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請關注分享評論
5
回覆列表
  • 1 # 小俠哥說電影

    老子是楚華人,姓李,名耳,字聃,曾是周朝藏書室的史官。孔子曾去洛陽向老子學禮。老子說:“你說的禮在現實生活中已沒有人遵守了,但是書本的記載還是有的。君子遇到盛世時就可以做官,生不逢時就隨風飄動。你要拋棄自己的嬌氣和過多的慾望;拋棄做作的表情和過大的志向,我能告訴你的就這麼多了。”

    孔子回去後對學生們說:“鳥會飛,魚會遊,獸會跑。會飛的可以用箭射,會遊的可以用鉤去釣,會跑的可以用網捕。龍我就不知道怎麼辦了,它乘風飛走了,我見到的老子,就是龍。”老子研究道德,他不求聞達,他的學說也隱匿。他見周朝衰敗了,就離開了洛陽,到了函谷關,尹喜對老子說:“你要隱居了,為我們寫本書吧。”

    於是老子就寫了本書,上下兩篇,講述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字,就是我們所說的《道德經》也叫《老子》。然後老子離開了函谷關,去向不明。我們期待未來考古學家能有所發現。老子認為,無為而治,是百姓得到了教化,清淨不撓,說明百姓都很正直。

    有人說,老子活了一百六十歲,也有人說他活了二百歲,具體的其實也不知道,老子壽命長是因為他修道養心。老子的兒子是李宗,做過魏國的將軍,他的封地在段幹。李宗的兒子是李注,李注的兒子是李宮,李宮的玄孫是李假,李假的兒子李解是西漢膠西王劉卬的太傅,李氏就此定居在了齊。

  • 2 # 垚垚之象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 3 # 漢澤911

    首先,學習道德經第一點你應該有這樣的認識,就是不要僅僅把它當作哲學理論來研究,否則的話,你學習道德經就永遠不可能入門,而只能在門外觀看。

    老子不是僅僅給大家講道理,而是闡明宇宙萬物的真相,什麼真相呢?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就告訴我們:宇宙萬物,皆是因大道而生成,道,首先是混成之物,也就是物質,或者說能量體,大道透過狀態的更改,呈現千變萬化的外在狀態,大千世界因此得來。

    大道既然首先是形而下的實體存在,當然不可能靜止不動,而是始終運動轉化,道的執行轉化規律,老子用五個字,一言以蔽之——反者道之動。

  • 4 # 墨言永昶

     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末期人,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陳國苦縣。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 5 # 夥柴

    老子2000多年前的人,沒有誰認識他!歷史記載也不完全真實。人們認識老子,是因為道德經,從道德經境界分析,他是聖人。

  • 6 # 千百萬年

    老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以老子為口頭禪的川人們只回答了一半,雖然生活在天府之國的玉米之鄉,接受過五斗米天師的薰陶,但對六大天神的約束力還是不夠,不是麻辣,便是火鍋,湯得人不是七上八下的流口水,就是八九不離十的直抹淚,說起話來還吆五喝六,不是老子,女媧,便是鬼兒子地,大聲嗲氣,甚怕別人聽不見,與中原人的含蓄性格格格不入,究其原因還是在老子的二字身上,能怨誰?說到根上了還是怨自己,誰讓他沒事找事的化生為張道陵以後去化川呢!虎落平川被犬欺是常態,神仙的職責在化山!老虎之所以能成王,所憑的本事是老三,這是玉帝封的,第一是老鼠,第二是老黃牛,第三才是老虎,這三位姓老的傢伙,老子只降伏了一個,而且還是個青牛,年輕的,剩下的兩個指日可待,還不到時候,等到老虎們變成貓了,老鼠的末日就會自然到頭。

  • 7 # tony694

    老子(公元前600年-公元前470)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春秋末期人。他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與哲學家,也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著書最著名的是<道德經>。老子有兩個弟子特別知名。一個是孔子。一個是鬼谷子。鬼谷子是孫臏與龐涓的老師。

  • 8 # 鴻福鴻財

    從老子的著作《道德經》中,透過他的文字與思想,可判斷老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整本《道德經》,除了闡述宇宙萬物,修齊治平的思想外,老子在裡面也很直接地表達了自己的一些體會與感覺。比如《道德經》第五章的“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一句。天地之間,萬物紛紜,複雜繁多,無論怎麼言論描述,無論怎麼追逐追趕,也無法窮盡它們。就算這一刻被窮盡了,下一刻萬物又變化了,怎麼有個盡頭呢。

    還不如停止向外追趕它們,回過頭來,緊緊地抱住化生天地的大道。進入一種虛無寂靜的境地,在這樣的境地,看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一體。我遺忘了萬物與天地,也遺忘了自己,這時候,我體會到了道。那種與道合一的感覺,是多麼的玄妙……

