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咱誰的都不欠
-
2 # 柒月很霸道
時間都去哪了?” 中老年人常常會這樣感慨。很多人會覺得,隨著年齡增長,時間好像過得越來越快,緊接著對蹉跎的光陰後悔不已。 伴隨年齡增長產生的光陰易逝感的原因,隨著心理學家的研究漸漸浮出水面。 對時間的體驗:展望視角和回顧視角 在2005年,慕尼黑大學的心理學家Marc Wittmann和Sandra Lenhoff對499人做了調查,這些人年齡從14歲到94歲不等。調查的問題是:你覺得時間過得多快?評價的時間範圍從一週、一個月、一年甚至到20年。研究結果和想象的不太一樣。當想到一週、一個月甚至一年時,不同年齡的人都覺得時間過得很快,20歲的人和60歲的人其實並沒有太大差別。然而當評價更長的時間跨度,比如20年時,我們親身體驗的神奇差異出現了:年紀大的人覺得時間過得更快。40歲以上的人覺得童年時間流逝的很慢,而從青春期到成年,時間的流逝就變得越來越快。 當我們感受時間時,會從兩個不同視角來評估一件事的長度,一是正在經歷的展望視角,另一個是事情結束後的回顧視角。此外,我們對於時間的體驗還取決於我們做什麼事以及做這件事的感覺。事實上,當我們享受一件事的當下,確實會有時光飛逝的感覺,尤其當這件事是對世界的全新探索體驗時,高度集中的精神更讓人覺得時間過得飛快。然而當我們之後以回顧的視角再來看這件事的時候,這次經歷卻比一般俗事感覺長的多。原因是什麼? 大腦機理 我們對於時間的回顧性記憶,是基於這段時間中有多少新的記憶被編碼進了大腦的記憶中心。換句話說,一個充滿了新鮮經歷的週末短途旅行在回憶中的時間長度,一定比一個吃吃睡睡啥也沒幹的週末感覺長得多。這一現象,被心理學家Claudia Hammond 稱作假日悖論(holiday paradox)。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年紀越大,回想起的時間過得越快。從童年到成年早期,我們會有非常多的新鮮經歷,需要學習數不清的新技能。而成年之後,生活漸漸變得一成不變,也越來越少有機會體驗不熟悉的事。於是,充滿新鮮的童年在我們的自傳體記憶中總是過得很長很慢,而乏善可陳的成年期則是飛馳而過的暗淡。 怎樣讓成年期慢下來 當然,這也意味著我們可以採取行動“延長“生命。只要你願意,可以讓中年過得像青春般絢麗多彩,要做的只是打破常規,建立新體驗。工作中,可以嘗試學習新技能,大量閱讀,從新視角解決問題,提出想法,甚至可以嘗試開發新的工作就餐地點。節假日,嘗試結交新的朋友,體驗新的價值觀世界觀,和重要的人去新的地方旅行。讓大腦變得活躍的新鮮經歷,可以讓成年的時間,再度變回又長又慢的,少年之旅。
為什麼隨著長大日子過得越來越快,“回首往昔,光陰似箭”?
