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銳視點
-
2 # 軍史解密
由於二戰中的德國軍方沒有及時認識到戰略轟炸的重要意義,因此福克-伍爾夫Fw-300、容克斯Ju-390、梅塞施米特Me-264 、霍頓Ho-XVⅢ等其他專門的戰略重型轟炸機的研發也一直被忽視及拖延,加之其高層的朝令夕改導致科研——生產——決策體系的混亂, 最後德國一直處於盟軍重型戰略轟戰機的轟炸之下,正如我們所瞭解的那樣,德國節節敗退、輸得一塌糊塗,已是一片廢墟……
——題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空軍的地空一體作戰模式無疑為今天空軍在作戰系中舉足輕重地位的建立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德軍之所以能夠開創這一先河是建立在它那遠超時代的強大航空工業的基礎上的。尤其是在航空設計方面,更是領先了時代半個多世紀,直至現今再翻出來看當年德國的一些先進飛機設計方案,不免讓人為之瞠目結舌,作為在納粹德軍唯一可用的四發重型戰略轟炸機型,He-177“獅鷲”轟炸機承載著德華人的痛苦和厚望,擁有的超強攻擊能力和在其強大載重能力基礎上進行的最早的空地導彈的應用,使其在世界軍事及兵器史上佔據一席之地。
雖然德國擁有世界上最出色的戰術空軍,但缺少戰略轟炸機是它主要的,甚至是致命的缺陷。為此 ,1936年,德國就有了研製遠端戰略轟炸機的1041計劃, 對其效能提出了要求——最大平飛速度達到540公里/小時,並帶2000公斤炸彈,航程達到6700公里,並將這樣工作交由享克爾公司執行,研製出效能更好的He-177重型轟炸機。
不過,當時德國空軍部和航空技術局還有更加愚蠢地要求,在保持水平轟炸的同時,兼顧60度角的俯衝轟炸能力,他們認為,“沒有俯衝能力的轟炸機根本不值得生產”。這種飛機集高速、大航程及俯衝轟炸能力於一身的要求完全超出了當時航空工業的技術水平,不但使研製進度大大延遲,而且種下了日後He-177存在眾多技術問題的先天缺陷。
1939年11月,首架原型機He-177V1在首飛,由於發動機油溫過高致使He-177只飛了2分鐘就著陸了。不過出於戰爭需要,德國空軍顧不得飛機存在許多問題,很快就與亨克爾公司簽訂了生產合同並要求,從1940年夏開始要向軍方提供He-177重型轟炸機120架/月。但德國工業原料嚴重缺乏的現實讓該合同暗淡起來。
隨著西線德軍“閃擊戰”頻頻勝利,很多人認為戰爭很快結束,不需要再給空軍添置什麼新“玩具”,已晉升為空軍上將和德國航空工業生產總負責人恩斯特·烏德特下令推遲批次生產He-177轟炸機的計劃。
可是德華人並沒高興多久,不列顛空戰和“海獅計劃”的失利打了德國空軍的臉,而隨後盟軍戰略轟炸機對德國本土的重重空襲更加大了希特勒的憂慮。於是, He-177又回到了德國空軍的視線,於1942年開始重新生產,為時已晚。更要命的是,德國空軍依然痴迷於俯衝轟炸戰術,而並沒有像盟軍那樣做出一個系統的戰略計劃,所以註定He- 177的悲情命運。
He-177重轟炸機其整體結構配置在當時堪稱先進,其機身為長筒形,機翼為全金屬懸臂式中單翼,機翼上有加熱除冰裝置,起落架為可收放式後三點起落架,主起落架為雙輪,向內摺疊收入機翼,後起落架為單輪,向後收入機身尾部,所有起落架的收放均由液壓操作。同時重型轟炸機還配備最為獨特的發動機,這也是德國空軍對重型轟炸機能進行俯衝轟炸逼出來的——亨克爾公司安裝雙聯動耦合發動機,這種方案就是用前後或者左右排列的兩臺發動機來驅動一個螺旋槳,使四發的重轟炸機從外形上看就像是一種雙發中型轟炸機,從而滿足軍方提出的高速以及能進行俯衝轟炸的要求。另外,為了該機能更好地進行俯衝轟炸,設計人員還對He-177的機體結構做了加強,並在原型機上加裝了俯衝減速板和福勒式副翼。
儘管採取種種措施,然而He-177卻一直不能完全達到設計標準,其中最大的問題是雙聯動耦合發動機的可靠性非常差,一直問題不斷——首先安裝雙聯動發動機的機艙空間本來就非常小,而起落架的液壓裝置還必須硬擠在裡邊,結果導致液壓裝置漏出的液壓油一接觸到灼熱的排氣管就燃燒起來;其次是回油泵太大,當飛行高度超過6000米時,油就會產生空泡從而導致潤滑失效,第三是高壓噴油泵的洩漏。由於發動機的位置離機身太近,沒防火隔層,各種電氣線路之間靠得太緊等都增加了發動機空中起火的危險。在亨克爾公司製造的8架原型機中,就有He-177V4、He-177V5兩架飛機因為發動機著火而墜毀,其他幾架也經常出現空中起火或發動機過熱問題,因此,人們戲稱He-177轟炸機為希特勒的“空中打火機”
