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耐思健康
-
2 # 精神家園001
未來五年心理學的發展可能會在這些方面產生一些變化,第一就是應用領域更加廣泛,隨著人們對心理學的認知度越來越高,心理學在社會各個行業和產業領域的應用會越來越多,應用更加廣泛和深刻。第二個就是隨著人們的社會競爭的壓力日趨激烈和增大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會透過尋求心理方面的幫助來調整和控制自己的心裡矛盾、不良的心理狀態,人們會更加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第三個方面就是未來的心理學,不論是研究還是應用會更多的藉助於現代科技的手段,包括人工智慧等這些新方式和手段,來形成新的發展趨勢。第四就是心理學與醫學和教育學的結合更加密切,對人的發展的從生理和心理方面形成合力,促進的和諧。
-
3 # 榮之吾雪
好巧,真正深入學習心理學並且進入這個行業恰巧也是五年。
這五年剛好見證了心理諮詢師的考證變遷,在行業內,學院派、江湖派兩山對立,各不相讓,學院派以強大的理論基礎作為靠山,江湖派則以大量個案實踐而自成一山。
雖然兩派對立,但是在社會上真正主流的卻是另外一派—精神病醫院,醫院系統的精神科專家們正在被源源不斷的來訪者們困擾的苦不堪言,某精神科醫院的專家說,他做班一小時創下了136人的面診記錄。
老百姓不舒服更相信醫院的醫生們,而有些不需要吃藥,只是面臨生活上的困境的來訪者大可不必去騷擾醫生,只要是有資質上崗的心理諮詢師就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幫助。
綜上所述,心理學行業未來的趨勢必然是整合的,分類的,有等級的分化來訪者的去向,建立完善的心理諮詢體制,加強理論學習,學院派多做實踐,江湖派加強理論學習和統一管理,三方整合,相互融合而有秩序。
另外要講的是,這幾年國外各類學派紛紛登陸中國,這也是百花齊放,百花爭豔的大好時機。
對於普通大眾來講,普及心理學知識,惠及生活,懂得求助是未來必然的趨勢
-
4 # 張麗芳說兒童心理
從心裡諮詢領域切入簡單的猜測一下,僅作為個人觀點。
我們先說說心理諮詢領域的大事,為什麼國家要取消心理諮詢師考試?目前心理諮詢這棵大樹已過了野蠻生長期,需要修剪枝葉更健康的發展。
02年7月中國第一次進行心理諮詢師的認證考試,17年年底國家宣佈取消心理諮詢師的考試。從02年到17年這16年時間裡,我們都知道,三級心理諮詢師大專以上學歷就可以考,相當於沒有門檻;二級心理諮詢師,從培訓機構報名就可以考。但是我們必須要考慮歷史因素,在國家野蠻生長的這個階段,國家不僅心理諮詢領域不規範,相信在各個領域都有這麼一個現象。而且也確實有非常多的愛好者和熱心公益的人想要幫助他人,也有非常多非常多的人從心理諮詢中獲益。
17年9月15日,國家公佈140項國家職業資格目錄,這其中沒有心理諮詢師這一職業,這意味著從事該職業不需要考資格證,之前考的心理諮詢師證只作為能力的證明。19年8月,國務院發文指出,在19年年底會建立完成職業等級制度,推動實現第三方機構和用人單位進行等級的評定和證書的頒發,並且相關人員如果出了重大過失需要由相關認證機構負責。國家把認證權力下放給專業的心理諮詢協會給相應的企事業單位,這意味著將來可能有不同的認證體系即不同的證,但是最終一定會有一個證是最有含金量的,然後大家都去考那個。這階段我估計可能要五到十年左右國內心理諮詢格局的塵埃落定。
然後我們來看一下目前國內心理諮詢存在的主要問題:
1.目前的心理諮詢師認證體系不嚴謹。有很多的人會反映到二級心理諮詢怎麼還不如三級心理諮詢師,五六十歲的諮詢師怎麼還不如二三十歲的諮詢師。“找諮詢師諮詢什麼也不告訴我,聊半天都是我在說,還不如找我的朋友聊聊天,還能給點建議啥的。”
