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哐哐有態度

    “因材施教”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這裡的“老師”也不僅是學校的老師,而是廣泛意義的老師。

    學校的老師是老師,家長也是老師,起到教育引導作用的都是老師。

    如果學校老師好好教育,但是家長不停以身作則的教反面,也是不行的。

    只能說大家一起努力,都能教好。當然這個“好”也是廣義的,不是說一定要當愛因斯坦,當馬雲什麼的才是好。要承認“平庸的好”。

    這樣,“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才成立。

    確實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舉個例子,喬丹從小就強制教育他必須好好學數學,全世界最好的數學教師、專家都請來,籃球動一下就限制,估計成不了數學家,更不會成為籃球之神。

    因材施教就體現出來了,別把學生當生教師展現實力或者完成遺憾的工具是前提。

    完後,針對每個個體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教育,都會成為一個優秀的自己的。

  • 2 # 清酒淺飲寫恣意

    舉個例子:沒有做不好菜的鍋,只有不會燒菜的人。比如我,給我一個幾十塊的鍋還是幾千塊的鍋,我煮出來的都是黑暗料理。

    有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是贊同的!!!

    以前讀書的時候,我們眾多科目的老師都喜歡跟著書本念,從頭唸到尾。

    我:???

    難道我們自己不會看嗎?稀罕你念。。

    所以我始終考不好,也記不住老師唸的那些東西,哪怕放學了讓我留下來把某些古詩公式背會了在走。我轉個身兒~就還給他了 。

    為什麼?

    這種死記硬背,真的讀不下去。本來小年輕就喜歡一些新鮮的東西,你跟著書本照念,真的很沒意思,能不睡著都是老師上輩子拯救了整個銀河系,給你個面子。

    最近在某抖小影片中看到一個老人家在給老師們上課,教老師們怎麼教學生,我看到這個老人家講的,簡直要喜歡死他了,講課特別風趣有意思,他講過的古詩解析,說一遍我就能記下意思,多讀幾遍我就能記住這篇古詩。

    如果我讀書的時候,是他教的語文,呵呵~考不了150,140是沒問題的。港真~

    當然,這個其中曲折也不能說都是老師的責任,雖然我就是怎麼想的,咳咳……但是還是應該折中說 一下,主要是這些老師的教學模式,不適合我這種學生。就好比拿著平底鍋非要煮湯一樣,很尷尬~

  • 3 # 諸葛悟能

    這是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的一句話,這本是老師用來自勉的勵志語。外界用此話來要求老師顯然是一種極端行為,老師用諸如“沒有破不了的案,只有不會破案的警察;沒有醫不好的病,只有不會治的醫生;沒有管不好國,只有不會管的領導人”等推理來指責顯然也是曲解陳老先生的本意了。

  • 4 # 大王叫我別賴床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個問題在古代就有先賢提出來自己的見解。

    從家庭說:對於孩子的教育,如果光把責任推在老師身上那就證明這個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十分失敗的,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其實是父母。在這裡我對那些把責任全部推給老師的父母提出批評。優秀的孩子大多有著認真負責的父母,在生活中對孩子言傳身教最對的人是父母,孩子最開始學習的物件是父母,所以當為人父母時就要有做好孩子榜樣的覺悟!

    從學校說:師者當博愛無私,睿智嚴明。老師充當的角色是孩子的引路人,塑造孩子三觀,幫助孩子認識這個世界,辨別是非善惡。傳授自身所學。為人師長最重要的是包容,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脆弱的含苞花蕾,需要每一個園丁的精心呵護。所以當一視同仁,不帶偏見,用愛心感化每一個孩子。

    老師並不是萬能的,我們當尊重每一個無私傳授我們知識的人。孩子的問題應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共同造就孩子的未來。

  • 5 # 文苑雜談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是對教育工作者的勉勵,也是對教育工作者的崇高的目標。就像“不想當元帥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一般。可見大眾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是極高,可見大眾對教育的要求也是極高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是片面的說詞,作為工作目標是沒有問題的。就學生本身而言,學生認知水平、智力水平等的不同就已經基本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好的標準也是一個問題,以學習好為標準還是以道德修養好為標準,還是其他為標準?客觀地講,學生總有一好,而這一好,大眾是否認可?如果大眾不認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句話就就不成立。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也是片面之詞。教師,是專業素養較高的職業。說到不會教,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才施教,因人而異,教育各具特色。不會教的標準是什麼?難道是某一學生的成績決定教師不會教?抑或是某一眾的標準決定教師不會教?關鍵在於評判標準。我們必須客觀的理性的認知,教不好,不會教,由受眾的客觀實際決定。後天是可以改變的,但改變的畢竟有限,甚至毫無起色。但並不意味著受眾毫無進步,沒有顯現的進步肯定存在的。大眾不能因某一受眾進步微而慢,就以偏概全,一棍子打翻一船人。也不能因此就下結論,教師不會教。我們必須承認,有些學生是不能達到預期目標,甚至“教不好”。而學生教不好的因素也絕不是教師不會教。個人之見,歡迎討論。歡迎關注。

