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英語老師覃冠平
-
2 # 浮華福利社
近年來,各地高考改革的熱度一直不減,以高考改革推動中小學生減負的總目標並沒有改變,將會成為我們最為關注的重點。最近,有人提出要將外語降為副科,這才是對中小學生最大最好的減負。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認識。
對於題主所提到的“將外語降為副科”中的“外語”就是指英語。在近年來的高考改革中,弱化英語的建議備受關注,也是在高考改革中被提及最多的詞彙。在恢復高考制度後不久,國家為推動中國儘快融入世界發展程序,將英語納入高考體系,在學生群體中推廣英語,同時強化英語的重要作用,並將其列為我們高考中的“三大科”之一。
但是隨著中國與世界交流日益密切,英語也已經不再是我們融入世界的障礙,而且在國內多數人來講,在大學畢業後英語的實用性並不高,甚至可以說實用性幾乎為零。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英語被取消或者將其作用進行弱化的建議開始變得更加強烈與廣泛。
從目前英語在國內教育領域中的發展來看,英語長期作為最重要的學習科目存在,而且對學生能否進入理想的大學起著決定性作用。如今很多人期待著將英語“三大科”的作用弱化,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英語影響了部分人高考質量,在高考中每年都會有學生因為英語而與國內一流高校無緣;在大學畢業後,多數人對於英語的使用率非常低,除了從事相關專業工作或者出國的人,很少有人會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用到英語,也就是說英語只是上學期間的學科科目而已,實用性非常低;英語嚴重影響了部分學生的學習質量,佔用了他們的大量時間,增加了他們的學習負擔;佔用了中國母語的學習時間,現在很多人語文的學習成績還不如英語,這種現象的確讓人略感尷尬;英語的存在對校外有償補課起到了推動作用,甚至可以說是根源。
當然,我們也不否定英語作為高考中的三大科之一,確實在國內推廣英語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國在不到四十年的改革開放發展中,培養了大量的英語相關專業人才,強化了國內與國外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了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而這其中英語的作用絕對不容小覷。
綜合來講,把英語降為副科已然成為目前高考制度改革中必須考慮的問題,將英語作為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培養與教學是最好的方法,在大學之前按照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上大學之後以專業建設學習為主要培養目標,也同樣為國內外培養出英語專業型人才。
降低英語在高考中的作用,將英語作為高考中的副科已然成為今後的趨勢,而且部分省份已然開始考慮弱化英語的作用,改革英語的高考考試方式,以此來實現對英語的階段性改革。
-
3 # 蘇州王水明
語言只是交流的工具,對需要與外華人交流的人而言英語是重要的。但絕大多數的華人在日常生活中是用不到英語的,況且科學技術的進步主要靠數理化和生物等方面的知識,而不是主要靠英語。且如果不經常使用英語,則也會慢慢生疏的。
-
4 # 有心乎無心也
學是為了用!如果明知所學的東西在未來根本用不上,仍然費心費力費財的去學,那就有點吸食鴉片的味道了,比如屠龍術。
目前,全國的小中大研學生都仍在學英語,可就事實及以往的近40年的經驗而言,這些人未來在工作中有95%以上的人一輩子都不會真正地用英語進行閱讀和交流。
有調查顯示,現在的中小學生在學英語上投入的精為達到近20%,參加各種英語補習班還耗費了家長大量錢財,極大的影響了孩子們對其他各科的學習,特別是對母語的學習。
近些年,隨著AI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機器翻譯正在逐步成為現實。相信,用不了幾年,語言將不再成為各華人們交流的障礙,任何語言寫就的文章都會以閱讀人的母語形式呈現給讀者。
因此,儘快終止中小學的英語教學,讓孩子們把省出來的精力投入到母語及新科技學習中,才更有益於國家和個人。
-
5 # wuyl南梔
我覺得降不降吧,只是希望國家能把英語改成一門不但是考試的科目,應該加上口語考試,基本的問候語與如何與外華人交流之類的的知識
-
6 # 明日新火mrxh
首先,我們當中大部分人是不需要出國的。對於很多人來說,英語可能只是一種應付中國應試教育的一種工具,對他們以後的生活並沒有多大意義,所以從這點上來看,我覺得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英語。
其次,雖然說英語是現在國際上使用人數最廣的語言,但是如果我們連中國的文言文都沒有學好,又有什麼資格去學習另一門語言呢?
第三,我想說,英語可能真正在一些方面上埋沒了一些人才。如果你其他門都非常好,唯獨英語不好,這怎麼辦呢?
