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甜夢依依
-
2 # 魏一今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最好教,因為他基本是一張白紙,你畫什麼他就是什麼!一週半的寶寶正是說話的時期,因此這個時期的教育,主要是語言的教育,可以多和他聊天,給他講故事,看一些科普類的文章,有助於增強他的語言功能,並且能夠提高他的好奇心。其次這個時期也是和寶寶建立信任的時期,所以要多和寶寶交流,並且讓他信任自己。而且這個時期要培養他的興趣愛好,可以讓他畫畫或者聽音樂,並且要多帶他出去玩,和別人接觸,有助於培養他的性格和興趣。這個時候也是寶寶跟這個世界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刻,父母應該多抽時間陪在孩子身邊,讓孩子感覺到安全感!孩子長大了就會很堅強自信哦!另外我個人建議父母在這個時候必須給寶寶讀國學經典,這樣你的寶寶從小就能受國學薰陶,長大了就會很淡定,很有智慧。不用擔心孩子聽不懂,更加不用去給孩子解釋。因為孩子是先記憶後理解的!
-
3 # 劉偌為
不談教育,談陪伴
在我們家長有了寶寶之後,就要給他很好的高質量的陪伴。有高質量的陪伴,就必須要發自內心的愛去觀察瞭解孩子:觀察他的行為、需求、看看你孩子是什麼性格等等。瞭解孩子、更瞭解自己才有可能更加因材施教。
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不會賞識就不會教育!被賞識的孩子是幸福的。缺點像星星一樣多,當太陽一樣的優點出來,我們還看得見嗎?瞭解孩子,我們一歲半的孩子生理發展是什麼樣子的呢?可能現在的家長覺得孩子太喜歡吃手了,甚至一個拳頭都塞嘴裡,什麼東西都吃!喜歡玩水!在地上爬!不愛乾淨!是吧?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發展的過程,他們認識世界的方法。在0~18個月的孩子都是口唇期,他的注意力在他的嘴巴上,體驗這個世界也是靠嘴巴【母乳餵養可以促進孩子的感知;如果咀嚼能力不能得到滿足可以適當的用磨牙餅乾等等】嬰兒在這個時候如果是有了心理創傷,他形成的一個疤痕就會反應到以後成年:喋喋不休的抱怨、抽菸喝酒、進食障礙等等嚴重的身心疾病。我們作為父母不要過於焦慮,有耐心的陪伴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
4 # 小不點育兒說
一歲半的孩子很可愛呀,正是自發自主探索世界的啟萌期,家長更應該耐心教導,教導方法如下:
一、家長要做到同理心及共情,時時處處都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再來做出反饋。
二、允許孩子進行日常生活的試錯,並進行總結,從事危險活動告知會有痛苦後果,並做出沉重表情,實在不行透過轉移注意力,並引導孩子進行另一個有趣活動,遇事隨機應變地處理,這就要求家長更要努力瞭解自己的孩子。
三、多和孩子進行遊戲及互動,為日後更好地進行教育作好感情鋪墊。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他,我們只有努力學習更多育兒知識,力爭做更優秀的父母。
-
5 # 三兒一女
不知道您是說的哪方面,孩子的行為主要來自於長期和他相處的家庭成員,他是一張白紙你畫什麼他呈現出來的就是什麼,可以透過給他講一些繪本故事,引導他做一個懂禮貌,有是非觀念的寶寶,家長以身作則,堅持原則,才能更輕鬆的教育孩子
-
6 # 汪興來
哈嘍,很一起交流孩子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爸爸,老大四歲了,老二七個月。孩子一歲多是敏感時期,如果引導不當會影響孩子性格。這個時期的孩子大腦發育很快,有的會說話,有的會行走,總之,自己有目標、有主意。新手爸媽在這個時期往往不知所措,這裡給大家三點建議:第一,要給孩子細心的照顧,合理搭配,給孩子一個健康的體魄,贏在起點;第二,可能父母的工作較忙,但是也要多抽時間陪孩子,建立親子關係;第三,如果老人幫忙帶孩子,可能隔輩親,容易讓孩子養成不良的習慣,父母和孩子要多一些交流,慢慢引導孩子;第四,如果孩子鬧騰,父母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有打罵孩子,可以透過親子游戲、童話故事或者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啟發孩子思考!
