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依稀說史

    如果翻開俄羅斯的詳細地圖或者歐洲地圖的話,我們可能會發現俄羅斯在本土之外,還有一小塊區域。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飛地”。俄羅斯在歐洲波羅的海附近有一小塊飛地——加里寧格勒州。

    加里寧州面積約為1.51萬平方千米,人口約為994708。加里寧格勒的面積雖不大,但是在飛地中規模並不小。為什麼俄羅斯在國土之外,還有這麼一塊飛地呢?

    加里寧格勒原名為柯尼斯堡。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的故鄉。二戰之前,柯尼斯堡原本是普魯士的領土,隸屬於東普魯士。這裡是條頓騎士團的發源地,也是普魯士的發源地,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曾經在這裡加冕。一戰後,德國的領土縮小,東普魯士成為德國的飛地。二戰之中,東普魯士成為納粹德國的重要據點。蘇軍在戰爭中佔據了這塊土地。

    二戰爆發前,蘇聯和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兩國秘密劃分了在東歐的勢力範圍。德國閃擊波蘭之後,蘇聯也對波蘭發動攻擊。蘇聯和德國瓜分了波蘭。波蘭亡國之後,組織了流亡政府,一直堅持抗德。二戰勝利之後,波蘭是一個戰勝國,波蘭的某些權益應該受到尊重。蘇聯是擊敗德國的最大功臣,不願意吐出已經佔領的波蘭領土。蘇聯提出一個領土西移的方案,利用德國的領土補償一部分給波蘭。

    波蘭的邊界向西平移了200多千米,波德邊境推移到奧德-尼斯河,並把什切青和施維諾威斯劃入邊界的波蘭一側。二戰爆發之前,東普魯士的面積大概為3.699萬平方公里。波蘭得到了的領土補償,還獲得東普魯士南部地區約2.18萬平方千米的土地。

    打敗德國之後,美英蘇三大國決定廢除東普魯士。根據《波茨坦協定》,蘇聯佔領了柯尼斯堡和東部普魯士北部大約1.51萬平方千米土地。

    1946年4月7日,蘇聯決定成立柯尼斯堡州,將新成立的柯尼斯堡州併入到俄羅斯聯邦,成為俄羅斯聯邦的一個州。當年7月4日,米哈伊爾·加里寧去世,蘇聯決定將柯尼斯堡改為加里寧格勒,州名改為加里寧格勒州。

    加里寧格勒州成立前後,此地的德華人逐漸消失。有的德華人在戰爭中被打死,有的逃往德國本土,剩下一部分德國要麼被遷入到民主德國,要麼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德華人被清空之後,蘇聯遷入大量俄羅斯人,直接改變了加里寧格勒地區的人口結構。加里寧格勒地區的語言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加里寧格勒地區的德國因素也逐漸被消除。

    加里寧格勒個俄羅斯本土之間隔著立陶宛、白俄羅斯和拉脫維亞。從俄羅斯本土到俄羅斯從陸地上需要經過立陶宛、白俄羅斯或者立陶宛、拉脫維亞。從海路上,則可以從彼得格勒直接到加里寧格勒。

    蘇聯沒有解體的時候,俄羅斯、立陶宛、白俄羅斯、拉脫維亞在一個國家之內,加里寧格勒只相當於一個“省級飛地”。從俄羅斯本土到加里寧格勒可以非常順暢。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國、白俄羅斯成為獨立的國家。加在立陶宛和波蘭之間的加里寧格勒與俄羅斯陸地上的道路被切斷,成為了俄羅斯的一個“國家級別飛地”。

    加里寧格勒雖然距離俄羅斯本土達幾百公里,對於俄羅斯來說卻非常重要。俄羅斯的整體緯度比較偏高,所以比較寒冷。俄羅斯比較缺乏優良終年不凍港。俄羅斯在波羅的海附近僅有兩個不凍港,加里寧格勒便是其中之一。

    隨著波羅的海三國加入歐盟和北約之後,俄羅斯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加里寧格勒的地理位置、政治地位變得更加重要。加里寧格勒也成為了俄羅斯嵌入歐洲的一顆釘子,對於俄羅斯來說意義非凡。

  • 2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說起飛地,就不得不提到當初沙俄賣給美國的阿拉斯加。它位於北美大陸最西北端。和美國本土之間,隔著幅員遼闊的加拿大,算得上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飛地。

    不過俄羅斯的版圖也並非完整一塊,位於立陶宛南部波蘭北部的加里寧格勒州,就是俄羅斯唯一的海外飛地。

    我們都知道,從莫斯科公國時代開始,俄羅斯民族透過數百年的領土擴張,已經成為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其領土面積多達1700萬平方公里。

    (加里寧格勒州區點陣圖)

    噬土成性的俄羅斯,在領土吞併上,從來都是穩步推進逐步蠶食。他所得到的土地,都和俄羅斯本土連為一體。為什麼還會允許隔著其它國家有這麼一塊飛地存在呢?

    一、加里寧格勒的戰略地位。

    加里寧格勒州面積只有1.15萬平方公里,這在疆域廣闊的俄羅斯,顯得尤為渺小。不過,由於它南鄰波蘭,東部和東北與立陶宛接壤,離波蘭的首都華沙只有400公里。和德國首都柏林、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距離也僅有600公里。因此,其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成為俄羅斯環伺歐州和抗衡北約的橋頭堡。

    一直以來,波羅的海地區都是西方和俄羅斯鬥法的焦點地區,雙方都想奪得該地區控制權。北約東擴以後,波蘭、立陶宛甚至烏克蘭成為西方的前沿陣地。加里寧格勒這塊飛地,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它不僅是俄羅斯西向地緣戰略的重心,還是插在歐洲腹地的一把利劍。

    (腓特烈一世)二、加里寧格勒的變遷。

    加里寧格勒最早屬於立陶宛,後來又歸於東普魯士,被稱為柯尼斯堡。對於德華人來說,這裡是德華人的發祥之地和精神家園,德意志的古老榮耀均出於此。

    1255年,條頓騎士團入侵該地,成立條頓騎士團國。透過不斷的戰爭,成功佔據了波羅的海等地區。同時大量引進日耳曼人,因此國力迅速提升,逐漸成為波羅的海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

    1701年,腓特烈一世在柯尼斯堡城堡加冕,普魯士公國升級為普魯士王國,並將柯尼斯城堡定為首都。

    1871年,普魯士人統一德意志,遷都柏林,柯尼斯堡成為德國的一部分。

    二戰中,柯尼斯堡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蘇聯、德國和英美爭奪的戰略要地,更是德國從東歐和蘇聯掠奪財富的中轉地。