此外,He-177還存在機體過重、不明原因的振動等這些令人頭疼的問題,設計人員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加大尾翼、增裝發動機空氣冷卻系統、提高尾輪的著陸緩衝能力等,但是由於起初的設計指導思想有誤,所以這些試圖讓其儘快投入現役的努力均以失敗告終。
He-177重轟炸機總共生產了1094架,改進型先後有He-177V系列、He-177A系列、He-177B系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一架由He-177A-5經過專門改裝而成的He-177-V38重轟炸機,因為它被計劃用作德國高度機密的原子彈專案和FX1400空地導彈的載機。
二戰中,德軍以“裝甲兵團+Ju-87俯衝轟炸機”組合席捲西歐,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這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德國統帥部和軍方高層, 使他們愈加將注意力集中到戰術空中支援上。甚至於到戰爭後期, 孤注一擲的希特勒還強He-117重型轟炸機必須具備俯衝轟炸能力, 這幾乎毀了德國唯一可用作戰略轟炸機。1942年9月,高傲的帝國元帥戈林也不得不承認“叫四發轟炸機俯衝,這簡直是胡鬧!”
德國空軍中裝備He-117重轟炸機的聯隊有KG50、KG1、KG100和KG40。在西線,He-117主要用於對英國的報復性轟炸,He-117常用的戰術就是高空出航,到達目標區後進行俯衝轟炸,利用俯衝獲得的高速躲避英國戰鬥機的攔截,但由於發動機致命的過熱問題長期難以解決,不得不提前返航,沒取得多少顯著戰果。在東線,“大材小用”的He-117轟炸機執行反坦克和對地支援任務時容易起火,飛行員們對此滿腹怨言,幾乎沒幾個人喜歡駕駛糟糕的“獅鷲”出征。
由於二戰中的德國軍方沒有及時認識到戰略轟炸的重要意義,因此福克-伍爾夫Fw-300、容克斯Ju-390、梅塞施米特Me-264 、霍頓Ho-XVⅢ等其他專門的戰略重型轟炸機的研發也一直被忽視及拖延,加之其高層的朝令夕改導致科研——生產——決策體系的混亂, 德華人要想研製出真正實用的遠端戰略轟炸機恐怕需要比美華人更長的時間。最後德國一直處於盟軍重型戰略轟戰機的轟炸之下,正如我們所瞭解的那樣,德國節節敗退、輸得一塌糊塗,已是一片廢墟……
與盟軍重轟炸機相比,德國He-177不是對重要經濟、軍事目標進行戰略轟炸,而是載入50-75毫米加農炮來執行諸如對地支援、反艦和反坦克等救火任務,這無疑是在純粹浪費作戰資源。最終,隨著戰爭局勢的惡化,本土防空的緊迫需求榨乾了德國空軍的每一架戰鬥機, 也榨乾了德國航空工業的全部力量。過短的研製時間 ,缺少成熟的技術驗證,He-117只留下了一堆原型機殘骸和幾個引領世界航空科技發展的方案。
戰後,一位美國軍官這樣描述對德國戰機的印象:“他們已經嘗試了人類想象力能及的、所有設計和佈局,這讓我感到了深深的驚駭。”但對工程師們來說,這些努力對逆轉戰局其實毫無意義。在二戰末期,德國始終面對著一個困境:首先,江河日下的戰局和日漸枯竭的資源,迫切呼喚能扭轉戰局的“超級武器”問世;另一方面,開發“超級武器”不僅存在孤注一擲的風險,又難免加劇德國自身的資源危機。也正是因此,在“浪費資源就是犯罪”的大環境下,He-117轟炸機並未挽救奄奄一息的第三帝國,反而加快了它的滅亡;至於所有成果則在戰後被對手俘獲,淪為了美蘇兩國試驗室中寶貴的報告和資料。
-
3 # 乙事主7315
有一本書 叫納粹的狂想 書中介紹了德國戰略轟炸機的設計等等一般是從1942年開始 沒法傳圖片 書中德華人的設計大膽超前 各種新技術等等 戰後你可以看到 美蘇的飛機都有德國飛機的影子 書中還介紹德國各種航空發動機 我們玩的街機遊戲 1945 BOSS雙體大型飛機 就是根據德華人設計的
-
4 # 歷史檔案館
德國是上世紀的軍事大國,在一戰和二戰中其軍事實力都是統治級別的存在,沒有幾個國家能和他抗衡。其中德國當時的空軍領域特別強悍,研發了很多架效能與火力兼具的戰機,可唯獨沒有發展重型戰略轟炸機。
