子會產生孤僻心理,特別是在我們老家現在住在家裡大多是老人了,孩子很少而且大多離的很遠。城市裡留守兒童也有很多,孩子們的玩伴大都是手機和電視。

    其次是安全教育,我老婆家旁邊讀五年級的小朋友都可以騎小電驢上學。每次看到他我都會想起五年級時,一個同學騎車摔了一跤磕了腦袋最後病逝。還有我讀小學三年級時,雖然每年開學都會講安全知識,但危險還是會發生,跟我通報同班的姐姐帶著弟弟去河裡抓魚,最後弟弟淹死了。回家她也不敢說,最後弟弟被打撈上來,小魚把耳朵都啃了,最後她轉學走了。這裡我還想起和她弟弟一起玩彈珠的事。這是留守兒童在安全問題,爺爺奶奶管不住,或者放心的管。父母在外只能提供一些物質,但還是關心不足,我現在在社群參與一些公益活動,社群對留守兒童雖然有照顧,組織活動關心留守兒童幫助輔導作業,定期家訪等。但也不能完全代替父母的陪伴。

    還有就是對異性的認識過於模糊,有一個朋友的女兒,兩人離婚後都在外地工作,孩子作為留守兒童在家六年了耍了個小男友。被老師發現了讓請家長,回家就說不讀書了,家長問就要跳樓。他爸爸從杭州工作放下,馬上趕回去。其實她不是耍朋友,只是男孩子對她好,她分不清異性的認知。父母的離婚和對她的生理教育不夠讓她有這種行為!

    其次就是學習問題我留過級,外婆能做好吃但讀書不多,外公因為腦溢血半癱瘓雖然不臥床能走動,但也需要外婆花很多時間照顧,雖然能寫一手好字,也不能教我們!一年暑假我爸媽把我們六個兄妹接到城裡玩,一起做暑假作業,我什麼都不會。回去我媽就留在了外婆家,我媽多年以後說那時候看我成績差害怕我以後長大走她們的路。她和我爸商量照顧我學習也同時照顧老人。她也放棄了她的工作來培育我!我從3年級降到了1年級!她在老家一直帶我們幾個到外公去世!那年我姐高考在縣城,為了讓她不知道外公去世,瞞著她考完才告訴她的。那以後我們全家都搬到城裡。我是結婚後才回去過,因為老婆和我是小學同學在同一個鎮上。

    留守兒童在家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和學習是一個問題!在這裡我想說留守兒童都是不得不出現的情況。離開孩子多多聯絡,多多關心,不能只說提供優質的物質基礎,還要提供心理身心的健康教育!作為一個社群教育志願者我也在努力!

  • 7 # 三農知音

    疫情總要過去,復工總會開始。農村家庭有的孩子的父母將要赴外上班。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由爺爺奶奶正確地進行,才是最重要的。

    1、千萬別嬌慣。

    爺爺奶奶管理孫子,最大的毛病就是嬌慣。孩子的要求,不能隨便滿足,一定要明辨是非,堅持原則。嬌慣小孩,就等於造就任性、倔犟的小孩。

    2、把住安全關。

    爺爺奶奶是小孩的完全責任監護人。小孩在家玩或上學,都應繃緊安全防範之弦,時時處處要有預見,做到實處,不能僥倖。

    3、控制玩遊戲。

    爺爺奶奶要說一不二,堅決不準小孩在街上玩遊戲。這一條不管好,全功盡棄。小孩遊戲成癮,就等於培養失敗!

    4、全面講衛生。

    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必須有衛生要求。堅持勤洗手、科學洗手,防止病從口入。食品安全是大事,爺爺奶別忽視。

    5、作業定完成。

    爺爺奶奶堅決督促小孩完成作業,並指導如何向老師請教,把不懂的問題搞清楚。

    6、指導講禮貌。

    家庭教育如不重視禮貌、道德、守紀律類的培養,是家長培養小孩的失誤、過錯。說嚴重一點,就是“埋禍”!

    7、培養關愛心。

    爺爺奶奶要特別注意培養小孩關愛長輩,尊敬老師,團結同學的良好品德。注重糾正小孩的自私自利言行。

    8、不沉溺手機。

    從嚴控制現手機、看電視的時間,不能放任牽就。做到這一條,既有利於健康,也有利於學習。

    9、按時作息好。

    該休息、睡覺時堅決休息,該起床時一定起床。特刻是節假日時間,也不放鬆,照辦不誤。

    10、帶頭做榜樣。

    爺爺奶奶的榜樣作用是無窮的,也是強悍的。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一言一行,大小過程,時時處處都要為孩子做出好榜樣。這是鐵的要求,是培養方法的高招。

    總之,爺爺奶奶責任大,家庭教育有方法,貴在堅持不鬆垮,管好孫子顯才華!

  • 8 # 天下金鑰匙

    眼下疫情得到控制,員工復工是必然的事情,但是,學校遲遲不開學,學生們繼續網上聽課,少了父母的輔導,長輩們該如何幫助孩子正常參加網路學習呢?畢竟,年紀大的老人,確實不會操作電腦手機等軟體。

    ①父母復工之前可以先嚐試教長輩,學習如何操作電腦,幫助孩子順利在網路上學習,有一部分老人還是具備操作電腦手機等軟體的能力的,要相信他們!

