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就是這樣一個人1314

    如果經濟實力允許,當然希望有個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哪怕它小一點,哪怕沒有男朋友,都希望有個自己的房子,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租的房子在好房主不租你也要捲鋪蓋走人,房租再便宜也不是自己想要的家。所以我想每個人都會有這樣子的情結吧!現在人獨立哪怕沒有男朋友活的也可以很滋潤!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工作,再養一條可愛的狗狗。休息時和閨蜜逛逛街,溜溜狗,除了工作的事,私下聊聊養生 美妝 旅遊,即使去不了巴黎,看不了鐵塔,可我們可以去大理去麗江!也可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生活要活成想要的樣子!

  • 2 # 新使用者影片

    只要有錢了,就會給自己買套房。這一生要買一套房子。於是房價就一路飆升,很難跌下來。它已經進入了一個畸形發展時期。我們來分析下劇中大家為啥買房:

    一、結婚需要

         要結婚就要有套房子,不然很難找到老婆。“成家立業”是中國的傳統思想,一時很難改變。年輕人結婚時都想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一個自己喜歡的家。這是他們的夢想。歡樂有人分享,痛苦有人分擔,困難有人分憂,出門在外,有人牽掛。

    二.虛榮心

        像林茂根這樣有錢的主把房子作為富有的象徵。有了一套房的人,想換更大更好的舒適的房子。

    三.炒房

    就連我們男主徐姑姑也要假離婚買房,這樣為的也就是防止通貨膨脹,買房就是買安心。

  • 3 # 草京

    但是呢結合個人的情況買到最適合自己的房子也是關鍵!土豪富豪的安家可能就不僅僅是買個普通商品房那麼簡單,他們可能更向往別墅,有自己的私人花園,私人游泳池,大的Sunny房等等,更有鍾情於老洋房的!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房一個家更是心中的一個情結!對我普通人的我們來說,買一個普通的商品房就夠了,當然各種各樣的因素要考慮,想自己的工作單位近一點,離老家近一點,學區好一點,地段好一點!環境好一點,哈哈,最終當然還取決於自己口袋裡的錢不管房子買在哪裡,有了房子就有了一個家,不用像租房者一樣擔心那一天突然就被房東趕出門,比如今年新冠病毒爆發,武漢封城很多人流落街頭飢寒交迫無家可歸,那時他們想的是要是自己有一個家該有多好!!作為中國傳統,安家這種情結一直都有,直到現在很多女方都要等買完房子有了安身的地方再和男方結婚,不管平方大小,全是有了自己的落腳地了,以後有條件了,可以再置換更好的!

  • 4 # 我是花花呀

    《安家》裡面的買房情節其實和生活當中是一樣的,只是生活中買房故事我們只知買房而不知買房和賣房這背後所發生的故事而已。

    無論是劇裡還是現實生活中,買房主要也就那幾個理由:一就是剛需——即結婚用房或者生活所以需要買房還有一個就是為了孩子上學買的學區房;二就是拆遷了為生活要換房;三就是為了炒房,有閒錢但錢放著又會通貨膨脹,所以最後的選擇就是買房。

  • 5 # 影視鑑賞啊

    華人自古就有“房情結”,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有云“家,居也。”上“宀”,與房室有關,用來居住和祭祀祖先,下“豕”,乃是遠古時期珍貴的祭品,也就是財富的象徵,所以家的本意就是為家人所共有的財產和居所。對於華人來說,房子不只是一方居住的天地,更是一種與安穩生活、血脈親情聯絡起來的象徵。居無定所,何以謂家?到了現代,華人對於房子還是格外地有著執念。誰不想在大城市有一個安身立命的房子,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呢?

