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零度原創號
-
2 # 還文樓主
《三國演義》中寫關羽的外貌,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這裡的“面如重棗”指面是棗紅色。關羽的面是棗紅色,世人俗稱紅臉關公的由來。
關羽的臉為什麼是棗紅色?《三國演義》裡面沒寫關羽臉紅的原因,查閱陳壽所著《三國志.關羽傳》也沒關羽的相貌描寫。歷史資料上無法考證。我們只能根據關羽的經歷與小說家塑造人物的寫法來推測。
關羽的臉為什麼紅?從關羽的自身經歷推測。
太陽曬紅的。關羽未遇劉備前,家境不富裕,出身草根階層,因本地豪強仗勢欺人,關羽為人忠義,疾惡如仇,見義勇為,殺了豪強,逃難江湖五六年,劉備初見他,關羽是推著作農活的小車來的,說明關羽以前的生活與逃難的生活,關羽是作農活,幹苦力,常曬太陽,體質特異,臉曬不黑只是曬得膛紅。關羽常吃酒,臉變紅。古代人喜歡喝酒,特別象關羽這樣的忠義品性的人,朋友不會少,應酬交際多,關羽臉紅也可能喝酒,喝紅。關羽出身時,臉就是紅的。紅臉關公,也可能出世時,臉就是紅的。以上只是推測關羽臉紅的原因,網上有說法關羽的臉是鼻血染紅,雞血染紅,不可譜。
關羽的臉為什麼是紅的?從小說家塑造人物的手法推測。
我們從小說家塑造人物的手法推測。小說家為了使小說中的人物角色更加豐滿,吸引讀者,加深讀者對人物角色的印象更深刻,會採用誇張,特殊的手法來對人物角色的外貌描寫進行誇張與特殊手法進行創作。
《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不是史料。作者為了使人物角色塑造得更豐滿,活靈活現,引人入勝,採用很多誇張,神怪,神化人物等手法來進行文學創造。例如,神化諸葛亮,孔明能祭壇借東風,擺七燈陣為自己延命。劉備的相貌誇張描寫,兩耳重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孫權的碧眼紫髯。這些與史書不符合。
關羽的紅臉,屬於小說家採用人物相貌的誇張手法描寫。中國的臉譜藝術源自氏族部落的圖騰,從唐宋時期開始發展。元朝時,臉譜藝術在戲曲中盛行,臉譜藝術開始應用於戲曲人物的妝扮,紅色的臉譜代表正面人物,正直忠義。《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作先生,在塑造關羽這個人物時,採用紅臉來暗示關羽正直忠義的品性。
關羽的臉是紅色的原因,最合理的解釋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先生,根據臉譜藝術,採用小說塑造人物的誇張手法,用紅臉來暗示關羽正直忠義的品性。
-
3 # 古城荼博士
傳說關羽是戊午年戊午月戊午日戊午時出生,戊午的納音就是天上火之陽火。故而面如重棗。當然,紅色代表剛正不阿,代表孔武有力,代表忠貞不二,代表千杯不倒……這些都是英雄必備的特質。
補充說明,據說張飛的八字是癸亥年癸亥月癸亥日癸亥時,癸亥的納音是什麼水忘記了,所以張飛是黑臉。話說,那個說:“展護衛,今晚看我臉色行事!”的包大人也是黑臉,難道也是這個八字嗎?玩笑了!
這只是傳說,是我在研究《三命通會》的時候偶然的看到的一則傳說,分享給各位!是不是越說越糊塗了呢?
