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地的那些事兒
-
2 # 資料完善度低
人都有缺陷,別要求種子無缺陷。在各種因素丶環境丶氣候相互作用影響下,無缺陷是不可能的。從來就沒有“理想狀態”,變是永恆的主題。
-
3 # 黑與白001
現在迫切要做的是把一些偏遠地區還保留下來的非轉基因種子(不管是穀類還是蔬菜)收上來,進行育種繁殖。而且還要改良我們的土地。這些很重要的。民間還有一部分的。雖然不多了。還可以和一些友好的鄰邦採購一些優質的非轉基因種子。趁現在還來得及。
-
4 # 這次回來了
前段時間就有人種了一些自己種了自留種的種子但是種了很多長出來的卻很少。發芽率普遍比較低,發芽率低的因素很多。自留種的種子如果沒有完全成熟的種子,有蟲害的種子,還種子有儲存不當等等原因都會影響種子發芽率。特別是自己留下來的種子2代或者3代後產量就自然下降了,解決這個的方法就是種子不同的雜交下去不能依賴一種源頭的種子
-
5 # 迴圈生態農業
現在,我們所使用的種子大部分為雜交一代【F1】種子,與古代所用的種子完全不同。雜交種子只能播種種植,留種的話會造成後代雜亂、低產劣質,所以不能留種。
-
6 # 齊東晏子
種子生產一直是糧食生產中最為關鍵的環節,沒有好的種子,自然長不出好的糧食。性狀優良的種子,是農作物豐產的基礎。農村俗語說:好兒要好娘,好種多打糧。種子不好,豐收難保,種子在作物高產優收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所以,人們對於種子問題一直非常重視。科學發展到今天,農業生產中的制種生產取得很大的進展,多數作物的種子是優勢較強的雜交品種。現在絕大部分的種子都經過了最佳化處理,剔出影響種子生長的各種不利因素,從而讓種子擁有更好的品種特性。如果把種子進行分類,可以分為人工種、雜交種、轉基因種,以及未經處理的自留種。
現在種子2代和3代會有缺陷原因現在有些作物種子2代3代就會有缺陷,主要是指的雜交種。雜交種是利用雜交優勢培育出來的種子,具有更好的抗病蟲害效能和高產優質效能。目前我國雜交種子最成功、最普遍主要是玉米和水稻,萊州農民李登海的玉米雜交種,“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水稻雜交種,都非常出名。但是雜交種子再留種,就會失去第一代種子的雜交優勢,發生近交衰退、性狀分離,品種優勢嚴重退化,雖然也能發芽生長,但會嚴重影響作物生長,出現作物植株高矮不齊、籽粒飽癟不均、成熟期不一致等問題,產量質量都會嚴重下降,類似於人類近親結婚,會造成後代退化。所以,我們購買的雜交品種,都只能在種植一季,不要連續留種使用。
古代人們用什麼種子,自留種應該注意什麼那麼,古代人們用什麼種子?其實不用推到古代,就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的農業生產也大部分是自留種,或者說以糧代種。自留種在農業生產種會發生退化,出現個體植株矮小、抗病能力差、產量降低的現象,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前糧食產量低而不穩的一條重要原因。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作物都不能自留種,有些作物的自留種子,在特性上也是十分優質的的,但種子公司為謀求利益最大化,不會推廣使用自留種。比如小麥、花生等自交種,都是可以自留種的,這也是古代種子的主要渠道。但自留種要注意田間去雜,選擇籽粒飽滿成色好的作種子。
其實,除了極少數不適合留種或很難留種的農作物以外,大部分農作物都可以自留種,過去農民在生產中也一直是自留種。自留種一般在生長過程中就要注意,選擇地塊好、長勢好的糧食,進行去雜處理,注意清理田間雜草,防止種子種混入雜草種,糧食收穫後篩選大小一致、飽實度高、無病無害的籽粒作種子,並要特別注意儲存。
在重視科學種植的今天,因為雜交種子有更好的生長長勢,一般不建議使用自己留種,因為自留種不但管理麻煩,收成往往也沒有雜交種子產量高,甚至質量上也打折扣,商品效能差,出售時價格低。自留種子往往難以保持原種純度與質量,很多自留種也存在明顯的品種退化。
-
7 # 何處是家鄉