    這部劇把背景放在了紙醉金迷繁華精緻的魔都,但其中講述的每一個關於房子的故事,都浸透了生活的艱難辛酸。

    第一個故事就特別的扎心,海清演的婦產科宮蓓蓓專家因為懷了二胎想要改善居住環境,打算買個面積更大、全向朝陽的學區房,卻總是選不到心儀的房子。

    等到夫妻二人看完房坐在車裡時,她才感慨道:倆人博士畢業,在上海辛辛苦苦奮鬥七八年,卻連一套像樣的兩居室都買不起。

    這段故事有一幕特別令我心酸:

    宮蓓蓓跟丈夫一家六口人住在一個六十二平米的擁擠房子裡,她挺著孕肚加班到深夜才回家,開啟門,兩個老人帶著孩子擠在一張床上,丈夫睡在客廳的地板上,自己還要躲進衛生間在馬桶上辦公。

    想想都有點細思極恐,宮蓓蓓夫妻二人都是高知分子,名校出身,連他們都買不起房子,那學歷更低的普通人呢?

    在大城市買房貴,買學區房更貴,許多秉持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理念的父母,為了孩子去搶價格高昂的學區房,但依舊一房難求。學區房有價無市的背後,也是大城市資源競爭激烈的深深無奈。

    宮蓓蓓夫婦,也不過是在大城市謀生的當代知識分子的縮影罷了。

    到了第二個故事,我看到的是每個來到大城市的人想要買房紮根的執念。

    經營著一家包子鋪的嚴叔夫婦為了給兒子娶媳婦,打算買套一居室給兒子做婚房。夫婦二人善良樸實,起早貪黑地忙碌了幾十年,不敢想他們是賣了多少個包子才攢下的房子錢,他們操勞了大半生,就是想在上海這個城市紮下根,成為“上海孩子的爺爺奶奶”,擺脫外來人來大城市的蟻族生活。

    從嚴叔夫婦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中國式”父母的影子,他們寧願自己受苦也不願苦了兒女,耗費了自己半生的心血也沒關係,只要兒孫過得好就滿足了。

    房似錦就是抓住了嚴叔夫婦希望兒孫有出息的心態,強調宮蓓蓓夫婦全家高知,果然很快打動了嚴叔夫婦。

    但在嚴叔夫婦帶著兒子、準兒媳,和宮蓓蓓夫妻兩家人坐在門店裡要籤合同時,兒子突然提議要在房產證上加上女朋友的名字,準兒媳這時也自稱已經懷了孕。

    嚴叔夫婦本來猶豫了一下,但想到自己買房本來也是為了方便兒子娶妻生子,如今孫子既已懷上了,那加上名字也沒什麼了。

    雖然這“孫子”是不是真的懷上了尚未可知,但這個情節也引出了當代婚戀的一個“送命題”:婚前買房該不該加對方名字?

    這個問題在網上也引發了熱議。無論是加還是不加,都無可厚非。作為女方,大城市居大不易,自己的名字被加在了房產證上,後半生在大城市立足也多了一重保障,作為男方,大城市的房子是非常貴重的資產,誰又能保證一段婚姻能夠一生一世不會變呢?

    狄更斯《雙城記》裡有一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來到大城市裡奮鬥、掙扎,就是想要在這派廣闊天地裡有個歸屬,但現實卻是想要達成這一切何其地艱難,買房落戶是多少人拼搏多年都實現不了的奢求。

    但對於處在大城市富人階層的人來說,買房根本不是一個奢侈的事情。在看了前面幾個普通家庭為了買套房歷盡了辛酸的故事後,再看到中介王子健帶著家境優渥的金太看房,不由唏噓。金太之前就在王子健手中買過一套房,但因為這套房少了一個女主人專用的小客廳,不方便閨密聚會,所以這才讓王子健帶著又來看豪宅。

    有個情節特別讓我印象深刻,在王子健帶著金太看房成功後,他接到金太的電話卻說這個房子已經有個上市公司的Quattroporte付了定金了,如果金太想要這套房可能需要多出點定金了。金太則直接豪氣地表示:“錢不是問題,辦成就行。”這個房子是位於上海市中心的大平層,面積有五百多平,這已經不是一擲千金了,是一擲千萬金……………想想前面幾個故事的主人公,更覺得普通人在大城市安家買房的不易。

    這部劇裡體現的階級差異,或許每個在大城市打拼的人都有一定的共鳴吧。

    《安家》中,不僅房子的交易雙方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就連靜宜門店的房產中介們,也有著箇中滋味不為人知的經歷。

