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沐風聽雨0226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環境是伴隨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對於父母來說,培養一個性格健全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也將是為人父母所擁有的珍貴財富。因此孩子性格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孩子將來能否取得出色的成就,和父母的性格有著很大的關係,那麼父母不同的性格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呢?

      1.樂觀性格的父母:有的父母生性豁達,看待事物總是能看到積極的一面,會自動遮蔽這件事情帶來的負面效應。這種性格的父母培養出的孩子看待事物往往都是積極向上的。通常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會有挫敗感想著要放棄。但樂觀性格的父母會去鼓勵孩子,在遇到挫折時不要放棄,困難只是暫時的,想辦法去克服它,才能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種樂觀的情緒會感染到孩子,讓孩子增加幸福感。

      2.暴躁型的父母:有的女性脾氣十分暴躁。在懷孕期間需要準備寶寶物品、還有自己所要用的物品。都可能會因心情不好無暇準備待產包。都需要準媽媽的家人去準備這些待產的必需品了。暴躁型的準媽媽在孕期就會經常發脾氣,等孩子出生之後,媽媽經常這樣對待孩子,會讓孩子從小變得膽小和自閉。這種性格一旦形成,孩子就會不願意交朋友,變得十分喜歡獨處。

      3.專制型的父母:這樣的父母向來不喜歡聽孩子的意見,總認為自己做的決定永遠都是對的。孩子某方面做得不對,家長不鼓勵孩子把事情做好,而是一味的對孩子進行批評。時間久了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壓,很容易變得不自信。情節嚴重的,有的孩子為了迎合父母,滿足自身的需求,還會用謊言欺騙父母。

      4.言行不一的父母:很多父母答應孩子的事情往往會因各種理由沒有履行,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在今後對待他人時,孩子也會學著父母的做法,以種種藉口去推辭。這很容易讓孩子從小就學會撒謊,孩子養成撒謊這個習慣後,就會很難交到朋友。

      父母的不同性格影響著孩子的成長。雖然有的家長會認為自己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但在孩子教育問題上還是要採取正確的方法和措施。不能因為自己脾氣暴躁就動不動對孩子發脾氣。

  • 2 # 課堂追夢

    中國著名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說:“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家長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不動聲色地讓孩子從勞動和摔打中鍛煉出自主能力,這樣的“懶”媽媽、“懶”爸爸勝過大包大攬的"好“媽媽、“好”爸爸!希望這位媽媽的做法可以讓你有啟發。也許做一個“懶”父母會讓你收穫一個面目一新的孩子。

    兒子背上書包了,父母也背起了更多的責任。似乎父母養育他到 7 週歲,就等著他背上書包這一天。心也隨之不輕鬆起來,身影也比以前更忙碌起來。

    早上催促他起床,幫他整理書包,晚上陪他讀書,檢查作業,輔導功課。為他忙前顧後,然而孩子卻不領父母的“勤”,依然我行我素,成績並沒有太大的起色,自己倒累得心力交瘁,孩子的成績與自己付出的勞動不能成正比。

    究其原因,根源還是出在父母自己身上。由於父母太勤勞,反而養成了他的惰性,由於太關注他的學習,他反而變得沒有責任感和自覺性,學習目標不明確,以為是為大人學的,對大人產生依賴性。

    長此下去,很難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而好的習慣是保證優秀成績的關鍵,是將來成材的前提,是培養健全、獨立人格的保證。

    看著這麼多父母為“小皇帝”、“小公主”們鞠躬盡瘁,我卻反其道而行之。勤和懶是一對矛盾體,是互相牽制、相輔相成的。

    大人勤了,孩子就懶了;大人“懶”了,孩子就勤了。我是這麼做的:

    懶於接送,獨自走路去上學

    雖然很多孩子上下學都是父母接送的,雖然他爸剛開學時送過他幾次,但我從不接送,因為兒子從家到學校最多隻有一公里的路程,只需穿過一條馬路,來往的車輛也不多。在給他講了安全知識後,我就要他自己走路,其美名曰“練輕功”。

