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20的躺車

    佛有十個尊號,曰: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圖片模糊,不知所以,只是一個模糊的相。即便是如佛菩薩相的塑像,那也需要響應的儀式,以建立聯絡,以代表尊重,以起引導加持。而一個金石泥木等等的雕塑,無論工如何,本身若無信,則不過面對一個工藝作品。

  • 2 # 修行者10

    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通稱如來,或者佛!佛在古印度是覺悟了的人,稱聖者,也稱浮屠,浮圖,佛陀。傳入中國浮圖表示佛塔之意,而佛陀被華人直接稱佛,陀字省略。佛在華人的心中地位非常之高,不可冒範之意,在人思想中佛可以保祐家庭事業,等等無所不能,其實保祐這是基督教用語,在佛教好像沒有見到,人們誤解佛菩薩會保祐人的平安,實際上佛菩薩會加持善念,正念,符合自然規律的人的言行。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心地純善之人,不去求任何人,任何神佛,也會有好事!心也邪惡,你再求,再燒香磕頭也沒有用,災殃是遲早的事。佛像不是真正的佛,只是意義,佛經是給人類開啟智慧的明燈,佛菩薩指導我們人類的導師!學習佛菩薩我們人類真正脫離五濁惡世,離苦得樂

  • 3 # 如來藏4

    二千多年前,七十一歲的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法華大會上,面對無量的弟子大眾,舍利弗三次提請法,“佛啊,您說的微妙難解的法是什麼法?”連遭三次拒答。後有五千比丘僧,自認為已多年隨佛修行證道(未證謂證),而當場退席。佛才徐徐道來如是妙法。而一經出口,又反覆反覆解說,不僅是我啊,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出現於世,全部都是為了這一件事啊!除此以外,別無他事(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你懂嗎?請看《法華經》方便品之經義分享。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華,時一現耳!舍利弗,汝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虛妄。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如是妙法",就是「一心三藏」這樣的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也就是說這個法可不是想講就講啊。不到機緣成熟的時候是不會講的。“如優曇缽華,時一現耳”:「優曇缽華」是一種天上的華,三千年才開一次;也有的說法是在轉輪王出世的時候「優曇缽華」才出現。 “舍利弗,汝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虛妄”:佛講的話都是正當名分,恰如其分。佛當初講小乘法的時候也是真實,佛講《法華經》的時候,又把小乘法判為戲論法,那當你明白了《法華經》的時候,戲論法是不是也是我啊?這個法太圓融了!“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這裡就是提醒,過去講的一切的方便法,不要以為你們就懂得,這種法門的意趣是很難解的。等你聽了《妙法蓮華經》以後,你才能真正懂得過去講的那個方便法。 “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為什麼這樣講啊?我用了無數的方便、套近乎、說緣分、打比喻,演說諸法。 “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那麼多方便法,你們沒有理解呀!也不是我所能用語言講出來的呀!佛講出來了,卻說不能講出來。人家理解了,他說人家不能理解。如果是凡夫的話,看了是不是自相矛盾呀?我講的那些法,你不要以為你們已經懂得,那不是你們能懂的;我今天要講的這個法呀,更不是以前能夠用語言講、能夠用思維來理解的,不是依文解字所能解的,「唯有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一大事因緣,這是整部《法華經》畫龍點睛之處。「諸佛世尊」出世只為一件事,就是講《妙法蓮華經》,與後面講的「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相一致;與在〈藥王菩薩本事品〉十個比喻講《法華經》是「經王」一脈相承。 “一大事因緣”:「一」就是講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就是講一個心,就是講三個如來藏。「大」即甚深無量,過去、現在、未來,無窮無盡;東南西北上下,無量無邊;森羅萬相、千變萬化。「事」就是以「一」和「大」這個法來教化眾生。「諸佛」就為這個「事」。佛為「能教化」,眾生為「所教化」,叫「因緣」。這句話是不是講得斬釘截鐵,一點點都不拖泥帶水?!他講「唯以一大事」,沒有講「亦以」,除此以外沒有其它事,明白嗎?佛拖泥帶水講了七方便,講了三藏十二部經,是迫於無奈,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為什麼?一開始就講這個「如是我聞」的話,沒有一個人相信,國家法律還要制裁,你怎麼講這個法呀?連泥巴瓦塊、樹木華草、牛馬豬羊都是佛,那我們誰還願意做牛做馬呀?所以佛講了四十一年經,從《華嚴經》到《阿含經》到《金剛經》都是良苦用心,方便引導。 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開佛知見」這一個「開」字,石破天驚。佛並沒有講「欲令眾生得佛知見」。為什麼講「開」不講「得」啊?因為眾生本來就是佛啊!