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雷襌

    最近霍頓拒絕和孫楊握手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我想問一下大家,如果霍頓不鬧這一出,在中國誰會記得他?

    那麼我的答案也出來了,就是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其餘的人除非能鬧很大的動靜,否則很難被記住。

    另外我的曾曾祖就曾經是湖北襄陽一帶的武林人士,從事過走鏢和跌打醫生的行業,也曾帶著徒弟打過碼頭,跟洋鬼子對著幹過。據說他就是某個門派的大師兄,但師傅把掌門之位傳給了他的次子。於是我曾曾祖父和師傅長子,遠走他鄉自立門戶,也沒有再提過以前的門派。

    直到我爺爺這一輩,家族男丁還有練武的習慣和法門。我爺爺排行老二,老大學的是擒拿和拳,我爺爺是主修腿腳功夫,我三爺爺最沒天賦,但最能吃苦練了個鐵頭功,順便練了一身銅皮鐵骨,沒有什麼招數。跟農民玩玩切磋一下的話,打贏問題不大,也會顯得有點笨拙。但對付練過武的,比如大爺爺二爺爺,相反也不怎麼吃虧。

    因為家族中曾出過一個好勇鬥狠之輩,出了點事坐過牢,加上文革時期都被批鬥過,所以兩位爺爺再也不教後人練武了,我12歲時三爺爺教了我練鐵頭功的法門,其實很簡單,每天斜著用頭頂著牆站10分鐘,堅持兩個月的話,就可以退兩步,角度再大一點,依然是每天10分鐘就可以了。以此類推,到45度左右的時候,就不要再加大角度了,以免受傷,只增加時間,半小時就很不錯了。先練前額,再練後腦,最後練側面。練成後拿頭撞人自己不暈,被人用搬磚或木棍之類的武器打腦袋,不容易受重傷。僅此而已。

    所以三爺爺基本上就是教了我一個保命技能……但我沒有堅持下去,你試試就知道了,面對牆保持15度的角度,10分鐘頭會很不舒服。不過我還學了一招練拳頭的方法,拿一打很厚的黃紙,清明節用的錢紙也行,看你忌不忌諱……100左右訂在樹上,一拳一拳的打,一張一張的撕,保持力度,不能收力。覺得疼的受不了,就換一打紙。直到最後拳拳打在樹幹上,也不會受傷,這個時間我堅持了接近一個月就達到了。以較大的力量,(因為要持續打,所以不能全力出拳。)直接打樹除了皮肉有點疼,不會受傷了,繼續堅持下去骨頭也會變結實,我練了半年左右後,拳頭的骨頭就比一般人要明顯粗壯了。

  • 2 # 羽菱君

    小說對男主故事,寫作手法的側重點不同,有些小說不會對情節需要出現的一些門派,作具體的人員結構分析。而影視劇因節約製作成本的需要,則會減少或刪去一些人員的出現。

    金庸的武俠小說,他筆下的男主,並不是都有師從過一門一派出身的,有些男主根本很難說得上有師門,比如像奇遇下自學成才的石破天和張無忌。沒有了師門,就沒有了對師門背景的描寫,少了師門背景的描寫,自然也就沒有了師門涉及江湖門派紛爭這樣的故事,而沒有這樣的故事,也就不會出現紛爭的各門派中人員結構描寫的情節。小說的側重點,往往就只會放在男主個人的奇遇記和成才江湖路上,而在他的江湖路上,即便遇到各門各派的人員,也僅會是該門派的某些代表人物而已,滿足一些情節的推動就行,除非特殊情況,不然完全不用浪費篇幅,去對這些人的門派背景作太多的介紹。

    這樣一來,我們就很容易會看到,小說中出現的某些門派,往往就會只有掌門,然後就是掌門下的一些弟子,全然不會看到掌門這一代的師兄弟。反之,假如男主角是出身名門的,小說自然會對他的師門背景做些描寫,很容易就會涉及到師門的江湖紛爭,那麼朝著這條線路,我們就可以在小說中,看到參與門派紛爭的各派之人員結構,那就不再是掌門帶著一群二代弟子了。最俱代表性的,就是《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中是涉及門派最多的,而且對各派的人員結構都有或多或少的描寫,比如就以五嶽劍派來說:泰山派的掌門是天門道人,但他不僅有師兄弟,甚至還有師伯師叔存在;衡山派的掌門莫大先生,他至少也有兩個師兄弟,劉正風和金眼雕魯連榮;恆山派的掌門是定閒師太,但還有師姐定靜和師妹定逸;嵩山派除了掌門左冷禪之外,更還有十三太保;而男主出身華山派,除了掌門嶽不群之外,也還有封不平、叢不棄和成不憂這些人,另外嶽不群的夫人甯中則,也是他的師妹。即便是少林與武當,少林方丈的方證大師,也有師弟方生大師出現;武當掌門的沖虛道長,也有一位師弟清虛道長。