中國從02年開始有心理諮詢師的認證考試,其實是起步非常晚的,為了補充大量的職位缺口,所以前期為了吸引大量的人才投身這個職業,所以,對人才篩選沒有那麼嚴格。所以出現了很多德不配位的情況,很多的年長的諮詢師在他們那個時候能夠學到的東西其實很少,而且他們很多都有本職的工作,做心理諮詢師只是兼職。
2.國內高校關於心理諮詢的學時培養計劃基本處於空白。國內其實有很多的學校都有開設心理學的專業,本科階段主要兩個專業臨床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主要學習理論知識,只有極少的學校有具體的心理諮詢的技能方法的學時培養計劃。課時內容也基本上是我們的國家心理諮詢師考試的內容,意思是你們能透過這個考試在這方面我們就算交差了。
不過我們也要考慮到其實老師們也有困難。因為在碩士博士的階段,國內高校開設心理諮詢這個方向的寥寥無幾。同樣的作為同一個教育系統裡面出來的人一定也不具有相應的心理諮詢的背景與能力,我們這裡說的是具體的技能及實操的經驗。能在學校裡教學生們具體的技能、講解具體的案例細節處理,一般都是既能教學又能實操的大牛,基本上是院系裡面教研室主任或者院長。
那麼,為什麼學校裡不開心理諮詢這個方向呢?因為在高校裡對於一個老師來說,重要的是文章和研究進展,有這些你才能證明你的能力才能給你評職稱發獎金,做心理諮詢能發什麼文章?做什麼研究?做科學研究講究可重複性實驗、信度、效度。
3.國內大眾文化裡大家對心理諮詢許多刻板印象和誤解。
大眾對心理諮詢服務的認知,還停留在無法區分心理醫生和心理諮詢師上面。許多的人會認為心理諮詢就是談話,跟人家聊聊天一小時就能收幾百塊錢,大家覺得可能太空了。做心理諮詢,那麼我就是有病的。很多人會諱疾忌醫,覺得自己還能熬一下就沒有多大問題,不需要找心理諮詢師。還有的人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得了抑鬱症,去看心理諮詢師是丟人的。很多人並不能信任心理諮詢師。例如電影《無間道》裡面,梁朝偉和自己的心理醫生髮生了性關係;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完美關係》裡,衛哲說自己收買過很多的心理諮詢師,把來訪者的隱私洩露給自己。從影視作品中就可以看到大眾對心理諮詢師的態度。反觀歐美國家,例如《心靈捕手》裡面塑造的心理諮詢師的形象專業嚴謹,值得信任,並且你幾乎可以感受到那種觸及心靈的感動。4.國內民眾平均經濟水平受限。雖然中國現在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我們的經濟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們大眾的消費水平,其實還沒有到達一個很高的水準。例如心理諮詢,一週一次,每次300,一個月1200的諮詢費用,1200可以勉強在杭州租一套房子,勉強夠一個應屆畢業大學生一個月的吃飯費用。所以其實還是蠻多的,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
5.心理諮詢師的生存問題。成為心理諮詢師需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這需要花掉大量的錢和精力。比如一個心理學畢業的大學生,想要成為一個諮詢師,那麼單憑本科學歷沒有人會認,因為大學裡面在那點技術技能根本無法完成一個諮詢,然後你根本沒有實操的經驗。你能做的諮詢可能就你身邊的那幾個人。那麼你就要先找一份能讓你賺錢的工作,然後又有點時間,然後你會發現你的那點工資根本不夠交培訓費的。如果你是個女生還好,可以靠男朋友養著,你經濟壓力會小一點。但是請問你成為諮詢師的300到500小時的個案時長從哪裡來?需要多長時間的積累?
