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馮家老妖
-
2 # 千里馬的888
自吸和渦輪增壓相比較,還是渦輪增壓發動機比較好,區別大概就兩點,一是價格,二是發動機效能。
自然吸氣發動機,看字面意思就明白它是不需要任何器材協助的,完全依靠大氣壓把空氣中的氧氣壓機氣缸內;渦輪增壓發動機就是給發動機的氣缸安裝一個渦輪,說的俗氣一點就是安裝一個鼓風機,但是不要小看了這個裝置,它能讓發動機爆發出更強的動力。
二者相比較,自吸發動機節省材料,所以比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價格要低一些,但是相同排量的兩種發動機,往往都是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能力更強,並且實際表現的後者油耗更低,因為有渦輪推動,進入氣缸的氧氣更多,汽油燃燒更充分,所以油耗就會低了一些。
並且,相同排量的兩輛車,自吸發動機沒有渦輪增壓發動機油門響應快,前者起步會有頓挫感,後者起步就很快,動力輸出更及時。
所以,這兩種發動機相比,雖然後者價格更高一些,但是油耗更低,動力表現更好。
-
3 # 草原狼的故事
這位哥們的問題,我來說一下自己的理解吧。
第一,自然吸氣與渦輪增壓的車,先說區別吧,自然吸氣就是發動機啟動後進氣依靠自然原理進入氧氣,從而使發動機缸內汽油燃燒輸出動力,渦輪發動機就是透過渦輪增壓加大發動機缸內的進氣量,使汽油燃燒更充分,從而增加發動機的動力輸出;
第二,說了基本原理,再說說優缺點,渦輪發動機與自然吸氣同樣排量,渦輪的馬力更大,提速快,相對更省油,高原反應比自然吸氣弱一些,缺點也是有的,發動機耐操性弱一些,嬌貴一些,一般要求95號及以上汽油,缸內容易積碳,對變速箱的要求相對苛刻一些,有時低速容易有頓挫感,平順性弱一些;
第三,很多人認為自然吸氣太落後了,其實我認為它也有很多優點,發動機耐用性更高一些,技術成熟,機構相對簡單,動力平順一些,對油品要求不高,缺點也就是,技術有些落伍了,同樣排量動力弱一些,提速與省油相對也弱一些;
總之,我認為兩種發動機各有優缺點,根據自己的用途、車輛口碑、實用場景進行選擇,若是我,我就喜歡大排量的自然吸氣一些,動力儲備夠,野外可靠性更高一些,豁車更爽一些的,同時那種源源不斷的動力輸出感覺更是一些享受,這也有很多車,如豐田霸道、陸巡,雷克薩斯LS570等車一直追求的,若是平時家用,對動力要求一般,兩種發動機都可以的,我上邊說的僅指同排量,相對而言的,哈哈,謹記。
-
4 # 汽車幫幫堂
各有各的優缺點,建議有條件的人都嘗試一下,不過隨著排放標準越來越嚴格,大排量自吸發動機會越來越少,逐漸都走上了小排量渦輪增壓的路線,如果是買A級車,其實自吸和渦輪都可以,如果考慮油耗的話選擇小排量渦輪增壓也可以,比如1.2T的發動機。
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優點就是動力比較澎湃,尤其是在前期和中斷加速,像大眾的1.4T渦輪增壓發動機,加速效能其實挺不錯,家用車完全能夠用,Golf、Sagitar等車型算是動力體驗很好的了,而且油耗也不高,有哥們的Sagitar油耗能跑到5L以內,提速效果卻是槓槓滴。
大排量自吸發動機的車型一般在B級車以上,2.5L、3.0、3.6L、4.0L等排量發動機他們從四缸到6缸都有,四缸的自吸發動機跟6缸還是有區別的,不過它們的加速效能要平順很多,動力的輸出比較線性,雖然沒有渦輪增壓那那麼強的推背感,但是它的動力潛力很大,跑高速時踩油門那種動力源源不斷的感覺比較爽。
有個朋友是西藏的,他選擇的是2.0T渦輪增壓發動機,在高海拔地區因為含氧量降低,發動機需要的進氣量更多,那麼選擇渦輪增壓發動機要比自然吸氣發動機更好,這是地區因素造成的選擇。
如果只是選擇10多萬元的代步車,就沒必要較真自吸還是渦輪,個人更建議推薦自吸,因為自吸的用車成本低,保養也比較簡單,1.5L或者1.6L排量其實夠用了,像FIT或者Sylphy它們的用車成本和感受其實都還不錯。
如果選擇二三十萬的車子,2.0T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感受其實也不錯,高低功率都有,寶馬的325或者奧迪的45體驗都是不錯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缺點就是溫度過高容易燒機油,墊片也容易出問題。
-
5 # 飛度小達人
