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何國慶25
-
2 # 慶勇說瓷
胎是麻倉土,.釉是蘇泥麻青,有的有火石紅,有粘沙,爆釉,棕眼,器型也不一樣,絞式圖案也有規則,一般7層,總之,多看,儘可能燈少買,.多上博物館看真品,多研究,有一顆平常心,少做發財夢,一找到一件象樣的真品比買彩票中將差不多。。。。。。。
-
3 # 董時琛
悟空的提問不慎重,照片的梅瓶不是元青花。元青花的研究只有六十多年,因時間短,加上原我國無藏元青花所以造成很多爭議。我經多年研究認為,不能上手的情況下,一看釉面,二看造型,三看是否蘇麻離青料。器型是有時代特徵的,如梅瓶罐足底都向外撇,釉面,元青花的釉,一種是樞府釉,二是透明青白釉,它的特點都閃青,這是元代用鳳尾草加青石燒制閃含鐵質所致,蘇麻離青料有內凹,有爆炸狀特點。如能上手,那主要看,是否二元配方,瓷石加麻倉土,關鍵看是否麻倉土燒制。二是看工藝,元青花是用模具抹泥分段接駁。底是都是向外向內斜切。三是用放大鏡看汽泡,只有大:小二種汽泡,看青花的鐵班痕有一種爆炸狀網狀紋。我認為看元青花三個特點是關鍵一是麻倉土,二是蘇麻離青料,三是釉,原因是麻倉土在明代萬歷年己絕,蘇麻離青料成化年己絕,釉的燒造,方法工藝已失傳加上幾佰年的氧化使釉面形成寶光和新仿的釉不一樣。以上草見告參考。
-
4 # 大智若了個魚
掌握器型,觀其釉色,青花髮色,底足特徵,最後也是最關鍵的,那就要看你的眼力是否能分辨出七百年前的人繪畫和現代人臨摹的功底了,這很重要。
-
5 # 大西貴族韓龍庚
任何瓷器的斷代都要看它的器型,胎、釉,以及製作工藝等特點。元青花也不另外,其中製作工藝涉及的範圍比較廣一些,首先元代的青花都是模印成型的,從裡面看如果有漩痕就代表是手工拉坯,那就是有問題了。大部分的器物裡面都是不施釉的。有些器物需要接胎,從裡面都可以看到接胎的痕跡,而且有用手指直接沫過的痕跡。胎的話,有的是用麻倉土,有的土是高白土,但在制瓷前都是經過發窖的。有的有火石紅,有的沒有。有火石紅的瓷器主要分佈在胎和釉的接合處,要看它是不是自然泛出的,有沒有由濃到淡的層次感。其中看釉下氣泡也可以作為元代青花的依據,元代早期的青花都是國產料,它所採用的是一種叫做乾粉施釉法,它的氣泡就只有大氣泡和小氣泡兩種並存。而真正成熟的元青花,都是元代晚期的青花瓷器,大多都是採用了一種國外的進口青花用料(亦稱蘇麻離青),燒製出來瓷器青花髮色更加的漂亮,釉下的氣泡有大、中、小不同的存在,就像是雨水落在樹葉子上的感覺。這種進口青花用料燒製出來的瓷器,在青花淡的地方多數會出現青花暈散的情況,青花用料濃的地方又會出現一種俗稱鐵鏽斑的情況,用手撫之自然會有凹凸不平的感覺。這種青花用料畫的越濃,凹凸感越強。但無論是元代早期的青花,還是元代晚期的青花瓷器,其畫工都是很自然流暢的,任何新仿的東西通常都是隻能仿其型,難以仿其神韻的。
-
6 # 劉康161
祖留元末(至正年)青花松竹梅堆塑三獸首爐。高7.5公分,用料上品蘇麻離青作釉料!麻倉土作胎料!底足佈滿火石紅(元末官窯可靠標識)!
