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丁公子說
-
2 # 飛流直下差不多三千尺
內務府是清代獨有的機構,內務府,清官署名。掌宮廷事務。長官稱總管大臣,無定員,由滿族王公或滿族大臣兼充,秩從二品,乾隆時改正二品,最多時職官多達三千人,比事務最繁的戶部人數多十倍以上,是清廷最大的機構。
內務府主要職能是管理皇家事務,諸如皇家日膳、服飾、庫貯、禮儀、工程、農莊、畜牧、警衛扈從、山澤採捕等,還把持鹽政、分收榷關、收受貢品。內務府主要機構有"七司三院",最重要的是廣儲司,專儲皇室的金銀珠寶、皮草、瓷器、綢緞、衣服、茶葉等六庫出納,織造、織染局亦在其管轄之下。可以說全皇宮吃、喝、拉、撒、睡等一應用度,都要由內務府出納。
強大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清朝內務府的貪腐之風可謂是歷朝歷代之最。
據史料《春冰室野乘》裡記載:道光皇帝一生勤儉節約,有次想吃民間“片兒湯”,明明就是碗家常飯,誰知內務府卻報價說:要做片兒湯就得壘灶臺弄食材,大小經費加起來一萬六千兩。其實類似的奇葩事,不止道光皇帝攤上過,他兒子咸豐皇帝也同樣遇上過。《南亭筆記》記載:咸豐皇帝登基後,想修修尚書房的門樞,誰知內務府立刻獅子大開口,張口就要五千兩維修費。可咸豐皇帝這暴脾氣,哪像他爹道光帝那麼好糊弄?當場就發了飆,嚇得內務府官員趕緊改口,五千兩變了五十兩。諸如一個雞蛋幾十兩銀子的事更是數不勝數。
其實,在清朝開國初期,內務府還是個相當有操守的衙門,康熙年間擔任內務府差事的官吏,好些都以廉潔奉公著稱。以康熙皇帝的誇獎說:“今朕交內務府總管,凡一應所用之銀,一月止五六百兩”。儼然廉政楷模。但隨著清朝腐敗加劇,內務府官員的素質,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到了晚清年間,以包衣旗人為主的內務府官員們,相當多都是透過“捐納”得官,官職都是買來的,上任後自然要猛撈,又是“背靠內務府沒人管”的好條件,下手當然也就更狠。就算是沒“捐納”的內務府官員,基本也是司員出身,長期混跡於皇宮裡,各種貪汙腐敗的套路,自然輕車熟路。以《日知堂筆記》的形容說:“向來內務府習氣,皆利於用度繁多方可從中侵蝕。”清末大太監小德張晚年寫的回憶裡就聲稱:慈禧太后每天的生活費就有四萬兩。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慈禧半個月的生活費,就能買一艘日本王牌戰艦“吉野號”。但這天文數字花費,是不是真花在慈禧身上?參考“坑道光片兒湯”“騙咸豐修門”的典故就知道,妥妥被內務府颳走不少。此背景下,清末內務府的腐敗,也是一年賽一年的突破尺度:以《光緒九年二月初五週德潤折》裡的記載,內務府堂郎中級別的官員,每年的灰色收入就在二百萬兩白銀以上。這幫人每次回家探個親,都是百十萬兩白銀往家帶。就連御膳房的廚子,都在北京郊外買田置地,出入好似富豪。營造司等各府庫的工匠們,連每月該拿的錢糧,都全被內務府剋扣殆盡。可憐這些匠人一邊餓肚子給皇家幹活,一邊還要打零工餬口。
可想而知,在堂堂大清皇帝的內庫,各色官員都敢上下其手,中飽私囊,清朝焉能不亡。
-
3 # 儒姐在北京
內務府是清代特有的專門為皇室服務的機構,人員要比最忙的戶部多十倍,達三千多人,可謂清朝最龐大的機關。它管的皇家事務無所不包,日膳、服飾、庫貯、禮儀、工程、農莊、畜牧、警衛扈從、山澤採捕等,還有鹽政、分收榷關、收受貢品。
首先說,內務府並不是一開始就腐敗的,在清朝剛建立朝代的時候,內務府就非常清廉,內務府作為負責皇帝吃喝拉撒睡的重要部門,在清朝前期,時皇帝的得力助手,他們精心侍候皇帝,可謂是兢兢業業,但是隨著清朝國力衰敗,內務府也逐漸變質,成為了附著在大清皇室的一隻吸血蟲。來看一下民間傳說,說道光推行節儉,積極以身作則,龍袍破了,打打補丁仍在穿。但打一個補丁,內務府竟然要報銷5兩銀子。內務府說,皇帝的衣服,當然要用全國最好的工匠,全國最好的布料。道光吃雞蛋,一個雞蛋要30兩銀子。內務府說,這雞蛋不是一般老母雞下的,當然是價格昂貴,更誇張的是,道光要吃一種麵條,內務府說,一年需要6萬兩銀子。道光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讓內務府派人外出採購,內務府說市面上這種麵條根本就沒有賣的,很明顯,這就是內務府的人在作怪,但是道光也無可奈何。從這些傳言中,我們就可以感受到內務府到底有多腐敗,隨著清朝國力下降,再加上外敵入侵,最終造成了清朝的滅亡。
-
4 # 講小故事懂大道理
清朝的內務府是專管皇帝開銷的,但是清朝內務府的腐敗是很出名的,大名鼎鼎的貪官就曾當過內務府的頭頭。還有傳言就是皇上請大臣吃飯,吃了個雞蛋,皇帝感覺很有牌面。但是大臣說他每天都吃雞蛋,這時候皇帝就很吃驚,雞蛋這麼貴,你竟然每天吃。原來內務府給皇上的報價是雞蛋值幾十兩黃金,大臣聽後都傻眼了。可見一碗40文錢的粉條跟皇帝報價白銀七萬兩很有可能是真的。
-
5 # 詔書
封建皇朝到了最後物慾橫流都會滅亡,中國每一個皇朝皆逃脫不了的命運,不只是清朝,有著貞觀之治堪稱盛世的唐朝到最後也只是這種宿命。
如果你問清朝有多腐敗,告訴你,中國每一個皇朝到最後都腐敗。所以你這個問題毫無意義。為什麼不問唐朝有多腐敗?如果不是因為腐敗,唐朝為何被取代?
