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電腦一站式

    那時候法國是第一個採用徵兵制度的國家,經過一系列軍事改革和多次戰爭的洗禮與磨練,幾乎打遍歐洲無敵手。

    後拿破崙時期的法國

    不管是第二帝國還是第三共和國並未給法國帶來安寧和穩定,在將近一百年的時間裡,伴隨著的是可怕的社會分裂和動盪,持續不斷地共和運動、民主運動和工人運動造成人民思想混亂。

    在社會四分五裂的情況下,法國又遇上了德國這個強手,豈有不敗之理?

    強盛起來的德國

    普魯士王國在教育上可是下足了本錢,在短時間內就實現了全民義務教育,國民素質飛速提升,為德國的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德國迎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春風,率先建立了完備的工業體系,並且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強國,把法國拋在了身後。

    法國面對著崛起的德國,在戰略意識上處於被動防禦的狀態,他們更關注德華人在幹什麼,而不是自己應該怎麼做,這就失去了很多主動權。

  • 2 # 建業水

    法國曆史高峰個人認為有三個,國王路易十四、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時代。英法百年戰爭在民族國家發生的前夜可以不算,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後,17世界路易十四在歐洲大陸建立最強大的絕對王者,法國專制王權達到極致。1702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40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1756年英法七年戰爭,法國國力大為衰弱,喪失大部分海外殖民地。長期發展的啟蒙運動給法國打了雞血結合路易十六的財政危機處理不當1789年法國大革命,法國的精神上第一次在歷史的精神高峰結束了法國一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在法國初步確立了共和國的政治體制,法國革命前國力處於下滑狀態,革命後法國的力量迅速強大起來,引起各國的警覺促使各國王室立即組成同盟反對法國,1803年—1815年爆發的各場戰爭是法國大革命引發的戰爭的延續,拿破崙時期法國永有人口為2800萬人,在拿破崙戰爭中傷亡人數650萬人。這個就是魏國在吳起訓練的魏武卒在龐涓戰死有,元氣大傷,靈魂受損。其後拿破崙三世在普法戰爭1870年色當投降,最後一口王氣消亡殆盡。1871年巴黎公社迴光返照一次,同時因為英國這個離岸平衡手的原因,在歐洲大陸保持基本地位,但是國家的英雄氣質在大革命、拿破崙、巴黎公社消耗殆盡。一戰使法國總共傷亡150萬士兵,同時喪失了1/10的人口,“金陵王氣黯然收“,二戰躲在馬奇諾防線後,“一片降幡出石頭”,戴高樂出現是法國英雄氣質薰陶下的盛日餘暉,保留了法國最後一絲希望。二戰後美國的堅持中國保持了四常委之一的位置,英蘇美的妥協最後把法國保持進入五大常委,法華人現在基本特色已經只有表面的浪漫和奢華氣質外,英雄的FLAG基本已經看不到了,遺憾啊。

  • 3 # 土豆到底去哪裡挖

    法國最輝煌的歷史是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前,那時候的法國是真正的Continental強國,時間大約是中國的明朝末年,

    公元1624年起,法國名相黎塞留在任期間,對內恢復和強化遭到削弱的封建專制王權,對外則致力於謀求法國在歐洲的霸主地位,黎塞留實現了外交利益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以法國為核心國際體系——威斯特伐利亞體系,黎塞留成為現代國家制度之父,在該體系下,德國則是一地碎片,眾多的小公國無法攥成一個核心,被法國壓著痛扁。

    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從良好的願望出發,秉承自由、平等、博愛,結果卻是人頭滾滾,血流成河,從肉體上整體消滅了貴族階層,

    法國甚至還以革命的名義將現代化學之父拉瓦錫送上斷頭臺,這是一顆幾百年才會出現一顆的天才頭顱,多少人求情也不行,說砍也就砍了。在消滅了歷史層壘沉積產生的傳統後,人們發現,雖然打碎了舊世界,卻無法在舊世界的廢墟上建立新的天地,種下的是龍種,收穫的是跳蚤。由於原有的社會傳統及秩序被破壞殆盡,整個法國約一百年間城頭變幻大王旗,民粹主義肆虐,法國社會呈現原子化狀態,民眾崇尚暴力解決一切問題,動輒街壘對抗,法國再也壓不住德國,導致普魯士統一了德國,成為法國在歐洲大路上的強勁對手,法國的好日子結束了,從1870年的普法戰爭開始到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已經喪失往日的榮光,淪為歐洲的二流強國。