-
7 # 以瓷惠友
元青花鑑定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中國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經歷和豐富經驗,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過《古玩鑑定的誤區》、《淺談瓷器的手感》、《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氣泡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和作品,現在就古董鑑定問題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現在入駐自媒體平臺,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而且宣告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個人的收藏,萬不得已用別人的圖片,我會特別註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圖片遠不如實物精美漂亮,沒辦法,個人技術不行,光線、角度、距離都把握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能說明問題就行。
元青花鑑定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從問題提出者的角度來看,提問者屬於“傳統瓷器宏觀特徵眼鑑學”堅定的支持者、捍衛者和遵循著,雖為目前鑑藏界的主流與主體,但畢竟落了形式主義、主觀主義、經驗主義、恣意主義的下乘,難有大作為,難有大成就,不落得個害人害己、身敗名裂的下場就應該念福神了。
“元青花”是不是瓷器?既然是瓷器,為何提出“元青花鑑定的基本要素有哪些?”這樣另類各色的問題!既然是“元青花鑑定的基本要素”那也就是說除了鑑定“元青花”以外的瓷器毫無意義、作用和價值了,對嗎?換言之,瓷器鑑定就是應該如此條塊分割、各不相干、各自為政、各自為戰、各自為主的對麼?
中國瓷器鑑定受這種小農意識、小農經濟、小農思想、小農認知的毒害久矣、深矣、重矣,由於沒有全域性觀念,沒有大局意識,沒有整體概念,沒有本質、規律和真理性認知,只是滿足於條塊分割、一時一地的主觀認知、經驗傳承和宏觀把握,從來沒有想到過要一統江山、一統尺度、一統標準、一統規則,狹隘、自私、偏執、張狂、恣意而殘暴!
張嘴就是“型、胎、釉、色、飾、工、款”,糙一聽頭頭是道,細一想狗屁不是!因為“型、胎、釉、色、飾、工、款”都只不過可逆、可仿、可複製和可取代的“宏觀特徵”而已,一如吃屎、專吃屎、只吃屎、只吃狗屎、只吃癩皮狗之屎一樣,研究得越是具體、越是深入、越是細緻就越是偏頗、越是片面、越是偏執,直至垃圾得不可藥救!
要想盡早擺脫“經濟知識”醜惡、邪惡、罪惡的擺佈,要想及早迎來“知識經濟”健康、恆定、持久繁榮昌盛的春天,就必須率先統一鑑藏界的“度量衡”,統一鑑定的依據,統一鑑定的尺度,統一鑑定的標準,統一鑑定的規則,統一鑑定的程式,統一鑑定的結論,統一鑑定的責任,做到全行業、全中國、全世界都通行通用,方能確保“知識經濟”的長久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
對瓷器鑑定界而言,“瓷器微觀氣泡衰變進度對比法”由於其所依據的“微觀氣泡衰變”具有不可逆、不可仿、不可複製和無可取代的本質屬性、規律屬性和真理屬性,又具有客觀、直觀、“三公”特性,鑑定結論的有目共睹性、無可置辯性、水到渠成性、可靠科考性極其優越,而且簡便易行、易學易懂、可堪大任。
上幾件元青花圖片,以證上言,以餉同道。
元青花鼎盛期神級臻品魚藻紋碗。
元青花鼎盛期神級臻品花卉龍紋高足杯。
元青花精品纏枝花卉紋玉壺春小瓶。
-
8 # 星聚堂麒麟
現在獲取權威標本高畫質圖片這麼容易下還在老生常談,覺得不夠標準器美那你就放棄就是了,管它到代不到代都是食之無味棄之也不可惜。即能是收藏,那就要正確收藏觀正確審美觀。
-
9 # 胖胖弓的歷史課
瓷器鑑定必須要上手,就算鑑定要點背的滾瓜亂熟也是枉然
中國大陸對元青花的瞭解大概始於上世紀70年代,近些年來由於考古挖掘中不斷髮現元青花,我們對元青花的研究已經進入了新階段。
那麼元青花該如何鑑定呢?
