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水墨江南2020

    要想在細節上有所提高,必須瞭解《九成宮》的三個特徵:

    《九成宮》最主要的的特徵在三個方面:“勢”,“意”,“態”。

    第一.《九成宮》的勢

    筆法中的“斜切”

    橫勢的“斜切”

    豎勢的“斜切”

    “斜切”的運筆而言可以分為兩種方式:

    其一是毛筆凌空入紙斜勢;

    其二是毛筆紙面斜上方逆鋒入紙,如圖所示:

    第二:《九成宮》中的“隸意”

    歐陽詢隸書《房彥謙碑》:

    《九成宮》中懸針中的“隸意”

    《九成宮》中豎彎鉤收筆部分中的“隸意”

    《九成宮》中捺腳中的“隸意”

    第三.字的形態

    (一)字的形態

    (二)右揚之勢

    《九成宮》字法中的“造險”

    藍色:重心; 黃色:左; 紅色:右;

    總體體勢:左短右長。

    藍色:重心;紅圈:往上延長

    《九成宮》字法中奇妙的“搭接”

    單人旁:撇與豎的搭接

    撇與捺的搭接(藍色為重心)

    以上三點是《九成宮》的主要特點,當然區域性勾和點也很有特點,下面就再說明一下!

    《九成宮》筆法中的“鉤的內涵”和“點的異化

    (一)“鉤的內涵”

    《九成宮》中的“鉤”雖說變化無端,但總結起來,大致可以分為三大型別,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為“豎鉤”、“豎彎鉤”和 “戈鉤”,具體如圖所示:

    《九成宮》中的“豎鉤”

    《九成宮》中的“橫折鉤”

    《九成宮》中的“豎彎鉤”

    《九成宮》中的“戈鉤”

    (二)“點的異化”

    《九成宮》中除了“鉤”很有特色以外,其中“點”的型別也豐富多樣。具體說來,大致可分為三個型別:“常規點”、“豎點”和“三點水中的點”。這在其他唐楷字帖點的形態中並不多見。如下圖所示:

    《九成宮》中的“常規點”

    《九成宮》中的“豎點”

    《九成宮》三點水中“點的形態”

    瞭解了《九成宮》的這些特點,在臨習過程中就有方向了,也可以對照自己臨習的字,看哪些地方還需改進,自己就可以改正了!

  • 2 # 雍華齋看中國

    歐字用筆以方為主,但臨習時不可一味的將各個筆畫的起收筆都作刀切處理,過分追求稜角,要注意方圓結合。圓處用"揉筆"處理,會取得較好的效果。"揉筆"--如同在疼痛處作圈形按摩。以橫為例,收筆時輕頓之後,毛筆輕輕提起,但不離開紙,朝著回鋒的方向作圈形運動,爾後回鋒收筆。動作雖小,卻能表現出方中帶圓的形態。

    1,初臨歐字,便可觀察出筆畫的輕重變化,諸如橫、豎的兩頭重,中間輕等,但細察之則變化多端。比如垂露豎:一種是兩頭重,中間輕,在字中多有頂樑柱的作用,如"中"字 等;還有一種是起筆輕,行筆較細,收筆重,常用於字中有多個長豎,如"澗","國"字的左豎等,力求多變。 "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仔細觀察,細處著眼,寫出細微變化,才能讓筆畫活靈活現起來。

    2,有的習字者,寫完一筆,停下來看一筆,再寫下一筆,將一個個畫"擺"在紙上,失去了內在聯絡,這就失去了筆勢。所謂"勢",就是筆畫在運動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間的關係,瞭解了這個關係,才能和諧統一,氣息貫通,不然,筆畫就會成為一個個符號,所以古人說:"必先識勢,乃可加工"。以"其"字的下面兩點為例,左邊一點向右上方出鋒,以便接著寫右邊的一點,而右邊的一點帶筆向左下出鋒,以便接著寫下一個字。