-
6 # 史爭朝夕
有清一代,大部分皇親國戚都難以準確計算出,自己擁有多少財產。甚至不知道自己田產位於何處,每年有多少產出,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能把家產交給管家打理,而身為皇帝更是如此,內務府就是擔任皇帝管家的角色。(題主所說一碗粉條白銀七萬兩的事是不可能的,晚清一兩銀子大概摺合人民幣180—220,取中間的200來算,一千四百萬吃碗粉條,這種事不會發生。)
其實,內務府最腐敗之際,是發生在清朝遜位之後。末代皇帝溥儀在他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有過這樣的記載:他的洋師傅莊士敦告訴他,他住的地安門街上開了新古玩鋪子。聽說有的是太監開的,有的是內務府官員或者這些官員的親戚開的。於是,溥儀決定清點一下宮中診寶,清點剛開始,六月二十七的夜裡便突然發生火災,清點過的和未清點全部燒個精光。
溥儀這個紫荊城內的小朝廷的開支竟然超過西太后慈禧的最高紀錄,而那些原本的滿清貴族、顯宦之家大多早已坐吃山空,當時報紙上一度出現昔日世子倒斃於城門洞一類的新聞。而而那些內務府人卻開起古玩店、錢莊、當鋪、木廠等等大買賣,日子反倒是越過越滋潤。“樹小房新畫不古,此人必是內務府;話大禮多用錢急,住家必是外八旗”。說的便是內務府這部分“新貴”。滿清遜位後,民國每年會給溥儀一筆優待費,可即使優待費四百多萬優待費照付,還是不足以供給這個小朝廷的花銷,所以,便時常拿著宮中古董去變賣、或抵押,舉個例子,一個一人多高金佛,內務府官員拿去變賣竟然只是按照當時金子市價,全然不顧金佛本身價值,然而內務府的人真的不懂古董價值嗎?
-
7 # 四川達州人
樹小房新畫不古,此人必是內務府。
這句話完整調侃了清代內務府的貪腐。
內務府是清代服務於皇帝的專門機構,下設七司11處所,直屬機構50多,職官3000,自成體系於國家機器之外。同時還掌握皇帝直屬包衣、皇商、宮女小選等事務。
可以說,關係到皇帝衣食住行等一切事務都是內務府承辦的,光膳食、絲綢、衣服、茶、器具、皇宮修繕、錢糧收支、祭祀禮儀等都能產生若干的皇商來。比如,曹寅祖孫父子四五代擔任江寧織造,這個職務既是皇帝家奴,也是內務府名下。
和珅也是內務府總管:
怎麼說腐敗呢?以道光為例:道光好節儉,所以大臣們紛紛投其所好,外穿舊的補丁朝服,裡面則是光鮮絲綢。有一天道光的外套摩破了線頭,讓太監們補上,結果太監一個多月後申請報銷400兩白銀的支出,道光大怒問罪。太監不急不忙地解釋:您是天子啊,皇帝專用的御服怎麼能隨便打大臣那樣十兩銀子一個的補丁?
奴才們就得傳信給蘇州織造,快馬急送三尺的原樣絲綢,請宮中最靈巧的三位針線嬤嬤商量,勾出圖樣,再三議定才請內務府總管確定,還得焚香祭祀之後才能在御服上動針線。您看,折騰一個多月不就得花這麼多銀子?
道光明知不對,但又不能說這個給皇帝辦事的程式錯誤了,只能默認了費用。然後又心疼一個補丁要花400兩,心中羨慕大臣打個補丁只要5兩10兩,乾脆下令以後還是不打補,就只穿500兩一件的新衣。
同樣,皇帝吃飯也是極為奢侈的清代皇帝每日飲食標準是:盤肉22斤,豬油1斤,羊2只,雞5只,鴨3只,白菜等19斤,蘿蔔60個,包瓜冬瓜2個,乾菜30斤,餃子60盤,牛乳100斤,茶葉75包,玉泉水12罐。
皇帝明顯吃不完,少部分賜予後宮或大臣,大多是太監與御膳房吃了差額。尤其冬天菜不會壞,皇帝看不到也不怎麼動筷子的菜會重複使用,吃過的菜則會出售給酒店。
這還僅僅只是吃和穿。皇帝出行,用具,內務府還有更多貪汙機會。
-
8 # 嗔痴歷史觀
清朝時民間有一句諺語“房新樹小畫不古,此人必是內務府”,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內務府的形象,房子很新,說明來錢太快,樹苗還小說明房子剛買不久,畫不古則是說明這些內務府的人沒有多少能力與遠見,經常買到假畫。
短短一句話,就把內務府的形象描繪得一針見血,為何內務府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會是這樣呢?內務府在清朝時期究竟有多腐敗,才能讓人們這樣戲說他們呢?
內務府是個什麼機構內務府是在順治入主中原之後建立起來的,這是清朝特有的一個部門,其職責基本上就類似於古代那些大家族中管家的角色,只不過一般管家是給私人管理,而內務府則是負責給皇帝管理。
既然是給皇帝管理,自然不管是規模還是管理的事情都要多很多,所以清朝時期的內務府,比一般部門人數都要多,當時的六部人數一般就在100人左右,戶部稍微多一點有300左右,而內務府卻多達3000多有編制的人員,外加一些沒有編制的,預計人數在一萬左右,足以見得內務府管理的事情是很多的。
內務府管理的事情幾乎都跟錢有關,不管是給旗人發工資,還是管理皇宮中的日常開銷以及各種閒雜事情,都與金錢有關,因為接觸金錢的機會多,再加上清朝貪汙腐敗嚴重,所以內務府後來更是成為了嚴重的重災區。
換言之,其實內務府之所以會變質,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它的職能決定的,因為內務府主要負責管理的就是皇宮中的金錢使用,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偶爾吃點回扣,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貪汙的壞習慣,一發不可收拾並且流傳下去,最終成為內務府一道靚麗的風景。
內務府有多腐敗要說內務府的腐敗,其實就有很多事情值得說一說了,首先我們不說內務府的高官,就來說一說內務府的一些小職員,根據《光緒九年二月初五週德潤折》記載,內務府堂郎中級別的官員,每年的灰色收入大概在200萬兩白銀以上,要知道當時慈禧每天的生活費都是4萬兩白銀,而甲午戰爭中把北洋水師“致遠號”擊沉的日本“吉野號”戰艦,也僅僅需要60萬兩白銀就可以買到,意思就是說慈禧半個月的生活費就可以買到那樣級別的戰艦了,足以見得清朝當時的貪汙程度多麼嚴重。