我們就要從造型、胎釉、鈷料、繪畫風格等幾方面進行闡述。
元青花的絕大部分造型傳統、平實,沒有別出心裁稀奇古怪的造型。大件胎體厚重,有梅瓶、葫蘆瓶、四系扁方瓶、大罐、大盤、大碗等。中等大小的有玉壺春瓶、供瓶、蒜頭瓶、戟耳瓶、花觚、筆架。小的有小罐、水盂、高足杯、梨式壺、鳳流壺、執壺、盤、碗等。
元青花瓷器的胎,採用的是麻倉土與磁石的二元配方,胎色灰白,顆粒較粗,大件器物底部多不施釉,澀圈沙底。足內多見沾沙現象,多帶有火石紅。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元青花琢器,並不是採用拉坯成型的工藝,而是採用分段模印成型,然後再粘結在一起。
元青花青料使用比較複雜,既有進口的高檔青料,也有國產青料,用料的不同直接導致花紋色者千差萬別。進口青料繪製的紋飾鮮藍純淨,多是大件。而出土的許多窖藏元青花多是中小件,使用的是國產青料,含錳高,顏色藍中泛紫。
據說使用進口青料製作的元青花,多數是用來出口的,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布林的託普卡帕皇宮,所收藏的元青花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世界第一。
元青花大器型紋飾以滿密構圖為主,中小器型構圖則多見疏朗。滿密的構圖最多可達十幾層,主次分明,給人典雅莊重之感。自然生動的形象,輕鬆活潑則為疏朗構圖的特點。
元青花采用一筆點畫的繪畫方法,是用彈性好、筆峰尖、含青料多的毛筆,蘸同一種濃度的青料,以勾、塌、塗、點畫成。
在元代青花畫法還沒有出現‘’分水”畫淡色的方法,有的地方出現淡色層次,也是用淡青料搨塗而成的。青料的特點是青藍色濃重而凝聚不散,繪畫時能留下運筆的痕跡。
料厚處,還能出現深青色的斑點,其微微下凹而沉入釉中的效果,猶如中國畫的焦墨,可以豐富青花中的濃淡層次。繪畫用筆一如中國畫中鋒用筆的要求,落筆酣暢有力,乾脆利索。
現在流通在市場上的元青花仿品,有的幾乎可以做到天衣無縫,鑑定要點上的特徵都可以人為做出來,比如錫光、淚痕、接胎、火石紅等等。甚至往胎土裡摻雜粗顆粒,來仿製元青花的胎體特徵。
所以建議大家,見到這種珍貴瓷器,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
10 # 三幹年出金輪王
重器須反覆論證的!1.手感必須過關!2.死氣泡必須大量有!3.蘇料色彩必須要深沉!4.釉面必須老化玉化!有的有微皺桔皮等!5.胎土過關
-
11 # 高精尖藝術品收藏
大師太多咱也不敢胡說八道,就我個人看法元青花繪畫紋飾非常的簡單,元朝一共統治了不到一百年,是有民窯和官窯之分的,民窯大多黑赫色,底不施釉,釉光明亮油潤。官窯相比民窯製造精美,青花純粹,簡單明瞭,無論是民國還是官窯大多都有開片,官窯非常之少見,我有幸收到一件分享給各路大師共參考。
-
12 # 風雲說收藏
你好,謝謝邀請。青花鑑定隨著目前造假技術的突破,各種特徵都一一被突破,給青花官窯瓷器的鑑定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難度。至今已經有不少青花瓷真偽難斷,各種看法和專業結論仍然得不到普遍認可,各位強人對每一件官窯都各執一詞,讓人無所適從。&元青花
青花辯偽要素說起來簡單,但真正把這些要素用在實物辯偽上面,你會覺得老青花的各種特徵都會在仿品上體現。要是按照書上說的或者哪位專家告訴你的訣竅去分辨,你肯定就要吃藥,因為一個詞一句話一個要點每個人腦海裡浮現的東西是不一樣的,理解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永宣青花
所以我不建議青花瓷的辯偽非得用大家都熟悉的套路去分辨真偽,因為大家都從這些所謂的盡人皆知竅門看青花瓷,造假的他也會集中精力去突破這幾個點結果你所自信的幾個點正好就成了造假者給你設的套。&康熙青花
眾所周知,青花瓷的辨別要點無非是青料髮色、各時期胎土、各時期造型、各時期紋飾、款識結構佈局,底足火石紅等要點去判斷,這些似乎是辨別青花瓷或者其他瓷的不二鐵律,但是每個人對這些特徵的判斷標準卻又不盡相同,而造假者正是利用這些特徵的判斷混亂混水摸魚,做得風生水起,到目前,哪個瓷器收藏者手裡沒有幾件他們的“作品”,同時又製造了一大批“國寶幫”?&現代仿品
所以,瓷器鑑定還是要從標本瓷片入手,靜下心來仔細觀察各時期真瓷片的各種細節特徵,做到爛熟於心,去建立自己的正確的真偽標準,畢竟仿品做的再好,還是跟真品有很大差異的。不要再用那些所謂的要點要素去盲目的購買“元青花”“永宣青花”“康雍乾青花”了,真的買得起嗎?現在誰會有官窯精品便宜賣給你?
