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GBTTH

    1988年5月10日,著名文學家沈從文在北京病逝,終年86歲。

    沈從文,原名沈嶽煥,曾用筆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902年12月28日生。湖南鳳凰(今屬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人。小學畢業後,曾在本鄉土著部隊任上士司書。1922年到北京,開始在報刊上發表作品。1928年到上海與胡也頻、丁玲合編《紅黑》、《人間月刊》等。先後在吳淞中國公學、武漢大學、青島大學任教。1933年至1935年在北平、天津編輯《大公報》文藝副刊,並在北京大學任教。抗戰爆發後,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抗戰勝利後回北京,繼續任教於北大,同時編輯《大公報》、《益世報》文藝副刊。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從事古代服飾和文化史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任第二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和七屆全國政協常委。1988年5月10日在北京逝世。

    主要著作有《邊城》、《湘西散記》、《長河》、《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中國服裝史》等。文學作品編有《沈從文文集》。

  • 2 # 西風悍馬

    1917年參加湘西靖國聯軍第二軍遊擊第一支隊,駐防辰州(沅陵)。1918年自家鄉小學畢業後,隨當地土著部隊流徙於湘、川、黔邊境與沅水流域一帶,後正式參軍。

    1923年去北京。報考燕京大學國文班,未被錄取。在北京大學旁聽。

    1928年從北京到上海。與胡也頻、丁玲籌辦《紅黑》雜誌和出版社。

    1929年去吳淞中國公學任教,愛上女學生張兆和。

    1930年後赴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前身)執教,到抗戰前,出版了20多個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雛》《月下小景》《八駿圖》等。

    1931年陪同丁玲營救胡也頻未果,護送丁玲母子回湖南。1931年至1933年在國立山東大學任文學院講師;1933年9月9日,與張兆和結婚。同月23日,與楊振聲合編《大公報·文藝副刊》。

    1934年完成的《邊城》,是這類“牧歌”式小說的代表,也是沈從文小說創作的一個高峰。

    1938年春,到昆明繼續與楊振聲編選中小學國文教科書。11月,任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

    1948年開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同年,工作重心開始轉移到文物研究。1949年後,長期從事文物研究工作。建國後,沈從文先生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壓力而自殺,獲救。

    1960年發表《龍鳳藝術》等文。1969年去湖北咸寧五七幹校勞動。1978年調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1981年出版了歷時15年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專著。

    沈從文先生解放後從事中國紡織服飾考古研究工作,1983年突患腦血栓,住院治療。1984年大病一場。搶救脫險後,說話、行動更加不便。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臟病復發,搶救無效去世,享年86歲。

  • 3 # 蘋說

    只看過《邊城》

    《邊城》是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

    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生動的鄉土風情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讀者,也奠定了《邊城》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

  • 4 # 雅趣邢軍談古道今

    他生逢亂世遠山區,14歲當兵入伍,跟土匪打過交道,為保命給土匪當文書,會計。有才華的窮小子任教大學,追到土豪家公主,開始有錢搞文物收藏。他的人生堪稱傳奇!

    學問過人,任教北京大學。著作品種繁多,涉及廣泛文學,考古,美學,平面設計。

    我是雅趣邢軍,30年前我開始第一次接觸他的《邊城》。

    學問過人,任教北京大學。著作品種繁多,涉及廣泛文學,考古,美學,平面設計。

    沈從文代表作《邊城》一般人都讀過。每個人各有自己的理解。《媚金、豹子、與那羊》、《月下小景》等一系列作品,描繪了一片未被現代文明汙染的人性世界。

    先重點說說《邊城》

    夜闌人靜的夜晚,躲開白天城市的喧囂,讓自己沉浸在一片靜穆之中,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裡細品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思緒隨著書中人物的變化發展起起伏伏……

    故事背景就是作者的家鄉湘西鳳凰古城。邊城就是這麼一出健康純潔,而又瀰漫有淡淡哀愁和濃濃詩意的愛情悲劇和人性的悲劇。

    湘西的生活是清苦而艱辛的。大師卻讓我明白,一個人對一片土地的熱愛,是懂得它的殘酷以後去心疼那背後醉人的風光。讀完全文,我就開始嚮往那個遠在湘西邊境的小鎮。木製的吊腳樓,搖曳的紅燈籠,潮溼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還有那升起在舊村莊上的青炊煙。

    有很多遊客,就是讀了這本書,才嚮往去鳳凰古鎮旅遊。

    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的故事,情節簡樸優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伕的孫女翠翠。但是翠翠心裡愛的卻是儺送,當天保明白了這個三角戀愛的實情,深知不能勉強,主動退出了競爭,駕船下辰州,好忘卻那裡的一切,卻不幸遇難,儺送雖然仍然愛著翠翠,但是哥哥為此而死,使他心中壓抑,又對老船伕有誤會,也在痛苦中離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獨自承擔所有的變故,在等著,等著那個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的人。

