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日一食99
-
2 # Yu仔
會得不長失,因為夢想是透過積累而實現的,不是靠捷徑,捷徑成功的機率很小,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先積累經驗,如果沒有經驗有貴人扶持也可以,但是貴人只能扶持你成功,不可能扶持你永遠一直成功。
-
3 # 弗學漫話
先說說如來本性
單從字的表面來看,如來本性可拆分為二,一者如來,二者本性,何謂如來,乍一聽想起了西遊記中的如來、佛祖,那就大錯特錯了。《金剛經》有云“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就是說這個如來,本是你、我、他一切眾生皆有的,從佛性上講,人人皆有佛性,所以如來是你的本體,亦是我的本體,是一切眾生之本體,這個本體亦可稱之為本性,所以如來本性,一體二用,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本性,《華嚴經》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徵得”,如來智慧德相也可以叫做如來本性。但這樣說,以經解經,還是不太明瞭這個本性,所以我們用一個通用的佛教術語講,如來本性也就是“無自性”。
自性這個詞在原始佛教中沒有,到了部派時期才得以出現,不好理解,是一種無形的且處於現代科學範圍之外的,就是說無形的科學暫時無法證明的獨立於物質精神之外的一種狀態。通常的理解為永恆不變的、永遠存在的。不依因緣而自有的。
我們舉個例子,一條木質造的船,要有木材,有人需要這個船,然後有人加工,經過一系列的因和條件最後形成了這個船,所以這個船是有因緣而成的,因為都是給合而成,船沒有自己本身不變的東西,也就是沒有自性。假如說船有自性,那麼就不需要造就有這麼一條船且永遠存在下雲。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這條船造好了,十年二十年,不斷維修,不斷地更換,最後更換了一遍,船還稱之為船,但不是當初的船了,你說到底什麼屬於這個船的,沒有他的任何核心,100年,200年...一萬年...,總有一天灰盡煙滅,這條船連個影子都找不到,因為它沒有自性。
所以小到一隻船,大到一個星球,都是依因緣而起,不斷地變化,隨著時間不斷的生滅消亡,沒有自己永不變的狀態,也就是無自性。
所以到了人,情況一樣,沒有自性,連我都不存在,更不存在靈魂。人是由五蘊“色、受、想、行、識”構成,色是物質,其他四蘊是精神,人是由各種物質和各種精神並依因緣而起的組合體,沒有自己固有的東西,時刻都在變化生滅,但是人執迷,總覺有個我,這就是沒有看透自己的本體的如來本性,無自性。
所以說如來本性就是無自性,在唯識學裡有“諸法無自性”,如來本性亦是法,瞭解了一切物質的精神的,乃至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的,沒有恆常不變的,都是因緣而起的。
這讓想起佛教的一個名詞,空。自性空,就是無自性,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都是因緣而起,沒有恆常不變的。
所以,明白瞭如來本性,也就明白了“諸法無自性”,人沒有我,只是物質的精神的因緣給合而已,所以《心經》講“照見五蘊皆空”,色、受、想、行、識都是沒有自性,都是臨時組合成一個所謂的人,這個人沒有我,法亦沒有我,這樣看這個世界,都是臨時組合而成的虛幻不實的,所以《心經》講“度一切苦厄”,如能明瞭這一切,便能“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理論上說,世界是不實的虛假的,是我們顛倒夢想的結果,但是你在馬路上遇見車還是要躲,所以在實際的應用上還是不明瞭,這需要戒定慧實修才能悟到其中的妙境。這些從一般人的眼裡看這個問題,就屬於宗教感情和體驗了。
但這種體驗屬於精神的心理的不同層次,大乘佛教在秉承佛陀的精神上發展豐富了這種體驗和實證,而現代科學還無法介入,也就造成了現代認識上的分岐。
所以,從佛教來說,明瞭如來本性,就看清楚了世界是一個顛倒的夢想。在迷失瞭如來本性,或者不知何為本性的人來說,便執著於這個世界,最起碼在佛教看來,不斷在六道中輪迴。無始無終,便不能離苦得樂。
總之,在宗教學看來,一個人若是迷失瞭如來本性,因為顛倒夢想的緣故,最終的結果會執著於現實社會的各種慾望,難脫輪迴之苦。補充:有個劇友說“你說世界是虛幻不實的,但你的人民幣還是不願意給我,你就是這樣的執著。除了這一句,其它的都顯多餘。”。
你要清楚空的定義,和世界虛幻不實的定義,空不是沒有,虛幻不實也不是沒有,虛幻不實也是存在的,哪怕是假象,這個象還是存在,你的夢假不假,是假的虛幻不實的,但你說夢不存嗎,所以說不要一提到空或者虛幻不實,就以為不存在,這是一個存在的問題。
如果你承認虛幻的像是存在的,那麼就像一個夢一樣,夢是假的,但是存在的,夢也分為不同型別的夢,知道什麼是懷疑主義嗎,如不懂可以看看哲學,到現在除了語境主義可以與懷疑主義相對外,但也是各佔一半,你怎麼知道你不在夢裡。
所以龍樹的空觀說,即使認為世界是空是夢,為何車來了還要躲,人民幣不給你花,因為我沒有出這個夢,我要做一個好夢,以幫助早日出夢,我還要在夢裡生存,創造條件出離夢,把錢給你了,變成惡夢了,惡夢裡套惡夢,就出不來了。
所以即使是出家人,也不會無緣無故給你錢,你有你的命數,所以說,不從宗教的角度講,單從哲學上,估計還需要多讀幾本書,明白不是一個字面的理解的意思,那樣就顯得貽笑大方了。
-
4 # 南山一縷雲
其實也沒什麼,既會違背,就是骨子裡沒有完全認同其宗詣與教義。選擇自己內心想要的,然後接受由此而帶來的命運便行了。人總是找不到自我才會彷徨終日,惴惴不安。
-
5 # 源來自於生活
“如來本性”就是“生命本來的樣子”,那就是意識。意識是無形無相、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又稱為“空性”。
但意識卻具有感知能力的。就是我們所說的“念頭”。 一念起,一念滅,一念之心,選擇放下,人也解脫,心也解脫,人也自在,心也自在。
遠離顛倒夢想,就是還原你人之初的樣子。於本性相應,不違背本性。舉個簡單的例子,愛人、助人,就與本性相應,殺人、害人就與本性相背。 如果我們心裡不調和,紊亂得很,即使是在美好的環境裡,也不能夠去領會、享受生活。
人生不易,追求一種灑脫的人生的態度吧,儘量讓自己活著自在些,幸福些,少一些不必要的煩惱和憂愁。
回覆列表
其實現代社會節奏快,很多人會容易浮躁,但有時候不是努力就會有相應回報的,只有放平自己的心態,踏實的走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