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燈後生產”
熄燈後生產就是“你回家,機床在工廠繼續開動“
為啥要這麼幹呢?其實目的也很簡單。
1. 在熄燈期間,工廠沒有操作工了,人工成本得到降低。
我們會發現,其實人工成本的本身通常佔總成本的不小部分。
我們在經歷大環境不佳的時候,通常也想到要降低人工成本,所以會採取裁員,短時工作的調整。
2. 我們要提升車間的產能,用足主軸運轉時間。熄燈後生產,讓我們儘可能在避免額外增加裝置的情況下,將機床產出發揮到最大。我們也不需為了一時訂單的增加,去額外僱操作人員,培養新的操作工。更不需要外協加工,因為這樣需要品控,利潤也會低很多。
熄燈後生產,會讓你的利潤點更高,投入更小。特別當你業務暴增的時候,你可以快速適應產能需求。
3. 這可以使得你平衡不同加工工藝時間的分配。比如工廠有操作工的時候,做一些短時完成的工作,當熄燈後,人離開後做一些工時比較長的加工操作。
怎麼來理解“長”和“短”呢。這麼說吧,配置操作工的班次,安排哪些需要比較手動設定和引數調整的活兒。而熄燈後,則安排不需要間隙性停機,或者反覆調機的工作。
4. 在熄燈中,可以加工一些加工過程比較長的工序,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據統計,約39%的工廠應該進行熄燈後生產。說起來簡單,為啥做起來難呢?
沒有人工干預和監控,比如刀具損壞,換刀時候換錯了,機床卻繼續跑。
冷卻液可能沒對準目標位置進行冷卻。噴嘴發生問題了,比如堵住了,沒人知道。
換刀的時候,光電開關(檢測控制)發生故障
撞機,更可怕的是“火災”
如果有操作工在場,這些問題很快就被發現和排除。問題是熄燈後現場沒人了。
沒人會換掉損壞的刀具。也沒人會裝新料,工件。
沒人能監控,調整引數和公差。
這些功能必須在熄燈後被最大程度上設定為自動模式。
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習探討的,如何透過這些問題的解決,落實“熄燈後生產”。
關鍵點是:從小處做起得到成長,累積經驗
1. 你不需要將整個流程都自動化
比如,你只在熄燈後做最後一道工序,比如換最後一把刀的時候,開始熄燈生產。
經過這最後一道,就出成品。
比如,去做一些簡單、不容易出做的工序,沒有爭議點,經過驗證穩定可行的。
2. 最小自動化等於安全
配置一些必要的裝置
比如我個人第一想到的就是火災預警
透過攝像頭遠端監控裝置
3. 只在熄燈後用開最穩定的那幾臺機床
4. 堅持做成熟的,已經被反覆驗證穩定的工作
所以,熄燈後加工只給你帶來1-2小時的福利麼?
這個已經很好了。並且相當有價值了。
當然你需要有防禦意識。
任何工序都有可能出錯的,你要有預案准備。
幾點必須上心:
1. 不要在熄燈後執行新程式碼,新程式,或者沒有被證實能夠無障礙執行的程式碼和程式
2. 如果給一個需要多工序才能完成的工件程式設計,這個程式要先在操作工在現場的時候運作一次,起碼能出的一個成品產品才行。
一個個工件做出來,而不是節約換刀時間。這個能確保,這些主要步驟都是能夠穩定實現的。
3. 進刀速度降低15%,以降低刀具損壞可能性。
4. 避免做那些很難對準冷卻的工序,比如深槽,口袋槽加工,需要對準冷卻的。
5. 要從最簡單的工作開始操練,而不是很難的,很貴的活兒。尤其那些公差精度要求很高的活兒可別拿來練手。
我們盤一下,只留一個燈開著如何?這個是說,只留一個操作工在現場,以免發生非常嚴重的事故。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自動化設定
夾具,功能性夾板
托盤的更換
嘗試反正驗證和調整設定
每天熄燈前留夠時間做這些。
千萬要留夠時間,否則大家都搶著回家而犯錯誤,甚至沒人檢查接下來熄燈操作需要的做的準備工作。比如刀具壽命,引數驗證。
還有In-Cycle 自動化的說法
監測刀具損壞的感測器
冷卻液管理
預防性保養
切屑管理
棒料進料,托盤轉換裝置
抓件,分件兒
試車階段的監控
這些就是熄燈後生產需要考慮的幾個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不要因為困難放棄,開始一點點嘗試,每次更多一些,你的工廠就可以從中獲得不少利潤。
一定的技能幫你增產,增效!