-
7 # 育兒早教那點事
這個階段的孩子可能有了自我意識和執拗期,就是我們俗說的“犟”。我家老二現在一歲八個月,你越不讓幹啥她非要幹,幾次下來,我覺得你可以先滿足她,讓她做完她想做的事情,後期就不會在做了,如果你一直限制她,不讓她做,她能一直做。
有次我在廚房做飯,她在玩,玩著玩著她把我的一袋子花椒全部撒了一地,然後趴在地上吃花椒呢,然後我說那不能吃,我用手將花椒裝進袋子裡,她跟我一樣也是用手將花椒裝進袋子裡。後來她又將花椒弄撒了,我們一起收拾。然後就沒再玩過花椒了。
作為父母我們儘量不要發脾氣,我們來學會搞懂孩子,然後心平氣和的交給孩子處理事情的方法。比如孩子將花椒弄撒了,我們很生氣,你發了一通脾氣,然後自己把花椒收拾好(孩子想幫你,你會覺得越幫越亂。)讓她走開,長此以往,孩子不管幹啥都不會幫你收尾,孩子長大後做事情可能也會有頭沒尾的。
這個階段的孩子什麼都想要自己來體驗一番,他可不知道自己闖了什麼禍,對於他們來說這些都是新奇的,好玩的,我們父母能做好的是在孩子做的不對時,用行動告訴她,我們要如何處理這樣的事情。調整好心情,每個孩子都需要我們精心呵護。
-
8 # 小可可的口袋
我家寶寶正好一歲五個月啦,一個人帶孩子有喜有怒,走出去別人都說我的寶寶很聽話懂事兒,我自己也認為是這樣的,除開有時候寶寶的脾氣來了,那就是個小混蛋,大家沒看錯,我的寶寶脾氣特別大。
帶孩子一年多來,感覺所有的耐心都用在寶寶身上,當然也有後媽的形象來應對小混蛋的大脾氣。
倆人像是在鬥智鬥勇的呆一起過完每一天,我不知道其它寶媽是不是跟我一樣,抱著美好的心情幻想著天使寶寶,當所有好脾氣好聽的話都用光的時候,內心是滿滿的怒火,心裡想著這娃不知道隨誰了,可看到寶寶那小臉蛋兒受委屈的模樣,小嘴兒癟癟的抽泣的喊著“媽媽,媽媽”眼淚像珍珠一顆顆滴落淚花塞滿眼眶,小小雙手伸向我的時候,我那熊熊燃燒的怒火,在那瞬間化作一汪清泉,自責起來。
其實寶寶要的並不多
1. 玩伴夥伴 用心陪伴 ,平時多陪寶寶玩她喜歡的感興趣的東西或者遊戲。
2. 安全感 沒事兒多抱抱寶寶,不一定要抱來抱去,就 倆人相互依偎在彼此懷中,靜靜的感受那小天使的溫暖,相信寶寶內心也是很滿足。
3. 好奇心 自信滿滿的小能人。這個相信很多寶寶都是這樣,對世界充滿好奇,沒摸過沒咬過的東西,都想拿到手,所以這就有了分歧,首先可以跟寶寶溝通,一般寶寶是可以理解的,如若還是要,可以採取視線轉移,指引寶寶去看她感興趣的或者沒看見過的非分歧物品。
4. 學會分享 越大的寶寶,好像會越小氣,而我的寶寶正在此期間,剛開始我也很苦惱,後來我發現寶寶有了自我認知,物權意識。所以我表現出很喜歡和寶寶一起玩玩具,我也會把寶寶不討厭的東西拿給她,比如寶寶喜歡小綵球,我送她一個水瓢,可以把球放在裡面轉,我轉一次,如果寶寶感興趣,她也會積極參與,不感興趣我可以再換其它東西與寶寶參與進來。
以上是我總結的大體經驗,因為我是全職寶媽,陪伴寶寶,倆人相伴一年多,有苦有甜,這些經驗也正是從淚和笑中提煉,希望有更多寶媽可以與我分享,分享那個讓媽媽又哭又笑的混世小魔王
-
9 # 蜜桃姐
孩子不到一歲,好多事他都是根據自己現在的意識去感受這個世界,他不可能每一件事都做到和大孩子一樣,讓他做什麼他就會做什麼?他完全靠自己的好奇心去接觸這個世界,所以說我們大人在勞累的時候應該多多帶孩子一塊玩遊戲,這樣讓孩子和大人有一個很好的接觸,這樣的孩子他會感受到大人的意思
還有就是你別看小孩子不到一歲,不會說話,不會走路,其實大人好多意思,他大致都瞭解。畢竟平常母親自己一個人在家帶孩子,會有些勞累,然後脾氣會有些暴躁,但是我們面對這樣不到一歲的孩子,還是應該有點耐心,多和孩子做互動做遊戲。睡覺話多給孩子講些故事,讓孩子在大腦形成一些詞彙
這樣孩子就會很好看,也會很喜歡和大人在一起,聽大人的安排。所以說所有的寶媽加油,一定要耐心
-
10 # 孕期育兒小貼士
