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男爵I
-
2 # 漁家傲Oo
鴻蒙是華為新推出的一款面向未來物聯網場景的作業系統,目前執行在華為智慧屏系列產品上。
在我看來,一些人把“鴻蒙”叫做“哄蒙”可能因為下面幾種情況:
1.為黑而黑,不喜歡華為這個品牌,無論華為出什麼產品,總要找個地方黑一下,與產品無關;
3.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跟著第一類人和第二類人後面瞎起鬨
我覺得主要還是第二類人多一點,不過有一點說的是,華為從來沒說過鴻蒙系統會比安卓和IOS強,這種高期待來源於國內長時間受到西方的技術打壓,人們希望華為能夠扛起對抗西方技術封鎖多旗幟,所以對華為的所有產品都抱有極大的期待,但是技術是循序漸進地發展的,鴻蒙初開能有這樣的局面已經很不容易,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總有一天會摘掉哄蒙的帽子。
-
3 # 鮮事
1. 鴻蒙的今生今世
鴻蒙OS(英文:Harmony OS)。在2019年8月9日,華為在東莞舉行華為開發者大會,正式釋出作業系統鴻蒙OS。
鴻蒙,中國神話傳說的遠古時代,傳說在盤古崑崙山開天闢地之前,世界是一團混沌的元氣,這種自然的元氣叫做鴻蒙,因此把那個時代稱作鴻蒙時代,後來該詞也常被用來泛指遠古時代。
也就是說“鴻蒙”是開天闢地前的自然元氣。“鴻蒙”早於我們經常說的“混沌”和“洪荒”。
華為推出鴻蒙的時機,正式美國政府揮起政治手腕,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代表,華為進行制裁的當時。美國對華為下了封殺,想阻止華為的進一步的發展,
去年5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進入緊急狀態。美國企業不得使用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企業所生產的電信裝置。在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後,美國商務部15日發表宣告稱,正將華為及其70個關聯企業列入美方“實體清單”,禁止華為在未經美國政府批准的情況下從美國企業獲得元器件和相關技術。隨後,谷歌母公司Alphabet按美商務部要求,停止與華為相關的業務和服務,涉及硬體、軟體和技術服務方面,包括旗下智慧手機作業系統安卓。這個決定直接使得華為所有的手機都無法使用預裝谷歌移動服務(GMS),不在享有Android系統的更新,嚴重影響了華為的海外尤其是歐美地區的銷量,根據外媒調查,華為自制裁事件到現在,海外銷售額同比降低25%。退無可退的華為只能自救,迅速啟動預備方案“鴻蒙”。
這套作業系統將打通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智慧穿戴,統一成一個作業系統。雖然更多是自保,但此時順勢推出鴻蒙,時機也不錯。虛也好,實也罷,華為今日之體量已經讓外界無法忽視它的關鍵動作。
安卓目前在全球智慧手機作業系統中的佔比高達84.5%,但它並不完美,碎片化、效率低、生態混亂等缺點一直為人詬病。同時,它對於桌面市場以及新型的AR/VR、物聯網等領域,並沒有相應的統治力。想要一舉解決所有歷史遺留問題開創新時代,最激進的方法就是創造新作業系統。此時正是新一代作業系統替代舊系統的視窗期,華為如果此時行動,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天時”。其二,基於華為目前智慧手機的出貨量,外界對鴻蒙的預期逐步提升。綜合多位行業分析人士的觀點,鴻蒙此時在國內推出沒有大問題。
2 鴻蒙的現在
不過,鴻蒙的挑戰也是現實的。
生態是無法繞開的話題,很多的中國產作業系統,先後推出後,都是應為生態問題,而存活不下去,最後不了了之。
根據目前包括任正非在內的華為高層透露的為數不多的資訊來看,鴻蒙將和安卓相容,這可以理解為,華為要跟隨谷歌的腳步,一步相容,步步都得跟著安卓來變化。
這麼做好處是應用廠商的跟進意願和適配成本降低。壞處是,安卓是動態的,每年都有新標準,新API介面,新特性,華為跟進成本會非常高。
鴻蒙能不能長期生存並發展,要看華為的開發者生態做得好不好。一位資深軟體工程師告訴《財經》記者,谷歌在和Oracle打完JAVA API官司之後,開始給開發者推 kotlin,這是谷歌強推的一個程式設計生態。這個生態討好了開發者,比如運營技術分享,回饋開發者,幫一些創業者做APP,或者直接給開發者錢,聚集足夠的人氣。而且還開源了非常多的技術,如人工智慧、雲計算和大資料、UI設計等。這說明谷歌在開發者裡的號召力足夠強,和開發者的互動,華為可能不弱,但經驗顯然不夠豐富。
有了谷歌帶頭不顧美國向華為試好後,華為CEO表示:face book (臉書)、Ins、推特也即將進入華為APP Gallery。果然商人還是以利益為主,在鴻蒙巨大的優勢下又有誰不顧真香定律的誘惑選擇無視呢?其實所有人都明白美國所謂的制裁根本就是不公平的,枉顧國際公約公然向華為發難,虛偽懦弱的美國不允許別人發展比它快的的想法是可笑的,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科技公司站出來願意支援華為,和華為合作共建更加科技的未來。美國的制裁對鴻蒙的建設不會有任何的影響。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鴻蒙系統是假的?