    拿破崙時期是個例外,或者說是迴光返照,拜大革命消滅了精英階層,也就喪失了反思和理性的階層,下層人民易衝動,缺乏理性的制約,他們離不開拿破崙這樣的天才領袖的指引,拿破崙勝利了,法國就登上頂峰,拿破崙失敗了,法國也就萬劫不復,在拿破崙之後,法國再無與此比肩的領袖人物,也就開啟了平庸的歷史。仗打不贏德國,經濟,科技也被德國全面碾壓,

    法國成了一個渴望英雄的民族,沒有英雄,法國將不再是法國。

  • 4 # 日航通鑑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關於這個血性,我認為其實很難說。如果打仗的話,必然要死人,而且死的基本上都是平民百姓,說實話,法國老百姓也是普通人,他們如果畏戰我覺得也是正常的。下面我就來大體分析一下為什麼二戰法軍表現得如此之差吧。

    一、一戰給法國留下的噩夢

    我們可以說一戰的烈度與拿破崙戰爭時代的烈度完全是兩種概念。到了一戰時代,那就是大機械時代的屠殺了,真的是人命如草芥。法國士兵所面對的是重型大炮、機槍、自動步槍、迫擊炮、烈性炸藥、手榴彈、燃燒彈、毒氣等。說實話,在這種情況下,誰不害怕?

    在一戰之中,有一場發生在凡爾登的凡爾登戰役,外號叫做“凡爾登絞肉機”。在凡爾登戰役中,德華人的目的是給法華人致命一擊以把西線戰場推向勝利,在法華人看來,這一場戰鬥就是不折不扣地為了法蘭西的自由而戰了。因此在這種包圍戰之中,法華人可以說是很有血性,打得非常拼命,最後雙方傷亡人數高達70萬人,其中法軍傷亡37.7萬人(陣亡16.2萬人),德軍傷亡33.7萬人(陣亡16.2萬人)。

    緊接著而來的是索姆河戰役,在法華人眼中,這個凡爾登戰役是法國絞肉機,在英華人眼中,索姆河戰役便是英國絞肉機了。在一本書中如此寫到:

    “對大多數即將投入索姆河戰役計程車兵來說,無論長官如何高喊愛國口號,如何給他們加油打氣,他們的目標恐怕都比不上活著重要。”

    我認為事實就是如此。我們站在後來人的角度,我們可以去評價法華人表現不佳;但是站在當時人的角度,每一個死去的男人那就是一個家庭的父親、兒子、丈夫,死掉了就死掉了,因此法華人其實在一戰之時,便已經存在了怯戰心理,這種心理便是因為一眼望不到邊的戰爭和越來越多的死亡所造成的。

    索姆河戰役又是一場絞肉機,傷亡人數達到了100萬人,其中英國軍隊傷亡41.9萬人,法國軍隊傷亡20.4萬人,德國軍隊傷亡46.5萬人。這場戰役也被稱為了最為糟糕的戰役。

    在此後法國軍隊發動了尼維爾攻勢,企圖突破德軍防線,但是戰果不佳,法軍傷亡13萬人(陣亡2.9萬人)。在這場尼維爾攻勢之中,英國元帥道格拉斯·黑格認為失敗原因正是因為法國軍隊毫無鬥志造成的。

    此後德華人在1918年發動了大規模攻擊,被稱為邁克爾行動,這一場攻擊之中德華人呼叫了6000門重炮日夜對英法聯軍的陣地進行進攻,隨後以步兵輔助衝擊。在這一場戰鬥之中,英法軍隊加起來總共損失了33.8萬人。

    透過以上幾場大戰役的傷亡情況,我們大體也能瞭解到戰爭的殘酷性了。說實話,一戰流的血太多了,基本上法華人、英華人、德華人的血都流完了,戰爭給他們的是巨大的傷害。當時有一名經歷了索姆河戰役計程車兵回憶說:

