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精神障礙人士
-
2 # 聚聚羔羊
因為日本戰機技術不比美國弱,不給日本組裝日本也可以搞出比F-35更先進的戰機,只是時間問題,到時候美國只會虧本,美國心沒有那麼大,美國不是傻子,美國沒有你想象那麼無敵,日本也沒有你想象的那麼落後。
-
3 # 油膩大叔8069
豐田汽車在中國組裝,難道豐田不怕洩露機密?
日本組裝F35與中國組裝豐田汽車同樣沒有技術含量,因為所有的零件都是模組化生產完成,然後集中到日本裝配。
F35核心技術只有發動機和軟體。
-
4 # 劇透歷史
美國雖然讓日本自己組裝F35戰鬥機,但核心技術不會輕易洩露。“技術”是美國控制小弟的方式之一,不只代表著巨大的利益,還代表著控制權,不可能拱手讓出。
販賣武器裝備這一塊,美國是相當有經驗的,稍微誇張一點說,美國就是靠一戰、二戰中倒騰軍備發家致富的,從一開始就很注意技術保密,買了他們的武器裝備,不一定就有相應的技術,除非另外付款單獨購買。
技術這東西,並不是你有實物就能拆開學會。舉個例子,網上購買了電腦各部件,回家自己組裝。也許你能按照教程組裝起來,但你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嗎?
日本組裝F35就是一樣的意思,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何況美國並沒向日本開放F35的關鍵技術,所以日本自己組裝的F35戰鬥機是閹割版,又被稱為“猴版”,如同猴子駕駛的戰機,戰鬥力大打折扣。
說到這裡,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F35的特點。
按美國的標準,F35戰鬥機屬於第四代戰鬥機,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起源於“美國聯合攻擊戰鬥機”這個計劃,美國是主要的資金提供者,英國、荷蘭、加拿大等九個國家也參與了。
別看該計劃的名字十分高大上,其實就是因為以前的戰鬥機太貴了,各國財政支出過高,覺得這樣下去不是長久之計,於是想要設計一款成本低、用途廣、效能先進的低價位戰機。
最終出來的就是F35,純以單機而論,這款機型並不算很好,在實用升限、飛行速度、機動效能、武器配置等方面都不如在它之前的F22。F22是全面型空優型戰鬥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
當然,F35的價格也不如F22,F22成本太大,美國都不生產了。F22在2009年公佈的造價是1.5億美元每架,F35近年單價在8000萬美元以下,兩者差別很大。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美國有多注重技術保密。
但並不是說F35就沒有優勢,F35的隱身效能強於F22,最主要的是,F35並不強調單機作戰能力,而是強調聯合作戰效能。搭載蜂巢作戰系統,採用空地一體作戰模式。
換言之,F22是單挑最強,F35是群毆最強。
而對於F35來說,群毆最重要的軟體支援就是蜂巢作戰系統,這才是F35的靈魂。
然而,日本組裝的F35是沒有這個系統的,也就實現不了空地一體作戰的模式。這就好比你買了臺功能強大的手機,不聯網際網路,打電話、發簡訊的基本功能還是有的,但體現不出其優點。
除此之外,美國出售軍備有很多限制,每一筆軍備訂單都有極其詳細的條款,例如明文規定不允許拆開核心零件自己研究,否則就要承擔鉅額的違約金。日本組裝F35時,美國會派遣技術人員隨時指導,這也起到了監督的作用。
假設日本避開美華人偷偷研究零件?那也不行,美國早已做了技術性的防範,很多核心部件是不能拆開的,一旦拆開就無法復原,還有的部件設定了自毀裝置,一拆就廢。
廢了之後,就只能用新的零件來換。別懷疑,只有美國能配新零件,價格必然很高,而且這就等於告訴美國自己違約了,必須要付高額違約金。