    3,再如"三點水"旁,第一點收筆後奔向第二點,第二點又同樣奔向第三點,所以前兩點都是向下俯勢,收筆出鋒也都向下,而第三點寫完後的奔赴方向是右邊的筆畫,所以有上仰之勢,其出鋒也帶筆向上。另外,在橫畫中,斜度大的,收筆較重,反之,則輕等等,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明白了這些,筆畫的俯仰,頓筆的輕重,出鋒的方向等就不會是盲目的,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了。而筆勢又與節奏,韻律關係緊密,每一筆都有快有慢,如起筆蹲駐蓄勢時稍慢,行筆加快,收筆護尾略減慢,但較起筆略快,因為它既是一筆的結束又是下一筆的即將開始,就這樣快慢,輕重,字字反覆著。在用筆正確的前提下,如能做到每筆呼應,連貫,字便有了活力。

    4,要收得住,但還要放得開。歐字的確中宮緊收,工整嚴謹,但也須有"疏可走馬"之處,臨習時要注意比例的安排,敢於伸展,如"九","成"二字的鉤畫,極力放開,對比強烈,不能寫得縮手縮腳。字字有"險"處。千萬不可將歐字寫得過於"平","均"。橫畫很少有水平的,上斜得厲害,但透過其他的筆畫又化險為夷,如"懷"字,靠最後的長點求平衡。打破常規的處理,讓該居中的偏側,如"宮"的第一點,"千"的中豎等;應錯開的卻對齊,如:"長"的兩豎等。看似平整的楷書,透過"險"的結體變化,使歐字有了各種各樣的姿態。

    5,虛實要得當。歐字中一些銜接的地方,諸如"雨","門"等字的方框,其左上角或內部不能"焊死",要留有空隙,與室必有門窗一般,取透氣之意,避免沉悶。

  • 3 # 如石書藝

    你能將歐體臨寫成這種形態也是蠻用功了,按照你的方法臨下去,顯然遇到了瓶頸。

    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我的經驗是,你先將臨帖放一放,找到你的問題關鍵所在,我以為你過於機械地將歐體某一特點放大,甚至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理解,這種方法對於書法初學入門而言,有一定好處,可以很快進入臨帖的理解模式,但隨著臨帖的進一步深入,你就會感到離帖的精神越來越遠,其實還是臨帖不得法。針對你的臨帖狀況,我的建議有兩種方法:一是按照你的學書法思路深入下去學,走通你的臨帖方法,選歐陽詢兒子歐陽通的道因法師碑,臨上一段時間,從歐體筆法和結體的另一個側面進入歐體,也許對你而言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另一種方法就是參臨歐體的行書,如張翰帖等,以幫助你提高筆法的靈動性和結體的豐富。這兩種方法截然不同,但目的殊途同歸,你有興趣不妨都可以試試。

    總之,你寫成這樣沒有大錯,關鍵是要找到導致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爾後再加以彌補,是為學書法之關鍵。祝進步!

  • 4 # 易簡齋

    我也是歐體練習者,我認為歐體的總體風格是筆畫瘦硬,方筆多於圓筆。其次,是字的結體是瘦長。再次,是歐體的抗肩最多是5度,而不要太大。觀看你的臨帖,好像有些豐腴,筆畫有柳體的影子。好好讀貼吧。我也是讀貼不夠,慢慢來吧,堅持就是勝利。在練習中悟,在悟中練習。最終會有所提高。

  • 5 # 杉石

    你寫得還是不錯的,把歐體的特點基本臨寫了出來,在以後的學習中,注意細心觀察,掌握好細節,繼續堅持臨習就可以。

    結合你發的歐體《九成宮》的臨作,說一下你的臨作中的缺點和不足:

    在用筆方面,我給你的建議是:在保證筆畫質量的前提下,行筆速度稍快一點。運筆太慢,則筆畫線條顯呆滯,這也是你臨作的一大問題,整幅作品工整有餘,但缺少靈動之氣。在用筆細節上還應注意多觀察原帖,你的有些字的筆畫寫得不像歐陽詢的筆意,如下圖中紅色箭頭標註的筆畫。這個在平時臨帖時多觀察,注意臨帖時寫得“像”一些就可以改進提高。再是很多字的結構安排上還比較鬆散,歐陽詢的結體特點是險峻挺拔,中宮內斂。就是筆畫安排上非常合理緊湊。而你還沒有掌握歐體的這一特點,這需要在臨帖時仔細觀察並逐漸學習掌握。比如下圖方框中的字都存在結構鬆散,不緊湊的毛病。

