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好嚴格呀

    要說沒落純粹自欺欺人,找民族自豪感不是這麼找的。日本的強大科技和工業技術不是說一般國家一笑話就完蛋的,這次醜聞雖然對日本信譽影響很大,但是要說沒落還為時尚早。就像國內很多根本沒去過日本的一群所謂口頭愛國那幫人,整天唱衰日本經濟一樣,日本海外資產遠超國內規模,根本不算入GDP。至少短期內很多產業依然無法擺脫日本製造,除非在高精尖領域有另外一個國家強勢崛起,估計至少20年,所以炒這個話題根本無意義。

  • 2 # 北京不冷東京熱

    應該說沒有完全沒落。

    不知道你是否記得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地震發生後,全世界的汽車產業供應鏈受到了嚴重影響,人們這才發現,日本車企雖然在世界各地設立製作工廠,但核心零部件,比如汽車發動機等供應鏈條仍然主要集中在日本本土。那一次,日本製造的核心能力,才廣泛被中國老百姓知道,否則大家每天都在聽著日本“失落的20年”,以為日本只剩下漫畫,什麼都不行了。

    要了解日本的經濟結構,萬不能想當然。中國“以大為美”,認為要作為一個世界強國,那麼這個國家的企業一定是規模大的,有著豪華的辦公室等,但日本恰巧不是這樣。

    據日本經濟產業省公佈的資料,在世界擁有高知名度的三井、三菱、伊藤忠等財閥,只是“日本株式會社”金字塔的頂端,企業絕對數量不及1%,中小企業仍然佔據了日本企業數量的80%—90%。不過,就是這些暗藏的中小企業,有很多其掌握的核心製造技術,在世界上都排名第一。只不過沒有哪家媒體,或者組織,願意去做個鑽刀排行榜,攝像頭排行榜等,這些企業曝光機會十分少。他們更多是隱藏在一些大企業後方,為其從事上中下游的服務。

    所以,從這個角度說,日本製造業能力還是有的。否則,日本衰弱的20年,如果製造業真的倒下去,日本的GDP應該一落千丈,但事實並非如此,雖然沒有增長,但一直維持著20年不變,日本的就業率也十分充分,從側面也說明了這一點。

    當然,看問題必須要去辯證地看。日本製造業實力雖然還在,但中國在高鐵、航空航天、海洋探測,以及雲計算等大國重器的製造方面以及網際網路方面,技術實力逐漸追趕世界先進水平,中日兩國技術差距在縮小,甚至某些方面超過了日本。日本目前的優勢在於精密儀器生產與加工、材料科學、醫學生物,半導體生產研發,機器人,下一代高精技術拓展上還掌握著優勢,但可能過不了幾年,中國在這方面就回趕超日本。