很多人認為德國沒有看重重型戰略轟炸機這個領域是他們最大的錯誤,可事實上對於二戰時的德國空軍來說,這些人的看法都只是片面的,不瞭解當時德國的戰況。不發展重型戰略轟炸機不是一個愚蠢的決定,而是對德國的戰略體系來說沒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德國也沒有多餘的資源往這方面發展。
在經歷了一戰失敗之後,德國的軍事實力就遭受到重創。原本空中領域作戰上德國空軍一向無人能敵,但由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導致德國無法再研發新型武器使得戰略實力急劇下滑。可是二戰時德國空軍依舊有著出色的作戰實力,這點主要歸功於當時的總司令——戈林。是他在空軍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挺身而出,四處組建戰力和為軍隊新增戰機數量,還為了能得到陸軍的支援不得不答應陸軍的作戰時提供對地支援,最後才成功讓空軍恢復到往日的力量。
如果當時強行發展戰略轟炸機,那麼就還得為組建轟炸機部隊研造幾架遠端高空戰鬥機,這些條件對當時軍援缺乏的德軍來說確實難以實現,因為不管哪個軍事領域都沒有剩餘的資源可提供給空軍研發。
如果當時強行發展戰略轟炸機,那麼就還得為組建轟炸機部隊研造幾架遠端高空戰鬥機,這些條件對當時軍援缺乏的德軍來說確實難以實現,因為不管哪個軍事領域都沒有剩餘的資源可提供給空軍研發。
-
5 # 沙場風雲錄
大家好,我是風雲,對於二戰德國空軍為什麼沒有戰略轟炸機談一談我個人的看法。
實際上德國空軍是最早在實戰中使用戰略轟炸戰術的國家之一,在一戰後期,德國曾多次使用“哥達”轟炸機對倫敦進行火規模轟炸。而且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德國空軍參謀長瓦爾特韋佛曾在1934年開始實施過一個戰略轟炸機計劃(烏拉爾轟炸機),但1936年瓦爾特韋佛意外身亡,這一計劃也就流產了。隨後在1937年時,又出現另一個戰略轟炸機計劃,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付諸實施。
德國空軍He-111轟炸機
總結下來,德國空軍戰略轟炸機沒有什麼進展,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和歐洲國家地理位置有極大關係。
德國地處歐洲中北部,周邊眾多國家環繞,作戰物件基本都在1500公里以內,即便是海峽對岸的英國也在中型轟炸機作戰半徑之內;而且德國空軍高階將領認為中型轟炸機已經具有戰略轟炸的能力,完全可以來應付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和法國等國家,歐洲戰場上沒怎麼提供大規模戰略轟炸的條件,不需要傾力打造戰略轟炸機。
二戰前歐洲地圖
其二:和德國空軍的作戰指導思想有關。
德國空軍的戰略思想一直受空軍元帥戈林影響,而戈林一直認同包括希特勒在內的德國統帥部的作戰思想:裝甲叢集快速機動的“閃電戰”,依次為基調,戰爭期間空軍應該以轟炸機和戰鬥機配合機械化部隊和步兵的行進作戰,因此二戰德國空軍的主要作用是直接支援前線的陸軍作戰,而不是執行戰略轟炸。戰爭前期的有利態勢讓德國空軍無意發展戰略轟炸機,飛機研發方面也傾力於爭奪戰場上空制空權的戰鬥機和直接用於支援前線作戰的各型中型轟炸機。
JU-88俯衝轟炸機
實際上造成這一思想侷限的是戰略轟炸的效率。以二戰時代的轟炸精度,“空軍制勝論”困難重重,巴特報告證明英軍轟炸只有十分之一的炸彈落到目標五公里以內。結果就是盟軍對德轟炸的時候,施佩爾回憶錄不停叫嚷“藥丸藥丸”。遭受戰略轟炸的德國軍備生產還是一路飆升,在1945年的1-3月,德國仍然生產了3900多輛坦克&自行火炮以及7200多架作戰飛機,幾乎和1941年全年不相上下。對於精於計算的德華人來說,非常清楚戰略轟炸的弊端,遠不如戰術轟炸來的精確。真正遭到致命打擊的德國工業是合成燃油工業,特別是航空燃油工業。
德國空軍He-111轟炸機
其三:戰備資源嚴重短缺
德國在重整軍事力量時,遇到的其中一個困難就是資源的不足。德國進口資源主要為整建空軍,其中以橡膠和鋁最為重要。而石油因為最容易受到封鎖,1937年德國進口了超過前10年進口總和的石油,但至1938年夏天依然只有25%的需求量得以滿足。鋼材及原料方面,德國空軍統帥戈林在1938年11月報告其軍備發展非常危機,而工業約能應付83%的需求量,原料物資供應量的缺口對空軍來說影響重大,約缺口30%的鋼材、20%的銅、47%的鋁和14%的橡膠,按照這樣緊缺的資源來看,德國也不可能建立一支擁有強大戰略轟炸能力的空軍。
