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脈動abc
-
2 # 千川影視
曾經看到一個新聞,講的是在高鐵上有幾個孩子在車上裡吵鬧,有一位男士無法接受,提醒孩子的家長管一管,但孩子的家長不但不管,而且反倒嫌棄他人多事兒,沒把提醒者的眼睛打出了血。有評論者這樣評“孩子還小,你跟他置什麼氣?”,也有人說:“樣的孩子真欠揍。”但更多的評論是:熊孩子背後是熊家長。
苟不教,性乃遷。熊孩子不是生出來的,是教出來的,熊孩子的壞習慣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慢慢養成的。
熊孩子的經常有以下表現:自私不懂得分享,經常發脾氣,撒潑耍賴,頂嘴,不講道理,情緒容易失控。
養不教,父之過。熊孩子的家長都認為孩子淘氣點是好事,“他只是個孩子。”作為口頭禪。一次又一次無底線的縱容熊孩子,這樣成了熊孩子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年齡小不應該是熊孩子的保護傘。父母要從小立規矩。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熊父母。
教不嚴,師之惰。除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學校教育也是重要的因素。有些學校一味的注重升學率,對德育的缺失將一隻眼閉一隻眼。有些學校的德育工作僅僅停留在思想品德課上的知識點背誦並默寫。所以在熊孩子的養成上,學校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最後就是社會教育。這個娛樂時代。無論是手機遊戲還是動畫片兒,都不缺少暴力的場景或鏡頭。能力超強的孩子找到了落點,這才出現了模仿灰太狼燒傷小夥伴兒這樣的新聞。
綜上所述,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的缺失造成了熊孩子的形成。父母要做個好榜樣,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學校要加強思想品德的教育;社會方面要加強對兒童娛樂的監管力度。
-
3 # 夏醬老師
非常有道理!更確切的說,有果必有因。
有人說熊孩子的熊舉動,是在向社會控訴父母的教育,對此你怎麼看?熊孩子的出現,通常是因為缺乏父母的正常管教。來看一個剛剛發生的熊孩子和熊家長的事情。前天也就是1月5日,北京海淀某小區的一位曹先生報了警,說自己的車停在小區裡被一個熊孩子給劃傷了,結果熊孩子的父母讓他自己先墊錢修車,這讓曹先生很困惑。
實際上,曹先生與這個熊孩子的父母都認識,說這個孩子平時比較皮。
前後兩個車門,每個車門的維修費都是1400元,這樣共計2800元。
而熊孩子的母親則表示:你該修車修去唄,修完了拿著發票回來再談賠償的事。
曹先生一下子就不幹了,你這叫什麼事啊?你孩子劃傷了我的車,你連個道歉的態度都沒有,這麼強硬是什麼意思?
曹先生一怒之下報了警。報警後,熊孩子的父母立刻賠償了2800元。
對這起事件的分析▷ 我們看這件事情,是不是屬於“熊孩子的熊舉動,是在向社會控訴父母的教育”的範圍內?
明顯就是呀。
▷ 父母缺乏對孩子的正面教育,或者對孩子教育不夠,導致熊孩子到處惹禍。
而父母作為熊孩子的監護人,必然要為熊孩子惹的禍而承擔民事責任——比如賠償,甚至還要承擔刑事責任。
▷ 大連被殺的10歲女孩,已經向法院提出了民事賠償的訴訟,法院已經受理。
那個13歲男孩蔡某某的父母,等著鉅額索賠吧!
-
4 # 夏夜聽蟬鳴
熊孩子已經讓家長顏面盡失,而熊孩子的熊舉動更讓家長名聲掃地。
“問題家長”“熊家長”儼然成了熊孩子父母的代名詞。
平心而論,孩子之所以變成熊孩子,家長確實難辭其咎,很大程度上是家長驕慣縱容疏於管教造成的。這一點,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熊孩子的一舉一動牽動著老師和家長的神經。課堂上“大鬧天宮”擾亂秩序,自己不願學習還
干擾其他孩子學習,動手動腳,惹事生非。班上若有熊孩子,班無寧日。
熊孩子在家裡也是燙手的山竽,不認真寫作業,不聽家長話,說一句,犟兩句,讓向東,偏向西,
叛逆心理,逆反行為讓家長頭痛不已。
有其父必有其子,子不教,父之過。這些人皆盡知的古訓讓家長
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說熊孩子的熊舉動在控訴父母的教育或有大事渲染之嫌,但卻給熊孩子的父母敲響了警鐘。
-
5 # 小小思維家
熊孩子不可怕,熊父母才可怕。
每一個熊孩子背後一定有熊父母,他們需要的是全世界都愛他的孩子,包容他的孩子,並覺得他孩子熊得非常棒,非常可愛。他們發現孩子錯誤不及時糾正,反而覺得有趣、有理、有本事,縱容孩子為所欲為。
這就導致了孩子日後成長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從而形成一種扭曲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小時候熊,長大了犯錯估計已經是無力迴天了。
教育是春風化雨,以身作則。在孩子年紀還小、理性不足的時候,身教的作用百倍與言傳。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及孩子從父母身上默默的模仿。
教育並不是父母對孩子單方面的期望,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達到期望;如果希望孩子是什麼樣子,首先自己要成為那個樣子。
跟孩子說在公共場所不要大聲講話,不如直接把自己聲音放低。直接去做,道理孩子自然會懂。父母通情達理,孩子大多不差。父母整天麻將飯局不斷,把房門一關喊一句“好好學習”,孩子能心甘情願麼?