產量,這是關鍵。今天種地必須是高產,產量是古代好多好多倍。自然條件是不可能達到那個產量的,怎麼辦?雜交育種與化肥,農藥殺蟲,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所需的產量。種子變異的原因很簡單,如此高產的糧種並不適合植物存活,過於消耗能量了,所以會快速減產。
-
8 # 鄉村東坡么哥
古代都是自己留種。因為在我小時候。不管什麼都是自己留種。包括現在也有留種習慣。比如油菜仔,花生。紅薯。生薑。等等
-
9 # 河北阿宵
歷史
早在栽培植物出現之初人類簡單的種植和採收活動中,就已寓有作物育(選)種的萌芽。《詩經》載:“黍稷重穋”,“稙稺菽麥”。稙、稺指播種的早晚,重穋指成熟的先後。可見中國在周代已形成不同播期和熟期的作物品種概念。北魏《齊民要術》按成熟早晚、苗稈高下、收實多少和米味美惡等記載粟品種凡86個。明代的《理生玉鏡稻品》詳細描述了嘉靖年間江蘇蘇州地區的水稻品種,是中國最早問世的水稻品種志。至清代,《授時通考》已分別收錄粟和水稻品種約500個和3400多個。
近代作物育種技術和理論
近代育種技術和理論的發展始於西歐。1719年,T.費爾柴爾德最早進行植物人工雜交併獲得雜種。1823年,T.A.奈特在豌豆上發現父母本對雜種一代的貢獻均等,二代有分離現象。1843年J.庫爾特首先採用個體選擇法進行禾穀類育種。1856年,L.德維爾莫蘭明確提出用“後裔鑑定”法檢查甜菜的選擇效果,後人稱之為“維爾莫蘭分離原則”。1849年,R.A.加特納指出親本雜交一代、二代之間存在一定關係,並發現不少雜種一代生長健壯。C.達爾文在《物種起源》(1859)和《植物界異花受精和自花受精的效應》(1876)中所闡明的選擇和雜交等與進化的關係,對以後的作物育種工作有深刻影響。
現在回答題主的問題,現在有些種子2代3代就會有缺陷,這些種子主要是雜交種子,另外還是有一些常規種子可以繼續留種,常規種子是指遺傳性狀確定的常規品種的種子,只要做好提純復壯、防雜保純工作,就可以重複多代使用。中國古代智慧勤勞的人們採用的是常規種子,並在長期的勞作中不斷篩選優良性狀的種子,積累收錄了不少的好品種。
那什麼是雜交種子?為什麼雜交種子不能留種呢?
雜交種子是指利用兩個強優勢親本雜交而成的雜種第一代種子,它在生長勢、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產量和品質上比其親本優越,但只能使用1代。
而根據遺傳學原理,從第二代開始便產生性狀分離現象,生長不一致,植株高矮不齊,豐產性劣化,抗逆性和品質下降,雜交優勢明顯減退,營養減弱、口感性差,產量大大降低(玉米雜交二代種子比一代種子減產幅度達50%以上),甚至有變異發生,潛在著危害因素。因此,雜交種子只能用一年,不能自留第二代種子續種。玉米、水稻、棉花、大白菜、洋蔥、番茄、茄子、辣椒、胡蘿蔔和西瓜等不宜留作種用,因為生產上利用的以上作物的一代雜交種,具有雙親的綜合優勢,而從第二代開始便產生性狀分離現象,生長不一致,雜交優勢減退,產量降低,因此生產上雜交種子只能用一年,不能繼續留種。
-
10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種子是農業生產的基礎,脫離了良種發展農業就是無稽之談。但是現在出現了這樣的情況,購買的種子種植之後的二三代出現了很多的缺陷,為什麼?那麼古代時候用的什麼種子?下邊我們就來談談這兩個問題。
1、種子二三代有缺陷。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是很準確,並不是市面上所有的種子都會存在這種情況,比如說東北的粳稻就可以自己留種,種植二代三代也不會出現什麼問題。在比如說小米、黃豆等農作物也是如此。為什麼這些農作物可以避免這類情況的發生?就是因為水稻、小米都是自花授粉作物,在種子選育過程中也是使用純合的父母本進行雜交而形成的純合體的自交系種子。
而對於玉米等異花授粉作物來說,就不行了。這類雜交種子都是透過雜交育種的手段培育出的優質雜交種子。父本和母本也都是純合體的自交系,但是在這其中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父本或者母本中會存在隱性的純合基因。雜交種子在進行種植之後,這些隱形的純合基因就會被其他的顯性基因所替代,從出現雜交種子種植之後的留種在種植就會出現較為明顯的性狀變化,比如說高低不齊、抗性不一、雌穗的大小不一等情況,也就是題主所說的二代三代出現了明顯的缺陷。所以,現在的大部分雜交種子都是不能留種的,包括蔬菜也是如此。
