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和風細語言
-
2 # 時尚育兒圈子
注意!寶寶生病訊號
哭鬧不安 如果寶寶總是哭鬧不安,媽媽就要警惕了:寶寶是不是生病了。
大便異常 寶寶的大便情況也是反映身體健康與否的重要訊號,尤其是消化系統疾病,都能透過寶寶的大便反映出來。所以,每天觀察寶寶的大便,對寶寶健康成長非常重要。
食慾不佳 如果寶寶吃奶次數減少,奶量有所下降,甚至不願意吃奶,並伴有精神不佳、噁心、嘔吐或吸吮無力、閉嘴搖頭等症狀,這些都是寶寶生病的訊號,媽媽們應該注意了。
精神不振 如果寶寶生病了,會表現出反應力低下、昏昏欲睡、精神差等症狀。
體重不增 新生寶寶出生後,最初半年體重增長非常快,半歲內的寶寶,平均每個月增長700g。如果寶寶的體重不增加或下降,或者體重增加不達標,就有可能是餵養不當或患了胃腸道疾病。
如果寶寶出現以下嚴重症狀,要趕快送醫!1 嘴唇發紫 如果寶寶的嘴唇發紫,或口腔或舌頭黏膜變藍,就是沒有得到足夠氧氣的徵兆,稱為發紺。撥打120是非常合適的做法。
2 呼吸不順 如果寶寶的呼吸一直都很困難、急促,看到他過度用自己的胸肌或是鼻子擴張,就可能是呼吸窘迫的跡象。這時要馬上打電話給兒科醫生,如果是下班時間,可以考慮急診。
3 高熱驚厥 寶寶四肢抽動、緊咬牙關,甚至昏迷。
4 新生兒發燒超過38℃ 如果寶寶月齡在28周以內(醫學意義上的新生兒),肛溫超過38℃,就要引起注意了。新生兒發燒非比尋常,可能是感冒或是腦膜炎,要認真看待新生兒的發燒。體溫超過38℃的新生兒可能要住院做一系列的檢查,以評估是什麼原因造成發燒,他/她可能需要用抗生素。
5 黃疸惡化 如果新生兒的面板越來越黃,他/她可能有黃疸。不是所有的黃疸都危險,有些是正常的,會自行消失,但如果越來越黃而不會消失,就可能影響大腦,造成永久性傷害。
6 脫水 如果寶寶的尿布長時間不會溼,就要擔心脫水問題。在出生後的6天內,寶寶每天使用的尿布增加1片,6天后每天用6塊尿布。其他嚴重脫水的跡象包括口乾、眼窩深陷以及嗜睡,這時兒科醫師可能會建議靜脈補液,輕、中度脫水可以喂嬰兒口服補液鹽。
7 吐出淺綠色的膽汁 如果吐出綠色膽汁就嚴重了,嘔吐物看起來像咖啡渣也很嚴重。吐綠色膽汁代表腸阻塞,像咖啡渣則可能是內出血的跡象,需要高度重視。頭部受傷後嘔吐也需評估,因為它可能是腦震盪的跡象。
8 跌倒後出現以下情況 寶寶在跌落或跌倒後出現意識不清、短暫昏迷、視線模糊或噴射狀嘔吐現象。
-
3 # 孕媽學堂
對於很多小孩子來說,生病了,他們並不知道如何表達,跟家長或者醫生也敘述不清楚自己哪裡不舒服。這時,透過望診就可以進行判斷了,望診是家長們非常有必要了解的,以免自己的小孩生病很嚴重了,自己卻不知道!因而,家長們一定要了解寶寶生病前的幾個徵兆。
第一,如果大便質地不均勻,有沒消化的疙瘩,俗稱奶瓣,說明寶寶消化不成熟,可以不用管。
第二,如果大便水分較多,次數增加,就是腹瀉了,可在醫生指導下,喂些助消化和護腸道的藥。
第三,如果大便乾結,排出困難,說明缺水了,要多喂水。
第四,如果大便像蛋花湯、豆腐渣或者洗肉水樣、果醬樣的紅色,柏油樣的黑色等,說明腸道有疾病,要儘快就醫,對症治療。
第五,如果大便呈灰白色,可能有肝膽疾病,要儘快就醫,對症治療。
第六,如果大便呈綠色,而且帶有大量黏液,說明餵養不足,這是飢餓導致的,要加強餵養,配方奶餵養的要加量,母乳不足的,儘快催乳。
