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哦叱嚦
-
2 # 無芯dxd
沒啥喜不喜歡這一說。在不同年齡讀地書是不同地。在兒時喜讀小人書和動漫。年齡稍長喜讀武俠,詩詞歌賦,四大名著,二十世紀散文大系,毛選,鄧選,馬恩選集。而現今以文,史,哲,醫四大類為主。
-
3 # 致知閣Culture
最喜歡的一本書莫過於作家餘華的《活著》。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在高中時候,作為文學發燒友的我沒事兒就在噹噹上閒逛,銷量排行榜和好評榜一直是重點關注的,慢慢我發現有一本書不僅長期霸榜銷量榜,而且在好評榜也名列前茅,它就是《活著》。
毫不猶豫買了一本,一天就看完了。看的這麼快並不是因為字數少,而是它的情節,它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主角福貴敗家無常把祖業一點點敗光,看的時候咬牙切齒,深惡痛絕。但他卻奇蹟般有個非常賢惠的妻子,時時處處包容福貴,受盡了艱難困苦,看的時候心裡滿是憐憫,頗不平靜。家產敗光後福貴的人生也異常坎坷,經歷了前線逃亡,女兒難產死去,妻子病死,女婿事故死去,兒子輸血死去,外孫吃豆噎死後,原本一家子人只剩下他孤零零一個,只有他還苟延殘喘的活著。
當讀完最後一頁,我的心裡很壓抑,說不出話,呆看著前面許久,對書名《活著》感慨萬千,這部小說十萬字,餘華用了九個月便寫成,若不是心中情感難掩,怎會這麼短時間一氣呵成這部優秀的作品。書中的千滋百味,人事變遷當一個人安靜的看的時候,會化成波濤在心中翻滾,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
4 # 興
最喜歡談不上,很喜歡倒是真的。
是《楞嚴經》,也叫大佛頂首楞嚴經。
為什麼是這部經,沒有原因,就如你自然能分別喜歡和不喜歡的食物一樣。
不同的人對喜歡的書可能會不同,但最終都會導向對人生意義方面的思考,人為何會生,又為何會死,有生就有死,有黑就有白。
若不生則不死,若不死也就不生。能做到的才能了生脫死,剎那永恆。
而現實生活中的生命則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迴圈不已。也是宿命,也是註定。而作為一個凡人想要打破這個迴圈,脫離生死宿命,楞嚴經給了我們一個可以自我驗證的答案。在悟道的路上給予真實可靠的方便,我受益良多。
-
5 # 勇侃德國
我最喜歡的當代文學作品是餘華的《活著》(跟樓上的某位一樣)。尤其喜歡作者的文筆和敘事手法。沒有一定閱歷和思想高度的人是寫不出這種經典的。
讀大學時,一個特別愛鑽研各種電影的同學送了我一套電影《活著》的VCD版(不知道VCD是啥意思的90後和00後請問度娘去)。快20年過去了,珍藏至今。對了,導演是老謀子,主演葛優和鞏俐。
在德國留學時,居然在德國電視上看到了德語版的電影《活著》。那個激動啊……
-
6 # 閒人平平靜靜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路遙的《人生》。這本書很好的展現了那個特定的年代的愛情和命運!每個人都想出人頭地,這當然沒錯,男兒更當如此!高加林,就是這樣一個渴望改變自己命運的熱血青年,渴望將自己的平凡改變為不平凡,靠著叔叔的關係,再加上他付出了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最終取得了成功!但是這個成功的過程中她拋棄了最愛他的巧珍,攀上黃亞萍這個高枝,讓他的人生到達巔峰!否極泰來,最終遭人揭發,走後門,又回到了農村,開始了原來的生活。而心愛的人早已嫁給他人,留給他的只有無助和以後漫漫人生路。 人就要活的有骨氣,尤其是男人,要夢想靠自己雙手去打拼,這樣才能活的頂天立地,愛一個人,不要愛的卑微,要拿出自信,不斷充實自己,才會擁有源源不斷地魅力去吸引對方!男人要對得起跟你共患難的女人,不要讓她傷心,盡最大努力給她幸福!