    “我們回去後沒有點名,因為800人就剩了25個,沒有人可以點。”

    根據戰鬥統計,在法軍之中,四分之三計程車兵傷亡是大炮造成的;在德軍之中,73%的傷亡是大炮造成的。可見隨著科技的進步,戰爭已經變成了絞肉機。因此面對著二戰,法華人已經心態很崩潰了,他們不想像一戰一樣再次體驗那種失去家人、失去生命、失去一切的痛苦,他們已經承擔不了了。

    二、民眾的反戰情緒

    當時的法國,普通老百姓明白為了什麼而戰嗎?為了祖國?為了民族?為了民主自由?不,其實很多老百姓都不明白,他們打仗僅僅是為了打仗而打仗。也就是說他們並不明白這些流血背後的意義。有一個死亡的法國士兵曾經寫下了這樣一首詩,表達自己的情緒:

    “我想問清/這場屠殺為何而行/答曰:‘為了祖國’/我卻仍然不懂為何。”

    這就說明面對著戰爭,其實法國軍人也是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作戰?為了祖國嗎?似乎這個概念在法國軍隊裡面很模糊,他們只知道自己稀裡糊塗上了戰場,然後稀裡糊塗地戰死了。

    而一戰之後,在法國軍隊普遍出現了一種這樣的情緒:如果祖國需要的話,士兵們願意勉為其難的重新上戰場;但是他們大多數人還是希望有著和平、安全,擁有正常的生活和沒有戰爭的未來,大家希望回到原來的工廠、農場、村子、城鎮中區,最重要的是回到家人身邊。

    而普通民眾則沉浸在經歷凋敝、家人慘死的悲劇之中,他們希望戰爭不要再發生在法國了,希望自己可以和親人團聚。一種濃濃的和平反戰情緒在法國無數家庭中產生。

    而戰爭之後,經濟開始逐漸恢復,整個歐洲也逐漸復生。一戰後的二十年被人稱為“黃金二十年”。在這個二十年中,經濟得到了恢復與發展,人民的生活再次富裕。這樣的生活讓大家更加不想去想戰爭,也不想去體驗戰爭。

    而在法國內部,也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所謂的戰爭不過是資本家和政治家的工具,他們拿著人民的性命去換取自己的政治資本,因此人民拒絕戰爭,便是斷了這些人的路。在這種宣傳之中,人民的反戰情緒進一步高漲。

    三、新聞媒體的宣傳

    透過新聞媒體,人們對於戰爭的殘酷性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在1917年,法國報刊發明了一種叫做“整體戰”的概念,所謂的整體戰即說明戰爭不再僅僅是軍隊的事情,而是應該前線和後方一同聯合應對戰爭。

    因此大眾媒體向民眾開始宣傳別的國家的可怕之處,他們發動戰爭的不利之處,動員民眾參軍入伍,加入戰爭。最為簡單的方式就是將敵人妖魔化並且灌輸仇恨。但是這種灌輸仇恨的同時,也灌輸了民眾對於戰爭的恐慌心理,很多戰爭慘烈、傷亡無數的場景都被灌輸進了民眾的腦子之中,民眾對於戰爭也產生了相當強烈的畏懼心理。

    而面對著戰爭的威脅,法國媒體很顯然沒有做好準備,也產生了不少負面效果。

    四、政府問題

    最後值得一說的是,早在1940年法國戰敗之前,法國共和國已經在民眾之中失去了力量和公信力,人們認為法國傳統的共和政府是腐敗是失敗的化身,難以帶著法國走出困境。

    因此法華人民將希望放在了新政府維希政府之上,這個帶有一定法西斯色彩的政府,甚至有120萬名退伍軍人加入了維希政府組織的“法國戰士軍團”,我們可想而知當時的民眾對於政府的失望心理。

    說實話,戴高樂將軍這樣的法國民眾總歸是少數的,大部分法國民眾實際上對於自己的國家已經頗為失望。

  • 5 # 鐵桿軍迷

    法國曆來就是歐洲大陸上的強國。在拿破崙和一戰時代,法國軍隊都表現出了相當強悍的戰鬥力。尤其是他們的陸軍部隊,更是一種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存在。然而到了二戰,面對納粹德國的進攻,法華人引以為傲的陸軍卻被打得毫無招架之力。法國也在開戰不到40天的情況下,便宣告投降。

