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裡花卉阿龍
-
2 # 山東鋼山
2019年蔬菜產業發展特點
1、發展特點
產業規模略增
根據農業部農情排程資料,2019年全國蔬菜播種面積約為3.13億畝,比2018年增長約0.07億畝,增長約2.3%;蔬菜產量約為7.21億噸,比2018年增長約0.18億噸,增長約2.5%。
市場行情略好於2018年,全年菜價呈“兩頭高”態勢
據商務部資料,2019年全國29種主要蔬菜批發均價為4.56元/公斤,比2018年全年均價4.35元/公斤略增0.21元/公斤,增長4.8%。
分品種來看,蓮藕、蒜頭、洋蔥和生薑價格與2018年相比增幅較大,分別為34.6%、31.7%、16.0%、12.8%;萵筍和山藥價格與2018年基本持平;菜花、南瓜和胡蘿蔔等品種與2018年相比有較大跌幅,分別為7.8%、7.6%、6.1%。從全年生產來看,果菜類蔬菜收益較好,十字花科等葉菜類蔬菜效益較差。
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總體穩定
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結果顯示,2019年前三個季度的合格率分別為97.4%、97.3%和97.5%,與往年基本持平。2019年全年未出現重大蔬菜質量安全事件,表明蔬菜質量安全狀況穩定。
蔬菜出口穩中有增,進口大幅增長
2019年1-10月中國蔬菜出口額為124.4億美元,同比增加0.2%;進口7.9億美元,同比增長19.9%;蔬菜貿易順差116.5億美元,同比減少0.9%。預計全年蔬菜出口量將穩中有增,而進口量將大幅增長。由此看出,中美貿易爭端對中國蔬菜出口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有限。
2、存在問題
(1)災害性天氣和病害多發對蔬菜產業造成了重要的影響。
例如2019年8月中旬,受強颱風影響,山東部分地區普降特大暴雨,導致多地蔬菜大棚再遭重創。2019年秋季大範圍的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造成番茄減產,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冬季番茄價格高;夏秋連旱和高溫導致和縣辣椒的病毒病較為嚴重,沿淮淮北煙粉蝨爆發,對當地的蔬菜產業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夏秋蔬菜價格低迷,部分品種區域性性滯銷現象較為嚴重。
如張家口市的大白菜、圓白菜、白菜花等品種,河南的南瓜,山東滕州的大白菜,內蒙古烏蘭察布的紅蘿蔔等。原因主要有:
去年夏秋冷涼蔬菜價格相對較高,菜農收益較好,菜農夏秋蔬菜種植的積極性較高,導致實際種植面積擴大;
近兩年部分地方夏秋菜正在由露地栽培變為設施栽培,可能導致單產的提升和上市期的延後;
前幾年扶貧會新增一部分菜田(貧困地區主要在山區,因此夏秋冷冷盤居多),這部分菜田的產能在2019年逐漸體現。
二、2020年蔬菜產業發展趨勢
疫情對春季蔬菜生產有影響,對全年蔬菜生產影響不大
對冬春茬蔬菜的影響:主要是因為交通不暢和人員不足,不少地方的蔬菜不能及時收穫上市。
對春夏茬蔬菜的影響:一是會造成一些地區春夏茬面積減少,有些地方估計可能減少5%以上。二是造成部分蔬菜定植延遲,特別是北方設施瓜類蔬菜。估計受影響定植延遲的面積可能達到春茬面積的10%。面積減少和定植延遲,會造成季節性短缺和季節性過剩。
集約化育苗普及率將不斷提高
2019年蔬菜育苗種類和育苗總量呈“雙增長”態勢,大宗蔬菜如果菜類、瓜類、葉菜類育苗移栽取得顯著進展,大蔥、洋蔥等蔥蒜類育苗數量開始快速增加,全年蔬菜集約化育苗總量將達到3000億株,年增長率超過15%。預計2020年集約化育苗普及率將繼續提高。
蔬菜綠色生產將進一步發展
自農業農村部開展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以來,各省區全面落實農業農村部“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總體要求,圍繞蔬菜綠色發展,加快綠色生態種植技術示範推廣,落實控水、減肥、減藥、迴圈措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生物肥、有機肥等使用量呈增長趨勢,部分省市已逐步完成農藥、化肥零增長目標,甚至出現農藥、化肥用量負增長現象。預計2020年蔬菜綠色生產趨勢仍將延續。
蔬菜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增多、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由於各地加大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蔬菜產業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增多,平均種植規模有擴大的趨勢,在雲南、寧夏等省份新增蔬菜面積基本都是由規模化經營主體提供的,在湖北高山蔬菜產地火燒坪,蔬菜種植戶有所減少,戶均規模有所提升。
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與帶動了蔬菜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社會化服務組織逐漸增多,服務內容涉及耕地、起壟、種苗、植保、採收等多個方面。預計2020年這一趨勢仍將延續。