德國空軍容克斯88型轟炸機
由於以上原因,德國空軍僅能生產所需資源與人力更少的雙引擎中型轟炸機就非常不錯了。另外,戰爭初期的利好也使得德國帝國航空部也未意識到發展研製重型轟炸機的重要性,這些都使得德軍在二戰並未建立一支戰略空軍的重要原因。
-
6 # 湖廣大貓
其實沒有戰略轟炸機,並不影響德國將英國城市考文垂炸成一片火海。而是德國沒有辦法奪取英倫三島的制空權。所以既使有戰略轟炸機一樣會無用武之地。
其實二戰中,德國犯下的一個嚴重戰略失誤是沒有從盟國日本引進航空母艦和艦截機技術,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航空母艦力量。
試想,德國如果從日本引進航母技術,以德國超越日本若干倍的工業生產能力,造出五六十艘航母應該不成問題。
如果德國造出了一大批航空母艦,那英國就將遭遇滅頂之災,首先,航母加上潛艇,英國的大西洋補給線就會被德國徹底截斷。因為英國的戰列艦和巡洋艦會被德國斯圖卡俯衝轟炸機逐一送進海底。剩下的驅逐艦,護衛艦決然不是德國俾斯麥一類戰列艦的對手,而俾斯麥戰列艦在航母掩護下,絕對可以避免被擊沉的厄運。而反觀英國,如果被德國徹底掐斷了海上生命線,哪裡能夠有能力造出大批戰略轟炸機和炸彈來攻擊德國本土呢?恐怕困都被困死了。
地中海將成為德意兩國的內海,得到虎式坦克和各類物資人員源源不斷補充的隆美爾,將率領其非洲軍團佔領埃及,並進而從非洲獲得充足的戰略資源(尤其是石油等極緊缺資源)甚至人力資源。可以支撐德國將戰爭繼續打下去。
這樣,二戰就會拖後很多年,其結果將充滿了非常多的不確定性。
只有大量先進潛艇是不夠的,航母+潛艇+各型戰艦,才是奪取制海權的不二法門。
誰還在宣揚航母無用論,就請看看德國的下場吧。
-
7 # ZDC海納百川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當時的德國空軍就落後於同盟國的美英蘇等國,相反,當時德國的科技水平和航空技術,卻是美英蘇等西方發達國家所不能企及的。二戰時,尤其是二戰後期,德國造出了許多令後人瞪目結舌的飛機傑作,以至於既使我們用今天的標準來衡量,也不由得嘖嘖讚歎。
比方說,世界上第一架噴氣戰鬥機HE178 型飛機,就是德國設計製造的。還有梅賽施米特ME262,型,也是世界上第一種經過實戰洗禮的噴氣戰鬥機。當美國飛行員駕駛P62在空中與之相遇時,莫不驚詫於ME262 的迅疾的高速,以為遇上了外星飛行器,不是被擊落,便是紛紛落荒而逃。
不僅如此,德國先進的航空技術還表現在轟炸機方面,造出了許多超越時代的蹊蹺和鬼愕的機型,如JU390型6發重型轟炸機。該轟炸機基本具備了現在的戰略轟炸機的雛形,其航程超遠,據說在驗證飛行時,甚至飛到了距離紐約20公里的地方。另外一款轟炸機,更是堪稱超越了時代,就是GO229無尾飛翼噴氣式戰鬥轟炸機。二戰結束時,美國從德國繳獲了一架GO229轟炸機,並以此為藍本而研製出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B2幽靈戰略轟炸機。
二戰結束以後,世界各國紛紛效仿德國的航空科技,尤其是美國,許多先進的飛機制造技術都是在研究和繼承德國的航空科技基礎之上,發展和壯大起來的。既使在其它領域,比方第一顆原子彈,美國也是在德國科學家的努力之下爆炸成功的。
-
8 # 好名都被浪費了
二戰德國為何沒有發展戰略轟炸機,這個問題估計也有很多喜歡軍事的朋友想過討論過,其實二戰期間德國空軍沒有發展戰略轟炸機和當時德國海軍沒有發展航空母艦是相似的情況。二戰德國空軍在戰爭初期閃擊波蘭和橫掃法國期間,主要使用的轟炸機是容克JU88中型水平轟炸機和容克JU87俯衝轟炸機兩種機型。這兩種機型在這兩場二戰德國摧枯拉朽式的戰役中均發揮了不錯的作用,戰績優異。同時期二戰德國元首希特勒既定的戰略部署和計劃是滅掉歐洲大陸主要敵對國家,同時和英華人締結和約並與蘇聯保持友好關係,最終實現為德國擴充套件足夠多的生存空間實現所謂第三帝國的美夢。有這一主要政治原因加上二戰初期已有的JU88中轟和JU87俯轟已經很管用了夠用了,自然沒必要發展遠端戰略轟炸機,因為元首沒有戰略目標需要炸啊!再說了,二戰德國的戰備資源和軍備生產研發能力就那麼多,戰場上陸軍打敵國哭爹喊娘,空軍已經實現德意志的天空,元首的戰略部署似乎就要實現了,再浪費有限的資源去發展當時沒鳥用的戰略轟炸機不可能的!
