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愛歷史的孔漢臣

    《七步詩》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這是一首千百年來被人廣為流傳的詩詞,不僅是詩詞的美妙絕倫,其背後更是充滿了感人肺腑的故事~

    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表達了對曹丕的強烈不滿,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殘酷鬥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鬱憤激的思想感情。

    黃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歲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榮升魏王;同年十月,漢獻帝被迫禪讓帝位,曹丕上位,稱帝為魏文帝。由於爭封太子這段經歷讓曹丕無法釋懷,在他稱帝后,他仍對曹植耿耿於懷。他擔心這個有學識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著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無法開脫,只好在極度悲憤中七步之內應聲成詩。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殺),應聲便為詩……帝深有慚色。”

    曹植以“豆”自喻,一個“泣”字充分表達了受害者的悲傷與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後發酵過的豆子,用以製成調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莖,曬乾後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為常情所不容。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歎為觀止。後兩句筆鋒一轉,抒發了曹植內心的悲憤,這顯然是在質問曹丕:我與你本是同胞兄弟。為什麼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所以透過這首詩不僅能表達出曹植對於兄弟之間的自相殘殺感到無奈悲涼,也為後世勸誡避免殺戮作為警示。

    由此可得這首詩的背景表達了三國曆史中的感人故事。

    望採納~

  • 2 # 滄海一無

    個人認為當屬諸葛孔明與黃月英的故事。一說三國,諸葛孔明的大名,我們都是耳熟能詳,對他的神機妙算、運籌帷幄我們可是欽佩之極。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了,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然有一個女人。

    王者遊戲中的黃月英

    據古書記載,黃月英,漢末時荊州人,黃承彥之女,諸葛亮之妻,諸葛瞻之母。對於黃月英的相貌傳說眾多,流傳比較廣的說法是黃月英黃頭髮黑面板,但知識廣博。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相傳是從黃月英的傳授的技巧上發展出來。荊州一帶的特產,相傳部分也由黃月英所製造或發明。現今襄陽一帶,還可以聽到很多關於諸葛亮與黃月英的動人傳說。

    還有一中說法黃月英本人極美,因此遭到鄉里其他年輕女性的嫉妒而詆譭她的容貌。據傳說,諸葛亮黃月英夫婦婚後的生活很幸福。諸葛亮隨劉備出山後,一直南征北戰,黃月英在家裡辛勤操持家務,撫養孩子成長。諸葛亮之所以能夠撐起蜀漢的天下,是因為他後顧無憂,是因為背後有黃月英對他的支援。

    黃月英對諸葛孔明的愛情貴在無私奉獻,貴在默默無聞!

  • 3 # 碼字先鋒

    1、諸葛亮

    草船借箭,七擒七縱,白帝託孤,鞠躬盡瘁,如魚得水 。

    2、劉備

    三顧茅廬,桃園結義,髀肉復生,後患無窮,三讓徐州 。

    3、關羽

    刮骨療毒,單刀赴會,過五關,斬六將,身在曹營心在漢,超群絕倫  。

    4、曹操。

    得隴望蜀,望梅止渴,挾天子以令諸侯,說曹操,曹操就到,三分天下  。

    5、周瑜

    一時瑜亮,周郎顧曲,指囷相贈 ,如飲醇醪,火燒赤壁 。

    張飛

    古城會 長坂坡瞞天過海,義釋嚴顏,挑燈戰馬超,義釋嚴顏,三英戰呂布。

    擴充套件資料:

    三國演義核心人物:

    1、曹操

    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黃巾軍起義爆發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從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後用兵打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統一北方。

    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敗。建安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四年後,病死於洛陽。形象上是一個既兇殘奸詐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軍事家的藝術典型。

    但小說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惡德的同時,又充分表現了他作為一個奸雄的才智與膽略,他具有卓然超越於董卓、袁紹等人之上的政治遠見和政治氣度。

    他深通兵法,善於用兵,施謀用策,以弱勝強,先後消滅了除劉備、孫權以外的大小軍閥,統一了大半個中國。人生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2、司馬懿