現在很多人買車被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這兩種不懂買哪一種好而好的很糾結、我們就先來說渦輪增壓的發動機,現如今非常多的汽車廠商都在推行渦輪增壓,那麼渦輪增壓有哪些優點值得這麼受推薦呢?第一,渦輪增壓有利於更加充分的燃燒汽油,主要是把空氣大幅度和汽油綜合起來,所以現在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動力很強;第二,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力量很強,爆發性很不錯,所以在駕駛的時候,確實有很好的駕馭感;第三,因為排量的下降,就車船使用費,購置稅等方面,小排量的渦輪車比大排量的自吸都要相對便宜一些。
那麼渦輪增壓的發動機真的就這麼完美嗎?其實不然,渦輪增壓還是有許多不便的地方。第一,渦輪發動機在渦輪不介入的時候車子明顯會有明顯的頓一下的頓挫感,渦輪不介入時就是一個低排量車,而且SUV採用渦輪增壓的也不適用,因為SUV車身重,更需要在起步的時候提供大功率,而不是起步後才增加動力;第二,渦輪車太燒機油,自然吸氣車型裡大多數發動機機油大概需要量在4L多一些,保養時機油加四瓶就差不多了。而渦輪車型則不一樣,可能加五瓶都還不止,再加上平時消耗的機油,機油消耗量遠遠多於自然吸氣車型;第三,維修較貴、零件比較少。
說完了渦輪增壓,自然吸氣的發動機又怎麼樣呢?其實自然吸氣發動機優點還是蠻多的。第一,自然吸氣比渦輪增壓更不容易壞,積碳也沒有渦輪增壓多;第二,同排量的自然吸氣比渦輪增壓更加省油,還沒有渦輪增壓那麼“挑食”對油品要求高;第三,搭載自然吸氣的車輛的購車費用和保養費用遠比渦輪增壓便宜,技術比較成熟而且限制比較低,便於維護。第四,自然吸氣噪音小,渦輪增壓則有比較明顯的“滋滋”聲。
自然吸氣也不能獨善其身地完美,它還是有它的缺點的。第一,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動力沒有渦輪增壓強,這是公認的,沒什麼好說的;第二,自然吸氣發動機的最大扭矩需要在較高的轉速下才能達到,加速感較差,較高的轉速也不利於燃油的表現。
那麼究竟選什麼好呢?這就要看買車需求了。如果買車經常跑長途,比較追求動力,那麼渦輪增壓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是市內道路駕駛,那麼自然吸氣會比較好一點兒,技術成熟平順穩定。所以想省心,自然吸氣是最佳的選擇;追求動力,渦輪增壓不會令你失望。不過本人覺得自己的FIT1.5自然吸氣就挺不錯的、自然吸氣是車伺候人,省心、省事;渦輪增壓是人伺候車,操心、擔心,天天提心吊膽的看機油。
-
6 # 小陶驗車
如果不是大排量自吸,強烈推薦渦輪增壓,渦輪介入推背感強烈,超車行雲流水一般,非常有信心,動力就像內褲,不用讓每個人都知道你穿了,關鍵時刻還是用的到的
-
7 # 二哈痴語
好,還是自然吸氣的好。但出於政策方面的影響,國內不帶T的車型越來越少了吧。
只有你每天用車都是80的時速全程高速,渦輪增壓,才省那麼一丟丟油,還不省錢。
日常市內路況,渦輪增壓即不省油又不省錢,但是你不買,也沒的選。
-
8 # 張玉喜中國
在選車的時候,我們經常聽到的兩個名詞,一個是自然吸氣發動機,一個就是渦輪增壓發動機了。這兩種發動機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在效能上。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兩種不同的發動機的工作方式。自然吸氣發動機給人的感覺就是給油就加速,因為它不存在任何的增壓器,空氣直接透過大氣壓壓入燃燒室;而渦輪增壓發動機送入氣缸的則是增壓後的空氣,中間多了一個利用渦輪增加發動機進氣量的過程,可以想象到,這樣的發動機無疑動力輸出就更高,我們常說的“推背感”就是這麼來的。
所以說,渦輪增壓發動機相對於自然吸氣發動機來說,在效能上是一個完勝的姿態,但是它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不如後者平滑,存在“滯後性”。
在人們最關心的油耗問題上,可能很多人存在一個認識的誤區,雖然說渦輪增壓在相同排量的發動機中並不佔有油耗上面的優勢,但是在動力效能上的強大優勢,無疑消除了人們的疑惑,試想一下,當一個拼盡全力、一個輕輕鬆鬆卻仍然並駕齊驅的兩個賽跑的人,誰更節省體力?