    下圖是歐陽詢《九成宮》貼中的字,你可以作下比較:

    另外你的字結構上還存在上下,左右比例失調的問題。如下圖方框中的“皇”、“爰”字上大下小。“弱”字上下比例也失調。“臨”字鬆散,左右比例也不對稱,右半部分那三個“口”的大小比例失調。

    下二圖紅框中為歐體《九成宮》中這幾個字,可以做下比較:

    在平時的臨帖學習中,除了寫好每一個筆畫和仔細觀察帖中字的結構特點外,還要注意對每個筆畫姿態和走向的把握,還要努力臨得像一些,對細節的把握得好一些,日積月累後進步就會很明顯。

    你的臨作每一筆都寫得很認真,這很值得讚揚肯定。但寫字既要寫得工整,也要寫出神采。

    神采來自何處?

    來自每個筆畫姿態的巧妙安排,來自運筆快慢節奏的變化和由此而帶來的線條質感,這些都需要在平時臨帖時細心揣摩和學習。

    你尚在學習書法的初級階段,有些東西需要多觀察,慢慢感受。隨著學習的深入,隨著你水平的提高很多東西都會逐漸領悟。

    學習書法是一個堅持不斷的過程,只要你有毅力,再加以勤學苦練,一定會取得進步。

  • 6 # 乘鳳起

    歐體只好玩,忽悠外行那是再好不過的了。誰敢把柳體曬一曬,算他牛!然後把趙體玩的嫻熟,那才是賈玲(真本事)!

  • 7 # 博愛書屋

    細細的看了這幅作品,覺得也很不錯,歐楷的方圓兼施,以方為主,點畫勁挺,筆力凝聚,嚴謹工整格的風格以及筆法都是經過精研的,依我愚見,幾個小建議請書友斟酌。

    歐楷的隸意用筆取勢結體

    歐體楷書的隸意。

    歐體楷書沒有純粹的懸針豎,包括捺腳的處理,都帶有隸意。用筆,歐楷用筆以方為主,但臨習時不可一味地將各個筆畫的收筆和起筆都作刀切處理,也要有方圓結合和揉筆的表現。

    以作品中的橫為例 ,收筆時輕輕頓筆,然後輕輕提起,但不要離開紙,朝著回鋒的方向做圓圈運動,而後迴風鋒收筆,動作雖小,卻能表現出方中帶圓的形態,書友有些過分追求稜角。忽略了歐楷的隸意。

    取勢,所謂取勢:就是筆畫與筆畫之間要氣息貫通,和諧統一。古人說“必先實事,乃可加功”

    這我們寫的是楷書,但楷書也要有一定的書寫速度,也就是說一個字的完成,筆畫與筆畫之間的氣息要連貫,這樣就像有了節奏一樣,字才能寫活,否則字寫出來就像擺的筆畫一樣,像堆積木一樣,堆起來的字。

    結體,歐楷的結體特點既要收得住,還要放得開,中宮收緊,但也需疏可走馬

    例如書友作品中的武字,戈鉤不夠舒展,與字的整體對比不夠強烈,寫得未免有些縮手縮腳。

    我也是歐體愛好者,大膽妄言之語,不喜勿噴

  • 8 # 萬然然

    嘿哈,你不仿從王羲之的書法臨帖學習吧,大楷開始練習,然後熟練以後小楷以及篆字,每天你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比如我今天要寫大概多少字,時間久了就可以了,你得需要時間

  • 9 # 就喜歡歐楷

    你的字挺好看的啊!我也是歐楷的愛好者,初學半年,我每當到“瓶頸期”,就會停止臨寫幾天,利用手機強大的功能,將帖字和自己臨寫的字編輯在一起進行分析比較,總能發現問題所在的,是基本筆畫的問題還是間架結構的問題。另外網上書法軟體有的就帶“重影相似度”分析的功能,也能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有興趣可以試一試哦[大笑]

  • 10 # 竇國書法

    看你情況主要是筆力問題,也就是說筆畫質量不好,改進的辦法是要保證書寫技法正確,然後多寫。要注意筆畫粗細變化和起筆收筆的運筆方式。

  • 11 # 地當紙

    寫的不錯,很有功力了,可以說,每個筆劃,每個字都在認真地寫,沒有草率之筆,沒有草率之字,筆到力到這點做的不錯。但是,臨歐體字,多數習練者存在碑刻味很濃的問題,就是沒有把字的韻味寫出來,盧中南老師講自已前期也是金石味太濃,後來逐步改進,才達到現在鋼中透柔,涵水深淵,字呈現了生命,有了味道,這是你需要借鑑和加強的。