  • 3 # 人生觸底反彈

    德國汽車業也出現過醜聞,但德國製造沒落了嗎?日本最近確實出現了鋼材資料造假的行為,但卻均屬企業個體行為,不足以撼動日本的製造業“誠信”。如果以此來斷定日本製造的沒落,那無異於阿Q精神,對我們自己沒有任何益處。逐利是“資本”的本性,我們不應過分的解讀企業的唯利,而應該觀察日本在“醜聞”出現後的做法,也就是“態度”問題。日本鋼鐵業醜聞暴露後,從日本國家層面到普通民眾是一片譴責之聲,而且不僅僅是譴責,尚有後續的追回和補救措施,這就是一種正確的態度。這也是日本製造幾十年不衰的根本原因。聯絡到德國對待企業作假的打擊力度和虔誠態度,這兩個製造業大國能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也就不難理解了。我們很討厭日本,但也應該借鑑日本的做法,出了問題不應該藏著掖著,更不可護短。長此以往,只會毀了自己。在網店盛行的當下,我們的假貨少嗎?我們資料造假少嗎?在用價格排擠實體店和實體制造業的過程中,我們的網店產品真的“物有所值”嗎?一件成本100元的產品可以買一送一,難道商家不虧本嗎?如果虧本,商家圖什麼呢?如果是為了佔領市場,那佔領市場以後呢?商家不可能一直賠本“賺”吆喝吧?虛擬經濟和網店戰勝實體經濟和實體店有兩個決定性因素,一個是方便,一個是價格。我認為這些因素都不會長久,也許在本國行得通,在國際上還能行得通嗎?也許在短時間行得通,是長久之計嗎?最終,“方便”和“廉價”是無法“代替”精工細作的!長此以往,我們會在國際上失去競爭力的!絕不是危言聳聽。我一直納悶的是,日本、德國、法國、美國這幾個先進的國家為什麼對網貸和網店沒有我們那麼熱衷呢?是他們落伍了?難道網際網路不是他們發明的?難道他們不會利用網際網路?其實他們只是把網際網路利用在了服務實體經濟上,解決的是就業而非製造大面積的失業。我們可以詬病他們的社會制度,但不應盲目的唱衰人家的經濟方式,更不應該自欺欺人。日本首相安倍為什麼能連任,難道於安倍的新經濟政策無關嗎?特朗普為什麼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和《清潔電工計劃》? 是因為製造業這個實體!你可以說他自私,但他實實在在的為美華人民解決了就業問題。實體經濟永遠都是一個國家經濟不衰的根本,日本對待作假醜聞的“態度”決定了日本製造不會在短時間內沒落。

  • 4 # 環球網

    提起“日本製造”,那是製造業中的神話,其代表的高質量更是世界聞名。但隨著近年來的“日本製造”頻出負面,“日本製造”也開始被人所質疑,而日本國內將之歸咎為裝置老化和人才等客觀因素,對根本原因卻閉口不談。

    從總體上來說,日本產品質量還是多數上乘,很多人說這是因為日本企業對之要求嚴格,但實際上這應該歸功於外界對之要求的更嚴格才對。

    對於一個品牌來說,有信譽有質量,客戶才會越來越多,質量造就品牌,如果有一天質量垮了,那麼距離這個品牌垮掉也就不遠了,日本製造也是如此,正因為質量和品牌過硬,所以日本製造才在全球出名,而正是這種“制約”,讓日本製造的質量不敢下降,反而企業更注重質量。

    在國內,日本人對品質的需求更是比國外更是挑剔,想要服務好最挑剔的顧客,產品質量、包裝等細節上讓企業更是精益求精,所以說除了海外客戶外,國內的客戶也造就了日本製造。

    但儘管有這樣那樣的條件,日本製造怎麼還會發生這麼多造假呢?這或許就是商人“投機取巧”的天性使然,近年來日本製造受到外界衝擊,一些很有優勢的產業市場逐漸萎縮,這迫使企業在一些產品上投機取巧,出現造假事件也就不足為奇,而這些,也給我們其他企業敲響了警鐘,如果不吸取日本的經驗和教訓,也許下一個被曝光的就是我們。

  • 5 # 動力工廠

    所謂的日貨堅固耐用的名聲實際上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日建交開始的,那時候日本廠商為了推廣日貨和日本品牌的名聲,破例向中國出售了他們自己制定的一等品商品(日系商品遵循三個標準,一等品自己用,二等品出口歐美國家,三等品出口發展中國家),相對於那時候質量差,維護頻繁,耗油的國內的中國產和東歐國家商品,堅固耐用,省油的日系商品就從那時候創立了品牌效應,給華人以非常好的品牌效應。所以在幾十年以後一提起日貨,總是給人質量很不錯的印象。但這個畢竟是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特定產物,並不是永遠都是這樣的,現在提供給中國的日貨已經不再是以前他們自認的一等品了,商品質量標準也根本不是七八十年代時的質量標準了,所以現在還認為我日貨堅固耐用,省油等已經嚴重脫離實際情況了,頻繁的基礎工業品造假醜聞已經從根基破壞了日系商品的高質量名聲,所以現在的日系商品質量標準已經遠遠落伍了!