    虛靜無為,體道合道,老子,是一個極其虛靜的美男子。

    比如《道德經》第二十章:“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世人皆熙熙攘攘,熱鬧非凡,而我卻一個人靜靜地待著,什麼念頭都沒有,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一樣,身心一片空白與純淨。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眾人皆有所追求與收穫,而我就像被遺棄的愚人一樣。世人都是聰明人啊,而我看起來就像一個傻瓜。“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世人都爭相炫耀他們的光彩,而我卻昏昏然沒有任何的表現欲。

    老子,是一個孤獨的思想者;老子,是一個大智若愚,與世無爭之人。

    不是說老子是真愚,而是老子早已洞察世間的一切,就像站在外太空打量著地球人一樣。看著地球人為了一塊地,為了一分錢而爭的你死我活的樣子,老子嘆了一口氣說,你們繼續爭去吧,“我獨異於人,而貴求食於母。”透過以上三個方面的概述,我們能夠體會到,老子是站在外太空來打量人類,所以老子根本不需要人類知道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本“獨異於人”。

    你們無需知道我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我寫了一本《道德經》,你們誰能夠按照裡面的思想去修煉,去治身治家治業,治國治天下,你們自然能夠體會到,我的良苦用心。

    可惜啊,你們人類都聰明過頭,以致於往相反的方向奔去了。

    我是什麼樣的人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能夠從我遺留下來的著作中,思想中,學到什麼有用的東西。然後改善自身的生活,修進自己的事業,進而改善家庭的生活,志向能力再大點的,可以為社會,為國家,為天下太平謀幸福。

    老子就是一位得道的聖人。

    在《道德經》中,他苦口婆心的對統治者說,怎麼修身以明道、合道、體道、得道,得道後如何用道,以道治國治天下,則天下循道自然自化而太平安寧。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如果有人膽敢以“奇心”禍亂天下,則用兵戡亂治亂。如果統治者不合道,出離於大道,以人為的智巧來治國,天下將要危亡,又該如何挽回呢?

    那麼對於普通人來說,又該如何運用“道”的思想,來治身治業,立功立事呢?怎麼管理好自己的身體、家庭、事業,作為一個團隊的領導,又該怎麼管理團隊,帶領團隊往前發展呢?

    正是因為老子在《道德經》裡面,把宇宙萬物,人身,精神,家庭,事業,國家等都說得非常深刻透徹,所以後世的很多人,都是從《道德經》裡面汲取思想的營養,以成一家之說。道裂為百,而後有諸子百家。

    後世的先賢古聖中,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兩個人,一個是莊子,一個是韓非子。

    莊子是老子道家學說最傳奇的繼承者。《莊子》一書,十萬餘言,都在闡述傳承,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升華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莊子評價老子是“古之博大真人也”。

    韓非子的思想著作《韓非子》一書裡,就有《解老》與《喻老》兩篇,寫得都非常好。可見韓非子是非常認可老子思想的。韓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而法家是道家的一個支流,可見老子的思想是多麼的深邃。

    再看一些世界名人對老子是怎麼評價的:

    唐太宗李世民:在諸子百家中堪稱老子天下第一!

    朱元璋: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

    孔子:老聃,真吾師也!

    范文瀾:老子是傑出的無與倫比的偉大哲學家。

    日本學者湯川秀樹:早在兩千多年前,老子就已預見到了未來人類文明所達到的狀況。老子似乎用驚人的洞察力看透個體的人和整個人類的最終命運。

    德國傑出學者尤利斯·葛爾:也許老子那個時代沒有人真正理解老子,或許真正認識老子的時代至今還沒有到來。

    俄國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列夫.托爾斯泰:孔子、孟子對我的影響是巨大的,而老子對我的影響是最大的!

    …………

    儘管世人對老子有很高的評價,但我們不要輕易神化一個人。因為當你把他神化了,你跟他的距離就越來越遠了。

    我們應該以聖人為師,甚至以聖人為友,與聖人以神相交。學習聖人的思想文化,繼承傳播聖人的思想文化,以經世致用,以經世濟民,這才是我們應該持有的態度。

    聖人之學,並不是簡單的學術,而是能夠經世致用的道術。

    什麼是文化,文以載道,以化成天下。一個人有文化了,最終的目的是應用實踐,以作用於天下。學習文化是手段,修齊治平才是最終的目的。

    老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得道聖人。何謂道?道可道,非常道。

  • 9 # 不知清風從何來

    1:有故事的人。

    2:有才華的人。

    3:有想法的人。

    4:有個性的人。

    5:與眾不同的人。

  • 10 # 菩薩亦喜歡實在的人

    中午好!