一個內務府堂郎中一年的灰色收入,可以購買3艘吉野號戰艦,可是他們拿著這些錢去肆意揮霍,導致清政府也拿不出錢來去購買先進裝置,以至於清朝末期遭受各種列強的侵略,簡直讓人痛心疾首。
甚至就連御膳房的一個普通廚子,都能在北京買房子,過著富裕的生活,足以見得清朝後期就是因為這些蛀蟲,導致了滅亡的,倘若把這些灰色收入集中起來去發展科技以及軍事力量,想必清朝後期就不會遭受那麼多恥辱了。
除了內務府的低階官員外,我們還可以來看看內務府高階官員的代表人物和珅,和珅曾經擔任過內務府總管一職,也就是在職期間,和珅盡情貪汙斂財,最終當乾隆去世後,嘉慶對和珅進行抄家,發現了8億兩白銀,相當於清朝幾年的收入,足以見得其內務府腐敗有多麼嚴重。
當然了,對於和珅的家產,還是保守估計,要是算上各種房產以及字畫古玩之類的,想必價值遠遠超過8億兩,可想而知,在清朝的內務府,灰色收入是有多可觀。
說了上邊這些例子之後,我們再來講兩個關於清朝內務府與皇帝之間的故事,其中一個故事講的是道光皇帝吃“片兒湯”的事情,話說當初道光出去京城之外吃了一種名叫“片兒湯”的美食,很是懷念,所以後來就希望內務府去安排御膳房給自己也做這種美食。
結果內務府告訴道光皇帝的是,這個片兒湯成本很高,一年總共需要一萬多兩銀子才能做成,這可把道光給氣壞了,要知道外邊這種片兒湯一碗才要四十文,道光立刻表示不需要做了,就叫人出去給自己買一碗吃就可以,才四十文,多便宜。
結果不久後內務府告知道光,那家買片兒湯的店已經倒閉多年,以至於道光為了節約,只能選擇直接不吃片兒湯了,你看就連皇帝想要吃點鄉間美食,都要被內務府不斷忽悠,可見這群人已經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裡了。
除了道光之外,更加可憐的是光緒,光緒一直以為雞蛋要十金一個,所以自己平時都捨不得吃雞蛋,結果後來有一次軍機大臣汪由敦見到光緒,光緒問他早上吃的什麼東西,汪由敦脫口而出:“我們家中窮困,只能吃雞蛋為生,早上我就吃了四個雞蛋”。
光緒一聽,十分驚訝:“雞蛋一枚需十金,四枚就是四十金,朕尚不敢如此縱慾,卿奶自言家貧乎?”汪由敦明白自己說錯話,又怕得罪內務府,就連忙解釋說皇帝吃的是好雞蛋,所以要貴一些,自己吃的是醜雞蛋,所以很便宜,這才糊弄過去。
作為一國之君,從道光開始,雞蛋的價格就不斷提升,到了光緒時期,從幾兩一個漲價到了十金一個,這就是清朝內務府的腐敗歷程,一開始還有所節制,後來直接就把皇帝忽視了,肆意妄為,反正清朝也要完了,與其效忠於清朝,還不如撈點錢自己過好日子,就是在這樣的思想下,清朝滅亡更迅速了。
結語不得不說清朝的內務府是歷史上的一個奇葩存在,不僅只有清朝擁有這樣的機構,也只有清朝的皇帝才會被這群官員忽悠,要是換成朱元璋或者李世民之類的皇帝,想必這群內務府官員有十個頭都不夠砍。
雖然說清朝內務府十分腐敗,可是從內務府的腐敗中,我們更加能看出清朝皇室的奢靡以及鋪張浪費,也正是因為他們一代比一代奢靡,導致最終走向滅亡,而內務府只是起到了一個加速的作用而已!
-
9 # 十一姨太
因為道光皇帝根本玩不過內務府的那幫老油條,內務府看似只是一個管理皇帝和後宮飲食起居,吃穿用度的機構,但實際上卻有著鉅額的油水,內務府的官員掌握著很大的權力。皇帝常年待在宮中,自然不能時刻知道每一樣東西的真實價格,內務府的官員便鑽了這個空子,虛報物價,中飽私囊,從中撈取了鉅額錢財。
雖然內務府也經過了很多的改革和重組,但改革的結果卻是使內務府的權力越來越大,甚至成為了一個可以與六部相抗衡的權力機構。內務府究竟有多腐敗呢?道光帝下令讓御膳房做碗粉湯,就是羊肉燉粉條,皇帝也知道這在民間也就40文左右。然而內務府的人卻對皇帝說,一碗粉湯需要七萬兩白銀,請皇上撥款。
道光皇帝一聽驚了,什麼粉湯竟然要七萬兩?內務府的人理直氣壯地羅列了款項,做碗粉湯需要重建一間御膳房,需要重新招一批御廚,還要再招一些打下手的,再加上買食材買原料,最後就是需要七萬兩。道光皇帝一聽,得,那就去宮外的小餐館買吧,只需要40文。
內務府的人去了,沒多久空著手回來,稱宮外賣粉湯的店都關門了,只能由御膳房做。道光皇帝實在沒辦法,就放棄那碗粉湯了。
其實,皇帝也清楚,哪裡是宮外的餐館關門了,分明是那些貪官生怕自己沒有油水可撈,故意威脅恐嚇,逼迫店主關門的。然而皇帝也並沒有什麼辦法去改變和制止這種現象,可見清朝的內務府當真是又腐敗又黑暗。
-
10 # 王老先僧
這個我還專門查過,出自清末李嶽瑞的筆記小說《春冰室野乘》。裡面有一章專門寫清朝內務府腐敗,標題為內務府糜費。這裡面主要介紹了四個故事。
1、內務府官員貪汙成性,只一個內府堂郎中,一年便可貪汙兩百多萬兩。其中任職最久的,可以斂財千萬兩。
2、乾隆年間。乾隆召見大臣汪文端,問他大早上上朝,吃早飯沒?汪文端回答:家窮,一般早餐只吃四個雞蛋。乾隆大驚說:一枚雞蛋得十兩,四枚就得四十兩。我都不敢這麼奢侈,你怎麼還說說窮呢?汪文端自知不妙忙狡辯說:外面賣的雞蛋都是些殘破的次品不夠上供的檔次,因此我才能以每枚幾文錢的價格得到。乾隆點點頭。
3、道光年間,內務府每年的花費不過20萬兩。那些管事的官員,餓呀,於是每天憋著壞,想法設法大搞形式主義。有日,道光皇帝想吃碗片兒湯,讓廚房做,可沒有人會。第二天早上,內務府上奏說,做片兒湯是個需要相當技術含量的活計,需要專門建一間御膳房,由專人管理。建造的費用需要數萬兩,常年維護則需要數千兩。道光擺擺手說:前門有家飯館,做片湯一絕,一碗只要40文,出去買一碗就行。半日後,來人睜眼說瞎話上奏:飯館早已關閉多年。道光皇帝頓時感慨萬千。
4、同治大婚時,要購買一對普通皮箱。市面上賣幾十兩,內務府報銷為每對皮箱九千多兩。
所以,如上那個40文粉條報銷7萬多兩白銀的傳聞,應該是跟片兒湯弄混了。當然,雖沒有那麼離譜,但內務府貪汙腐敗、虛報假賬幾倍幾十倍算常態。
談談內務府為什麼那麼肥北京有句俗語形容一個人的職業——樹小房新畫不古,必定是個內務府
什麼意思?
樹是小樹,房子是新房,畫是新畫。一看這人就是剛發財的暴發戶,世界上哪暴發戶最多、掙錢最快?內務府唄。
內務府是幹嗎的?
