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臺批家電五河辦事處
-
2 # 神來之句
真正的孝是要儘早就開始盡孝道,而不是等老人真正老了不能自理了,或者老人生重病了才去盡孝道。
盡孝道還是需要一定經濟能力的,當能自食其力時,就要多給老人買吃買喝買衣服哄老人家開心。即使陪老人家也是需要花費時間的,時間也是金錢。
早盡孝道的好處是,老人子女都是真正的開心,是真正的天倫之樂,老人能真正“享受”你的孝心,你也是發自真心。這,才是真正的孝!
當老人重病不能自理了才想去給老人家買吃買喝,實際上老人家已經吃不下去,喝不下去,子女雖然發自真心的去給老人家買吃買喝,但老人家已經“無福享受你的孝”,你的孝就等於0。
如果老人家長時間生病,百日床前無孝子,那時候大多數人心態會發生變化,開始心疼陪老人的時間,開始心疼給老人家買東西,就是買了也只是心理安慰。初心已變,就不是真正的孝了。這時候伺候老人,子女會有怨言,老人也不忍子女受累,孝已經變成了矛盾!還能稱之為孝嗎?!這一點沒有長時間伺候老人的人是體會不到的。
一句話,盡孝要趁早!希望更多的人注意到!
-
3 # 心智玩家
「孝」在孔子的學問中,佔據非常重要地位。在中華傳統文明中,也佔有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孝」幾乎就是華人的文化基因。
但是,就與其他的中華傳統文化一樣,在漫長的傳承過程中,後世對「孝」的認識,也只剩下了形式、表象。「孝」的真正內涵,幾乎都稀釋在了歷史長河中……
那麼,「孝」在孔子那裡,究竟是做什麼用的呢?會讓孔子如此重視!
……
這兩種思考工具就是:1、思維結構圖;2、便籤思考法。
……
既然「孝」,在孔子的學問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那麼,要認識「孝」的內涵,就必須把「孝」放到「孔子學問大背景」中去認識。
我們先把構成「孔子學問大背景」的要素,分別單獨寫在便籤紙上。
第一張便籤:孔子學問的核心,教人轉換心智系統,達到一種「動態入定」的心智狀態
第二張便籤:《大學》是「動態入定」的教科書
第三張便籤:「慎獨」是「動態入定」在具體運用時的心法
第四張便籤:《中庸》是在生活、工作中踐行「動態入定」
第五張便籤:《論語》是訓練「動態入定」的心得以及點評
第六張便籤:「禮」是對歷史上那些能「動態入定」的人,確定下來的行為的模仿
第七張便籤:「樂」是內在感知能力的訓練手段。「動態入定」下的感知能力不是我們平時的感知能力,而是內在感知能力。「樂」主要就是訓練這個用的
第八張便籤:「射、御」是在運動中訓練「動態入定」的方法
第九張便籤:「書、數」是在思考中訓練「動態入定」的方法
第十張便籤:「動態入定」的推廣模式
我們把腦子裡,能夠想到的,關於「動態入定」的認識,寫了十張便籤……
現在,把第一張表示孔子學問核心概念的便籤,放在桌子的中央。然後,把其他九張便籤隨意放在TA的四周。
下面要做的,就是讓自己安靜下來,靜靜地、整體地去看、去感覺……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用手隨意擺放著這些便籤。
之所以用便籤,而不是把這些內容寫在筆記本上,是因為,一旦寫在筆記本上,各種內容之間的關係也就固定死了。而寫在便籤上,各種便籤之間可以隨便擺放、變動。
在這種隨意的擺放、變動中,我們會發現其中存在的關係,如果有遺漏的,還可以繼續補充便籤。
在漢字中,「首」、「手」同音是很有道理的。一邊思考,一邊用手觸控思考物件,這樣的思考方式,效率是最高的。
人類在思考效率最高的嬰兒期,就是「首」、「手」並用。當然嬰兒更牛,在「首」、「手」並用的同時,還用「嘴」,看到好玩的東西,一把抓過來,瞅瞅,想想,再放嘴裡。
所以,要想提高思考的質量,就要讓「手」參與進來……
在這種隨意的擺放中,能發現其中的結構,這種結構就是思維結構圖:
得到這幅「思維結構圖」的時候,同時,也發現了問題。
我們仔細看上面這幅「思維結構圖」:
第二行四張便籤,是系統的「動態入定」的訓練、應用體系。
第三行四張便籤,是具體的「動態入定」的訓練方法。
以上結構中的內容,主要是針對個人「動態入定」的。
第四行的那張便籤,是「動態入定」的橫向推廣模式,是針對更多人推廣「動態入定」的。
問題也出來了……
這個「思維結構圖」看起來挺完整的,但是,在結構上卻存在著一個缺陷:「動態入定」在縱向的時間軸上,是如何傳承的呢?