現在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對於孩子的教育,恨不得孩子剛會跑就要送她去這個補習班那個輔導班。但是你知道嗎?孩子在1-3歲時,父母可以在家中自己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早教方法。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具備了獨立行走的能力,比較聰慧,但這個時候的寶寶並不具備自我保護的能力,所以在家長們對孩子教育之前,要先學會保護孩子。學會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在這個年齡階段中,孩子對於世界是很好奇的,對於什麼都向著去探索去嘗試,家長在這個時候就要保護孩子的安全和好奇心。
在保證了孩子安全的情況下,不要阻止孩子對於世界的探索。寶寶有了好奇心之後,才能更好的認識世界的一切。所以這個時期,家長們每天都能夠帶孩子在室外鍛鍊兩個小時。
我們有時候會發現,同樣年紀的兩個小寶寶語言表達能力卻存在這很大的差異。有的說話交流暢通,有的才剛剛會喊爸爸媽媽。其實,這和家長們是否是有積極的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有關。
寶寶太小還不會說話,很多時候只會咿咿呀呀的。這個時候,家長們要積極的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哪怕你根本聽不懂寶寶在和你說些什麼。家長可以仔細的描述或者提問寶寶問題來幫助寶寶學說話,促進語言發育。
家長可以透過一些方法對孩子進行早教,比如帶著孩子聽聽音樂、唱唱歌、看一點適合小寶寶的益智影片。還可以抱著寶寶讀讀書、講講故事,這些都是非常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幫助孩子開拓視野,促進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寶寶是多動的,尤其是剛學會爬行或者走路之後,他們好像是有無窮的精力一樣,每天都在動來動去,經常讓跟在身邊的大人們累的腰痠背痛。趁著寶寶愛動,家長們剛好可以鍛鍊一下寶寶身體的協調性。首先可以帶著寶寶做手指操,讓寶寶撿一些小的東西。比如積木,還可以帶著孩子搭積木,要看好孩子不要讓孩子誤吞細小零件。不建議給孩子購買太小的玩具。
當寶寶能夠走路,這個時候,家長就該培養寶寶雙腳和身體之間的協調性了,可以帶孩子去野外玩一玩,扶著孩子爬樓梯等,都可以鍛鍊孩子的肢體協調性。此時還可以帶著寶寶玩遊戲,如果時間允許,父母更多的陪伴會讓孩子更加有安全感。可以帶著寶寶踢球、拋球,鍛鍊孩子的敏捷和靈活,因為孩子現在還不會懂得愛護自己的玩具,反而會有很強的破壞慾,所以家長要經常檢查玩具是否不會傷到寶寶。
我們小的時候幾乎都玩過泥巴或者沙子,父母可以帶著寶寶,教他在沙子上畫畫寫字,或者是教寶寶如何用沙土搭建一些可愛的卡通形象或者城堡。但一定要記得,玩耍過後即使洗手哦。
給孩子提供紙筆,不要限制孩子的想法,隨意孩子畫什麼都行,家長只要在一旁照看孩子不被筆尖傷害到,然後在孩子作畫過程中加以鼓勵就好了。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根本不需要你去教他如何畫畫,只要讓他隨心隨意的亂畫就好,這也是鍛鍊孩子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不管是圓珠筆還是鉛筆,筆尖都是很尖銳的,平時家長要把這些東西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孩子畫畫時也要有家長在旁邊全程看護。
在吃飯時,家長不要覺得孩子自己吃飯會弄得很髒,收拾起來很麻煩就不讓孩子自己吃飯。孩子在這個階段,什麼事情都想自己嘗試自己做,所以吃飯也讓孩子自己吃就好了。既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養成孩子按時吃飯的習慣,幫助孩子養成餐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如果可以,家長還可以讓寶寶自己動手洗漱,家長在一旁指導就好。