    老子2014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道德經》被世界譽為“東方智慧的結晶”!不僅在中國影響深遠而廣泛,且漂洋過海,傳遍了世界五大洲,出版有關《道德經》的著作就有1800餘種,公認“老子的智慧是人類的智慧”。

    傳說老子的母親理氏懷孕81年才生下老子,老子出生時白髮,白眉,白鬍子,出生就會說話。據傳理氏是在河邊洗衣服時吃了河水中飄來的李子懷孕的,所以老子姓李,名耳。我在河南省三門峽地區靈寶市有一位好朋友李總,交往近10年了,特別靠譜,我們每年都有走動,李總帶我去過老子的出生地河南省鹿邑縣,參觀過老子的故居,離開時還特意給我買了“李耳香油”,印象深刻。“函谷關”在靈寶市,當年鎮守函谷關的官員關令尹喜看到東面有紫氣飄來,言:紫氣東來,貴人駕到。不時老子騎著青牛飄然而至,關令尹喜請老子寫下了5000字的傳世佳作《道德經》後放老子過關,傳說老子出關後騎著青牛去了天庭,位列仙班,亦就是我們都知道的太上老君。

    老子是我朝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教創始人是毋容置疑的!

    照片:崇拜老子的高度,直刺蒼穹!

  • 11 # 躬耕南陽

    中華文華的根在哪裡?或者中國為什麼是今天中國這個樣子,那麼就務必正本溯源,七千年前,伏羲氏一畫開天,開啟了中華文明史,從伏羲氏開啟到神農氏,炎黃二帝,堯舜禹等的推演,讓中華文明程序到信史時代,夏商信鬼神,周革商命,總結強大的商為什麼一夜變色的原因,那就是夏商太不把人當人了,周有天下後,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治理天下的口號(不是行動上,只是口號,只是口號也是進步),所以在周的時代中華傳統文化區內,人們就會思考夏商以降,成的原因,敗的原故,文王囚羐裡,推演八卦,老子,春秋初之史官?國家圖書館館長?館員?在總結夏商,周兩三百年來的教訓經驗,出函谷關時寫出了五千言的《德道經》,講述了人與國家,社會的生存之道。語音簡練,潔敏,高度濃縮,但卻是中華文化(本土)的重要開端發源地,後世儒,道,兵,名,農,醫,陰陽,等各家在老子思想裡皆有繼承或吸收,發揚。一定問老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的回答是"老子思想是中華文華的重要核心源頭,老子本人是西周時代當時文化集大成的傑出偉大的人物,是一個在中國文化上具有開天劈地氏的劃時代的人物,今天中國為什麼是今天這個樣子,老子及老子思想當創源啟之功!"

  • 12 # 地水火風234

    老子,春秋晚期即公元前571年生於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裡屯。就是今河南鹿邑人,對河南地人,現今對此,也有爭議。他爸叫李乾,母親名嬰敷。周王室的基層幹部家庭。家境家教都不錯,出生時就耳朵碩大,故名李耳;字聃,也是耳朵大來地。因生下來頭髮是白的,故人稱老子。因有文才出任周王室圖書管理員,也是史官。50歲出頭因所管書籍被帶至楚,下崗,後去秦國。上下都看明白了,西出函谷關,無影無蹤,被李唐王朝追認為始祖。

    我認為,他是個明白人。

    老子,李聃50多歲後,西奔函谷關,在告別關長尹喜時,留下5幹言的不朽名著《老子》也叫道德經。騎著青牛,何其灑脫又雄壯。

    函谷關在今河南三門峽靈寶市函谷關鎮,因地處古道,緊靠黃河,道如洞狀,深險似函,函字匣也,故名函谷關。

    西出函谷關,現今看來其實不遠,也就出個河南向西去了。這個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1個人走了,慢悠悠,歲月悠悠,一下子過去了2540年,5000字留言,道家拜為始祖。李氏唐朝認為祖宗,中華文明的北斗星。何以故,生來亂世始,冷眼閱春秋;凡塵拂弄盡,漫隱走青牛。

  • 13 # 川林閒談2

    中華智慧的化身,

    百姓心中的戰神。

    至今深奧的文章,

    儒士崇拜的哲人。

  • 14 # 老鐵觀典

    老子的身世是一個歷史之謎。

    據史書記載,老子名叫李耳,也叫老聃。曾經擔任周王室的守藏史,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兼檔案館館長。周王朝衰落以後,老子就辭官隱居了。他既不收徒弟,也不公開講學,而是騎著一頭青牛雲遊天下。

    當他經過函谷關的時候,關令尹喜反覆懇求老子寫一點東西留給後人,老子拗不過他,便寫下五千字的《道德經》飄然西去了。老子的身世充滿謎團,連《史記》的作者司馬遷也沒搞太清楚。不過,老子唯一的著作卻是中國文化史上震古爍今的燦爛篇章!