少了這一點,就讓整個結構顯得不完整了。
我們在最後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甲骨文的「孝」字,上半部分表示一個老者的象形,下半部分表示一個小孩的象形。根據甲骨文造字的上主下從的原則,這個「孝」字所表示的是「年輕人從老一輩那裡傳承某種東西」的象形。
這某種東西,在孔子這裡就是「動態入定」的傳承。
在孔子之前的歷史上,「動態入定」主要是在家族中傳承的。「孝」是讓「動態入定」這種心智技能傳承到孔子那個時代的主要方式。所以,孔子當然也想用這種方式,在人類社會中繼續傳承「動態入定」。
嚴格的講,「動態入定」在學校式教育中,是很難教的。這種難度我們可以在《中庸》的某些章節中感受到。
因為「動態入定」在當時的知識背景下,師生之間很難透過語言傳授。需要學習者跟隨老師一起生活,在生活中模仿老師、觀察老師、體會老師的內心狀態,才有可能學會。
所以,我們發現孔子時代的教學,與現在的學校教育截然不同,那時的學生與老師是生活在一起的。
所以,「動態入定」的學習特點,決定了學習者在家庭、家族中,跟著生活在一起的長輩學,是最合適的學習方式。這就是「孝」在孔子這裡的真正含義。
因此,孔子說「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就是這個道理。
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有了這個「孝」,孔子的整個「動態入定」訓練體系變得非常完美。既有縱向的傳承保障,又有個人的修身解決方案,還有橫向的推廣模式。
也許有人會問,那麼,孔子為什麼會那麼注重親親、贍養、喪葬、祭祀呢?
在孔子的觀念中,父母長輩已經不是單純的父母長輩。而是言傳身教「動態入定」的老師。
一個一輩子不但養大你,還教你「動態入定」的老師,你不得親親、贍養TA們嗎?