    (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

    法國軍隊

    法國軍隊歷史悠遠長久,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幾個國家之一,經濟繁榮強大,文化昌盛,曾經在被稱為“太陽王”的路易十四統治時期,法國的國力達到了巔峰。

    拿破崙時代——最榮耀的時刻

    在十九世紀,拿破崙的統治下,更是橫掃歐洲戰場,在歐洲除了英國,其餘國家都向法國臣服或者結盟,形成了龐大的拿破崙帝國。當時的法國軍隊更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拿破崙更是手握兩張天下無敵的“王牌”——最先進的作戰思想:拿破崙法典和最強大的武器:火炮。拿破崙將二者合二為一,“思想與劍”的完美結合,這樣的法國軍隊在當時歐戰戰場無人能敵。

    (正在作戰的法國軍隊)

    一戰時期——從衰敗重回“世界第一”

    沒有一個帝國可以經久不衰,法國同樣也逃不過衰落的命運,在拿破崙帝國崩潰以後法國走向了衰敗,在普法戰爭時期,法國軍隊表面看似還是歐洲第一的軍隊,但實際上內部問題多多,反觀普魯士(德國)經過軍事改革以後,有著超高的軍事作戰思想,以逸待勞、兵強馬壯的普魯士軍隊徹底擊敗了法國軍隊。

    (凡爾登戰役消耗的大量彈藥)

    或許經過一次失敗以後的法國接受了教訓,在第二次和德國之間的戰爭裡,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的主戰場。法華人的驍勇善戰,決不後退的精神,讓他們在歐洲重新贏回了榮耀。面對來勢洶洶的德華人,法國軍隊沒有絲毫的膽怯,在凡爾登一戰下,憑藉著頑強的防禦力,在雙方都付出了承重的代價後,法國終於戰勝了德國,成功防守住了巴黎,得到了“世界第一陸軍”的美稱。

    但是到了二戰中,法國軍隊卻變得非常弱。這是怎麼回事呢?

    和拿破崙時期及一戰時期相比,法國軍隊這時候出現了三個短板:一是不再有優秀指揮官,二是戰略方針出現了問題,三是普遍的厭戰情緒。

    由於有一戰的勝利經驗,因此,軍方出身的法國元首貝當,並沒有對德國軍隊引起足夠的重視。在貝當看來,德國短時間內,絕不可能捲土重來。

    當然了,為了防止半個世紀或是未來可能爆發戰爭,貝當也建議在法德之間修一條固若金湯的防線。

    1928年,法國投入50億法郎,開始正式修建馬奇諾防線。

    1940年,馬奇諾防線正式完工。在防線之中,大炮、壕溝、堡壘、發電站、醫院等裝置一應俱全。甚至在大的隘口,還有有軌電車通道。

    不過,這條防線僅僅是防禦法德邊境。像法國和比利時邊界的阿登高地,就沒有修築防禦工事。

    之所以不在阿登高地修,一是因為阿登高地地形崎嶇,不適合大部隊運動作戰。二是由於比利時方面強烈反對。

    萬萬沒想到,後來德國軍隊正是從阿登高地攻入法國的。

    在馬奇諾防線完工後,貝當對於抵禦德國是相當有信心的。

    眾所周知,貝當是一位防守大師,他始終堅信防禦就是最好的進攻方式。而這也幫助法國在一戰中取得了勝利。

    不過,貝當並沒有意識到,他所熟悉的戰爭,早已在二十年多年間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法國精心打造的馬奇諾防線)

    在一戰中,坦克剛剛發明,並沒有被投入到戰場之中。所以士兵推進的塹壕戰就成了戰爭的主要形式。但隨著希特勒上臺後,德國迅速發展重工業,德國陸軍在短短几年時間內就建立了一支以坦克為主的裝甲部隊。