但是,直到今日,鴻蒙的後續,沒有讓人們起初那樣的預期。於是人們開始質疑,鴻蒙是不是假的?“哄”我們,“蒙”我們呢?
“我的倉庫裡有條龍,能飛能噴火,但是隻有我自己能看見。”知乎網友以卡爾·薩根著名的龍喻暗示著華為鴻蒙系統的真假存亡。
讓我們把時間調回 2019 年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正式釋出了鴻蒙,並宣稱開源。耗時十年,4000 多名研發人員投入開發,被華為視為秘密武器的鴻蒙終於走到臺前。現場掌聲雷動。
相比於 Android 強大的開發者生態,初見天日的鴻蒙還顯得單薄。畢竟前車之鑑不遠,PC 時代稱霸的 Windows 也無奈捨棄了 Windows Phone,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開發者太少,應用匱乏,致使使用者使用體驗不佳。於是,“開源”成為鴻蒙系統的一個重要關鍵詞,在開發者大會上迎鴻蒙問世,也才如此順理成章。餘承東說:“我想我們要打造全球的作業系統,不僅僅是華為自己的,我們希望開源,讓全球開發者的力量一起參與進來,打造面向下一代的全球最領先的作業系統。我們希望大家一起攜手來打造更強大的鴻蒙 OS 和更面向未來的更強大的生態。”
享受過掌聲背後,自然要承受其背後的代價。
如今,網路上的非議,讓我們把目光重新聚焦在鴻蒙上。
簡單總結一下可以發現,網友們的質疑大多來自兩個方面:
(1)鴻蒙系統已經應用於華為智慧屏上了,為何還質疑是假的?
在沒有看到程式碼之前,所有的爭論都沒有什麼意義,智慧屏使用的是鴻蒙還是 Android,還是基於 Android 改的鴻蒙都有爭議。
這些爭議等開源出程式碼自然一目瞭然。人們失望的原因是既然已經正式釋出,是在開發者大會而不是產品釋出會上釋出,並且宣佈開源,就應該讓大家儘快看到程式碼,而不是現在這樣玄學。
(2)鴻蒙若是真的,為何遲遲不見進展?
做一個全新的作業系統和建設它對應的生態的難度不言而喻,是在啃一塊硬骨頭。但是如今半年過去了,鴻蒙並沒有公佈其開原始碼,甚至連開發文件也沒有拿出來。
對比一下 Google 的 Fuchsia,Fuchsia 甚至還沒有正式釋出,但是各個版本的程式碼已經可以公開下載測試了。可以看到鴻蒙在此方面的滯後和拖沓。
即使網友不去惡意猜想鴻蒙到底存在不存在,但至少釋出這麼久還不見程式碼是不專業的表現。
不難看到,人們糾結的點多在於鴻蒙系統開源的執行程度和實際進展。
畢竟,開源最大的特點應該是開放,也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得到軟體的原始碼。
培養生態就是要把開發工作變得簡單,變得有趣,變得門檻低,儘可能轉化在職程式設計師為你開發 app,也儘可能讓在校大學生可以輕易嘗試的開發環境和工具。
而非“你得證明它是不存在的,否則它就存在。”的辯證學言論肆虐。
所以,鴻蒙系統是真的還是假的?你怎麼認為?
-
4 # USsVIP尊享
別人只是為了賺錢,同樣是賺錢,有什麼問題嗎?而且7.8年前別人已擁有自己的晶片,而現在你看看誰現在用自己的晶片?
之前不是挺橫嗎?有本事別拉黑啊。
回覆列表
噴子為了口嗨唄,還能為了啥。就像小學那會為了痛快嘴給別人起外號一樣。愛國、智慧這些詞到他們嘴裡都成了貶義詞,專門用來挖苦諷刺,你想想這些人的心理是有多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