    沈從文除了是文學家之外,還是著名的文物,考古,美學家。《從文賞玉》、《唐宋銅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這些文物考古界重要參考著作都是他著書編撰的。

    沈從文在文物考古界屬於泰山北斗級的重量專家,學者。我感覺這才是他的主業。

    沈從文先生對文物、史料的研究興趣很早就已經開始。全身心投入到了文物研究、宣講的工作中。

  • 5 # 西西閱讀空間

    【32年前的今天,沈從文先生去世!懷念他!】

    這問題好,喚起了我們對沈從文先生的懷念之情。在1988年的今天,沈從文先生因病在北京去世。

    沈從文(1902—1988),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學者。湖南湘西人,早年投身隊伍,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文體作家”。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沈從文改行進行文物研究領域,成為新中國文化鑑賞與文物研究的先驅者。

    很多讀書的人,對沈從文先生的瞭解,是從他那本最有名的小說開始的,這本小說就是創作於20世紀30年代的《邊城》。這本小說後來在1984年拍成了電影,引起了更大的反響。我在上個月的時候專門寫過一篇關於邊城的解讀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下。連結:https://www.toutiao.com/i6815597055583453710/。

    《邊城》講述的是一個美好而令人憂傷的愛情故事。小說中主要人物,年不滿15歲的天真少女翠翠和船總家兩個兒子之間的懵懂情感,後來因為兩個兄弟都喜歡翠翠,老大退出,讓給了老二,但事情因為老大的不幸溺亡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老二因為內疚得不到翠翠的迴應,最後選擇離家出走,翠翠的爺爺因操勞過度,年齡較大,也在風雨交加的夜晚病逝,結尾留下翠翠一個人守在山上,等著老二的回來。然而,結尾卻是那個人明天也許回來,也許永遠不回來了。

    它告訴我們,一份單純的愛,因為一場誤會,而成為了一生的悲劇。

    其他關於沈從文的文章,我斷斷續續讀過一些散文,這些散文,多是關於沈從文家鄉美麗的湘西風景,及那些淳樸而善良的湘西人們,包括最有名寫給妻子張兆和三三所寫的情書也為後人所喜愛,沈從文真摯而細膩的文風,始終打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在《湘西散記》中,更為大家所記的他那句最有名的話: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

    看過許多次數的雲,

    喝過許多種類的酒,

    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後來在建國之後,沈從文轉向歷史文化古物的研究,而這看似冷門的文物研究工作,反而救了沈從文,使他在文革時期避開了很多被迫害的機會,使得中國文物研究有了更多新的研究成果。

    他所著作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花花朵朵罈罈罐罐》,其中後面一本書中,收錄了沈從文先生幾十年對文物鑑賞和對傳統藝術的感悟。同時還納入了他40多篇隨筆、講稿、學術文章及筆記,涉及到了服飾、書畫、器皿等,個人建議,喜歡文物、對收藏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讀一下這本書。

    我從這方面對於這個民族在一段長長的年份中,用一片顏色,一把線,一塊青銅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作成的種種藝術,皆得了一個初步普遍的認識。由於這點初步知識,使一個以鑑賞人類生活與自然現象為生的鄉下人,進而對於人類智慧光輝的領會,發生了極寬泛而深切的興味。 ——沈從文

    沈從文先生的學生著名作家、美食家汪曾祺先生對於沈從文先生轉入歷史文物領域,也談了他的看法。

    從寫小說到改治文物,而且搞出豐碩的成果,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就沈先生個人說,無所謂得失。就國家來說,失去一個作家,得到一個傑出的文物研究專家,也許是划得來的。但是從一個長遠的文化史角度來看,這是不是損失?如果是損失,那麼,是誰的損失?誰為為之,孰令聽之?這問題還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汪曾祺

    懷念沈從文先生。

    參考文獻:豆瓣讀書

  • 6 # 影片集結號666

    沈從文的這些作品你看過嗎?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於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於人性之美,那他的作品你看過哪些呢?