-
4 # 快樂的囉嗦
有一年,山東遇上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災,土地裂開了,泥土變得像石頭,禾苗全枯死了,老百姓餓死無數。小青龍見百姓受難,心如火焚,就去見雷公雨婆,請求施捨些雨水給山東。雨婆為難地說:“玉帝不下旨,我哪敢私自降雨?那是要殺頭的。”小青龍不甘心,趁雨婆不注意的時候,偷了雨種去山東降雨。大雨下了三天三夜,山東的百姓得救了,玉帝卻發怒了,小青龍觸犯了天條,玉帝下令斬了。這時,四川峨嵋山上有位得道的老和尚算定了小青龍有難,可是玉帝之命誰敢違抗,小青龍只能死了。但有一個辦法可以補救,讓小青龍再生。老和尚想辦法取到了小青龍臨死的鮮血,盛在他的化緣缽裡。老和尚關照小和尚,此缽必須七七四十九天方能揭開,說完閉目朗經唸佛。到第48天的時候,老和尚有急事必須出去一趟。他對小和尚說,我去去就回,那缽千萬不可去動它,切記切記。老和尚剛走不久,缽就有些異常,那蓋子一掀一掀的。小和尚好奇了,忘了老和尚的囑咐,悄悄揭開蓋子看個究竟。這下壞事了。原來裡面躺著個小人兒,那臉還是紅紅的沒有變透。老和尚踏進門來,連連跺腳道:“全怪我,全怪我!”他用手一招,招來一朵白雲。說也奇怪,那個小人兒見雲就長,才一會兒工夫,已經變成一個魁梧的大漢。因為他給關在缽裡,又因雲而長,老和尚為他取名關雲長。
關雲長既是從小青龍而來,所以他天生神勇,所向無敵,成為三國中威名赫赫的大將。
-
5 # 與生活熱戀的姑娘
京劇唱段中有一句耳熟能詳的“紅臉的關公戰長沙”,我們都知道關公是紅臉,但是卻少有人提問為何關公的臉那麼紅呢?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後期形成的。
歷史上的關羽:陳壽《三國志?關羽傳》第一句話,“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姓、名、字都有了。中國古代有種說法叫“山東出相,山西出將”。書中陳壽特別指出他是“河東解人”,河東就是現在山西的運城一帶。具體的地方在山西運城西南的解州鎮,關鍵是後面那句話,“亡命奔涿郡”。人家沒說他長得什麼樣,只說他年輕的時候因為犯事,亡命,逃跑了,奔涿郡,就是來到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後來,跟劉備、張飛一起結為同盟,開始了他戎馬一生的事業。《三國志》從頭至尾,以及其他的史料中,我們找不到隻言片語說關羽是紅臉的記載。因此,這張紅臉我們可以說是後人賦予給他的第一個謎,歷史上的關公不是一張大紅臉。
可是如果不是大紅臉他怎麼就變成大紅臉了呢?我們說,一種歷史和文化的現象,如果它不是真實的,那麼一定是後代人進行了文化的創造。於是就有了第二個謎:是誰給關羽染成紅臉的呢?為什麼要給關公染成紅臉?
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類是民間傳說。民間故事裡有關公變成紅臉的雞血染紅篇和鼻血染紅篇等。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這類故事內容跟我們前面說得差不多,還是關羽見義勇為,結果被官兵通緝。四處躲藏的時候,逃到了一座山裡,有一個姑娘正在屋前紡紗,看到關公以後,說你趕快到床上裝病,躲藏起來。那姑娘殺了一隻公雞,把雞血抹在了關公的臉上,同時把自己的頭髮剪下來貼在關公的嘴巴上,然後用被子把他蒙起來。官兵追來以後,一看床上躺著一個人,把被子一撩開看,他們要抓的人是一個麵皮白淨的人,可眼前躺在床上的這個人呢,滿臉通紅,長髯過腹,好像在發燒,就像現在的H1N1患者,官兵嚇得趕緊躲得遠遠的,關公因此躲過一劫。當然這個被雞血染紅的臉就再也變不回去了,而這個姑娘的青絲就變成他長長的美髯。