三、2020年蔬菜產業發展的建議
1、應對疫情,穩定蔬菜生產。
(1)透過異地擴種穩定春夏茬果菜類蔬菜生產面積。要儘量穩定住果菜類蔬菜的栽培面積。①在北方疫情較輕、集約育苗較少的地方(包括東北)可以適當比往年增加一些設施果菜類蔬菜。②在南方適當增加一些以4月-6月份收穫上市為目標的露地果菜類蔬菜。
(2)對於目前在園的部分越冬栽培的設施果菜類蔬菜加強管理,增加後期產量,並且晚拉秧,延長收穫期2到3個月,在一定程度上可補償春夏茬面積的減少。
(3)透過搶種、補種確保春夏茬蔬菜供應總量穩定。①在未能及時種植的設施或者露地菜田,搶種生長期短的蔬菜。②在大中城市周邊適當補種一定面積的葉菜類蔬菜。
(4)加強生產動態監測和技術指導,確保全年生產穩定。
密切關注夏秋蔬菜播種面積,特別是高山蔬菜和北方夏季冷涼地區蔬菜面積的變化,最好在6月前後對生產情況做一次排程分析。
2019年秋冬茬設施果菜類蔬菜(主要是番茄)前期病毒病非常重。為了避免高溫發病,今年可能有些地方會延遲定植。如果延遲定植的面積較大,會造成秋冬之交季節供應不足。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加強技術指導,做到無蟲(煙粉蝨)育苗、無蟲定植,按時定植。這一點應該不難,主要是需要認真實施。特別是要對育苗企業加強監督和指導,一定要做到苗子不帶煙枌蝨。
對疫情的應對要適度、適當。既要保供給,又要避免過剩。
2、加快啟動中國現代化蔬菜設施及佈局規劃研究。
從國際和中國實際情況來看,目前中國蔬菜設施現代化應該走以低成本、低投入、高效益為主的中國特色之路,不宜模仿荷蘭採用高成本、高投入、高效益的模式。因此,要加快研發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現代化大型蔬菜生產設施,並同時開展布局規劃研究。
3、進一步加快蔬菜機械化發展,提升農機專業化服務水平。
4、加強對蔬菜病蟲害發生成災的預警與防控。
-
3 # 小閩菌
蔬菜行業趨勢研究報告是透過對影響蔬菜行業市場執行的諸多因素所進行的調查分析,掌握蔬菜行業市場執行規律,從而對蔬菜行業的未來的發展趨勢特點、市場容量、競爭趨勢、細分下游市場需求趨勢等進行預測。
蔬菜行業趨勢研究報告主要分析要點包括:
1)蔬菜行業發展趨勢特點分析。透過對蔬菜行業發展影響因素分析,總結出未來蔬菜行業總體執行趨勢特點;
2)預測蔬菜行業生產發展及其變化趨勢。對生產發展及其變化趨勢的預測,這是對市場中商品供給量及其變化趨勢的預測;
蔬菜行業趨勢研究報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海關總署、國家發改委、國家商務部、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部、行業協會、國內外相關刊物雜誌等的基礎資訊,結合蔬菜行業歷年供需關係變化規律,對蔬菜行業內的企業群體進行了深入的調查與研究,對蔬菜行業環境、蔬菜市場供需、蔬菜行業經濟執行、蔬菜市場格局、蔬菜生產企業等的詳盡分析。在對以上分析的基礎上,對蔬菜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和市場前景進行科學、嚴謹的分析與預測。
-
4 # 農人麗芳
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飪成為食品的,除了糧食以外的其他植物(多屬於草本),蔬菜可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根據國際糧農組織的統計資料表明: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C的90%、維生素A的60%來自於蔬菜,由此可見蔬菜對於人們的生活是不可或缺的。
蔬菜行業的發展受社會因素,尤其是人口因素的影響較大。因為蔬菜屬於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食品,因此人們的飲食結構、人口數量將直接影響蔬菜行業的市場發展。中國自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人口增長速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約,但從總量來看,依然呈現上升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截至2014年末,中國人口總量已達到13.68億,這為蔬菜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國內蔬菜行業發展趨勢
隨著中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物消費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蔬菜產需基本平衡。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蔬菜的消費已從數量型逐步轉向質量型,要求蔬菜“優質、衛生、營養、保健、方便”。由此,中國蔬菜產需出現了六方面的轉化。
(1)向營養保健型轉化
當人們對吃飽吃好的基本要求滿足之後,就將尋求能預防疾病、強健身體的食品,以達到保健的目的。而蔬菜是重要的功能性食品,因為人類需要的六大營養素中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主要來源於蔬菜,而且某些營養素還是蔬菜獨有的。如果人們缺少蔬菜中某種營養素,不僅影響人體健康,而且還導致某些疾病發生。因此,不少消費者到市場選購具有營養價值高和保健功能的蔬菜。