  • 6 # APEX512

    教育其實是一個多方面的問題,除了學校,社會,家庭都有相應的責任。

    這種說法是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了老師;就跟前一段時間聽說過的一句話: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7什麼樣的孩子一樣責任都推給家長。

    教育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而不是相互推卸責任,相互指責。

  • 7 # 雲淡天益高風

    謝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早就在各個網站討論了不知多少遍了,我曾是一位教師,站在老師的角度,第一次聽到這話我很震驚,也很無語,後來聽得多了也就習以為常了。個別主管教育的領導有時開會或者講話有意或無意間引用這句話,以此來鞭策老師,來顯示自己是懂教育的。而前來參會的老師每每聽到這句話則往往是滿肚子的冤屈,但又不好也不敢當面反駁領導,只有會後發發牢騷,出出怨氣。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是陳鶴琴先生說的,陳鶴琴先生是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陳鶴琴先生說這句話的本義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是說學生作為教育的物件是可以“教好”的,但“好”應是相對而言,沒有絕對的好。我的理解是:教的好與不好,不能只取決於老師,還應包含學生的接受能力等。同樣的陽光,同樣的土地,同樣的水肥,或者同樣的種子,但長出來的莊稼也是有區別的。我相信“天賦”,人的情商、智商是有區別的,就像富裕的國家也有窮人,貧窮的國家也有富人一樣,窮人與富人是相比較而言。教育也應如此,俗話說,十個指頭伸出來不一般長。有的學生善於朗誦、表演、唱歌、跳舞;有的學生善於演算、推理、下棋、製作等。所以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如一位加減乘除都搞不清的學生,透過老師的點撥學生明白了,這就是好。如果一位老師能及早的發現某一學生學習成績不太好但在某個方面潛能很大,並能在老師的引導和推薦下,後來成長為世界冠軍,這就是老師最大的成就,因為老師發現了千里馬,老師就是伯樂。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陳鶴琴先生說這句話的本義:是對教師的激勵——教師要不斷提高教育水平。不是任何人都適合做教師。但適合做教師的人中,不會教的老師、教不好的老師,肯定也是有的。老師不是天生的,也是逐步成長起來的。我的理解是:做老師的要在教育的實際工作中知己知彼,取長補短,要跟上時代的發展,要與時俱進,要經常充電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反思自己、超越自己。對教育要懷揣敬畏之心,對學生要真誠相待,認真負責。腳踏實地,以不拋棄更不放棄的工作態度,以鍥而不捨的拼搏精神感染學生,感動自己。

    著名教育專家李鎮西認為,上述陳鶴琴先生這句話只是教育者的嚴於律己,而非一種教育評價標準。他說:“這句話如果是教師的自勵,我對這樣的教師表達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師,我對這樣的苛求者表示十二萬分的鄙夷!”他的話得到了廣大教育者的贊同,我很佩服。

    結語:個別主管教育的領導不要再用陳鶴琴先生說的這句話刺激老師,而做老師的也不用因此話而背上什麼思想包袱,教育是個良心活,要做到問心無愧,無愧學生,也無愧自己即可。

  • 8 # 星迴

    首先宣告,我是認同這個觀點的,但是認同是有一定的前提條件的。作為剛剛結束學生時代的我來說,應該還保留著幾分發言權。對於您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以前也曾聽說過,但是說這句話的前提是什麼?首先他要是“學生”,可能現在家長都覺得我孩子在上學他就是學生,但是我要說的是,學生首先是要想學,能學。

    想學在於孩子知道自己的任務,而不是一味的混,就拿我初中時候的一些感知來說,我們初中就有那種混社會的存在,每天到學校打架,嗑藥,打老師,半路劫財。當碰到這樣的學生的時候你還能將他當作一個孩子,一個在上學的學生麼?當碰到這樣的學生需要什麼樣的老師來教育?我相信少管所都怕是教育不好了吧。可能我的話嚴重了,但是事實如此。

    而能學相對於簡單一點,我再把話說難聽一點,如果孩子智力有缺陷,他想學,但是怎麼能要求老師把他像正常孩子一樣教好呢?所以我說認同這句話是有一定的前提條件的。

    當然如果對於那種想學,而且能學的孩子來說,同樣的條件下,學習不好就有可能是教師或者環境的因素,因為同一個教師的教學方法可能適合某一波同學,而不是適合所有的人,從這上面來看這句話無疑是正確的,因為你孩子學不好,很有可能是沒碰到自己對路的老師。