綜上,我認為英語應該變成副科。
-
7 # 小U的流浪生活
其實所謂的主課副課都是針對最後考試分數而言的,所以並不是英語本身的問題,而是考試製度的問題。
世界上大多國家都是把英語作為考試專案存在的。比如歐洲,歐洲大多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體系,英語課也不算多,但最後考試仍然有英語考試,而且也很重要。
我們是貿易型國家,放棄英語學科等於降低貿易流轉的就業機會,所以我們國家絕對不會放鬆對英語的重視,畢竟這不是教育部門的問題,而是改革開放的需要。
-
8 # 風景165463951
因為英語全民學習浪費時間與金錢,學生壓力大,到最後95%的人一輩子也用不上,在一個我們的國家強大了,佔世界30%的人口全世界應該學習華語,
-
9 # hellou1
因為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英語,也不是所有事都需要英語,和音樂,美術一樣,有個基本瞭解就行,需要的人可以專門去學。
-
10 # 老玉鹹淡
這個問題太好了,早就有感想說點什麼與大家交流。將英語列為主科的原因不清楚也不明白,但作為曾經的學生、當下的勞動者認為將英語作為副科是正確的選擇。一是實際生活工作中絕大多數華人用不上不需要,此點勿需多說;二是英語是語言工具,它同其他生活工具一樣無需人人擁有,誰需要誰掌握。比如喜歡製作傢俱就買木工工具,喜歡釣魚就買釣具,喜歡閱讀莎士山亞原著就學好英語;三是國家發展強大漢語逐漸成為國際交流的主要語言,在國際交流中我們開始處於輸出方,外華人需要掌握漢語;四是全民學英語物質成本時間成本浪費巨大,而且浪費很多專業人才的精力,給學生們帶來很大精神壓力。改為副科,實行分類教學,按學習階段按專業職業需要設計學習考核標準和升學考試要求。
-
11 # 武漢tony
十年內,同步翻譯工具可以問世。具有AI功能的翻譯工具,你使用時間長了可以說出家鄉話的感覺。以上是展望,我們學外語目的就是要加強交流。解決交流障礙,外語可以不學。讓孩子們把有限的時間多學學理化、政治、歷史,在思維活躍的時候,對大自然的變化產生興趣,在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的時候,種下祖國和民族愛的種子。
-
12 # 雖文丑但顏良
首先就要想想當初把英語作為高考科目的初衷來考慮,因為改革開放後,中國從基層還是到國家層面的各行各業對外交流的需求大增,英語作為國際上較為通用的交流語言,所以推廣學習英語是很有必要的,說白了初衷就是把英語作為一種交流的工具罷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中國的崛起和漢語在國際上逐漸得到認可和使用,一些國家也漸漸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來學習,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學習英語進行“降溫”,讓華人更多的去關注我們自己文化的學習,而英語則作為簡單的交流工具來學習,作為副科也是沒問題的~。
-
13 # zcc52618
英語課,中學生們花了很多時間,收效不大,對絕大多數學生而言,在工作中沒有用英語,已把英語忘了很多。因此,在中學中,將英語降為副科,勢在必行,不能再拖延。對於學有餘力,準備將來工作和從事國際交流需要英語的學生而言,中學已開設了英語課,完全可以給他們打下良好的英語基礎。
-
14 # 使用者3581497567527
英語不應該降為副課嗎?應該降為副課。師夷長技以制夷,不是師夷長技以歸夷。中國的文明是任何國家和語種改變不了顛覆不了的。
-
15 # 使用者50025448360
我不支援把英語降為付科,作為文化也好,做為工具也罷總不會對學習者有壞處吧,有能力就多學習點,能力不夠就少學一點,沒有必要一刀切。抗疫期間鍾老院士流暢的外語跟外國同行交流,指導,探討,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是能力,素質的一個體現,畢竟社會,科技越往上發展也更離不開國際交流,不但不能弱化英語學習,更應強調應用性學習,提高學習效率,讓年輕人真正掌握外語這門工具,服務社會,國家。
-
16 # 守望的人
最近,有一種建議,就是把英語降為“副科”,代表人物是浙江大學的鄭強教授,此言一出,有很多網友表示贊同。這種說法,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主要是考慮下面幾點:
1、英語的應用有限我們的學生從小學到大學本科畢業,學習英語的時間有13年甚至更多,花費的精力實在不少,但是工作以後,用到英語的有多少呢?無非是英語老師、以及翻譯、外貿、海關、外資企業的管理人員等,再就是從事計算機類的、通訊類的一部分工作人員。大部分人都不用英語,包括在大學過了4、6級的,工作以後英語就逐漸廢掉了。
在上世紀70年代末,剛剛恢復高考的時候,英語是按照卷面分數的30%來計入總分的,後來逐漸到全部計入總分;但是那個年代考到大學的學生,也沒有因為英語成績差,影響到科學研究,他們其中的很多人都是現在大學或研究所的骨幹力量。
2、英語難學這是明擺著的事情。漢字是象形、表意文字,英文是拼音文字,二者可以說很難有交集的地方;另外,我們的家庭或社交場合,沒有用英語交流的機會,學生的學習完全依靠死記硬背,成為一個“背多分”科目,令學生和老師頭痛不已。很多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是在高考的時候,成績仍然比較差,當然可以說這些學生沒有英語學習方面的天賦,或者是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但無論怎麼講,現實的情況就是這樣,花了很多精力,學了一個沒有多少用處的知識,還沒有學好。
3、怎樣和大學教學銜接可以參考現在的新高考改革。大學裡面的語言類專業,計算機類專業等,以及好一些的大學,可以要求學生必須選考英語,並對英語成績做出要求。就向現在很多大學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要求數學成績不低於120分;英語專業要求英語成績不低於120分等,對學有餘力的學生來說,完全能夠達到;而一般的大學以及與英語沒有什麼關係的專業,對英語可以不做要求。這樣就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性化發展,而不是用高考逼著學生學習英語。
可以想一下,如果不是高考,學習英語的人能有多少呢?