    有一晚,他沒按時睡覺,次日起來遲了,要我騎車送,我故意說,我自己上班要遲到,來不及送。他氣得一邊跺腳一邊小跑去學校,結果因遲到被罰掃地。

    我知道他最怕老師罰了,所以只有讓他遲到一次才能吸取教訓,改掉晚睡的毛病。果然,從此以後,孩子總是一到8點半就準時睡覺,保證第二天早起。如果那次真的送了他,恐怕良好的作息習慣難以形成。

    如果學校離家不太遠,也有足夠的安全保障,並得到學校許可的情況下,儘量讓孩子自己走路上學,既能鍛鍊身體,又能養成不依賴他人的好習慣。

    懶於陪讀,獨立完成自己的功課

    我只提醒兒子,什麼時間該做功課了,做完了向我報告一聲。遇到要檢查的作業,我一律叫他自己檢查,我只負責簽字。他極不高興地說:“別人的媽媽都給檢查,你怎麼這麼懶?”

    我給他講道理:“不是媽媽懶,你想,如果我幫你檢查了,你還會檢查嗎?考試的時候錯了,誰又幫你檢查?平時出小錯,考試出大錯啊。”

    並告訴他學習是自己的事,遇到不會做的題我叫他自己開動腦筋,實在不會做了告訴他該到哪裡去查詢資料。

    如某個生詞不知道什麼意思,他為了圖省事,來問我,我叫他自己查字典,為了完成作業,他不得不一個筆劃一個筆劃地查。過後,我在思考他不愛查字典的緣由,原來是對部首查字典不夠熟練,往往查一個字要費老半天時間,要查的生字多了,別說孩子,大人也覺枯燥。

    於是我想了個辦法,和他玩查字典比賽,列出生字,看誰查得快,我故意輸給他,贏了的他興趣盎然。玩了幾次,查字典速度大大提高,不再認為是麻煩事了。現在,他還主動幫同學查字典呢。

    在輔導孩子的學習上,不要太勤於指導,而要學會發現哪些是孩子能做的,哪些是有助於孩子獨立思考而可以放手的,哪些是他能力達不到而需要幫助的。

    懶於嘮叨,多做少說培養自覺性

    有的父母為督促孩子學習,一天到晚像麻雀一樣嘮叨個沒完沒了。殊不知,重複的話孩子聽多了耳朵也會起繭的,他反而不當回事。

    週末,他打遊戲打了很久,作業也沒做,我問:“你準備打到幾點?”他看看鐘,說:“再打十分鐘。”“好,說話算數。”十分鐘過去了,我返回來一看,他還在打,我強忍怒氣,臉上平靜地說:“你平常不是說,說話要算數嗎?”他不好意思了,歉意一笑,馬上關掉電腦。

    在此之前,因我給他灌輸過做人做事要守信用的意識,所以這次他才能愉快地接受。試想,如果我來個火冒三丈,一陣嘮叨:“別打了,還不趕快做功課去,這樣打下去,成績怎麼會好?以後考不上大學……”恐怕他口服心不服的,做作業時還會“身在曹營心在漢”。以後他打遊戲,我要他自己規定時間,時間一到,必須馬上關機。

    開始,他還要我監督,以後我偷偷觀察,發現他自覺了,時間一到就不打了。都說打遊戲不好,但只要把握的好,可以變不利為有利,他從中學會了控制自己,剋制慾望,培養了控制力、忍耐力、意志力等。而這些,正是重要的學習品質。