跟它類似的說法是鼻血染紅的。說關公還是被追殺,但是這次姑娘換了,換成一個老太婆了。關羽來到河邊,老太婆對他說:“小夥子,你趕快把鼻子打破。”關羽一拳頭把自己鼻子打破,用鼻血抹在臉上,變成紅臉,再把頭髮拽下來貼在下巴上,立刻成了一條紅面長髯的大漢。官兵追來一看,不是麵皮白淨的人,就繼續朝前追趕。關羽謝過了這個老太婆,一路跑到涿州去了。這老太婆是誰啊?那是救苦救難的菩薩觀世音,是觀世音來點化他。第一是雞血染紅,第二是鼻血染紅,雞血還有民間的色彩,而觀世音指點他用鼻血抹臉已經帶有非常傳奇的神仙故事的內容了。
另一類說法,關羽不是凡人,是天上的龍王爺轉世的。故事說關羽的老家解州有個大鹽湖,鹽湖水直通南海。這湖岸上有一處寺院,裡面有一個老和尚喜歡下棋,凡是過往的行人都要陪他下一盤棋,他寧願舍點飯菜給行人吃。後來有一個大漢跟他下棋,你來我往下了一個多月都不分勝負。有一天,一個時辰之內,老和尚是連敗三局。這個大漢就問了:“你不是挺能下的嗎?今天怎麼回事呢?讓我的吧?”老和尚說:“不是,我們家鄉解州啊,已經數月沒有下雨了。禾苗乾枯,老百姓將要餓死了,怎麼辦?我心急如焚啊,沒有心思跟你下棋,所以連敗數局。”大漢嘆口氣說:“我告訴你吧,我就是天上的龍王。玉皇大帝不讓我在此間布雨,我沒有辦法,所以鬱悶,跑這兒跟您下棋,解解悶兒。”老和尚一聽,既然您是龍王爺,求求您,救救我們的百姓吧!在老和尚的苦苦哀求下,龍王說:“好吧,我這就回去布雨。但是我有一個請求,等到雨停之後,您拎一個大桶到湖邊去,等到冒出紅色湖水的時候,你把它裝在桶裡面拎回寺院去。”老和尚說,只要您下雨就行。果然大漢回去以後天上就下起了甘霖,解州旱情得到了緩解。老和尚遵照那個人的囑咐,到了湖邊,等到冒出紅色湖水的時候,他就把冒出的紅色湖水全部收集起來裝在桶裡面,拎回了寺院。108天之後,那些紅色的水裡就蹦出來一個紅色的小孩,這就是關公轉世了。他本是天上的龍王爺,因為,擅自布雨於人間,冒犯了玉皇大帝受到天庭的懲處。而那冒出的紅色湖水,就是被斬殺的龍王爺的血水,後來轉世變成我們今天的關公,所以他的臉本來就是紅的,不是後來染紅的,人家是天上的龍王爺轉世的。
第三類就是我們文人的參與創作了。封建時代的文人很有才能,他們根據各種各樣的傳說和表演,就把關公變成了紅臉。最典型的就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羅貫中摒棄了他認為離奇古怪的傳說故事,演變過程只有一句話,劉備問關羽,“你哪兒來的啊?”關羽怎麼回答?我是“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依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了。”你看,就這麼一句話,就把我們前面所有講的故事都概括了,細節您自己去想,一句話,就把陳壽的“亡命奔涿郡”幾個字解釋得清清楚楚。
那麼我們就要問了,這個紅臉它到底蘊含著什麼樣的文化和內涵呢?我們知道,臉譜有紅色的,也有黑色的,也有白的,也有花的。根據各種型別,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品行進行不同的人物造型。那麼為什麼不給關羽弄一個黑臉呢?你不是喜歡打抱不平嗎?你不是喜歡見義勇為嗎?黑臉也不是壞人,也是好人臉譜啊。甚至花臉也一樣,像張飛啊、竇爾敦啊、李逵啊,包公啊,這些人的臉譜都可以畫,為什麼關公一定要給他抹一張紅臉,而不是黑臉、花臉呢,這個紅色有講究沒有呢?有!
關羽從歷史上不是紅臉變成紅臉,這有一個過程,這個變化過程是因為我們民間不同的群體紛紛加入其中了,用我們現在話說,這些人是太有才了。明明人家是一個白淨的書生,變成一個紅臉的大漢,他們為什麼要把他變成紅臉呢?這紅臉背後到底有什麼說法呢?