所以成為心理諮詢師的道路道阻且長,且行且珍惜。未來五年在心理諮詢領域,應該不會出現大的變化,人家美國發展了100多年了有那樣的水平,我們才不到20年,但是我們的發展肯定要比他們快,這是肯定的。不過距離心理諮詢的黃金時代相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心理諮詢領域的困境來看,一定會有不同的心理服務以各種形式冒出來,比如科技心理內容的結合。比如VR和AR,透過虛擬現實可以做失眠的治療,甚至還有透過虛擬現實創造一種體驗來減輕某些病患的疼痛。有研究證明透過虛擬現實創造的冰冷情境對於燒傷的患者具有明顯的止痛效果。還有研究把虛擬現實應用到了對幻肢痛的治療。
綜上,未來心理諮詢領域對於心理諮詢師的認證心理協會和相應機構的合作,可能會促進大量資本的介入,並且最終會形成幾家私立公司佔據心理諮詢市場主要份額或者政府公立系統的介入使得心理諮詢的平民化的格局;心理學和科技的結合可能會應用到基礎醫療領域,並且逐漸平民化。
回覆列表
在2018年,美國心理學協會(APA)出版了一個名為《2019年的心理學的十大發展趨勢》的手冊,裡面介紹了APA認為在2019年可能迎來新進展的十個與心理學有關的重要領域。
這十個領域也可以被認為是未來幾年內心理學最有可能對社會產生影響的重要領域。
一、氣候變化亟需心理學家參與
長期以來,在氣候變化科學領域,心理學的地位一直低於地球物理科學。現在,越來越多的組織和政策制定者認識到心理學在尋找緩解全球變暖的解決方案和幫助人們適應未來不可避免的變化方面可以發揮的重要作用。
心理學家關於氣候變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行為改變、環境決策以及傳播環保觀念上。
30年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一直是世界氣候變化科學的權威機構。在過去,他們的報告主要關注全球變暖的地球物理方面。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將於2021年釋出下一份評估報告,該報告已經在大綱和寫作流程中加入了心理學家的參與。 除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其他學科的氣候變化專家和活動人士也逐漸開始欣賞心理學所能提供的東西。
二、非藥物療法的興起
在過去幾年裡,美國阿片類藥物的過量使用已經發展為成癮危機。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簡稱cdc) 為了逆轉這一趨勢已經出臺了相關指令禁止或限制類阿片藥物的供應。而與此同時,醫生們也在尋求非藥物類的治療方法,例如心理諮詢。
毫無疑問,認知行為療法(CBT)是目前最受歡迎的非藥物類療法。 透過認知行為療法,患者可以將思想從災難性的螺旋中抽離出來,轉而發展出一種認為“病痛是可控”的積極觀念。在一項新的綜合文獻綜述中,美國衛生保健研究與質量局(AHRQ, 2018)發現,CBT可以長期改善腰痛和纖維肌痛患者的症狀。
然而目前這種療法的普及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缺少相應的經過專業訓練的醫護人員以及保險公司拒絕報銷治療費用是CBT普及中需要解決的兩大難題。
三、運動心理學的需求擴大
正如老話所說,體育是社會的一個縮影,這一點從未如此明顯。當游泳運動員邁克爾·菲爾普斯和籃球運動員凱文·洛夫等精英運動員公開談論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時,這反映了整個社會對心理健康意識的提高。當運動員們在賽場上游刃有餘的時候,運動心理學家們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運動心理學家可以幫助運動員卸下心理障礙,提高比賽成績。幸運的是,運動組織終於意識到心理健康和身體狀況一樣重要。2018年5月,美國國家籃球運動員協會(National Basketball Players Association)推出了一項新的心理健康和保健計劃,由一位心理學家牽頭,旨在幫助面臨心理健康挑戰的球員。
四、心理學家參與飲食健康
目前有研究表明,與不良飲食有關的相關疾病也有可能導致心理心理健康問題。
“並非所有的食物都是一樣的,我們的飲食選擇會在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裡影響我們的身體和思想,”紐約市專門研究飲食和睡眠問題的臨床健康心理學家勞倫·布羅奇博士說。不僅僅是吃什麼。我們怎麼吃也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心理學家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日常飲食,以避免與飲食有關的相關心理疾病如強迫症或是飲食障礙的發生。