    德國戰敗後,美蘇英“雅爾塔三巨頭”,在重新劃定蘇聯和波蘭邊界時,蘇聯拿出劃分給蘇聯的東德領土,換取了劃分給波蘭的德國西部柯尼斯堡不凍港周邊地區,和加入蘇聯的立陶宛加盟共和國接壤,與整個蘇聯領地連為一體。

    (雅爾塔三巨頭)三、俄化的飛地。

    成功佔領柯尼斯堡的蘇聯,採用一貫的領土吞併同化手段,首先將境內的德國民眾全部驅逐。敢於反抗者,以戰犯罪名送至西伯利亞服苦役。

    然後,蘇聯把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相斷遷入柯尼斯堡,再將境內所有德國地名和建築物名稱全改成俄名,在當地實行徹底俄化。為了紀念蘇聯領導人加里寧,還把首府柯尼斯堡改成加里寧格勒。

    這樣一來,原本是德華人精神財富和歷史遺產的柯尼斯堡,就成為俄羅斯人的新家園加里寧格勒州。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蘇聯行將崩潰,二戰後被脅迫併入蘇聯的波羅的海三國,率先要求獨立。並因此引發連鎖效應,蘇聯一夜間分裂為15個獨立國家。立陶宛獨立之後,與接壤的加里寧格勒州,就成了距離俄羅斯近500公里的一塊飛地。

    時至今日,對於象徵發跡之地的加里寧格勒,德華人一直念念不忘,在內心深處,仍然希望它能夠回到德國的懷抱。只是這個曾經的德國精神家園,如今到處充斥著俄羅斯的文化,早已沒有德國的印記了。

    而且,隨著獨立後的波羅的海三國加入北約,加里寧格勒的戰略位置,對於俄羅斯來說,顯得愈加重要。如今這塊土地上,所部署的導彈打擊力量,幾乎已經覆蓋整個歐洲,看來德華人是很難拿回這塊土地了。

    (參考資料:《加里寧格勒:面向歐洲的俄羅斯“飛地”》等)

  • 3 # 巢州太傅

    加里寧格勒州是俄羅斯最小的、最西邊的一個州,它與俄羅斯本土不相鄰,是一塊飛地。它面積1.5萬平方公里,比北京市小點兒。人口約100萬。

    加里寧格勒與莫斯科直線距離約1088公里,坐飛機需要1小時50分。

    加里寧格勒州要想從陸地去俄羅斯,最短的路程要經過立陶宛和拉脫維亞,或者從立陶宛經白俄羅斯;如果走水路,可以從波羅的海沿岸回聖彼得堡港。

    加里寧格勒原名柯尼斯堡,從18世紀時開始,到普魯士王國遷都柏林前,它一直是普魯士王國的首府,也是後來的現代德國版圖的發源地。可以說,柯尼斯堡是德國的龍興之地。

    二戰德國戰敗,斯大林要求德國割讓柯尼斯堡及其附屬地區給蘇聯,德國沒法不給。斯大林得到了這塊地後,趕走了土地上的普魯士人,移入俄羅斯人口,並把所有的地名俄羅斯化,徹底根除了它日後鬧獨立的基礎。

    1946年,這片土地正式成了俄羅斯聯邦的一個州。為了紀念剛剛去世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加里寧,該州以他的名字命名為加里寧格勒州,州府所在地被稱為加里寧格勒市。下圖:加里寧

    1991年蘇聯解體後,加里寧格勒州東部的立陶宛、白俄羅斯相繼獨立,導致加里寧格勒與俄羅斯本土分開,而成為該國的外飛地。

    加里寧格勒州地理位置對於俄羅斯來說,極其重要,加里寧格勒瀕臨波羅的海,是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僅有的兩個深水不凍港之一,蘇聯時期就駐有波羅的海艦隊。

    該州還有三座軍用機場,2008年,美國同同波蘭和捷克建立反導系統後,俄羅斯立刻在加里寧格勒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射程覆蓋整個北約。加里寧格勒州是俄羅斯抗擊北約的橋頭堡。

    當代加里寧格勒州,在普京治下,成立了經濟特區,吸引國外投資,發展旅遊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地緣政治關係,加里寧格勒與周邊國家人員交往,特別是與加入了歐盟的國家波蘭、立陶宛的陸路交往,還不是很方便。

    加里寧格勒除了以“飛地”聞名,它還有兩個出名:一是出了個思想家康德,二是當地有世界上最大的琥珀礦(約佔世界儲藏量的90%):

    最後,一起欣賞一下加里寧格勒旖旎的異域風情吧,什麼時候咱也有塊飛地就好了……

  • 4 # 世界淺談

    大家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始作俑者就是德國,這場戰爭給全世界都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其中“普魯士”文化傳承正是一戰和二戰思想起源。普魯士也是德國近代精神、文化、秩序的代名詞, 因為正是它孕育出了德國早期的軍國主義,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同盟國就達成了肢解普魯士文化的協議。在戰後其中的東普魯士被劃分給了蘇聯和波蘭,蘇聯得到的這塊飛被改名為“加里寧格勒”。

    我們從地圖上就會發現“加里寧格勒”就是俄羅斯釘在歐洲的一枚鋼釘,同時也是俄羅斯聯邦最小的一個州。加里寧格勒被包裹在立陶宛和波蘭之間,屬於俄羅斯的一塊海外飛地,但是其戰略地位及其重要,因為加里寧格勒港口是俄羅斯唯有的兩個不結冰的波羅的海港口,同時其所在的波羅的海也是俄羅斯與歐洲爭鬥的主戰場。

    加里寧格勒身處歐洲腹地,多年來一直都是俄羅斯震懾北約的存在。在這一地區俄羅斯常年駐有重兵,空軍方面,在切爾尼亞霍夫斯克空軍基地駐紮著蘇-24M、蘇-27、蘇-30SM戰鬥機等俄羅斯現役主力戰機。同時還配備了多種型號的近程、中程和遠端導彈,可以說加里寧格勒對西歐有著強大的威懾力。

    很多人會問加里寧格勒被歐洲環繞,為什麼這個州沒有公開獨立?雖然這片領土原屬於的德國,但是在劃歸蘇聯以後德裔早已被驅趕出了這片土地,所以目前生活在這裡的大多數都是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移民,這些人原本就屬於蘇聯公民,即便是解體之後對他們的生活也沒有太大的改變,作為俄羅斯的一個州顯然要比獨立出去更為安全,要知道俄羅斯人在西方人眼中就是異類,更何況烏克蘭的例子早已擺在眼前,加里寧格勒的居民怎麼可能被西方輕易地蠱惑。