白話說,就是滿清皇室的管家,主要負責皇室宗族們的所有花銷。吃喝拉撒睡、建房子、開宴席、娶老婆、做祭祀等等一切跟皇室沾邊的事情,通通由他們辦。並且內務府只對皇帝一個人負責,其餘愛誰誰。
中央集權的王朝,全華人民的稅收收上來分兩個庫房走。一個是戶部主管的國庫,另一個是皇帝個人的內庫。正常情況,內庫的錢是由國庫按照每年的皇室消費撥過去的。內庫的錢屬於皇室私有財產,戶部無從過問,由內務府全權督辦。皇帝私庫和國庫分開獨立管理的規定,剛開始是杜絕皇室鋪張浪費,你每年多少就多少,花多花少都有數。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官場厚黑學,這個本來角色是管家,最高領導不過二品的內務府,搖身一變,成了全京城最牛逼的部門。從吃喝拉撒、宮廷採購、皇家當鋪、土木工程、婚喪嫁娶到鹽稅關稅、賣官鬻爵,只要跟國家財政掛鉤的,只要收費的,它差不多都有權利插一槓子,而且還是合情合法的插一槓子。要知道,清廷明文規定,內務府擁有以上的所有權利。
清朝從康熙年間日子好了以後,國家富了,貪官們就自然而然坐不住了。到了乾隆時期,皇帝也開始鋪張浪費,於是作為皇室管家的內務府,為了充盈內庫保證皇帝的奢靡和他們個人的錢包,紛紛有事兒沒事兒打著皇帝的幌子向戶部要錢。
因此內務府之所以有錢,一是因為它只對皇帝負責。二、握有一系列權利。三、擁有皇帝私人保險櫃的鑰匙。普天之下,誰敢跟皇上過不去?誰又敢跟權利過不去呢?鉅貪和珅抄家,只他的管家個人便被搜出二十多萬兩白銀。何況握有大清金鑰匙的內務府。
-
11 # 三叔小記
內務府最牛,他管理著皇帝的吃喝拉撒,皇帝的一生都離不開,地位如同一顆燦燦的太陽,就連性生活同樣也是如此。他是一個很有權威性的機構!
所以為了讓他們老老實實為自己服務,便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再怎麼制定,也白費力氣,因為沒有監督,有人照樣吃銀子,這就流行著“膽大被撐死,膽小被餓死”。
不說內務府了,就連守衛森嚴的國庫也時常被盜,馬克思不是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嗎?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就敢犯任何罪行。總之,他們絞盡腦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惜一切代價,撈銀子。
比如拿庫銀的,先拿雞蛋塞屁眼,然後鴨蛋,最後銀子。而內務府有兩個手段來獲取豐沛的銀子。
第一是低買報高。這類似倒賣,打著皇帝的旗號,拿著皇帝的銀子,低價購買,然後出賬是高價。中間的差價便進自個腰包。
第二是直接貪汙。制度再嚴,沒有監督,在人的無限聰明下,總有漏洞可尋,就看你的膽子了,風險與收益同在,高風險常伴隨高收益,上下心連心,下面懂得孝敬上面,一般沒出什麼問題。這樣的高豐收下,一些太監不願意離開,什麼升官都是虛的,他們巴不得皇帝弄幾個工程。
這樣一來,直接的結果非常可怕,腐敗得太厲害了,我不由嘖嘖打舌頭。
晚清時,在皇宮門口搭建個竹棚子,放現在來看,簡單吧,可是這花了幾萬兩,因為這是工程。
當然有人發現內務府的人如此腐敗了,晚清便有一個人,他打算向慈禧打報告,說一個箱子幾兩就可以買下,壓根不用幾十兩,慈禧想想,言之有理,就讓他說個因為所以吧,打報告總之證據呀。於是他興沖沖跑著去買幾個幾兩的箱子,沒想到賣箱子的商家全部關門,他又叫人差信去別地的好友幫忙購買,音信全無,因為差信的人被買了。
皇帝的吃喝拉撒沒小事,全都是大事,很講究排場,皇家的面子嘛,類似紅樓夢的賈家,這便讓人有機可乘。皇帝也睜眼閉眼,但換來的是“愈演愈烈”,一條鏈子的出現。
-
12 # 朝文社
在腐敗花樣百出,貪贓枉法似家常便飯的晚清年間,大清朝內務府的腐敗程度,卻堪稱“獨領風騷”。
但提問裡“內務府一碗粉條報價七萬白銀”的說法,還是略顯誇張,其真實出處,應當是史料《春冰室野乘》裡記載的,道光皇帝吃“片兒湯”的鬧劇:一輩子勤儉節約的道光皇帝,有次想吃民間“片兒湯”,明明就是碗家常飯,誰知內務府卻報價說:要做片兒湯就得壘灶臺弄食材,大小經費加起來一萬六千兩。氣得道光皇帝明知其中有貓膩,卻也半句話說不出,嚥下口水不吃了——吃碗片兒湯,內務府都敢這麼揩油。
其實類似的奇葩事,不止道光皇帝攤上過,他兒子咸豐皇帝也同樣撞上過。《南亭筆記》記載,後來咸豐皇帝登基,想修修尚書房的門樞,誰知內務府立刻獅子大開口,張口就要五千兩維修費。可咸豐皇帝這暴脾氣,哪像他爹道光帝那麼好糊弄?一聽就發了飆,嚇得內務府官員趕緊改口,五千兩變了五十兩。換句話說,在晚清年間,負責伺候皇帝飲食起居的內務府官員,看上去低三下四,其實各個好似雞賊的饞貓,皇帝稍不留神,就會叫他們“偷吃”好幾口。那麼問題來了,怎麼這內務府就有這麼大的本事,連皇帝也可以花樣坑?
首先一個原因,就是內務府強大的權力。別看名號低調,但從清朝開國起,就執掌皇宮的“宴會”“錢糧”“服飾”“庫藏”“典禮”“皇莊”“織造”等各大權。等於是全皇宮的用錢,都要從內務府經手。而且管的是皇家的財務,滿朝各級衙門官員,誰又有權力監督?理論上說清朝御史有權彈劾內務府,但真敢彈劾的,又沒幾個有好結果。如此錢多權大沒人管,相關的經手官員,自然是敞開了撈。
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內務府官員的集體墮落。其實,在清朝開國初期,內務府還是個相當有操守的衙門,康熙年間擔任內務府差事的官吏,好些都以廉潔奉公著稱。以康熙皇帝的誇獎說“今朕交內務府總管,凡一應所用之 銀,一月止五六百兩”。儼然廉政楷模。但隨著清朝腐敗加劇,內務府官員的素質,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到了晚清年間,以包衣旗人為主的內務府官員們,相當多都是透過“捐納”得官,官職都是買來的,上任後自然要猛撈,又是“背靠內務府沒人管”的好條件,下手當然也就更狠。就算是沒“捐納”的內務府官員,基本也是司員出身,長期混跡於皇宮裡,各種貪汙腐敗的套路,自然輕車熟路。放在皇家驕奢淫逸的晚清年間,但凡有大興土木,更是趁機渾水摸魚。以《日知堂筆記》的形容說:“向來內務府習氣,皆利於用度繁多方可從中侵蝕。”
說到底,這內務府越演越烈的腐敗,根子上還是晚清皇家那“敗家子”般的胡糟。比如清末大太監小德張,晚年寫的回憶裡就聲稱:慈禧太后每天的生活費就有四萬兩。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慈禧半個月的生活費,就能買一艘日本王牌戰艦“吉野號”。但這天文數字花費,是不是真花在慈禧身上?參考“坑道光片兒湯”“騙咸豐修門”的典故就知道,妥妥被內務府颳走不少。
如此背景下,清末內務府的腐敗,也是一年賽一年的突破尺度:以《光緒九年二月初五週德潤折》裡的記載,內務府堂郎中級別的官員,每年的灰色收入就在二百萬兩白銀以上。這幫人每次回家探個親,都是百十萬兩白銀往家帶。就連御膳房的廚子,都在北京郊外買田置地,出入好似富豪。營造司等各府庫的工匠們,連每月該拿的錢糧,都全被內務府剋扣殆盡。可憐這些匠人一邊餓肚子給皇家幹活,一邊還要打零工餬口。大清皇帝的眼皮底下,都腐敗到了這地步。如此腐敗場面,晚清真沒管過,倒是下了幾次決心整肅,內務府的大臣也抓了不少。可是整肅風暴過後,該貪該撈都照舊。一直到晚清亡國前夜的1911年,內務府奎俊等大臣,還鬧出了貪汙腐敗的醜聞,最後卻不了了之。杭州織造的腐敗醜聞也曝了光。可還沒等清王朝再下決心整肅,辛亥革命一聲炮響,就活活要了大清的命——內務府的腐敗,清朝直到亡國,都沒改掉。
貪腐亡國的教訓,一個十分生動的教材,就是晚清的內務府。
參考資料:《清史稿》《日知堂筆記》《光緒九年二月初五週德潤折》
-
13 # 老李有刀
清末的官場腐敗到骨子裡了,從上到下,無論官職大小,幾乎都在貪汙腐敗,搜刮民脂。
清末小說《官場現形記》裡寫的就是當時官場腐敗之甚,腐敗的不是個別的貪官汙吏,而是處於晚清體制裡的每個官員都在貪汙腐敗,買官賣官已經成為當時官場的明面規則。小說中借慈禧太后之口,說出“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裡來的清官?”