早在上世紀 50 年代,法國心理學家Paul Fraisse 便提出“一段時間的長短取決於我們在其中感知到的變化”。這一觀點啟發了後來的語境-變化模型(Contextual-change Model),這一模型很好理解:回憶中事件的長短取決於其複雜性,即事件中情緒、環境等諸多因素的改變越多,我們對這段記憶的判斷便越長。
Poynter(1983)在實驗室條件下發現,同樣時間長度的事件,被分段(Segment)的事件比未分段的事件在回憶中感受到的時間更長。在這一實驗中,被試被要求記憶 30 個聽到的詞彙,在這其中有三個詞彙是美國總統的姓氏。被試被告知應格外注意這些總統的姓氏。
在未分段組中,美國總統的姓氏集中在這一系列詞彙的前三個,而在分段組中,總統姓氏被均勻分佈在前部、中部、和後部。在這一條件下,高重要性事件(High Priority Event),即總統姓氏,將整個記憶詞彙的事件進行了分段。如前所述,雖然兩組詞彙的內容和長度相同,但分段組的被試認為整個事件耗時更長。
在 2000 年,Yarmey 在自然條件下采集了近千人對不同事件的回憶時間長短和實際時間長短的資料,其中包括多樣性低的事件,譬如一組體能鍛鍊,也包括多樣性高的事件,譬如餐館就餐。在 Block 和 Zakay 2008 年對這些資料的分析中發現,越是多樣性的活動,相對於實際時間,回憶時間會越長。
至此,我們便不難理解這關於時間的成長的煩惱了。當我們還是兒童的時候,一切對我們來說都是新鮮的,生活中充滿變化與新奇。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經驗更加豐富,事件對於我們來說更可預測,同類事件在記憶中被高效地大段地整合在一起,在回憶時事件的分段變少了,長度也被認為縮短了。
或許,要讓記憶中的生命變得漫長,我們需要更加充滿變化的生活,做新奇而富有挑戰性的事情,告別一成不變的生活狀態。
-
3 # 大偉美食旅遊
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時間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一個兩三歲的小孩,他覺得一個小時就很長,你說現在不許看電視,一個小時後才能看,他會覺得等待的太長了,十幾歲二十歲的人,他的時間概念是什麼?心愛的姑娘一天沒見著了,百爪撓心。三四十歲的人,他規劃人生的時候是以年為單位的,這一年怎麼過,那一年怎麼過。過了50歲,他往往就開始用十年左右的時間,跨度來思考人生了。
-
4 # 汽車先生王士傳
以前盼望放學,現在羨慕學習期的孩子,以前的懵懂無知造就了現在的碌碌無為,人的一生到底要經歷多少?要走的路一步都不能少,既然敢死那為什麼要懼怕漂亮的活著,我們就像一片羽毛,在空中自由的飛舞,總有一天會落下。
-
5 # 鄉村喜海哥
會的,人在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感受,小的時候總想著長大,閒時間過得太慢,而人到了中年,人的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希望時間能夠停留。
-
6 # 詩林說
只是回想起過去覺得過去的時間太快!這一生或是碌碌無為或是功成名就!前者覺得時間太快,還沒來得及努力,後者覺得還沒好好享受!都是主觀意識完成的!不過我也覺得時間過得好快[流淚]
-
7 # 調皮搗蛋宋老二
隨著年齡的越來越大,自己對於生活、工作有了更多的認知,做更多自己喜歡且有意義的事,時間是一樣的,但是在同樣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很開心,反而會覺得我這時間都不夠用。
-
8 # 阿雲在他鄉
在童年每個人都希望快點長大成年,到了懂事希望時間過得慢點,每天的時間都不夠用,感覺壓力好大,不同年齡思想也是不一樣。
-
9 # 投藍手
年青人認為有大把的時間,認為時間過的慢,中年人認為時間過的快,一轉眼感覺時間過去二十多年了,老年人活日日的人。
-
10 # 順從小調
主觀心理體驗
首先,要區分“時鐘時間”與主觀體驗到的“心理時間(psychological time)”,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時鐘時間”是客觀的物理量,是恆定不變的。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下,對於時間快慢的感知是不同的,導致心理時間不等距。