  • 6 # 阿飛看電視

    在任何時候乃至任何地點,華人都對土地和房產有一種近乎於瘋狂的執念。而電視劇《安家》中這種情節也是十分普遍的,不管你是賣包子的小販,還是身家億萬的大老闆,不管你是土生土長的老上海,還是異鄉而來為夢想追逐的逐夢者,他們都想要一套房子,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一個他們認為可以稱之為“家”地地方。

    賣包子的老嚴是中國大多數底層人民的代表。

    老嚴是賣包子的,在上海打拼了一輩子,辛苦攢了三百多萬。恰巧也到了兒子結婚的時候,所以他全款買了一套一居室,用作兒子結婚用。

    買房子的時候老嚴二話沒說,直接全款買下了。這個時候的老嚴雖然只是一個小包子鋪老闆,而且年已六旬,但卻是如此的意氣風發。他這個時候的笑容,也是這一生當中數得著的燦爛時刻。

    老嚴是千千萬萬這個老百姓的代表,更是一些沒有知識、沒有學歷、沒有技能的人去往異鄉打拼的代表。當年帶著老婆來到上海灘,租下一個小鋪面,一個包子一個包子的包出來、賣出去,一點一滴的攢下了三百來萬。看到老嚴,你就會想起那無數的來上海打拼的人。

    但無疑老嚴是幸運的,不管如何,他攢下了一套房子。不僅解決了兒子的問題,也讓老嚴了卻心中願望。

    身家億萬的飼料大王,小時候不經意的一瞥,讓今已年邁的他對那一棟房子扔念念不忘。

    林茂根小時候就來過上海,但是,那時候的他過得是悲慘生活。受盡了白眼,受盡了欺辱。但是,那次擠上公交後的不經意的一瞥,讓那高高的山牆,紅色的圍牆,黑鐵的大門,圓圓的屋頂徹底留在了幼小的林茂根心中。

    如今的林茂根已經年過花甲,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心中的執念越來越深,那絲願望也越來越迫切。他想找到那棟房子,或者和那相似的房子,他想住進去,了卻這來自童年的願望。

    林茂根這一類人,也是很多華人的代表。小時候沒有條件,但卻一直渴望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所以,等他長大後,一直在尋找他心中的那套房子。

    土生土長的朱閃閃是上海人,但是別說房子了,她連房間也沒有,甚至連床對她來說都是奢望。

    朱閃閃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但是上海人也不都是有錢人,也有很多窮人。而朱閃閃從小住在弄堂裡,全家人擠在一個小屋子了,而朱閃閃的臥室就是一個壁櫥。可以說朱閃閃是個標準的窮人。 朱閃閃有個夢想,那就是嫁給一個上海戶口的可以買得起房子的人。這個夢想可以說簡單而又艱難,同時這個夢想也是朱閃閃想逃離小時候生活的體現。

    生在大城市,但是生活的卻不甚如意,他們一直想逃離自己當前的生活。而一套房子則可以滿足他們的任何幻想,也可以在物質上滿足他們的一切需求。

    這就是華人,當我們面臨困境的時候,我們是在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問題,但我們往往會認為一套屬於自己的安家之所就能解決我們約到的難題,從精神到物質都能解決。

    魚化龍和婁山關是異鄉而來的追夢者,他們做夢都想擁有自己的一套房子。

    上海是魔都,這個地方充斥著全世界各地聞名而來的逐夢者,而魚化龍和婁山關就是其中的兩個。他倆做夢都想擁有自己的一套房子,在幻想中,甚至還因這套房子距離市區太遠,自己的電動車沒法上高速而苦惱。

    異鄉而來的逐夢者,日思夜想的都是徹底的融入這個城市,而融入這個城市最快捷、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買房子,在這裡安家。由此可見,房子對逐夢者的重要性。當看到魚化龍和婁山關討論自己以後要在上海郊區買房子的時候,會有一種莫名的心酸。他倆就是我們大多數年輕人的寫照,大學畢業來到魔都,拼盡全力仍未求得一磚半瓦遮身之地。努力過後,或許等等待我們的仍是無力地回到家鄉。小結

    只要有華人的地方,他們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置辦房產。歷朝歷代三教九流莫不是如此,古代數不清的貪官被抓後可以查出良田萬頃,房屋千間。賣包子的老嚴、飼料大王林茂根、社會底層朱閃閃、外來者魚化龍和婁山關也都是如此,並且都在為此而努力!