    由此可見,小說中有沒有出現過多門派的人員結構解析這件事,最主要還是與男主師門背景和個人成才的路線,不同側重點的寫作手法息息相關的。而在影視劇中,出現只有掌門或者單一各派的代表人物,則主要是為了節省製作成本引起,故而才會減少一些,雖有相關但卻影響較小的人員出現。比如像《笑傲江湖》中,恆山三定,往往就會被節約為二定,定靜的戲份會被加在定逸的身上,在97版《天龍八部》中,“劍神”卓不凡這個人物則全被刪去,其戲份是被加到了慕容復的身上。但這一些,卻完全不會影響故事情節的發展。

    第一個原因,就是在爭掌門之位時失敗,不是在內鬥中死亡就是被迫離開山門了。門派中的掌門之爭,那是歷來都有的事情,比如《天龍八部》小說一開篇,段譽就目睹了“無量劍”東西宗兩門的內鬥,《倚天》中的崑崙派掌門,也是在他師姐班淑嫻的支援下,才能繼任掌門之位,而《笑傲江湖》中的華山派也有“劍氣之爭”,實際上都是在爭掌門之位和山門的話事權。一般掌門的爭奪戰,都會分為兩派,然後自相殘殺,勝的一方繼任了掌門,敗的一方自然傷亡慘重,但雙方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因此掌門爭奪戰之後,這一代爭位的弟子會消耗一大部分人,剩下寥寥無幾的,也會被迫離開山門。而新掌門為了保持實力,則繼續招收新的弟子,以固門面。

    其次就是這些師兄弟在學成之後,就離開了山門,有些下山闖蕩江湖而去,有些則是自立門戶,成為山門的一大分支機構。因為他們拜師的目的,就是學得一技傍身,不但能保護自己,更能借之在江湖上闖出一些名堂出來,因而他們學到一定本領之後,就會下山另謀生路。就像《倚天》中出現的都大錦,他就曾在少林學藝,是少林的俗家弟子,後來下山後開設龍門鏢局,成為總鏢頭。

    第三個這些人沒有出現的原因,很大可能就是出差了,肩負師門重任下山辦事而去。比如各門派間的禮尚往來,祝壽、祝婚、老掌門金盆洗手、新掌門繼位,亦或是喪失弔唁等等,掌門人有時離不開身,也不能輕易離開師門,碰上這些禮節,就會派遣山門中輩分較高的師兄弟作為代表赴會。比如張三丰百歲大壽時,像滅絕師太就沒親自去武當山。還有就是作為代表,去參加各地的舉辦一些武學交流會,展現自己的門派特長,這些是各山門招收門徒的重要來源之一。這些差事,有時一趟下來,來回就要好幾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當山門發生一些重要的事情,或者說掌門人親自帶隊出去的事務,他們就自然沒能參加了。比如卓不凡,在他的師門“一字慧劍門”被天山童姥滅門時,他就剛好在外面,逃過了一劫。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是掌門人,索性就不管山門中的事,自己樂得輕鬆逍遙。比如像風清揚這樣,要不就是在山門的後山中隱居避世,如少林三渡那樣,要不就是獨自潛修,亦或就是乾脆行走江湖而去。在古代通訊十分不便的情況下,山門一旦出現大禍,像少林三渡這樣同在少室山的,趙敏帶人血洗少林時他們都不知道,就更不要說遠在江湖,又少聯絡的掌門師兄弟了,估計等他得到訊息,趕回山門時,就是跟風清揚一樣,為時已晚了。

    以上這些或有或無的原因,就共同造成了我們在小說或者影視劇中,很少會看到掌門師兄弟出現的情況。當然了,這一些僅是我們個人的腦洞而已,其實就跟小說中那些俠客的錢是從哪來的,這樣的問題是一樣的道理。這一些小說中沒解釋,或者說沒交代的事情,最主要還是不會影響到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金庸先生自然就不會浪費太多的筆墨去講述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 3 # 悠然布衣

    可能是你看的有點偏吧?金庸小說當中的大多數的門派,只要不是創始門派,都是有師兄弟的存在的,但是師兄弟一般出場還是比較少的,一般只有特定的劇情才會出現。這個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因為劇情安排,有些則是為了門派的發展。