例如,不同的情緒會影響我們對時間的主觀體驗,我們會覺得快樂的時光轉瞬即逝,悲傷的時光則過得很慢。同時,個人所處的狀態也會影響到心理時間的長短,當我們專注於某件事時,會感到時間過得飛快,而當我們處於無聊的情境中時,我們會感到煎熬。
這些跡象均表明,我們有著與客觀“時鐘時間”不同的時間感受機制,個人對於時間長短的體驗,會隨著不同的心境變化,我們對於時間快慢的感知其實是一種主觀心理體驗。
“心理時間”會受到年齡階段的影響
年紀越大,感覺時間過得越快,其實是個體普遍的心理體驗。一方面,我們年輕的時候,很多事情對我們來說都是充滿新鮮感的,這些新奇的外界刺激會啟用我們的內心狀態,使我們感覺自己每天都在經歷著不同的事情。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因為每天都有著新鮮的體驗,每天都是充實、有意義的。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外界的新鮮刺激越來越少,我們的生活節奏趨向穩定,所處的環境也相對穩定。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感到自己彷彿每天都過著同樣的生活,即便是經歷了幾年的時間,生活也彷彿一成不變,還是維持著老樣子,自然就會感到光陰如梭。
另一方面,對於時間快慢的主觀心理感受,與我們所選取的參照點(anchor point)有關。例如,當我們年紀尚小的時候,只能與過去幾年的回憶做對比,只有幾件令我們印象深刻的事,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
而越往後,每當我們回顧過往的時候,所參照的時間軸越來越長,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過往幾十年的歷程。當參照的時間歷程被拉長了之後,自然會感到近期的經歷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我們的生活是否有 意義,也會影響我們對於時間的主觀心理體驗
當我們從事著自己熱愛的事業時,會感到每天都是新的挑戰,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會促進事情的程序。在這種狀態下,普遍會感到時間過得比較慢,每一天都沒有虛度,每一天都過得很有意義。
而當你的生活基本定型,缺乏新的人生目標時,你就會每天重複著相同的工作內容與生活節奏,缺乏意義感,便會感到時間飛逝,彷彿回憶過去,沒有什麼印象深刻的經歷,沒有值得留念的事情。
-
11 # 麥昆
上了25歲感覺日子過的特別快,小時候很想一夜長大,但年紀上去了以後就慢慢想時間停一下,估計等退休就會感覺時間真的不夠用,想陪著愛人,孩子,在這個世界再多看看,多呆呆吧
-
12 # 老李小學
確實有這種感覺。我現在75歲,可以將這種體驗與各位分享。
剛解放時,我五丶六歲,家裡窮,兄弟姐妹(四人)多,穿的衣服都是“新老大、舊老二丶補補連連破老三",吃的剛夠飽,一月也盼不到幾餐有葷腥,盼星星望月亮,總想快一點過年,因為過年時可以換新衣新鞋,吃幾天有魚有肉的好飯食。可是總感覺一年特長,年節珊珊來遲。到了上小學時,感覺過的曰子也慢,那麼多功課要背丶作業要寫(比起今天小學生來,“負擔"輕多了,只有兩門課有作業)課外玩的時間也長,特別暑假,似乎把上學的日孑都忘了。
到青年時代,由於下放到國營林場工作,其勞累程度與農民也差不多,當時不通公路丶電丶自來水,勞動工具老三樣:挖鋤,砍刀(有時鐮刀、手斧),扁擔(挑重物加大杵),最苦的是,五丶六月份天氣己開始炎熱,松毛蟲正是繁殖期,用手搖的噴粉機打“敵百蟲"農藥(有毒的)在山場茅草棵裡穿行,無路丶無風,汗水混和藥粉從臉淌到身體上,藥粉辣的眼睜不開,全身衣服汗透了什么滋味,各位想得出來嗎?那時工資只有30來元,剛結婚後又有小孩,生活多桔據?所以感覺日子過得也漫長。
到退休後,感覺又不同了,由於我現在是從鄉鎮退休的,退休費比一般企業退的略髙些,子女都各自成家立業,不需我老倆口負擔了,生活質量也比以往好多了,不愁沒錢明天怎麼辦了,小孩上學費用怎麼解決了,反而覺得日子過得很快了,孫孑女們從幫忙帶著,轉眼上中學丶髙中了,個子趕上或超過我們了,不知不覺己閒睱(退休)十五年了!也似乎感覺時間過的太快:如日月之梭,似白馬過隙!