這個佛迷失在我們的妄想顛倒中,佛幫助開啟你的佛知佛見,你就是佛,你悟不悟?!“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開」了以後,我往裡一看,是不是當下現前了?叫「示」。非「開」而不能「示」。「示」是表信用,表真實。“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悟,這就帶有修證之義。當一「開」,看到全體是我的時候,他必然來回光返照自己,否定自己過去的知見,這就叫「悟」。“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入佛知見,是無功用道,自然成佛。 開、示、悟、入,看上去是四步,對於大根機者來講,可以成就於一時——即開即示即悟即入。明心見性的菩薩四十二位法身,或者講六十個聖位,其實每一分每一位它都有無量的等級。但是你可不要害怕,無量的等級按圓頓大法來修,成就於一時,成就於一念,叫「一步登天」。你從這個「開」起,可以證到初果羅漢,一直往上,乃至可以證到等覺位。當然像龍女那樣的大成就也不是沒有,但畢竟是極少數極少數。《法華經》、《楞嚴經》反覆強調,修行人聽佛幾句話就證果位!特別是有些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修行很認真的人,這本來是大好事,這種人明心見性以後勇猛精進,一定是大品位。但是他卻以此變成執著,以此懷疑、輕慢大法,反而使自己斷去慧命,是不是很可悲呀? 也有些法師把這個「開、示、悟、入」與菩薩法身大士四十種果位對照起來解釋,這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很不圓融——不能體現出「見道當下成就」,會使有些人認為要苦修、苦行、苦證四十個位次,與《法華經》背道而馳。因為四十個位次是佛在講《楞嚴經》為照顧中下等根機的人,而一條一條地列出來。 佛告舍利弗: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仍然是在講前面的「唯一大事因緣」,諸佛如來都是來教菩薩法的。這個菩薩法是唯一的大乘法,《法華經》講是「唯此一事實」,是圓教一乘,沒有第二乘。 "諸有所作,常為一事":這是講佛良苦用心。雖然講了那麼多法,都是為了要引導到這「一大事因緣」。「常」是時時、事事、處處。佛講無量法的時候,心裡是「常」,說的是「便」。所以佛講《法華經·信解品第四》時把自己過去講的法判為「戲論之糞」。為什麼自古以來「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因為都是在執著「戲論法」。請諸位敞開心量,千萬不要打妄想,不要以門戶之見來看待如來藏正法。佛的教導——依法不依人!你不要聽師父講了什麼法馬上就與人聯絡起來,是不是針對某某祖師?是不是針對某某大德?一定不要有這種心態。我們現在積重難返。所以必須大聲疾呼,讓大家從迷夢中醒來。“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這是重複說明「佛之知見」,無非是「一心三藏」這個無上智慧、無上妙法。 “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一佛乘」就是「成佛的法華」。“無有餘乘,若二若三”:沒有其它什麼乘,沒有第二部經,沒有第三部經,何況無量百千萬的經吶?!越是真理越簡單,「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就是「一心三藏」,就是「如是我聞」,就是「阿彌陀佛」。 “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不光是我釋迦牟尼佛,一切諸佛都是這樣,佛佛道同。 舍利弗,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過去無量諸佛講無量法,也都是為唯一的《法華經》做引子,作方便引導。聽聞《法華經》的眾生皆能從《法華經》證得「一切種智」。「種智」是種種差別,種種萬法皆由一念而現,這叫「見性」。一切菩薩都是從聽聞《法華經》而真正明心見性,這是「一切種智」。舍利弗,未來諸佛當出於世,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是這樣,過去佛是這樣,未來佛也是這樣,誰也不例外!同時,過去現在未來,無論何時何處的眾生,只要聽聞《法華經》,皆得究竟。 舍利弗,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諸佛世尊,多所饒益安樂眾生。是諸佛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佛陀意猶未盡啊!我們真要感動得熱淚盈眶! 舍利弗,是諸佛但教化菩薩,欲以佛之知見示眾生故,欲以佛之知見悟眾生故,欲令眾生入佛之知見故。 再往後聽,如果說不了解佛的良苦用心,你越聽越煩惱:這個佛爺是不是年紀大了,哪來這麼多的囉嗦話呀?如果你真正理解佛的良苦用心,你越聽越感慨呀!《法華經》哪有什麼東西?就是講「一心三藏」!越是真理越簡單!在佛法裡,有「加法修行」:我知道多少多少咒,我知道多少多少法門,我要念多少多少佛,做多少多少事;還有「減法修行」,越減越少,少到一句話,少到一個字都能明白。諸佛都是反覆講,「以佛之知見」示現眾生,反覆講是「教菩薩法」。因為「菩薩道」是成佛的法門啊!可是因為有中下等種種根機的眾生,佛必須反反覆覆強調。就跟世間法一樣,我講了這麼多,讓你想不學《法華經》你都不好意思。也防止後來人懷疑、誤解講經的法師在故弄玄虛。 舍利弗,我今亦復如是,知諸眾生有種種欲,深心所著,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舍利弗,如此皆為得一佛乘、一切種智故。 佛也膽小。因為諸佛都是這樣講的,不是我一個人這樣講。所以大家要理解師父,為什麼把佛扛在頭上,因為是佛講的,不是師父講的。 注:完整講義請看印廣門清法師的《大乘妙法蓮華經》講義、影片。

