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樹的蘋果
-
2 # 神天10
其實也很正常,也許在你身邊沒有和你有共同愛好的人,或者在家裡周圍沒有和你年紀差不多大的人,甚至連和你說上話的人都沒有幾個。所以找一些志同共和的人,幹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沒事的時候去鍛鍊身體,你會很快樂。
-
3 # 草根陌路
題主你好!首先我認為現代社會這種現象很普遍,因為時代變化太快。但人的社會屬性是非常重要的,長期這樣會使人脫離了社會,“三不”性格會漸漸跟不上時代,對身體也不好,使人容易退化。缺少和人的交流,然後就是沒有社會經歷,為人處世方面經驗就越來越缺乏,還容易得自閉症,明顯不利於身心健康,總而言之就是這樣的人不容易成熟處事。
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對這種性格,我也總結出這麼些好處:
一、增強了親情
以前,我一年要在外面呆三個月以上,即使不外出,也是早出晚歸,很少與家人待在一起。
以前春節假期短, 節前要辦年貨,“三十里來四十條路”,忙得團團轉。一到正月初一,就要忙著拜年: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娘。拜年能有什麼事?打完招呼之後,掙了一年錢的親戚們又在一起玩起了金錢的遊戲:打麻將、打牌。而主人一家則忙著張羅飯菜,累得沒歇氣。免不了還玩一下換紅包的遊戲,你給我的孩子一個,我給你的孩子一個。其實都是等價交換。相互品嚐一下手藝,大概就是一年最大的樂趣了。而一家老小真正一起宅在家裡交流的時間微乎其微:剛拜完年,沒幾天就要報到。有的在外地上班或打工,大多過了初五就趕車。有的怕車擠初三就走了,甚至有初二初也有走的。一家人最多的交流,又變成了電話、微信。而二零二零這個特殊的春節,一家人只好紮紮實實地在家裡宅著,哪裡都不去,一宅個把月。正逢春節,糧食準備充足。一家人在一起做飯、吃飯、看電視、分享新聞和影片,一家人,才真正地像一家人的樣子。房子也發揮了真正的作用,一百多平米的空間裡,天天熱熱鬧鬧的,也難得休息一段時間啊。
二、可以專心做點事
以前要上班,清早要趕車或開車。一天至少要趕四趟車,有時遇到途中堵,單邊車程要花掉半個多小時。簡單算一下,在上下班途中就花費了兩個多小時。時間就是生命,這可是自己的時間呀。雖然沒其它事的時候,待在辦公室也可以寫寫自己的文章,但時間被切成一段一段的,心裡總想著單位那點事。怎麼也寫不成有份量的東西,因為剛一進入狀態,也許突然被工作打斷了。而這段時間,手機都基本上可以不要開,早上起來洗漱完畢,吃點早餐,就可關上書房的門,開啟電腦進入狀態。可以從容構思慢慢來寫一些東西,一天敲個五六千字,不是促進了創作嗎?
三、身體健康
一家人在家裡吃飯,是最有口味,也是最健康的。家,也更像個家的樣子。吃飯有氛圍,輕鬆,又避免了因應酬而造成血壓增高、酒精過多等毛病。我現在每天的血壓都正常。醫生正忙不贏呢,很多支援湖北去了。這不也是為國家作貢獻?
四、省了很多錢
一家人在家裡吃,真的花不了多少錢,又吃得好。在外面應酬時,有時也難免要請人的客,讓別人應酬。一頓飯含酒水吃個千把塊錢稀鬆平常。而在家裡,自己買千把塊錢的菜,恐怕半個月也吃不完。還有就是省油錢。以前一個星期五百塊錢的油錢、車費恐怕只有多不會少。一個月要花兩千多元的交通費。第三是省了罰款。開車難免超速、壓線、闖紅燈。看看交警隊邊上滿街的“年檢消分”中介,就可知這個行當的賺錢,也可知開車的燒錢了。有的開車大意的,一年下來,罰款都要交五六千。現在,這些錢都省了。有訊息說,不少國家限制中國人入境,我想這就更好了,我們掙的錢不到國外去花,都到國內花,國家要省下多少外匯呀!