當然,在後期保養的時候,渦輪增壓發動機或許要更貴一些,但是在前期購買的時候就不一定了,由於各種稅費的影響,總體來說,比較優惠的方案就是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了!
其實說到底,還是看消費者自己,你喜歡平穩順暢,那就選自然吸氣;你喜歡速度與激情,那就選渦輪增壓,從而言之一句話,開心就好!
-
9 # 亦家人說車
聽我來給你講講吧
自然吸氣發動機它的發展史還是較長的,內部結構也沒有那麼複雜,就是一個純粹靠活塞下行產生的真空吸力將外部的空氣吸入的,下面來說一說它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 技術成熟、結構簡單、有較高的穩定性、噪音小、加速反應速度快、動力輸出平順、後期保養或維修費用較低。
缺點: 同排量時,動力比不上渦輪增壓發動機、跑高速時,後勁不足。
渦輪增壓發動機聽名字就可以看出是以渦輪和增壓為主的,它就相當於是在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空氣吸力機”,是利用排出的廢氣帶動排氣端的渦輪轉動,再由廢氣端的渦輪帶動進氣端的渦輪,從而達到增加進氣量的目的。下面來說說它的優缺點。
優點: 能提高然油的經濟性、高速較為省油、動力比同排量的自然吸氣提升不少、能持續提供動力。
缺點: 對保養的要求較高和費用較高、對燃油和機油的要求略高、動力反應速度較慢且沒有自然吸氣的平順。
其實並不能說哪個好,那個不好,只是要看哪一種更適合自己。
如果是家用或者在市區上下班用,那就沒必要追求動力強勁的,選擇自然吸氣的比較好,就算選擇了渦輪增壓的,在市區那麼擁堵的路上,也發揮不出它的優勢,而且還費油。
如果是經常跑高速出差的,又喜歡追求速度的,可以選擇渦輪增壓的,因為動力可以持續輸出,在高速上會比自然吸氣的省油,且渦輪增壓屬於現在汽油車的一種發展趨勢。
好了,以上就是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的優缺點了。
當然,最後怎麼選擇還是要看自己的,就像轎車和SUV一樣,選擇自己需要的就好。
-
10 # 袁華明月
自然吸氣發動機優點是噪音小故障率低,缺點是提速緩慢沒有爆點。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優點是在渦輪介入後推背感強烈,而且油耗低,缺點是渦輪增壓器是易損件維修成本較高,而且還必須使用全合成機油。那麼消費者到底選哪個呢?就看你的需求了,如果喜歡動力澎湃的就選渦輪增壓車型,如果喜歡有很好的加速平順性就選擇自然吸氣。
-
11 # 天和Auto
「T/N/E」三型別發動機優缺點全解析內容概述:燃油動力汽車內燃式熱機執行原理,T/NA兩種進氣方式的概念,增氧增扭與功率的關係,內燃機與電機的未來。(內容共計2850字·閱讀需要10分鐘)
在汽車領域有這樣一個話題喋喋不休的爭論了太久:選擇汽車應該選自然吸氣還是渦輪增壓?如果在十年前相信大部分汽車愛好者會給出自然吸氣的答案,因為當時的增壓技術尚不夠穩定,增壓器的使用壽命與穩定性還不是那麼的理想。然而十餘年過去後已經今非昔比了,下面透過學習內燃機的執行原理來解析為什麼NA很有可能被全面淘汰。
(說明:商用車型中的中重卡與巴士99.99%都用渦輪增壓技術的柴油發動機,可靠性無需質疑)