-
13 # 62700656370
慢慢的慢慢的上中學了,時間的步伐像是快了那麼一點點,從無憂無慮的少兒逐漸長大,開始憧憬未來,大學校門已敞開,青春的火花慢慢燎原。時間不快不慢過著,求學、找工作,創業、成家、立業,慢慢的而立之年已過,經不惑,進知命。該得的已得到,想要的可遇不可求。雖然說彈指一揮間,畢竟人生幾十年,酸甜苦辣都嘗過,喜怒哀樂亦坦然。
知命年已過,花甲在眼前,這時真正體會到了“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確是至理名言。過幾年古稀在望,歲月的腳步就更快了。
-
14 # 輯影視大全
謝謝邀請,時間都去哪了。中老年人常常會這樣感慨。很多人會覺得,隨著年齡增長,時間好像過得越來越快,緊接著對蹉跎的光陰後悔不已。 伴隨年齡增長產生的光陰易逝感的原因,隨著心理學家的研究漸漸浮出水面。 對時間的體驗:展望視角和回顧視角 在2005年,慕尼黑大學的心理學家Marc Wittmann和Sandra Lenhoff對499人做了調查,這些人年齡從14歲到94歲不等。調查的問題是:你覺得時間過得多快?評價的時間範圍從一週、一個月、一年甚至到20年。研究結果和想象的不太一樣。當想到一週、一個月甚至一年時,不同年齡的人都覺得時間過得很快,20歲的人和60歲的人其實並沒有太大差別。然而當評價更長的時間跨度,比如20年時,我們親身體驗的神奇差異出現了:年紀大的人覺得時間過得更快。40歲以上的人覺得童年時間流逝的很慢,而從青春期到成年,時間的流逝就變得越來越快。 當我們感受時間時,會從兩個不同視角來評估一件事的長度,一是正在經歷的展望視角,另一個是事情結束後的回顧視角。此外,我們對於時間的體驗還取決於我們做什麼事以及做這件事的感覺。事實上,當我們享受一件事的當下,確實會有時光飛逝的感覺,尤其當這件事是對世界的全新探索體驗時,高度集中的精神更讓人覺得時間過得飛快。然而當我們之後以回顧的視角再來看這件事的時候,這次經歷卻比一般俗事感覺長的多。原因是什麼? 大腦機理 我們對於時間的回顧性記憶,是基於這段時間中有多少新的記憶被編碼進了大腦的記憶中心。換句話說,一個充滿了新鮮經歷的週末短途旅行在回憶中的時間長度,一定比一個吃吃睡睡啥也沒幹的週末感覺長得多。這一現象,被心理學家Claudia Hammond 稱作假日悖論(holiday paradox)。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年紀越大,回想起的時間過得越快。從童年到成年早期,我們會有非常多的新鮮經歷,需要學習數不清的新技能。而成年之後,生活漸漸變得一成不變,也越來越少有機會體驗不熟悉的事。於是,充滿新鮮的童年在我們的自傳體記憶中總是過得很長很慢,而乏善可陳的成年期則是飛馳而過的暗淡。 怎樣讓成年期慢下來 當然,這也意味著我們可以採取行動“延長“生命。只要你願意,可以讓中年過得像青春般絢麗多彩,要做的只是打破常規,建立新體驗。工作中,可以嘗試學習新技能,大量閱讀,從新視角解決問題,提出想法,甚至可以嘗試開發新的工作就餐地點。節假日,嘗試結交新的朋友,體驗新的價值觀世界觀,和重要的人去新的地方旅行。讓大腦變得活躍的新鮮經歷,可以讓成年的時間,再度變回又長又慢的,少年之旅。
為什麼隨著長大日子過得越來越快,“回首往昔,光陰似箭”?