除此之外,心理學家也在舉辦一些夏令營,傳授孩子們健康飲食的觀念和技能。
五、心理學應用於長期護理
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在2017年釋出的新規定進一步推動了醫療服務的發展,強調了醫療機構應當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護理服務。新的條例還要求增加對居民心理健康和行為需求的關注。
心理學家在實現這些改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包括創造更好地為住院醫生和工作人員服務的新護理模式。不僅如此,有越來越多的療養院願意聘請心理學家幫助改善對於老人的心理狀況。越來越多的年輕心理學家正在進入老年心理學領域。
長期從事健康和護理工作的人們說,在這一領域應該有更多的心理學家參與,因為在這裡你可以近距離的觀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六、心理學正幫助促進公平
2018年,當美國政府開始將移民兒童與父母分開時,心理學開始替這些弱勢群體發聲。憑藉數十年的研究成果,心理學家公開談論了這些不公平政策的危害,並且為移民兒童和其家庭尋求幫助。心理學家的人本主義已經進入了一個更高的階段,尤其是涉及到國家最脆弱的群體時。
如今,心理學家為了維護公共利益的首要任務就是為美國最弱勢的人群,如移民和難民提供支援。 APA在2017年更新了《多元文化指導準則》,敦促任何條件下心理醫生都應考慮個人的多重交叉身份,並理解權力、特權和壓迫在他們與客戶的關係和客戶生活中的作用。不僅如此,這份準則還要求心理學家反思自己對於任何群體所產生的偏見,以及這種偏見所產生的原因。
七、大資料賦能心理學
20年前,一項有數百萬參與者的心理學實驗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但如今,研究人員可以建立一個線上調查,收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參與者的數百個回覆。他們只需幾行電腦程式碼就能訪問數百萬條推文。他們可以使用最新的強大的計算機分析技術,從這些大型資料集中推測人類的行為動機。在這些工具的推動下,大資料研究開始在認知、個性、社會和工業/組織心理學等多個領域蓬勃發展。 高斯林和他的同事們透過分析160萬份有關個性測試的資料後發現,在溫帶氣候下長大的人更容易變得隨和、開放和幽默,情緒比在寒冷地區長大的人更加穩定。推特,臉書這些社交媒體是大資料心理學家們天然的資料庫,他們可以透過對不同文字的分析,探索人類行為背後的動機。大資料讓研究人員更加理解真實世界人類行為的複雜性。
但是同樣的,大資料對於心理學家來說也是一項挑戰。探索大資料集的潛在回報是巨大的,但對許多心理學家來說,進入的門檻可能很高。
八、心理學應用於智慧科技
透過應用心理學知識改善科技產品,可以幫助:吸引孩子學習科學知識,提高醫護產品的溝通效率,擴充套件心理學的研究範疇,以及設計更人性化的機器人。
在未來,心理學家希望機器人可以更像人類,除了提供日常服務外,也可以提供溫暖和歸屬感。
九、心理學解決電子產品的成癮問題
而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正努力幫助人們與電子產品發展更健康的關係。美國心理學會發布了《促進兒童健康使用科技的指導意見》,該意見認為父母有必要與孩子討論科技的好處和風險。它們敦促家長監控孩子登陸的網站並教育孩子如何正確使用網路。
一些研究機構也在探索電子產品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幫助糾正由濫用成癮導致的攻擊性,強迫行和注意力缺陷的問題。
十、數字療法的興起
在治療心理健康和行為障礙方面,傳統上有兩種選擇: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行為干預。現在人們迎來了第三種選擇:數字醫療裝置、軟體和應用程式,統稱為“數字療法”。這些療法旨在治療各種疾病和障礙,從哮喘和糖尿病到抑鬱症和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一些數字療法被設計成與藥物治療或行為干預相結合使用。另一些則旨在完全取代傳統療法,例如基於網路的認知行為治療(CBT)。 然而,數字療法目前仍然面臨無法透過監管稽核和療法不穩定的問題。
儘管監管和不確定的問題仍然需要解決,數字療法的先驅們說,醫生使用數字療法只是時間問題。醫生埃斯皮說:“我認為我們離數字醫療成為主流的未來很接近了。”
以上就是APA總結的未來的十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