  • 4 # 純情的黃昏

    什麼是佛?佛字是梵語。翻譯成漢語就是覺悟的本義。眾生自性本無名,但是因為自性迷故,則立佛名。若無迷人,則佛亦不立。正因為人心自迷,需要覺悟者點化迷情,若人能自覺,歇諸妄心,清淨無餘,是名諸佛。

  • 5 # 古今通史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依據您的圖片推斷這尊佛的尊號是:藥師琉璃光如來 民間也有簡稱藥師佛的。至於判斷依據是佛像手中的託缽,藥師琉璃光如來的絕大部分造像都是手託藥缽。請注意這裡只是推斷,釋迦牟尼佛的託缽造像也有,而且就是中空那種形狀的缽,而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藥缽稍有區別,大多設計的是有蓋子的形狀,或者藥缽上端有凸起狀,是為滿缽狀態(也有空缽造像)。所以如果您無法查證來源的話,隨您的緣法,或者說的通俗點,隨您喜歡,如果您覺得和藥師佛親近,有緣,您就當藥師佛參拜,不用太糾結。如來法身遍一切處,主要是心到而非外物。

    雖然託塔的外形的藥師琉璃光如來造像也不少,但是圖片居多,實物造像(比如:鎦金、古銀、黃銅、紅銅等)多以藥缽為多,託塔的造像在總體數量比例上比較少,比如某寶。

    而觀察大量的釋迦牟尼佛造像,以手印造型居多,也有很多是跏趺坐,雖然也有託缽造型但相對總量來說也比較少。

    還有一種現象就是某些工藝製作工廠,他們很多佛像的樣子是一樣的,外表無法區分,區分的方式就是發貨的時候再上造像手捧的“法器”比如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藥缽,比如:如果您奉請本師釋迦牟尼佛,那麼商家就少寄一個缽,如果您奉請的是藥師琉璃光如來那麼就加上這個藥缽。