最後,如果寶寶發熱、煩躁、不安、面色發紅、口唇乾燥,多為發熱徵象;而目光呆滯、兩眼直視、兩手握拳常是驚厥預兆;哭聲無力或一聲不哭往往提示病情嚴重。除以上明顯徵兆外,寶寶還可能表現出萎靡不振、煩躁不安或愛發脾氣。所以父母一定要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寶寶的異常,及時就診。
-
4 # 育兒大天地
寶寶和大人對生病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所以前兆也不是非常的明顯,一旦有明顯症狀,往往就已經生病了,所以作為家長更要細心的照料。
比如對於大人,只要有一點燒,就會感覺身上渾身上下都不舒服。對於孩子,發燒到39°還有可能還玩的一身勁,大人不注意還以為孩子是正常的呢。前段時間我家寶寶得了病毒性感冒,剛開始吃也正常,玩也正常,所以一時沒注意到。因為我有下意識摸小孩腦袋的習慣,試試孩子有沒有發燒的,這才發現孩子頭很燙,溫度計一量,高燒39°,嚇的我們趕緊往醫院跑。
還有孩子咳嗽也不容忽視,去年我家孩子每天都偶爾咳嗽幾聲,作為家長的我們也大意了,覺得正常的沒放在心上,後來起了低燒才去醫院,已經變成肺炎了,吊了一個多星期的水才康復。
照顧孩子很勞神費心,作為家長大意不得,一旦發現孩子不吃飯、喜歡哭鬧、睡覺不安分,都要及時排查原因,不能掉以輕心。
-
5 # XHCYJN
寶寶生病是有前兆的,大人在看孩子的時候只要細心就能發現。比如我家大寶小時候感冒都是和天氣變化,穿脫衣服不及時有關,穿的太厚出汗一見風就感冒,穿的少了著涼就流鼻涕。比如我家二寶10個月特別愛往嘴裡塞東西吃,有時喉嚨掐住了,她會鬧人,會順著嘴角流口水……總之,寶寶生病都是會難受不舒服的,嚴重的就會鬧人,只要用心就會發現寶寶和平時不一樣,要及時關注寶寶。
-
6 # 主人翁小兒推拿
寶寶生病前其實有很多小細節在暗示我們,如果你能細心的觀察到並及時調理的話,孩子就不會生病。下面這幾個點大家可以注意一下:
寶寶的大小便寶寶二便是反應身體狀況的最好依據,如果寶寶突然拉了綠便,要注意孩子可能是出現了消化不良,如果寶寶每天大便的但是這幾天沒有大便了,肚子還脹鼓鼓的也需要注意及時處理。還有就是寶寶小便黃,說明體內有熱,如果寶寶尿頻,小便清長,說明孩子體內有寒,或者是寶寶腎氣不足。
寶寶的舌頭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其中舌診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依據,我們的舌頭上其實就可以看到我們五臟的狀況。
如果孩子是舌中舌苔白厚或者是黃厚,說明體內有積食,需要化積食;如果孩子舌尖很紅,說明心火旺,要清心火;如果孩子舌頭兩邊很紅而且有紅點點,說明孩子肝火比較旺,要多平肝滋陰;舌頭兩邊有齒痕說明體內溼氣很重,要除溼。
食慾這個應該很明顯了,如果孩子突然食慾下降的話沒多久就會生病,所以孩子食慾一部正常,可以趕緊考慮是不是積食了,或者是最近腹脹腹痛。
-
7 # 湖南醫聊
健康的寶寶有時也難免會有病痛,而年幼的寶寶往往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不適。
家長怎樣才能及時瞭解寶寶的身體狀況呢?