    ②教孩子自己操作,每天如何登陸學習系統聽課,要求爺爺奶奶在一旁監督,不能父母不在就不認真對待網課。

    ④疫情得到控制的情況下,請求親戚或者鄰居幫助操作。

  • 9 # 我是蘇根根

    留守兒童是因為父母去城市打工而把孩子留下來給老人來照顧,留守兒童的教育主要是長期缺乏親情陪伴,在心理上出現的問題,很多孩子被社會不良風氣影響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其次孩子在學習上無人輔導,在成績上出現的問題。

    父母要關心孩子,夫妻雙方要留下一個人在家裡照顧孩子,確保孩子不要成為留守兒童,如果做不到的話要經常回家看望孩子,平時多和孩子保持電話聯絡,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在孩子的假期裡要把孩子接到身邊,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可以彌補一下孩子的親情缺失。

    老師要多關心兒童,在課堂上多找他們回答問題,平時多給他們開小灶;學校要針對留守兒童多開設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課程,緩解一下孩子的心理,不讓孩子被社會不良人士所影響。

    留守兒童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在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留守兒童問題主要還是要靠父母,父母要多關心他們。

  • 10 # 韓老師家庭教育

    莫慌!父母在外地,也能開展家庭教育!

    且聽我慢慢道來。

    為什麼父母在外地,也可開展家庭教育?

    ①從家庭教育內容與形式上看。雖然家庭教育內容廣泛,從三觀教育、到興趣激發、習慣養成,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從青春期教育,到如何與人相處……但形式無非“言傳”與“身教”,手段無非“蘿蔔”與“大棒”。影片手機完全能夠解決“言傳”問題,拍攝一些生活小影片,工作小影片或者為孩子偶爾做個演員,“身教”也能做一部分。“蘿蔔”“大棒”的精神層面部分,透過影片面對面基本能解決。物質的蘿蔔部分可以讓物流幫忙,物質的大棒部分,交給爺爺奶奶,父母影片監工。

    ②從時間上看,父母們在外地,不是每天24小時都上班,其中一方,平均每天拿出15至30分鐘左右的時間,在孩子也方便的時候,來個影片連線,是可以的。

    當然,遠端影片版的家庭教育也有要克服的困難。

    ①言傳身教的家庭教育,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到底應該怎麼做?

    其實,這不只是對與孩子天各一方的父母是挑戰,哪怕是每天都與孩子在一起的家長,也因為是否專門學習過,不斷反思過,而顯得各家庭間良莠不齊。

    如何解決問題呢?也簡單。在外地打工的父母,通過當地的線下培訓機構也罷,線上教育也罷,持續的學習與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就可以啦。

    另外,家庭教育對文憑几乎無要求,大多數知識,絕大多數家長應該是能聽懂的。

    ②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

    孩子在學校、社會上、家裡,有緊急事件需要處理。比如校園霸凌等等,可能需要面對面處理的問題。這時就需要家長能夠透過遠端溝通的方式,與學校老師取得聯絡,並得到支援。同時,必要時,能夠簡明扼要的給爺爺奶奶交代處理事情的原則,然後靜候佳音。

    這裡,再簡單提一下,爺爺奶奶主導家庭教育的侷限性。

    希望瞭解這些內容的父母們,能夠為孩子和家庭的未來,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儘快在家庭教育的知識儲備與方式方法上,成長起來。

    ①爺爺奶奶們學習新的家庭教育知識的挑戰比較大;

    ②隔代教育有大量縱容姑息、護犢子、奶寶(媽寶升級版)等負面例子,雖非絕對,但很多家庭都很難跳出這些怪圈。

    總之,正在邁進5G時代的今天,在外打工的父母,只要肯學習,是可以透過技術手段開展家庭教育工作的。爺爺奶奶在家裡只要照顧好隔輩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問題,只是在迫不得已時給孩子父母補補位,就可以啦。

  • 11 # 山城辣妹子

    父母馬上就去外地復工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怎麼由爺爺奶奶完成?

    這個話題觸動很多家人的心思,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很多家庭都面臨這種情況。馬上要復工了,又是父母和孩子難以割捨遠去他鄉打工,面臨孩子的家庭教育讓爺爺奶奶帶肯定有所差距。

    現在農村留守兒童特別多,大部分由爺爺奶奶帶著。由於當地經濟發展有限,在當地難以掙很多錢來養家扶口,沒有錢肯定不能讓父母和孩子過上幸福生活。只有忍心留下孩子出去打工,賺更多的錢回家讓一家人過上幸福日子。

    這種情況我也深有感觸,離開孩子和父母的難受的心情,對孩子的思念。我很理解現在這些留守兒童的心聲,他們也對父母的思念,在他們幼小的心靈沒有父愛和母愛,在他們心裡形成了一種陰影。特別是過年過節都期盼父母回家團聚。

    在我們生活不得已的情況下選擇出去打工賺錢,孩子的讀書、教育、生活起居就得讓爺爺奶奶來承擔。當然老輩人的生活教育跟現代年輕人教育有很大區別。六七十年代的人思想比較傳統、知識淺薄、教育觀念對孩子無法得到提升。當然每個家庭背景不一樣,有些父母工薪家族對於孩子教育成長起了很大幫助。以下個人觀點:

    要讓孩在家有好的成長期

    1.自己經常要與父母溝通,掌握好孩子每天生活狀況。

    2.隨時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讓父母督促學習用功。

    3.自己多跟孩子交流與溝通,教誨孩子做人的道理。

    爺爺奶奶在家帶孩子也很辛苦的,每天忙忙碌碌,起早貪黑。做父母的人都是為了自己兒女著想,為了都是過上好日子,給孩子一個好的生活環境。把孩子教育成才,讓他們有個好的未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論如何都要試一試即便不成功也要證明我不可以,到底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