作為晚清的真正掌權者,慈禧太后的生活極為奢侈,即使列強已經半殖民中國,清政府需要進行大量賠償的時候,慈禧太后依舊過著奢靡的生活。僅舉兩個細節,就可以看到這種上之腐敗之深。
慈禧每頓飯都要準備至少一百道菜,每道菜都是精選的食材,基本是慈禧一人用餐,很多菜她連看都不看一眼,但依舊需要每餐準備一百道菜。
1895年,慈禧60歲大壽,為慶壽,但是首飾用的黃金就有一萬兩,白銀38萬兩,置辦衣服花掉38萬兩黃金……這個生日的開支差不多花了一千萬兩白銀,相當於北洋艦隊的經費開支。想想當時晚清的處境,就可以看出慈禧有多鋪張浪費。
上行之,下必效之,更何況是腐敗這種本就容易激發人性之貪婪的事情。從當上官開始就要各級行賄,自然這行賄的錢是要從職位上搜刮回來,整個晚清陷入了這種腐敗的軌跡中。清末的腐敗早在乾隆盛世時就埋下了根,乾隆六下江南相當鋪張,與他爺爺康熙當年南巡完全是兩碼事兒。雖然乾隆時期是盛世,但腐敗已經滋生,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貪官和珅就是出自乾隆朝,和珅貪汙的財產粗略估計相當於當時清朝政府三年的財政收入,摺合成現在的人民幣將近一千億。
-
14 # 大霖論歷史
內務府最早是滿清入主中原前是為八旗軍提供後勤保障的軍需署。清王朝統一天下後,軍需署更名為內務府,是直接服務於清朝皇室的一個特設機構,負責皇室及旗人的衣食住行玩,同時還兼管應屬戶部管理範圍內的稅收。特別是海關、鹽茶絲綢這些暴力行業的稅收幾乎完全由內務府一手經管。實力之雄厚比那個來自全國各項稅捐的戶部,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內務府典型的一個以皇室為主的滿洲貴族私人賬房,維持著奢靡的皇室生活和供養從呱呱墜地直到入土為安的八旗子弟。
其貪婪腐化程度在晚清時期可見一斑。
從入住紫禁城起,就管理和供養著這裡的9999間半房屋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據清王朝最後一個太監總管小德張回憶,僅僅是慈禧太后一人每天的生活費就高達4萬兩白銀!什麼概念?也就是說清政府每年要賣掉一支北洋水師規模的海軍艦隊、每個月要賣掉一艘定遠號主力戰艦得來的費用才可以維持這位老太太一年的個人生活費。而同時期日本明治天皇卻在為了買一艘吉野號巡洋艦,皇后甚至將自己的最後一件首飾都捐了出去!
而這些錢還不是慈禧本人的私房錢,很多是內務府巧立名目從其他機關單位中搜刮而來,為了方便撈錢,慈禧甚至將內務府總管醇親王奕環派去擔任海軍衙門總理大臣。因為老太后非常清楚作為技術性極高的現代化軍種——海軍,所需經費數以百萬計,無疑是大清官場各機關單位中最大的一個肥缺!
醇親王這位滿清王朝中的頭號紈絝子弟果然不負聖望,將以慈禧為首的皇親國戚大大小小的費用全部開銷在海軍專案中。北洋大臣李鴻章向醇親王打請示報告要買軍艦,結果軍艦沒買成反而被這位海軍司令以太后在中南海沒有乘涼的地方為由向他伸手要錢。李鴻章無奈之下只好從軍費中擠出30萬兩才算完事……後來營建頤和園、舉辦慈禧60大壽的超級生日patty所用的錢均是出自這位海軍司令和他的海軍衙門。據不完全統計,醇親王挪用海軍經費和打著海軍旗號摟的錢(比如募捐)加起來足足超過3000萬兩白銀去供那個在光緒初年就擁有私房錢超過2億兩白銀的當時中國第一寡婦——慈禧太后。而近代中國的第一支現代化技術軍種——海軍,竟是在這樣一個畸形的環境中發展,最後在黃海大海戰中以打一炮5分鐘敗給了一分鐘打5炮的日本海軍。
亂自上作,最高統治者尚且如此,更不用說下面了。據調查,內務府乃至所有清朝政府機構在用錢方面有一條不成文規矩,那就是三七開,十成費用中實際用費三成,剩下七成在層層經手人的分潤,這還是隻是明面上的。有一次王公大臣陪慈禧太后在頤和園看戲,為了避雨需要搭個篷子。內務府給出的報價是30萬兩銀子,按照三七開原則,實際花費9萬兩!僅僅一個臨時遮雨棚就要花費9萬兩白銀,鬼都知道這是什麼情況。
綜上所述不過是筆者隨便舉出的一小撮故事,窺一斑而知全豹,可見當時的清王朝真是到了氣數已盡的地步,以皇族為中心的整個滿洲統治階層完全是一群吃糧不當兵的閒人懶漢,加上龐大而昏聵無能的官僚體系已經完全淪落為阻礙國家與民族進步的絆腳石。可嘆很多仁人志士幻想在維護清朝統治的情況下搞資本主義制度改革,無異於與虎謀皮。
-
15 # 傷心小飛飛
內務府是清朝獨有的機構,職官多達三千人,比事務最繁的戶部人數還要多十倍以上,可以說是清朝規模最大的機關。內務府主要職能是管理皇家事務,簡單來說,皇宮裡面的衣食住行統統都歸內務府管。
當時民間有一句民謠:“房新樹小畫不古,此人必是內務府”,意思就是說如果哪天皇城根下出現一戶暴發戶,房子是新蓋的、院子裡新栽了樹苗、牆上掛著現代人的畫,那這戶人家肯定是內務府的官吏。可見當時內務府的油水有多大!