早在上世紀 50 年代,法國心理學家Paul Fraisse 便提出“一段時間的長短取決於我們在其中感知到的變化”。這一觀點啟發了後來的語境-變化模型(Contextual-change Model),這一模型很好理解:回憶中事件的長短取決於其複雜性,即事件中情緒、環境等諸多因素的改變越多,我們對這段記憶的判斷便越長。
Poynter(1983)在實驗室條件下發現,同樣時間長度的事件,被分段(Segment)的事件比未分段的事件在回憶中感受到的時間更長。在這一實驗中,被試被要求記憶 30 個聽到的詞彙,在這其中有三個詞彙是美國總統的姓氏。被試被告知應格外注意這些總統的姓氏。
在未分段組中,美國總統的姓氏集中在這一系列詞彙的前三個,而在分段組中,總統姓氏被均勻分佈在前部、中部、和後部。在這一條件下,高重要性事件(High Priority Event),即總統姓氏,將整個記憶詞彙的事件進行了分段。如前所述,雖然兩組詞彙的內容和長度相同,但分段組的被試認為整個事件耗時更長。
在 2000 年,Yarmey 在自然條件下采集了近千人對不同事件的回憶時間長短和實際時間長短的資料,其中包括多樣性低的事件,譬如一組體能鍛鍊,也包括多樣性高的事件,譬如餐館就餐。在 Block 和 Zakay 2008 年對這些資料的分析中發現,越是多樣性的活動,相對於實際時間,回憶時間會越長。
至此,我們便不難理解這關於時間的成長的煩惱了。當我們還是兒童的時候,一切對我們來說都是新鮮的,生活中充滿變化與新奇。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經驗更加豐富,事件對於我們來說更可預測,同類事件在記憶中被高效地大段地整合在一起,在回憶時事件的分段變少了,長度也被認為縮短了。
或許,要讓記憶中的生命變得漫長,我們需要更加充滿變化的生活,做新奇而富有挑戰性的事情,告別一成不變的生活狀態。
-
15 # wuyours
那是當然了
小學時候,時間過的好慢呀!每天早上不想起床,起了床不想上學,上了學不想放學,放學了想玩不想做作業可是大人非得逼著做作業,煩都煩死了。那時候就羨慕大人們,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沒人催,沒人管。也不用上學,只是上班就行了。想去玩就去玩。多爽呀。什麼時候自己可以快快長大呀?
中學時候,時間有時候好慢,有時候好快呀。上課的時候過的好慢,跟女人聊天的時候時間過的好快呀!熬吧,熬到考試就可以了,可是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畢業考試要到什麼時候才到呢?
昨天中午跟同班的美女同學聊天,哇,不知不覺就到了上課時間,還沒聊夠呢?女同學的笑容真好看,聲音真好聽。咋就聽不夠呢?這時間過的真是,TMD太快了吧。老天爺,快點下課,我好再看看她的美麗笑容,聽她動聽的聲音呀!
工作了,上班的時候過的好慢,看領導在不在?找個空去廁所,等一會兒,再等一會兒,時間你不要過的太快呀。太快了蹲在廁所裡都不好意思了!
一個星期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一年過去了。咋回事兒,今年掙的錢去哪裡了?這一年一年的,錢沒掙到,人卻老了。哎,時間過的太快了吧。
結婚了:不會吧,我成了新郎?哇哈哈 ,有老婆的日子真不錯!終於等到今天了。這日子過的可真慢。這漂亮的老婆也來的太慢了點吧。
生孩子了:孩子晚上鬧,白天要出門,可是外面天寒地凍的,好難呀。這啥時候才是個頭?這孩子啥時候才能長大呀!我太不容易了(捂臉哭)
孩子上學了:呵呵,孩子上學了,終於有幾個小時屬於自己了……開心睡覺,開心看書,開心聽歌……哎,該接孩子了,這時間過的太快了吧。孩子回家,滿屋子跑,到處惹禍,吼都吼不住……這日子,這時間快點過吧。
……
老了,頭髮白了,孩子們都工作去了,該做啥做啥去了,坐在快落山的夕陽下,看著滿眼的黃葉飄零……這一輩子就這麼一瞬間的過去了。人生,真的很快呀!
-
16 # 夢1765
謝謝邀請,人生不同年齡階段,對時間流逝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小屁孩時羨慕大人的世界,總想快快長大。出來工作之後每天要面對方方面面的壓力,疲於奔命,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一晃又十年,一晃又老了十歲。青年中年都是這種感覺。進入老年之後,生活節奏放慢,時間又沒那麼緊張了。
回覆列表
時間的快慢和年齡沒有必然的關係。和人的心情生活狀態有著很大的關係。對於愁苦窮困的人,比喻為度日如年。整天沉浸在紙醉金迷的享樂中,一年有如一日。民國時期有個遠房親戚,家庭豪富,買了個委任狀上任去了。半路見到一處妓院,便進去快活一回,沒料到住下就不想走了,不知過了多少天,報紙登出緝拿他的通緝令,此任幾個月無人上任,相關部門找不到人。他看到大吃一驚,連夜乘車船逃回家。這是確有其事,大概是樂不思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