五、非常安全
以前開車搭車,雖然方便,但是正如老輩說的:乘車坐船三分命!每次上高速前,我都手心裡微微出汗,也在腦袋裡反問自己:今天我還能不能安全回來?只有當車回到小區院子裡時,我才鬆了口氣:今天我又安全回來了!搭車雖然擔心小一點,但碰到那些電話打個沒歇氣的司機,心也經常提到嗓子眼。宅在家裡,安安全全。我想,全國的交通事故這一個月來應該為零。
六、生活有規律
處於工作狀態時,生活是沒有規律的。早餐常常來不及吃,中午有時一個盒飯對付,晚上有時把肚皮撐破。中午常常不睡,下午往往崩潰。晚上喝那些免費用的人情茶,邊喝邊應酬,說話的興奮、茶葉和資訊的刺激,常常弄你凌晨幾點了還在翻來覆去睡不著,剛睡著又要起床了。而宅在家裡,把這一切都免了。吃的香,睡的熟。生活有規律,健康又長壽。
七、避免矛盾
人聚在一起,難免要議論別人。即使涵養深厚,也難免“哪個背後無人說,哪個背後不說人”。禍從口出就難免了。劉安在《淮南子.人間訓》裡說:“是以聖人深居以避辱,靜安以待時。小人不知禍福之門戶,妄動而掛羅網,雖曲為之備,何足以全其身!”深居簡出,本來就是君子處世之道,何以苦為?
八、搞活了經濟
大家都宅在家裡,總要有娛樂消費。鋼琴、唱歌、直播。也許一個上午或一個下午下來,不但過足了唱歌的癮,還收穫了不少“跑車”“飛機”“火箭”!收入比上班強多了。看來只要有才藝,任何人也能賺錢,這不一樣促進經濟發展嗎?
九、心更靜了
在家裡宅著,心要靜才宅得住的。要不,你會像關在籠子裡的鳥,總想要飛出去,你就會在欲去而不能去的掙扎中焦躁不安。長久的宅,也可以讓本來有點浮躁的心更加安靜。我們可以更好地面壁反思,包括反思人與動物的關係,普通的人也會有了哲學的思考。寧靜可以致遠,我們在安靜中,是與武漢、與湖北在一起的。
十、避免交叉感染
宅,最大的貢獻,就是響應了政府的號召,避免了交叉感染,保障了自己的安全。這不就是保障了自己的根本嗎?我們平常說,身體是個一,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後面的零。我們宅在家裡安全,就是保全了這個一。不會給國家添亂,不為社會製造麻煩,不就是普通老百姓對國家的貢獻嗎?
-
4 # S徐九菊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其實人都不是天生綠會說話,會社交,會交朋友的,我以前也是特別內向的,你可以多鍛鍊一下自己,像我的話就是以前不會說話也不敢說話,其實做銷售是最磨練人的,我就是去賣了一年的衣服,變化就挺大的,剛開始的話也是不敢說。加油陌生的朋友
-
5 # 渡水香
好像這樣情況的人越來越多,不愛出門、不愛與人交往,不愛社交、也沒什麼朋友……現在手機各類app滿足各種娛樂、購物、外賣……人也越來越懶,懶的說話、懶的出門、懶得與人交往、懶得應酬……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人與人之間卻越來越冷漠,其實這也是一種心理上的疾病。建議關注一些社會正能量,積極參與一些慈善環保活動。
-
6 # 平安喜樂33300777黃根
三個“不愛”,其中二個“不愛”沒有關係,唯獨“不愛出門”不可以,一個人整天悶在家裡,不須三年時間,不變傻,就會離痴呆不遠了。尤其是退休了以後,有時間狂大街,旅遊什麼的。不僅有益於身體健康,還能延年益壽呢?趕緊天天出門去溜達溜達。
-
7 # 子非文
這種現象很普遍啊,你可以用自己獨自一人的時光做點有意義的事情。比如讀讀書,學習一些新的技能,最好能成為大師級別的那種。當你能做到這樣,相信你會有更大的勇氣加入到社交活動中,給別人分享你的思想、見解,技能。你現在這樣說白了還是沒什麼閃光點,自卑心理導致的。
-
8 # 同欣共進
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已。不愛說話、不愛出門、不愛社交都是自卑的表現,要想改變從培養自信心開始才能改變過來。沒有朋友說明你性格孤僻,不愛和人交往,要想讓別人成為朋友先主動接迎對方,慢慢就會交上朋友。
-
9 # 張曦兮
答案可能讓會讓你痛苦,試著走出去,每天記錄一點自己的進步。我也是這樣的性格,有點社交恐懼,和人打交道很累。但這是個社會,離不了人際關係,我們不可能永遠躲起來。你的情況估計和童年經歷有關係,相信自己,都是第一次做人,咱們也要通通快快的活一回。不要怕出錯,是人都會犯錯。相信你!共勉!