    門派創始人

    例如《倚天屠龍記》當中的張三丰,他雖然有過一些師傅和傳承,但是最後武當派的武學都是由他所創,屬於是自學成才。他就是門派的老祖,沒有師兄弟,更沒有師傅,所以他是第一代。

    師門的愛恨情仇

    例如《天龍八部》當中的逍遙派,我們已知的就有無崖子、李秋水、李滄海、天山童姥等等,但是他們卻是天各一方,就是因為這複雜的四角戀;而《神鵰俠侶》當中的古墓派,小龍女和李莫愁也一樣,互相敵對。

    江湖恩怨,生死仇殺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啊,常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啊。例如《倚天屠龍記》當中峨嵋派的孤鴻子就是因為和明教楊逍搏鬥倚天劍被奪氣死了。而武當派的張三丰收了七位真傳弟子,但是例如張翠山自殺了,俞岱巖癱瘓了,莫聲谷被殺了。所以武當派第二代也剩不了太多人。

    隱居門派,坐鎮山門

    例如《倚天屠龍記》當中的少林寺三渡、《笑傲江湖》當中的華山派風清揚,這些都是門派當中資歷很老的人物,但是他們早就隱居山門了,不到必要的時候都不會出現,這個也算是門派底蘊的一部分吧。

    此外呢,還有一些可能的原因:

    1.在武俠小說當中,一般主角都是新生代,而上一代掌門都是四五十歲那種,再往上一代掌門的師叔等等都是六七十的存在了。而在古代這個年齡已經算是古稀了,即便修煉武學,也不是每個人都修煉有成的,加上經常打鬥,可能留下的暗傷,早逝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2.一個門派的弟子一般都有分級別的,外門弟子、內門弟子、真傳弟子,只有真傳弟子才有可能當上掌門。就如武當七俠或者全真七子,掌門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收太多的真傳。而同時如剛才所說的,門派廝殺還死掉幾個,就剩些許了。而其他外門弟子、內門弟子,一般都天賦不是那麼好的,劇情中也不太可能會出現,更多的還是跑龍套吧。

    3.江湖人士本身就是嚮往自由,在還是最低輩分的弟子的時候,去哪兒做啥都還需要彙報審批,離開山門也比較麻煩。而等同輩當上了掌門以後,這方面的限制就小了,這一輩的弟子也成熟了,掌門需要這些有實力的門徒出去賺名聲(同時估計也不愛看見這些人),這些人也想著要出去浪,像周伯通就是屬於想要出去浪的,根本就不想管門派,而洪七公也是如此,寧願到處逍遙。

    4.一個門派,掌門的地位是至高的,一個新皇帝上任了,太上皇的存在就是對皇帝威信的削弱。所以在新掌門上臺後,掌門的師叔輩和同輩,意見不合的肯定是要隱居,即便意見相同了,除了必要的需要出來管理門派的,其他的也都得退出舞臺。而內外門弟子同輩或者長輩的更可能是派出去處理一些邊緣產業了。

    5.發生過大規模的災難,比如少林寺的燒火僧事件、華山派的劍宗氣宗之爭,導致了門派的實力大損,能拿得出手的人不多。同時這個時期門派還低調,不在外面晃盪,以防引起別人的覬覦,而掌門需要出來主持事務,其他人就苟了。

  • 4 # 流浪歌手黃老邪

    在金庸武俠小說或者武俠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個的門派,有比如少林派、武當派、丐幫、天地會這樣勢力龐大的門派,也有比如巨鯨幫、海沙派這樣的小門派,甚至有大理段氏、姑蘇慕容氏這樣的武林世家。是這些形形色色的門派幫派構成了江湖。

    除非這個門派或者家族奉行單傳制,否則門派中必定會有同門師兄弟,而同門師兄弟總有一個會繼承掌門的位置,所以門派中掌門大多數都會有師兄弟的。不過這種說法也不絕對,總的來會有三種情況,說下面我來說一說這三種情況。

    一、創派祖師一般來說就只有掌門沒有同門師兄弟。

    最典型、最為廣大胖友們熟知的就是張三丰了,一已之力開創武當派,幾十年時間發展壯大和千年古剎少林寺並駕齊驅。百歲高齡還統領武當、太極宗師,武林泰斗,張三丰是創派祖師當然是沒有師兄弟了。