(2)向 “ 綠色食品型 ” 轉化
20世紀80年代初,農業部植物保護總站開始推廣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到20世紀80年代末已有2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200多個城市建起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6.67萬公頃,年生產無公害蔬菜610萬噸以上。20世紀90年代,農業部成立“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實行“綠色食品”認證制,從產地生態環境、產品生產操作規程到農藥殘留、有害重金屬和細菌含量等方面對“綠色食品”的標準做了界定。
(3)向淨菜方便型轉化
淨菜生產是農產品加工中的第一個環節。所謂淨菜,就是蔬菜採收後,進入5-7℃的低溫加工車間,在這裡完成預冷、分選、清洗、乾燥、切分、新增、包裝、貯藏、質檢等工序。這時的蔬菜即是淨菜,只要稍加清洗,即可食用或烹調。
(4)向 均勻化、 結構型轉化
由於蔬菜生產受到溫溼度、土壤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從而表現出一定的季節性特徵,隨著種植技術的發展,溫室大棚、反季蔬菜逐漸成為調節蔬菜季節供應不均勻的主要推動力,另一方面相關技術的發展也將反過來促進蔬菜種植的結構,發揮市場調節的推動作用。
(5)向 出口創匯型轉化
由於中國各地生態條件不同,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具有地區特色的優質蔬菜品種。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種植技術的升級,這類產品將逐漸受到國際市場的關注,因此中國未來將逐漸傾向於出口高技術含量、高工業附加值的蔬菜產品。
(6)行業價值鏈的構成與上下游關係
蔬菜行業的產業價值鏈是以種子培育為起點,農戶種植為根本,並透過一級、二級經銷商將產品運送到各個食品終端。產業鏈中每個環節相互依賴,整體性較強。首先種子培育是蔬菜成品質量的關鍵因素,蔬菜種植是決定市場商品品類的重要原因,而作為短保質期的產品,經銷商則是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履行者。望採納
-
5 # 大莉妹
目前,在市場上市的無公害蔬菜,還得不到廣大消費者的普遍青睞。原因是市民的消費檔次還有待提高。無公害蔬菜較其它普通未經檢測的蔬菜產量較低,成本較大,價格較貴。消費者為了便宜,對無公害蔬菜很少問津。此外,對無公害蔬菜的檢測、認定、標識等宣傳還不夠。使人們對無公害蔬菜的認識、信任度還有一定的距離。這些,都制約了無公害蔬菜的生產和發展。國家農業部日前宣佈,計劃用5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實現食用農產品的無公害生產,解決"餐桌汙染",使農產品質量安全指標達到發達國家的中等水平。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健康生活和消費是人們的共同願望。開闢綠色通道,建設綠色市場,倡導綠色消費,保障廣大市民的身心健康,讓市民吃上綠色、無公害、無汙染的蔬菜,讓廣大農戶種植和發展無公害蔬菜,這將是市場消費的必然趨勢。
隨著生活的提高,這種是必然趨勢。
根據《意見》,到2020年,中國將形成科研分工合理、產學研相結合、資源集中、執行高效的育種新機制,培育一批具有重大應用前景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突破性優良品種,建設一批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的優勢種子生產基地,打造一批育種能力強、生產加工技術先進、市場營銷網路健全、技術服務到位的“育繁推一體化”現代農作物種業集團,健全職責明確、手段先進、監管有力的種子管理體系,顯著提高優良品種自主研發能力和覆蓋率,確保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
6 # 誰許我塵埃落定1
目前,在市場上市的無公害蔬菜,還得不到廣大消費者的普遍青睞。原因是市民的消費檔次還有待提高。無公害蔬菜較其它普通未經檢測的蔬菜產量較低,成本較大,價格較貴。消費者為了便宜,對無公害蔬菜很少問津。此外,對無公害蔬菜的檢測、認定、標識等宣傳還不夠。使人們對無公害蔬菜的認識、信任度還有一定的距離。這些,都制約了無公害蔬菜的生產和發展
-
7 # 前瞻產業研究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蔬菜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保障市場供給,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貿易優勢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供給看,2010-2018年來,國內蔬菜播種面積以及產量均呈現出緩慢增長的走勢——2010年,蔬菜播種面積以及產量增速分別為10.54%和12.70%,為歷年最高值;隨後蔬菜行業進入緩慢增長期,2011-2018年間,國內蔬菜播種面積及產量增速大致處在2%-4%之間。