-
10 # 清空歸零
低質量的合群,還不如高質量的獨處,我就不喜歡合群,尤其是那些大嘴巴子們蔭涼樹下八卦嚼舌根的,你過得好別人嫉妒,過得差就看不起。別人愛咋咋的,過好自己的日子,無視無感,隨他們去炫,去攀比,去嘚瑟吧
-
11 # 快樂船伕
這個“三不愛”情形,如用在舊時的家庭婦女身上倒是很相宜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舊時的婦女都很遵守“規矩”,講究“婦道”。而且,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這個“三不愛”也是眾多婦女的一種守則,滲透在思想意識裡面,也體現在日常的行為之中。當然,這其實也不完全就等於是她們的本意,而更多的是出於一種無奈,一種操守,因為在舊時做個媳婦是很難的,稍有不慎就可能會給自己招來災禍,挨打受氣那實在是太平常的事。所以,她們謹記“禍從口出”,不肯與人多說一句話,無事不出門,免得招惹是非,處處表現的唯唯諾諾,更談不上什麼“社交”,因為那是男人們的事,輪不上女人摻和。如此,“三不愛”情形就很好理解了。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家庭婦女都是這樣,但是她們的言行和活動範圍是顯然很受限制的。那麼,按照我們現代人的思維,這又屬是一種什麼原因呢?基本上是這兩點,即:性格和習慣。那,該怎麼辦呢?在這裡筆者不得不指出,有上述情形者無論是屬哪一種,是何性別都應該試著改變。而人的一個可貴之處就是有自知之明,有勇氣做到改變自我。因為這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地融入社會,同時也是生存的需要。此說也或言重了些,但有“三不愛”這種性格者,無論在家在外,對誰都不愛搭理,是很容易讓人誤會的,也或會認為你目空一切,孤高自傲。這樣的結果應該不是你想要的,所以應該試著改變。當然,如果是位老者,一直是這樣性格,或一個人清靜慣了,只要他或她本人身心舒暢,那倒也不如讓其保留一片安逸,其他的人也就別再強求,而更要多一分理解了。但對於一個正處在奮鬥當中者而言,那的確是非常無益的。其實細析起來,一個人的習慣往往也與性格有很大關係,雖然並不絕對,但這種太過內向的性格或會在無形中左右一個人的習慣。習慣也不會是一天養成的,天長日久,養成此種習慣對於一個人來說不僅無益甚至有害。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必有方方面面的聯絡,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交際圈,你都不可能將自己置身度外。若是像俄羅斯故事中所講的那個“套中人”那樣,搞自我封閉,總想與世隔絕,則實顯怪異,也很令人費解,疑有心理問題,需要看醫生了。總之,這個“三不愛”無論是基於何種緣故都是不可取的。說到這兒,倒是想到一個很特殊的情形,就是當前的防疫抗疫,這個“三不愛”對於為防範病毒而宅在家中的人們來講,倒也似乎很適宜,具有它特別的意義的。因為減少與外界接觸不但無害還有好處,能夠做到這“三不愛”真的很不錯,不是嗎?以上僅是個人的一點見解,謝謝!