    勤教育不見得有效,要看在什麼方面勤。如果勤於嘮叨、大擺道理,反而效果不佳;如果勤於尋找方法和對策,並能有效實施,這才是值得借鑑的。

    懶於動手,不包辦,培養做事獨立性

    凡是兒子力所能及的事,我都不幫忙。如他的房間亂的時候,我就提醒他該收拾整齊了,自己卻在一旁樂得看他整理。

    孩子上科技課經常要回家準備各種材料,我叫他自己準備;要買什麼給他錢讓他自己去店鋪買,來鍛鍊和人打交道的能力;要收集標本,我帶他去野外,看著他動手做。

    剛開學,老師要求給新書包上書皮,他不會包,我卻叫他跟我學包。第一個封皮包好後(當然非常蹩腳),便放手,叫他自己包。他嫌麻煩,露出不耐煩的神色,我不理睬,只顧在旁邊“指手劃腳”地指導一番,看我如君子般“動口不動手”,他不得不耐著性子包。如果我為了圖快省事,幫他包完,那麼他永遠也包不出第二個更好的書皮。

    勤於幫孩子做事,甚至包辦,孩子就會有依賴和被動性,而責任心也無從培養。要讓孩子跳一跳摘果子。

    由於我的種種“懶”,促成了他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學習上,改掉了粗枝大葉、丟三拉四的毛病,遇到困難,能獨立思考鑽研,主動尋求解決辦法;生活上,獨立性強,樣樣能自理。

    可見,父母該放手的時候要放手,該狠心的時候要狠心,該懶的時候不妨懶,把操心、關注默默地放在心裡。

    移開呵護的羽翼,讓他自己去飛翔,唯有這樣,雉燕才能練就一雙堅強的翅膀,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的獨立能力。

  • 3 # 諸老師職場經驗談

    父母都懶惰,要看懶惰在哪裡。

    如果懶惰在工作上,那麼父母的懶惰也會讓孩子在學習上懶惰,現在不吃學習的苦,將來只能吃生活的苦。

    如果懶惰在輔導作業上,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因為你們的懶讓孩子不願意做作業,導致成績落後,但也有可能因為你們的懶,讓孩子覺得學習上無法依靠家長,只能自己努力,反而無心插柳柳成蔭,讓孩子成為一個自力自強的人!

    所以“懶”這個事還真是考驗智慧的,要看為什麼懶,在哪裡懶,如何懶。

  • 4 # 公路造價乾貨集

    父母的習慣和形象對孩子影響巨大,父母懶惰,對孩子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自卑!

    大家知道人一降生就開始了聽母親聲音而生活的歷程,然後看母親的行為來學語和各種動作,可見母親的行為和形象是人生學習最多而且最具感染力的。當進入學堂隨著接觸外界事物的繁多 人的思想和行為在快速的發展和變化,正處於成長的關鍵時段,所有的行為和習慣都會給孩子造成極深刻的影響,所有讓孩子朝著積極的好的方向發展就需要父母注意自身的習慣和形象了。

    特別要注意,消極和懶惰的思想和行為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為他們的消極和懶惰推波助瀾,從而影響他們的成長和身心健康!“學海無涯勤為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等等名人志句都說明了成才成功離不開勤學多問,只有不斷的進取才能有一覽天下的博識才華!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長久熬夜,注意晨練和健康,還要積極的學習,彌補自身的不足,千萬不要讓懶惰和消極的壞習慣貽害孩子們!

  • 5 # FM東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耳濡目染、言傳身教,父母是什麼樣,孩子身上通常也會有父母的影子,所以要想教育好小孩,做父母的就一定得以身作則,比如要求小孩不能看手機,自己回到家裡就手機不離手。至於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這個就不好說,決定小孩成長的家庭因素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的。

    再者,關於懶惰這個詞,其實它是人的天性,平常裡面我們就經常說睡個懶覺伸個懶腰等等,諸如此類的,是不是很常見?人先天性都是有想坐享其成享受安逸的,只是隨著閱歷的增加和個人的成長,逐漸發現很多事如果懶惰就會錯失很多機會,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懶惰的人是不會提前去做準備的。所以作為父母,我認為懶惰不要緊,但對於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能做到勤快、有準備、有行動,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情隨性就好。