慣子如殺子,總有一天他會被社會教訓的體無完膚頭破血流,與其日後後悔,不如從小教好,教會孩子愛與責任,讓孩子能夠真正的成長。
願這個世界的熊父母、熊孩子越來越少。
-
6 # 趙紹亮
熊孩子的舉動真是向社會控訴父母的教育,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雖然不是絕對的,但也是高機率的事。父母是孩子的鏡子,而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行為優劣,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舉個例子可說明一切。
其實每個孩子的優劣都不是天生的。他和父母后天的教育有直接的關係,熊孩子的成長過程多半是在學齡前的幾年中,多數父母不注重自己的行為規範,對孩子驕生慣養,寵愛有佳,在犯了錯誤時,除了包庇,就是縱容,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孩子專橫跋扈,不可一世的性格,走上社會唯我獨尊,無法無天,最終走向犯罪的道路。
舉個例項,說明一下,老郝是我鄰居,忠厚老實,為人善良,因跑運輸長年在外,育有一子,從小長的眉清目秀,文質彬彬,由母親一人照料,由於母親性格潑辣,得理不饒人,孩子每次在外和其他小孩打架,母親總是出頭幫助兒子戰勝對方,從不吃虧,時間長了,就助長了兒子小郝專橫霸道的習氣,經常欺負同學和鄉鄰,遇上硬的,母親則操傢伙幫忙,直至獲勝,終於在一次鬥歐中誤傷人命,雖然不是主犯,終被司法機關判了七年徒刑,
監獄的生活,並未改變他的惡習,出獄後,為了彌補損失,勾結黑惡勢力,欺行霸市,橫行鄉里,用卑劣的手段承攬村集體的各項工程,高價攬入,低成本建造,賺取大量財富,村集體財產遭受嚴重的損失,百姓看在眼裡,恨在心上,就是不敢說,父親也是敢怒不敢言,終於氣急之下,一場重病一命嗚呼,母子倆不知痛悔,繼續為非作歹,就在他們沉浸在財源滾滾喜悅之中的時候,忽然一聲春雷,黨中央發出嚴厲打擊村霸和黑惡勢力的鬥爭,小郝也鋃鐺入獄,母子倆悔之晚矣。
此事件就是告戒一些家長們,熊孩子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大多數是在父母的耳染目濡下形成的,所以我們要把握孩子在成長中的每一關,做到以身作則,改掉不良可慣,作好自我,才能培育出好的兒女。
-
7 # 趙小杰在路上
我認為人這一生當中要接受三種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而對一個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開始階段的家庭教育。正確的教育孩子,家長需要形成正確的養育觀念,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教育資源。這就是我的觀點
-
8 # 小甲同學的煩心事
熊孩子的後面,都有一個熊家長,這是千真萬確的。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牙牙學語開始就跟著父母學習做人,父母在一張白紙上描繪著,塗抹著,你給孩子畫成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不信你會想一下,是不是誰家的孩子像誰,不單純是外貌,神態,行為舉止都特別的像。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特別重要,所以,有點父母埋怨孩子,大了翅膀硬了,不聽話,出去惹事生非,甚至犯罪,這些都是有根源的,都是父母從小嬌生慣養的結果。
昨天晚上在火車上,一個大學生神態慌張的來找他的同學,從他倆的談話得知,這位大學生刷了好幾次才買到的臥鋪下鋪被換走了,開始他也不答應,結果對方亮出身份——警察,他乖乖的同意了,無意中瞄了一眼一行人,發現有個人帶著手銬,臉色慘白,年齡不大,孩子沒見過這陣勢,嚇的不敢回去了,一直待在我們的車廂,膽大的都假裝溜達過去看,也許是警察發現不安因素,轉移陣地去了軟臥,我沒有去看,我想的更多的是他的父母,知道孩子被抓是什麼心情,能不能為自己失敗的家庭教育難過檢討。
我家親屬,孩子21歲因為殺人被判死刑,臨行前,他的媽媽去見他最後一面,他放聲大哭,然後破口大罵:都是因為你,我才有今天,小時候你領著我去打,領著我去罵,告訴我,誰欺負就打誰,打傷你給治,現在好了,殺人了,你高興的吧?是你害了我,我沒有你這樣媽。慣子如殺子,這就是真實的寫照。
家長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自己要做好,給孩子做出榜樣,你天天看手機,玩遊戲,不讓孩子摸手機,可能嗎?自己不讀書不看報,逼著孩子看書學習,效果能好嗎?