  • 6 # 日本二三事

    日本製造沒落了麼?這個問題被很多人呢提及和討論,近年日本製造似乎有走下“神壇”的趨勢,從作者的觀點來看,只是日本製造換了另外一個方式存在而已。在上個世紀,日本製造的歸結點是“產品”,索尼、東芝、夏普等公司的產品,最終是個人消費者。然而隨著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製造業的崛起,對於日本公司造成了很大的衝擊,這種衝擊是“以價格爭奪終端消費者”的“戰爭”,顯然日本公司在經營方面比不上“中國產公司”,才會有後續的收購、賤賣事情爆出。

    日本製造業向“看不見的地方”轉移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日本製造業“晚節末路”:真的只能淪為下游供應商?》,其中有論述到日本製造廠家只是未能夠快速的適應當今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才不得不接二連三的退出“消費者”第一線。可是看不到並不代表不存在,日本雖然製造業醜聞不斷,可是在“看不到地方”依然起著很大的作用。

    這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一下這些“看不到的地方”,針對下個時代自動駕駛的爭奪各國都是愈演愈烈,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各種感測器,而車載攝像頭作為感測器的一種,被很多廠家視為“本命”。攝像頭中有一個關鍵元件,那就是CMOS(感光元件)。汽車上用的感光元件和平時手機、攝像機中用的感光原件是不同的,從設計到成品階段必須經過高度的信賴性實驗,不然是不能透過車規的。這也是車規畫素為何一直低於手機畫素的重要原因,至少你的手機不會放在冰天雪地裡面。

    根據ON semi的調查資料(很多讀者或許並不陌生吧),在車載領域ON SEMI的CMOS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日本廠家有索尼、東芝上榜。

    但是從整體的市場(包括消費類)資料來看,索尼佔據了全球42%的市場,松下佔據3%,佳能佔據3%。由此可見,日本公司佔據了世界將近50%的市場。看到這個資料,不知道有多少人敢說“日本製造業沒落”了。

    結束語

    上述的論述只是從一個方面講述了日本製造業的發展,對於整個行業來講算是一個個例。但是從索尼的後續發展規劃來看,日本製造業今後走向會有所調整。

    《日本製造業“晚節末路”:真的只能淪為下游供應商?》

    《雷克薩斯豪車隨意換!豐田即將推行新業務,汽車界變革來臨》

    《年年虧錢,索尼為何還要堅持做手機?背後是老謀深算》

  • 7 # jyt681223

    這就是個偽命題,中國和日本在一些領域差的不是一醒半點,華人還是醒醒吧,埋頭苦幹,臥薪嚐膽,踏踏實實做事才是根本 整天吹牛逼真沒勁!

  • 8 # 正確軌道

    日本嚴重缺少理工科大學畢業生,公司嚴重老化,產業空洞化,日本對於引進海外智力,簽證政策太保守,所以很多大公司高科技技術路線判斷失誤,投資失敗,元氣大傷,只有一些傳統精細手工業,傳承百年,已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本整個經濟,吃老本,社會沒有創新活力,滿足於按步就班,循規蹈矩,機械重複,

  • 9 # 深海沉鉤

    產業調整,民用產業賣的賣停的停了。日本企業軍民不分的,武器禁令開放以後,畢竟軍工產品比民用產業利潤高!人家閉門磨牙,可嘆華人說人家工業製造落寞了!

  • 10 # 瀚海大灰狼

    我一個美國朋友說,日本在衰落,華人大概看不出來,還在媚日,其實日本離開中國很快就完蛋,只有華人還在以為日本多麼發達,那是硬撐著呢

  • 11 # 草魚說說

    日本的黃金時代的確過去了,八九十年代日本有多輝煌,每一個日系品牌都是響噹噹的搶手貨,從電子產品來說,日系的衰落是從數碼時代開始的,因為他們以往的產品做的太好了,精耕細作那麼多年,以至於對數碼產品的轉型是很不積極的,當然也有日本企業保守的一面,比如索尼認為他們的cd隨身聽做的那麼好,mp3這種辣雞怎麼能比?但他們想不到的是大多數消費者對音質的要求沒那麼高,聽聽流行歌,mp3小巧方便,加上那時免費下載歌曲垂手可得,誰還買cd呀,,加上蘋果的崛起,更酷音質更好的播放器來了,iphone手機來了,伴隨著唱片業的消亡 cd隨身聽也到了末路,世界製造業的格局也發生了變化,日本品牌的優勢越來越小。