  • 5 # 紅色手電筒

    那個地方叫加里寧格勒,而原來的地名叫做東普魯士。看到這個地名就可以明白這個地方是哪來的吧。

    紅色的就是從德國割出去的領土,加里寧格勒或者叫東普魯士歸蘇聯,剩下的紅色是歸波蘭。

    東普魯士可以說是蘇聯在二戰中的兩個戰利品。蘇聯在二戰中得到了兩個戰利品,一個是柏林,一個是東普魯士,這兩個地方是沙俄時期俄國都沒有染指的地盤,像什麼波羅的海國家、西烏克蘭這種地方原來都是沙俄的,作為沙俄的繼承人,蘇聯佔領這些地方,蘇聯人可不認為是吞併,而是認為是收復失地。

    東普魯士還是很漂亮的。

    但是,東普魯士是普魯士的發祥地,蘇聯能夠吞併東普魯士毫無疑問是蘇聯的一個戰利品,而吞併東普魯士的理由就是對於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懲罰,東普魯士是歸了蘇聯,而但澤是歸了波蘭,這也算是波蘭被蘇聯劃去地盤的一種補償。

    本來,蘇聯時期東普魯士是在蘇聯的邊境地區,但是蘇聯解體時,由於波羅的海三國的獨立,東普魯士和俄國本土之間的陸路交通被切斷,所以才有了這塊飛地,現在叫做加里寧格勒,原來叫做東普魯士的地方。

  • 6 # 說觀點

    在波羅的海南岸的波蘭與立陶宛之間,有一小塊屬於俄羅斯的領土,這便是俄羅斯聯邦的加里寧格勒州。這個州面積只有1.5萬平方公里,僅佔全俄面積的8.7/10000,是俄羅斯面積最小的一個州,屬西北聯邦管區。由於這裡與俄羅斯本土的陸上交通被立陶宛、拉脫維亞、白羅斯三國隔開,因此成了一塊飛地。

    在歷史上,這裡稱得上是德國的“龍興之地”,長期是德國東普魯士的一部分。

    加里寧格勒在歷史上並非是俄羅斯的領土,這是他從德國的手上搶來的一塊土地。

    加里寧格勒州的首府是加里寧格勒,原名柯尼斯堡,是條頓騎士團北方十字軍與公元1255年建立的城堡,此後柯尼斯堡一直是條頓騎士團國、普魯士公國的首都,是德國文化中心之一。

    1701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普魯士公國升級為普魯士王國,之後德國的政治中心逐漸西移到了柏林,柯尼斯堡成為東普魯士省的首府。

    1756年,歐洲七年戰爭爆發,俄羅斯帝國參加了對普魯士的戰爭,出兵佔領了東普魯士,之後沙皇彼得羅夫娜宣佈將該地併入俄羅斯並派出了總督,但之後不久繼位的彼得三世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的狂熱崇拜者,他登基後立即與普魯士議和,退出了戰爭,將東普魯士歸還了普魯士王國,這段歷史也許是日後蘇聯割讓柯尼斯堡的歷史依據。

    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柯尼斯堡成為帝國的一部分,仍為東普魯士省的首府。

    蘇聯割讓柯尼斯堡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戰敗,沙俄崩潰,波蘭在英法的支援下復國,原屬德國的但澤地區被劃為波蘭的領土,東普魯士仍屬德國,成為德國的一塊飛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北方集團軍群從東普魯士出發,圍攻蘇聯北方重鎮列寧格勒(聖彼得堡),但一直沒有成功。在戰爭中,柯尼斯堡遭受盟軍大規模轟炸,城市遭受重創,大量中古建築都被摧毀,人口大量逃亡。

    二戰末期,蘇軍展開的大規模反攻逼近德國本土,柯尼斯堡成為前線,由於蘇軍在德國領土上進行無情的屠殺,大量居民在陷落之前紛紛逃離了東普魯士。1945年初,蘇軍完全包圍了柯尼斯堡,德軍的一次成功突圍又使十多萬人逃離該地。到4月,蘇軍完全佔領東普魯士地區;5月7日,蘇軍攻陷柏林,德國宣佈投降。

    1945年7月,美英蘇三國領導人在波茨坦舉行會議,商討如何處理德國。會議決定要徹底消滅普魯士軍國主義,將東普魯士省從德國剝離出來,該地的北部地區劃歸蘇聯,其他地區劃歸波蘭,由此,蘇聯便得到了柯尼斯堡周邊地區,隨後在此建立柯尼斯堡州,隸屬於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1946年6月3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相當於蘇聯國家元首)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加里寧逝世,蘇聯議會決定將柯尼斯堡州改名為加里寧格勒州,以紀念這位擔任蘇聯國家元首長達26年的領導人。

    這裡提一下:人們一說到蘇聯的最高領導人,往往都會首先想到斯大林,其實斯大林本人從未擔任過蘇聯的國家元首一職,十月革命後,擔任蘇俄(蘇聯)國家元首的一直是米哈伊爾·加里寧,直到他1946年去世。

    蘇聯割佔柯尼斯堡後,立即著手清除當地的德意志人,以便將這裡徹底變成蘇聯領土。除了在戰爭中死亡或者已經逃走的,柯尼斯堡地區剩下的德意志人統統被放逐至東德或者使西伯利亞,之後蘇聯當局又大規模遷入俄羅斯人。

    時至今日,在加里寧格勒的90多萬人口中,俄羅斯人已經佔到了總人口的近80%,其他的大部分都是白俄及烏克蘭族,德意志人近乎絕跡。不得不說,俄華人的領土消耗能量真的很強。

    加里寧格勒州對俄羅斯具有極大的戰略價值

    1991年蘇聯解體,波羅的海三國及白俄羅斯相繼獨立,這使得加里寧格勒與俄羅斯本土的陸路交通被隔斷,徹底成了一塊飛地。之後,蘇聯陣營的東歐國家幾乎全部倒向西方,逐一加入北約,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被不斷壓縮。

    加里寧格勒四周都被歐盟國家包圍,俄羅斯本土與此地往來的人群都需要獲得歐盟的簽證才可以從陸路經過,歐盟對俄羅斯人的簽證十分嚴苛,造成了很多不便。

    俄羅斯曾經提議歐盟對往來於加里寧格勒的俄羅斯人實施免簽證政策,但遭到了歐盟的拒絕,他們擔心俄羅斯人會借這個缺口湧入歐盟國家。俄羅斯又提出經波蘭和立陶宛開設連線加里寧格勒與俄羅斯本土的運輸走廊,且為俄羅斯居民發放一日簽證,但這個要求同樣被歐盟無視。

    到目前,加里寧格勒地區已經成為北歐及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經濟最為落後、貧窮的地區。