一旦TA們百年之後,喪葬、祭祀其實也只是形式,真正的作用是在喪葬、守墓、祭祀的過程中,對過世長輩所傳授的「動態入定」的追憶、確認、提醒,以及對自己學習心得的反省、反思。
……
孔子的「孝」放到今天,對我們也很有意義。
「動態入定」是中華民族為人類傳承、保留的,獨一無二的財富。在人工智慧將全面替代人類生存智慧的背景下,讓地球上的人把所有熱情、興趣、精力都投入到學習「動態入定」中來,用一種全新的心智系統去迎接全新文明的到來,這是每一個華人的責任所在,這就是真正的「孝」。
-
4 # 小太極猴劉永明
個人感覺老子,莊子,孫子的爸媽真開心,兒子都死了兩千多年了,還有人唸叨他們的兒子有本事。真正的孝就是學好老子,莊子,孫子。做個真正有本事的人,讓世界圍著中國轉。
-
5 # HJB84303059
孝,一般是指晚輩對長輩的美德,要做到真正的孝,重點在於行動,不是用話說出來的 : 1.見到長輩,要先開口打招呼,問候一下他(她) ; 2.發現長輩健康出現問題,應多給予關心並帶去看醫生,且安慰他(她); 3.儘量多點時間陪陪他(她),聊聊天 (這點最主要)。
-
6 # 縱觀盛世快樂時光
子字頭上騎一老,百善孝為先。孝要做到三點:1.尊重老人的生活習慣和愛好,能聽取老人的嘮叨及合理建議,不使老人生氣;2.關心老人的精神生活和衣食住行,使老人幸福快樂;3.贍養老人的晚年,有病精心治療盡力而為的管護,使老人安度晚年。能做到以上三點就可以稱為孝子了。
-
7 # 勁竹62018343433
即然你是真盡孝?首先是沒有私心雜念,即然你是真盡孝?就要盡到頭,不要有半奌慮假想法,即然你是盡孝,物件要明確,是你生你的親父母?還是與,孝,字達不上號的人,和狗類?。
我不明白,現在有些人把,孝,字倒寫在心裡了,。
-
8 # 流川花語
年輕人成家立業,身體健康,努力向上,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少讓老的操心。這也是真正的孝。
孝有各種各樣,不是說天天陪伴都是孝敬了。
-
9 # 曼路人生因你不同
百善孝為先,傳承孝道,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
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
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對於中華兒女來說,拋棄傳統等於割斷精神命脈!
現代《新二十四孝》,具備時代感和創新性,更具現實意義。《新二十四孝》是由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全國老齡辦、全國心繫系列活動組委會於2012年在全國發起,結合現代生活總結而出的“孝行”典範,具備時代感、創新性,並且更具現實意義。
古代《二十四孝》,歷史總結,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代《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敬編錄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序而詩之,用訓童蒙,成為古代宣傳孝道的通俗讀物。
新老對比,傳承與創新作為華夏兒女,“孝”是為人處世的重要準則,
這點放在任何時代背景下都是成立的。
而古代《二十四孝》就是先人根據歷朝歷代中發生的、具有典型教學案例的事蹟彙編而成。
雖然不少故事放在現今的社會背景、價值觀下,可能是愚昧,甚至完全相悖的,
小心認真地研讀古代《二十四孝》,體會其中的精華;
將《新二十四孝》作為行孝的行為準則,比如嘗試“日行一孝”(即每天至少做一件《新二十四孝》中的事情)。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們父母辛苦一輩子,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應該好好陪伴、孝順他們。
目前在更新的內容主要是《二十四孝》系列、《菜根譚》心性修煉。
您的一段思考,即是我努力的方向!
-
10 # 大橘子侃古詩
孝乃德之本也,孝道是一個人道德的基礎和根本。孝是天經地義的。什麼才是真正的孝?
這要從一部儒家經典《孝經》說起,我們現代人由於與中國文化的割裂,使我們對孝的認識產生了許多誤解。要想找到什麼是真正的孝,那就要從《孝經》裡找。
什麼都順從父母就是孝順嗎?