你只要記住,孩子在跟著你學,你就能注意多了。有的家長說,我也沒有犯法啊,我的孩子怎麼判刑了,這個很好解釋,你給了他不良的教育,他出去結交了不良的朋友,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了。
所以,家長朋友們,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孩子成才,我們省心,孩子惹事,我們鬧心。您說是不是?
-
9 # 天下金鑰匙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談舉止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熊孩子之所以成了熊孩子,背後少不了家長的責任。
熊孩子在公開場合又哭又鬧,逼著父母答應他某件事情,不正是向社會控訴:曾經你就是這麼妥協的,只要我哭就管用。
熊孩子欺負別人家娃,對老師不尊重,不正是向社會控訴:曾經你就是這樣對待別人的,我都是跟你學的。
熊孩子偷東西做壞事,不正是向社會控訴:缺少父母的關心和愛,才導致我們走上了錯誤的道路。
熊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反映的是一個家庭教育的失敗,是父母的不負責任,所以才造就了今天的我,那又何嘗不是在對社會說:不能怪我,要怪怪我父母去吧!
有一句話: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當你成為父母的那一天起,你多的不僅僅是一個稱呼,一個孩子,還有無形中的責任,所以,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夠進行不斷的反思,在家庭教育中,與孩子共同進步。
-
10 # 全民話教育10911
這句話一點都不假!熊孩子的熊舉動正是對熊父母的熊教育控訴!
事實證明: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很有水平:有什麼樣的熊家長就有什麼樣的熊孩子!大家也許還記得,德陽安醫生的自殺悲劇事件:安醫生和丈夫在游泳池游泳,13歲的男孩摸了安醫生的屁股,安醫生的丈夫象徵性懲戒了男孩,男孩家長就不依不饒,不但在更衣室裡打了安醫生,而且鬧到醫院要求醫院開除安醫生,目的沒有達到,又在媒體上捏造事實汙衊安醫生,致使安醫生不堪壓力自殺!13歲的男孩的熊舉動正是對其父母醜惡嘴臉的有力控訴!作為家長,13歲的孩子做出如此流氓舉止,自己不知道加強教育,引起反思和高度重視,硬是胡攪蠻纏,如果不是有這樣的熊家長怎麼會有如此的熊孩子呢?
再有,上海迪士尼樂園,一個8歲男孩摸了一個小姑娘“臀部”,家長不道歉,反而口出惡言:“碰到了就碰到了,你的屁股沒有被摸過?”“長這個X樣,還摸你屁股呀!”並不停地抽打女孩,一副赤裸裸地流氓像,熊孩子的熊舉動正是其家長的真實寫照!
熊家長應該警醒:現在的溺愛必是將來的悔恨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有用之人,首先應該做到以身作則,一言一行作為孩子的表率。其次,應該加強對孩子正面教育,樹立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孩子具備滿滿正能量,“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第三、對孩子千萬不能溺愛,溺愛會讓孩子任性、自私,很容易走向極端,同時,又養成了一顆玻璃心,經不起一點挫折。小時候家長護著他,由著他,長大以後,社會不可能任由其胡作非為,社會將會懲治他,到時候後悔真的來不及了!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真心希望熊家長們反思、醒悟並高度重視對孩子的教育! -
11 # 王老師語文微課堂
對於您提出的這個問題,我是70%的贊成,30%的保留自己的意見。主要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熊孩子的形成和家庭教育有關
我們觀察到很多熊孩子,他(她)的形成都有著濃厚的家庭背景:有的是父母缺乏管教,有的是過於嬌慣,還有的是父母教導孩子方法不當……這些都可能把自己的孩子最終打造為一個“合格”的熊孩子。
當然很多家庭由於特殊的家庭環境,也增加了熊孩子的形成機會,比如父母離異,夫妻間長期存在矛盾,還有很多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等,都很容易催生熊孩子。
二、熊孩子的形成和社會影響有關
很多熊孩子,他(她)的一些壞毛病,惡劣的品行,往往就是在社會中形成的,雖然青少年、兒童涉世不深,但是他們不可能置身於社會之外,生活在真空中。
一些熊孩子在平時接觸的人群,尤其是交友時,與同學、朋友、鄰居、小夥伴的交際往來中,如果這些人群出現了一些問題,也會對這些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耳濡目染之中,這些孩子慢慢地會跟著學壞,由於他們的辨別能力和抵抗力比較弱,長期跟著一些品行不端的成人、壞孩子,學習抽菸、喝酒、打架、罵人,慢慢就具備了一個熊孩子的所有的特點。
三、熊孩子的形成和學校有關係