-
7 # 情棋書畫
我最推崇的是《論語》,該書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是四書之一,但在四書中的地位首屈一指,書中集中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思想、教育理念、政治理想、人倫禮儀等方方面面。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又是最早創辦私塾並廣收門徒社會影響最大的聖人。因此被後人譽為萬世師表,大成至聖先師,無冕之素王!
《論語》的思想貼近生活,親切溫暖。 所有的哲思信口道來正像孔子弟子描述孔子本人一樣“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遂欲從之,末由也已”。
該書影響了中國封建社會2000多年的文化,直到今天仍然有具大的潛在價值。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死後書篋中只有半本《論語》,因此歷史上有半本《論語》可以治天下之說!
《論語》裡面有很多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學習,魏書生曾經說他的很多教育方法都是來源於孔子,可見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有待進一步向孔子學習。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思結合理論,有教無類的理念,因材施教的科學態度至今仍有萬丈光芒。
《論語》裡面以人為本,以德為政,注重教化作用,博愛尚禮都是現代社會精神文明的源泉!孔子的影響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仍然不容質疑!
-
8 # 寧靜3660599016
“最”最討厭。不論放在那裡,要唯我獨尊,另一面是人極至貪婪,妄想得天下“第一”,傲裡奪尊。痴不可惜,卻不可“迷”。
要有,幾千年,幾百代人早選定,還時時爭論?不斷更變?
問“最”者,可見求知心,回答者慷慨直接了,那恐怕是騙人。脫口而出幾本確屬經典,也只代表他/她本人“當下”所想,至多近一個“時期”如此認為。幾年前,幾年後保持同樣回答者少之又少吧。“最”從哪裡來呢?一筆一畫,一字一句。蒼頡感鳥獸之跡而造字,那單字自不能和後世湟湟雄文同語,然而所有文明都肇始於單字。兒時看連環畫,識讀一個音節,聽幾頁故事,一個方正“字”,幾個筆勢,竟代表了千萬物象,奇妙。想象悠悠飛轉其間,那感覺何止“書”能比,“最”,無如此。
人生如旅,歲月淌蕩。那有什麼“固定”,今天所喜,明天所棄。回答“最”最難,也不能。我之所愛,人之所厭,怎能以己論之。
經典而公認?也有不愛經典者。對己良藥,他人毒物。慎者回說“多讀”。
是啊,渴慕青年壯美,怎麼能拒絕跌撞蹣跚。誰知那一筆,那一字,那一句“最”激勵,了悟到“你”,而“你”絕對不同於“別人”。
時日局狹,擇書是良策。但無力消化,勢成毒害;不知辨別,終即濫竽。以此論之,書又極端“個人”。
書,沒有純粹好壞之分。淤出蓮花,玉生有瑕,在於所取,在於所教。古時教童子以禮,私塾授以“名文”,規矩教化之下,廢才倍於常人。但“人才”多自“叛逆”,所以韓愈之累挫形於蘇軾之隨。
“最”只對於某人可言,自己那個“最”,讀罷方知。
-
9 # 駱洪亮2r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毛主席語錄一書,這本書不但戰士要學,幹部也要學,學了就用,搞好思想革命化。毛主席語錄是毛主席他老人家透過社會的具體實踐相結會研究而來的藝術結晶,不但當時適用,現在也要學,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10 # 一片楓葉丹
最喜歡的文學作品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如果在中國當代的作家中,尋一位,用生命為筆,用心血為墨的作家,那人們想到的一定是路遙,而《平凡的世界》正是詮釋他這種寫作精神的代表之作。
在他不長的生命里程,短暫的寫作生涯中,把中國跨度長達十幾年的城鄉改革生動的表現出來,。他始終把對社會的使命感、責任感肩負於身,使作品展現著最真實的生活畫面,充滿著人性的思索和悲天憫人的情感。
他把自己的信仰、追求和拼搏,透過作品中的主人翁孫少平表現出來,透過他的苦與樂、愛與情,使整部作品充滿著一種向上的昂揚的力量和精神追求,而又不空洞,矯揉,始終和真實的現實聯絡在一起,給人以可信的鼓舞的力量,也正契合了作品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不懈奮鬥和對信仰的堅守。
路遙所期盼的作品所要呈現的意義已經達到,它不知已鼓舞了多少人為了心中的理想而默默的奮鬥,從而推動了社會的進步。習主席也曾看《平凡的世界》並和路遙交流過。
偉大的作品總是讓人感動和銘記!