-
12 # 飛天玄鳥
人生就是這樣,先給自己找一個出門的理由,目空一切,學會目中無人,再學會尊敬每一個人,矛盾嗎?不矛盾,學會看別人的臉色,但不死看,學會和陌生人說話,學會在人場中尋找自已的位置,學會在人場中傾聽,學會在人場中尋找自已的朋友,如果沒有,無需多言,因為你和他們沒有共同語言。不管如何,自信是開啟自已的鑰匙。
-
13 # 使用者綠水藍天
有朋友又怎樣?不都是人前笑,人後哭嗎?你這樣的人挺多的,我也這樣,但不能總這樣,該抑鬱了。別想太多,因為你不知道明天發生什麼?你也左右不了明天,怎麼都是一天,開心點,勸人又勸己,,,,,
-
14 # 真誠相伴平淡是真
當今社會,有相當多的人患有交流恐懼症、出門恐懼症、社交恐懼症等。他(她)們不愛說話、不愛出門、不愛社交,更沒有知心朋友,總將自己封閉在獨有的小圈子裡。但人總是要生存的,那怎麼辦呢?只能讓自己變得足夠強大!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十八般武藝樣樣兒不在話下,萬事不求人![我想靜靜]
-
15 # 芬芳沐陽
答:你說的那些個不愛、也沒朋友 該怎麼辦,你知道自己的不足、就應該慢慢變化,第一學著給鄰居打招呼、一開始不會說 說個一兩句,慢慢增加兩三句,沒有朋友無所謂、慢慢來,第二、強迫自己出去走走、不然人會憋壞的、也會憋抑鬱的。如果感覺自己的自閉很嚴重、建議你去找心裡醫生看看、該如何是好、聽聽醫生怎麼說,好了、我的回答就到這裡、祝你幸福!
-
16 # 宇宙第1大帥哥
要按照自己的內心去走自己的路,如果你覺得這樣很好,而且又沒有對別人造成傷害,那也無可厚非。
如果想交朋友就要交身邊很守規矩很老實的人,因為他們對你來說很安全。
-
17 # 英子106045917
一樣活著,一個人一個活法,有好鬧的,有好靜的,只要不是啞巴都愛說話,有的只是不投機,有句話說的好,話不投機半句多。所以各有所好。
-
18 # yj星辰
可能因為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們之間的溝通少,都是網路化智慧化,個人建議還是積極參加活動,保持樂觀心態,多去鍛鍊身體,有益身心健康。
-
19 # 猶有花枝俏,
這種人脫離了生活,脫離了社會。他需要家人及社會的幫助,才能走出來,和家人和社會打成一片。反之,若家人不重視,後果也很嚴重,會毀了他的一生!
-
20 # 殺蟲劑408
受性格或者特殊環境條件侷限,在言行和社交方面反應遲緩,交往甚少不足為奇。
每個人脾氣秉性不同,自然由來還是後天形成,己經難以改變,俗語說"生就骨頭長就的肉"實則經驗之談。
生活壓力和社交範圍層次化,導致大多數人淡定冷漠,用某種思想偏見看待這類群體不兔有失欠缺。
客觀事實說明,社會大環境運勢狀態向好,個體發展順其而行,做為人本身性格造成的影響秋毫無損。
但是前提需要本領強硬,見識寬廣,具有非凡意志和仁慈胸懷。矜持謹慎重要,超凡脫俗.孤獨高傲品格尊貴,卻有一點值得牢記:天地良心,積德向善。(圖片摘自網路)
回覆列表
我就是這種性格的人。
平時工作休息的時候,喜歡宅在家裡看電視,即使放假,也不喜歡出去玩,就喜歡在家待著。
有時候放假回家,被父母各種嫌棄,說不愛出去玩,我也挺納悶,這也是一種被嫌棄的理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自己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一切隨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