2、古代時候用什麼種子。如果您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國內的糧食能夠完全的滿足我們的日常所需並且還能有一定的儲存量,大概也就是最近30年左右的事情。那麼為什麼30年之前吃飽肚子都是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種子的問題。因為那時候的農作物種子都是農家品種,雖然可以留種種植多代、雖然對化肥的需求量也有限、雖然口感也比現在的農作物果實好很多,但是最大的缺陷就在於產量太低、抗性太差。如果是在農村生活過得70後或者80後,就應該有這樣的印象。80年代種植的玉米,密度才多大?一畝地能保苗2000株就算是密植了。記著那時候進玉米地掰玉米棒子,都是稀稀疏疏的,玉米的間距說是能過一輛腳踏車也不誇張吧。所以,在雜交良種出現之後,產量大幅提高之後,這些有著一些優異基因的農家品種就逐步的推出國內的農業舞臺了。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11 # 董小溪
因為古代的種子經過多年馴化留種,基本都是純合子,比如AA,aa,現在的種子基本都是雜交一代種雜合子Aa,其後代基因為AA,Aa,aa,基因都不一樣,後代能一樣嘛。
-
12 # Liaokong了空
現在多數種子都是雜交選育種子,還有稼接培育的新品種,轉基因種子。先說說稼接培育新品種與雜交選育種子,種在地裡只能適合種一代莊稼。如果留種種二代三代更不行,結出來果實稀少產量下降不適宜留種。轉基因種子就一代,還有很多一代裡就不結籽的。即是留種種二代也不長果實,白種。所以選種看看種子說明書,適不適合種二代再做決定。另外一種傳統農作物是可留的,如黑豆、豆角、黃瓜籽、香瓜籽丶花籽等等皆可留種,遺傳種子特性沒有問題。最後勸大家句話選育種子是關鍵,轉基因種子繁育一代了千萬別留種,另外一種稼接的新品種生產了一代,留種時要慎重選擇。
-
13 # 識賢113597765016
糧種,關乎人的生命安全。記得三農總結者一李昌平與袁隆平的對話;提到常規糧種問題,置得深思,
現在國家提倡引進美國轉基因;更置得人們深思,連我這貧困山溝的愚民都知道:難道……?
-
14 # zhdnyoucai
古代的種子也是挑選出來的,中國的文化幾千年向奇門要素 就是專門教種地的樹 怎麼做酒? 好多植物都是從外部引過來的? 也是老百姓總結出來的,最後做成書本, 讓驚人絕學,為什麼有字典? 就是為了讓今天的人學習以前的文化,不要丟失穀子,各種種莊稼的知識,大家要看古書,就知道包含的內容,讓今天的人學習,就是傳承, 把中國的種子傳承下去
-
15 # 職業農人
一、常規種、雜交種的概念 常規種子是遺傳性狀穩定的常規品種的種子,只要做好提純復壯、防雜保純工作,可以重複多代使用。
雜交種子是利用兩個強優勢親本雜交而成的雜種第一代種子,它在生長勢、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產量和品質上比其雙親優越,但只能使用一代,不能二次做種。
關於農作物是否可以自留種的問題,一些朋友可能瞭解的還不太不深,其實農作物是否可以自留種,要看其屬於自交還是雜交,自交的作物是可以留種的,而雜交作物是不能留種的。
玉米品種一般是是屬於雜交的,所以,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很少有人把玉米自留種,都是購買新種子,而小麥品種一般是自交種子(也是我們說的常規種子),所以小麥是可以自留種的(也有部分雜交小麥種子,是不建議留種的)。
二、為什麼說常規種可以留種而雜交種子不能自留種呢?給大家簡單說說原理:
因為常規品種播種後再結出的種子可再作種子種植,只需在留種前進行去雜去劣,連續種植多年後進行提純復壯即可。
雜交種子,顧名思義就是有父本和母本雜交出來的一種品種,取一部分父本的優良性狀,再取一部分母本的優良性狀,然後雜交出來的新的優良性狀的品種,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假設父本基因為AA,母本基因為BB,取父本優良性狀基因A,母本優良性狀基因B,組成了AB優良品種,種下去以後,不論從產量還是品質上表現都不錯(第一年),這時候,如果留種的話,到了第二年,AB開始自交,會形成AA、AB、BB三種不同的基因,而這三種,只有AB的性狀能確定是好的,而AA和BB有可能出現不好的性狀,並且兩者佔比也高,最終的產量和品質無法保證,這就是雜交種子不能自留種的原因。