    字仲達,東漢末期河內溫孝敬裡(今河南溫縣西)人。在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後,曹操稱魏王,立曹丕為太子,司馬懿被任用的太子中庶子。經常與曹丕談論大事,研究謀略,深為曹丕信服。

    曹丕只當了六年皇帝就死了,病危之時把輔佐曹睿之重任交給了司馬懿、曹真、陳群三人。曹睿即位,是為明帝,他封司馬懿為舞陽侯。227年2月,駐守新城(今湖北房縣)的將領孟達有叛魏歸蜀之意。孟達本為蜀將,是叛變之後歸附魏國的。

    司馬懿當機立斷,魏軍進城殺孟達,俘叛軍萬餘,新城仍為魏佔有。231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第四次出祁山北伐曹魏,司馬懿與諸葛亮祁山斗智,成功抵制了諸葛亮的進攻。239年春,魏明帝病危,不日,明帝死,八歲的曹芳即位。

    249年正月,曹爽兄弟挾小皇帝外出拜謁高平陵,暫離京城。司馬懿當機立斷,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爽一派。251年,把持朝政的司馬懿病死,但由於他攻於心計,老謀深算,司馬氏的勢力早已在朝中深深地紮下了根基,所以他的死對朝政並無震動。其子孫仍把握曹氏朝政。

    3、劉備

    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再奪漢中。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為替關張二人復仇發兵出擊東吳,被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因此慘敗使漢國元氣大傷。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4、諸葛亮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時值曹操一統北方,孫權虎踞江東,劉表和劉璋控制荊、益二州,但無所作為。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

    建安十三年秋,曹操率大軍進取荊州,劉備兵敗。在此緊急關頭,諸葛亮趕赴柴桑,同魯肅、周瑜等勸孫權與劉備聯盟,大敗曹操於赤壁。建安十六年,劉備以助劉璋為名,率兵數萬入益州,於次年與劉備會師,攻取成都。

    蜀漢章武二年(222),劉備兵敗夷陵(今湖北宜昌境),次年病亡。諸葛亮奉遺命輔佐後主劉禪。建興三年(225年)進軍南中。採用攻心為上、攻戰為下的方略,使孟獲等心悅誠服。

    五年春,諸葛亮上《出師表》,自統大軍10萬,進駐漢中,準備攻魏,六出祁山,於建興十二年春統軍進駐五丈原,與司馬懿所率20萬魏軍對峙於渭水南。八月,因積勞成疾,卒于軍中。

  • 4 # 文辰羊

    鍾會兵臨城下,後主劉禪不戰而降。保守劍閣的姜維分明之前在信中提醒劉禪鍾會用兵如神,要劉禪注意派兵駐守陽安,陰平。可劉禪卻聽信太監黃皓的占卜,認為敵軍不會到來,才釀成亡國之禍。

    “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他心中還有一絲縹緲的希望,劉禪只是被逼無奈。還立志將這死灰復燃。拒不投降!鍾會也對死守劍閣的姜維沒有辦法,只能無奈撤回。

    誰知道,劉禪哪裡還想著姜維殫精竭慮還奢望救出他來,早已經樂不思蜀!

    老將亡國思復明,後主降幡不思蜀。

    這君之苦,臣之苦為何偏要讓他一人來扛?

  • 5 # 籀筆鉤史話桑麻

    三國中感人故事特別多,比如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趙雲單騎救阿斗,關雲長掛印封金,關羽敗走麥城,劉皇叔白帝城託孤,諸葛亮病逝五丈原。

    但是最令我感動的兩個故事,一個是關羽敗走麥城,劉張得知消關公亡故的片段。關公一直是我們心中的英雄,是忠義的化身,當時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那是何等的英雄,何等的榮耀加身,但是卻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最後被呂蒙部潘璋部擒獲,被殺於臨沮,一代英豪至此隕落。而當聽到關羽死訊之時,張飛邊縱馬狂奔,邊嚎啕大哭的場景。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劉關張不是親兄弟,卻比親兄弟還親展示無已。