    但是話說回來,這種情況是不容易改變的,中國現在的教育模式和教師資源決定了一個教師需要面對的是幾十的孩子,所以不能要求老師去適應每個孩子,這時候就需要孩子儘量的適應這個老師,而不是覺得老師有問題去放棄學習。中國的教育如此,在沒有能力改變周圍環境的時候,如果想提升,就要改變自己,而不是去放棄抱怨。

  • 9 # 大哥波塞冬

    什麼是老師呢,“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是《師說》的開篇之語,也是古人給教師這個稱謂所下的定義。“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出自中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

    這麼一句簡單的話,卻成了老師的夢魘!只要學生成績不好,老師肯定被學校領導懟,被家長懟。學生成績不好,真的就是老師不會教嗎? 我們再來理性地分析這句話。有的學生沒學好,可能有一點老師的原因,這種學生可能不適應老師的教學方法。但是,現在的教師素質還是挺高的,現在能當教師的門檻比以前更高了,公辦學校的老師必須要取得教師資格證,透過地方教師招聘考試才能入編上崗的。

    還有,每個學生的素質都不一樣,他的學習能力也不一樣,因此才有“因材施教”一說。老師上的同一節課,講課內容都一樣,可不同的學生去聽,表現可能千差萬別。教學工作是一項很特殊的工作。教師很象一個演員,演的好壞不是由演員自己或自己單位說了算,而是由觀眾來評判。而教師工作的優劣是由學生的成績來反映出來。事實上,教師是一個高危職業,不僅僅是上課,哪怕一堂四十五分鐘的課,都要準備臺上四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孩子考試成績差,家長不會找孩子自身原因,只會責怪老師的教學水平差。所以,教育出自家庭,而不是學校,所以你首先在家要養成孩子愛學習的好習慣。學習習慣是決定學生成績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是否能夠認真聽課,是否及時完成作業和訂正作業,這個非常重要。一個孩子即便智商很高,如果他學習習慣不好,那麼他的成績一定大受影響。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是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去探索知識。陳鶴琴先生的那句話,主要針對的就是這個方面!教無定法,每個老師引導學生的方式不一樣,不同的學生需要的引導方法也不一樣。這是一個非常淺的道理,為什麼老師還是沒辦法好好引導那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呢?

    中國人口眾多,入學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多,一個班級五六十人,老師只能用大眾的方式去引導孩子,真心無法在課堂上採用不同的方式去引導不同的孩子。試問:這種方法講一遍,再用另一種講一遍,一節課有那麼多時間?任何學生可教性是有的,可塑性也是有的,但“教好”是相對,不是絕對。學生千差萬別,悟性和自身基礎不同,自身努力和所花時間也因家庭環境有所差異,學習齊步走,不符邏輯。學生在原來基礎上有所進步,我認為就是“教好”了;大多數人在將來自食其力,少數優異,我認為就是“教好”了。教師是一份職業,做教師的也有他所要承擔的家庭責任,你不能要求每一個教師捨棄家裡的長輩和孩子,來奉獻給他的工作,這是不現實也不人性的。不管怎麼樣,老師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學生的教育做好一切本職工作。大家是怎麼想的呢?

  • 10 # 慕雲飛y

    對這句話,我想說的是,人是不可能都一樣的。首先說每個老師的自身素質,業務水平,工作能力肯定是不一樣的,肯定有差異,這是現實存在的。我認為絕大多數教師能成為教師,起碼是能勝任教師這一工作的,幹好幹不好主要看其工作態度如何,有沒有事業心和責任感!不在於怎麼能說會道,怎麼能講大道理!對於學生,怎樣才算教好了呢,把他們都送進大學就是教好了嗎???非也,現實的說有些學生天生就不是上大學的料,但他不一定不是人才,這類孩子的將來不一定比上大學的差。每個孩子的前途都是美好的,只是在有些領導、老師和家長眼裡覺得這樣的孩子不成器,不可救藥,甚至埋怨老師沒教好,怪孩子沒出息,其實只有天知道,他們的出息沒在這上面,這能怪孩子嗎,能怪老師沒教好嗎?要怪該怪學習成績這個害人的東西!一句話吧,我對這個觀點還是不贊同的!