不是,那成了愚孝。孝順父母不是什麼都聽父母的,如果父母犯了大是大非的錯誤,做兒女也要勸諫,否則就是不孝。對於父母犯的錯誤,不涉及大是大非,要就可以適當提醒,但要注意態度溫和。這屬於孝道中的“爭”。
孝道一共有八個層次,有養、敬、禮、爭、隱、忠、義、仁。
贍養是最基本的一個層次。論語中有“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所以“敬”是孝道的另一個層次,光贍養老人而不尊敬也是不孝。
孝道還有重要的層次就是“隱”,子為父隱,最出名的故事就是,舜是天子,但他的的父親犯了法,處於人性之不能承受,舜選擇了隱藏父親。
《孝經》中講,從天子、諸侯到老百姓都要恪守孝道。孝道從親情開始,可以把這種溫情推及到周邊甚至更遠的社會中。
-
11 # li冰兒
今年很不幸,我們國家被冠狀病毒所侵襲,很多人被感染,並且在過年回家之際,也把病毒帶到全國各地。
因此,國家發聲,為防控疫情擴散,封村封城,不讓串門,各待各家。
之前,我為公公準備了好多東西,打算過年回家時給他。
可這場疫情來的突然,我們不能隨意出門了。
公公卻不能理解,他有些生氣,說我們根本就沒想回家。
公公每次身體不好的時候,我們都會接到我們家裡,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他的身體就硬朗了好多。
婆婆生病的日子,我們隔一個星期,就會買上一些東西回家看望。甚至買好了夠一星期吃的蔬菜。我會燉好雞肉或排骨,端著盆子送回家去。
我自認對待老人,已經真心真意了。可依然會被公公指責不孝。
只因有一次,婆婆感冒發燒,我們未能按時趕回去。
什麼是孝?我想,這個不能一概而論。
孝,不是靠子女一方的付出,而是要有老人的明事理,才可以圓滿。
今年的疫情,不能回去,公公在家裡又“生病”,我深知他的心思,想要我們回家。只是如今,封城封路的,疫情這樣嚴重了,公公仍然考慮不到子女的安全,只想滿足自己的心願。
現在的好事之人又多,子女很容易被道德綁架,公公會認為,我都病了,你們不管怎樣都得回來送我上醫院。而好事之人,他會四處宣揚我們如何的不孝。
孝心,是憑心而去做的,不是做給誰看的。
可這個世上,真心待老人的子女,偏偏就落不到好。
所以,我想說的是,孝,要真心真意,問心無愧,但老人也要,懂得珍惜並且包容!
-
12 # 陳諾
這個問題很有回答的價值。
華人常說“孝順”,便都以為是“孝”就要“順”。但其實不然。“孝”指的應該是做對父母好的事情,而非對父母一味的盲從和偏袒。
舉個簡單例子,你的父親讓你倒一杯水,你去倒水,是順從他,同時也是孝敬他,因為這件事對他有利無害。而如果你的父親讓你去給他買大煙,要吸毒,你就不該順從他,而要阻止他,甚至報警,讓他強制戒毒,因為這時候的“順從”會害死他。
千古以來,中國傳統文化中始終以孝道作為衡量人私德的最高標準,認為對父母百依百順才是孝,對父母若有一絲忤逆則為不孝,實在是沒有辯證地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又鬧出了多少愚孝痴孝的悲劇。正如父母對子女,應當“愛而不溺”,即以正確的方式愛孩子,只在對孩子好的原則上,滿足孩子的要求,而不應過分寵愛孩子,子女對父母也是一樣,應當“孝而不順”,以正確的方式愛父母,在對父母好的原則上,順從父母的意志,而不過分盲從父母的決定。
同樣,當父母的決定與自己的意志有衝突時,比如考什麼專業,找什麼工作,和什麼樣的人結婚。這種重要的人生問題,雖然父母有一定的經驗,有一定的建議權,但最終負責和承受的人還是子女。所以子女可以傾聽父母的意見,但千萬不要讓父母代替自己做決定,而是要認真考察,思考利弊,否則既對自己的人生不負責任,也是白費了父母希望自己幸福生活的初心。
-
13 # 眼角明澈眉帶笑
看到這個題目觸動在心,自己長大了不在是氣父母什麼都顧自己,看到爺爺爸爸媽媽一天天老去。我有種負罪感,小時太不懂事時不時的氣他們。現在我要改,爺爺愛抽菸雖說抽菸有害但爺爺八十幾歲了也不能強戒。告訴他少抽抽點淡味的,母親愛熬夜時常電話提醒她早睡。父親愛拼手機提醒他少刷屏,多休息愛護眼睛。常年在外沒辦法,也只有惦念與電話就盼放假回家多做家務叫老人們歇在那,給他端上熱騰騰的飯香噴噴的菜看著他們笑容滿面,直誇我長大了。其實孝不在大小事心理有老人,掛念老人多為他們做事。做我們能做的只要他們開心就好。
-
14 # 邊河靜靜流1