別看日本這幾年又是造隱形機又是建航母的,命脈還被美國捏著呢。在這一階段,日本不敢得罪美國,這大腿且得抱一陣子。美國不希望日本做的事,日本不會去做,惹怒美國的下場,他們承擔不起。
況且,研製和組裝並不是一回事。正如前面提過的,你會組裝電腦,並不代表你就能製造一臺電腦。日本以前就從美國引進過第三代戰鬥機F15,也沒見他們在此基礎上研製出類似或更好的。
一方面,美國不可能讓日本知道F35的核心技術,另一方面,有些東西明擺在那裡,日本也造不出來,比如隱形機的機身採用一體成型技術,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和中國有,日本就算知道了F35的機身原理,一體成型技術也還沒研發出來。
還有F35A配備的F135大推力向量發動機,日本也不具備製作的能力。
所以,想靠組裝F35來獲得製作的技術是不可能的,日本沒這麼天真。美國也不需要有這方面的擔心,早在出售之前就已經考慮周全了。能出口的,全是不怕洩密的,有可能洩密的,寧願自己不要都不出口。 -
5 # 開著皮卡打坦克
不擔心啊,因為重新武裝日本是美國的基本國策啊,從60年代就開始執行。日本不僅組裝F35還授權制造F135發動機,戰斧導彈,通用的燃氣輪機,波音洛馬的各種航空發動機,晶片,運輸機,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宙斯盾軍艦等等一系列美國最先進的武器呢。
對於美國來說日本重新武裝即使失控,頂天也就是折騰的東亞不安寧,收益極大還不用付出成本,成本都是日本人出了。想打美國你想多了吧,美國隔日本多遠?如果日本真掉頭去打美國,日本的本土怕是要被東亞諸國幹成篩子。所以美國技術資源日本收益遠大於付出。
但問題在於日本爛泥扶不上牆,技術全力輸出了幾十年,現在也就這麼個熊樣,於是最近美國準備去找印度,把太平洋司令部擴建成了印太司令部。當然以三哥的神奇,我預祝他們合作愉快。
-
6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大家可以試一試,同時輸入F-35和“日本”兩個詞,排名靠前的都是去年的“F-35墜機事件”,還有那幫忙“背鍋”的患了“空間定向障礙”的日本失蹤飛行員。
目前,F-35是唯一一個以國際各種形式研發的五代機。研發體系由美國牽頭,英國、義大利、加拿大、挪威、澳洲、丹麥等8個國家合力提供了幾十億美元的經費和其他技術服務。
而且,F-35也分美國自用版和外銷版。針對外銷版,上述參研出錢的國家們,算是VIP會員,享受優先購買權和內部優惠價。
所以,咱們可以看出,跟F-22不同,F-35的問世,很大程度上,就是要進行“量產”,拿出來賺錢的。
除了美國本土,全球共有兩個F-35的海外總裝生產線。
一個是位於義大利的卡梅里組裝中心,主要負責的是北約盟國內部使用的F35A和F-35B(具備航母上垂直起降能力);第二個就是位於日本三菱重工的小牧南工廠的F35A總裝生產線;而機翼加大,起落架強度高,適合航母上彈射起飛的F35C,僅在美國本土生產。
只是,這兩個海外工廠,負責的僅僅是組裝而已,說白了就是“攢”。並不涉及核心技術,所有環節還要接受美方的嚴格監控。
實際上,美國並沒有對上述兩國提供真正意義上的“技術轉讓”,像發動機、雷達、資訊控制系統等關鍵核心部件,實際上還是由美方供應。大多數零部件都要從美國本土運來,僅僅在海外進行組裝而已,並非是從源頭上開始“生產”的,因此,總體技術含量並不高,並不涉及特別核心的科技。
畢竟,隨著世界軍事技術的不斷髮展,各色資訊化裝備的研發和製造門檻正越來也高,其中的工程量和科技含量是極大的,那種“遠處瞄一眼”就能進行仿製的“神話”,發生的機率也越來越低。
更何況,別說是軍事高科技行業,就算放到普通產業上,想必不少人都會拆裝電腦,但他們自己能造電腦嗎?還有那些在中國本土組裝的國際品牌車們,流水線也都設在咱們這兒,怎麼沒見得出來高質量的複製版呢?