    另一個感動的故事是,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為了報答劉備的三顧之恩,鞠躬盡瘁,最後病逝五丈原。心中是有多麼不甘,可是又無能為力。

  • 6 # 周朝文DMU

    三國正史一段忠義感人的故事,絕對正史。青龍元年(公元233年),遼東的土皇帝公孫淵派使者來吳,對孫權上表稱臣。孫權大喜,甚至在國內大赦來慶祝,派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等人帶一萬兵馬渡海遠赴遼東,帶著金銀財寶封公孫淵為燕王並加九錫。聽到這個主意,群臣大驚,以丞相顧雍為首紛紛勸孫權,說公孫淵不可輕信,派使者就可以了,派兵送錢,太過分了。孫權心說,人家遠在遼東向我稱臣,我怎能一紙空文打發?不聽。資格最老的張昭分析道:“公孫淵最近經常對魏國不三不四,他是怕被魏國暗算而來求援的,並非心甘情願。如果他突然改變主意又臣服於魏,勢必要扣押我們的使者當信物,那時我們就是天下的笑柄了!”孫權不以為然,翻來覆去地為難張昭,而張昭則據理力爭。孫權說不過,惱羞成怒,拿著寶劍對著張昭:“吳國的人,入宮敬我出宮敬您,我對您也足夠尊敬了,而您卻屢次在大庭廣眾之下為難我,我經常怕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張昭凝視孫權半天后,才緩緩開口:“我雖然知道這番建議不會為您所用,之所以冒死進諫,就是因為當年太后的託孤之重啊。”說完,淚如雨下。孫權也動了情,把寶劍扔在一旁,兩人相對而泣。然而,眼淚衝不去孫權的固執,他卻聽不進去張昭的逆耳忠言,仍然派人去了遼東。張昭也是個倔脾氣,他看到孫權一意孤行,乾脆請了病假從此不再上朝。孫權火了,當即派人把張昭的府第出入口用土全都堵死。張昭不甘示弱,自己在內部也用土把門都堵死,雙方就開始了這樣奇怪的對峙。

      果然不出張昭所料,公孫淵見到孫權的使者兵馬,還帶來了燕王的頭銜和九錫的重禮,不但沒高興反而慌了。遼東離魏國近離東吳遠,魏強吳弱,這要是一點頭,不是公然得罪魏國嘛?另外,你一下子就派來一萬多人馬,想幹什麼?他不但不敢接受,還來個一不做二不休把使者兩人砍了頭後送給了曹睿請功,東吳的兵馬財寶通通收歸己有。十二月,魏國以此加封公孫淵為大司馬樂浪郡公,卻把人財兩空的東吳孫權氣了個半死。他當即咬牙切齒地發誓:“我年近六十,什麼事沒經歷過,如今卻被這個混蛋所騙!我要是不能把這個鼠輩的腦袋砍下來扔到海里,無顏再君臨天下,即使為此弄得家破人亡顛沛流離,我也認了!”當即就要憑藉他精銳的水軍北上遼東,與公孫淵決一死戰。

      客觀地說,孫權雖然有一支龐大精銳的水軍,北上遼東,他大概忘了當年衛溫諸葛直在海上如何的狼狽而被他砍頭的。東吳的大臣們一看皇帝又有如此創意,大吃一驚,陸遜薛綜等人連忙勸諫。勸孫權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們也只能曲線救國,先拍拍馬屁說此行必勝,然後再找一大堆理由。例如說不如先滅魏,那時遼東的公孫淵還跑得了等等。好說歹說,這次孫權終於沒有糊塗到底,總算回心轉意。他也知道自己的過錯後,派人去請張昭,張昭卻不領情。孫權只好親自去張昭府上請,張昭還是臥床不起。孫權又火了,下令點火,要把張昭一把火燒出來,哪知道張昭還是不動。"快滅火!"無奈的孫權只好徹底認輸,張昭的幾個兒子也把張昭攙扶起來跟隨孫權回到了宮中,君臣勉強算是和解。