-
9 # 孔乙己亂彈
所謂的戰略轟炸機是冷戰時期的產物!是以美國領導的“北約集團”與前蘇聯領導的“華約集團”搞軍備競賽而產生的“新鮮事物”。
戰略性攻擊武器的發展,也是那個時期發展到一個劃時代的歷史時期。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把機械化作戰,“閃電戰”這些現代化戰爭思想植入到了“軍事家”腦子裡,戰爭同時促了科技,現代化工業建設,作戰思想上不斷進步!
戰爭也有其積極的一面。
-
10 # 紅色手電筒
非常簡單,只有兩個字,沒錢。
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如果要滿足大航程,大載彈量,以及強自衛火力,這種轟炸機肯定是需要四個發動機,這種飛機的造價十分昂貴,是當時德國無法負擔的。
德國在一戰後進行的軍事變革中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這場軍事變革的核心是用內燃機作為動力,改變了戰場上的機動方式和速度,使戰爭的節奏加快,戰場從平面轉向立體,地面上的標誌是各種坦克,而天上的標誌就是飛機,海上的標誌就是航空母艦。但是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德國開始重整軍備的時候,這些武器都還很不成熟,和不成熟的武器相配合的是不成熟的使用方法。當時如何使用這些新式武器有著各種設想,在飛機上影響最大的是杜黑的制空權和米切爾的空中國防論。
這兩本書對於空中力量有了一些非常誇張的設計,認為單純用空中力量就可以打贏一場戰爭,尤其是杜黑用一種非常簡單的計算公式計算出來如何用幾百件飛機就可以把一個國家炸投降,這種想法是太超前了,真正只是用空軍把一個國家炸投降的戰爭一直到科索沃戰爭才得已實現。
為了達到這個把這個目的,重型轟炸機必不可少,當時杜黑提出要大量使用燃燒彈和毒氣彈一類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於敵方的城市和平民進行無差別轟炸,以破壞對方的戰爭潛力,從而達到使敵方投降目的。
不過,在德國的戰爭實踐中,德國的禿鷹軍團在西班牙曾經多次實施這種無差別轟炸,其中有一個小鎮被被毀滅後,畢加索畫了一副油畫,成為傳世名作,不過我忘了這幅畫的名字了。但是總體來說,德國對於西班牙共和派進行的這種無差別轟炸並沒有達到杜黑所要達到的效果,反而是德國空軍和地面部隊配合所取得的效果更大。
一方面是耗資巨大,而效果不明顯,加上後來在德國當時重型轟炸機的高層支持者空軍參謀長韋佛爾由於事故喪生以後,德國就再沒有人提出發展四發重型轟炸機了。況且當時德國的主要作戰物件是法國波蘭這種體量的國家,對於這種國家,德國當時裝備的容克88,海因克兒111這些飛機就已經可以夠用了。所以德國也就不再研製類似於B17和蘭開斯特這樣的重型戰略轟炸機,而且把自己變成了一隻戰術空軍。
-
11 # 戰略論
事實上德軍有開始發展大航程、大載彈量的重型轟炸機,例如FW200型四發重型轟炸機以及後續的升級型FW400型重型轟炸機,但是德軍始終都未建立像英美那樣上千架重型戰略轟炸機的戰略空軍,其根本原因在於德國的工業無法在滿足前線各兵種對於各型武器裝備的需求時同時發展一支強大的戰略空軍。
尤其在蘇德戰爭爆發後,前線巨大的武器彈藥的消耗量佔據了大部分的德國工業生產,尤其是對於坦克的生產,一直無法滿足前線的需求,而當時對於德軍來說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建立一支強大的裝甲部隊。而對於空軍反而是在削弱中,為了補充前線部隊兵員的缺額,希特勒下令抽調空軍的人員加入地面作戰部隊,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反觀當時的英國和美國的空軍則在大規模的擴充中以增加對德國本土的轟炸。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希特勒對於德國空軍的過度使用,讓德國空軍不僅無法持續的發展壯大,反而愈加弱小。在東線希特勒經常在整建制的德軍部隊被蘇軍合圍時禁止其突圍,然後讓德國空軍來執行空中運輸的任務,由於合圍圈內機場狀況惡劣加上週圍蘇軍防空火力的強大讓德國空軍損失很大,尤其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對被圍的德軍第6集團軍的空中運輸讓德軍的大型飛機和機組人員蒙受極大的損失,而這些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希特勒這種死守毫無意義,只是讓陸軍和空軍付出了很大的損失。