自然吸氣&基礎知識NA_normally aspirated,釋義為自然吸氣技術。在提到這種發動機時很多人都會有「L」標註,比如1.5L/2.0L,但是這種標準方法是錯誤的:litre·L代表英制單位的升,數字加L的組合指的是發動機的排量,所以以後應該將自然吸氣發動機稱之為“1.5/2.0L-NA”。那麼到底什麼叫做自然吸氣呢?參考下圖組。
圖1、內燃機內部結構動態概念
圖2、NA機型的進氣概念(第一步為吸氣)
知識點1:燃油動力汽車裝備的發動機為「往復迴圈式·內燃式熱機」,往復指的內燃機活塞在氣缸內上下運轉,同時透過連桿帶動發動機曲軸轉動並輸出轉矩(動力)。內燃的概念指燃燒做功在機體氣缸的內部(頂端·燃燒室)完成,燃燒的過程中會產生內能,這種能量會轉化為動能與驅動活塞運轉,這是內燃機的執行原理。
知識點2:自然吸氣正是透過內燃機活塞下行時產生的負壓吸氣,透過進氣管路從車頭位置吸入空氣。這就像小時候玩過的針筒一樣,往後拉就能吸入空氣或者水。那麼這種進氣方式有什麼優缺點呢?第一節只講優點,那就是進氣的原理非常簡單則機體結構也非常簡單,理論上機器的故障率與製造成本都會很低。
渦輪增壓&燃燒概念T_turbo指廢氣渦輪增壓系統,這是目前普及率最高的主流增壓技術。第一節講述了內燃機的執行原理,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知識需要講解:什麼是燃燒。「燃燒」為什麼會產生熱能(扭矩)?原因在於燃燒並不是一種是結果,而是匯出結果的過程!
燃燒指燃油中碳氫化合物與氧氣的氧化還原反應,在反應過程中將會是分子無規則的劇烈運動;可理解為透過分子運動與活塞氣缸的結構導向特點,實現定向作用力推動活塞曲軸往復運轉,透過分子碰撞摩擦產生熱能(高溫)。也就是說燃燒的過程才是轉化動能的方式——燃燒需要什麼?¹(下圖為燃燒分子運動的概念)
①*【燃燒需要氧氣】
「氧化還原反應」是一種化學反應的概念,內燃機是化學發動機。燃油本身不會產生能量,比如在油箱內部就會很穩定;真的反應是需要氧氣催化,關鍵點為等量的燃油麵對越多的氧氣,在固定時間內反應過程中的強度(興奮程度)就會越誇張。說白了就是送到燃燒室的空氣中的氧濃度越高,燃燒轉化的【扭矩】就會越大!扭矩有什麼用?²
②*【扭矩×轉速÷9549×1.36=馬力】
眾所周知發動機的馬力越大,汽車的加速能力就會越強,而且車速也會越高。所以大馬力是很重要的“汽車素質”,但是實現大馬力的最佳方式一定是「大扭矩×低轉速」,因為發動機的轉速越好耗油量或耗電量就會越大(費油)。普通代步汽車的轉速往往都會限制在≤7000rpm的轉速區間內,也就是說轉速範圍是相當的,那麼哪種型別的扭矩大,而且能持續輸出大扭矩就能實現“大扭低轉·節油模式”,請看第三節。
如果增扭?NA機型_玩排量Turbo動力_玩氧氣NA發動機提升扭矩的方式非常原始,是利用轉速的提升同步提高執行負壓吸力,以吸入更多空氣實現噴射更多燃油——理論空氣燃料比為14.7:1,所以進氣量越大噴油就會越多,燃燒更多燃油自然能產生更大的扭矩。
但是這種方式真的是很差了,因為扭矩的提升完全大量消耗燃油;而且扭矩只能跟著轉速的增長而同步增長,這就決定了中低轉速進氣量小的範圍內輸出馬力會很低。普通的2.0L-NA發動機只有100kw/200N·m的平均水平,最大扭矩往往要在4000/4500rpm區間才能爆發;這種機器相比渦輪增壓機型有多大差距呢?