內務府到底有多腐敗?
道光皇帝是出了名的節儉,恨不得把一個銅板掰成兩瓣花。有一次道光皇帝看到龍袍上有個窟窿就讓內務府的人給補上了。補完了,道光皇帝問花了多少錢,內務府回答:三千兩白銀。道光聽了差點背過氣去。一個補丁竟然比一件龍袍的價格還要貴!內務府解釋說:皇上的褲子是有花的湖綢,剪了幾百匹綢才找到對應相配的圖案,所以貴了,一般的補丁大概五兩銀子就夠了。道光皇帝聽了也沒法子。
皇上都打補丁了,身為大臣怎麼能穿的比皇帝好?於是紛紛上行下效打起補丁。一次,道光皇帝看到大臣曹文正朝服也打著補丁,就問他:外面給破衣服打個補丁需要多少銀子啊?曹文正愣了愣,看了看周圍的太監,發現太監們都不懷好意地瞪著他。曹文正頭皮發麻,只好往海了說:外面打一個補丁需要三錢銀子。三錢銀子當時都可以買一整套普通衣服了,曹文正心想:這下大概和內務府的太監們報給道光皇帝的“工價”差不多了吧。誰想,道光皇帝聞言驚歎道:外面就是比皇宮裡便宜,我打個普通的補丁需要五兩銀子呢。曹文正一聽都就懵逼了,五兩銀子相當於五千錢了。內務府的貪腐可見一斑。
還有一件事,也能反映內務府貪腐的嚴重。
有一次,道光皇帝和大臣閒聊,問大臣吃的什麼早飯,大臣很感動,說家裡窮,就吃了幾個雞蛋。結果道光大吃一驚:我都吃不起雞蛋,你竟然還敢哭窮!道光身為皇帝,怎麼會吃不起雞蛋?其實當時的雞蛋價格也就三四個銅錢,但是內務府的報賬是十兩銀子一個。其中差價何止千倍!到了光緒年間,雞蛋的價格已經“漲”到三十兩一個了,光緒皇帝每年單單吃雞蛋就要“吃”掉上萬兩白銀。
-
16 # 澹奕
“樹小房新畫不古,此人定是內務府。”這是《蒼穹之昴》中對於清代內務府的描寫。清朝的內務府是皇家生活的管理機構,自然油水非常多,晚清時代的內務府更加腐朽。
滿洲入關,順治帝時期正式設立內務府這個機構用來管理皇帝與整個皇族的吃喝拉撒睡,紫禁城中所有需要花錢的地方都要經內務府的手。作為一個內廷侍從機構,皇帝自然希望內務府對自己盡職盡責,所以歷代清朝皇帝都對內務府進行各種改革削弱其權力,沒想到弄巧成拙,使得內務府撈錢的爪子越來越大,越來越髒。
作為皇家機構,內務府直接由皇帝管理,幾乎不受任何監察與壓制。如此一來,使得內務府有了天然之便——御膳房、營造司、太醫院等宮廷各處的採買,後宮妃嬪日常的月例銀子等所需要的銀錢,全都需要由內務府管理。
清朝中後期內務府腐朽成風,最常見的就是“低買高賣”,原本宮廷之外只有一兩銀子的東西,被內務府採買入宮以後都成了數十兩甚至數百兩,而東西的品質也經常都是以次充好,而中間巨大的差價就被內務府之人中飽私囊。最著名的就是道光帝吃雞蛋的故事——道光帝一直以為雞蛋需要幾十兩白銀一個,所以不敢多吃。
晚清時代風雨飄搖,尤其是咸豐帝駕崩之後清朝再無擁有實權的皇帝,後宮生活奢侈無度,使得內務府有了更多機會。慈禧太后主政時代,每天日常花費就超過了4萬兩白銀,也就是說慈禧太后半個月的生活費就可以購買一艘日本的王牌軍艦“吉野號”。
當時的內務府,即便一個普通包衣也能在京城購置房產地產,而慈禧太后的寵臣心腹——內務府總管大臣榮祿,整個冬天每天更換貂裘竟然從沒重樣的。慈禧太后修建頤和園、搭建戲臺子、修建陵寢等都給了內務府巨大油水。
-
17 # 老照片
內務府全稱為總管內務府衙門,是清代為專管皇室“家事”而設立的機構,與管理“國事”的外廷分而為二,不相統屬。滿人入關之前就已經設立,順治帝時期曾短暫撤銷代以太監為首的十三衙門。康熙即位以後,為了削弱宦官勢力又重設內務府。
康熙時期新設立的內務府下屬諸多機構,如廣儲司、會計司、掌儀司、都虞司、慶豐司、營造司、慎刑司七司和武備院、上駟院、奉良苑三院。此外,還有三十多個負責宮中日常生活和宮廷建築的機構。康熙朝後又陸續增設了十幾個機構。因內務府靠近國家權力的中心——君權,且機構龐雜、人員眾多,這就為其腐敗留下了諸多空間。
清前中期,內務府由於實行了嚴格的奏銷、監察制度,加之皇帝勤儉、內務府大臣之高效,其系統運作良好,尤其是財政管理卓有成效。但是晚清時期因為清廷統治的江河日下,腐敗風氣蔓延,其中又以內務府為最盛。
晚清內務府腐敗的一個突出表現是,作為內務府最高統領的內務府大臣接連犯案,且大都為震動一時的巨案。尤其是同治末年至光緒初年,內務府大臣貴寶、文錫、茂林、安興阿、俊啟等相繼因浮冒公款、巧於營私、佔用官地、納賄瀆職、貪汙奢靡諸罪革職。
-
18 # 葛大小姐首先說一說內務府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順治帝入關以後,為了更好的處理皇家的事物,就設立了內務府,這是清朝特有的一個部門,相當於皇帝的管家,內務府下轄“七司三院”,管理著宮廷生活的方方面面,連皇帝的私房錢(內府庫銀)也由內務府打理。不管是你吃點、住的、用的、穿的都由內務府辦理,房屋修葺、奴僕安排、出行標準等等都有內務府籌劃,不單單是皇帝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整個紫禁城都由內務府打理。
內務府的最高長官是內務府大臣,官職是正二品,相當於地方的封疆大吏總督,比巡撫的級別都高,雖然是平級,但是總督、巡撫見到內務府大臣,都得客客氣氣,時不時要打點打點,如果得罪這位爺,早晚在皇上面前給你使壞,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雖然是管理皇宮的事務,但內務府大臣卻不是太監,基本都是從滿蒙的王公貴族、侍衛統領,或者尚書、侍郎中選拔出來,光緒年間的內務府總管楊立山,就是蒙古正黃旗人。
內務府機構龐大,到底有多大呢,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朝廷的六部衙門,每個部門大概100人左右,戶部管理的事兒最多,所以人數也多,有300多人,但是要和內務府比起來,就差太遠了,內務府正規有編制的人員有3000人之多,再加上各種臨時呼叫的人員,已經超過萬人了,沒辦法,天下皇帝老子最大嘛!