    而且懶惰的人其實也會有很多好處,比如懶得計較,所以通常懶人都比較快樂,為人比較單純。

  • 6 # 張麗芳說兒童心理

    父母懶惰,一般會培養出一個懶惰的孩子,因為父母的言傳身教和帶入示範是懶惰的……面對需要努力認真學習的時代,懶惰往往讓我們脫離現實世界,懶惰往往讓我們不願意去面對事實如是的真相……就是生活是個努力的過程心懶和行為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心懶得人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思維,不願意接納新的東西,墨守成規,安於現狀的生活……行為懶得人,他或者行動力不強,但好爭執,好思考,現實的生活工作學習改變不大……父母懶惰,但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或許是勤快的,努力的人,也可以培養出精進努力認真的孩子的……需要看到父母背後的父母,看到家族系統動力探索……這樣才是真正全面的看到一個孩子

  • 7 # 王祥瑣

    懶惰,相對於勤快而言,指的是人雖然有健康的身心但是卻在主觀意識和實踐行動方面不作為。 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中做父母的角色,不僅要承擔家庭內外絕大部分事務的責任並親身作為,而且還要在言語與行為方面對家庭成員特別是子女的教育垂範作為。勤奮是人的品質之一。加強對子女的勤奮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父母不僅在思想意識方面對子女的勤奮教育,還要在行為方面對子女的勤奮教育進行榜樣示範。只有這樣,子女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勤奮有為的人,對子女本人、對家庭、對社會都有非常好的正能量作用。如果做父母的只在言語方面而不在行動上或者言語和行動都不對子女進行勤奮教育,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就有很大可能不勤奮而懶惰,就有可能成為一個無所事事、庸庸碌碌的人,對子女本人、對家庭、對社會都沒有益處。當然也有因為父母的懶惰而影響自身的成長利益的少數子女的逆反心理也會反其道而行之,自己發奮努力,勤奮進取,最終成為人才,成就事業。 總之,做父母的,無論從自己本人和家庭的生活現狀還是孩子的未來健康成長來看,都應該勤奮努力,不能懶惰!

  • 8 # 雪人兒

    所以說聰明的父母,適當的時候要學會懶惰。

    為什麼要這樣說?

    第一,“懶惰”的父母,能夠充分滿足孩子的虛榮心

    對於孩子來說,在他們的嬰幼兒時期,父母是他們的天,也是一個權威。但是在孩子慢慢成長的過程中,他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就想著要獨立,想要像一個大人一樣,能夠反過來去照顧自己的爸爸媽媽。

    在這個時候父母適當的“懶惰”,沒有那麼強的“上進心”,就能夠讓孩子的虛榮心得到滿足。虛榮心,並不是一味地對孩子有害,其實有時候它也是個好事,孩子透過能夠照顧媽媽,得到了虛榮心,這樣也能夠提高他對於家庭的責任感。

    第二,父母適當的“懶惰”,讓孩子得到肯定,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孩子的成長自然有父母在身旁陪伴著,但是他要有所進步,有所表現,自然就需要有一個發揮自己的地方。在這時爸爸媽媽不上進,有些懶惰,自然就提供了充足的機會給孩子們,讓他能有一個表現的舞臺。

    這時父母在相應的給予他鼓勵和表揚,孩子得到了這種被肯定的語言,自然也會增強自己的自信心了。

    第三,父母的“不上進”,能夠給孩子留下廣闊的空間

    在我們的身邊,大家也看到過那些被津津樂道的 “別人家的孩子”,他們有優異的學習成績,而且還很聽話,這讓很多父母羨慕不已。

    但是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過度培養,教育出來的孩子,他們的生活幸福指數卻很低,對家庭也有更多的不滿,因為在這種被愛的海洋包圍的情況下,沒有了自主同時也缺乏一定的生活能力。

    大家可想而知,爸爸媽媽把什麼事情都做了,孩子每天只需要去學習,回到家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那自然也沒有需要孩子動手的地方,這樣他發揮創造力的空間就非常狹窄。

    反而是那些懶惰的媽媽,不上進的媽媽,孩子不但要顧及自己的學業,回來之後還要做家務,無形中就發揮了自己的創造力。其實,這不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解釋,“懶惰的”父母反而給予孩子一個上進的機會呢?