-
11 # 冷風及月
我曾經看過的最好的一本書,就是德國作家埃克哈特託利的《當下的力量》。
高中畢業後我去了廈門,一次週末我與同事去到一家廈門的公益圖書館“紙的時代”。這裡的書籍都是經過精挑細選而又品類繁多,你可以在這裡找到各種書籍,包括詩歌,戲劇,小說,哲學類書籍等等。我本人沒有涉獵太多書籍,但就是在這裡看到了華人屆靈脩教母張德芬女士的靈脩三部曲之一的《活出全新的自己》。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對張德芬的許多觀點十分認同,並且收益良多。這本書裡反覆出現引用《當下的力量》裡的觀點,因此我對埃克哈特託利的這本書也產生了濃濃的興趣。
在回到家之後,我從網上買下了這本《當下的力量》,翻開書籍的第一頁,便是張德芬女士所寫的序。可見這本書對張德芬女士的意義,你或許不知道,身為華語界靈脩教母的張德芬,她的靈脩三部曲有著上百萬的發行量。
下面我具體來說這其中的幾個觀點,給讀者一個整體上的認識。希望看完我的介紹,你能喜歡上這本書。
書中提到,我們受苦的最根本原因,是因為與自己的思維認同。思維來來去去,本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是許多人認為我們的思維所思考的問題都是真實的,是需要去解決的。實際上,我們永遠無法控制自己的思維,歷史上完全做到“無念”狀態的只有佛陀和少數幾位的禪宗大師。因此我們應該正視我們頭腦中來來去去的想法,這是正常的。真正影響我們導致我們不快樂的根本不是思維,而是對思維的抵制或認同。
書中還有一個觀點,它說我們的情緒是大腦的思維在身體上的一個反映。我們的思維往往會創造“我是不完美”的假象,並且這個假象會進一步地引起身體的機能反應,進而引起情緒,並最終導致瘋狂的行為。書中說一切情緒性的行為都是瘋狂的,我們理性對待這些情緒就需要我們從根本上認識到——你的思維不是你自己,它只是你的大腦投射出來的一個假象。
這個假象就是書中的另一個概念“小我”。我們的大腦是十分發達的,它甚至可以創造一個自我的概念,並且這個自我也就是“小我”會始終活在對死亡和毀滅的“恐懼”之中。其實這很好理解,我們的大腦總是在不停地思考問題,這是大腦的本質,也是它的特性。因為時間的存在以及不確定因素的存在,我們的大腦始終都覺得自己面臨威脅。真正能夠擺脫恐懼的佛陀,他看到了人生的無常,以及認識到宇宙的本質,說的再通俗一點,就是他已經看破了紅塵,對生老病死傷離別都已經不再執著,因此他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完全擺脫恐懼的人。
書中緊接著提出了基於恐懼而產生的各種情緒,詳細內容不再贅述,大家可以自己下載一個電子書或者花幾塊錢買一本。這本書裡不只是有知識,還有實實在在的能量。大家都知道資訊也是一種能量,這本書的內容不用你轉碼,只要你認真讀了,就真的會給你的生活帶來改變。
最後我說一下文中一開始就提到的一個內容。作者埃克哈特託利在青年時期的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極端的焦慮和不安之中,他為此拜訪各位名師,讀了許多書籍。可能真的是量變引起了質變,他在二十幾歲的一個晚上醒來,在昏暗的燈光下,他看到室內的一些擺設,他忽然覺得自己在這之前從未真正地觀察過這個世界。他的內心寧靜而毫無波瀾,他感受到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在散發著能量。當時的場景真的如同佛陀得道時的那種大徹大悟般真實。他的大腦徹底停止了思考,他可以有更充沛更完全的精力去感知周圍的世間萬物。
從那以後,埃克哈特託利開始努力探索,尋找出現這種感覺的原因。他不只是自己思索,更藉助於書籍和拜訪各位教授學者。他不斷試圖擴大這種感受,並試圖解釋它產生的原因,幾年之後這種覺知便成為了這本書。
我本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也處於像埃克哈特老師那樣的一種焦慮和不安之中,並且我現在的年紀跟他“得道”的年紀相仿,並且我本人也曾經有過那種短暫的“無念”狀態。因此我對埃克哈特託利的這本書極為推崇,並且不止是我,張德芬老師以及世界上眾多的讀者都對這本書推崇備至。張德芬老師自己也表示每次重讀這本書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她本人也親自翻譯了埃克哈特託利的另一本靈脩鉅著《新世界·靈性的覺醒》。這兩本書曾經霸佔國外暢銷榜很長一段時間。