有那些錢,好好存著,用心坐下來學習瓷片吧。
-
13 # 閆保軍說紅樓夢
已故北京故宮博物院古陶瓷專家孫瀛洲先生曾經說過,景德鎮元朝瓷器,精者甚精,粗者甚粗,懸殊極大。精者應為土耳其伊斯坦布林託普卡帕博物館收藏的元青花,粗者色澤灰暗,今天看也非常珍貴。可以這麼說,元青花是橫空出世。想把這個問題說明白會很複雜,我就簡單的說一說。鑑定元青花要記住一下幾點:
一是青料的問題,大器髮色湛藍,均為高鐵低錳的進口料。青花成色青翠深著和靛青泛紫兩種。
二是紋飾問題,元青花瓷以多層裝飾為主,題材以人物、動物、植物為主。多以實筆為主,線條描繪,酣暢有力,乾淨利落。畫牡丹紋時留一道清晰的白邊。
三是胎釉問題,元青花瓷胎質不是太白,太質鬆軟有氣孔,大器胎是摸制粘接,能看到接胎痕。露胎處有火石紅、糊米底等,大器釉子不均勻,瓷化成度不高。
四是造型問題,元青花瓷造型有高足杯、玉壺春瓶、梅瓶、大罐、大盤等五種造型最多。
五是款識問題,最有代表是“至正十一年青花雲龍紋象耳瓶”。
-
14 # 乾得堂
元代青花,作為元代新出現的瓷器風尚,首先在於完全突破了宋代的審美品味。從一種追求單純變為淡而雅緻的阿拉伯文化以及伊斯蘭風尚的重構。這是元人蒙古文化中具有的自身文化意識與中原文化結合而出現的時代現象。因此,元代青花中的域外情調也就成就了元青花所具有的別具一格的藝術品味。。。元青花的鑑定自然離不開這一文化現象所產生的基本風尚。從文化的視角確立鑑賞的角度,給予元青花器物以必要的基本認識,這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元代青花瓷器物的藝術形式的理解。這是從藝術形式的審美給予元青花器物以自身藝術形式的審視,從藝術的角度看待元代青花瓷器的製作以及工藝,並且在它自身風格中得到欣賞的啟示。在這一啟示中尋找元代青花瓷器物的真實本質。第三才是具體的繪畫丶用筆丶型制丶青花色彩等的審視。由這些佃仔入微的審視回到元代青花瓷器物本質的理解。這樣就可以形成具體.的鑑定基本要素。。。如果一味僅從製作入手,連時代基本認識都缺乏,那再怎麼看都是皮毛。因此,元代青花瓷器物的認識應該使鑑定者具有藝術與文化的審美觀照,然後才有具體的鑑定活動。/這件元青花雙鳳紋蓋合,本人所藏。是元中早期作品。青花具有鮮明的時代新意。藝術製作逐漸走向成熟。釉質的潤澤可以體會到元人祟尚厚實的風格追求。雖為民間作品,但也能欣賞到青花瓷逐漸成熟過程中的那麼一種濃淡變化的文人筆意,以及雙鳳紋飾美好寓意。
-
15 # 手機使用者72614448582
要素大家都說了很多,吐槽亦多。說白了,所謂說法不一是因心態及水平問題,有水平知識不一定有德,有德的不一定有水平。所謂高仿參加拍賣,是因德造成,不是水平造成
舊非舊,新非新。此為至正五彩,如果大家回答,至少50%真假。
-
16 # 奔跑的鯉魚
元代青花主要是景德鎮生產,景德鎮前後還生產影青瓷,青白瓷,樞府瓷等,所以掌握住這幾類瓷器不同年代的胎土和釉色,這樣就容易分辨出什麼是宋代影青,元代青白和元代樞府瓷,既而元代青花瓷的胎土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了。
-
17 # 峰榕2
宏觀看:畫工,是否符合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的手法~各種花葉紋飾,山石,人物,馬匹等。胎骨~罐內工痕,是否有接痕。底色與工藝~是否有“火石紅”,是否看似粗糙,手感如玉。若無“火石紅”,黑繡斑是否自然…等。表面光線是否寶光柔和,“蘇麻離!青”是否有錫暈塊…等等。微觀:“鐵暈斑”是否有根而不飄浮,汽泡晶瑩老化斑跡,有無酸蝕之痕跡…等等。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僅供參考!