-
17 # 新資優教育
你憑什麼說就不能把英語降為副科呢?你的理由又何在呢?
相比“全民取消學英語”,把“英語降為副科”我認為已經算是很溫柔了,結合當前國際形勢看,我認為是時候值得國家教育決策部門權衡,完全可以把對英語考試的比重降一降、把小孩子學英語的時間調劑一部分出來去學其他的,比如學好常識、中文國語,用於日常生活,堂堂正正自信說中文做華人。
根據《朝日新聞》早前報道,日本文部科學省決定對日本大學考試進行改革,從2020年4月起將不再有專門的英語考試。取而代之的是,考生可以參加託福、託業等民間英語考試,最多可參加兩次,並可將最高成績計入總分之中。從這件事看來,不管日本如何操作結果如何,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日本降低了英語在學生升學考試中的要求比重。
日文源於我們傳統中國文化,日本的綜合科技水平和國民素質也屬世界前列,而且還是跟在美國後面的小老二,他們現在都意識到高考降低對英語分值的要求,那也說明他們一定是有做綜合利益研判的。
我們泱泱大國,光國內就14億人口說中文,國外的華僑還不算,而且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上下5000年的歷史底蘊都足夠每個人學好學精。所以,我更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以後,我們國家高考政策對英語的考察方向也會做相應的調整,一定是降低而不是加高對英語的分值比重。
有些人又要說我這是“夜郎自大”、“閉關鎖國”,但你看看這次新冠疫情,哪個國家不是要把自己關起來,哪個將英語列為母語國家的政客對我們中國的抗疫成績評價友好了?哪個國家不是要仰仗我們中國的抗疫物資支援了?
都說同在一個地球村,我們也就算一個自然村民小組。村有村規,民有民約,最主要的是村民能自力更生,就算足不出戶,也可以豐衣足食。如果按全球人口算,能講中文的人數也算最多的了,就拿我們國內來說,東西南北方言也千差萬別,北方人聽南方人講客家話,也無異於一句聽不懂的英語,但絲毫不影響南北交流啊,北方人一樣到南方賺大錢,南方人也有不懼嚴寒在北方工作生活的啊。
當然,我也不是愚蒙到說學英語毫無實用,我只想說明兩點:
第一. 學不學英語,首先要看家長的眼界和實力,是否立意將來會將英語當做一種謀生手段。如果家長身居高層,國際視野,財力殷實,孩子從小就是實施高階精英教育的,準備中學就要歐美留學的,那這種肯定是要學英語。而對那些家長普通話都說不利索,一年難得出幾趟遠門,還是因應打工的南北奔波,這樣的家庭條件下,很難培養出精通英語的國際精英。
現實就如此,不得不承認。早點理性面對,降低對自己孩子的期望,畢竟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進清華北大、不是每個家庭都讀得起哈弗耶魯的。普普通通說好中文,把普通話說好是我們每個華人可期的目標,孩子會說話,也說明智商情商不低,哪怕是高考落榜,以後比如學個什麼汽修專業的,小日子一樣能過的紅紅火火。我們不能當每個孩子都是國家棟梁去培養,太浪費大家資源了,我們普通人遵紀守法,照顧好自己的小家庭,也就是為國家做貢獻了。
第二.要看孩子的興趣點,如果孩子有興趣優勢,當一門特長去發展也未嘗不可。中文國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現在很多學生花費在學習英語上的時間,遠遠超過我們自己的語文,一畢業一出校門,好像英文跟我們實際工作生活又沒多大關係。
我們的義務教育倡導公平公正,但並非意味著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每個學生,亦並非為每個學生提供相同的學習要求,學生在家庭背景、個性潛能、興趣需求、學習習慣、理想抱負等眾多方面都存在差異,哪怕統一年齡入學,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客觀差異一定存在。況且個體的天賦智慧組合不同,沒必要一刀切的規定必須每個孩子都要學好英語,都要考100分。如果孩子本身就沒什麼興趣,不願意去學英語,甚至連我們自己的語文都沒學好,家長就不要去強逼了,捨本逐末的英語考試也就更沒必要了。
所以,我認為我們需要了解、尊重及照顧每個學生的個性及獨特性,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進步,各展所長,潛能盡顯,並達至日後的成功。我認為這才是我們教育的本質目標。