    房子對很多人來說,不僅僅是容身之所這麼簡單,房子還是“家”這個港灣的具體體現。不管是租房還是買房,當大家有了房子,可以遮風擋雨之後,他們的心靈會得到莫大的滿足。

    同時,房子對很多人來說還是心靈的寄託,是夢想的終點。

  • 7 # 王者小飛飛

    首先個人認為買房情節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接下來我說說我對《安家》裡的買房情節的看法:買房情節不僅僅是家庭觀念下的一個產物還是人們生活達到一定程度的更高追求,更是體現了房主人的一種生活態度和人生價值觀。

    第一,買房情節是我們家庭觀念下的一個必然產物。俗話說"先成家後立業",可見家對於我們人生來說是多麼重要,然而房子是家庭的歸屬地,是心靈的寄託。在《安家》裡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嚴老夫婦用自己辛苦幾十年掙來的300多萬給自己的兒子買房子,就是想一家人有個自己的房子,有個家的歸屬和港灣。說到這裡不得不吐槽以下嚴老夫婦的兒子兒媳是真的很不孝順,老人辛苦大半輩子攢下錢買了房到最後卻不讓老人住。

    第二,買房情節是人們生活達到一定程度的更高追求。《安家》裡的博士夫婦他們本來已經有房了,為什麼要換呢?因為他們一家人蝸居在六十平米得小房子裡,男博士晚上要住在沙發上,女博士晚上要到廁所裡改論文,尤其是二胎馬上就要來臨,所以他們就想選擇學區房,離醫院近,比之前的更寬很大的房子,想讓一家人有一個更好和更寬鬆的生活環境。

    第三,買房情節是房主人的一種生活態度和人生價值觀的體現。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看劇中嚴老夫婦為什麼決定買雙博士的房呢,因為他們覺得雙博士夫婦是知識分子,他們希望他們的孫子以後能像雙博士一樣愛讀書,有文化。多麼美好的期望啊!再看看雙博士夫婦最後買的房,雖然過道成了兩兒子的畫展廳,其中有一件小房隔在了過道之外,但這間房的閣樓有大窗戶,也能看到星空,在這個車水馬龍的大都市能有這麼一個地方,多麼的不易啊!

    總之,從這些買房情節中,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嚴老夫婦還是雙博士夫婦都對美好生活充滿期待和嚮往。房子承載著他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所以當房子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時就買了。

  • 8 # 已減21斤的黑格爾小姐

    目前,我在上海有三套公寓,一個商鋪(只我一個人的名字),南京一套住宅(我一人獨有),我和我媽共有一套住宅,我和我爸共有一套住宅,兩個商鋪,加起來物業9個,但是都是小物業,價值在150萬-300萬不等。

    其中,南京的都是我父親負責投資的,上海是我推薦投資,我父親出資購買,我負責還部分貸款。

    為什麼會買這麼多房訥?很多人說股票,餐飲也能投資,為什麼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呢?我父親投資的我不方便評價,我投資的可以說一說。

    首先,我非常不適合投資金融,似乎是命裡犯衝,投什麼虧什麼,就連保本的理財也虧過一次。

    其次,2015年初股票大漲的時候,我有個同學母親是某大型保險公司總經理,告訴我說股市要割韭菜了,趕緊從股市出來、可買房(他家有個神奇的傳說就是:2014年初賣掉長寧區6套房,進入股市翻倍之後套出來,後又在中環以內全部買了物業,2015年下半年又翻倍了)。所以我也就聽了她的,讓我父親在2015年6月在股市套出100來萬,買了上海首個物業,然後年底就翻倍了。

    第三,我的投資也是從我的性格出發,因為也是蠻剛的,看不得行業內的骯髒事,所以時不時的會有對工作的厭倦情緒。我買房也是想給自己一個保障罷了,當真的看不下去的時候,也不要委屈自己,該放手就放手。同時,這次疫情情況下也凸顯了自己有物業的作用,抗風險啊~

