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漫談君

    道家這個概念是在西漢才被提出來的,所以老子楊莊和莊子也並不知道自己是道家中人,說楊莊是道家中人是因為他的一些觀點和老莊相似。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中曾提到:

    “楊朱為我、輕物重身,老子知天道以養身,莊子逍遙、無我,逃入彼世界以重身。”

    他把楊莊這個後來人歸作是道家的第一階段,認為道家在楊莊,老子和莊子中順序發展。楊莊的思想到底何如,為什麼只有他受到了如此的批判被世人所唾棄呢?

    楊莊的思想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解讀,分別是生死觀,貴己和保全真性。

    1、生死觀,楊莊曾道:

    “有生便有死,人人皆如是。生有賢愚、貧賤之異,而死皆歸為腐骨,蕪舜與桀紂沒有不同”。

    他還說過:“聖人深慮天下,莫貴於生”。這兩句話無不體現了楊莊對於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他覺得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是最為尊貴的財富,超過聖人眼中的天下。這和“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時代精神必然是相悖的。

    2、貴己,楊莊有一句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話:“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這是古今中外許多人曾分析議論過的一個觀點。楊莊認為每一個人只要管好自己就可以,我既不會為了天下的安定去拔自己的一根腿毛,也不會為了自己去損害他人的利益。

    一毛不拔和墨子的兼愛有相似之處,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不損人利己也不損己利人,這是一種十分超然的萬全自由觀念。但是這個觀念受到了儒家當代的很多人的批判,連孟子都認為楊莊是一個十分自私不可能再回頭的人了。但歸其根本,楊莊也不過是想達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安穩境界罷了,只不過更加務實了一點兒而已。

    3、保全真性,這個和老莊的思想最為接近,他認為所有人都應該順應人最自然的真正性格,只要有吃有喝,能滿足最基本的需求就可以了,千萬不要為外物所傷為外物所累。不羨慕別人,不存在貪婪,不沉於利益,不害怕威嚴,不怕虛無的鬼也不擔心總會到來的死亡,只要在活著的日子順從自己的心意,保持自己的自然之性,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心自己的行為和自己命運就可以。

    楊莊思想必然是在古代存在不下去的,這裡有幾個原因。

    第一,歷史在消逝,以前哲人的思想寶庫我們也只能從書中尋得,而且尋到的也不過幾成。但楊莊是一個極度自由極度放空的人,他沒有著過書,甚至我們連他的生平都不知道,只能從別人傳記中尋找他的影子,即使研究也難以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第二,楊莊受到了統治者的禁止和批判,更加沒有人敢提及。楊莊為國家一毛不拔,他強調個人利益,告訴我們自己好才是真的好,從而就會導致無君論。秦漢以後是儒家的天下,楊莊和流行思想整個相反,危害了統治階級的利益,本來已經十分有限的傳播更一步逼仄。

    而且楊莊應該是目前已知的歷史上第一個個人主義 ,個人主義在當代已經不能屬於一個貶義詞,各個國家都在強調人權都在保護每一個公民的利益,中國法律就規定“要尊重人民,保護人民的合法權益。”楊莊的思想是那個時代的早產兒,他的思想已經超過人民的普遍認知,使一大波有權勢之人感到了危機。

    對於楊莊的否定既不是楊莊的錯也不能全歸在那個時代,但站在2020讀史的我們應該拋去歷史的煙雲細品其中的精華,也許你就會發現你忽視了一個大家。

  • 2 # 弘道積德老子文化獎

    前提不成立。楊朱為老子學生!

    請關愛武漢人、湖北人,對同袍們不要辱罵、不要懷疑、不要冷漠,身在其中的他們所經歷的是我們無法體諒的,不要採取一概拒之門外的態度,給他們提供食宿和必要的照顧吧!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冷漠比病毒可怕,辱罵比刀劍無情!

    請關愛湖北人,關愛武漢人,鼓舞所有的善人!