    能打拼的日本老一代也都到了暮年,新一代日本人好像沒有了以前的朝氣和工作熱情,日企嚴謹 敬業的精神好像也打折了,醜聞頻出(不過。。。我感覺依然比我們嚴格),導致日企聲譽下降。

    不過日企依然是實力強大的,紮實的工業基礎和技術積累是其他很多國家望塵莫及的,日本人對於技術的執著追求依然是讓人敬佩的,無論汽車還是數碼電子產業許多關鍵零部件還是日企的天下。就連電吉他琴橋 弦鈕這種不起眼的小東西,也是日本產品做的最細,品質可靠,相對德國品牌又價格低廉,所以這幾年很多像suhr tom anderson grosh 之類的高階琴都採用日本的零部件,更別說什麼發動機 自動變速箱,數碼相機 合成器。。。。就算不打品牌,也可以化整為零的賺錢。

    日本是個值得尊敬的對手,他們固執又堅韌,保守又激進,狡詐又誠懇,傲慢又謙卑,讓人又愛又恨。。。

  • 12 # 微and不信

    日本製造談不上落寞吧

    我倒是認為,只是製造業進行了必要的轉型而已,從原來的整體制造到現在的核心零部件製造,充分發揮技術領先優勢,化整為零而已,例如手機,當前各個品牌生存的很難受,很白熱化,日本基本不參與其中,而是在其擅長的零部件方面進行了更加專業的製造和成為大產業的供應商其中之一,汽車行業也是如此,只不過日本四大家佈局全球,相對份額和口碑都是很不錯,三菱整車製造基本沒有再繼續發展,光賣一些技術和核心東西,也能讓企業在當前市場,穩步的生存下去!

  • 13 # 彌庸

    日本製造有沒有沒落·晶片材料·光學器材·醫療器械·機床·都是跑在世界前端,而我國還是停留在製造日本拋棄的產品上。

  • 14 # 人稱黎叔

    應該是沒有。而且客觀地說,包括我們在內,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製造水平跟日本的都還存在很大或不小的差距。一年前日本有車企、鋼鐵公司等曝出了以次充好的新聞,而且不止一次,這應該是讓部分華人產生疑慮,讓題主提出這類問題的主要原因。另外,筆者覺得,日本好像沒有世界知名的手機品牌,而我們的華為已經成為可以和蘋果、三星一比高下的名品,因此更容易產生這樣的認識。

    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還有近年來的大力自主創新,中國製造確實已經能夠在世界贏得一席之地。而且,我們正在朝著中國智造的方向快步前進。未來在更多領域趕超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發達國家的製造水準不是沒有可能。但目前,如果我們到日本的市場上去走一走,看一看,比一比,個人的看法是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比如汽車、相機、手錶等,我們的自主品牌都是短板甚至是空缺。還有很多的家電和日用品,其式樣、感官、功能和價格等方面也都優於我們自己的產品。

    由此,凡事還是不要想當然為好,尤其是在中國快速發展和崛起的今天,我們更要虛心向包括日本、德國等老牌先進製造強國學習。因為有一個事實是明擺著的,日本和德國都是世界著名的工匠大國,僅就這一點,我們就和它們存在非常大的差距。那麼,怎麼可能因為幾次小問題出現了,其製造業就沒落了呢?

  • 15 # 微瀾256

    原蘇聯潛艇的降噪問題一直解決不了,最後透過非正常手段搞到了東芝精密機床基本解決了這個問題。美國事後知道此事暴怒,以違法“巴統”規定嚴厲懲罰了東芝公司。日本的產品製造和核心技術開發實力還在,任何人不可大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一起聊什麼比較好,可以促進兩人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