唯嘉兒科顏華教授提醒,家長可以透過以下五大徵兆瞭解寶寶病情,及時採取相應措施。
1、食慾變化健康的兒童能按時進食,食量也較穩定。
如果發現食慾減少、食慾突增或者拒食的話,往往是寶寶患病的前兆。
如:消化性潰瘍、慢性腸炎、結核病、肝功能低下、寄生蟲病等都可能引起食慾不振;缺鋅、維生素A或D中毒也都可能引起食慾低下。
生病的寶寶的食慾改變並不僅僅體現在食慾不佳上,有些疾病還會使食慾增加。
最典型的就是兒童糖尿病,多飲多食,吃不飽,即使吃得多,體重也還是不升反降。
2、排便異常排便異常也是寶寶生病的徵兆,便秘和腹瀉都預示著寶寶身體不適。
95%的便秘屬於功能性原因,這並非身體本身異常,通常給寶寶多吃些蔬菜或其它高纖維食品就可解決這個問題。
同時應該鼓勵孩子多活動,增強參與排便肌肉的肌力,促進腸道蠕動,加速大便推進,並應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
但如果是新生兒出現便秘,最好還是要找一下兒科醫生,以排除身體本身的異常。
病理性腹瀉可從大便的性質來分析腹瀉原因。
如小腸炎症的糞便往往呈水樣或蛋花湯,而病毒性腸炎的糞便多為白色米湯樣或蛋黃色稀水樣。
3、出汗增多生理性的小兒多汗常見於天氣炎熱、室溫過高、穿衣過多、蓋被過厚等,還有的在吃飯或吃奶時全身出汗或額頭冒汗,這些都屬正常現象。
況且小兒代謝旺盛、活潑好動,出汗也比成人要多。
而病理性出汗往往出現在小兒安靜或睡眠狀態下,如:平臥或睡眠時,也可能大汗淋漓或出汗不止。
病理性多汗除多汗外,往往還伴有其他的疾病症狀,如營養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
身體虛弱的小兒在白天過度活動,晚上入睡後往往多汗,但深睡後汗逐漸消退。
佝僂病和營養不良患兒多見於此類多汗;而空腹多汗應該警惕低血糖。
4、睡眠不佳生病的寶寶通常夜間睡眠狀況都不好,如:睡眠少、易醒、睡不安穩等。
各種疼痛,如牙痛、頭痛和神經痛等都會使寶寶夜間睡眠不好,瘙癢、腸胃系統疾病或呼吸道疾病也會使寶寶從夜間睡眠中驚醒。
睡前煩躁不安、睡眠中踢被子、睡醒後顏面發紅、呼吸急促可能是發熱。
患佝僂病的寶寶也常會在睡眠中啼哭,睡醒後大汗淋漓,平時容易激怒。
而睡覺前後不斷咀嚼、磨牙,則可能是睡前過於興奮或有蛔蟲感染。
5、情緒變化從情緒變化也能看出寶寶是否可能生病,健康寶寶在他的需求得到滿足後,精神飽滿、兩眼有神、不哭不鬧。
而且容易適應環境,但生病的寶寶情緒往往異常。
寶寶發熱常會煩躁不安、面色發紅、口唇乾燥;而目光呆滯、兩眼直視、兩手握拳常是驚厥預兆。
哭聲無力或一聲不哭往往提示病情嚴重。
除以上表現外,寶寶還可能表現出萎靡不振、煩躁不安或愛發脾氣。
家長要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及時就診。
-
8 # 享育
“兒科”又稱為“啞科”,是因為寶寶年紀小,表達能力較差,不能準確地說出自己的症狀及不適感。因此,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精神狀態、外在表現在判斷孩子的病情。今天在這裡,就和各位寶媽介紹三個寶寶生病前兆。當寶寶出現類似症狀時,應引起寶媽注意,以免耽誤寶寶病情。
一、精神狀態變化