    藥師琉璃光如來有十二大願,覆蓋了普通人群的大多方面需求,比如資財、醫藥、事業、修行等等多個方面,總結一下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大願就是:隨諸眾生所須之具皆令滿。這個覆蓋面可是很廣呦。

    根據佛經記載,藥師琉璃光如來的世界是東方淨琉璃淨土。與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等無差別。大家也都看到了圖二,我再簡單介紹一下下首的兩位菩薩和圍繞的神將。

    兩位菩薩:南無日光遍照菩薩摩訶薩、南無月光遍照菩薩摩訶薩

    十二藥叉神將:(一)宮毗羅大將(二)伐折羅大將(三)迷企羅大將(四)安底羅大將(五)頞你羅大將(六)珊底羅大將(七)因達羅大將(八)波夷羅大將(九)摩虎羅大將(十)真達羅大將(十一)招杜羅大將(十二)毗羯羅大將。

    若有流佈此經,或復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求度脫者,亦應讀誦此經,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

    如上所說即是十二藥叉神將的大願。

    如上所說“此經”即是:《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非常感謝耐心讀完,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 6 # 了義98

    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 7 # 禪茶不二

    我們現在說的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佛也是代表覺悟了宇宙人生的人,所以有“人是未來佛,佛是過來人”,的說法。

  • 8 # 心是蓮花開

    仁清法師:如來的含意

    這裡講到如來的含意,“如來”從事相上看,是佛的一千個名號之一,每一尊佛出世,都被後人包括被諸佛尊稱一千種不同的名號,這一千種不同名號,也不能說全如來的功德和智慧,我們經常在經上見到的是十種不同的名號,比如:“如來、世尊、應供、正遍知、明行足”等,這些都是。

      “如來”和“佛”實際上是一樣的,從名稱上來看是兩個不同的稱呼,指的是同一個物件。就像爸爸和爹一樣,爸爸就是爹,“如來”就是“佛”,有很多人不懂,“那個是如來佛祖”,就等於我們說“那個是爹爸爸”,所以那是不懂的人的稱呼。釋迦如來可以,或釋迦佛也可以,阿彌陀如來可以,阿彌陀佛也可以。因為如來是佛的另外一種稱呼,這是事相的“如來”。在這個偈語當中的“不能見如來”的“如來”指的是佛性,體性,還是一種理體。如果有人透過修行佛法,想透過以見光、見相的方法,去見那種佛性,那就叫行邪道,那就叫“神我外道”,那不是真正的“如來”,因為佛性無相。

    更多請搜“仁清法師”

  • 9 # 施食功德

    佛教說千年修來同一飯,萬年修來同船渡,你能一起吃一頓飯,在一個家庭裡面一起過活,都不是偶爾發生的事情,而是我們多生累世積累起來的一種因緣。要成為夫妻、父子、母子這中間的因緣要修多少世呢?所以佛教有句話叫惜緣,要珍惜我們自己的因緣。惜緣從哪裡開始?惜緣就是善待彼此開始。

  • 10 # 佛法禪語

    有個人潛心拜佛,天天在南海的普陀寺燒香祈禱,渴望能夠見上觀音菩薩一面。這天觀音菩薩終於現身了,那個人高興得不得了,磕了無數個頭。突然他發出了一個奇怪的念頭,他問觀音菩薩:菩薩,你也拜佛嗎?菩薩答道,當然拜啊。那個人又問,您拜的是哪樽佛呀?菩薩答道:觀音菩薩。那個人就糊塗啦,您自己不就是觀音菩薩嗎?觀音笑著答道,是啊,求人不如求己啊。

    一個人跪在佛前,他拜的不是泥胎。拜的是他自己,是他心中的那尊佛。所以,如來在菩提樹下證悟的時候,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生化危機還有三天將爆發,你有60萬會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