在這個時候,孩子的求知慾望是非常強盛的,接受能力也是比較強大,正是家長們引導孩子認識世界的大好機會。所以在這個時候,家長們不要隨意阻止,相反,還要給予孩子一定的引導。放手讓寶寶去大膽的探索對他們而言還是未知的世界。但是家長也要注意,保護好寶寶的安全哦。
-
11 # 藍手鍊d育兒叨
一般來說孩子到了一歲半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了,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孩子開始叛逆了,所以父母在這個階段開始覺得孩子越來越難管教,所以也會出現越來越喜歡發脾氣的現象。所以我們需要的是正確瞭解孩子的生長髮育階段。
什麼叫做自我意識呢?就是孩子開始慢慢意識到原來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個實質性的飛躍,一般會出現在孩子越走越穩以後,因為孩子的世界從被動的趴著的時代走向了原來可以自己主動去探索去追尋的時代。一般會表現為,孩子喜歡說不了,喜歡拒絕來表明自己可以做決定。喜歡哭鬧,喜歡佔有且不分享,這些所有的行為的出現都在證明孩子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
那麼這個時候家長就會很頭痛,怎麼辦呢?
首先孩子到了這個階段,媽媽跟孩子溝通問題的方式就要改變,從順口的:你要不要?xxx好不好?xxx是不是這種問題脫離出來,因為你問這種是非問題,孩子一定會說:不要不好不是。變成xxx怎麼辦呢?你是先喝水還是先吃飯?這種2選1的題。
其次,不要因為孩子這個階段語言表達能力不強,而拒絕跟孩子好好說話,相反很多時候孩子哭鬧的原因就是因為說不出來,這個時候媽媽要好好把孩子鬧情緒的事件說出來給他聽:寶貝,你剛才是想去嘛桌上的杯子,沒拿到所以你很傷心,對吧。你可以跟媽媽說:杯子,拿或者拿杯子。
最後,孩子越長大自己的主意就會越來越多,這其實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孩子在探索這個世界的過程中因為不理解大人的規則所以會犯很多所謂“錯誤”,媽媽覺得很頭痛,有時候想發脾氣也無可厚非,儘可能理解孩子,減少發脾氣的次數就好了。
-
12 # 小樊子育兒站
首先你說教育不到一歲半的孩子,“教育”這個字眼就嚴重了。能看出來您是一位比較有自己想法的媽媽,希望孩子能夠優秀出眾,因此在孩子這麼小就開始“教育”他,這樣真的不好。
我經常聽到做父母的說希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然而事實往往不盡人意,大多數孩子表示很不快樂,究其根本到底為什麼是這樣的結果呢?大概可能或許是父母的期望壓得孩子喘不過氣吧。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直是中國父母對孩子的寄託,在這個人才濟濟,人才輩出的時代,父母的焦慮感會更強,生怕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
一個不到一歲半的我孩子,我能想象的是孩子亂翻東西,亂跑,各種折騰各種鬧。
我有一個親戚,她的孩子也是這麼大,她就經常發些類似的影片給我看,我都是回覆“恭喜你,你的孩子正在探索世界呢,寶寶真是好福氣,遇到這麼好的媽媽,保護寶寶的探索欲,不會強行干涉寶寶。”同樣的話送給樓主,希望你也能保護寶寶純粹的本能----探索世界。
就我自己而言,我也是一位寶媽,在我家寶寶小的時候,我做的事情是多花時間陪伴寶寶,以及和孩子一起探索世界。
在孩子會走路之前,我帶著孩子一起看書,讓孩子瞭解這個世界;
1-3歲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的孩子特別能鬧,對各種事情充滿好奇,什麼都要摸一摸,碰一碰,媽媽確實容易崩潰。
而我把比較危險的東西放置好之後,會一直在旁邊看護著寶寶,然後讓寶寶盡情玩耍。