    在俄羅斯與西方博弈的大背景下,加里寧格勒對俄羅斯具有巨大的戰略作用。

    這裡就是俄羅斯插在歐洲的中心腹地地帶的一把利劍,西方可以把俄羅斯的西部鄰國全部納入北約及歐盟,但是他們拿加里寧格勒卻沒有辦法,因為這裡是俄羅斯的領土。

    俄羅斯國土面積廣大,但是缺乏優良的不凍港口,歷代沙皇幾百年以來不懈奮鬥的目標,也就是獲得出海口。加里寧格勒地處波羅的海沿岸,是一個不凍港,這對俄羅斯而言至關重要。

    目前,俄羅斯在這裡部署有重兵,波羅的海艦隊基地就設立在這裡,這裡可以部署各種大型艦船,同時還部署了大量先進戰機、戰略轟炸機、中程彈道導彈等裝備,隨時可以威懾沿岸的北約國家,是隨時懸在北約各國頭上的一把利劍。

    為了保持對俄羅斯的壓力,北約經常在波羅的海地區舉行大規模聯合演習,而俄羅斯也常常是強硬對抗。可以預見,在將領,這裡一直會是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博弈的前沿陣地。

  • 7 # 我是北京打工人

    透過我看到過的資料那塊分離的小塊領土叫加勒寧格勒 我認為加勒寧格勒之所以會分離 是跟蘇聯解體有關聯 二戰結束後加勒寧格勒由德國被迫割讓給蘇聯 蘇聯把加勒寧格勒的土地管理權交給了俄羅斯 蘇聯解體後 加勒寧格勒周邊的波羅的海三國獨立 導致加勒寧格勒遠離了俄羅斯本土 所以就成了俄羅斯分離的一小塊領土了

  • 8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這塊領土指的就是原德國的東普魯士首都德哥尼斯堡,即現在俄羅斯的一塊“飛地”——加里寧格勒。這是二戰德國戰敗割地的結果,也是蘇聯解體的結果(在蘇聯時代,加里寧格勒東邊的屬於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立陶宛,在蘇境內,蘇聯解體後,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拉托維亞和立陶宛三國獨立,與俄羅斯本土的陸上交通被切斷,才成為一塊遠離俄羅斯本土幾百公里的「飛地」)

    一,先看它的由來,德國二戰戰敗後,除了被盟軍的分割槽佔領以外,德國割讓了大量領土,甚至所謂的“龍興之地”東普魯士都割給了蘇聯,波蘭等國。其中就有根據《波茨坦公告》割讓給蘇聯的路德教發源地,東普魯士首都——格尼斯堡((德語:KöConigsberg,Konigsberg),大哲學家康德的出生地, 就成了“加里寧格勒”,聽名字大家也都是知道,那是現在俄羅斯的一塊“飛地”。

    格尼斯堡是大哲學家康德的出生地

    戰後,德國領土從53萬平方公里縮小到了35萬平方公里,徹底失去了東普魯士。東普魯士不僅是德意志傳統精神的發源地,也是德國民族的心理歸屬地。幾百年來,德國多數貴族軍官都來自東普魯士,德國的統一也是源於東普魯士,沒有東普魯士就沒有強大的德國。因此戰後盟國決定把危險的東普魯士從地圖抹掉,所以,東普魯士被波蘭和蘇聯瓜分,奧德河-尼斯河一線以東的11萬平方公里的德國領土在戰後都割給了波蘭,把德國的固有領土作為對波蘭被蘇聯佔走18萬平方公里領土的補償。被割讓地區的德國700多萬原住民被沒收財產,一路辱罵著驅逐回了德國的新邊界內。

    一戰後德國地圖(標註文字部分為二戰割讓的領土)

    當代德國地圖

    由於原住民德意志人大多已經在70多年前被驅逐出境,並同時遷入了大量蘇聯人,名字也改成了俄語的加里寧格勒,加之大部分德式建築在二戰中被摧毀,後來全都是蘇式建築,居民接受的是蘇式教育,說的是俄語,所以現在明面上很難感受到德國的痕跡。

    加里寧格勒人口不足百萬,但其對蘇聯與俄羅斯的意義非凡。它距莫斯科有1289公里,距德國柏林卻只有600公里,蘇聯時代的波羅的海海軍總部就設在這裡,戰略位置及其重要。是俄羅斯威脅美國的歐洲小夥伴們和對抗北約的橋頭堡,部署著極具威懾性的核武器和彈道導彈。

    在蘇聯時代,加里寧格勒屬於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立陶宛,因此,生活在加里寧格勒人來去俄羅斯或蘇聯其它地方都不存在障礙。然而,蘇聯解體後,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拉托維亞和立陶宛三國獨立,與俄羅斯本土的陸上交通被切斷,成為一塊遠離俄羅斯本土的飛地,俄羅斯人要從這裡經過,必須透過立陶宛邊防軍的出入境檢查;俄羅斯的貨物要過境立陶宛,必須接受立陶宛海關的全程監管。好在俄羅斯與立陶宛之間簽署了一個公民往來互免簽證的協議,但是,波蘭和立陶宛又是歐盟成員國,所以,加里寧格勒和俄羅斯本土間的人員與物資來往過境還時必須按歐盟的規定辦理簽證。

    最後,再看看德華人對故土的想法,筆者根據切身體會,感覺一般德華人的共識是:“都是因為希特勒和他發動的那場非正義戰爭的緣故,我們丟掉了大片的國土,一定要維護和平,不斷反思,不能重走納粹老路。“更深刻一點的會說:“普魯士給德國帶來的是軍國主義和擴充套件的因素(幾百年來德國軍事思想家和著名將領的老家),並且那裡是爭端的根源。現在那片國土、那樣的軍國主義德國和那種擴張文化已經隨著領土的流失不再影響現代德國,最終還是落腳在深刻反思。”

  • 9 # Kino維克多

    加里寧格勒,瀕臨波羅的海的俄羅斯飛地,肩負著俄羅斯海洋強權的重擔。這片以低矮平原、沼澤和平緩丘陵為主的溫潤之地,曾為德意志東普魯士的一部分。1945年伴隨著慘絕人寰的廝殺,東普魯士經歷著滄海桑田般的陣痛及劇變,肅清柯尼斯堡西北的德軍澤姆蘭集團後,向柏林方向突破的蘇軍解除了側翼威脅,而德意志民族經營了三百餘載的東普魯士則淪為異國他邦。