要問天下哪個衙門油水最大,所有人都會說是內務府,當時有句民謠“房新樹小畫不古,此人必是內務府。”就是說,房子是新買的,樹木剛剛種下,還很小,“畫不古”是因為內務府的人肚子裡墨水不多,卻總喜歡附庸風雅,到處花銀子買古畫裝點門面,結果往往買到的都是贗品。
內務府到底腐敗到什麼程度呢晚清年間,各種腐敗現象吸附在大清帝國的肌體上,內務府的腐敗程度確實“獨領風騷”。
內務府掌管著皇帝的財務,哪個衙門都不敢來監督,御史大夫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仗著權力大,皇上久居深宮不知米貴,換著花樣坑皇上。史料《春冰室野乘》記載了一件事,一輩子勤儉節約的道光帝又一次忽然想吃民間的小吃“片兒湯”,就讓內務府去辦,明明就是一碗家常便飯,內服務的造價出來了:壘灶臺採辦食材召廚子,一年需要一萬六千兩白銀。道光帝曾經吃過片兒湯,知道這東西非常便宜,一碗湯,內務府就想要敲詐這麼多,氣的道光帝說不出話來,也打消了吃片兒湯的念頭。
這樣的奇葩事情,道光帝的兒子咸豐帝也撞見過。《南亭筆記》中記載,咸豐帝看到尚書房的門樞,內務府獅子大開口,張嘴就敢要五千兩維修費用,咸豐帝可沒有他老子好糊弄,立即發飆,內務府嚇得趕緊改口,五千兩變成了五十兩。
光緒皇帝每天要吃三枚煮雞蛋,御膳房的預算是三十兩白銀,有一天,軍機大臣汪由敦覲見,光緒帝問他吃什麼,汪由敦說“我們家窮,早上起來只吃了四個雞蛋”,光緒帝驚訝的問“雞蛋一枚需十金,四枚就是四十金,朕尚不敢如此縱慾,卿奶自言家貧乎?”汪由敦是個聰明人,早聽說內務府的手法,看著旁邊虎視眈眈的太監,立即知道自己說錯話了,趕緊解釋道“皇上吃的是好雞蛋,一個要十金確實不貴,我吃的是臭雞蛋,三文錢就能買一個”。
最初的內務府還是一個相當有操守的部門,康熙初年的內務府官吏還是相當清廉,康熙皇帝曾經誇獎道“今朕交內務府總管,凡一應所用之銀,一月止五六百兩”,但是,晚清的內務府官員,大多都是透過“捐納”才當上這個官,上任以後,就往死裡撈錢。
清末大太監小德張曾在回憶錄中說:慈禧太后每天的生活費就有四萬兩。四萬兩是個什麼概念,就是慈禧半個月的生活費就能買一艘日本“吉野號”戰艦,一個老太太能吃多少東西,絕大多數都落進了內務府的太監手中。
據《光緒九年二月初五週德潤折》記載,內務府堂郎中級別的官員,每年的灰色收入就在200萬兩白銀以上。在皇帝的眼皮子地下,御膳房的廚子都能在北京買房子置地,過著富豪生活。
真真是“小官鉅貪”,如此類推,內務府的總管反腐程度更是驚人的,號稱中國封建社會第一鉅貪的和珅就曾經擔任過內務府總管大臣,抄家時候,在和珅家庫房見到大量的外國進貢的珍寶和皇宮裡的物品。在晚清結束的當年,內務府奎俊等大臣,還鬧出了貪汙腐敗的醜聞,最後不了了之。
可還沒等清王朝再下決心整肅,辛亥革命一聲炮響,就要了大清的命——內務府的腐敗,清朝直到亡國,都沒改掉。貪腐亡國的教訓,一個十分生動的教材,就是晚清的內務府。 -
19 # 就這麼多叫鐵憨憨的12
腐敗花樣百出,貪贓枉法似家常便飯的晚清年間,大清朝內務府的腐敗程度,卻堪稱“獨領風騷”。
但提問裡“內務府一碗粉條報價七萬白銀”的說法,還是略顯誇張,其真實出處,應當是史料《春冰室野乘》裡記載的,道光皇帝吃“片兒湯”的鬧劇:
一輩子勤儉節約的道光皇帝,有次想吃民間“片兒湯”,明明就是碗家常飯,誰知內務府卻報價說:要做片兒湯就得壘灶臺弄食材,大小經費加起來一萬六千兩。氣得道光皇帝明知其中有貓膩,卻也半句話說不出,嚥下口水不吃了——吃碗片兒湯,內務府都敢這麼揩油。
其實類似的奇葩事,不止道光皇帝攤上過,他兒子咸豐皇帝也同樣撞上過。《南亭筆記》記載,後來咸豐皇帝登基,想修修尚書房的門樞,誰知內務府立刻獅子大開口,張口就要五千兩維修費。可咸豐皇帝這暴脾氣,哪像他爹道光帝那麼好糊弄?一聽就發了飆,嚇得內務府官員趕緊改口,五千兩變了五十兩。
換句話說,在晚清年間,負責伺候皇帝飲食起居的內務府官員,看上去低三下四,其實各個好似雞賊的饞貓,皇帝稍不留神,就會叫他們“偷吃”好幾口。那麼問題來了,怎麼這內務府就有這麼大的本事,連皇帝也可以花樣坑?