從地區供給看,山東省以8192萬噸的產量位列地區供給排行榜榜首,佔比全國蔬菜供給量11.65%;(截至2019年底,山東省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1518萬畝,約佔全國設施蔬菜種植面積的1/4;另據《全國蔬菜重點區域發展規劃》,壽光市、蘭陵縣等 56個縣(市、區)被列入“黃淮海與環渤海設施蔬菜重點區域基地縣”名單,佔全國的30%以上。)其次為河南省,以7260.7萬噸的供給位列全國蔬菜地區供給排行榜榜眼,佔比全國供給總量的10.32%;直追山東。
2019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訊研究所透過研究認為——全年蔬菜行業供需平衡有餘,市場執行以穩為主,貿易順差優勢繼續保持,價格波動符合常年季節性規律。
蔬菜價格呈現季節性波動規律
整體看,2009-2019年,中國蔬菜價格呈現出波動上升的走勢;截至2019年12月20日,根據農業農村部重點監測的28中蔬菜全國年均批發價來看, 全年蔬菜平均批發價格為4.21元,較上期上漲9.35%;漲幅較大。
進一步分析蔬菜上升的主因——人工成本佔蔬菜生產總成本近 60%,受種植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剛性上升推動,中國蔬菜年均價格總體呈上漲趨勢。
根據農業農村資訊中心監測資料,地區蔬菜批發均價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地區差異——蔬菜主產大省山東、河南、江蘇為蔬菜產量主要輸出地,上述地區蔬菜供應充足,平均菜價水平較低,而福建、新疆距離蔬菜生產集聚中心較遠,因運輸成本以及市場供給等多方面因素,平均菜價較高。
生產供應總體充足,成本上升壓縮菜農收益空間
根據農業農村資訊中心資料可知,中國蔬菜成本利潤率呈現出波動下降的趨勢,2006年蔬菜行業利潤率高達76%,這一資料到2018降為40.09%;12年間下降36個百分點。
利潤下降主要原因是蔬菜行業成本的上升,勞動力成本是蔬菜生產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現階段勞動力成本上升是中國正面臨的一大社會問題,而蔬菜生產、加工和流通等全產業鏈均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力成本的攀升,一方面讓蔬菜批發價格不斷上漲,另一面也讓蔬菜利潤率不斷走低。
另細分品種看,大豆類、棉花類產品因勞動力成本較高,進一步導致了其較低的利潤率,勞動成本的上升也讓更多農業工作者選擇種植省工蔬菜,如葉菜類、根莖類蔬菜,而需要嫁接、不定期整枝打杈或吊蔓、人工輔助授粉的茄果類、瓜類、豆類等費工蔬菜的種植面積都有所調減。
進出口保持增長,世界經濟貿易格局變化產生延續性影響
海關資料顯示,2010-2018年中國蔬菜出口量呈現出波動上升的態勢,2018年中國蔬菜出口量為948萬噸,蔬菜出口金額為126.15億美元,分別較2010年上漲44.73%、58.06%。從蔬菜出口單價看,2010年蔬菜出口單價為1218.5美元/噸、至2018年蔬菜出口單價為1330.7美元/噸,考慮通貨膨脹率以及匯率等因素,可知蔬菜出口單價較為穩定。
進出口特徵看,山東、廣東、江蘇、福建等為主要蔬菜及其加工產品出口省份,佔中國蔬菜出口總量的 60% 以上;出口地主要集中在東盟、日本、南韓、俄羅斯、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
另自 2015 年以來,蔬菜一直保持中國第一大出口優勢農產品地位,出口額佔中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 20% 左右,進口占比相對較低,進口額佔農產品進口總額的 0.6% 左右。整體看,蔬菜出口在擴大中國貿易優勢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0年蔬菜後市場展望及建議
由於蔬菜市場執行一般遵循的規律是,當期種植面積受上期價格水平影響,上期菜價高企,則推動本期擴種;上期市場低迷,種植積極性下降,又會導致後期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如此迴圈。
由於2019 年菜價總體偏高,預計 2020 年蔬菜市場整體執行平穩,蔬菜生產積極性不減,品種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市場供給寬鬆的局面仍將繼續保持,整體價格水平或穩中有降;個別 2019 年價格明顯高於常年的品種,要注意防範賣難現象發生,對種植計劃的調整要小幅慢行,避免盲目減種、擴種引發市場大幅波動風險。
另對蔬菜產業的發展,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訊研究所以及多位研究人員,給出如下建議,供各位參考。
回覆列表
蔬菜產業的面很廣,我也不知道你說的是種植方面的還是生加工方面的,我們國家的蔬菜產業現在很發達,生產加工方面和國外是一個水準,只是種植這塊有點小農化,還是人工種植,盲目投資。雖然有些地方研究新品種和種植方式,但大範圍來說還是小產業化!未來的蔬菜產業應該是向基地化發展,對口基地,也就是向外國的農場那樣,相對加工也就是面向世界,和世界接軌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