-
16 # 農人夢
現在有些種了2代3代後,繼續種植有明顯的產量與質量的缺陷。
過去沿用古代好與次,地塊對比的選種方式,留下認為好的作下年的種子用。
土地承包時,我們地方的農民覺得種子貴,上年留的種子種上,收點就行,不怎麼換種子。
拿“黑鄭一“說,三至五年一致用的小麥品種,粒小皮黑。多年種植麥粒呈紅竭色。產量4oo斤左右,長時間處於低靡狀態。隨著一些有眼光的農民引種新的麥種種上,地塊相比,差別明顯。都換回新的麥種種植。
農民說:“一代高產,二代平產,三代減產"。新品麥種的出現,小麥質量,千粒重顯著,畝產700斤以上。多的二年換一次品種。
現在高科技的育種,農民將會有更優質高產的糧食種子。
-
17 # 使用者5013830917827
其實不論什麼種子為了高產穩產必須經過精心篩選才能達到目的,以水稻為例,(雜交水稻種子除外,雜交水稻是有農科人員經專業培植得來,自己留種不實際),如果想自留種子,1,首先要遍選,將自己種植的數片稻田中,挑選長得最整齊的、最充實的、認為是最高產的一兩片做明年留種用;2,成熟收割前要進行精選,用人工在被選中的稻田中,把飄高的和長得偏矮的或異樣的稻穗及稗子全部拔掉分開處理,留下最整齊的做種子;3,收割前,還要將收割機和盛裝的籮筐或種子袋等全部清理乾淨,方可進行收割,不可留有其他雜稻粒;4,單獨翻曬、單獨風淨,單獨儲存。只要嚴格執行以上四點,才可保證第二年的種子不變異和穩產高產的先決條件。其他種子都一樣,按照方法精選種子,必可達到種子不會變異的目的。
-
18 # 海大不量
我們現在種植的作物都是被祖先們馴化來的。
最早野生的作物跟現在的作物區別很大。
由於自然界存在變異的情況,古人會篩選一些性狀優良穩定的種子進行繁殖。
種子經過多代使用後性狀會退化,這時候就需要更換種子了。我記得小時候農村還有互換麥種的習慣。
總之古人育種全靠大自然天然雜交變異,加人工選育。天然育種後代性狀穩定性好,但是多代使用依然會部分退化或變異。
現在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可以更神奇的製造種子。把不同物種的基因融合產生新的物種。
基因工程是未來發展的主流,也是一個危險的潘多拉魔盒,一但用錯地方就會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毀滅。
-
19 # 無語3331
[666][撒花]由古至今,在農人們的辛勤勞動中以自然孕育的方式留下來的種子稱為老品種。老品種是以年年播種,年年選種收藏,讓種子世世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 [666] 隨著社會進步科技的發展,科學工作者培育出雜交種。雜交種指採用兩個不同遺傳性的親本(自交系),經過雜交而獲得的後代。雜交種第一代(F1)無論株高、莖葉、根系和籽粒,以及在抗旱耐澇、抗病蟲害和抗倒伏能力、光合作用強度等方面,都比親本優越得多,因而產量也就大幅度提高。將雜交種第一代種植收穫後留種,來年繼續種植,就是雜交種第二代(F2)。雜交種第二代會出現性狀分離,表現為:植株高矮不齊,果穗大小不一致,成熟早晚也不一致,雜種優勢減弱,產量也大大降低。
以小麥為例,河北東南部有一個老品種小紅芒就是世代相傳種植至今,適合乾旱少雨的地方種植。現在
-
20 # 靜心260601686
種子的退化是自然規律,必須不斷的提純更新,不可任期發展,人也一樣,也需要不斷的淨化思想,不可以為所欲為,自古至今都是這樣做的。
回覆列表
其實大自然給人類的才是最好最經濟的。現在雖然科學技術非常發達,但也會有一些缺陷的。比如種子,經過科學研發了一代又一代,有的抗蟲能力強了,有的抗病能力強了,有的產量高了,有的口感好了……但是畢竟這些都是經過科學技術的干預,這些農作物一方面營養價值遠遠下降,有的甚至含有激素對人身體造成傷害小,如轉基因農作物;另一方面,這樣的農作物種子一般都是不能自行留種的,農民要種就得出錢來買。像以前我們家很窮,我們幾兄妹還得上學,沒得春播是父母就發愁了——沒錢買種子。
古代基本不存在這樣的情況,因為在古代農民大多數都是自留種子,自己種一片玉米就把長得最飽滿結實那顆玉米棒留下;稻穀高粱小麥或者各種蔬菜瓜果都是調最好的那個留下做種子,這樣優選劣汰,也遵循了自然規律,人也從來得到益處,這樣其實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