真正的孝是在滿足吃穿住行的基本需要基礎上,讓老人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中,學會新的生活方式、享受新的科技成果、融入現代社會生活、儘量讓老人開心自信、快樂幸福的度過餘生。
孝敬的基本要求:保障老人吃飯、穿衣、就醫等物質基礎。這是很多家庭完全做到了的。
孝敬更重要的是滿足老人的精神要求:
除了經常陪伴關注老人,主動想方設法讓他們開心外,還要給他們講社會熱點新聞,讓他們學習現代新技術,要讓老人與時俱進,融入現代日新月異的生活。
比如我的父親是喜歡文藝的農民,我給他買了小蜜蜂揚聲器可以聽歌、買了比別人的更大的唱戲機可以聽歌可以看影片可以播放歌碟、隨時給他在電腦上找他喜歡的歌曲播放給他聽等。
又比如教70多歲的父母學會簡單的電腦操作,至少我不在家時他們能放音樂、看新聞。
這個春節,經過反覆動員,我父母接受了使用智慧手機,給他們一人買了一部。耐心教他們接電話、打電話☎️;給他們設定手寫鍵盤讓他們學習發簡訊;給他們下載微信,教他們發語音,拍照片併發送到微信好友。還教他們用自拍杆拍照呢。幸好他們都是愛學習的人,雖然學習得有些困難,但是和周圍老年人相比還是算進步的了。
學會使用智慧手機後,父母再也沒有感覺自己距離現代生活多麼遙遠,他們為自己融入現代生活而高興自豪,我明顯感到他們的快樂與自信增強了!
真心孝敬父母,毫不計較利益的孝敬父母,與時俱進的孝敬父母,讓他們真正快樂!
-
15 # 杜仲68
孝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水有源,樹有根,人有祖宗。烏鴉返哺,羔跪乳。動物也知報母恩!孝有小孝大孝致孝。孝字是上老字頭下子字底。尊老愛幼也為孝。小的把老的高高頂在上面供著敬著為孝。老的把小的象小雞抱在身體下保護著是為孝。孝道文化廣為流傳。二十四孝故事,百孝經和孝經《弟子規》也在傳揚。孝養父母長輩要趁早,不要子欲養而親不待,空留後悔心。孝道有三,孝養父母的:身、心、志。一孝養父母的身,易理解和做到,就是關心父母衣食住行,身體健康等生活細節。屬錢財物之力!二孝養父母的心就是關心父母的內心世界及精神生活,這上了一個層次,要想方設法讓其高興愉快,不孤獨不寂寞,心情暢快。這一點較難做到!屬精神世界,除第一點還要時間和精力!第三點是孝養父母的志,就是心志,志向,志願。幫助他完成人生中的未了心願,能引導、啟發他覺悟人生,認知宇宙生命真諦,渡其法身慧命這是最好最理想的,使其人生暮年不懼生死,臨命終得到關懷是為孝男孝女。大孝致孝是對宗族鄉黨,國家人民的貢獻和愛待,因為眾生一如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乃為大孝致孝。淺泛略講!到此!到此!!
-
16 # 心鎖
這個話題值得人深思,孝順長輩自古以來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古時的行孝被列入律法,如果不尊重長輩,虐待父母將被處以嚴刑以示懲戒。現如今,所謂的孝順不僅僅指物質上給予父母的慰籍,更多的注重精神方面層次的給予。
自有百善孝為先這一說法,當我們學習,工作生活中與父母的看法相背時,不要直面頂撞他們,而是透過真誠耐心地溝通化解分歧,因為父母更多的還是無私的愛。
當工作成家後,辛苦勞碌一輩子的父母到了該享受天倫之樂,頤養天年的時候,而往往我們因工作的需要很少能陪伴他們,當他們有病時,他們瞞著我們獨自承受怕給子女添麻煩。所以更多的是內心的虧欠內疚。我們總是透過買各種禮物,給錢這樣的方式來給予物質上彌補,但其實父母真正需要的是精神方面的慰籍。子女閒暇時多陪陪父母,哪怕一家人吃一頓團圓飯,勝過於物質上的提供。
古話說的好,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怠。有時間一定要多陪陪父母,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說說話,嘮嘮嗑。因為他們不會在原來的地方等你。這不就映襯了陳紅所唱的《常回家看看》那首歌。
因此多陪陪父母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孝道。真正的精神需求,而物質上給予的再多也是低層次的道德感。
朋友們同意我的觀點嗎?來相互交流!