    戰後,抗衡希特勒德國的中流砥柱蘇聯之疆域大踏步西進,先後囊括:芬蘭雷巴奇半島、貝柴摩、薩拉地區及卡累利阿地峽(另租借漢科半島30年);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東部的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捷克斯洛伐克的外喀爾巴阡烏克蘭;及德國東普魯士的1/3,也就是本文的主題加里寧格勒地區。上述領土總面積高達50餘萬平方公里,涉及約2450萬人口。 德意志掌控東普魯士可追溯到17世紀初,1618年勃蘭登堡選帝侯以向波蘭稱臣納貢為代價取得維斯瓦河及涅曼河之間瀕臨波羅的海的東普魯士地區。1701年初,東普魯士柯尼斯堡,選帝侯腓特烈三世加冕,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躍居王國行列。

    取得包括柯尼斯堡在內的東普魯士北部區後,蘇聯將之全盤俄羅斯化。驅逐原住民,廢墟上拔地而起的盡是俄式建築,另為紀念逝去的最高蘇維埃委員會主席米哈伊爾·加里寧,首府柯尼斯堡被更名為加里寧格勒。現加里寧格勒的德意志蹤影近乎絕跡,唯可勾起回憶的要數重建的柯尼斯堡大教堂,德國古典哲學開創者伊曼努爾·康德的墓室即居於此。蘇聯的暴力遷移,帶給了德意志民族煉獄般的體驗,他們無助的聽憑命運的安排,大多衣著單薄,佝僂著在荒郊野嶺尋覓棲身的居所。此等非人道行徑,是不會招致輿論憤怒的,因為戰後盟國的共識是唯有建立民族單一制國家方可實現歐洲秩序的永續穩定,故大量居住在德國新邊界以外的德意志民族遭到了無情的驅逐和遣返,飽受納粹德國鐵蹄踐踏的歐洲各華人民為發洩仇恨,對遷移的德意志民族肆意欺凌,即使到達目的地,等待他們的也是在瓦礫廢墟中的自生自滅。

    20世紀80年代後期,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揭開了蘇聯各民族之間舊時積怨的傷疤,使本已錯綜複雜難以調和的民族矛盾和衝突愈發激化,甚至釀成武裝械鬥。1989年8月,波羅的海三國策劃組織了超百萬人參加的跨界人鏈活動,抗議導致三國併入蘇聯的1939年條約。次年立陶宛率先宣佈獨立,打開了蘇聯崩潰的潘多拉魔盒,由此加里寧格勒成為俄聯邦孤懸在外的飛地,距離本土380餘公里。

    加里寧格勒是俄羅斯的戰略重鎮,在波羅的海三國脫離蘇聯及北約東擴屢次擠壓俄羅斯迴旋餘地後,更如同達摩克里斯之劍般時刻高懸而令潛在敵手踟躕不前。2008年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宣告可能會在加里寧格勒部署射程480公里的“伊斯坎德爾”導彈,成功嚇阻了美國欲在波蘭及捷克部署反導系統的構想。 俄羅斯的這塊極西之地,定會在相當長的期限內成為其與西方關係的橋頭堡和風向標。

  • 10 # 桃花石雜談

    曾經的東普魯士

    喜歡歷史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德國的統一是由普魯士所完成的,但現在的世界地圖上卻完全找不到普魯士這個名字了。其實這是因為普魯士全境現在基本都不再屬於德國,而是被波蘭、俄羅斯和立陶宛三國分別佔據。其中的東普魯士現在分別是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州、波蘭的瓦爾米亞-馬祖裡省和立陶宛的克萊佩達縣。

    東普魯士地區在早期曾經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省,後來在公元18世紀初神聖羅馬帝國解體之後,普魯士公爵腓特烈一世自稱普魯士國王,建立了普魯士王國。但在公元1756年到1763年進行的七年戰爭期間,東普魯士地區曾被沙俄短暫佔領。

    現在的加里寧格勒

    後來普魯士王國又重新奪回了這一地區,最以此為起點,最終逐漸征服了其它德意志地區的公國,在公元1871年完成了德意志地區的統一。因此普魯士地區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被稱為德意志帝國的“龍興之地”了。但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東普魯士地區被割讓給蘇聯和波蘭,以作為對於德國發動二戰的懲罰,而在割讓之後,當地的德意志人被全部遷回現在的德國境內,東普魯士的名字也從此消失在了世界地圖上。

    如何成了俄羅斯的飛地

    但在蘇聯和波蘭瓜分了東普魯士之後,東普魯士的北部就完全歸屬了蘇聯。而由於其極為重要的地理位置,所以蘇聯並沒有將它完全劃給當時鄰近這塊領土的立陶宛,而是劃給了代表蘇聯核心的俄羅斯。

    加里寧格勒(最左側紅色區域)和俄羅斯本土的距離

    1946年,蘇聯將劃給了俄羅斯的東普魯士領土改名為加里寧格勒。在蘇聯時期,這塊地方屬於哪個加盟共和國最多隻是行政管轄方面有差別,對於當地老百姓來說其它的差別很小。但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因為加里寧格勒東邊的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已經都成了獨立國家,所以加里寧格勒和俄羅斯本土分離的情況一下子就凸顯了出來。

    加里寧格勒風光

    現在的加里寧格勒位於波蘭和立陶宛之間,如果加里寧格勒人想去俄羅斯其它地區,首選的當然是莫斯科直通加里寧格勒的飛機,這是完全按照俄羅斯國內航線對待的。而如果想走陸路,就必需從立陶宛和白俄羅斯過境才可以,而這時就需要辦簽證。所以對於加里寧格勒人來說,有時“國內”旅行其實比“國際”旅行更麻煩。

    但這是歷史所造成的遺留問題,而加里寧格勒重要的戰略位置,以及歐洲現代的地緣政治格局註定了這塊領土的歸屬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發生變化,因此俄羅斯的這塊海外飛地恐怕也還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了。

  • 11 # 隨雨飄渺

    俄稱加里寧格勒州,是二戰德國戰敗被肢解的結果,蘇聯人要地不留人,將柯尼斯堡的所有日耳曼人強行趕走,也是日耳曼民族之痛苦的地方,柯尼斯堡是有著光榮的歷史性的地方,是普魯士的龍興之地,也是對法國拿破崙戰爭中得到庇護的地方。是普魯士日耳曼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如果講德華人不恨俄羅斯人是假的,兩德統一全國,蘇聯人施壓下,德國才被迫放棄了柯尼斯堡,但德華人會永遠希望收復失地。永遠都是心痛。

  • 12 # 歐洲足球資訊

    加里寧格勒曾是德國領土,原來是德國的東普魯士,叫做哥尼斯堡,這裡是東普魯士的首府,也是東普魯士的發源之地,當時普魯士的發源地和首都一直就是這裡。

    可以說,能夠有後來普魯士統一德國,哥尼斯堡那是龍興之地,是最初的王城,是祖宗發源之地,因此,在德國哥尼斯堡的地位很高。

    加里寧格勒州,現在是俄羅斯最小的州,面積只有1.5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不到100萬。其位於波羅的海沿岸,與立陶宛,波蘭接壤,與俄羅斯本土相隔500裡,是塊十足的飛地。