-
18 # 渭水同州
中國現有的對英語的重視是和改革開放的政策密不可分,改革開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中華復興和增強綜合國力,而當時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在很多方面有利於我們學習的領域或國家,英語是其官方語言,而且英語是科技學術等方面應用最廣的語言,世界最有影響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新技術很多都是用英語發表,用英語交流的,因此,作為一個有大國雄心的民族,把英語作為主要的科目,是正常的。
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綜合國力提高很多,但是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交流,需要互相啟發,而英語目前是科學共同體普及度最高的語言,只要改革開放的國策不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中華復興和增強綜合國力的大戰略不變,英語的重要性不會改變的。
回覆列表
你憑什麼要把英語“降為”副科?說出你的道理
學語言(任何語言),無非就是做並做好做紮實兩件事:一是必須記住原話原句。二是必須理解原話原句,也就是能“換個說法”表達原話原句。
我們說一個人的“語文”語言功底“深厚”,從單純語言層面講就是因為做好了這兩樣東西。
這“”兩樣東西”都是在“原語”內“完成”,或者”“使用”該語言的。而如果你是在“學習”外語,比如說你在學英語,那麼,你在必須下大力氣記住英語原話原句和它的英語解釋外,你還要“再加上”一件:必須記住它的中文譯文。
對於母語是中文的我們,記住中文不是難事。
以英語學習為例,你十年八年學習並想學好它,你做來做去的,來回耗費時間精力完成的一件“任務”,無非就是把這三樣事情做並做好。不過到最後你會“進入”不再需要中文的“境界”,就好比高速戰鬥機最後會把“功不可沒”但最後“多餘累贅”的”“副油箱”扔掉是一樣的道理。
“富人是窮人的恨!這是個(中華)文化!是華夏千百年的文明所在!”
但是,假如我一時“想不起”它的原話原句時“怎麼辦”呢?這時我只好(也可以)用我自己的“話”把原話原句的大概意思“說”出來,“複述”一下讓對方知道我講什麼意思:這就是用中文解釋中文,或者用中文理解中文意思的意思和能力了。
很難想象,我如果只記住這句中文原句原話,不會用中文理解它解釋它,一旦我不能完整“說”出它的原句時,我就“蹦”一句它的英語翻譯出來跟“華人”交流,你能想象:這是有效交流嗎?
可是,我們有多少人會同樣“笑話”自己一直以來的“英語學習”模式呢?
永遠只會英譯漢式、用中文學英語用中文記英語模式“學”英語,一旦你記得中文“翻譯”而忘記了那句英語“原話原句”,你又不會“換句英語”“說話”時,難道你會跟對面與你交流的美華人“蹦”中文,“蹦”它的“中文翻譯”跟美華人交流嗎?
所以,“學”英語學來學去,其實就只做兩件事:記住它的原話原句,記住它的英語解釋,以備將來可以“換句英語跟你說,跟你交流”。換成“高大上”相對“專業”的表述:就是必須訓練並訓練出用英語學英語,把英語學成英語,或者“英譯英”的習慣和能力。
只可惜太多學英語的華人學到死都不能“明白”這個淺顯易懂的道理。難怪英語“學”了十年八年白白耗費不可逆的時間和生命依然“兩手空空如也”一無所獲之後,他們只會拿“一臉懵逼”的英語“洩憤”:老子把你從主科降為副科,似乎把“天蓬元帥”“降格為豬”自己就能把英語“學好”了一樣。
思想不變,你就是把英語徹底掃進“歷史垃圾堆”,“打倒在地再踏上一隻腳”,你的英語還那樣,不會還是不會,不會就是不會。你還是那個耗費再多氣力“英語還是不會”的人。
我就想不明白:手裡本有一把好牌,只是被你自己的“愚蠢”打成一手爛牌,你乾脆一把火把那副撲克付之一炬,把撲克化成灰之外,於是你能改變了什麼?燒十副一百副,你照樣還是那個把好牌打成老牌的人:什麼都沒改變。
我們當地有句“土話”:屙屎不出賴地硬。不知道這是不是這幅嘴臉的嘴臉詮釋。
所以,你“不變”,你憑什麼要把英語“降為”副科?說出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