第二節說明了燃燒的概念:等量燃油麵對更多氧氣,其反應狀態強烈就能轉化出更大的扭矩。【渦輪增壓器】說白了就是臺空氣壓縮機,其功能是透過每分鐘數萬甚至十餘萬轉的高速旋轉渦輪,對吸入進氣道內部的空氣進行體積的壓縮!空氣被壓縮的是分子之間的間隙,分子的數量並沒有減少,於是壓縮變小後的等量體積空氣中,含有的各類分子(主要為氧分子)濃度就會增大!
下圖1:壓縮前後氧分子數量的增長概念
圖2:氧濃度與燃燒火焰溫度(熱能)的關係
圖3:富氧燃燒與正常濃度氧氣燃燒火焰的狀態差異
三種圖片充分解釋了什麼叫做「渦輪增壓·發動機」,以及【增壓·增氧·增扭】的概念!扭矩的增長就能帶來馬力的增長,而且扭矩能夠在很大的發動機轉速範圍內維持峰值輸出;原因為渦輪的慣性質量是固定的,依靠內燃機執行中產生的排氣驅動其運轉,只要轉速針對的排氣壓力達到標準就能渦輪達到最大轉速(最大壓縮空氣能力)——直到因轉速過高造成進排氣受到影響扭矩才會開始下滑,普通渦輪增壓發動機普遍能在1500~4000轉之間維持最大扭矩。
標準:優秀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扭矩標準1.5T-缸內直噴發動機平均為270N·m(1500~4000rpm),超越主流2.5L-NA。
2.0T-缸內直噴發動機平均為370N·m(1500~3500rpm),超越主流3.0NA-V6。
有這麼兩臺發動機作為參考也就足夠了吧,那麼透過增氧增扭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在燃燒火焰溫度如此之高的前提下,其質量能夠穩定嗎?其實完全不用擔心,因為今天的材料學技術與潤滑油機油,可以做到讓增壓器的使用壽命與總成基本相當(增壓器需要機油或機油+防凍冷卻液輔助潤滑散熱)。
目前主流的華系、美系、歐系三大車系汽車都以這種內燃機為主,巨大的保有量也足以說明這種機器的穩定性了吧。所以選擇燃油動力汽車應當以渦輪增壓為首選項,因為只有這種機器能做到【低油耗·高效能】相對兼備!不過未來汽車最終還是會以電機為主,這種發動機的能量轉化效率可高達95%左右,是內燃機熱效率平均值的三倍左右哦!
總結&預測2020/2025年內,純燃油動力汽車的新車選項將會越來越少,因為十餘一線車企都已經公佈了在這一範圍內的燃油車停產計劃。取而代之的將會是「PHEV&REEV」插電混動或增程汽車,其中主攻快銷車(相對低價汽車)的會是增程REEV;原理是利用內燃機以種地轉速恆定執行發電,車輛以消耗電能為基礎用電機驅動,這種模式會非常節油哦。
原理應該很好理解了,首先電機的轉化率是內燃機的數倍,這就等於內燃機浪費了部分能量可透過高效電機給補償回來。其次內燃機恆定轉速執行肯定會節油,概念可理解為定速巡航駕駛時的油耗,總會比轉速大範圍波動的城市道路油耗低——增程系統穩定了內燃機的低轉標準,這一標準的發電量可滿足高效電機的消耗,這就是節油的原理。
所以未來的汽車電動化過渡期內會以兩類混動為主(PHEV主攻效能車),最終都會成為純電驅動。
回覆列表
沒有好壞之分,合適自己最重要(價格、動力)。自然吸氣發動機原理簡單一點,保養維護也沒太高要求,爆發力一般。渦輪發動機爆發力好,但越複雜越容易出問題,保養起來也要求多一些,例如要半合成或全合成機油、定時除積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