-
18 # 索羅天行者
元代青花 應該像玉一樣 柔 順 看著細膩 內裡三接 這技術現在根本沒人會做 費工 費時 內裡無釉或蕩釉 刷釉 不會全釉 外瓷像玉一樣柔 順 膩 底足圈足 有些圈足很簡單 仔細的工匠會做的很細緻 一圈 一圈下來 足圈矮 向內斜削足牆 外刮一圈 平足 帶乳突 有大 有小 有桔紅 米黃火石紅底 底帶釉癍要注意 有些造假者就會多此一舉 帶款的元青花基本就是假貨 不要相信 這都是造假的忽悠人的 還有什麼夜光瓷都是現代化工熒光染料做的 有放射性 劇毒 不怕死你就玩 這是本人純手打 信不信在你
-
19 # 古今寶藏
元青花分很多種的,至正型,為標準器,已進口料,蘇餑歷青為主。有的元青花是以中國產料燒製的,但也是元青花,鑑定繪畫是一筆而成,洪武,永,宣。帶鉤繪畫的。我二0O四年上網至今,跑完全國所有網站及論壇,元青花的確很少。發一個元代釉裡紅共欣賞。二00六年再某論壇發過,一個月就有假貨出爐,但它燒的是青花,繪畫相同。
-
20 # 宇宙之光16
元青花是近五十年才發現和認知的。是至正龍紋象耳瓶引發的,是外華人論證發現的。它的鑑定要點是蘇麻離青料,底火石紅,還有鐵鏽斑。元代手工拉坯,大罐是結痕,就這麼多特點。
回覆列表
一、器型:
古瓷的器型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需求而變化的,是斷代的重要依據。有些器型透過傳承演變具有前朝遺風,例如:梅瓶、玉壺春、蒜頭瓶等宋代就流行,蒜頭壺青銅酒器從戰國時就已經出現。元青花的器型種類很多,絕大多數是生活實用器,有部分是祭供專用器,少量為裝飾器。比較常見的罐類有:大、小罐,包括盤口獸首罐、蓋罐、兩系、四系罐。瓶類:梅瓶、葫蘆瓶、象耳瓶、蒜頭瓶等。壺類:玉壺春、執壺、蓋壺、四系方壺、扁壺、龍鳳壺、鳳首壺、臥壺等。盤類:大、小圓盤、大、小菱口盤、折沿盤等。還有大、小碗、蝶子、小盒、高足杯、三足爐、脈珍、花觚等。
宋無大器,相比之下元瓷胎厚重、型大、雄渾。但也有超出想象精製到薄如蛋殼,光照見影的小碗等。由於古代制瓷是師徒授受,代代相傳,注重器型的審美,因而比例諧調、圓潤流暢,有精、氣、神。
贗品器型表現:整體感覺不諧調、不規矩、僵硬、缺少匠氣、甚至有些不倫不類。溜肩不圓潤、鼓腹不流線,帶蓋的器物吻合不好,間隙過大。罐上裝飾的獸頭死氣不兇猛,瓶的象耳、壺上的鳳首流都做的沒有活氣。
二、紋飾:
元青花的紋飾較為繁密,最多可達十層左右,龍紋的特點與歷代有明顯區別,表現霸氣、張揚、瞪眼張嘴、肌腱發達、龍爪似刀、蔑視一切。(龍眼正視、明代龍眼在一側)常用的紋飾有:海濤、卷草、蕉葉、回紋、錦地、錢紋、如意雲頭、纏枝花果、蕃蓮、蓮瓣內雜寶、天馬、鹿紋、多用於器物的口沿下、頸部、肩部等。腹部多用雲龍紋、海水龍、鳳凰、雲紋、火紋、麒麟、孔雀、牡丹、葡萄、菊花、荷蓮、纏枝蓮、纏枝牡丹、河塘魚藻紋、鴛鴦蓮池紋、蟲草、松竹梅、蕉石紋、樹木、土山等。人物故事紋多以元雜劇、民間歷史故事為題材,早期為商晚時期,晚期到唐宋。足部多用蓮瓣紋、變形蓮瓣紋。(元代蓮瓣紋分開、除明早期極少器物外其它都相連)
贗品的紋飾表現:大多數都可以按照真品原作去摹繪,但由於是仿畫,必然拘謹,顯得生硬、呆板。動物不生動,人物不傳神,有些留白過大,花葉鬆散不緊湊,葉也不是自然的葫蘆狀,海濤紋也多數走形。器型、紋飾同是斷代的重要依據,不同時期有當時歷史階段的時代特徵,如果現代畫匠在紋飾上有發揮創作,就與真品不相符合,暴露是贗品。最重要一點,古人是子孫數代傳承家藝,底蘊深厚,妙筆生花、可謂出神入化。而贗品的紋飾單純從情節、畫片意義上講只能說相象,但缺少真器的內涵,沒有底蘊,更無法畫出真品的神韻。