    這裡19世紀時期的人口就超過了200萬,絕大多數都是德華人,德意志文化濃厚。

    而二戰末期,1945年哥尼斯堡戰役後,蘇聯佔據了這裡,二戰後,整個東普魯士被割讓,哥尼斯堡成為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州。

    但是,很奇怪的是,從加里寧格勒併入俄羅斯開始這裡一直很穩定,從來沒有鬧事和獨立。

    ▲相比俄羅斯內部車臣、印古什、韃靼斯坦等共和國總鬧獨立安穩太多了

    說到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因為俄羅斯在這裡進行了釜底抽薪。

    蘇聯在佔據哥尼斯堡的時候,就知道,這裡德國影響太深,無論百姓還是文化都是德國,因此,很難像其他地方一樣同化。

    如果是這樣,那麼在將來的哪一天,這裡一定就是第二個車臣。

    為此,當時的蘇聯釜底抽薪,將哥尼斯堡幾百萬德華人強行遷徙和趕走,大部分人被遷移到中亞,西伯利亞等地區,很多人在路上被整死。而這也是俄羅斯經常用的方法,舉國搬遷,在征服克里米亞的時候也是這樣,將克里米亞汗國的韃靼人遷移到中亞,西伯利亞,使得克里米亞現在90%都是俄羅斯人,才這麼穩固。

    而哥尼斯堡也是如此,德華人被遷走後,俄羅斯人迅速補充進來,原來德國的建築,教堂,文化等符號被搗毀。現在加里寧格勒州90多萬人,大部分都是俄羅斯人,而且絲毫看不到德國文化,到處都是俄羅斯族裔。因此,這才是加里寧格勒一直保持穩定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民族都換了,俄羅斯人自然不會離開俄羅斯,當然不會鬧獨立了。

  • 13 # 大正看世界

    為什麼俄羅斯有一小塊領土分離?

    從世界地圖上看,俄羅斯分為兩塊,一大塊和一小塊,大塊是地跨歐亞兩大洲的俄羅斯本土,另一小塊就是隸屬於俄羅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州。

    加里寧格勒位於歐洲西部波羅的海沿岸,南與波蘭相鄰,東北部和北部和立陶宛接壤,本土自然何俄羅斯主體不相鄰,不然也不會說加里寧格勒是俄羅斯的飛地了。它是俄羅斯的聯邦主體之一,也是俄羅斯面積最小的州,面積只有1.51萬平方公里。

    從加里寧格勒到歐洲各國首都距離都不遠,從加里寧格勒出發,400~600公里的半徑,就可以達到波蘭首都華沙、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和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相對來說,比起地廣人稀的俄羅斯來說,加里寧格勒的人口相對比較稠密,目前有94萬人,人口密度62人/平方公里。

    其實加里寧格勒歷史比較曲折,幾經輾轉騰挪到了俄羅斯的手中,該地區最早是立陶宛的一部分,後來被德意志地區的普魯士王國佔領,成為東普魯士的一部分,也就是後來德國統一的發源地。二戰後,德國被迫把這塊地方割讓給蘇聯,蘇聯將其劃分給加盟國俄羅斯聯邦管理,在蘇聯時期,加里寧格勒是和本土不分開的,因為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都是蘇聯加盟國之一。

    1991年蘇聯解體,波羅的海三國獨立,加里寧格勒地區才與俄羅斯本土分開,成為飛地。這個地區本來應該是德國的文化歷史烙印比較深地方,因為它曾經是東普魯士的一部分,但現在這個地方卻是清一色的俄羅斯風格,根本看不到德國的歷史痕跡。這是因為二戰時,所有的普魯士風格建築都被炸燬,一部分是蘇聯攻入這裡公然摧毀的。

    另外,二戰結束後,1946年,加里寧格勒正式成為蘇聯的領土,蘇聯人做的夠絕,剛接收這裡趕緊著手驅逐這個地方的居住的所有德華人,再把俄羅斯人遷入到這裡,當然波蘭人幹著同樣的事。現在加里寧格勒地區的俄羅斯人佔總人口的78%,而德華人幾乎在這裡絕跡,幾乎徹底抹去了德華人的烙印,就連加里寧格勒的名字也是取自一個俄羅斯人名字,是為了紀念當時(1946年)剛剛去世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加里寧。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

  • 14 # 蘇綻

    俄羅斯的確有一塊領土與本土分離,即西北部波羅的海沿岸的加里寧格勒。其距離俄羅斯本土超過500公里,是俄羅斯本土以外,最大的一塊飛地。

    加里寧格勒是俄羅斯的一個直屬州,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00萬,主要以俄羅斯人構成。在歷史上,加里寧格勒並不屬於俄羅斯,而是屬於德國,並且是德國的前身--普魯士的發源地,原名東普魯士。

    加里寧格勒最終成為一個飛地,是蘇聯的擴張和蘇聯的解體分別造成的。1940年,在蘇聯的威脅下,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被迫“自願”加入蘇聯,於是,蘇聯的西部和德國的東部接壤在了一起。

    1945年,在蘇聯對德國的反攻中,蘇聯佔領了德國的東普魯士,驅逐了東普魯士的德華人,並和重生的波蘭一起,瓜分了東普魯士,蘇聯獲得了東普魯士的東部,將其改名為加里寧格勒,並使之作為了蘇聯的固有領土。當然,這個舉動此後也得到了國際的承認認。

    加里寧格勒併入蘇聯的時候,是和波羅的海三國連在一起的,由於此前蘇聯已經佔有了波羅的海三國,所以加里寧格勒自然也就和蘇聯連在一起了,當時還並不是飛地。

    不過,到了蘇聯解體的時候,波羅的海三國分別獨立,加里寧格勒就成為了孤懸的一塊飛地,和俄羅斯本土之間的遙遠隔離,也就出現了。

    現在的加里寧格勒,雖然遠離於俄羅斯的本土之外,與俄羅斯本土的聯絡也主要透過海空進行,但是俄羅斯對加里寧格勒的掌控也是非常強的,是俄羅斯最穩定的直屬州之一,也是俄羅斯面向波羅的海的主要基地之一。