  • 11 # 大軍原創詩詞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出自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陳鶴琴先生之口。一些不太懂教育的領導常常曲解它在大會上說小會上講,以此用來懟老師,言外之意,沒教好學生全是老師的過錯和責任。為此,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正確理解: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意思是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教“好”,但這個“好”應該是取得一定的進步,並且沒有統一標準,而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成為品學皆優的學生,更不是都能成名成家:

    眾所周知,不同的學生在天賦、特長、性格、品行、愛好、智商、情商、家庭背景、社會經歷等方面是不同的,有的還十分懸殊。有的學生由於有良好的基礎,只要我們的教師稍微費點功夫正確引導就會成為品學皆優的學生,最終成為大家公認的人才。有的學生由於基礎條件差,無論由多麼優秀的老師、費了多大的功夫、採用多麼科學的方法來教,除了能取得較大的進步外,也不能成為品學皆優的學生中的佼佼者,更難成為大家公認的人才。我們只能說,針對不同的學生,會教的老師可以發現各自的長處,避開各自的短處,因材施教讓他們在各自不同的方面取得進步、取得更好的成績,而不是讓他們在同一個方向達到同一個目標。比如,一個班幾十人,即使讓陳鶴琴先生本人來教,也不可能人人都考上北大、清華,最多也只能讓每一個同學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各自不同的進步。所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中的“好”只能是指取得一定的進步,而不能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應該理解為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做老師,適合做老師的人也不是都有好的教學教育方法,以此激勵老師要加強學習,改善自己的教學教育方法,而不是學生沒教好都是老師的過錯和責任:

    不可否認,教書既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要想成為一名會教書的優秀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知識、良好的品行、適合教書的性格,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外,還需要豐富的教心學理論、實用的教學教育技巧以及處理學生各類突發事件的機智等。有的人由於這樣那樣的“缺陷”確實不適合當教師。適合當教師的人中,有的由於缺乏經驗或沒有掌握相關的教學教育技巧也不能把學生教好。如果這些老師透過不斷學習先進實用的教學教育方法、技巧和不斷積累豐富經驗後,是能夠把書教好的。但是絕不因為學生沒有“教好”,就不分青紅皂白拿“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來苛求、甚至責備老師,因為學生能不能“學好”,除了老師的教育外,學生自身的情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除具體老師教育外的學校管理、教育理念、教學模式等)都起重要作用,偏廢了任何一方,孩子都可能教不好。由此也說明,學生沒教好不全是老師的過錯,有時甚至老師沒有過錯,過錯在於學生自身“油鹽不進”或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學校教育的落後等。

    所以,如果有教師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這句名言作為對自己的鞭策和激勵,那是值得稱讚的;如果有人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作為“絕對真理”來對教師進行苛求甚至責備那是錯誤的,也是不懂教育規律的說辭。

  • 12 # 我很好希望大家都好

    老師在工作年限三十多年,就教唄!教會為止,學生可以三十年別畢業嗎?學生可以老師就可以反正教誰都是教工作嗎!學生行嗎?三十年別畢業!!!???沒有教不會的學生!來吧!我不抬槓!

    本就鼓勵學生鞭策老師自己的一句話還怎麼理解的?就如同祝你長命百歲一樣你怎麼不說我說謊了?該好好學好好學老師都會盡力教的別沒事找事現在兒童都能說點成人話了?你怎麼還這麼幼稚呢?幼兒園收你嗎!都鬍子拉碴的了該買菜買菜去!該遛彎遛彎!

  • 13 # 圖圖成長記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是陳鶴琴先生說的。陳鶴琴先生,是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

    陳鶴琴先生認為任何學生作為教育物件,首先要承認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透過教育使他成長進步的,這是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對教師的激勵——教師要不斷提高教育水平。這句話其實就是陳鶴琴老先生自勉的行為,意思是無論做什麼事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是提高自己做事能力,現在已經被很多人斷章取義了。

    我們不能片面的認為

    沒有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會治的醫生。

    沒有幹不好的工作,只有不會幹的員工。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你們感覺這樣合適嗎?

    老師是人不是神,我們老師也是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不斷進步的,而不是無所不能的,龍生九子各個不同呢,你能說我們都把他們教成一樣嗎?你是一顆小草的種子,我們無論如何精心的澆水、施肥、充足的陽光給它,它也不會長成參天大樹的,你們說對不?

    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還有家庭環境,社會背景,自身智商等多方因素構成的,你不能把老師當成唯一的救命稻草那是大錯特錯的。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好是什麼,好有標準嗎?是培養成姚明啊,還是培養成李娜啊,還是隻要有進步就算好啊,要是後者肯能實現起來不難,要是前者那要求就苛刻了。

    當然也有個別老師教課不認真,不提高,不進步的,那也只是滄海一粟,我們看問題要全面,主流就是大部分老師是勤勞的,有責任心的,有耐心的,會讓孩子有進步的好老師,相信在老師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所有的學生都會學習進步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日本輕小說對話沒說明是哪位人物說的,讀者如何分辨哪句對話是哪位人物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