健康的寶寶通常精氣神十足,如果寶寶無精打采、目光呆滯,或是煩躁易怒,經常發脾氣,則說明寶寶很有可能身體不舒服。
二、食慾變化
寶寶食慾不佳,甚至拒絕進食,則有可能患有胃腸道疾病、結核病、寄生蟲病等等。如果寶寶飲食突然增加,則有可能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神經性多食症等等。
三、呼吸節律改變
寶寶呼吸急促、鼻翼扇動則有可能是肺炎的表現、如伴有面色、嘴唇青紫,則要考慮心臟方面疾病。
-
9 # 大河妙手
可以肯定的說,寶寶生病前,必然是會有先兆的。有時候,同樣的症狀、體徵,在不同的醫生眼裡,代表不同的含義。日積月累,就有了名醫和庸醫的區別。今天,大河分享一個非常簡單有效辨別疾病的方法。一首《小兒無患歌》,只要掌握了其中的精華,那就可以判定寶寶是否處於生病的前期狀態。嬰兒在古代,稱之為“啞科”,更需要一雙練就一雙慧眼。一、要知道異常,先要掌握正常孩兒常體貌,情態喜安然;鼻內無清涕,喉中絕沒涎;頭如青黛染.唇似點朱鮮;臉芳花映竹.頰綻水浮蓮;喜引方才笑.非時口不宣;縱哭無多哭.雖眠不久眠;意同波浪靜.情若鏡中天;此上多安吉.何愁疾病纏。這首《小兒無患歌》出自醫學古籍《小兒推拿廣義》,說的是:一個健康孩子的正常體貌,神情自帶是喜歡安靜自然的;鼻子裡面沒有清鼻涕,喉中中也絕對沒有痰涎;頭髮像青黛染過的那樣,嘴唇像紅潤,光澤鮮豔;臉蛋像花朵那樣的圓潤綻放,面頰就像浮在水上的蓮花那樣鮮嫩滋潤;孩子喜歡逗引時候,發出笑聲,定時他會感覺到飢餓,會開口進食乳汁;即使哭泣也不會使勁哭,以免損傷內臟,雖然睡著了,但也不會很安靜;孩子的意境就像波浪一樣,看著安靜,實際上時刻在盪漾,他的情志,就像在鏡子裡看天空一樣,看著平靜但實際上卻始終有風雲變幻;如果孩子保持像上面所說的那樣,一定是健康吉祥的,何愁有疾病來糾纏呢。寶媽一定要熟記,上面這首歌謠,如果發現,寶寶有任何不正常的反應呢,就是代表生病的前兆。二、知道了先兆,對於準確的診斷疾病,還僅僅是一個開始。現代醫學講的是,視觸叩聽。傳統中醫講的是,望聞問切。現代醫學的發展,對於診斷疾病,藉助科學技術已經非常先進了。但即使是如此,一個簡單的感冒,也得需要多項檢查,才能確診。有時候看似簡單的發熱,甚至需要,多科的專家醫生來會會診,才能定下來,最終的診斷結果。一個醫學生,學習《診斷學》,這一門課程就要學習1到2個學期的,而且要在終生的醫療實踐過程中,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增加經驗。對於我們普通的寶爸寶媽來說,只要熟練的掌握了大河所說的小兒無患歌,對於發現寶寶疾病的先兆,就已經足夠了。只要你發現寶寶有上面,所說的任何一方面的異常,就代表著,疾病的先兆。剩下的事情,就要交給專業的醫學人士來解決了。三、日積月累,打怪升級中醫古語講的是,望而知之為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要想達到神聖的水平,練就見微知著的本事,那可不是一日兩日的朝夕之功,而需要日積月累,艱苦的努力。大河在今後會繼續分享一些寶寶疾病的診斷方法,以及治療經驗。
-
10 # 奶油蛋糕媽媽
寶寶生病是每個家庭最不想看到的事情,但是寶寶生病是成長髮育的必要階段。
那怎樣知道寶馬上就要生病呢?