隨著盟軍對德國本土的大規模空襲,德國空軍最迫切的任務就是抵抗盟軍的轟炸機群,開始全力發展和生產戰鬥機了,那些價格昂貴的重型轟炸機德軍已經不再迫切需求了,德軍需要強大的戰鬥機聯隊來重新奪回在東西兩線的制空權。
-
12 # 簡史資深宅
德國有製造和研發戰略轟炸機的能力,只是沒有大規模製造,Me 264轟炸機只製造了倆架原型機。
主要困難就是資源的不足。
德國進口資源中用於空軍主要是橡膠和鋁 但都被西方國家封鎖。另外石油因為最容易受到封鎖,德國國內拼命研製合成燃料,但仍無法滿足軍隊需求。1937年德國進口了超過前10年進口總和的石油,但至1938年夏天依然只有25%的需求量得以滿足。
原料物資供應量的減少對德國軍隊來說影響重大,約減少了30%的鋼材、20%的銅、47%的鋁和14%的橡膠。在如此情勢下,即使德國將領們希望建立,按照這樣緊缺的資源來看,德國也不可能建立一支擁有強大戰略轟炸能力的空軍。
-
13 # 老槍與戰線
首先德國空軍在創立之初的定義就是飛行炮兵,以中型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在地面部隊前方開道。其餘機型包括戰爭中大出風頭的戰鬥機都是為了圍繞著這個核心建立。戰略轟炸這個問題要遲至不列顛之戰才出現,此前在空軍內部根本對此不加考慮。
後來在戰爭中也逐漸出現了對戰略轟炸機的需求,在戰爭結束前唯一能上規模的就是亨克爾公司的He177,這種飛機設計比較搞怪,是有雙發機外形的四發轟炸機,由於要求俯衝轟炸所以機體結構重量較大,在航程和載彈量上不如英美的四發重轟。
常見的文章一般在說完He177的故障率和低可靠性就戛然而止,但實際上在後期這些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正常佈局的改進型也出來了。若干個聯隊曾裝備過這種飛機並以近百架規模集中出動。
但是,德國玩不起!這樣集中使用沒幾次德國空軍就喊天了,太費油了!幾次出動把當時幾分之一的儲備航油燒了,再戰略幾次就沒德國空軍了。後來這些飛機被拆散使用,一些用於海上反艦,另一些事實上就停飛擱置最後毀壞了。
我想我已經回答了你的問題,第一德華人有,第二他玩不起,有不如無。戰略轟炸機不是窮人玩的,這也就是烏克蘭為什麼把他們的圖160送到挖掘機下面的原因之一。
-
14 # 瘋狗的輕武
軍工資源產能不足以支撐重轟是表面原因,缺乏需求是本質原因。
這麼想,當時諸如蘭開斯特 B17這些四發重轟都是怎麼行動的?漫天遍野啊~一般都是十數架組成一個大編隊,每天出動大幾百甚至上千架次才能對德國一些重要工業城市起到一定打擊效果
然而德華人被炸得最慘的1944年反倒是德國軍工產能最高的一年,換句話說,二戰時期那種缺乏精度,也容易被防空炮火襲擊的戰略轟炸其實是投入和回報比非常低的玩意,也就是英美怕死人,而且本土已經安全無虞,因此才玩這個套路。
但這種成本回報比的玩法德華人壓根不需要啊,拿著個去炸誰?英國?英國在1940年的不列顛空戰已經玩過了,根本沒用。蘇聯?那麼大的縱深,而且巴巴羅薩開始之後,蘇聯還把工業都丟到烏拉爾山東邊去了,戰略轟炸機飛到半路就能被人家全劫了打下來。還不如老老實實用俯轟配合陸軍。
簡單的說,二戰時候重轟縱然如英美一樣財大氣粗的投彈都沒起到決定性作用。德國這種財力一方面支撐不起,另一方面壓根沒目標去炸,也炸不到,所以他們壓根不重視。但也不是沒有,比如HE-274,然而這玩意並沒有什麼卵用,也沒量產。
-
15 # 漩渦鳴人yy
德華人沒有戰略轟炸機……其實這個命題乍看起來特別有道理,你想美華人對德華人實行的多種戰略轟炸以後,德華人竟然一個屁都不敢放一下,那德華人豈不是沒有戰略轟炸機?