  • 9 # 芳姐聊親子

    這個問題很好!能夠給予每位父母及教育者更多思考。“懶”單看一個字是貶義詞,但漢字文化精深,往往一個字都有多種意思或運用到不同地方就是另一層次的意思。我們都知道懶的反義詞是勤!那如何把握呢?這裡有個最關鍵的點就是“智慧”!

    1.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孩子已經成為獨立的一個人且已經上幼兒園大班了,最基本的吃飯,睡覺,穿衣、洗漱等,就應該是鍛鍊孩子自己獨立完成的。而現實中,很失望有很多家長甚至很像照顧嬰兒般的貼心,小心護理著。

    2.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現在無論是鄉村城鎮還是大城市,為了孩子學習,大部分家庭,基本遷移到孩子學校附近住所。目的就是為了給孩子更多便利條件,但是上下學,門口還是有很多家長等待著…其中還有很多的身份是爺爺奶奶。明明孩子已經很高個,完全可以自己獨立做的事情,卻習慣性見到家人後,第一反映,把書包給過去,孩子大搖大擺的走著…

    但有的父母不一樣,他們非常重視孩子的獨立性。因為他們知道,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自己獨立才是真正的放手。因為孩子遲早要學會獨立面對各個問題。就算在認路的情況下,也是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方說;書包,自己背。因為這是自己的責任。

    3不插手孩子學習現實中,有的爸爸媽媽真是辛苦,為了更好的陪孩子學習,自己會提前學習課本知識。並等孩子回到家後一起一直陪著完成所有作業。甚至孩子完成後,父母一個一個去檢查,指出改錯。孩子形式依賴,草草完事後,你去幫他檢查,久而久之,孩子沒有良好學習習慣,每次考試都因同一問題,粗心而丟分。孩子小,你有能力輔導,孩子大了,上高中時,你確定自己還能每科都能進行輔導嗎?或者用你知道的方法確定他可以聽懂嗎?有的忽視型父母,又放養式不管不顧,自己只管自己的麻將娛樂。對老師所要求或建議的問題也不配合解決。

    但也有不同的父母,他們不會陪著一字一詞的寫作業,而是默默地看著自己的書籍。孩子作業完成後會引導孩子自己檢查,發現錯誤並改正。

    4.溝通方式及技巧發現孩子偷玩遊戲不學習,也視而不見或大發雷霆。只會讓孩子肆無忌憚或頹廢,或叛逆。

    “智慧”!父母要學會理清什麼年齡段以怎樣方式來把控。什麼該做什麼該放手?懶在孩子自己能獨立做的生活自理中,懶在孩子學習的習慣及獨立思考中。

  • 10 # 杜du老師

    太懶惰的話會培養出兩種可能的孩子,一種是和父母一樣懶惰對待生活的孩子,另一種就是很自立的孩子,父母懶惰,孩子必須勤奮起來,幫助父母,靠自己解決很多問題,要不能靠誰呢?

  • 11 # 一束光穿過一扇窗

    【我是一束光,願為您照亮!】

    我們常說:有其父必有其子。什麼樣的父母,就該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父母的言行舉止就是孩子的榜樣。

    如果,父母整日裡自由懶散,無所適從,對未來沒有遠大的規劃,得過且過,那麼,他們的一生必將一事無成。試想,在這樣散漫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耳濡目染父母的生活方式,從來沒有父母的管束教導,懵懂度日,他會有什麼動力去奮鬥?

    這正如知乎上的一個問答:想毀掉一個成年人最快的方式是讓他閒著;想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是,放縱他。這兩句話就是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我是一束光,願與您共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5G實現“萬物互聯”,6G實現“靈魂互聯”,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