如果你想看這本書可以私信我,我這裡有電子版的,不過更是鼓勵大家到網上或書店購買正版書籍。這本書需要你耐心地反覆研讀——要想擺脫痛苦,哪有那麼容易。我本人已經讀了不下五遍,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好好研讀一下,我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你,它真的可以改變你的生活,他的許多觀點都是活生生的能量。
祝你閱讀愉快,早日理解並擺脫不快樂。
-
12 # 大通A666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尊生八箋》
作者是明代的高廉,尊稱高子。
這本書包羅永珍,綜合知識豐富。
-
13 # 使用者1473442993963
我最喜歡的那本書,叫做“人生”。從認識字並且有了獨立思考意識開始,一直到眼睛再也睜不開卻不能,當然,也不可能讀完它為止。或許,每個人的一生,不過是充當了一個短暫的閱讀者的角色。多少有一點點領悟,便可算作是幸福了吧。
-
14 # 風月書館
瑪格麗特·米切爾這輩子寫的唯一長篇小說——《飄》。
可以說,這本書塑造了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我在這麼多年的生活和求學生涯裡,每逢遇到重大選擇或是自以為難以跨過的坎兒,總能想起斯嘉麗的人生態度,並獲得無盡的勇氣。
我第一次看這本書,是在小學六年級的暑假,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從頭開始,反覆看了三遍。具體的感受和心情已經想不起,但那種進入一個新世界的驚奇,被人物命運深深吸引、欲罷不能的感覺,現在都還能回味起來。
斯嘉麗本是南方種植園主家的千金,美貌出眾,氣質不凡,不知人間疾苦,最大的煩惱,不過是不能和喜歡的人在一起。
然而,戰爭爆發後,她先後失去了父母、丈夫,也面臨著失去世代生存的家園的危機。形勢所逼,她一夜之間長大,承擔起全家人的生計和維護家族傳承的重任。
她對自己想要什麼,要做什麼,如何去做,始終目標明確,堅定不移,也因此所向披靡,一次次戰勝命運加之於她身上的苦厄。
甚至到最後,她八歲的女兒騎馬發生意外,不幸過世,對她一往情深的丈夫白瑞德也心灰意冷,離開了她。
她一個人孤獨地站在空曠的客廳裡,悲痛欲絕,嚎啕大哭,依舊沒有就此放棄。
她擦擦眼淚,告訴自己,只要睡一覺起來,明天又能繼續戰鬥,未來還有無限可能。
因為,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斯嘉麗是個目標很明確的人,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為之百折不饒。
她也是個生命力很強的人,勇氣十足,總是積極面對未來,充分把握生命的每個階段,活得熱烈盡興。
這讓我想起電影《返老還童》裡面,瀕死的父親鼓勵女兒全身心去投入生活,給她寫的這段話:
“希望你能看見讓你大吃一驚的東西,希望你會有前所未有的感受,希望你能結交有著不同觀點的他人,希望你的生活令你驕傲。如果你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希望你有勇氣,一切從頭再來。”
我喜歡這樣的生活態度,也努力著要充滿勇氣,熱烈去擁抱未來的每一天。
我想,無論再過去多少年,《飄》這本書都會是我的珍藏和力量之源。
(圖片為根據書籍翻拍的電影《亂世佳人》劇照,也超級精彩~)
-