    就像全真教創派祖師的王重陽一樣,一個人扛起振興全真的大旗。雖然周伯通說是他的師弟,其實周伯通的武功都是王重陽教的,只不過由於周伯通是投資人不好認做徒弟,只能認做是師弟。

    還有逍遙派的逍遙子,峨眉派的郭襄,天鷹教的白眉鷹王,都是隻有一個祖師的典範。不過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俠客島的龍木兩位島主,不分主次、不分你我,兩個人可以說都是掌門人。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武林世家,一脈單傳又不收另收徒弟的情況下也會出現只有一個掌門(主人)沒有師兄弟的現象。比如慕容世家幾代單傳只剩一個慕容復肩負復國的大業。

    二、大多數門派掌門都會有師兄弟甚至還有師伯師叔。

    如果不是新晉的門派,那麼絕大多數的掌門人都會有師兄弟的,比如上面說的武當派,張三丰之後立宋遠橋為掌門,那麼最少出現了四位師兄弟;全真教王重陽逝世後馬鈺接任掌門,也會有其他的全真五子是他的師弟。

    再舉幾個例子,《笑傲江湖》中五嶽劍派也都是人丁興旺,師兄弟甚至師叔伯共存的。衡山派莫大是掌門也有師弟劉正風;嵩山派左冷禪是掌門,同門還有十三太保;泰山派的掌門天門道長有不僅師弟天松、天乙,甚至還有師叔玉璣子、玉凊子、玉音子。

    恆山派有恆山三定定閒、定逸、定靜;華山派嶽不群是掌門,也有成不憂、封不平和叢不棄幾個師兄弟,連妻子甯中則也是他的同門師妹。

    《天龍八部》中除了少林方丈是玄慈長老,還有玄字輩玄苦、玄悲、玄難、玄寂等高僧十數人;逍遙派無崖子是當代掌門,也有師姐天山童姥,師妹李秋水三個同門。

    再看《倚天屠龍記》,六大派中少林派有四大神僧,見聞智性,還有上一輩少林三渡;崆峒派有崆峒五老;崑崙派有掌門鐵琴還有太上掌門班淑賢;華山也有華山二老;就連峨眉派滅絕師太也曾經有一個師兄孤鴻子。

    三、影視劇中沒有出現掌門的師兄弟是為了節約成本。

    這樣看來是不是絕大多數的門派都有同門師兄弟很多人?那麼為什麼好像小說和影視劇中沒發現這麼多呢?

    其實小說中是有這麼多人的,只不過這些人物都是配角,胖友們印象不深,而且都是為主角服務的,總不能蓋過主角光環吧。很多地方粗略介紹一下,甚至是一筆帶過,所以存在感很低也是很正常的。

    小說中寫這些人最多不過浪費幾個字的筆墨,拍影視劇卻是要付出成本的。所以影視劇不出現這些無關緊要的人的原因就更簡單了,就是為了節約拍攝成本,要知道就算一個群眾演員也是要給錢的,何況是配角,再加上服裝道具,還要提供盒飯,都是真金白銀啊!在不影響劇情的前提下,預算不特別充足的劇組當然能省則省了。

  • 5 # 狗眼博士

    先說題目的一點謬誤:金庸小說中,只有光桿掌門,沒有其他師兄弟的門派是很少的。常言道一個好漢三個幫,但凡有點歷史傳承的門派,人才總不至於凋零到只剩掌門一人。

    哪些情況會出現題主說的孤獨一枝的情況呢?我大概歸一下類。

    1、創派祖師爺。

    這類人自立門戶,在武林中開宗立派,那麼在他的門派內部當然沒有師兄弟。比如張三丰,本來是少林灑掃的一個小廝,可說無門無派,後來依靠九陽神功和自悟道藏,成為一代大宗師,創立武當一派,光耀千古,他就沒有師兄弟,只有徒弟武當七俠。

    2、門派慘遭變故,只剩下一個人。

    這類人門派本來有不少師兄弟,但是遇到江湖仇殺,慘遭滅門,只剩下他一個人逃出身天,從某種角度來說,就自動升級成本派掌門。比如天龍八部中的劍神卓不凡,本來是福建一字慧劍門的弟子,後來全派上下除了他都被天山童姥殺個乾淨,他一個人逃出去在長白山苦練劍法,那他也算是一字慧劍門的掌門,師兄弟都被人殺光了。

    3、門派比較奇特,向來一脈單傳。

    這類門派有奇特的傳統,講究一代只傳一人。比如西域的白駝山,就有這個傳統。歐陽鋒只傳武功給自己的侄子歐陽克,楊康以小王爺之尊,態度卑躬,但是也被他婉言拒絕。這種一輩只有一個人的門派,當然也不可能有師兄弟。