三、釉面:
如果說把一件瓷器比做人,胎是人的骨架,釉面就好似人的面板,白細光滑的面板世人都喜歡。元青花的釉面一部分泛青色、多為卵白色,積釉處呈水綠色。部分釉汁中加了釉果,所以有肥厚凝重的特點,有些器物表面有輕微橘皮釉和縮釉現象。民國以前的傳世古瓷釉面,宏觀看去都有沉穩、老舊、釉厚的有玉質感,上手柔和。微觀看留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磨痕,稜角、凸起部分會有歷史的烙印。再珍貴的器物,只要你常欣賞把玩,定會留下時間的記憶。出土出水器物由於受浸,區域性氣泡會變成紅褐色。過去古人是用柴燒窯,釉中氣泡用放大鏡觀看有密集、通透、分大、中、小、這些現象都是鑑定古瓷的佐證。
贗品的釉面表現:元青花的仿品由於是新作,釉面火光還沒散去,觀感浮躁、上手不柔,更沒有真品那種穩重、老舊感。釉色有的偏白,積釉處太綠,整體釉面沒有自然使用痕跡。現代窯爐條件好,沒有過去因窯漏風,導致釉面出現縮釉的暇疵。而仿品器表所看到的縮釉 (也稱鬃眼)是人為扎的眼,很不自然。有些贗品仿出土器釉面有大塊偽浸,有的釉面粘上很多類似出海的浮物仿海撈瓷。現在仿品多用電、氣燒窯,氣泡相對均勻,沒有層次感。有些仿品在口沿上人為製造老舊暴釉現象,但漏釉處,可見釉層稀薄的現代工藝。
四、胎質:
元青花的多數胎骨為高嶺土摻瓷石,稱作二元配方。早在五代時,繁昌窯和北宋的青白瓷中已發明了此項配方。由於生產元青花的窯口不同,胎骨的特點就各自不一。經過配方的胎,具有一定的強度和柔韌性,能夠較大程度控制高溫變形,保證大件器物的成型率。元青花的大罐有百斤、大盤、大碗、讓人感到震撼。宏觀看胎底有鬆軟的感覺,沒有明後期瓷胎堅硬,多數器底有沙眼、修底不光滑。琢器底足留下的乳丁,是部分工匠修足的特點。有一半器底露胎處有釉斑,多為窯工留下的記號。有人認為元代的真品必有火石紅,還有一些玩了幾年古瓷的人認為,火石紅是時間久了、胎老了才會出的,這些都是誤區。產生火石紅的因素有兩種:一是胎土淘洗不精,含鐵量較高。二是燒造時墊燒物與器底產生氧化所形成。事實上,多年觀查實踐證明,元青花的胎底有一半不見火石紅。
贗品胎質的表現:有些贗品的胎泥是用機械攪拌,密度要高於真器,胎骨顯得硬。真、偽相比同樣規格尺寸的器型,贗品多數要比真品重。器底沒有老胎風乾滑潤的感覺,偽造的火石紅較為死板,多為人工噴、刷氧化鐵,沒有過渡。由於是新作,器物底部沒有老舊變化的層次感,更沒有真品的油潤感。有些贗品圈足沒有刀削痕,有的雖可見到,但能看出很笨拙,找不到古人那種熟練老道的匠氣。
五、彩料:
元青花繪畫使用的氧化鈷多數是進口料,是與古波斯貿易用瓷器、絲綢、茶葉、交換或購買的。目前有三種譯法:蘇勃泥青、蘇尼勃青、蘇麻離青。進口料有高鐵低錳的特點,有不規則黑褐色的斑塊或錫光點片,並有凹凸感,有暈散、下沉、聚集絲、網、珠點的現象。有的流淌,還有的泛紫色。青花髮色具有青翠濃豔、深淺不一的效果,有的能產生水墨畫的藝術。由於是天然礦,礦脈、金屬含量不一樣,提煉使用效果就有區別。國產料是低鐵高錳,髮色灰藍、淺淡、也有藍黑色,重筆處有藍褐、紅褐斑,來源於江西、浙江、雲南等地。部分是使用混合料,由於畫師在配比上隨意性較強,以及受窯溫、胎質、釉色的影響,青花髮色的差異也很大。由於元青花鈷料已繪畫使用了700年,無論是進口料還是國產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乾枯、下沉現象。