-
17 # 知行1204800
百善孝為先。任何一個人都是父母生的(當然,孫悟空在《西遊記》中所言是石頭中蹦出來的)。我現在是親生父母己逝,他們健在時,儘管工作很忙,都儘量抽時回到他們身邊,聽聽父母聲音,看看父母的容顏,但都是少之又少,可以說我很不孝。記得有一回妹妺與我提起,母親經常練叨我的孝,說我很會討他們歡喜,我真汗顏。但妹妹說,我每回一次都會拉著母親的手,為她搓擦丶在脊背上敲敲背,與父親閒聊並搓摩父親的光頭……他們覺得很舒服、很享受。我慚愧,他們要求就這麼一點,我為何不能多做幾次呢?
唉,現在真的想回到那時,做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兒子,多好。
-
18 # 失望不代表沒希望
百善孝為先,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注重孝道文化的發展,從小教育孩子們要孝順!然而我們不禁心想,孝,到底是什麼?孝不是僅僅滿足父母長輩的物質需求,更需要我們去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一句簡單的“爸媽,我愛你們!”足以顯示你孝的程度,不管你在外過得如何,一定常回家看看,一次次回家也是孝的體現。長輩們到了晚年,無慾無求,只希望自己的子女能過得更好,一輩子為我們操碎了心,此時更需要我們經常陪陪他們,不要到時候後悔莫及!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們要開始把長輩的事掛在心上了,因為我們有這個義務,心中有孝存在,便是我們更加想他們。其次,孝也體現在尊重父母的選擇上!多與他們商量交流,能使孝字越發光芒。孝的同時切勿盲目順從,父母錯誤決定的同時要指出,切勿順從!總之,孝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可見孝!
-
19 # 無知先生
我用《論語》裡的一句話來回答: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孟武伯問孔子:請問什麼是真正的孝?
孔子回答:你體會一下,當你生病的時候,父母那種擔憂的心情。(如果反過來,你對父母擁有同樣的心情,那就能稱為孝了!)
再擴充套件一下,當你因為某一些小事而雀躍,父母也因為你的喜悅而喜悅;當你因為失戀了或者某事而傷心了,父母千方百計地安慰開導你,希望你能不再痛苦;父母拿到好吃的第一時間就想到讓孩子吃;孩子出門玩,父母心裡擔心這擔心那。。。。。。
如果我們能夠將這些相同的情感返回到父母身上,這大概就是真正的孝了!