一、紅色代表著反抗鬥爭的精神。我們前面講的所有關公的傳說故事,不外乎一個主題,關羽是一個具有正義感的青年人,而且反抗的是官府,代表著下層平民的意願,因此把他塗成紅臉,代表民間反抗的一種鬥爭精神。
二、紅色代表著正直和正義。關羽可以說是第一個見義勇為的青年人啊,當時沒有這種評選,如果評一定是榮獲全國十佳見義勇為青年。因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老百姓群體利益的事情,所以紅色體現著一種正直、正義,有這個精神和內涵在其中。
三、紅色是英雄本色,這個大家非常好理解,我們今天的情況依然如此,紅色是正統的,正義的,同時也是英雄的本色,只有英雄才配紅色,從古至今皆然。五德始終說
五德終始說是中國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所主張的歷史觀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種德性。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終始”指“五德”的週而復始的迴圈運轉。鄒衍常常以這個學說來為歷史變遷、皇朝興衰作解釋。後來,皇朝的最高統治者常常自稱“奉天承運皇帝”,當中所謂“承運”就是意味著五德終始說的“德”運。
漢代起初在漢高祖劉邦時,張蒼認為秦國祚太短且暴虐無道,不屬於正統朝代。應該由漢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漢朝之正朔應為水德。到漢武帝時,又認為秦屬於正統朝代,改漢正朔為土德(因土克水),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採用劉向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朝屬於火德。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了這種說法,從此確立漢朝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三國志》等皆採用了這種說法。因此漢朝有時也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炎劉”。
我認為還應該更深化一點,我們應該從文化的角度來分析,這個紅色的背後到底有什麼文化的內涵。首先我們發現,它與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中五德始終的理論有關係。什麼叫五德始終啊?五德始終是傳統的儒家理論,起源於戰國,發展完善於漢代。當時的人們認為,天地之間是由木火土金水五個元素所構成的社會,那麼,人間的王朝一定要和天命的執行相符合,這樣的王朝才能長久,否則就是短命的。所以劉備創立的蜀漢王朝都是有政治的意義,就是奉行火德。火是紅色的,劉備的兒子劉禪也是這樣認為,在他當政期間的年號裡面有一個年號叫做“炎興”,所謂“炎興”就是火非常旺盛,這當然是他的一廂情願。實際上王朝的興衰是與治理者有密切關係的。你治理得不好,你再什麼德也沒有用的,所以劉禪的“炎興”還是短命的,蜀漢王朝僅存在四十多年就亡了。但是當人們把關公變成了紅臉,說明他的臉色與漢朝正統的紅色是相符的,以此表明他是漢朝一個大大的忠臣。
其次呢,我們還認為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語言習慣有關係。我們古代人喜歡說什麼呢,赤心對赤帝,赤心就是紅心,當年曹操寫了一封信給楊奉,裡面說:“吾與將軍聞名慕義,便推赤心。”就是曹操籠絡楊奉的時候說,我久仰您的大名,仰慕您的正義,我對您是一顆紅心相對。赤心就是紅心。關羽是漢朝的忠臣,他是紅心,但是這個心不可能掏出來給別人看。那麼為了表現他的一顆紅心,怎麼辦呢?只能透過外在的有象徵意義的東西來表達,這就是用紅色的臉來代表他有一顆紅色的心。所以我認為關羽的紅臉正是他紅心的一種外化的表現。
再者,還與中國傳統文化中辟邪文化有關係。人類自古以來就認為紅色的東西很神秘,兩萬多年以前的山頂洞人安葬同伴時要在屍體旁要灑一些赤鐵礦粉,就是紅色的鐵礦粉,這是幹什麼呢?這顯然不是一種生理的反應和需求,而是一種社會符號或帶有巫術文化的內容。具體就是用赤鐵礦粉來辟邪。為什麼選擇赤鐵礦粉呢?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是鮮血的顏色。鮮血是辟邪的,這是古人的想法,因為有鮮活生命的人才有鮮血,人死了血自然就沒了。所以關公有一張紅臉,使得一切邪惡的東西都不能對他進行傷害,這種文化傳統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封建時代皇帝雖然穿著黃袍,但是宮裡面東西都是紅色的,大紅燈籠,大紅宮牆,大紅地毯,都用紅色來辟邪。義和團的時候,對洋槍洋炮沒有足夠的認識,以為那些是妖魔鬼怪之術,就用豬血、雞血一些亂七八糟的紅色東西一起往上潑,以為這樣可以破除人家的妖術,愚昧!但是這反應的是一種原始的形態。我們今天的人過本命年,過生日,穿條紅褲子,繫條紅腰帶,什麼意思啊?老人會告訴他,這是保佑你本命年平安,帶有辟邪的功能。
-
6 # 長安賢康
精神煩發/其實與中國京劇有關/忠為紅就是此理/白為奸(如曹)
戲說講關羽投曹時向曹求秦亦祿之妻,曹滿口答應,後城破之日前羽亦復求曹之事,曹思曰:雲長怎復求此女,待城破驟招女視之果人間美色/自攬之。不理羽。為求心安錫羽赤兔與嬋,羽尊傷面紅殺嬋自此再無留"曹之意/哈/就羽忠義之名實拜曹所錫!