    除此之外,在原著當中,只有掌門出現沒有師兄弟的門派並不多,如笑傲江湖中嵩山派人才濟濟,有嵩山十三太保;恆山女流之輩也有三定;天門道長有師弟天松、天乙,上頭還有好幾個玉字輩的師叔;衡山派莫大至少還有劉正風和金眼雕這倆師弟;最勢單力孤的華山派,也有嶽不群甯中則互相報團取暖,更別說外頭還有劍宗的同輩師兄弟。

    我覺得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錯覺,有兩大原因:

    一、原著中很多門派著墨無多,那掌門作為代表人物出場就可以,否則如海沙派神拳門之類的龍套門派,還出來一大堆人物,豈不是一片混亂。或者有的師兄弟金庸在書中也不過一筆帶過,只留下個名字,不是對小說文筆熟悉的人也記不住。

    誤會,就是這樣形成的。

  • 6 # 金陵紅塵有你

    《天龍八部》裡少林寺方丈玄慈大師的師兄弟,數不過來了,《笑傲江湖》裡嵩山派掌門左冷禪的師弟眾多,號稱十三太保,就算嶽不群都有幾個劍宗的師兄弟,《俠客行》裡的雪山派掌門白自在有四個師弟,徒弟更是眾多,《碧血劍》裡華山派掌門穆人清年紀已老,掌門大弟子黃真有兩個師弟,《倚天屠龍記》裡武當派張三丰是老神仙,就不多說了,掌門大弟子宋遠橋有六個師弟,就是到了到了,俞蓮舟做了掌門,也有宋遠橋,俞岱巖,張松溪,殷梨亭……

  • 7 # 棲鴻看紅樓

    掌門有師兄弟啊。

    以《笑傲江湖》為例吧。恆山派定逸、定閒、定靜三人,就是師兄弟,一人做掌門,兩人從旁輔佐,合稱“恆山三定”。

    衡山派裡,莫大先生是掌門,要“金盆洗手”的劉正風,就是莫大先生的師弟。雖然感情不好,但並不是有利益矛盾,而是“我師哥行為古怪,教人好生難料。我和他不睦,決不是為了甚麼貧富之見,只是說甚麼也性子不投。”是藝術觀點的分歧。

    小說裡對泰山派著墨較少,掌門是天門道人,他有三位師叔:玉磯子、玉磬子、玉音子,再加上天門道人自己的師父,上一代至少是四位師兄弟了。而這一代,也沒有證據表明天門道人沒有師兄弟,只是沒提到罷了。

    嵩山派裡,左冷禪是掌門。嶽不群在並派之後,安排事務:“嵩山派的事務嘛,左師兄眼睛不便,卻須斟酌……依在下之見,暫時請湯英鶚湯師兄、陸柏陸師兄,會同左師兄,三位一同主理日常事務。”雖然沒有明說,但從稱呼可以看出,湯英鶚、陸柏與左冷禪是平輩。五嶽劍派不像日月神教,是各路高人的合作團體,而完全是師徒相承的關係。所以,與左冷禪是平輩的湯 英鶚、陸柏,就應該是左冷禪的師兄弟。

    至於華山派,更簡單了。當初“劍氣之爭”,鬥得你死我活,大批英才“死走逃亡傷”。到後來,還有個叫封不平的傢伙,來找嶽不群的晦氣,企圖奪回華山派。這就是嶽不群掌門的師兄弟了。

  • 8 # 散慮-逍遙

    長老,掌門的師傅輩為太上長老。再上一輩是太太上長老,長老基本不管事多數只是養老而已。太上長老基本就是等死,而且因為是門派多數以回到世俗。家族就麻煩得多家主多數時是世襲制,如果主家出問題分家就會成為主家。這和中華文明很像。

  • 9 # 黃老邪說書

    在金庸先生武俠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中,的確可以經常看到這種情況,特別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無線電視臺拍攝的一些武俠劇中,但也不是特別多,只能說是能經常看到,至於在原著小說中,除了特殊情況,這種現象幾乎沒有。

    很多人一看到這個問題,估計就會想到門派內部糾紛,同門師兄弟爭權奪利,自相殘殺,最後勝出的掌門人,都把同輩師兄弟害死了。

    其實真實情況決不是這樣,同門糾紛的確存在,爭權奪利,自相殘殺也有,但相對來說,這是比較少見的情況,因為一個門派想要經久不衰,一直傳承下去,就必須保證本派的實力,多吸收新鮮血液,引進人才。