-
20 # 一楠雲天
就《在這個社會,到底什麼才是真孝》一問,我想談談幾點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可憐天下父母心,今天是(母親節),各位如果有時間,不妨聽聽由閻維文演唱的歌曲《母親》……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掉眼淚……閻維文演唱的歌曲《父親》……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星斗……也不知道他唱哭了多少的“梁山好漢”和“女中豪傑”。本人的老母已去逝多年,每當想起她老人家都會悲傷難止,虧欠她的實在是太多太多……
迴歸問題本質:到底什麼才是真孝,“孝”字的真實含義在當今社會里,真正理解“透徹”的人恐怕並不普遍。各大媒體時有真實報道,把父母送進“養老院、“幸福院”這些聽起來高大上的地方,或自己住著洋房、父母住著“柴房”等的例子並非鮮聞鮮見。試問:將父母棄之於不顧,把父母的養育之恩都忘了的人,此人還:可~識~可~交嗎???這種人是“時代的敗類”,“社會的殘渣”。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百善孝為先”,主要講的是“尊敬父母,孝順父母”為本意,多行善事,而行善又是以從尊孝父母開始。一個不孝父母之人,又何談“行善”社會。小羊羔都懂得感恩,在吃母乳時都是“跪”著的,當我在看《跪羊圖》的過程中曾多次掉下酸楚的眼淚。
天底下最難報的恩是“父母恩”,最難還的情是“父母情”。雖然年年季季花相似,但卻:歲歲年年人不同。父母的身板兒一年不如一年好,“時有無奈憶當年”的“哎嘆”。
報恩要趁早,盡孝要及時。孝子沒有貧富之分、更沒有因“忙”而可不孝之說。真孝是出自內心,有條件的應儘量多一些時間坐在父母跟前,聽他們嘮叨,陪他們看看電視,聊聊過往與當今。相隔甚遠的勿忘“電話盡孝”,(抽岀每天的數分鐘)問問近況、聊聊南北,向他們傳遞一份思念與牽掛之情。讓他們不感到“被冷落”和“被孤立”或“被無助”。
前些年陳紅唱遍大江南北的一首歌《常回家看看》~~找點時間,抽點空閒,領著孩子……帶上笑容,帶上祝願,陪著愛人常回家看看。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爸爸張羅了一桌好飯……
盡孝不光指物質方面的東西,更側重於無微不至的關心、關懷與疼愛,要把疼愛自己孩子的那顆心,同樣投入到老人身上,他們的開心、快樂、健康、長壽才是兒女們的最大願望與最大滿足。不要讓“孝”留下太多遺憾。
農村有句俗話:在生不孝,死了流貓尿。對於年歲已高的父母來說,沒準兒哪天就一去不復返了。其實清明時節雨紛紛,匆趕墓前“孝”亡人,都是一種形式上的東西,當然我並非是反對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意思是說,在逝者生前儘量多做一些“實質”上的付出,比那來得更有意義。
孝在當下、孝在眼前、孝不能等、孝要及時,祝願天下的孝子們家人安康、事業騰達!
回覆列表
孝,中華美德之重,一個人是否有孝心,一個人品行中是否有著大善大美,最直接的事情就是看他能否孝敬自己的父母,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都不存孝順之舉,那還何談其它呢。孝順父母是用許許多多的小事編織而成的,生活,就是在細小和煩瑣中走下去的。每個人生命中重大的事件也許不會太多,每天密密麻麻的生活細節中,著實在考量著人的耐心和人品。
大善之美是為孝,而我們的父母需要的是什麼呢?他們可能並不需要我們有著怎樣的驚人之舉,他們要求的僅僅是子女的平安和快樂。但是這一點點小事,我卻沒有很好地滿足父母。回想起自己當初生病之時,父母的大悲之色,內心總是覺得非常地愧疚。不談如何去孝順父母,只說父母心裡想的什麼,自己一定清楚嗎?有的人以為父母總是對自己要求過高,其實,父母的內心中子女的平安是最最重要的。為了這一點,我們就不應該對不起父母賜予的身體。我們可以使用,但是一定不要糟蹋。因為這是父母給予的禮物。對於生病的人,可能是敏感的、脆弱的。但是精神卻不可脆弱,你沒有理由讓自己不堅強,而面對堅強的你,疾病就會落荒而逃。父母就會內心安慰,自己也會受益匪淺。這種多贏的好事,我們為什麼不做呢。孝順父母,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孝順父母,只要自己內心裡經常為父母的想法而設身處地的多想想,一定就會做得很好。我可能不會給父母更多地安慰,但我要讓他們知道,我很愛他們,我愛他們給我的家,我愛他們給我的一切,我也一定要儘量做到讓父母放心和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