寶寶患病不會用語言表達,但只要你仔細觀察,就能看出一些異常跡象
1.,情緒不佳
生性好動的小孩,如不像平時那樣好說。好玩而出現無精打采,嗜睡煩躁等症狀,這多為生病的苗頭。應留心小兒有否出現發熱。嘔吐。咳嗽等症狀。
2. 食慾不佳
健康小孩食慾正常,如小孩食慾不振,連平時喜歡的菜飯和零食都毫無興趣的話,多表現孩子有病,尤其患急性病,往往縣表現為食慾的改變。
3. 睡眠不寧
正常寶寶睡眠較好,如孩子在睡眠中反覆驚醒,煩躁不安,手足蹬動,不是哭鬧,如已排除了飢餓。過冷。過熱。尿溼等原因,應考慮小孩是否有病。
4. 呼吸不規則
健康小孩呼吸平靜,均勻而有規律。患病時可見呼吸快慢不一,忽深忽淺。如發熱,鼻塞時,可見呼吸變快。
5. 啼哭不止
在小孩尚未學會說話之前,啼哭是小孩患病時的一個重要症狀,如一位啼哭,應考慮的到病痛可能。
6. 大便異常
若孩子兩天以上未拉大便或大便過多,1天3次以上,糞便稀薄,呈蛋花樣或有殘渣著均為異常。
媽媽和自己寶寶朝夕相處,應掌握一定的醫學知識,對寶寶機體出現的變化能做出初步判斷,做到心裡有數,免得急中出錯
-
11 # 錒醍
孩子生病的先兆:
1.鼻旁,鼻周,嘴周變青,孩子脾胃肺受寒。
下眼瞼顏色變化:上眼瞼為脾,下眼瞼為胃,發紅是積食,發青是積食已久,發黑就是積食非常嚴重。
2.孩子有眼屎,多而黃,代表肝火旺,內熱重
3.孩子夜間磨牙:是脾胃夜裡還在工作消化食物。
4.孩子嘴唇發乾,排出愛舔嘴唇的,預示孩子內熱重 ,孩子脾其華在唇,內熱,熱在脾胃
5.孩子早期口氣發酸發臭,預示孩子最近吃的食物沒有消化。
-
12 # 育兒名醫說
孩子在生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感冒、發燒或腹瀉等各種小問題。即便是小問題,頻繁出現也難免對孩子身體產生影響,會讓家長擔心不已。其實當孩子生病前,也會有一些異常症狀的,家長只要多留意就能發現蛛絲馬跡。
孩子生病前會有哪些症狀?1、睡覺時流汗
孩子睡覺出汗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生理性的是新陳代謝速度快且代謝功能旺盛,當孩子穿的太多或活動劇烈時可引起出汗。排除以上因素,若睡覺時大汗淋漓,可能是感染性疾病或營養不良引起的。
2、睡眠不安穩孩子在健康狀態下睡眠安穩且入睡快,呼吸均勻。孩子生病時夜間睡眠差,常常表現為睡眠不安穩、容易哭鬧、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和容易驚醒。孩子睡覺前煩躁不安或不停的踢被子,睡醒後呼吸急促和臉發紅,可能是發熱。睡覺時哭泣醒來之後,不停的出汗且脾氣暴躁,需警惕佝僂病。另外,孩子睡眠不安穩且伴有體重下降、無食慾和精神差,需警惕脾胃虛寒。
3、孩子沒有食慾
正常情況下孩子能按時吃奶且食量穩定。若出現不明原因拒食、食慾突然降低或增加都是疾病的前兆。當孩子發高燒、患有厭食症、受到寄生蟲感染和肝功能低下時,會導致出現食慾不振。若孩子食慾突然增加且伴有多食多飲、總是吃不飽,但體重下降,需警惕兒童糖尿病。
4、情緒變化大
正常情況下,孩子氣色好而且不吵不鬧。若孩子最近情緒變化大,精神過度煩躁,總是哭鬧,臉色發黃或嗜睡,有可能是患病。孩子煩躁不安、口乾舌燥和臉部發紅,說明發熱。孩子哭聲弱或一聲不哭,說明病情嚴重。家長應該多注意觀察,及時發現,及時送去醫院治療。
5、大便異常
大便是孩子健康情緒表,透過大便能直接觀察到身體是否健康。糞便中粘液多且呈現綠色說明腹瀉積食、胃部受涼或受到驚嚇。大便發黑,可能是因為慢性胃炎出血-十二指腸潰瘍,或吃太多鈣片以及動物肝臟、動物血液等引起的;豆腐渣樣大便,說明患有黴菌性腸炎;大便明亮光滑,說明孩子吃太多脂肪類食物;出現臭雞蛋味的大便,說明孩子攝入太多蛋白質食物,蛋白質沒有被充分消化和吸收。
溫馨提示除了看以上5種情況外,也要仔細觀察孩子的呼吸情況。若孩子呼吸異常,尤其是嘴唇發青和呼吸時鼻腔擴大,需引起注意。
回覆列表
我不是醫生,更不是兒科專家,但以我所淺見,嬰兒生病肯定會發生哭鬧等現象,首先你要分析是不是餓了,如果不是摸摸小孩的頭部,是不是受了涼,拉出的糞便是不是正常,如果發現異常,一定要到醫院,請專業醫生進行診治治。否則,可能加重病情。
總之一句話,只要你細心觀察,寶寶生病肯定有先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