    第四,關於租金問題,當然首要的還是為我的精神潔癖服務。其次是上海的租售比要划算很多,我上海的第三第四個物業就是南京市中心一套300多萬的房子賣掉,在上海換了一個小公寓外加一個小商鋪,其實價值差不多,但租金實則翻了一倍。

    所以我建議每個人買房自住,還有投資,一定要看個人情況,找一個合適自己的方式和途徑。以上僅為個人情況,請各位一看了之。

  • 9 # 上海地產資訊

    第一套房還是要趁早買的,很多事情拖著拖著就沒有了動力 同樣很多買房的想法不去儘早實現就會錯過時機。買房拖到最後就是買不起 每個人有買房的想法時是買得起房子的 哪怕貸點款也是可以實現的 (安家)劇情裡朱閃閃有著壁櫥公主的稱號 說起來也蠻淒涼的 從小在壁櫥里長大 所以有著想要嫁個有錢人 想要住大房子的想法 買房還是要趁早 從業多年來遇到過很多人看房一看好幾年 眼看著房價漲上去 一開始有心理落差 最後是買不起 其中有些改善型置換人群 有一些更慘的經歷 本來賣掉自己房子是想著住的更舒適的 結果自己房子賣掉了 想要買的房子期望值太高 一拖再拖 最後房價漲到買不起 手裡有個一兩百萬確落得無處安身 從市區只能跑到郊區 想想都淒涼…@電視劇安家

  • 10 # 華生娜娜

    對於一個80後女人來說,結婚買房還是男方家裡的事情,結婚前我從來沒有為買房而煩惱過,只是從小到大,父母為了換一套大一點房子而省吃儉用。電視劇《安家》裡的買房情節,讓我想到我媽媽的買房情節。

    她和爸爸剛結婚的頭幾年是和我爺爺奶奶和小叔住在兩室一廳的房子,後來我有記憶起是一家三口住在一個一居室,很不方便。那時就總聽媽媽說要攢錢買房,後來終於實現了,住上了兩居室,再後來又覺得那個兩居室格局不好等原因,前幾年又換了一套,但是住進去沒多久嫌樓層有點高,說以後還要換房。對於我這種普通家庭來說,找房和搬家是何等辛苦,但是媽媽她一直很有自己的堅持。

    我的性格和媽媽相反,比較佛系,雖然知道房子是個好東西,都是我沒有能力買,並沒有太執著。直到結婚以後才知道,人在屋簷下,並不是那麼輕鬆自在的。老人為你付出了金錢,必定要看到你的回報,就算是我生了孩子辛苦帶大,買菜做飯收拾屋子,她們也只會認為那是應該的,還要經常來看你做的到位不到位。而他們的兒子上班掙錢就是偉大付出,沒有他我就沒地方住沒有飯吃一樣。如果我早知道這些事情,我豈會早早結婚?所以現在已經有不少女孩子自己婚前買房,或者自己和伴侶各出一半錢買房,不要家裡的錢,我覺得這將是未來大的趨勢。

    房子不僅是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更是自尊和自律的地方,我覺得有買房情節的人是有進取心的人,也會更辛苦一些。如果能買到自己心儀的房子,那將是多麼幸福的事!

  • 11 # 天亮別叫醒我

    《安家》正在熱播當中,透過一樁樁買房的故事折射出普通人生活的酸甜苦辣。

    所謂藝術源於生活,安家裡的一樁樁買房的故事不就是我們生活的一個縮影嗎?

    二三十年的農村生活條件差,教育資源差。因此從小父母就告訴我們,要努力走出農村去城市闖蕩。有錢了要有自己的房子,要有城市戶口。

    剛畢業的大學生初來乍到,對於天價的房價只能望洋興嘆。一套城市商品房可能要花光三代人的積蓄。所以在中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加上兒女的全部家當來買一套房的例子隨處可見。

    華人有強烈的家觀念,房子可能是我們這輩子最大的消費之一。回到家裡親戚朋友也總是會問,買房了沒?有房才有家的觀念根深蒂固,買房情節在中國盛行也不足為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青春有你2》這檔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