    邊城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邊城》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現人性美的一部小說。《邊城》極力謳歌的傳統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對於現代社會傳統美德受到破壞,到處充溢著物慾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實而言的。《邊城》描寫的湘西,自然風光秀麗、民風純樸,人們不講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相互友愛。龍朱一個愛的少年的逐愛之路《龍朱》是一個夢想的世界,是沈從文湘西小說中最完美的夢想世界。它看似非常的簡單,似乎是一篇除了闡述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以外並沒有多麼深刻意蘊的文。文中找不到任何與世俗有關的比如謀利、金錢、貪慾,或者是因為這些而引發的對生命苦難的矛盾與思考諸如此類的東西。只要是不純粹的,不聖潔的,都無法從文中找到。

    石子船反映動盪的現實城市和鄉村的連線點是“石子船”,透過“石子船”上的船主、攔頭、散弟兄等幾個人的生活為線索,透視社會和政局的變化,船主聽到傳聞說|某某黨在康村,他心裡不時想到自己存在老姑母處的錢,擔心自己的錢被弄走,心裡忐忑不安,做什麼事也不踏實,當他到康村時候看到自己的錢完好無缺才放心。

    虎雛時隱時現的湘西風情苗族作家沈從文坎坷的一生,真正浸透了苗族的詩。他拱衛的最高理想並不像有些評論家說的那樣,是什麼象牙之塔,而個人主義,性愛和宗教構成的原始王國,從政治上說,沈從文嚮往的也不是現代民主政治,而是原始的無為而治。接近這種文學禁區需要讀者努力探索。但登上這座高峰只需想像力,而不要什麼學問。

    阿黑小史自然神性和人的神性的契合自然神性和人的神性的契合,構成了《阿黑小史》善的內涵,而美是善的形式。全文美如山野牧笛,清悠而單純,令人醉迷。 《鳳子》一組文字,探索鎮筸這片神秘土地上人與自然,人與神的交融關係,匯出了沈從文關於民族精神重造這一沉思的序曲。

    八駿圖寫於“窄而黴齋”《八駿圖》裡的八駿,指的是八位教授,他們有的是物理學家,有的是生物學家、哲學家、史漢學家、六朝文學專家等。說他們外表上的“老誠”、“莊嚴”,滿口的“道德名分”卻與他們不能忘懷的世俗的情慾有著衝突。作品透過不同情節,揭示了他們的道德觀的虛偽性。由於他把筆伸向了教授家庭生活,又有些挖苦。

  • 7 # 詩詞名句鑑賞

    我讀過沈從文先生的《邊城》。

    尤其對《邊城》裡的結局那一句心生感慨:這個人,他也許永遠也不回來了;也許,他明天回來。

    不知道翠翠的愛情最後有沒有地方安放?她心心念唸的那個人最終會不會回來?

  • 8 # 開門說事

    【一】沈從文簡介

    沈從文,原名沈嶽煥,1902年出生于軍閥官僚家庭,因家業日漸困頓衰落,於14歲參軍,跟隨湘西地方軍,走遍沅水流域,瞭解到湘西風土人情和勞動人民的歡樂與悲哀,瞭解到各種“人生形式”。

    【二】沈從文創作生涯

    1924年,沈從文以休芸芸為筆名,開始在《晨報》發表小說,他寫作勤勉,是當時數量最豐的作家,是《晨報》、《新月》的主要撰稿人之一,至1949年停筆為止,已出版五十多個集子;作品以小說為主,積有短篇小說220餘篇和中、長篇小說10餘部;有散文、詩歌、文藝評論等260餘篇;與丁玲等合編《中央日報》副刊、《紅與黑》月刊、《紅黑》月刊;獨自主編天津《大公報》和《益世報》文藝副刊、北平《經世報》文藝副刊;先後在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任教。

    1949年10月後,沈從文專門從事中國歷史文物研究。

    【三】沈從文創作的藝術特點

    [1]沈從文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是中國文壇頗有影響的自由派作家,思想駁雜,個性解放思想、西方人文主義思潮、佛洛依德學說、佛教理念,都深深影響著沈從文的系列作品。

    [2]沈從文認為:文藝應當表現人性,表現人類的愛,表現自然的真,表現現實生活本身;反對“文以載道”,反對作品的政治化,反對作品的商品化;主張作家必須力主客觀描述現實,一切材料應從“從現實生活裡取證”。

    [3]沈從文的小說,描寫平平凡凡的人物,抒寫平平凡凡的事情,生活氣息濃厚,鄉土氣息渾然,抒情新穎熱烈,思路風格獨特,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鄉土風情作家,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獨存專頁、獨具特色;在世界文學史上獨佔一席。

    【四】沈從文創作的三個階段

    沈從文的文學創作,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從1924年到1928年。作者思想單純,基調明快,傾向寫實,反映了沈從文年輕時期向上的意志,側重於對自己童年的回憶、對軍隊生活的回憶。代表作有《往事》、《玫瑰與九妹》、《在私塾》、《入伍後》、《傳事兵》、《晨》、《松子君》。