15 # 西域之子cyj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首推路遙先生創作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首先我感受到這部書那濃郁的鄉土氣息,濃濃的陝北方言、好聽的信天游,還有那特有的地方風土人情把你帶進淳樸而厚重的黃土高坡,感受生活在這塊貧瘠土地上的普通勞動者的平凡的世界。其次我感受到這部書教人奮進的勵志精神,感受到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有那麼多人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努力奮鬥,在奮鬥的過程中不斷改造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從而完善和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作品透過對孫少安、孫少平這兩個人物形象的描寫,為讀者展現出了他們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面對生活的磨難知難而進的進取精神,展現了在社會大變革的偉大時代,這些平凡的人所經歷的精神面貌的改變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從而改變了他們的人生道路。儘管二十多年過去了,但這部書的影響力還是經久不衰,它的文學藝術價值也是永恆的。
-
16 # 書海無塵
斯蒂文森的《錯箱記》,一群圍繞著屍體打轉的人兒的黑色幽默小說。
最後一句話是:沒有辦法,只有同情而已。
-
17 # 傾國傾城1981
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于丹的《論語》心得。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于丹老師由淺入深的講解,深觸靈魂。讓我們在聖賢的光茫下,學習成長。
于丹老師說,難道二千五百年前的《論語》,真的能開解現代人的心結嗎?讀書也許不能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但是可以讓你改變遇見問題時的態度。
孔子,‘’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子路》。小人之驕,驕傲的是他外在的氣;而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心的風骨。——于丹心語。古聖賢的思想精華,忽然讓人豁然開朗的感覺。
回覆列表
如果只能選一本,我選趙汀陽的書《壞世界研究》《每個人的政治》,這兩本書有重合的部分,當時閱讀也是合在一起讀的,所以權當一本。這兩本討論了決定人們命運的制度、自由、權利和權力。並對各種民主和社會公正的合理性做了梳理。我選這兩本書是因為趙汀陽的思路非常清晰,文字極其幹練,所以兩本書加起來雖然只有50萬字但包涵的資訊量極大,思考的深度也相對較深。可以反覆閱讀。
其他的就學莊表偉以領域劃分吧。
科幻類,劉慈欣《三體·黑暗森林》,斯科特·卡德「安德系列」《安德的影子》。後面這本書對我影響特別大。
奇幻類,燕壘生《天行健》,江南《九州·縹緲錄》。初中高中的時候這兩部書翻來覆去看了三四遍。
網路YY文。周行文《重生傳說》,這本書很不錯,沒有超能力,沒有種馬,沒有神鬼。有的只是主角穿越到20年前,自己3歲的時候然後重新走一遍人生,純愛風格,中文系出身,所以文筆也很不錯,文中偶爾會掉掉書袋子。
健身類,自然是施瓦辛格的《施瓦辛格健身全書》。
主流文學類,沒有「最」喜歡的。《白鹿原》可以勉強算吧,我覺得陳忠實把傳統中國鄉村的「神」寫出來了……
文學理論類,朱立元的《當代西方文藝理論》非常棒。思路很清晰,語言很通俗,論述很全面。在翻譯腔和術語堆砌的文學理論教材裡,這本書實在是罕見啊!
政論類,趙汀陽的《壞世界研究》《每個人的政治》。
社會類,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我喜歡這本書是因為1984說了社會主義的悲劇未來,而這本書說了資本主義的悲劇現在。還有吳思的《潛規則》,高考前看的,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世界觀。
哲學類,張世英《新哲學講演錄》。其實現在很多「哲學入門」的書,都只是「哲學史入門」,而不是「哲學入門」,張世英這本書是真的「哲學入門」。
歷史類。葛兆光《宅茲中國》,這本書論述了中國如何成「中國」,並從朝鮮和日本的角度看待近代中國的歷史發展。
情感類。克里斯多福·孟 《親密關係》!戀人和朋友交往的一本必讀書啊……此書力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