而且,就說汽車業不好仿製,除了難以掌握核心技術外,更有外資與本土企業簽定了相關“保密協議”的限制。一旦出現技術外洩的情形,組裝企業將承擔巨大的法律責任,面臨各種危機不說,弄不好都可能破了產,更會嚴重影響其所在國家的國際聲譽。
那麼,汽車業尚且如此,更何況科技含量更高,被視為國之重器的軍工行業。
加之,正如前面說的那樣,F-35的問世,很大程度上,就是要進行“量產”,拿出來賺錢的。針對數以千計的大訂單,除了北美大陸,F-35的客戶遍及亞歐各大洲。
這樣一來,戰機的運輸形式,就很成問題。
如果F-35的生產線全部放在美國本土的話,只能靠遠洋貨輪船運整機。很明顯,在需求量非常大的情況下,選擇這種海運方式,時間和經濟成本都過高,不如直接就近組裝,自己開過去划算。
況且,考慮到日本作美國在為亞太地區的鐵桿盟友,本身就是美製裝備的大客戶,要說自己偷技術研發,再跟美國去國際市場上競爭,給它十個膽子估計也是不敢的。
洩密的危險,倒是有一種可能,試想,某天日本自用的F-35戰機又出了事故,掉進了靠近東亞大國的茫茫大海之中,找不到了,又不能隨意越境去撈,想必,這才是美國最為擔心的。
-
7 # 標準的70後
我認為,美國也擔心技術洩密。但是,為了滿足小跟班的虛榮心,美國也樂得把F35的組裝線搬到日本,同時加強了保密措施。實際上,日本是美國軍火的大客戶,為美國走出經濟危機做了大貢獻。
-
8 # 入金天下
美國為什麼允許日本組裝F35?難道不怕技術洩露嗎?對於這種有關技術是否會洩露的問題,其實美國更加敏感。能組裝就意味著技術會洩露?當然不是。F35其技術相當複雜,別說組裝了,就是在美國生產,也沒人敢保證飛向空中不會掉下來。只要F35的整體系統不洩露給日本就沒事。日本就是學,也只能學習製造零部件。其實,F35在日本組裝是各自所需。一方面美國可以多撈點錢,一方面日本在本國組裝、維修也比較方便。再加上美日兩國要共同遏制中國,所以F35在日本就必須要儘快形成戰鬥力。
-
9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美國的武器裝備可以說是非常先進的,處於領跑的位置,這也是美國的戰略,技術上保持絕對的領先,為它全球霸權戰略服務。軍事力量的強大是所有國家追求的目標,而武器裝備則是支撐軍事力量的硬體,因此,能夠獲得先進的武器裝備是各國夢寐以求的。美國雖然軍事技術非常先進卻不斷的對外大賣軍火,就連F35這樣先進的隱身四代機都出售,而且還允許它國組裝生產,美國就不怕別人學會後自己造嗎?其實,真沒這麼簡單。
(一)美國的F35並非隨便賣,而是有選擇有條件的出售;美國的武器銷售都是有許多附加條件的,而且只賣給它的盟友。並不是這些盟友不想仿製,而是根本就不能仿製,這些國家都被美國牢牢的掌控在手裡。例如,日本近些年修憲,造隱身機,建航母,感覺要脫離美國了,其實,這都在美國的掌控之中。雖然允許日本組裝F35,但日本只能老老實實的按照美國提供的零件組裝,而且是小心翼翼。美華人隨時檢查,如果日本膽敢玩貓膩,美華人用手一捏日本就受不了,別忘了,日本人的睪丸可是被美華人攥在手裡的。美國在控制小弟們的手段上經驗老道,靠這些人買美國的武器裝備剪羊毛呢,怎麼可能不採取防範措施,想脫離美國的控制,想都別想,因此,沒人敢這麼做。
(二)專利控制,合同約束,高額懲罰手段;美國出售給盟友的武器裝備都需要簽訂嚴格的限制性的條約,對於武器裝備,包括彈藥的監管非常的嚴格,甚至是使用上都得受美國的控制,例如,給你飛機,但不給你導彈,你敢違約,讓你的飛機成為廢品,誰受的了。所以,日本等國組裝F35飛機只能按照圖紙拿美國提供的零件往一塊拼裝就是了,核心零件由美華人監管,日本人是不允許隨意拆開的,沒這個權力。但如果日本人偷偷的拆開研究怎麼辦?好辦,因為你想到的,美華人早就想到了,而且採取了技術性的防範措施。
(三)技術性防抄襲措施;美國的先進武器裝備的核心部件都採取特殊的防抄襲措施,一但被開啟就無法復原原來的樣子,一看就知道你動了,就像我們熟悉的想要保修就不能自己動手亂拆,否則壞了不管修。而美國的防範措施可比這個複雜,核心部件都由特殊的製造工藝生產,就連溫度都有一個溫度值,而且很多的核心零件都有一個自毀裝置,當你拆開時,就會使整個部件徹底廢掉,其技術美國是保密的。還有一個就是,製造的核心技術只有美華人知道,你即便能掰開,也別在想裝好,只能報廢。如果報廢了,代價高昂。