  • 15 # 蝸牛沒腹肌

    關注率非常高的俄羅斯飛地就是“加里寧格勒”,這裡原本是德國東普魯士邦的首府,但是在二戰末期被蘇聯軍隊攻佔,斯大林在雅爾塔會議上提出有關戰後歐洲新秩序的問題,這個靠近波羅的海出海口丹麥的地區被他看上。在波茨坦會議上斯大林提出將東普魯士北部包括首府柯尼斯堡在內的地區劃入蘇聯,然後蘇聯在與波蘭重新劃分邊界問題上做出一定讓步。

    當時的英美還對波蘭抱有希望,完全沒想到這個國家在戰後會站在自己的對立面上,因此對蘇波邊界的再次劃分很關切。蘇聯在與德國瓜分波蘭時重點拿走了比亞維斯托克、利沃夫和佈列斯特三個地區,但是在戰後蘇聯讓出了交通重鎮比亞維斯托克,並在新的蘇波邊境上做出有利於波蘭的幾公里讓步,很明顯這都是犧牲格尼斯堡換來的。

    格尼斯堡是東歐和波羅的海著名的貿易中心,一直都是普魯士的首都,普魯士王國第一位國王弗裡德里克一世就是在這裡加冕的!可見它在德華人心中的低位之高。加里寧格勒資源豐富,這裡尤其盛產歐洲緊缺的優質石油資源,年產量上百萬噸,這裡也是二戰期間德國僅有的石油資源之一。更重要的是加里寧格勒在蘇聯時期還是波羅的海艦隊的駐地,相比聖彼得堡和里加港,加里寧格勒的地理位置更加優越,波羅的海艦隊的司令部就設在這裡。

    如此重要的戰利品自然不會就近讓給蘇聯加盟國,儘管在歷史上加里寧格勒地區本就是立陶宛的領土,蘇聯將加里寧格勒劃給蘇維埃俄羅斯管轄,並趕走了原住民遷入大量俄羅斯人,如今不到100萬的當地人口中有78.5%屬於俄羅斯族,這也是俄羅斯牢牢控制加里寧格勒的重要原因之一。

  • 16 # 古姿觀察

    位於立陶宛南部波蘭北部小立陶宛地區加里寧格勒州是俄羅斯的海外飛地,隸屬於俄羅斯西北聯邦管理區管轄。這一塊地區原來是德國東普魯士的主要地區,首府叫柯尼斯堡。二戰之後德國戰敗,根據《波斯談協定》原來屬於納粹德國的東普魯士被瓜分,其中東普魯士南部區域被割讓給波蘭,首府柯尼斯堡在內的北部區域被割讓給蘇聯。(紫色為加里寧格勒)

    蘇聯佔領後,將其境內的德國居民全部驅逐,部分頑抗分子被當成戰犯送至蘇聯境內做苦役。德華人被驅逐後,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相繼遷入此地。蘇聯將其境內的所有德國地名和街道名稱全部由德文改為俄文。首府柯尼斯堡也就改為了加里寧格勒(為了紀念剛剛去世不久的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加里寧),整個地區也就改為了加里寧格勒州。後來由於前蘇聯解體,立陶宛獨立,歸屬於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管轄的加里寧格勒州也就成了俄羅斯的海外飛地。(T-34/85被視為佔領的象徵成為了紀念碑)

    波羅的海岸邊的古普魯士人一直都生活在東普魯士地區,後來該地被條頓騎士團所統治,經歷了波蘭-立陶宛番屬時期,再到普魯士王國、德意志帝國、魏瑪共和國、納粹德國時期。可以說以二戰結束後的1946年為節點以前該地區生活的都是德意志人。其也被認為是支撐著德意志軍國主義的主要勢力支柱的容克貴族的發祥地。可以說這個地方見證著德意志人又弱變強,由分散到統一,再到後來的崛起的整個過程。這個地方就是德意志人的“隆興之地”和精神家園。這裡是以前德國的文化學術中心,包括康德、希爾波特、赫爾巴特、尤拉、E·T·A·霍夫曼等都在此處留名。(舊時和現在)

    這塊土地對於現在的俄羅斯而言戰略位置異常重要,這就好比插入北約內部的一把剪刀一樣,在此處部署中短彈道導彈可以覆蓋幾乎整個歐洲。這一區域還可以監視部署在波蘭和德國的美軍駐軍和基地。想讓俄羅斯將這麼一塊肥肉吐出來,幾乎是不可能的。更何況這塊地方是經過多方確認,並且簽字畫押的割讓的,沒有任何的爭議。可以說只要是俄羅斯佔著這塊地方,那麼德國就永遠在其面前抬不起頭來。(普京的狗koni闖入普京與默克爾的會談)

  • 17 # 圖文繪歷史

    對,這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掐在手裡的一塊領土,也是俄羅斯唯一的一塊飛地,叫加里寧格勒,原名叫柯尼斯堡,1255年由德意志人組成的條頓騎士團建城,是波羅地海的重要港口和貿易中心,隸屬於屬於條頓騎士團國和普魯士王國,雖然曾被俄羅斯帝國和波蘭帝國吞併,但都很短暫,直到德意志統一,所以德華人在柯尼斯堡生活了上千年,也是德國固有的領土,更是德華人的龍興之地。

    圖為加里寧格勒地理位置圖。

    二戰末期,蘇聯反攻德國,1945年4月打到柯尼斯堡,希特勒的命令是堅守到最後一名士兵,所以蘇軍以犧牲6萬名士兵的代價拿下了柯尼斯堡城,蘇聯如此付出原因除為了向德國發祥地復仇思想外,徹底完整的打通波羅地海出海口也是重要目的之一,所以必須拿下柯尼斯堡並佔領,而不是管制。

    圖為50年代的加里寧格勒,依然滿目蒼痍。

    緊接著1945年7月在柏林召開的波茨坦會議中,作為掌權國之一的蘇聯早就把割讓柯尼斯堡寫進內容中,所以根據《波茨坦協定》,柯尼斯堡成為了蘇聯的領土,並擁有絕對的主權,蘇聯把在柯尼斯堡倖存的德華人全部驅逐出境,然後將俄羅斯人遷居此地,1946年為紀念去世的蘇維埃主席加里寧,將柯尼斯堡改名為加里寧格勒。

    圖為今天加里寧格勒街景。

    1991年蘇聯解體後,德國其實有機會拿回普魯士故地,但是德國的憲法規定了德國不再有領土要求,維持如今歐洲的局面,並真心悔過戰爭,所以德國並沒有在蘇聯大亂時出手加里寧格勒地區,所以這塊地方在蘇聯時是與相連的,但解體後,立陶宛、白俄羅斯、拉脫維亞相繼獨立,把加里寧格勒隔開,因此地是俄羅斯除聖彼得堡以外唯一的不凍港,所以並未允許獨立,而死死拽在手裡,所以就成了一塊俄羅斯的飛地至今。

  • 18 # 藍風破曉

    加里寧格勒州,俄羅斯最著名的飛地。

    作為飛地,加里寧格勒非常尷尬,想去莫斯科辦個事,陸路是不能直達的,如果硬要走,那就得穿越兩個國家:立陶宛和白俄羅斯,這很麻煩。

    如果,坐船從加里寧格勒去莫斯科,那繞得挺遠,所以,從加里寧格勒去莫斯科,最多的就是坐飛機了。

    那麼,回過頭看歷史,俄羅斯是如何得到這麼一塊飛地的?