      孫權公孫淵之間的這一段恩怨,其中後面有一段忠義感人的故事。那時公孫淵為了收拾東吳的使者,先把他們的兵馬分散,其中秦旦、張群、杜德、黃強等人帶著六十人的兵馬被安排在了遼東以北二百里的地方。他們心懷故國,四十多天後在秦旦的提議下約定起兵造反,寧可殺身成仁。然而,就在起義當天中午(他們約定晚上動手)機謀洩漏,當地太守立即關閉城門大搜捕,這些人無奈從城牆上跳下後逃離了。張群正患病,跳牆時又摔傷了膝蓋,大家也絲毫沒有拋棄之意,互相攙扶在窮山惡水中奮力前進了六七百里。然而,張群確實支援不住了,他也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要大家離開後逃生。秦旦堅決反對:"遠離故土萬里漂泊,如今更應該死生與共。"於是,秦旦留下照顧張群,杜德、黃強離開後去尋找救援。兩個人就此在深山老林裡採摘野果度日。杜德黃強幾天後到了高麗,見到了高麗國王后把孫權給公孫淵的一套頭銜原封不動送給了高麗國王,還說給您準備的禮物都被公孫淵那個雜種搶走了。高麗國王頓時高興起來,派人和這兩個人從深山老林中把秦旦張群找回來,並準備船隻把這幾個勇士從白山黑水送到了魚米之鄉,還帶上貂皮等貢品。這些人九死一生終於回到了故土,孫權見到他們後也大為驚訝,非常欣賞這四個人的膽識,群臣也大力讚揚,大家都以為他們死了。所以立刻將他們都拜為校尉。

  • 7 # 知了瞭望

    臧洪:一個不太出名的人物,一段令人蕩氣迴腸的故事。

    臧洪出身於官宦世家,舉孝廉出身。在中平末年,很有才名,被當時擔任廣陵太守的張超聘為功曹。張超知道自己能力不如臧洪,基本上對他言聽計從。二人合作,使廣陵成為當時最富裕的數個郡之一。

    後來董卓之亂,又是臧洪說服張超出兵討伐董卓,最終有了酸棗會盟。他們起兵甚至早於袁紹、曹操等人,而演義中所寫的曹操矯詔討伐董卓的檄文就是全部照抄臧洪所寫的討賊檄文。可以說,討伐董卓的發起者便是臧洪。

    而在張超的支援下,臧洪為酸棗會盟的群雄發表了演講,定立了盟約,使各有心思的群雄維持了一定程度上的團結。一時間,天下知名。可以說,張超對臧洪有知遇之恩。

    酸棗會盟成員之一,擔任陳留太守的張邈,是張超的兄長。他曾對張超說,“我聽說你在廣陵什麼都不做,把一切政事都交給臧洪去處理,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啊!”

    張超回道:“臧洪的才學智慧遠超於我,我十分喜愛他,可以說是海內的奇士。”

    後來,張超派臧洪去幽州聯絡大司馬劉虞。但當他到達河間國時,因袁紹和公孫瓚交戰,他最終滯留冀州。袁紹看重臧洪的才能,便任命他為青州刺史。於是,臧洪就留在了青州,成為袁紹的手下。而張超則留在陳留,跟隨他的兄長張邈。

    後來,張邈聯結呂布趁曹操征討徐州發起叛亂,雖然前期給曹操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但張邈、呂布等人顯然不是曹操的對手。呂布逃亡徐州,而張邈則把陳留交給張超,自己攜帶大量財寶前往壽春去向袁術求援。但大量財寶激起了他手下士卒的貪婪,他們殺了張邈,搶了財寶後一鬨而散。

    當時,曹操聲勢極大,沒人敢來得罪。困守在陳留雍丘的張超成了一個棄兒,只有少量軍隊且外無援兵。面對曹軍的不斷猛攻,他說,“在這種情況下,也許只有臧洪會來救我吧!”