    老子認為:主宰宇宙萬物、天地執行的就是“道”。道無處不在,卻又難以描述。如果要勉強打個比方,道的特性就像水一樣。水滋養萬物,也不拒絕汙垢;水變化無形,總是避高而趨下;水看似柔弱,卻能夠水滴石穿。“道”就是這樣,雖然無形無相,卻在事物變化中顯現它的存在。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萬事萬物都來自於道的演化。

    如果人的行為合乎道,那就是有德,否則就是無道失德(此處要注意:老子講的“道德”二字與今天的字面意思有很大不同)。在老子看來,自從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後,就一步步背離了自然之道,衝突和危機也越來越嚴重。

    想想看:原始人很落後,打仗用的是石頭木棍,死傷不過幾十人;夏商時代有了青銅技術,使用弓箭戈矛,死傷往往成百上千;春秋時代更發明了強弓硬弩,還有兵法謀略,死傷動輒成千上萬。如果我們再往後看,到了騎兵時代、火炮時代、核武器時代,戰爭的殺傷力和毀滅性更加厲害,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死傷人口超過了幾千萬。這難道不是追求文明帶來的危機嗎?

    社會危機為何會產生呢?老子認為:這是人的貪慾造成的。為了滿足過多的慾望,人們追求有為,甚至胡亂作為。譬如,為了更多的物質消費,人類過度開發自然,過度發展工業,結果導致生態破壞,生存環境惡化。再譬如,社會標榜成功人士,人們就展開競爭,拼命掙錢、拼命做官,拼命當學霸,拼爹拼關係。社會推崇高消費,人們就相互攀比,秀名包,秀豪車,秀身材、秀臉蛋。

    私家車日益增多了,道路更加擁堵了;智慧手機普及了,人們也被手機“綁架”了;物質享受增加了,霧霾與水汙染也大大增加了。不斷滋長的慾望,是帶給我們更多的快樂?還是帶給我們更多的危機?這是一個深刻的問題。

    老子當然看不到今天的現象,但他早已做出了預言:貪慾和有為必然導致對道的背離,這是一種病態。有沒有辦法解決呢?老子說:吾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就是說,要有慈愛之心,要剋制自己的慾望,要心存敬畏,不要亂折騰;掌權的君主們尤其不要亂作為。老子進一步講,若要天下有道,最好退回到“小國寡民”的時代。

    老子開出了“藥方”,但是社會能接受這個藥方嗎?有多少人願意這樣做呢?首先君主們就不會同意,因為他們的慾望更強烈,他們想要更大的領土、更多的臣民,更大的權力和更多的享受。老子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他給出了警告,卻選擇了隱居。

    老子厭惡戰爭,但他對戰爭的觀察角度非常獨到。他在書中寫道:遠和近是相對的,強和弱是相對的。“將欲去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予之”。就是說,如果你想滅掉對方,應該先把他高高捧起來,如果你想要奪取對方,應該先給他一點甜頭。軍事家們看到這段就特別興奮:這是克敵制勝的大謀略啊!

    想當年,秦國想打擊魏國,就派商鞅來給魏惠王捧場,遊說他做諸侯領袖,結果,魏國成為眾矢之的,下場很悲慘。再比如,晉獻公想從虞國借道消滅虢國,就送給虞國君主很多禮物,虞國君主貪圖厚禮就同意借道給晉國,晉獻公借道滅了虢國,回手就把虞國也吞併了。這些精彩計謀不正符合老子的思想嗎?

    老子對生命有深刻的洞察,他在書中寫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清靜為天下正。也就是說,人應該順應天地自然之道,清心寡慾,持盈保泰,就可以得享天年。養生家們看了這段話,好像是挖到了寶貝:老子說的深刻,這才是延年益壽的秘訣啊!

    雖然老子對爭強好勝的君主們冷眼相看,但他仍然提出了忠告:“治大國如烹小鮮”,君主要無為而治,千萬不要亂折騰。無為而無不為,才是領導者的至高境界。因為君主手握大權,一言九鼎,如果君主對具體的事情指手畫腳,臣民們就沒法幹事情了。法家學者看到這段話很受啟發:對呀!君王何必親自管理呢?只要制訂法律條文,明確賞罰制度,國家不就可以“無為而治”了嗎?

    其實啊,無論是兵家、法家、養生家還是其他什麼家,都可以在老子的著作中得到啟發。因為老子講的是“道”,而道是無處不在的。老子寫下5000字的《道德經》,是闡發自己的哲學思想,並不是為了某種用途。

    看似無用,卻有大用,這正是老子的魅力,也是哲學的魅力!

  • 15 # 說來的雨說去的雲

    首先,在現在,說“老子……如何如何的”都是自己感覺很牛叉的人,(๑>؂<๑)其次,大眾場合說的老子一般是《道德經》的作者。他既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圖書管理員;也是一個智者,看透世間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種植松樹有什麼利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