“熄燈後生產”
熄燈後生產就是“你回家,機床在工廠繼續開動“
為啥要這麼幹呢?其實目的也很簡單。
1. 在熄燈期間,工廠沒有操作工了,人工成本得到降低。
我們會發現,其實人工成本的本身通常佔總成本的不小部分。
我們在經歷大環境不佳的時候,通常也想到要降低人工成本,所以會採取裁員,短時工作的調整。
2. 我們要提升車間的產能,用足主軸運轉時間。熄燈後生產,讓我們儘可能在避免額外增加裝置的情況下,將機床產出發揮到最大。我們也不需為了一時訂單的增加,去額外僱操作人員,培養新的操作工。更不需要外協加工,因為這樣需要品控,利潤也會低很多。
熄燈後生產,會讓你的利潤點更高,投入更小。特別當你業務暴增的時候,你可以快速適應產能需求。
3. 這可以使得你平衡不同加工工藝時間的分配。比如工廠有操作工的時候,做一些短時完成的工作,當熄燈後,人離開後做一些工時比較長的加工操作。
怎麼來理解“長”和“短”呢。這麼說吧,配置操作工的班次,安排哪些需要比較手動設定和引數調整的活兒。而熄燈後,則安排不需要間隙性停機,或者反覆調機的工作。
4. 在熄燈中,可以加工一些加工過程比較長的工序,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據統計,約39%的工廠應該進行熄燈後生產。說起來簡單,為啥做起來難呢?
沒有人工干預和監控,比如刀具損壞,換刀時候換錯了,機床卻繼續跑。
冷卻液可能沒對準目標位置進行冷卻。噴嘴發生問題了,比如堵住了,沒人知道。
換刀的時候,光電開關(檢測控制)發生故障
撞機,更可怕的是“火災”
如果有操作工在場,這些問題很快就被發現和排除。問題是熄燈後現場沒人了。
沒人會換掉損壞的刀具。也沒人會裝新料,工件。
沒人能監控,調整引數和公差。
這些功能必須在熄燈後被最大程度上設定為自動模式。
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習探討的,如何透過這些問題的解決,落實“熄燈後生產”。
關鍵點是:從小處做起得到成長,累積經驗
1. 你不需要將整個流程都自動化
比如,你只在熄燈後做最後一道工序,比如換最後一把刀的時候,開始熄燈生產。
經過這最後一道,就出成品。
比如,去做一些簡單、不容易出做的工序,沒有爭議點,經過驗證穩定可行的。
2. 最小自動化等於安全
配置一些必要的裝置
比如我個人第一想到的就是火災預警
透過攝像頭遠端監控裝置
3. 只在熄燈後用開最穩定的那幾臺機床
4. 堅持做成熟的,已經被反覆驗證穩定的工作
所以,熄燈後加工只給你帶來1-2小時的福利麼?
這個已經很好了。並且相當有價值了。
當然你需要有防禦意識。
任何工序都有可能出錯的,你要有預案准備。
幾點必須上心:
1. 不要在熄燈後執行新程式碼,新程式,或者沒有被證實能夠無障礙執行的程式碼和程式
2. 如果給一個需要多工序才能完成的工件程式設計,這個程式要先在操作工在現場的時候運作一次,起碼能出的一個成品產品才行。
一個個工件做出來,而不是節約換刀時間。這個能確保,這些主要步驟都是能夠穩定實現的。
3. 進刀速度降低15%,以降低刀具損壞可能性。
4. 避免做那些很難對準冷卻的工序,比如深槽,口袋槽加工,需要對準冷卻的。
5. 要從最簡單的工作開始操練,而不是很難的,很貴的活兒。尤其那些公差精度要求很高的活兒可別拿來練手。
我們盤一下,只留一個燈開著如何?這個是說,只留一個操作工在現場,以免發生非常嚴重的事故。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自動化設定
夾具,功能性夾板
托盤的更換
嘗試反正驗證和調整設定
每天熄燈前留夠時間做這些。
千萬要留夠時間,否則大家都搶著回家而犯錯誤,甚至沒人檢查接下來熄燈操作需要的做的準備工作。比如刀具壽命,引數驗證。
還有In-Cycle 自動化的說法
監測刀具損壞的感測器
冷卻液管理
預防性保養
切屑管理
棒料進料,托盤轉換裝置
抓件,分件兒
試車階段的監控
這些就是熄燈後生產需要考慮的幾個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不要因為困難放棄,開始一點點嘗試,每次更多一些,你的工廠就可以從中獲得不少利潤。
一定的技能幫你增產,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