    但這時候的臧洪已是袁紹的手下,而且很受重用。在他聽聞張超被圍,危在旦夕時,他光著腳大哭,立馬想要率領本部人馬前去救援,並向袁紹求援。

    但袁紹和曹操關係很好,而且當時彼此還是盟友。他不答應臧洪,也沒有直接拒絕,只是拖著。最終三個月後,雍丘被曹操攻破,張超一家被滅族。

    按說,臧洪已經盡力,張超也死了,這件事也就結束了。但臧洪卻不這麼想,他覺得自己愧對張超,而對袁紹充滿怨恨。當即宣佈與袁紹斷絕關係,而此舉就等於宣佈東郡獨立。

    臧洪當時是東郡太守,說是太守,當時他所掌握的也不過東武陽一城。北面有袁紹的大軍,南面是曹操,臧洪此舉就是自尋死路。

    袁紹大怒,親自率軍前來問罪,把臧洪困在東武陽城中。袁紹令陳琳寫信給臧洪,讓他投降。臧洪文采也不輸於陳琳,洋洋灑灑寫了一封千字文,把袁紹痛罵了一頓,表示恥於與袁紹為伍。於是袁紹增兵急攻,歷經一年,東武陽城中的糧草吃完了,就吃武器上的皮革和老鼠。最後連這些都沒了,臧洪就殺了自己的愛妾分給將士們充飢。但即使這種情況下,城中七八千百姓仍無一人逃跑。

    最終,城還是破了,臧洪因不屈而被袁紹所殺。追隨他而死的,還有他的同鄉陳容,之前派出城求援的兩個司馬,以及無數城中百姓。

    每當讀這段歷史,內心便激盪不已。這是一個士為知己者死的故事,一個在亂世不願背棄自己心中道義的故事。也許,臧洪固執、偏激、孤傲,不適宜那個亂世,但他的所作所為足以後代人敬服。

  • 8 # 肥肥大狗熊

    1。

    董卓滅亡後,其部將李傕郭汜帶兵進犯長安,呂布不能擋,長安陷。獻帝驚問此二人兵犯帝都是為何事。二賊說,要為董太師報仇,問問獻帝董太師為什麼被砍頭。於是我們的小皇帝就回頭問王允:“王司徒,不知董太師所犯何事?”。王允一聲長嘆,遂自盡

    2。

    劉巴,衡陽人,年輕的時候在劉表的領地生活,後來劉備避禍新野,劉巴很討厭劉備,就躲到零陵。劉表死後,劉巴北上投降曹操,提出的唯一一個條件就是“要跟隨曹操,因為討厭劉備,所以希望曹丞相能別把他拋下”,曹操答應他會用兵保護他的。結果赤壁一把火,讓曹操失言了。劉備招降了劉表的手下,唯有劉巴逃到交州,投奔士燮,然後轉道益州。劉備打下益州後劉巴又想跑,結果沒跑了,被任命為左將軍西曹掾,法正死後,成為尚書令,為整個文官階層的最高權威。夷陵大火之後,趁劉備病重,他又想逃跑,最終還是沒成功,章武三年,死於自己家中

    3。

    劉備打下整個東川之後,進位漢中王,給手下加官進爵,唯有一個漢中太守的位置還空著。這個位置就相當於今天國防部長的職位,很是關鍵。劉備手下的人都以為這個位置是張飛的,“飛亦自許之”。然而劉備確卻任命魏延當這個國防部長。魏延說:“要是曹操派一大將來打漢中,我能讓他們全軍覆沒,要是曹操自己領兵來,我能為大王阻擋曹操”。劉備哈哈大笑,手下眾將也為魏延的氣勢所震動

    4。

    傅彤,原為劉璋手下,後來降劉備,伐吳的時候跟隨劉備一同進攻。夷陵大火之後,傅彤為了讓劉備撤退主動斷後,死戰不退,被吳軍八面圍住。丁奉大叫:“川兵死者無數,降者極多,劉備已被擒獲,如今你力窮勢孤,何不早降!”傅彤叱曰:“我乃漢將,安肯降吳狗!”,力盡吐血而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OINB怒懟路人上熱搜,糖小幽迴應:“他是外國人,不懂人情世故”,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