(四)高昂的價格;美國的武器質量好,價格也高,對於美國軍火商而言,採取的經營之道就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美國銷售武器都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細水長流,賣給你一架飛機能吃你一輩子。什麼時候該換零件了美華人心理有數。而且過一段時間就來個升級版本,又賺你一把,美華人利用這個招法控制你。而且高昂的價格也讓購買者不敢亂動,真金白銀一但搗鼓壞了就賠大了,首先美國要罰款,其次給你的新零件貴得你冒冷汗,你還敢嗎?絕對不敢了。
(五)你只所以買是因為你沒有能力製造,也就沒能力偷師了;造飛機並不是一看就會,美國的飛機滿世界賣,有幾個仿製出來的,不是不想,而是沒這個本事。製造一架飛機不是一個工廠就能解決的,科研、材料、傳承理念、設計思路等等一套的東西,就是一個發動機就是一個關口,這一點我們深有體會,把它一塊塊拆開仿製,造出來效能就是不一樣。別以為日本製造能力了得,軍工上差遠了,就是美國手把手的教他,也未必就能搗鼓出來。這次按照美國給的零件組裝的F35去哪裡了?海里了,組裝都不合格就更別提仿造了。真的沒這個技術,也沒這個本事。工業發達未必什麼都能造,被吹上天的坦克,潛艇不也是問題一大堆嗎?最近,日本決定要放棄組裝,買美國的成品F35,為什麼,一是價格太高了,比美國的成品還要高,而且出了事美國還不負責賠償。第二也說明了組裝F35並不能使日本的飛機制造能力得到加強,沒用,核心技術日本得不到。
所以美國只所以能夠把東西讓你組裝使用就有一堆的手段控制你,看看那些賣美國武器的人哪個不是受美國的控制,自己的兩個蛋蛋都被美國攥在手裡你敢造次嗎?所以美國採取政治控制和技術防範相接合的手段+高昂的違約處罰把這些所謂的,能夠得到美國恩寵的國家牢牢的掌控於美國的手裡。而美國透過輸出軍火也掌控了這些國家的國防命脈,長期為美國奉獻美金。
-
10 # 航空視界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F-35閃電II戰鬥機是一款第五代戰鬥機,總共有3個不同的型號,包括常規起降的F-35A,具備短距/垂直起降能力的F-35B和航空母艦艦載機使用的F-35C。世界上除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擁有F-35閃電II戰鬥機生產線之外,義大利和日本也各自擁有一條生產線。如果說日本具備F-35A閃電II戰鬥機的生產能力其實只能說是具備了組裝能力而已,因為其中的零部件都是從美國運送而來的。
日本已經不是第一次生產美國研製的戰鬥機,之前日本航空自衛隊採購的F-4EJ和F-15J/DJ戰鬥機也是在日本進行生產。日本航空自衛隊裝備的戰鬥機基本上都是從美國進行採購,除了目前90架不到的F-2A/B戰鬥機是日本三菱重工研製,不過其背後也是有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協助。
戰鬥機的組裝其實和研製沒有多大的關係,這就相當於出口一條汽車生產線也代表購買生產線的國家就具備了汽車的研製能力一樣。日本三菱重工進行F-35A閃電II戰鬥機的建造僅僅是一個採用進口零部件進行組裝和測試的過程,日本想要透過這個獲得F-35的關鍵技術還是相當困難的。
如果透過引進戰鬥機的裝配線就能獲得戰鬥機的研製技術,日本多年之前引進F-15J/DJ就能夠租到了,不過至今日本都沒有研製出在F-15J/DJ戰鬥機基礎上的重型戰鬥機。包括後來研製的F-2A/B戰鬥機都是在美國的幫助之下才得以完成,所以說美國根本就不擔心技術的洩露。戰鬥機的研製非常不容易,其氣動佈局的研製就需要大型的風洞裝置,而這個是日本所缺乏的。
同樣獲得戰鬥機的生產線的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在進行蘇-30MKI戰鬥機建造也沒有獲得相關的技術,可以說沒有基本的航空工業基礎就想獲得戰鬥機的研製能力是相當困難的 。
-
11 # 血染戰旗紅
呵呵,哥們,咱們也有不少人喜歡到電子產品市場買來零部件,然後自己組裝電腦或者手機的,那電腦公司和手機公司的技術洩露了嗎?沒有吧!