首先一個原因,就是內務府強大的權力。別看名號低調,但從清朝開國起,就執掌皇宮的“宴會”“錢糧”“服飾”“庫藏”“典禮”“皇莊”“織造”等各大權。等於是全皇宮的用錢,都要從內務府經手。
而且管的是皇家的財務,滿朝各級衙門官員,誰又有權力監督?理論上說清朝御史有權彈劾內務府,但真敢彈劾的,又沒幾個有好結果。如此錢多權大沒人管,相關的經手官員,自然是敞開了撈。
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內務府官員的集體墮落。
其實,在清朝開國初期,內務府還是個相當有操守的衙門,康熙年間擔任內務府差事的官吏,好些都以廉潔奉公著稱。以康熙皇帝的誇獎說“今朕交內務府總管,凡一應所用之 銀,一月止五六百兩”。儼然廉政楷模。但隨著清朝腐敗加劇,內務府官員的素質,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到了晚清年間,以包衣旗人為主的內務府官員們,相當多都是透過“捐納”得官。官職都是買來的,上任後自然要猛撈,又是“背靠內務府沒人管”的好條件,下手當然也就更狠。
就算是沒“捐納”的內務府官員,基本也是司員出身,長期混跡於皇宮裡,各種貪汙腐敗的套路,自然輕車熟路。放在皇家驕奢淫逸的晚清年間,但凡有大興土木,更是趁機渾水摸魚。以《日知堂筆記》的形容說:“向來內務府習氣,皆利於用度繁多方可從中侵蝕。”
說到底,這內務府越演越烈的腐敗,根子上還是晚清皇家那“敗家子”般的胡糟。比如清末大太監小德張,晚年寫的回憶裡就聲稱:慈禧太后每天的生活費就有四萬兩。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慈禧半個月的生活費,就能買一艘日本王牌戰艦“吉野號”。但這天文數字花費,是不是真花在慈禧身上?參考“坑道光片兒湯”“騙咸豐修門”的典故就知道,妥妥被內務府颳走不少。
如此背景下,清末內務府的腐敗,也是一年賽一年的突破尺度:以《光緒九年二月初五週德潤折》裡的記載,內務府堂郎中級別的官員,每年的灰色收入就在二百萬兩白銀以上。
這幫人每次回家探個親,都是百十萬兩白銀往家帶。就連御膳房的廚子,都在北京郊外買田置地,出入好似富豪。
營造司等各府庫的工匠們,連每月該拿的錢糧,都全被內務府剋扣殆盡。可憐這些匠人一邊餓肚子給皇家幹活,一邊還要打零工餬口。大清皇帝的眼皮底下,都腐敗到了這地步。
如此腐敗場面,晚清真沒管過?倒是下了幾次決心整肅,內務府的大臣也抓了不少。可是整肅風暴過後,該貪該撈都照舊。一直到晚清亡國前夜的1911年,內務府奎俊等大臣,還鬧出了貪汙腐敗的醜聞,最後卻不了了之。杭州織造的腐敗醜聞也曝了光。
可還沒等清王朝再下決心整肅,辛亥革命一聲炮響,就要了大清的命——內務府的腐敗,清朝直到亡國,都沒改掉。
-
20 # 文史墨客
清朝內務府十分腐敗,它的鋪張浪費、豪華奢侈我們在日常影視劇中可以看到,但是真實的情況比這還要惡劣,很大一部分錢財都被內務府的小官給剋扣掉了,可以說是一個小官鉅貪的典型機構。
首先,內務府的主要職能就是管理清朝皇宮的財務,就好像是皇帝的大管家一樣,而且是管錢的,這就非常重要了,對朝廷來說財政大權直接影響了國家的穩定。例如皇宮中的吃穿還有房屋修建等都需要內務府負責管理,這裡面可以撈油水的地方就非常多了。
內務府大臣的職位也非常高,一般是正二品,相對巡撫還要高一點,基本上就和封疆大吏一樣,不過作為圍繞在皇帝身邊的官員,實際上還要更威風一點。而且內務府大臣也不是隨便什麼人能當的,大多數都是皇親貴族,他們更容易獲得皇帝的信任。而且當時內務府的結構也非常繁雜,據統計,清朝內務府人數最多的時候達到了三千人,而清朝的六部也只有六百多人,基本上六部管理了中央事務,所以內務府就是一個寄生蟲。。到了清朝後期,更是達到了肆無忌憚,觸目驚心的地步,很多時候坑起皇上來都很無語。道光皇帝時期,內務府給一個民間便飯——片湯,一年報價一萬六千兩銀子,最終道光皇帝決定不吃片湯了。
還有咸豐時期,皇帝曾經發現內務府修理一個門樞竟然要五千兩銀子,真的是獅子大開口。最可笑的還是在光緒帝的時候,皇帝不外出,不知道一些食材的價格,一直都認為自己平時吃的雞蛋非常昂貴,內務府說一個雞蛋就需要十兩銀子。後來大臣和皇帝聊天的時候說道自己比較窮,早飯只能吃幾個雞蛋,讓皇帝非常驚訝,他認為雞蛋已經非常昂貴了,沒有想到內務府竟然給普通的雞蛋報出天價。
其實在清朝康熙年間內務府還是很好的,各方面都很清廉,這也是和皇帝的管理能力有關係,康熙強調的就是廉潔。不過在晚清時期整個政權都已經很腐敗了,這是從上而下的腐敗,當時內務府的官員都是透過花錢買來的,自然這些人當官以後就開始瘋狂撈錢了。根據清朝末年太監的說法,慈禧太后每天都要花費四萬兩,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目,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按照半個月計算,累計起來就是一艘戰艦了,內務府貪汙的東西非常多,這是造成國庫空虛的一個重要原因。
回覆列表
嗨,大家好,我是@上谷丁公子,跟大家互相交流溝通就是我最高興和最感到幸福的事情,相識有緣,您能看到我的這段回答就是莫大的緣分,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就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來一起探討一下。
我認為在清朝的電視劇裡,總有一個衙門的名字經常被提及,這就是傳說中的“內務府”。要說內務府有多腐敗,我們先來了解下內務府到底是做什麼的?內務府到底是做什麼的呢?我覺得內務府是清朝掌宮廷事務的衙門,其長官稱稱為總管大臣,無定員,都由滿族王公或滿族大臣兼充,秩從二品,乾隆時改為正二品。內務府所轄範圍極廣,司掌銀、皮、瓷、緞、衣、茶六庫出納,連織造、織染局也在其管轄之下。
內務府自成系統,與外廷職官無涉,所屬機構達五十處以上。職官三千餘人,上三旗包衣之政及宮禁事務,全由其主管。即使是事務最繁雜的戶部,其人數也不過是內務府十分之一。內務府可以說是清朝最大的機構。
內務府主要職能是管理皇家事務,諸如皇家日膳、服飾、庫貯、禮儀、工程、農莊、畜牧、警衛扈從、山澤採捕等。內務府主要機構有“七司三院”,其中最重要的是廣儲司,專儲皇室的金銀珠寶、皮草、瓷器、綢緞、衣服、茶葉等特供品。
以上的分享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只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內務府有多腐敗?我個人認為正因為內務府的職能廣泛,人員眾多,責任重大,且只對皇家負責,所以造成了不存在機構對其監管,內務府也由此成為了大清最腐敗的機構,其長官依靠內務府的油水富得流油。
當時就有人民間諺語:房新樹小畫不古,此人必是內務府。意思就是新買的房子剛種的樹,房子裡掛的畫也不是什麼久遠的古畫,這種忽然出現的暴發戶沒跑了,一定是內務府官員。就是因為內務府官員可以貪汙大量油水。
像漕運也是大油水的部門,因為要經手南北錢糧稅賦,說以經受的錢糧從數目上看可能比內務府更多,可是這百萬千萬計的錢糧不但有無數的眼睛盯著,連皇帝本人都無比重視,負責押運的官員只能眼饞,卻不敢去貪斂。所以只有內務府能被稱為是最大的肥缺。
比如道光皇帝,他發現自己的衣服破了個小洞,就讓內務府去修補一下。等補完了,道光皇帝問花了多少錢?內務府回覆:三千兩白銀!當時沒把道光皇帝嚇暈,一個補丁居然要三千兩?重新做件龍袍都用不了這麼多錢!內務府解釋說:為了匹配衣服上原來的圖案打好補丁,一共剪了幾百件衣服才湊出來,一般的補丁只要五兩銀子。
這也是內務府欺騙皇帝盜取錢財的手段之一,把原來不值錢的東西抬高到一個離譜的價錢,反正皇帝對錢也沒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