有些孩子本身一開始品行和習慣並不差,但由於自身的學習態度、學習成績,或者自律能力、智商稍微比其他同學弱一些,在學校裡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訓斥,甚至懲罰,在班級受到其他同學的歧視、排擠,長期以後就形成了自暴自棄,仇視社會的心理。
所以對那些缺乏家庭管教,親情關懷,自身有很多壞毛病,成績又差的孩子,他們更容易在老師和同學不公正的教育和對待下成為熊孩子。
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這一現實,並且加強對各種問題兒童的教育和關懷,減少他們成為熊孩子的可能性。
總之,熊孩子的舉動一方面是在向社會控訴父母的教育,同時也在向我們展現這個社會和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值得關注的問題。
-
12 # 湖江海河影音
熊孩子的出現不是獨立的事件,是因為有熊父母的存在,才會教育出熊孩子。
熊父母可能因為有法律和道德限制熊性有所收斂,熊孩子則不同,他的觀念裡沒有法律和道德,熊性會放大釋放出來。父母是孩子的航向標,你是否有清晰的規則,你會因為什麼情況妥協,他全都看在眼裡。
歸根到底,做父母修煉的是自己,把自己做好,孩子人生的地基,才會有一個堅實的參照樣本。
-
13 # I見i聞I
這是正確的。一個人的表現和出身經歷,所受教育密切相關。在羊群長大,就是羊性格。在狼群長大,就是狼秉性。
回覆列表
熊孩子煉成記----追尋不科學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傷害
針對熊孩子的熊舉動,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批評家長的教育缺失,其實細分析一下,哪位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名溫文爾雅,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女兒,好兒子。他們也想教育出優秀的孩子,但是由於他們本身家庭教育的理念的缺失,教育方法的不科學,教育方式的簡單粗暴,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一個個熊孩子。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給孩子造成了無盡的傷害,使孩子不懂得怎樣尊重家長和其他人。,最後成了別人都討厭的“熊孩子”。我認為,養育文明的孩子,首先一條是先教會孩子懂得尊重。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尊重教育”的培養,不妨思考一下以下幾個問題:第一點是教育目標的重設,建立在平等人格之上的尊重。
現在很多家長小時候在長輩面前自然地就會做出“尊重”的樣子,有的人就特別害怕見到老師,這裡面有很多成分是對權威的恐懼。其實,作為家長應該從自身思考,要求孩子尊重別人,是一種真正的尊重,還是要享受對孩子的“絕對統治權”?現在時代改變了,家長們必須重設目標,建立平等人格基礎上的尊重,以及不摻雜懼怕和疏離的尊重。當家長的教育摻雜了控制的慾望時,也很難讓孩子心服口服。
第二點、學會尊重孩子,沒有被尊重過的孩子,難以真正學會尊重。
現在的孩子和過去相比,受到家長控制和影響的程度更大,缺少自己真正做決定的權力。家長習慣包攬一切,忽略如何去甄別哪些事情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主,哪些應該給孩子時間學習怎麼做決定,哪些事情應該放手。新加坡的一所特殊學校裡,有的孩子能夠發出聲音但不會說話,老師就和孩子們用一種長期培訓建立起來的一套視覺輔助語言來交流。課間休息的零食時間到了,老師會拿著貼了不同圖紙的貼板問小朋友是否要吃東西,有的不會說話且認知能力有限的小朋友只顧貪玩,把圖片逐個撕下來又貼回去。這時候,老師衝孩子搖頭和擺手,要求他停止嬉鬧,認真選擇“吃”還是“不吃”的圖片。孩子選擇“不吃”的圖片後,老師會再調換圖片的位置,讓他再選一次,看他還是選擇“不吃”,才去問下一個孩子。在每個學生認知能力範圍內能自主的小事,老師都會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做主,這就是對孩子能力的尊重。
第三點,重視“同理心”沒有被同理過的孩子,難以真正學會尊重。
尊重意味著在意別人的感受,並願意給予正面積極的對待。在意別人的感受,首先就要對別人的感受予以“同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換位思考,重點在於能夠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當一個孩子總是粗暴地打斷別人的談話,絲毫不懂得什麼是尊重的時候,家長可能會說,“要學會尊重別人,不要任意插嘴”,或者是“再插嘴,再不尊重點兒,就挨罰了”。如果這樣說,家長也並不是真正在尊重孩子。
所以說,讓孩子學會尊重並不能單單隻靠家長的單純的言辭說教,而是要讓孩子真正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覺,意識到尊重他人的意義,並不斷在現實場景中一遍遍地操練,這樣才能真正學會尊重。學會了尊重,懂得了文明,熊孩子也就慢慢變成優秀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