贗品的鈷料:應該說現在仿進口料宏觀看去很像,但沒有真品天然的聚集絲線、珠點、等特徵,有些珠點是人為點畫的。鐵斑、錫光飄浮表面,沒有真品鐵斑好似從胎骨里長出的感覺,也不見濃淡有致的過渡感。最重要一點,由於是新畫在坯胎上的,沒有歷史的沉澱,青花浮於器表,沒有沉於釉下的現象。
六、製作工藝:
元青花琢器部分,是分斷製作,大多數是為三接四部,即:頸部、腹部、底部、成型後用胎泥相接成型,但部分器物也有不接底工藝。採用溼胎接法,多見器物介面擠出胎泥,也有規整合縫介面嚴密,不見胎泥外液。為了保證介面的牢固性,器內擠出的胎泥不做修理,外壁修胎也有保留,因此,元代器物腹部很大部分有明顯凸痕。器物內壁、底部多不施釉,大罐內防滲漏刷釉或簡單蕩釉。足牆多數較矮,內外斜削,有部分器底墊燒留下大小黑斑點。小件器還有墊燒留下細沙粒。有些小罐、小瓶可以見到古人浸釉時,用手抓捏留下的清晰指頭印跡。
贗品的製作燒造工藝:有些低仿器不是手工拉坯,是機械製造,可見機械紋。採用電或氣燒窯,所產生的氣泡均勻、有的稀薄,沒有古代柴燒所產生的有大、中、小、通透的現象,顯然是贗品。元、明至清康熙早期,罐的製作腹部都有內介面,有些元青花仿器腹部、足部不見介面,有的贗品為了省工時,把盤口罐頸部介面對接在明顯的上方位置,違背了時代特徵。元青花梅瓶、玉壺春、除六稜八稜外腹部必須有內介面,這才符合當時工藝。有些仿品為了遮掩新作新胎,把器內施滿釉,而真品只有在元末時出現非常少的罐內、瓶底施釉,而且非常稀薄,手感滑潤。有些仿品器內介面有10毫米左右的帶狀接痕,而且留下修理毛刺,沒有真器介面風乾的特徵。
七、繪畫技法與特點:
宋元時期,知名畫家輩出,他們不僅總結吸收了先人的繪畫精髓,又融合了中西文化,把高超的藝術在青花瓷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元青花的繪畫風格總體表現:粗獷豪放,灑脫隨意,嫻熟流暢。構圖飽滿、繁而不亂、一筆畫、一氣呵成、充分表現出畫師的藝術造詣和深厚的功力。古人所具備的這些藝術底蘊、內涵、是仿品很難逾越而不能及的重要依據,採用平塗為主,使用勾、點、染、留白的技法,有很強的藝術效果。畫師把人物畫面的行體比例、動作神態、面目表情、繪畫的栩栩如生,動物、飛禽、水禽、花卉部分畫的生動有活氣。有些畫師先在素胎上,把人物動物或花卉的重點劃刻大至,再用濃筆勾點,有很強的立體效果。
贗品的繪畫表現:首先贗品的繪畫全部是臨摹、複製真器上的各種紋飾。整體感覺拘謹、不流暢、生硬不活潑,人物不傳神、動物不兇悍。有些紋飾如:蕉葉畫法直白、牡丹、菊花、花瓣鬆散、繪畫不緊湊,用筆綿軟,沒有真品那種剛勁有力的功底。錢紋、錦地紋等畫法較亂,表現不準確,蕉石本有稜角卻畫成圓邊。總之,仿畫中缺位、篡位、交待不凊、利不從心、功不到位。
八、款識:
元青花屬款器物不多見,有大元國延祐甲寅造、大元國至正八年等,有賞賜、內府、樞府、趙府、張文進造、有些書寫八思八紋。以古相博陵第貼上款最多,只要發現窯藏,所有不同器物種類都有貼款,也有隻三個字博陵第。目前有的資料顯示,古相博陵第是元代或更早期牌樓的名,貼牌便是牌樓塑影的標誌,也是一個民間組織。