這裡我們就需要引進一個命題啦,什麼是戰略轟炸戰略轟炸分成很多種,你比方說跨越太平洋兩個國家,如果要算得上是戰略轟炸的話,你的戰略轟炸機必須得飛越整個太平洋或者是飛躍北極,這個算是戰略轟炸,而對於北韓半島這樣的局勢上來講,北韓只要把自己的大炮打到南韓的首爾,這個也算是戰略轟炸戰略轟炸究竟是什麼?多遠才算戰略轟炸,你又能傻傻分得清嗎?
而對於美華人來說,對德國實行戰略轟炸大多數都是得依靠不列顛島,也就是英國作為前進基地才能夠對德華人實行戰略轟炸,那就有一個問題了,不列顛空戰裡面英國戰鬥機費盡心血,阻擊的那些不對,難道都是德華人的空氣不對或者是飛艇部隊?
所以我說這個命題很奇怪,德華人是有自己的轟炸機部隊的,而且在已知的範圍真的除了美國,德國可以對它周邊任何一個形成威脅的國家實行大規模的轟炸,也就是戰略轟炸,當時德華人那個時候轟炸戰略轟炸機這個理念還沒有提出來,意識到後期大約在諾曼底登陸之前才開始提出來這個所謂的戰略轟炸理念,那這個戰略轟炸其實也是超前的。
那如何德華人是有大批的戰略轟炸部隊,等等,我怎麼也被帶歪了,好,具體的小問題咱們都不需要過多的注意,我們就說一下德華人的轟炸機部隊,德國的轟炸機部隊確實擁有強大的威力,比如說前期對於馬奇諾防線或者是德華人突進的那一條路線上面的敵軍進行轟炸,這個狂轟濫炸就已經讓當時很多盟軍的部隊受不了,而在不列顛空戰裡面,為了能夠防守住一。英國也為了能夠守住英國的最後底線,丘吉爾最後毫無道德地派了88架轟炸機去轟炸柏林,為什麼?早期德華人把所有的目標全部集中在軍用設施的目標上,這時候都英國的空軍已經是岌岌可危了,丘吉爾他就是要把希特勒的怒火引到民用目標上,因為它的軍用目標已經沒有辦法再支撐下去了,也正是依靠著百姓來背鍋擋,但丘吉爾才贏下了不列顛空戰,如果不是當時的這個舉動,不列顛就輸了!
所以德國是擁有自己的戰略轟炸機,部隊對於他來講能夠轟炸到英國倫敦,能夠轟炸到前蘇聯的莫斯科的不對全是戰略轟炸不對,不要跟我扯那些有的沒的,至於這些戰略轟炸機部隊為什麼一直為人所詬病,其實很大的原因就是這些戰略轟炸機部隊缺少戰鬥機護航,德國的戰鬥機雖然效能都不錯,可事實上大多數的飛機都面臨著一個腿短的問題,航程不夠轟炸機能夠轟炸那個地方,可戰鬥機沒有辦法提供護航,這就很麻煩了!
你說這個問題很奇怪,你也是傳說之中的戰略轟炸制勝理論的擁有者嗎?不過你好像沒把這個理念給濾清楚。
-
16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戰略轟炸這個概念最早源於杜黑的《制空權》理論當中,就是打擊敵方縱深支撐國家戰爭機器的軍工目標,而當時真正去實踐這一理論的就是英美兩國,其中又以美國最為突出,不過最大的戰績並不是在歐洲,而是在亞洲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理論上講,要進行戰略轟炸一般都需要大航程、大載彈量的飛機,而這一方面英國的蘭開斯特轟炸機、美國的B-17、B-29都符合這個概念的要求。至於德國空軍一開始玩的其實不是戰略轟炸,而是戰術轟炸。
其實如果說對敵方重要重要的目標進行轟炸就是戰略轟炸的話,那麼德國在不列顛空戰中對英國空軍基地的轟炸其實也算是戰略轟炸的範疇,只不過德軍用的轟炸機載彈量偏小而已。我剛才說德軍玩的是戰術轟炸其實是配合陸軍作戰的空中支援,是閃電戰中的核心部分,按今天的話說就是空地一體化聯合作戰,所以一開始空軍都是圍繞支援陸軍為核心。而1942年之前德軍打的都是順風局,就算是對英國的轟炸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所以這時候用不上遠端戰略轟炸機。
而本來德國就不算和美國開打,但日本招惹了這個瘟星也沒辦法了,但是這時候才去造自己有技術,但是東西兩線戰場吃急,根本拿不出那麼多資源去投資戰略轟炸,要知道這時候德國可是一挑三啊,那得投進去多少資源啊,特別是對美國,在那個年代想往返大西洋轟炸美國本土是不可能的事。特別是石油的需求,後期德國空軍和陸軍的坦克大部分都缺乏燃料,因為德國不產油啊,哪有難麼多油去餵養這些大飛機。所以前期不需要,後期又來不及,而且德國在重型發動機的技術上的確沒有美國厲害。