    如果一直處在爭權奪利的鬥爭中,那這個門派也差不多要玩了,只會越來越弱,最終被別的門派吞併或逐漸分裂、衰敗。

    大部分門派關於掌門繼承人選擇都是比較合理的,上一任掌門一般都會選擇自己心儀的有潛力的弟子,或者比較有威望的弟子,其他弟子一般都能接受,因為同門師兄弟,大部分關係都比較好,親密無間,比如典型的武當七俠,跟親兄弟一樣。

    所以,這種情況,在影視劇中會比較常見,但在原著小說中,幾乎不存在。

    空口無憑,接下來咱們就例舉一些金庸先生筆下比較常見的門派,看看是不是存在掌門沒有同輩師兄弟的情況。

    要說金庸先生筆下門派最多的小說,當屬《笑傲江湖》,這部小說講的就是門派之間的鬥爭。

    在《笑傲江湖》中,幾乎所有主要門派的掌門人,都有同輩師兄弟,“五嶽劍派”的掌門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有提到同輩師兄弟。

    泰山派的掌門人天門道人,同輩師兄弟有天松、天乙等人,他不僅有師兄弟,還有師叔伯玉璣子、玉音子、玉鍾子等人。華山派的掌門人嶽不群,他的夫人甯中則就是他的師妹。衡山派的掌門人莫大先生,有同輩師兄弟劉正風、魯連榮等人。衡山派的掌門人定閒師太,有同輩師姐妹定靜、定逸等人。嵩山派的掌門人左冷禪,有同輩師兄弟十三太保。

    其實不僅是“五嶽劍派”,包括少林、武當兩大門派的掌門人,都有同輩師兄弟,方證大師有同輩師兄弟方生大師,沖虛道長有同輩師兄弟清虛道長。

    一部《笑傲江湖》,足以證明,金庸先生筆下的門派掌門人,基本都有同輩師兄弟。不信咱們可以看看同樣出現了很多門派的《倚天屠龍記》。

    在《倚天屠龍記》中,除了武當派掌門人張三丰,其它各派的掌門人,都有提到同門師兄弟。

    少林派掌門人空聞方丈,有空智、空性等同輩師兄弟,包括空見大師,還有在屠獅大會中出場的那些空字輩高僧,加起來少說有十幾位,而且空聞方丈還有師叔伯,渡厄、渡難、渡劫三人。峨嵋派掌門人滅絕師太在小說中也提到了有一位師兄孤鴻子。崑崙派掌門人何太沖,在小說中出現了兩位師弟,他的夫人班淑嫻,也是他的師姐。華山派掌門人鮮于通,曾害死了一位師兄白垣,而且他還有兩位師叔華山二老。崆峒派的崆峒五老是同輩師兄弟。

    峨嵋派後來周芷若繼承了掌門之位,那她的同輩師兄弟就更多了,少說也有好幾十位。武當派後來俞蓮舟繼承了掌門之位,他也有同輩師兄弟宋遠橋、俞岱巖、張松溪、殷梨亭等人。

    再說金庸先生筆下最具代表性的門派,號稱“天下第一大派”的少林派。這個門派底蘊深厚,傳承了千年,幾乎每一任掌門人都有十幾位同輩師兄弟,因為這個門派,廣收弟子,每一輩都有很多弟子,而掌門人,只有一位。

    包括《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的全真派,越到後面,掌門人的同輩師兄弟就越多,傳到第三代弟子時,掌門人至少有幾十位同輩師兄弟。

    綜上所述,金庸先生筆下的武俠小說中,絕大多數掌門人,都有出現或提到同輩師兄弟,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中,雖然能經常看到門派掌門人沒有同輩師兄弟,但這樣的情況也不是特別多。

    所以,門派掌門人沒有同輩師兄弟,其實是比較少見的情況。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般有兩個原因。

    首先,創派祖師沒有同輩師兄弟。大部分門派的創派祖師,都是一個人,比如《倚天屠龍記》中,咱們熟知的武當派創派祖師張三丰。

    其次,一脈單傳的門派。江湖上一直有一些門派或家族,都是一脈單傳的,比如《射鵰英雄傳》中的西域白駝山,西毒歐陽鋒的門派。

    總而言之,金庸先生筆下的門派掌門人,絕大多數都有同輩師兄弟,只有少部分沒有,而且基本都是特殊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種植農作物過程中,施用農家肥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