-
7 # 淨心修道
因為在《三國演義》中作者羅貫中對關羽這一人物形象塑造是按正面人物去寫的,紅臉是忠義的象徵。
關羽的出場是從玄德看其人開始,言其身長九尺,髯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風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一派英雄氣概!
何為面如重棗,是說其色,像熟透了棗子,紅中稍黑,出場便是如此。以致後來人常說,紅臉忠義,白臉奸賊,黑臉正真,見之戲劇,迄古如今,各種面色,自稟特質,約定俗成。
試看:《大保國》中的徐延昭,《打金枝》中郭子儀,《鍘美案》中的包文公。白臉的必為奸人,如:曹操,蔡京,嚴嵩之流無不如此。
關二爺為什麼能配享廟宇,千秋不衰。皆因其能經得起曹操的財色物慾之誘惑,不戀富貴榮華,賜候封爵,守得結義初心,不忘兄弟之情,忠義當先,在現實社會中很少人能夠作到。
天地間,被人看重的是天理人心,忠義操守,被人鄙視的是胡作非為,為己為私。因此上,關羽為什麼是紅臉,也就很好理解了!
-
8 # 庸小易
相由心生!關羽是忠義的化身,古人尤其講忠義,忠義之人,一般都血氣比較旺,表現在臉上為紅色,關羽既然是忠義的化身,羅貫中為了突出人物的形象,面如重棗自然是最好的表現了,就像描寫包拯包青天面如黑漆一樣,讓人一想到就覺得剛正不阿,不徇私情一樣。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關羽的長相描述的是“丹鳳眼,面若重棗”。重棗,深紅色的棗子,紅的發亮。但是我們都知道,人面板要麼是白色的,要麼是黃色的。稍微變化一下,也只有黑的、棕色的。像關羽這樣紅的有點嚇人的是絕對沒有的。那麼這段文化由來是什麼呢?戲曲中有“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黑臉的張飛叫喳喳”,所以我們都知道關公關羽是紅臉?但是大部分人要麼長得黑要麼長得白?而關公為什麼偏偏是紅臉呢?陳壽《三國志•關羽傳》第一句話,“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從頭至尾,以及其他的史料中,我們找不到隻言片語說關羽是紅臉的記載。因此,這張紅臉我們可以說是後人賦予給他的第一個謎,歷史上的關公不是一張大紅臉?如果不是大紅臉他怎麼就變成大紅臉了呢?是誰給關羽染成紅臉的呢?為什麼要給關公染成紅臉?民間傳說故事裡有關公變成紅臉的雞血染紅篇和鼻血染紅篇等。
首先是雞血染紅篇:關羽見義勇為,結果被官兵通緝。四處躲藏的時候,逃到了一座山裡,有一個姑娘正在屋前紡紗,看到關公以後,說你趕快到床上裝病,躲藏起來。那姑娘殺了一隻公雞,把雞血抹在了關公的臉上,同時把自己的頭髮剪下來貼在關公的嘴巴上,然後用被子把他蒙起來。官兵追來以後,一看床上躺著一個人,把被子一撩開看,他們要抓的人是一個麵皮白淨的人,可眼前躺在床上的這個人呢,滿臉通紅,長髯過腹,好像在發燒,官兵嚇得趕緊躲得遠遠的,關公因此躲過一劫。當然這個被雞血染紅的臉就再也變不回去了,而這個姑娘的青絲就變成他長長的美髯。
鼻血染紅篇:關公還是被追殺,關羽來到河邊,老太婆對他說:“小夥子,你趕快把鼻子打破。”關羽一拳頭把自己鼻子打破,用鼻血抹在臉上,變成紅臉,再把頭髮拽下來貼在下巴上,立刻成了一條紅面長髯的大漢。官兵追來一看,不是麵皮白淨的人,就繼續朝前追趕。關羽謝過了這個老太婆,一路跑到涿州去了。這老太婆是誰啊?那是救苦救難的菩薩觀世音,是觀世音來點化他。第一是雞血染紅,第二是鼻血染紅,雞血還有民間的色彩,而觀世音指點他用鼻血抹臉已經帶有非常傳奇的神仙故事的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