    但是,這些作品缺乏完整的故事情節,題材寬泛不夠深入,人物眾多面目模糊,內文章法略顯板硬。

    [2]第二階段,從1928年到1938年。作者從幼稚走向成熟,觀察細膩,技巧熟練,真切樸實,已經形成獨特的作品風格,代表作是長篇小說《邊城》。

    《邊城》寫的是湖南邊陲一個叫茶峒的小城,那裡的船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儺送同時愛上了老船伕的孫女翠翠的故事,歌頌了翠翠與儺送的純潔、真摯和詩意般的愛情,讚美了邊陲人民純樸、善良的民風和安寧、靜謐的田園生活,這是作者理想的“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是一典型的“桃花源”,作品的脈絡在溫柔中跳動著堅韌的活力,在牧歌般的情趣裡彌散著淡淡的憂愁,在朦朦朧朧的心念中飄逸著若有若無的迷惘。

    《邊城》是散文詩化的小說,小說化的散文詩,發表後影響譽滿全國,並迅速被翻譯成53個國家的文字單列文字出版,被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37個國家編入中學課本,傳遍世界各地,備受世界文壇矚目。

    [3]第三結段,從1938年到1949年。作者長期生活在雲南鄉下,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是長篇小說《長河》。

    《長河》以長河為背景,以滕長順一家、老水手為代表,描寫了社會的階級矛盾和農村生活的變遷,反映了沅水兩岸人民的世世代代、生死迭替的歷史命運,筆力遒勁雄渾,情節豐富流暢,充分顯示出悲壯蒼涼、別具匠心的史詩美。

  • 9 # 飄1962

    田園牧歌式的沈從文,詩情畫意的沈從文,心中充滿大愛的沈從文……

    閱讀沈從文,總是能被他的大愛所打動,彷彿全天下善良的人,都跑到湘西去了……我是跟著抬蕭蕭的大花轎,聽著迎娶新娘子的嗩吶聲,去的湘西,看著十二歲的蕭蕭,整天價抱著不滿三歲的小丈夫爬草垛,唱山歌,去場上看過路的女學生,在小丈夫的哭聲中夢到女學生……然後,在“世界上人把日子糟蹋”時,蕭蕭長大,小丈夫長到會唱跟花狗大哥學來的山歌:天上起云云重雲,地下理墳墳重墳,嬌妹洗碗碗重碗,嬌妹床上人重人。終於小丈夫跟蕭蕭打豬草時唱歌唱來了花狗大哥……麥黃四月,花狗大哥誘蕭蕭做壞事,到六月,李子熟了,蕭蕭歡喜吃生李子,身體的異樣,嚇逃了花狗……九月,蕭蕭也想步花狗後塵逃走,但她給家裡人發現了,捆起來丟在了灶邊,等待“沉潭”或是“發賣”,孃家人只一伯父,沒讀過“子曰”,不愛面子,不忍把蕭蕭當犧牲,同意“發賣”。但說好的主顧等到十二月沒來人,再等到轉年二月還是沒來人,十個月滿,蕭蕭坐草生下兒子。因為一家人歡喜兒子,蕭蕭就不嫁別處了。……蕭蕭與“小丈夫”圓房時,兒子十歲了,喊蕭蕭丈夫做大叔。“大叔也答應,從不生氣。”這個兒子十二歲時也接了親,媳婦兒年長他六歲……

    質樸的湘西,人情世故的湘西……

    我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聽說沈從文這個名字的,忘記是在什麼地方看見了這樣一條訊息:如果沈從文可以活到1988年10月之後,那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肯定是他的。說這話的是瑞典著名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憑此,我一直留意沈先生的作品。某一次逛新華書店,翻看一本很多中國知名作家的作品合集時,突然發現其中有沈從文先生的名字,作品是《邊城》,就非常興奮地把這本書買回了家,遺憾的是這本書在幾次“窮搬家”的過程中丟失了。但我後來又買了幾本先生的文集,又重讀了《邊城》以及其他諸多篇什……

    與其說是對先生作品的喜愛,莫如說是對先生善良和他的大愛所歡喜。他的文字,總是把善良寫到極致,他甚至把《邊城》中同時歡喜“翠翠”的“大老”“二老”兩兄弟,因兄弟情深,“大老”退出,坐下水船溺水身亡,“二老”呢,就心下內疚,拋下“翠翠”,也坐船下桃源去了……後來,爺爺老船伕死了,渡口碼頭只剩下翠翠一個人,楊馬兵怕翠翠心窄,來接翠翠去邊城,可翠翠執意要留下來陪爺爺……

    因為善良而悲傷的人們,是骨子裡的悲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觀園落成,賈政攜一眾清客遊覽,為什麼要叫上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