-
17 # 不正經的軍棍
戰略轟炸機伴隨的是戰略空軍,而德國空軍實質上就是個戰術空軍,和戰略轟炸壓根不搭邊。
我們看這兩種空軍都是咋用的,戰略空軍執行的是戰略轟炸、戰略打擊,比如英國美國那種幾十上百架重型轟炸機,每個飛機帶幾十上百枚炸彈去對敵方工業區、大城市進行戰略轟炸,削弱敵方戰爭能力的用途。而戰術空軍不一樣,打的是戰術。比如德國空軍,壓根就是配合陸軍在行動的,地面坦克推進,天上飛機為坦克開路,這叫戰術空軍。想讓德國空軍發揮出威力,要配合陸軍。
有人會說了,德華人對英國大城市進行過戰略轟炸,但是這種戰略轟炸更多的帶有報復意味,而且,所用機型和戰略轟炸機壓根也不怎麼搭邊。看下美華人英華人對魯爾區和日本的戰略轟炸,壓根就不是一回事。
德華人的HE111,也就掛四千公斤炸彈,至於俯衝轟炸機,更小了,掛兩顆炸彈,投出去就沒了,然後就用機槍開始打了。而B17、B29就完全不同了,這類飛機在動輒幾十顆炸彈,B29可以搭載2萬磅的炸彈進行轟炸。
德國一直都是重視他的戰術空軍,而對於戰略空軍壓根也沒啥思路。前期產能也不夠,根本就沒法支撐戰略空軍,所產的轟炸機裡壓根也沒戰略轟炸機的位置。而後來到了蘇德戰爭,蘇聯把工業都挪到烏拉爾山了,德華人也來不及去弄戰略轟炸機了。
另外,戰略空軍去執行戰略轟炸,必須要有絕對的制空權,你得保證你的轟炸機飛過去能夠暢通無阻,飛一半被人打下來了,這有啥意義?比如廣島長崎的核爆,日本壓根就沒有攔截的能力。如果日本防空火力夠用,戰鬥機夠用,美國可能去轟炸麼?而戰爭後期,德國是被別人戰略轟炸的,制空權也完全喪失。那麼問題來了,他就算有戰略空軍,他炸誰?壓根就沒了用武之地了。
簡單總結就是,前期德國空軍思路都在戰術方向,也抽不出生產力去組建戰略空軍,後期則是毫無用武之地,根本就沒地方沒空間沒能力去戰略轟炸了。可以看出,前前後後,壓根沒有戰略轟炸機的空間了。
回覆列表
德國空軍He-111轟炸機編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德國空軍參謀長瓦爾特·韋佛曾在1934年開始實施過一個戰略轟炸機計劃(烏拉爾轟炸機),但1936年瓦爾特·韋佛以外身亡,這一計劃也就流產了。隨後在1937年時,又出現另一個戰略轟炸機計劃,但最後還是失敗了。
德國空軍戰略轟炸機沒有什麼進展,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許多空軍將領都認為中型轟炸機就具有戰略轟炸的能力,完全可以來應付德國最可能交戰的國家,如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和法國。此外,德國並不具備其經濟實力與資源來同時對付英國和美國。而空軍總司令部並未發展適合生產戰略轟炸機的相關工業。
德國空軍He-111轟炸機
德國在重整軍事力量時,遇到的其中一個困難就是資源的不足。德國進口資源主要為整建空軍,其中以橡膠和鋁最為重要。而石油因為最容易受到封鎖,德國國內拼命研製合成燃料,但仍無法滿足需求。1937年德國進口了超過前10年進口總和的石油,但至1938年夏天依然只有25%的需求量得以滿足。鋼材原料方面,戈林在1938年11月報告其經濟狀況非常危及,而工業約能應付83%的需求量,因此國防軍最高統帥部下令減少對軍備的鋼鐵與原料物資生產量。原料物資供應量的減少對空軍來說影響重大,約減少了30%的鋼材、20%的銅、47%的鋁和14%的橡膠。在如此情勢下,即使德國將領們希望建立,按照這樣緊缺的資源來看,德國也不可能建立一支擁有強大戰略轟炸能力的空軍。
德國空軍容克斯88型轟炸機
由於以上原因,德國空軍僅能生產所需資源與人力更少的雙引擎中型轟炸機,如果德國工業要想製造一架戰略轟炸機,必須花費製造兩架中型轟炸機的資源,這是德國難以接受的。另外,德國帝國航空部也未發展需要長時間研製的重型轟炸機,德國空軍主導戰略轟炸機計劃的軍官過早去世,這些都使得德軍在二戰並未建立一支戰略空軍,最後被證明為德國戰爭機器的致命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