在這種氛圍里長大的寶寶更自信,更活躍,媽媽帶孩子更輕鬆。
-
13 # 短手企鵝
我跟你想法一樣,我心情不好時脾氣也很暴躁。前段時間因為疫情大家都還在家裡,從理論上來說那麼多人帶孩子就會輕鬆多了吧。可事實並非如此,如果我不去看孩子(1歲四個月)是否拉屎就沒人理他,如果我不去給他洗屁股也不會有人給他洗,如果他想人陪他玩了也會找我。我感覺還是我一個人在帶孩子,特別累,精神狀態就不好,脾氣就容易暴躁。我知道對孩子發脾氣不好,我也知道需要時間成長,我應該耐心等他,而不是對他發脾氣,可是我總是忍不住。
一開始我也是很想擺脫這樣的自己,可我不知道怎麼辦。偶然的一次機會卻讓我跨過去了,雖然以後自己帶孩子還是會發生這種情況,因為人心是肉長的,因為我們都不完美。
接下來我說說我是怎麼擺脫的。這幾天疫情也沒那麼嚴重(小縣城),大家也都復工了,我就想出去辦個事。這個時候帶孩子出去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就把孩子留給我媽媽幫我帶了。想著很久都沒出門了,就稍稍的妝扮了下自己,背個小包出門了。我步行到公交車站,走路的過程中我感覺到特別開心,特別舒服。從懷孕開始,從沒有過的快樂。心情一好,回家後看到孩子自然也開心。
為什麼出趟門情緒變化會那麼大?因為從懷孕(因為我孕吐反應重,孕吐一直到孩子出生)、坐月子、帶孩子直到現在,所有的資訊都是孩子,都是媽媽,從來都沒有過自己,我把自己遺忘得太久了。想要偶爾妝扮下自己,跟朋友聚個餐,卻擔心孩子沒人帶,我是他媽媽,孩子還小,離不開我。想要去看場電影,最終也沒能去成。哪怕我只是想在家裡有點自己的時間,呼喊聲不斷,不是你兒子拉屎了就是你兒子又哭了等等。所有的情緒沒地方發洩自然脾氣就暴躁了,自己心情本就不好又怎麼以身作則教育孩子。
建議: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發脾氣的真正原因,先解決好心情,再解決孩子教育的問題。想解決孩子教育的問題先找到產生問題的原因,教育就遊刃而解了。比如孩子做錯事,他是無心的還是特意的,如果是無心的就不要責怪他;如果是特意的也不要給他貼上壞孩子的標籤,也許他只是想你陪他玩,或者多關心他。
平時多陪陪孩子,但不要忘了偶爾給自己放個假,休息下,好好愛下自己!
-
14 # 單寶小家
你好,一歲半的孩子剛屬於懵懵懂懂時期,你教育他沒用,生氣也是純屬很自己過不去,還不去好好享受屬於這個階段的成長樂趣,他每一種在你看來是“搞破壞”行為,都是孩子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開端,換個角度看待“搗蛋”比如:
1,看到什麼都往嘴裡塞~口欲敏感期,父母可以準備可以咬的玩具。
2,伸手打人~只是為了引起注意;手臂肌肉的運動的力量,讓他體會到樂趣,讓他喜歡使用這個“打人”的動作,並非是行為。
3,喜歡丟東西,玩具~因為孩子發現了不同物品丟在地上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所以很樂此不疲的丟東西。
4,撕書,撕紙巾~鍛鍊孩子的靈活度,當小手用力一撕,孩子會覺得很滿足,覺得自己的小手很有力量,同時撕書發出的聲音,在孩子聽來奇妙無比。
5,樂此不疲的走來走去~讓孩子學會站立到行走的過程,孩子會覺得“走”很神奇,對走也充滿了熱情。
6,迷戀走樓梯~走的升級版,爬樓梯不僅能鍛鍊孩子動作的協調性,還能增強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信心。你會孩子當孩子爬上樓梯後他會很開心,也很享受這份喜悅。
7,哪裡不平走哪裡~這難道不是很有趣嗎,因為他在用腳去探索。
回覆列表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不斷的啟發教育尤為關鍵,細緻耐心觀察,寶寶每做的一件事都要誇讚,時間長了寶寶就願意有興趣表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