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不喝酒酒的醉貓

    在儒家各賢者中,孟子自有一股子英氣,硬氣,浩然之氣,讀之自覺胸中正氣渾然充沛,源源不斷,蕩曳生姿,讀罷起身再看這個世界,便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從容。

    孟子,生於戰國中期。那個時代,一方面時局殺伐征戰,混亂不堪,另一方面處士橫議,眾說紛紜,在此背景下,堅持儒家學說的孟子不受各國國君重視,“見以為迂遠且闊於事情”,他便成了一個士層之上的失意人,不過,他退而著書,給後人留下了一股長流不斷的浩然力量,那就是《孟子》。

    “仁者無敵。

    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己矣。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梁惠王》這一卷的主要內容是孟子不斷以仁義之說試圖教育不那麼賢德的幾位君王,糾正他們的態度和行為,而且孟子並沒有止於說仁義本身是“好”的,更要使幾位君王相信仁義會給他們自己、給他們的國家帶來好的結果。

    舉個例子,齊宣王是幾位君王中比較坦誠的一個,既表示自己有開疆拓土進而統一天下的“大欲”,也承認自己有耽於享受的“樂”,與其說他想做一個好國君,不如說他想做一個強國之君,因而便可以享受更大的快樂。

    孟子採取的策略是,第一步用“以羊易牛”這個比喻誇讚宣王是一個內心善良的人,這樣的讚譽即使是一個純粹的惡人也願意接納的,何況宣王這樣一個“俗人”式的君王;第二步,試圖使宣王相信,政治的美善和君主個人的幸福是統一的,一方面,採取暴虐的政治榨取百姓獲得的快樂,在價值尺度上被否定,不是一種“高尚的”、“善良的”快樂——即使是俗人也希望自己被讚譽,所以君王應該把個人的私慾如“好貨”、“好色”等與百姓“同享”、“同樂”,以自己的慾望體會民眾的慾望,如此則可在價值上升華自己的私慾,從而安心地享受;另一方面,暴虐的政治不會長久,甚至會使君王面臨緊迫的危險,良善政治不僅在當前可以積聚民心,而且可以流芳後世,這是適合於君王的理性選擇。

    如何對付像孟子這樣境界的人?

    很簡單,富貴權勢,金錢美色誘之,貧賤迫之,威武加之。只要他服了,言行不一,那你就贏了。

    但是如果他真的貧賤不移,富貴不淫,威武不屈,言行如一。那他就是真聖人,大丈夫。這樣的人古今中外,都是打不倒,擊不敗的,即使你毀滅了他的肉體,千秋之後,他的名字依然會在豐碑上閃耀,而你不過是妄圖挑戰崇高的小丑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強險,三者險一百萬,車損,不記免賠,共計2230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