  • 12 # 翰墨書道

    寫歐陽詢楷書的還是比較多的,題主臨摹學習的歐陽詢楷書作品,初步看確實下了一番功夫。基本上抓住了歐陽詢楷書的點畫造型結構特點。

    但是如果和原貼比較一下則會發現點畫和結構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主要問題在於點畫不精到,結構細節不準,用筆露鋒起筆太多。

    我們看原貼,的點畫起筆幾乎沒有題主作品的那種起筆都露出一個尖銳的尖,如此以來,顯得刻厲有具而渾厚蘊藉不足,要清楚《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晚年的楷書作品,心性早已被達摩的不激不厲,爐火純青。比如撇畫的收筆過於若而無力,有鼠尾之嫌。如“四方”的“方”字的撇畫,我們和原貼比較一下既可以看出箇中差距,撇如陸斷犀象,具有象牙一般的形質,而題主所附作品的字形,明顯纖弱許多。題主作品中幾每一個字中的撇都有類似的情況。仍然以“方”字為例,其結構也不對。點和橫尚可。點基本具於橫畫中部,但橫折豎鉤就寫得太過於疆直了,所以有些偏右了,原帖的橫折豎豎鉤的起筆和收筆基本上和上點處於一條直線上。撇的斜度也不對,題主寫的有些過於豎直了幾乎在四十五度的斜線上,而原帖範字的角度略有不同,收筆撇出的方向向左平出意,而且其長度過於上橫的起筆一點。

    在就是題主作品的點畫用筆比較遲疑不過穩健肯定,這主要是技法不熟所致。能夠按照歐陽詢楷書的一些基本特點或規律去臨摹學習是一個非常好的優點,但仍然需要嚴格的忠實與原貼。

  • 13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從寫的字體面貌看,確實是下了很大功夫,悟性挺好,有一定的模仿能力,求像無我的意識非常強,不是隨便寫的,沒有不良習氣,這一點是非常值得可讚的。總體來說歐楷的風格特徵還是很明顯的,美中不足的是,筆法、字法方面問題比較大,例如: 筆畫質感不好,字型神采不佳,主要原因是筆法動作不精熟造成的。

    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忽視了書寫技法基本功訓練,從起步入門就一直照著字帖寫,而且臨摹的方法單一粗放,留於只取其形,未得其法的層面。由此導致留於只取其形,而未得其法的層面,結果似是而非,貌像神離,僵硬刻板……只顧埋頭抄帖,不注意研究技法,這是初學者常犯的毛病。

    書法分實用類、藝術類,不僅有各種各樣的書體、字型,還分別有小楷、中楷、大楷、榜書,它們各自都是相對獨立的書法系統,書寫技法和訓練方法也是不拘一格的,事先要搞清楚才行。所以,書法是一門藝術專業學科,或者說它是一種書寫技能,有行規、有門道,講求科學性、合理性、專業性是非常重要的。

    練書法如同學音樂、舞蹈、武術、詩詞等等其他門類一樣,不但具有科學的教學設計與目標規劃,還有具體的技術規範與行業準則,絕不是買本喜歡的字帖,拿過來毛筆、宣紙多寫多練就可以了。實驗證明,誤以為臨帖(照著寫)是最好的辦法,其實,那並不是走捷徑,而是違章作業,本末倒置了,單純的依靠抄帖是練不好書法的。

    科學、系統、正規、專業、完整的訓練套路是這樣的。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程式(課題研究成果)

    選擇範本、訓練用具、書寫姿勢、執筆方法、筆法動作、基本筆畫、結字方法、臨摹方法等,這些基本功科目,都必須要在正式進入臨帖之前,專門的逐項進行研究。注意,重點依照範本深入研究,不要急著寫。

    下面,以我練習歐楷的體會舉例說一下。

    1、選擇範本。選用印製精良、字口清晰的原帖,“三井本”、唐拓本比較好(圖一、圖二)。最好同時準備一本修繕本作參考(圖三)。如圖:

    ▲圖一,歐陽詢《九成宮》原拓版本▲圖二,歐陽詢《九成宮》原拓版本▲圖二,姚孟起臨《九成宮》翻刻版

    不要使用帶米字格的放大版本,尤其是不要用標有筆法示意圖的那種,只會增加訓練難度,還被誤導。如圖:

    ▲圖為目前流行的字帖(假大楷,失真嚴重)

    2、訓練用具。寫歐楷,宜用筆肚小、彈性好的兼毫、狼毫之類的毛筆。紙質細膩的毛邊紙、半生宣。如圖:

    ▲圖為本人使用的毛筆

    3、書寫姿勢。歐楷原帖字型2~3釐米,屬於中楷字。取坐姿,懸腕書寫。指法主運,腕法相隨。注意,腕部掌根骨凸起處虛著紙面隨機而動,此法叫虛枕。適合寫中、小楷。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書寫姿勢(枕腕法)

    只將腕部抬起來,肘部作支撐(虛枕),叫懸腕枕肘法,適合寫5釐米左右的字。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書寫姿勢(懸腕法)

    4、執筆方法。千萬不要使用大把抓式的那種不規範的假冒偽劣五字執筆法之類,那是是不科學、不專業、不正規的作法,純屬於個人習慣,只能畫字,關鍵是影響後續提高與發展。網上很多人是這樣的,建議初學者不可取。如圖:

    ▲圖為錯誤的執筆姿勢(源自網路)

    規範化訓練,宜採用拔燈法、單勾法。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潘氏三指執筆法

    5、筆法動作。中鋒、側鋒是兩種筆法,中鋒易表現圓潤含蓄形狀,簡稱圓筆。側鋒易產生方整尖銳形狀,簡稱方筆。通常,以畫寫線段的方式練習運筆法,瞭解筆鋒姿態與形狀、質感的關係,意在熟悉中鋒、側鋒的特點,為下一步解讀字帖的筆法,練習書寫筆畫作鋪墊。

    據我所知,楷書,之所以字型風格不同,其中一個原因是筆法動作有差別,比如,有的以中鋒為主,有的以側鋒為主,也有中鋒和側鋒並用的。所以,如果沒有專門的筆法練習過程,或者只練習中鋒運筆法,迷信中鋒排斥側鋒用筆,很難掌握控筆能力,於是,開啟字帖看不懂,還會誤讀曲解,例如,筆畫起止處明明是用側鋒寫出來的,卻用中鋒法去寫,肯定要描畫,因為一筆完成不了。必須要知道,描畫是錯誤的!

    歐體《九成宮》為例,絕大多數筆畫都是以側鋒、偏鋒為主的,用中鋒的地方很少。初學者不精通筆法肯定理解不了。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筆法動作練習

    6、基本筆畫。先練好各種點畫,點法是其他筆畫的起筆法、收筆法基礎。

    點、橫、豎、鉤幾個關鍵的畫,收筆處不能描畫,必須一次完成。如圖:▲圖為本人教學示範——筆畫練習

    7、結字方法。重點是行筆節奏感,上下筆畫之間一定要筆斷意連、呼應顧盼,單字必須要一氣呵成,不能看一眼寫一筆,像擺積木式的。

    8、臨摹方法。傳統臨摹方法有十餘種,功能與用途各有獨到之處,事先都要了解,並且根據解決的具體問題合理運用。例如,將練習紙裁成與字帖頁面相同規格。先採用摹帖法熟練筆法、字法。而後再以臨帖法仔細精研細節。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潘氏分步摹臨法

  • 14 # 空谷山人

    線質不好,不會用筆。

    結體不好,險絕不夠。

    章法……不好說,不是完整作品。

    寫的很用心,很下功夫,可惜用的心思不夠。應付差事的成分多了些。其實一個字就可見功夫。

    這個字寫得很好,但神韻怎麼就先顯不出來呢?這裡就是要花心思的地方。險絕,險絕在哪裡?我只說一點,右邊的長豎,其實是微微向右下斜一點,為什麼?這就需要了解結字方法了!

    當然還有更多細節,不過,這些都與結體原則有關。

    外行說書別當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患有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