美國允許日本組裝F35——確切的說只允許他組裝F35A,但它的核心技術還是掌握在美華人手裡。例如F35A配備的F135大推力向量發動機,日本自己就造不出來。還有相配套的雷達、紅外/光電系統、通訊資料鏈、電子系統、飛控軟體等等,都需要美國的技術支援。因為F35電子系統的原始碼掌握在美華人手裡,你日本拿不到原始碼,就算自己生產的雷達、電子系統、資料鏈再牛X也沒有用,因為不知道人家的原始碼,你裝上去了也沒用。就像一個手機,人家不給你作業系統的原始碼,你的手機就是個模型,就算你給它配備的電池有多好,記憶體有多好,相機有多好,螢幕有多好……通通都沒有用的。沒有作業系統的原始碼,作業系統執行不了,它和模型沒什麼兩樣。而F35的原始碼可比手機作業系統的原始碼複雜得多,據說光是飛控軟體原始碼就寫了8000萬行。所以啊,美國敢讓日本組裝F35A,是做了防範的,根本不擔心洩密的事。日本組裝F35A只學到一些不太重要的東西,核心技術和關鍵的東西還是掌握在美華人手裡。
-
12 # 軍武資料庫
這個還真不怕的。
對於桌面上擺著的跨國軍售的問題其實咱們是可以翻合同去查到的。
美國對日本銷售F-35戰機42架,前4架為美國生產,後面的38架在日本進行組裝。
這是合同的一個大致內容。
於是,日本則在愛知縣的小牧南工廠開設了三條F-35組裝生產線。
第一架日本組裝的F-35型戰機在2017年6月5日成功下線當時日本著實的興奮了一陣。
然而,當38架戰機完全組裝完畢之後,日本也需要按照合同的要求停止、封閉並最終拆毀組裝F-35的生產線。這個生產線其實在今年就已經開始進行按步驟的拆除了。
如果說日本從自己組裝F-35的合同中得到了什麼?其實是——提高了日本的就業率,在組裝的這2年多的時間內,日本貢獻了1500多個基礎技師的工作機會。除此之外就沒有了。
原因是——組裝!
戰機的部件其實都是從美國生產好的,然後日本工程師按照技術指南進行拼裝。就好比我們買了一盒戰機模型一樣,安裝說明拼起來就是了。
二部件的原料-元件-部件的生產過程根本沒有日本的份,還是洛克希德馬丁以及波音的工廠在製造。
而日本拿到的其實都是這樣子的大件了。不僅如此,日本的技術人員只負責組裝,產品的技術檢測工作還是美華人在做。
美國的工程師在確定產品質量是不是合格。這也成了制約日本F-35生產過程中的一個很大枷鎖,認為工人是不知道自己組裝的戰機是不是真的合格的。
一家戰機的你可以知道測試資料讀數,但如果不告訴你測試資料的合理範圍,那麼這個讀數就沒有一點點意義。
也正因為如此,美國才可以放心的讓日本去組裝F-35。並且——在美日F-35的談判中,日本為了在國內組裝戰鬥機的理由其實也是——解決勞動就業問題。當時的說法是——由於引進了F-35戰機,日本本土航空業會受到一定打擊,因此需要美國提供給日本一些就業機會。這也就是為何日本組裝F-35的最核心原因了。
從實際上說,日本自己組裝的F-35並不比直接購買自美國的便宜。但也好在貴出來的一部分其實就是發自己國家公民的工資了。肥水沒流外人田而已。
當然了,日本這次組裝F-35的技師從經驗和熟練度上來說並沒有美國技師高,這也就直接導致了上個月日本自己生產的F-35墜機的事故。事故調查結果其實就是組裝不合格。
這基本上事情就可以說通了吧?
另外美國在設計F-35的時候還給F-35設計了一套健康管理系統,這個系統的資料是直接傳送到洛克希德馬丁的伺服器上的。如果在這個伺服器上發現了某個國家的F-35出現了不應該出現的異常行為,美國是會給這個國家封號的。
所以也基本上不僅僅不擔心組裝洩密,即便是使用國家額外的拆解也是可以進行一定防範的。
回覆列表
美日同盟國 包括高階技術的共享 相對來說 日本的技術更高階 日本也有能力製造高階戰機 但是由於條約限制 日本就只能被迫使用美國戰機 以目前美國的技術 對世界是有壓倒性 所以日本沒必要單獨研發 只要能封鎖第一島鏈就行 省下的錢做其他用處 但是需要強調的是 f35等高階技術對日本不具有封鎖性 因為日本有能力也有實力研發更好的 未必能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