    加油武漢

    一遍又一遍的電話,

    一次又一次的發帖,

    雖隔千里,連螢幕都能感受到的悽慘煎熬,如在咫尺,那面對親人受難的悲哀無助…

    無辜啊武漢

    天災人禍

    一力承擔

    天道無親

    常與善人

    無奈啊武漢

    自縛斷後

    同道同德

    八方支援

    加油武漢

    自救吧武漢

    利而不害

    善生第一

    邪不干正

    天救衛慈

    靜勝躁

    道德經

    安靜清心

    熱愛生命

    永不放棄

    寒勝熱

    傷寒論

    中本西用

    陰陽中和

    鬼神不侵

    自勝者強

    本能論

    八段錦

    炁意病除

    自我主人

    曲突徙薪

    反思疫情

    不爭共生

    人道法道

    道法自然

    上行下效,尊道貴德;

    尊老愛幼,明道建德。

    同道同德,多多益善,

    弘道積德,功德無量!

    大道至簡,易知易行。

    不言之教,率先垂範,

    少私寡慾,見素抱樸。

    無為之治,道法自然,

    國泰民安,萬物共存。

    道生德蓄天地根,尊道貴德萬物生。

    人道法道道自然,無智無慾為無為。

    天地無私與善人,天將救之慈為之。

    修德證道無死地,鬼神瘟疫不傷人。

    營魄抱一德不離,專氣致柔滌可欲。

    雞息鵝素鵲和順,素樸質真如童心。

    生不如養建德性,養不如教明道常。

    天生赤子皆真人,修德合道成聖人。

    身如藕根在凡塵,花開聖鏡向道心。

    人間天堂尊道德,聖人輔眾復自然。

    道德書院理子敬書

    環境汙染了,根本在於人性被汙染了,罪莫大於可欲。天災都是人禍,“飄風不終朝”,“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為子孫後代留點自然吧!為子孫留點善意!

    堵住回家的路,封住回家的門,有無違反民權,何談民生與民主?

  • 3 # 郎透社

    歷史是勝利志書寫的,換句話說是統治者書寫的,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楊朱學術不利統治階級統治,所以不宣傳,就逐漸沒落了。

  • 4 # 金道論國學

    楊朱據說是老子的學生,是道家學派中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比莊子還要早,他的思想,曾經在戰國時代成為最重要的學說,當時信徒眾多。用孟子的當時社會的學說中,人們不是相信墨子的墨家學說,就是相信楊朱的道家學說。

    楊朱的道家學說是建立在老子的道的學說的基礎上的。但老子的道學,基本上側重於政治和社會的學說,他提倡用自然無為的態度去治理國家社會,而楊朱的學說,更加側重人的生命,更加側重人如何在亂世中全身保命,所以學術界一般把楊朱的道家學說稱之為貴己之說。

    楊朱的學說與孟子所崇尚的儒家學說,形成了截然對立,好辯的孟子就不遺餘力地罵楊朱,甚至說他和墨子,是無君無父的禽獸。

    本文主要從孟子的儒家學說的角度,來說明楊朱的學說。

    楊朱,你為何不把領導放在眼裡?

    本來楊朱學派沒有主動去惹儒家學派,不像墨子,猛烈抨擊儒家學派,還很“毒舌”地取笑儒家弟子,看見哪家死人就開心,有生意上門,可以去幫他們操辦葬禮吃吃喝喝了,說這些弟子是發死人財的“賤儒”。孟子批評墨家學派是禽獸,也很“毒舌”,不過這也算是“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但楊朱學派應該是道家學派的一支,道家都主張“清靜無為”,估計楊朱學派絕不會主動出擊,去找儒家麻煩的。

    但楊朱學派在內在邏輯上確實是找了儒家的麻煩,這源於他的核心思想與儒家的對立,這迫使孟子不得不出手,批評楊朱學派,搞臭楊朱,以維護儒家學說。

    楊子,名朱,又叫陽生,戰國時期魏華人,有人說他是老子的弟子,屬於道家一派的隱士。他主張“為我”的人生哲學,以是否對自己有利當做評判是非善惡的標準。孟子在批駁楊朱時,認為“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按此推斷,楊朱是一個極端自私自利的人,為了天下的大利,都不肯從自己身上取一根毛。其實孟子這是不厚道地斷章取義,在《列子》的記載中,楊朱的原話是這樣的:

    楊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國而隱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體偏枯。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楊朱說:“伯成子高不肯拔一毛而有利於他人,因此捨棄王位,隱居耕田。大禹不願為自身謀利,因此勞累過度,半身不遂。古人拔下自己的一根毫毛來有利於天下,他也不給,而讓普天下來奉養他一人,他也不同意。人人都不拔一根毫毛,人人都不有利於天下,那麼天下就治理好了。”

    原來楊朱並非純粹的隱士,他有政治理想。楊朱認為,要是一個人遺世獨立不與這個世界發生任何關係,你不去打擾世界,世界自然不會打擾你。每個人都是獨立自由的生命,我不取身體的一毛有利於天下,我也不拿天下的一絲一毫,人就像蠶蛹一樣,把自己包起來,“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和世界沒有任何關係,這樣天下就太平了。愛有時候是殘酷的,奉獻和索取也是殘酷的,用他的同道莊子的話說,就是與其“相濡以沫”的痛苦,還不如大家誰都不認識而“相忘於江湖”的逍遙。在楊朱看來,只有自身肉體和生命的健全、靈魂的圓滿才是真正的快樂。

    看來,孟子說楊朱是一個極端自私自利的人,還真的是冤枉了他。楊朱的“為我”是建立在不損人利己理想的基礎上的“貴己”和“重生”。在楊朱看來,沒有什麼比生命的健全和精神的自在更可貴了,滔天的富貴、燻人的權勢,在自由的生命面前不值一提。楊朱的利己主義,只求生命的自足、精神的自由和靈魂的安寧,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照此理想,天下也就平安無事了。

    但楊朱的“利己主義”,在邏輯上必然引來目無尊上的無政府主義,這就是拆當權者的臺,就是破壞了儒家強調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尊卑秩序。楊朱的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是至高無上的個體,不名一文的窮人與號令天下的君主,都是平等的。你是你,我是我,你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剝削我,我不必為了你的利益犧牲我,你是你生命的君主,我是我身體的皇帝,大家相安無事天下太平。這種理論完全消解了王權的正當性和必要性,所以無論是儒家還是法家,都對楊朱大加撻伐。韓非子就怒氣衝衝地說:

    “今有人於此,義不入危城,不處軍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世主必從而禮之,貴其智而高其行,以為輕物重生之士也。夫上所以陳良田大宅,設爵祿,所以易民死命也。今上尊貴輕物重生之士,而索民之出死而重殉上事,不可得也。”

    “假定有個人,堅決不進入危險地區,不參軍打仗,不願拿天下的大利來換自己小腿上的一根毫毛,當代君主一定會優待他,看重他的見識,讚揚他的行為,認為他是輕視財物愛惜生命的人。君主所以把良田和寬宅拿出來作為賞賜,設定官爵和俸祿,為的就是換取民眾去為他拼死效命;現在君主既然尊重那些輕視財物愛惜生命的人,再想要求民眾出生入死為國事作出犧牲,就根本不可能了。”

    在韓非子看來,楊朱的思想簡直大逆不道,不僅不服兵役,還看不上君主給的高官厚祿。要知道,君主拿出來的高宅大屋高官厚祿,是用來等價交換生命的,楊朱把個人的生命看的太重,如果人人都是這樣,沒有人為君主效命,那君主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孟子說楊朱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韓非子說“不易天下大利”。孟子說楊朱不肯犧牲自己的一根毛髮來讓天下人得利,是一個極端自私自利的人;韓非子說楊朱是拿天下的大利換我的一毛髮,我也不換,我的身體和生命是最重要的,物質利益對我來說是無關緊要的,這叫“輕物重生。”可見,在孟子眼裡,楊朱極端自私自利,而韓非子說楊朱大概就是一個視功名富貴如浮雲如糞土的隱士。孟子斷章取義的做法很不厚道。對論敵和風細雨,這不是孟子的風格。

    收起內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地分居一年見一次的夫妻,能離婚嗎?有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