    這也就意味著,雖然馬奇諾防線會在塹壕戰中成為德華人的夢魘,但在坦克裝甲的攻擊之下,馬奇諾防線的威能會大打折扣。

    並且後來德華人也壓根沒有進攻馬奇諾防線,這就讓法國最引以為傲的防禦武器成了擺設。

    除了領導無能及戰略戰術失誤外,法國軍隊的表現差,也受到其他方面的影響。

    一戰之後,法國上下瀰漫著厭戰情緒。上至國家領導,下到軍隊士兵,全都受這種情緒影響。

    從士兵層面來說,法國士兵因為嚮往和平而失去了一戰時期的銳氣,戰鬥力大不如前。而反觀德國軍隊,則是鉚足勁想要洗刷一戰的恥辱。此消彼長之下,戰爭就出現了一邊倒的局面。

    從國家領導層面來說,由於全國反戰,因此主和派的政客得到選票獲勝。主和派上臺後,一直採取著小心謹慎的“綏靖政策”。任由德國在周邊地區胡作非為,不予理睬。

    在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淪陷後,法國還以調停的名義,和英、德、意簽訂了“永遠友好”的和平條約。

    當斯大林預感到德國的威脅,找上門來結盟時。法國又希望將禍水東引,拒絕了結盟事宜。這一事件,導致蘇聯轉而和德國簽訂條約瓜分波蘭,最終釀成了大禍。

  • 6 # 歷史觀察哨

    法國在二戰中的表現的確讓人大跌眼鏡,曾經的世界霸主 殖民帝國表現的如此不堪一擊,納粹德國1940年5月10日開始進攻,法國於6月22日投降,300萬裝備精良的軍隊放棄抵抗。不復拿破崙當然的輝煌。我認為以下幾個原因。

    一戰的殘酷歷史讓法華人嚇破了膽━━血性全無標誌就是馬奇諾防線由攻轉守。第一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凡爾登戰役,兩國在10個月的戰役中,共投入了200多萬的兵力,發射了4000萬發炮彈,傷亡近百萬人,戰爭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提到凡爾登大家想到的就是“絞肉機”和“人間地獄”。這讓浪漫法蘭西體會到了血色浪漫。因為一戰的恐怖法華人想盡辦法要避免戰爭,為了防止德國從東北邊境入侵,馬奇諾防線1928年開始建設,1940年才完成,耗資50億法郎。這在人類防禦工事中絕對屬於登峰造極的。但是二戰的戰術已經不是一戰的陣地戰。世界軍事變革日新月異,馬奇諾防線也成了世界軍事史上消極防禦的代名詞。法國對世界正在發生的新軍事變革的後知後覺,沉浸在馬奇諾的地堡裡。德國在一戰失敗以後,卯足了勁發展經濟,總想著要復仇。第二次工業革命在美德兩國率先起步,德國強大的科技實力,如火炮技術,導彈技術,潛艇技術,都是當時的佼佼者。德軍裝備了世界最先進的武器以及訓練有素的軍隊。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不僅給德軍帶來了無數的新裝備,隨著先進的武器裝備進入部隊,應運而生了新軍事思想,作戰戰術出現了巨大變化。德軍屢試不爽的閃擊戰應運而生。而當時的法國依然停留在一戰時期陣地戰的老舊戰術思想。兵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二戰時期德國名將輩出,“閃電伯爵”曼施坦因,“沙漠之狐”隆美爾,“裝甲怪傑”古德里安,“海底狼群”鄧尼茨這些當事悍將讓德國成為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而同一時期的法國可以說毫無建樹。300萬軍隊舉手投降,成為人類戰爭史的一個笑話。拿破崙本人就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四大統帥之一,在1804-1815拿破崙晉封了26個法國元帥,都是能征善戰的猛將將。拿破崙和曹操差不多都是唯才是舉。一大批出身低微的勇將集中在拿破崙周圍。拿破崙帶著這些法國元帥們在歐洲大陸可以說風捲殘雲,幾乎一統歐洲大陸。拿破崙時期和德國二戰時期正好相反,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一個軍隊有沒有血性,領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法華人在凡爾登戰役中嚇破了膽,卻沒有一個強勢領袖帶著他們走出陰影。就像百年屈辱的中國對外屢戰屢敗,在毛主席領導下都成了戰場上吃肉的狼,一雪前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衛生間有哪些裝修細節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