    1、加里寧格勒曾經是德華人的重要區域

    加里寧格勒州,面積1.5萬平方公里,很早以前是屬於立陶宛的,後來,那裡成了德華人的重要區域,是屬於東普魯士的,這成了德華人的龍興之地。

    但是,一戰之後,德華人敗了,又是割地,又是賠款。當時的加里寧格勒,作為東普魯士的一部分,沒有被割走,但是中間多了個波蘭走廊,讓德國本土和加里寧格勒分離了。

    那時,東普魯士成了德華人的飛地,而加里寧格勒就是那飛地中的一部分。

    終於,復仇的里程開啟了,德國的希特勒指揮著千軍萬馬,和蘇聯從兩個方面進攻波蘭。面對兩大巨人的攻擊,波蘭在摧枯拉朽中分解,東普魯士和加里寧格勒重新回到了德國的懷抱中。

    沒有什麼比回到祖國懷抱更讓人激動的了,但這種激動沒有維持多久,畢竟,6年之後,德華人大敗,投降了。

    於是乎,蘇聯拿著“小刀”開始切割德國的“肉”,而加里寧格勒就此成為了蘇聯的一部分。

    蘇聯為何對加里寧格勒情有獨鍾?

    一是加里寧格勒位置突出,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軍事基地。

    二是加里寧格勒臨海,有良港。追求深水良港,一直是俄國乃至蘇聯的重要訴求,有了加里寧格勒的深水港後,蘇聯在波羅的海就有了兩個良港了,一個是聖彼得堡的深水港,一個就是加里寧格勒的深水港。

    在蘇聯期間,從莫斯科到加里寧格勒毫不費力,陸路沒有問題。

    1991年蘇聯解體,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都紛紛獨立了,此時,接收了蘇聯政治遺產的俄羅斯,擁有了加里寧格勒的所有權。

    因為加里寧格勒和俄羅斯中間隔了兩個國家,因此,有著諸多不便。

    2、加里寧格勒現在怎麼樣?

    加里寧格勒成了蘇聯領地後,進行了全面改造,當地的建築等大量打上了蘇聯的烙印,而文化體系也是向蘇聯看齊,最為重要的是,蘇聯遷了大量的俄羅斯人進去,趕走了很多的日耳曼人。

    久而久之,加里寧格勒人口最多的民族成了俄羅斯人,佔據了總人口的78.5%。

    在蘇聯解體後,加里寧格勒成為了俄羅斯的飛地。因為和本土相隔甚遠,導致各方面都受到了影響,尤其是葉利欽主政期間,加里寧格勒問題太多了。

    普京上臺後,提出要把加里寧格勒建設成為“中國香港”那樣的城市,畢竟,加里寧格勒位置特殊,北邊是北歐幾個國家,西邊是發展強勁的德國等,這些國家實力強大,加上加里寧格勒的不凍港,怎麼看這裡都大有搞頭。

    但是,到現在為止,加里寧格勒仍然沒有成為“俄羅斯的香港”。

    一是西歐各國和加里寧格勒的生意合作有限,理由只有一個,誰讓加里寧格勒是屬於俄羅斯的?美歐想方設法在壓制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對於加里寧格勒,也不會大開綠燈的。

    二是俄羅斯經濟不咋地,雖然設立加里寧格勒為經濟特區,但對加里寧格勒的支援也是有限的。沒有大量的資本湧入,發展起經濟談何容易?

    三是加里寧格勒影子經濟盛行,走私猖獗,關稅流失嚴重,對整體經濟的發展是有一些影響的。

    但是,加里寧格勒雖然沒有成為像香港那樣的大都市,可人均GDP仍然達到了2.3萬美元(香港是5.1萬美元),這和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差不多,是整個俄羅斯人均GDP的2倍還多。

    加里寧格勒是個位置非常好的地方,只是祖國被制裁,它們也跟著受了牽連,否則,一定會成為一流的大都市,就像香港一樣。

  • 19 # 澹奕

    這塊飛地叫做加里寧格勒,是全球最大的琥珀產地。因為這裡原本是德國(普魯士)的領土。早在13世紀,這裡就成為了東北歐重要的貿易集散地。在14世紀,這裡是漢薩同盟的一部分,是普魯士、波蘭王國與立陶宛之間的一塊戰略要塞與貿易重鎮,後來一直歸屬於普魯士。

    俄羅斯第一次染指這裡,還是在“七年戰爭”之後,俄羅斯佔據東普魯士,俄國女皇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下令柯尼斯堡(後來的加里寧格勒)成為俄國領土。然而在後來的德意志統一以後,這裡再次被德意志帝國收回。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戰敗,西方列強安排為波蘭獲得了出海口,就是後來著名的“波蘭走廊”,所以硬生生將東普魯士與德國本土給分離開來,成為一塊飛地。

    二戰中德國吞併波蘭,再次收回這裡,然而戰敗後,根據《波茨坦公告》,德國失去了在波羅的海一半的海岸線,而柯尼斯堡等全都劃入了蘇聯領土。剛好為了紀念逝世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米哈伊爾·加里寧,就把這裡改名為加里寧格勒。而當地的居民基本被全部遷走,還有大半死於戰爭,最終成為了一座“俄羅斯城市”。由於其重要的戰略位置,蘇聯解體後,這裡被俄羅斯所得。

  • 20 # 奕銘萬里

    那是俄羅斯的飛地州~加里寧格勒州,也是俄羅斯最小的一個州,面積約1.5萬平方千米,約佔俄領土的0.087%,人口約98萬左右。加里寧格勒原本為立陶宛的領土,後被德國割佔,二戰後德國戰敗,該地被前蘇聯吞併,劃分給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作為一個州。1991蘇聯解體,白俄羅斯、立陶宛等都成了獨立國家,也造成加里寧格勒與俄羅斯被不同國家隔開了,形成了飛地州,距俄本土最近600km。隨著立陶宛、白俄羅斯等投入歐盟的"懷抱",加里寧格勒又被"包圍"了,這或許也是他們要獨立的原因之一吧!

    交通及城鎮分佈圖

    周邊國家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闖關東》為什麼小說沒有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